CN112023253B -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3253B
CN112023253B CN202010341629.8A CN202010341629A CN112023253B CN 112023253 B CN112023253 B CN 112023253B CN 202010341629 A CN202010341629 A CN 202010341629A CN 112023253 B CN112023253 B CN 1120232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conductive
circuit layer
massage hea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16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3253A (zh
Inventor
刘杰
蒋琪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16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3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3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32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6554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187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979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770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9272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808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9282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810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9358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822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9339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819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9736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876A1/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9737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87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3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3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52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cutaneous muscle stimulation [T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07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he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A61N1/0496Patch 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specific chemical compositions, e.g. hydrogel compositions, adhes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01Body part
    • A61F2007/0002Head or parts thereof
    • A61F2007/0009Throat or neck
    • A61F2007/0011Neck on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35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body area to be irradiated
    • A61N2005/0643Applicators, probes irradiating specific body areas in close proximity
    • A61N2005/0645Applicators worn by the pat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其中,电极组件包括载体、非金属电极片和导电膜,非金属电极片设于载体上,非金属电极片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导电膜设于载体和非金属电极片之间,导电膜贴合于非金属电极片与非金属电极片形成电连接,以用于为非金属电极片接入电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通过采用非金属电极片,同时在载体与非金属电极片之间设置导电膜对非金属电极片进行导电,不仅可解决非金属电极片的导电问题,同时采用非金属电极片还可提升电极组件的透光性以及降低电极组件的射线屏蔽性,有利于提高拓展配置有电极组件的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可穿戴按摩设备等设备的功能拓展性。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颈部按摩仪上设有按摩头,通过按摩头上的电极片直接向用户颈部施加脉冲电流,从而加快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以有效地对颈部肌肉形成舒缓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电刺激式颈部按摩仪向颈部施加脉冲电流的电极片多为金属电极片,因金属材料的不透光性和射线屏蔽,导致配置有金属电极片的电刺激式颈部按摩仪的功能拓展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电极片的功能拓展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应用于按摩设备,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用于可拆卸承设在所述按摩设备上;
非金属电极片,所述非金属电极片设于所述载体上,所述非金属电极片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以及,
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设于所述载体和所述非金属电极片之间,所述导电膜以其表面全部或部分贴合于所述非金属电极片的方式与所述非金属电极片形成电连接,以用于为所述非金属电极片接入电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导电膜包括基材和导电线路层,基材设于载体和非金属电极片之间,导电线路层附着于基材,导电线路层的全部或部分贴合于非金属电极片,以电连接于非金属电极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导电线路层呈网格状、螺旋状、格栅状或间隔分布的平行线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基材为绝缘基材,导电膜还包括发热线路层,导电线路层设于基材朝向非金属电极片的一面,发热线路层设于基材朝向载体的一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基材为透光基材,导电线路层的纹路在基材上的投影与发热线路层的纹路在基材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以使导电线路层的镂空与发热线路层的镂空相对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基材上形成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载体朝向导电膜的一面设有下沉凹槽,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以绝缘分布的方式设于下沉凹槽中;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导电线路层电连接且与发热线路层绝缘,第二导电件与发热线路层电连接且与导电线路层绝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面盖,面盖嵌设于下沉凹槽中以将下沉凹槽填充,面盖外露于下沉凹槽的面与载体朝向导电膜的一面相拟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基材为透光基材,发热线路层为石墨烯线路层,导电线路层的纹路在基材上的投影与发热线路层的纹路在基材上的投影错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材为塑料片材,非金属电极片在基材上的投影由基材涵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载体设有定位槽,导电膜、非金属电极片叠设于定位槽中,非金属电极片自定位槽中露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非金属电极片为透明非金属电极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非金属电极片为导电凝胶片。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按摩头,包括按摩头本体以及连接于按摩头本体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为如上第一方面的电极组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按摩头本体包括底座、第一连接件和接电件,第一连接件和接电件设于底座上;电极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电极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可拆卸连接安装于按摩头本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时,接电件与导电膜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形成磁吸连接或可拆卸的卡扣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按摩头还包括发光件,发光件设于底座内,且发光件发出的光能够自非金属电极片透出。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仪支架以及如上第二方面的按摩头,所述按摩仪支架用于佩戴于人体颈部,所述按摩头设于所述按摩仪支架朝向人体的颈部侧;或者,所述按摩仪支架用于佩戴于人体颈部,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按摩仪支架朝向人体的颈部侧。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穿戴件和如上第二方面的按摩头,按摩头设于穿戴件上,穿戴件用于供人体穿戴;或者,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穿戴件以及如上第一方面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于可穿戴件,可穿戴件用于供人体穿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通过在载体与非金属电极片之间设置导电膜,并使得导电膜的上表面贴合于非金属电极片的下表面。一方面解决了非金属电极片的导电问题,另一方面,非金属电极片可提升电极组件的透光性、降低电极组件的射线屏蔽性,使得配置电极组件的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可穿戴按摩设备等的功能拓展性更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电极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导电膜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网格状导电线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螺旋状导电线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格栅状导电线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D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平行线状导电线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载体的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电极组件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按摩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按摩头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电极组件;110-载体;111-下沉凹槽;112-第三铆孔;113-第四铆孔;114-定位槽;115-第二磁吸件;116-凸起;117-固定孔;118-凸柱;120-非金属电极片;130-导电膜;131-基材;13a-导电线路层;13b-发热线路层;132-第一连接臂;133-第二连接臂;134-开口;1321-第一支臂;1322-第二支臂;1323-第一铆孔;1331-第三支臂;1332-第四支臂;1333-第二铆孔;141-主体部分;142-第五铆孔;143-第六铆孔;144-电连接部;150-面盖;200-按摩头;210-按摩头本体;211-底座;212-第一磁吸件;213-容纳腔;214-缺口;215-接电件;216-固定环;217-固定件;218-定位件;219-定位孔;300-颈部按摩仪;301-按摩仪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1、图2中分别示出了电极组件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和未组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100,其可应用于按摩设备上,用于对人体的待按摩部位进行按摩,以达到舒缓的效果。该电极组件100包括载体110、非金属电极片120和导电膜130,载体110可用于可拆卸承设于按摩设备上,非金属电极片120设于载体110上,非金属电极片120的上表面为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面,导电膜130设于载体110和非金属电极片120之间,导电膜130贴合于非金属电极片120与非金属电极片120形成电连接,以用于为非金属电极片120接入电源。
可以理解的是,按摩设备可为与电极组件配合使用的按摩设备,例如可穿戴按摩设备和/或按摩头等。其中,该载体110可拆卸承设于按摩设备上是指:该载体110通过可拆卸的方式直接承设在按摩设备上,从而可利用按摩设备作为支撑端或者是穿戴端,使得用户佩戴或者是手持该按摩设备于待按摩部位时,该电极组件的非金属电极片120可与用户的待按摩部位接触,实现按摩。
其中,非金属电极片120的上表面是指朝向人体皮肤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一面。例如如图2所示,非金属电极片120的上表面为朝上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的方向仅作为示例,并不限定本实施例的范围。
导电膜130贴合于非金属电极片120,通过导电膜130和非金属电极片120的相互接触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由此导电膜130可以为非金属电极片120接入电源,与传统的导电方式相比,本申请采用面贴合方式实现导电,可以有效扩大导电面积,提高导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非金属电极片120可以为透明非金属电极片120。采用非金属电极片120可以为电极组件透光、透射线的需求提供结构条件,更利于提高配置电极组件的设备的功能扩展性。
可选地,非金属电极片120可为凝胶片或者导电硅胶片。可选地,非金属电极片120为导电凝胶片,考虑到由于人体皮肤表面覆盖有一层鳞片状的角质层,角质层是电的不良导体,金属电极片直接贴附于角质层表面时,电流不易通过金属电极片与人体皮肤导通,容易在局部发生能量集中,造成刺痛。因此,本发明采用该非金属电极片120为凝胶片的设计,可以利用凝胶片填充进鳞状角质层的间隙,从而使得凝胶片可直接与人体角质层下的真皮层直接接触,进而使得凝胶片与人体皮肤表面贴附部分能充分与真皮层电导通,加大了电导通作用面积,减少了局部能量集中,避免了使用时产生刺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此外,凝胶片能够产生水汽,以使得凝胶片与皮肤形成良好的贴合,提升贴合度。同时,凝胶片的表面具有粘性,能够在与导电膜130贴合时,直接粘接在导电膜130上,连接方便。可以理解的是,凝胶片与导电膜130之间的粘接力应大于凝胶片与人体皮肤的接合力,以保证在使用时人体不至于将凝胶片拉离导电膜。
可选地,导电膜130的尺寸可与非金属电极片120的尺寸相当,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导电膜130的尺寸可与非金属电极片120的尺寸相同,这样可以使得导电膜130与非金属电极片120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大,有利于扩大导电面积。导电膜130的形状也可以尽可能地与非金属电极片120的形状相似,示例性的是导电膜130的形状与非金属电极片120的形状相同,这样可以使得导电膜130与非金属电极片120更加相互贴合,两者的接触面积也可以更大,有利于扩大导电面积。
可选地,导电膜130可通过粘接、铆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载体110的上表面,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导电膜130不会自载体110上脱落。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导电膜130包括基材131和导电线路层13a,基材131设于所述载体110和所述非金属电极片120之间,导电线路层13a附着于基材131,导电线路层13a的全部或部分贴合于非金属电极片120,以电连接于非金属电极片120。
其中,基材131的上表面为朝向非金属电极片120的一面,基材131的上表面方向如图2中的向上箭头方向所示。
采用导电线路层13a的上表面全部或部分贴合于非金属电极片120的下表面,因导电线路层13a与非金属电极片120之间有充分的接触面积,与传统技术中对非金属电极片120进行单点连接导电的方式相比,采用本方案可以有效扩大导电线路层13a与非金属电极片120之间的导电面积,从而有效提高非金属电极片120的导电稳定性。
可选地,导电线路层13a可以通过涂覆、电镀覆、印刷导电电路等方式在基材131上形成,从而基材131可作为导电线路层13a的载体,不仅便于导电线路层13a的形成,而且使得形成在基材131上的导电线路层13a可实现全部或部分贴合于非金属电极片120,与非金属电极片120可以形成良好的接触而且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扩大了导电线路层13a与非金属电极片120之间的导电面积,提高导电的稳定性。
可选地,导电线路层13a可以是银质电路层、铜质电路层或其它材质电路层。
可选地,在基材131上形成导电线路层13a时,导电线路层13a可以呈网格状、螺旋状、格栅状或间隔分布的平行线状等。示例性的,如图3A至图3D所示,分别为导电线路层13a成网格状、螺旋状、格栅状、平行线状的结构示意图。网格状、螺旋状、格栅状或平行线状的导电线路层13a可以提高其与非金属电极片120之间的接触均匀性,有利于导电线路层13a向非金属电极片120稳定地导电。此外,导电线路层13a镂空设置在基材131上,可减少导电线路层13a对基材131的遮挡,可提高导电膜130整体的透光性以及降低导电膜130的整体射线屏蔽性。导电线路层13a设置镂空还可以增大导电线路层13a与基材131的摩擦力,使得导电线路层13a与基材131具有较好的结合力。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线路层13a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置,从而为非金属电极片120形成更为多样的装饰性衬底,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基材131的面积为S1,导电线路层13a在基材131上的投影面积为S2,则0.3S1≤S2≤0.8S1。例如,S2=0.4S1、0.5S1、S2=0.68S1、S2=0.71S1等。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导电膜130既具有优良的导电作用,又具有一定的透光、透射线性。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极组件无需进行透光、透射线时,导电线路层13a为附着于基材131表面的整面金属层,由此能够为非金属电极片120提供更大的导电面积。
采用上述投影面积限定,一方面可以确保导电线路层13a与非金属电极片120之间的导电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导电线路对基材131的遮挡,提高导电膜130整体的透光性。此外,还可以减少导电线路层13a的材料浪费。
进一步地,为了扩展电极组件的功能,导电膜130还可包括发热线路层13b,发热线路层13b设于基材131朝向载体110的一面(如图1所示示例中,基材131朝向载体110的一面为基材131的下表面),导电线路层13a设于基材131朝向非金属电极片120的(如图1所示示例中,基材131朝向非金属电极片120的一面为基材131的上表面)。
其中,发热线路层13b通过基材131实现和导电线路层13a的绝缘,即基材131可为绝缘基材131。
其中,基材131可为塑料片材,具有不透水、不透气的特性,如PVC(聚氯乙烯)材料、PET(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材料等,且非金属电极片120在基材131上的投影由基材131涵盖,由此当非金属电极片120为导电凝胶片时,基材131有足够大的面积能够有效的阻绝凝胶片产生的水汽,防止水汽渗透,腐蚀电性元器件或造成线路短路。
在基材13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导电线路层13a和发热线路层13b,且基材131采用绝缘的材料,可以让导电线路层13a和发热线路层13b相互绝缘,避免导电和发热相互干扰,以及避免导电和发热接触造成短路以及出现电路混接的情况。此外,将导电线路层13a和发热线路层13b集成在一个导电膜130上,使得导电膜130可以同时对非金属电极片120具有导电和发热的双重作用。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热线路层13b为普通的电路层,如银质电路层、铜质电路层或其它普通材质电路层等,可如导电线路层13a同理通过涂覆、电镀覆、印刷导电电路等方式在基材131朝向载体110的一面形成。为了提高导电膜130整体的透光率,基材131可设计为透光基材,导电线路层13a的纹路在基材131上的投影与发热线路层13b的纹路在基材13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以使导电线路层13a的镂空与发热线路层13b的镂空相对应。位于基材131上表面的导电线路层13a的镂空位置与位于基材131下表面的发热线路层13b镂空的位置尽可能对应,可以减少对基材131的遮挡,让光尽可能多地穿过发热线路层13b的镂空、透明的基材131以及导电线路层13a的镂空。
换言之,发热线路层13b的线路同样可为网格状、螺旋状、格栅状或间隔分布的平行线状等。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热线路层13b为石墨烯线路层。石墨烯线路层既能够在通电下发热,又能产生远红外线,让导电线路层13a的纹路在基材131的投影与发热线路层13b的纹路在基材131的投影错开,可以避免导电线路层13a遮挡石墨烯线路层所产生的远红外线,而且非金属电极片120可以让石墨烯线路层所产生的远红外线更好地穿透,使得更多的远红外线可以作用于人体,提高远红外光疗的强度。
请一并参阅图2、图4,载体110可选用柔性材料或者是刚性材料制成。考虑到非金属电极片120和导电膜130均为片状结构,厚度较薄,将导电膜130和非金属电极片120设置在载体110的上表面,利用载体110可承载非金属电极片120和导电膜130,载体110可以对非金属电极片120和导电膜130提供很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为了分别实现导电线路层的导电以及发热线路层的导电,基材131上形成有第一连接臂132和第二连接臂133,第一连接臂132用于与导电膜130电连接,第二连接臂133用于与发热层电连接。载体110朝向导电膜130的一面设有下沉凹槽111。该下沉凹槽111可通过自载体110的上表面向下凸出载体110的下表面形成,该下沉凹槽111可为任意形状的向上开口的槽,例如方形槽、圆形槽或者是U形槽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连接臂132和第二连接臂133以绝缘分布的方式设于下沉凹槽111中。
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件(未图示)和第二导电件(未图示),第一导电件与导电线路层13a电连接且与发热线路层13b绝缘,第二导电件与发热线路层13b电连接且与导电线路层13a绝缘。当设置电连接件向导电线路层13a和发热线路层13b进行导电时,如果电连接件使得非金属电极片120表面形成凸起,会影响非金属电极片120的平整度,进而影响非金属电极片120与人体的贴合,让用户有明显的异物感甚至刺痛感。在载体110朝向导电膜130的一面所设置的下沉凹槽111,可以容纳第一连接臂132、第二连接臂133、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让与导电线路层13a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臂132和与发热线路层13b电连接的第二连接臂133在下沉凹槽111中与分别对应地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进行电连接,使得实现为导电线路层13a和发热线路层13b接入电源的电连接各部件可以下沉至下沉凹槽111,从而减少甚至避免非金属电极片120表面的凸起。
其中,考虑到非金属电极片120和发热线路层13b使用的电路为不同电路,其接入的电源不同,因此,接入导电线路层13a的电源和接入发热线路层13b的电源为不同电源。例如,接入导电线路层13a的电源可为EMS(微电流)电源,接入发热线路层13b的电源可为接入颈部按摩仪的内置电源的电源。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提及的电源并非指代电池,而是能够为导电线路层13a和发热层13b供电的电流源,该电源的获取可以直接来自于电池,也可以来自于与电池电连接的控制板、电路板、功能电路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高度可以齐平于或低于基材131上表面的高度,从而避免影响导电线路层13a或发热线路层13b在基材131上表面的安设,让导电线路层13a或发热线路层13b可以在较为平整的基材131上表面以涂覆、电镀覆、印刷导电电路或其它方式形成,保证了导电膜130的形成质量。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一连接臂132、第二连接臂133的设置,基材131中设有位置对应于下沉凹槽111的开口134,第一连接臂132、第二连接臂133自基材131位于开口134的边缘引出并间隔设于下沉凹槽111中。
基材131在对应于下沉凹槽111的位置开设有开口134,可以方便地让与导电线路层13a连接的第一连接臂132和与发热线路层13b连接的第二连接臂133从开口134的边缘引出后与电连接件电连接。为了保持导电线路层13a与发热线路层13b之间的相互绝缘,可以让第一连接臂132和第二连接臂133间隔开,同时分别通过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连接实现导电,有效确保第一连接臂132、第二连接臂133的绝缘设计。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连接臂13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臂133可以为至少两个,示例性的,图2示出了第一连接臂132为一个、第二连接臂133为两个的情况。
通过多个第一连接臂132实现导电线路层13a与第一导电件之间的导电,可以进一步保障对导电线路层13a的导电可靠性,当其中若干个第一连接臂132失效后,还有其它的第一连接臂132能保持正常导电。
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连接臂133实现发热线路层13b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导电,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133为发热线路层13b正极导电,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133为发热线路层13b负极导电,可以使得发热线路层13b形成电流回路而实现发热。通过多于两个的第二连接臂133实现发热线路层13b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导电,可以进一步保障对发热线路层13b的导电可靠性,当其中若干个第二连接臂133失效后,还有其它个第二连接臂133能保持正常导电。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臂132可对应每一个导电线路层13a设置,例如若导电线路层13a为多个时,多个导电线路层13a相互在平面上拼接或上下搭接设于基材131的上表面,此时设置多个第一连接臂132,则每个导电线路层13a可以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臂132实现电连接。同理,第二连接臂133也可对应每一个发热线路层13b设置,例如若发热线路层13b为多个时,多个发热线路层13b相互在平面上拼接或上下搭接设于基材131的下表面,此时设置多个第二连接臂133,则每个发热线路层13b可以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臂133实现电连接。
结合图5、图6所示,可选地,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为铆钉或弹针;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为铆钉时,第一连接臂132和第二连接臂133上分别设有第一铆孔1323和第二铆孔1333,第一导电件穿设于第一铆孔1323以固定第一连接臂132于下沉凹槽111内,第二导电件穿设于第二铆孔1323以固定第二连接臂133于下沉凹槽111内。
第一连接臂132和第二连接臂133分别可以以直线的形式或者弧线的形式从基材131的开口134的边缘引出并向下延伸至下沉凹槽111中。在下沉凹槽111中实现第一连接臂132与第一导电件之间、第二连接臂133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相互连接,从而避免非金属电极片120的向外突出。可选地,第一连接臂132包括自基材131的开口134的边缘引出并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支臂1321、自第一支臂1321的端部横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支臂1322,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于第二支臂1322;第二连接臂133包括自基材131的开口134的边缘引出并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支臂1331、自第三支臂1331的端部横向延伸形成的第四支臂1332,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于第四支臂1332。
第一连接臂132从基材131所开设的开口134的边缘引出后,先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支臂1321再横向延伸形成第二支臂1322,可以使得第一连接臂132能够延伸下沉到下沉凹槽111中,更便于第一连接臂132与第一导电件进行电连接。
第二连接臂133从基材131所开设的开口134的边缘引出后,先向下延伸形成第三支臂1331再横向延伸形成第四支臂1332,可以使得第二连接臂133能够延伸下沉到下沉凹槽111中,更便于第二连接臂133与第二导电件进行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132、第二连接臂133也可采用单一支臂的设计,只要能够实现延伸至下沉凹槽111中并与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电连接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为铆钉或螺钉,以铆钉为例,第二支臂1322上设有第一铆孔1323,第四支臂1332上设有第二铆孔1333,下沉凹槽111内对应第一铆孔1323和第二铆孔1333分设有第三铆孔112和第四铆孔113,第一导电件自第一铆孔1323穿设至第三铆孔112,以固定第二支臂1322于下沉凹槽111,第二导电件自第二铆孔1333穿设至第四铆孔113,以固定第四支臂1332于下沉凹槽111。
采用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为铆钉的设计,同时对应在第一连接臂132、第二连接臂133、下沉凹槽111内设置用于供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穿过的铆孔,这不仅可实现第一连接臂132与第一导电件、第二连接臂133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连接,而且还可实现第一连接臂132与第一导电件、第二连接臂133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机械连接,使得第一连接臂132、第二连接臂133可紧固于下沉凹槽111内。
可选地,电极组件还包括电连接件,电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分141和自主体部分141向下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电连接部144,下沉凹槽111内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固定孔117,各电连接部144穿设于各固定孔117以固定电连接件于下沉凹槽111内。具体地,电连接件是位于第一连接臂132和第二连接臂133之下、载体110之上,设于电连接件上的电连接部144与设于载体110上凹槽111底部的固定孔117相互配合后,可以使得电连接件固定在载体110上。
可选地,该主体部分141可为电路板,主体部分141还设有第五铆孔142和第六铆孔143,第一导电件穿过第一铆孔1323后,要先穿过主体部分141上所设的第五铆孔142再穿设于第三铆孔112,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导电件通过电连接件固定在载体110上,另一方面,第一导电件可与主体部分141上的电连接部144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导电件的电连接。同样地,第二导电件穿过第二铆孔1333后,要先穿过电连接件上所设的第六铆孔143再穿设于第四铆孔113,可以使得第二导电件通过电连接件固定在载体110上,同时也使得第二导电件可与电连接部144电连接。
采用增加电连接件的方式,利用电连接件可接入外部电源,从而实现对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的供电,当将该电极组件安装于按摩头时,只要将电连接件与按摩头上的电源或者电路板导通即可。
可选地,电极组件还包括面盖150,面盖150嵌设于下沉凹槽111中以将下沉凹槽111填充,面盖150外露于下沉凹槽111的面与载体110朝向导电膜130的一面相拟合。具体地,该面盖150可采用卡扣的方式嵌设于该下沉凹槽111,从而利用面盖150可将导电膜130以及电连接件一起压紧在下沉凹槽111内,实现导电膜130、电连接件和载体110的固定。
此外,考虑到载体110朝向导电膜130的一面需要设置导电膜130,而载体110朝向导电膜130的一面所设置的下沉凹槽111,使得导电膜130不能在连续平整的表面上进行安设。在下沉凹槽111中嵌设面盖150,并且让面盖150外露于下沉凹槽111的面与载体110朝向导电膜130的一面相互拟合成一个平整连续的面,有利于导电膜130在连续平整的表面上进行安设,保证了导电膜130的连续性和在载体110上的安设质量,也能让导电膜130能与非金属电极片120的保持连续地、有效地贴合。
面盖150可以过盈填充在载体110所设下沉凹槽111内,从而使得面盖150外露于下沉凹槽111的面与载体110朝向导电膜130的一面相拟合。面盖150也可以支承在电连接件的主体部分141的上表面,电连接件的高度刚好可以使得面盖150支承在主体部分141的上表面后面盖150外露于下沉凹槽111的面与载体110朝向导电膜130的一面相拟合。
可选地,载体110设有定位槽114,导电膜130、非金属电极片120叠设于定位槽114中,非金属电极片120自定位槽114中露出。
载体110所设的定位槽114可以定位导电膜130和非金属电极片120,便于在安装过程中是的导电膜130和非金属电极片120安设在载体110上表面固定的位置。
为了让非金属电极片120可以更好地贴合人体,也为了非金属电极片120更便于安装进载体110的定位槽114以及从载体110的定位槽114中拆卸下来,非金属电极片120的上表面优选为自定位槽114露出,露出的高度优选为0.1-0.3mm,例如0.15mm、0.2mm、0.21mm、0.283mm等。
当非金属电极片120为上述的导电凝胶片时,导电线路层13a可以使得透明非金属电极片120具有金属衬底,使得非金属电极片120具有金属质感,嵌设载体110所设下沉凹槽111的面盖150颜色可以与导电线路层13a的颜色一样,面盖150和导电线路层13a可以在透明电极片120下形成统一的衬底。
本实施例一将导电膜130贴合于非金属电极片120,不仅可以提高电极组件的使用安全性、还可以增加电极组件的透光率、减少射线屏蔽性。本实施例一通过导电膜130与非金属电极片120的贴合,可以扩大非金属电极片120的导电面积,提高对非金属电极片120导电的稳定性。导电膜130一面覆有导电线路层13a,另一面覆有发热线路层13b,将导电线路层13a和发热线路层13b集成在导电膜130,使得导电膜130同时具有导电和发热的双重作用。本实施例一在载体110上设置下沉凹槽111,可以将为导电线路层13a和发热线路层13b导电的电连接结构设置在下沉凹槽111中,避免非金属电极片120向外突出,影响非金属电极片120的使用体验,还可以避免基材131的向外突出,影响导电线路层13a在基材131上表面的安设。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按摩头200,包括按摩头本体210以及连接于按摩头本体210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极组件。
可选地,电极组件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于按摩头本体210,使得电极组件可相对按摩头本体210方便拆装更换。示例性的,当非金属电极片120为导电凝胶片时,在凝胶片水分含量变低、发生破损或存在脏污时,可通过电极组件与按摩头本体210之间的可拆卸,使得电极组件可及时且便捷的更换,保证导电凝胶片始终具有优异的电极性能。
可选地,按摩头本体210包括底座211、第一连接件和接电件215,第一连接件和接电件215设于底座211上;电极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电极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可拆卸连接安装于按摩头本体210,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时,接电件215与导电膜130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接电件215的设置可以实现电极组件的导电,并且简化接线。具体地,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时,接电件215依次通过电连接件的电连接部144、第一导电件、第一连接臂132与导电线路层13a电连接,接电件215还依次通过电连接件的电连接部144、第二导电件、第二连接臂133与发热线路层13b电连接。
与第一连接臂132连接的第一导电件可以穿设于载体110的下沉凹槽111内的第三铆孔112后,与按摩头本体210上表面的接电件215通过直接接触电连接或者通过走线电连接,以使得第一连接臂132通过第一导电件从接电件215获取电源。与第二连接臂133连接的第二导电件穿设于载体110的下沉凹槽111内的第四铆孔113后,与按摩头本体210上表面的接电件215通过直接接触电连接或者通过走线电连接,以使得第二连接臂133通过第二导电件从接电件215获取电源。
可选地,接电件215下部延伸出定位件218,按摩头本体210的底部可设有与定位件218相配合的定位孔219,定位件218穿设于定位孔219。定位件218和定位孔219的相互配合可以固定接电件215在按摩头本体210的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为第一磁吸件212,第二连接件为第二磁吸件115。
结合图5、图8所示,当底座211所设的第一磁吸件212与载体110所设的第二磁吸件115位置相对并相互靠近时,第一磁吸件212与第二磁吸件115在磁力作用下会直接相互吸引,使得底座211与载体110相互连接,实现电极组件与按摩头本体210之间的连接,而且不容易脱落。当克服底座211所设的第一磁吸件212与载体110所设的第二磁吸件115之间的磁力作用时,可以将底座211与载体110分离,实现电极组件与按摩头本体210之间的拆卸。示例性的,可在按摩头本体21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容纳腔213,且多个容纳腔213刚好沿着底座211的四个边角设置,第一磁吸件212为多个,多个第一磁吸件212分别对应设置在多个容纳腔213内,由此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212也刚好沿着底座211的四个边角设置,这样磁吸可以更加稳固。
对应地,第二磁吸件115是设置在载体110背离非金属电极片120的一面,即下表面,第二磁吸件115可通过在载体110的下表面向外凸设中空凸柱118,利用在凸柱118的中空部内设置第二磁吸件115,这样,中空凸柱118和下沉凹槽111还可进一步定位,方便载体110和底座211的定位安装。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为第一卡扣件,第二连接件为第二卡扣件。
当按摩头本体210所设的第一卡扣件与电极组件所设的第二卡扣件相互卡扣时,在按摩头200使用过程中保证电极组件不会从按摩头本体210脱落下来。当按摩头本体210所设的第一卡扣件与电极组件所设的第二卡扣件相互松开卡扣时,电极组件可以从按摩头本体210上拆卸下来以维修或更换。
可选地,电极组件采用固定方式连接于按摩头本体210,电极组件可选用粘接、铆接等方式直接固定在按摩头本体210上。
请参阅图9,可选地,为了进一步便于电极组件的拆装,底座211的周向侧面上可以设有用于提供拆卸施力点的缺口214和/或凸起116。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底座211的周向侧面设置缺口214,当需要将电极组件从按摩头本体210上拆卸下来时,手指可以在缺口214的位置施力,使得电极组件更容易从按摩头本体210上拆卸下来。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在载体110的周向侧面上设有用于提供拆卸施力点的凸起116,从而当需要将电极组件从按摩头本体210上拆卸下来时,手指还可以在凸起116的位置施力,使得电极组件更容易从按摩头本体210上拆卸下来。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底座211的周向侧面设置缺口214,同时还可设置凸起116,从而进一步便于电极组件从按摩头本体210上拆下。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按摩头本体210应用于颈部按摩仪时实现在颈部按摩仪上的固定,在按摩头本体210的底部外面设有固定环216,通过固定件217可以穿过按摩头本体210的底部将固定环216与接电件215相互固定连接。具体地,固定件217可以为螺栓等。
可选地,底座211内设有发光件、远红外发射片或发热件。
底座211内所设的发光件可以通过电极组件透射出光亮,作为指示灯。底座211内所设的远红外发射片还可以通过电极组件透射出红外线,以增加按摩头200的红外线光疗功能。
当采用非金属电极片120,且导电线路层13a和发热线路层13b具有大致相同的镂空形状以减少对基材131的遮挡时,可以让指示灯所发出的光亮更多地透过电极组件,提高指示灯的亮度,也可以让远红外发射片所发出的红外线更多地透过电极组件,进一步增大红外线的光疗强度。
按摩头200可以是独立设置的,当其内部设置有电源、电路板时,其可作为独立的按摩仪器来使用,例如用户可手持该按摩头200,按摩头部、眼部、足部、肩部、腿部、腰部等等。
另外,按摩头200还可和可穿戴按摩设备配合使用,当按摩头200和可穿戴按摩设备配合使用时,可安装在可穿戴按摩设备上,此时用户无需手持,可通过可穿戴按摩设备的穿戴件佩戴在人体对应的部位,实现按摩。
本实施例二通过将电极组件与按摩头200的按摩头本体210进行拆卸连接,可以方便电极组件可以及时地更换,保证电极组件始终具有优异的电极性能。
实施例三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颈部按摩仪300,包括按摩仪支架301,以及如实施例二所述的按摩头200,按摩头200设于按摩仪支架301上,按摩仪支架301用于供人体颈部穿戴。佩戴时,将按摩仪支架301跨至在人体颈部,使得按摩仪支架301的内侧面朝向人体颈部。凸出设置在按摩仪支架301的内侧面的按摩头200上的电极组件即可接触人体颈部皮肤,以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另一种颈部按摩仪300,包括按摩仪支架301,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极组件100,电极组件100设于按摩仪支架301上,按摩仪支架300用于供人体颈部穿戴。佩戴时,将按摩仪支架301跨至在人体颈部,在按摩仪支架301朝向人体颈部侧设置若干个电极组件100,使得电极组件接触人体颈部皮肤,以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公开了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穿戴件和如实施例二所述的按摩头200,该穿戴件用于供人体穿戴,按摩头200设于穿戴件上且朝向人体的按摩部位侧。
本发明实施例四还公开了另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穿戴件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极组件,该穿戴件用于供人体穿戴,电极组件设于穿戴件上且朝向人体的按摩部位侧。
可选地,该可穿戴按摩设备可为但不限于眼部按摩仪、肩部按摩仪、腿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或者是头部按摩仪等。以眼部按摩仪为例,则穿戴件可为用于佩戴于人体耳朵或者是头部的带体或者是镜架,该带体可为可调节的连接带。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按摩设备,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用于可拆卸承设在所述按摩设备上;
非金属电极片,所述非金属电极片设于所述载体上,所述非金属电极片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以及,
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设于所述载体和所述非金属电极片之间,所述导电膜以其表面全部或部分贴合于所述非金属电极片的方式与所述非金属电极片形成电连接,以用于为所述非金属电极片接入电源;
其中,所述导电膜包括:
基材,所述基材设于所述载体和所述非金属电极片之间;以及,
导电线路层,所述导电线路层附着于所述基材,所述导电线路层的全部或部分贴合于所述非金属电极片,以电连接于所述非金属电极片;
所述导电膜还包括发热线路层,所述导电线路层设于所述基材朝向所述非金属电极片的一面,所述发热线路层设于所述基材朝向所述载体的一面;
所述基材上形成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载体朝向所述导电膜的一面设有下沉凹槽,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以绝缘分布的方式设于所述下沉凹槽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导电线路层电连接且与所述发热线路层绝缘,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发热线路层电连接且与所述导电线路层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路层呈网格状、螺旋状、格栅状或间隔分布的平行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绝缘基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透光基材,所述导电线路层的纹路在所述基材上的投影与所述发热线路层的纹路在所述基材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以使所述导电线路层的镂空与所述发热线路层的镂空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面盖,所述面盖嵌设于所述下沉凹槽中以将所述下沉凹槽填充,所述面盖外露于所述下沉凹槽的面与所述载体朝向所述导电膜的一面相拟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透光基材,所述发热线路层为石墨烯线路层,所述导电线路层的纹路在所述基材上的投影与所述发热线路层的纹路在所述基材上的投影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塑料片材,所述非金属电极片在所述基材上的投影由所述基材涵盖。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电极片为透明非金属电极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电极片为导电凝胶片。
10.一种按摩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摩头本体以及可拆卸承设于所述按摩头本体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本体包括底座、第一连接件和接电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接电件设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电极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可拆卸连接安装于所述按摩头本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时,所述接电件与所述导电膜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磁吸连接或可拆卸的卡扣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还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能够自所述非金属电极片透出。
14.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摩仪支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头,所述按摩仪支架用于佩戴于人体颈部,所述按摩头设于所述按摩仪支架朝向人体的颈部侧。
15.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仪支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按摩仪支架用于佩戴于人体颈部,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按摩仪支架朝向人体的颈部侧。
16.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件和如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头,所述穿戴件用于供人体穿戴,所述按摩头设于所述穿戴件的朝向人体待按摩部位侧。
17.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穿戴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穿戴件用于供人体穿戴,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穿戴件的朝向人体待按摩部位侧。
CN202010341629.8A 2020-04-26 2020-04-26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Active CN112023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1629.8A CN112023253B (zh) 2020-04-26 2020-04-26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PCT/CN2020/136554 WO2021218187A1 (zh) 2020-04-26 2020-12-15 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按摩仪
PCT/CN2021/088979 WO2021218770A1 (zh) 2020-04-26 2021-04-22 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按摩仪
PCT/CN2021/089282 WO2021218810A1 (zh) 2020-04-26 2021-04-23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以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PCT/CN2021/089272 WO2021218808A1 (zh) 2020-04-26 2021-04-23 按摩仪及其按摩组件
PCT/CN2021/089358 WO2021218822A1 (zh) 2020-04-26 2021-04-23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和可穿戴按摩设备
PCT/CN2021/089339 WO2021218819A1 (zh) 2020-04-26 2021-04-23 按摩头、颈部按摩仪以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PCT/CN2021/089736 WO2021218876A1 (zh) 2020-04-26 2021-04-25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PCT/CN2021/089737 WO2021218877A1 (zh) 2020-04-26 2021-04-25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1629.8A CN112023253B (zh) 2020-04-26 2020-04-26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3253A CN112023253A (zh) 2020-12-04
CN112023253B true CN112023253B (zh) 2022-08-16

Family

ID=73579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1629.8A Active CN112023253B (zh) 2020-04-26 2020-04-26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32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8822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和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1218810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以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1218187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按摩仪的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按摩仪
WO2021218876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1218877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1218819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按摩头、颈部按摩仪以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1218808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按摩仪及其按摩组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8224Y (zh) * 2002-04-19 2003-07-02 晶富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按摩保健裤
US6600957B2 (en) * 2001-06-28 2003-07-29 The Ludlow Company Lp High-energy disposable medical stimulation electrode
GB2504984A (en) * 2012-08-16 2014-02-19 Quest Ion Pte Ltd Toning belt
CN105457156A (zh) * 2014-09-04 2016-04-06 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温度可控电极片
CN107174746A (zh) * 2016-03-09 2017-09-19 易威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远红外线的导电导热电极装置及其电极片制造方法
CN110464985A (zh) * 2019-08-20 2019-11-19 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调节按摩头及其颈椎按摩仪
CN209933825U (zh) * 2019-04-25 2020-01-14 杭州友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挂脖式颈部按摩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0957B2 (en) * 2001-06-28 2003-07-29 The Ludlow Company Lp High-energy disposable medical stimulation electrode
CN2558224Y (zh) * 2002-04-19 2003-07-02 晶富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按摩保健裤
GB2504984A (en) * 2012-08-16 2014-02-19 Quest Ion Pte Ltd Toning belt
CN105457156A (zh) * 2014-09-04 2016-04-06 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温度可控电极片
CN107174746A (zh) * 2016-03-09 2017-09-19 易威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远红外线的导电导热电极装置及其电极片制造方法
CN209933825U (zh) * 2019-04-25 2020-01-14 杭州友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挂脖式颈部按摩器
CN110464985A (zh) * 2019-08-20 2019-11-19 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调节按摩头及其颈椎按摩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3253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23253B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US10188859B2 (en) Portable one-piece therapeutical apparatus with dual heating and low-frequency treatment functions
CN112023249A (zh) 按摩头、电极组件、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112023250A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112023252A (zh) 用于按摩仪的凝胶电极组件、按摩头以及颈部按摩仪
CN213407469U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JP3218940U (ja) 治療及び加熱機能を兼ね備える腹痛緩和用貼付具
CN112089974A (zh) 按摩仪及其按摩组件
CN214181457U (zh) 用于按摩仪的凝胶电极组件、按摩头以及颈部按摩仪
CN213407468U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2941009U (zh) 按摩仪及其按摩组件
WO2021218877A1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112089975A (zh)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以及按摩仪
CN213407482U (zh) 按摩头、电极组件、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554867U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1218876A1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407478U (zh) 用于按摩仪的按摩组件以及按摩仪
CN112121295A (zh) 凝胶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以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407481U (zh) 一种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554865U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4105574U (zh) 一种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4050180U (zh) 按摩仪及其按摩组件
CN213554882U (zh) 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113546310A (zh) 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554871U (zh) 电极组件、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