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3250A -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3250A
CN112023250A CN202010340581.9A CN202010340581A CN112023250A CN 112023250 A CN112023250 A CN 112023250A CN 202010340581 A CN202010340581 A CN 202010340581A CN 112023250 A CN112023250 A CN 112023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electrode assembly
conductive
gel sheet
m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05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莫之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05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3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325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9737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87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52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cutaneous muscle stimulation [T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A61N1/0496Patch 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specific chemical compositions, e.g. hydrogel compositions, adhes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电极组件可应用于上述的按摩主机,电极组件包括载体、凝胶片和导电件,载体用于可拆卸承设于按摩主机上,凝胶片承载于载体,导电件设于载体并与凝胶片电连接,导电件用于与按摩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采用凝胶片作为电极片,可提高与用户的皮肤贴合度,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此外,当凝胶片损坏或者脏污无法清洁需更换时,只需将电极组件与按摩主机分离,即可完成该电极组件的拆装更换。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背景技术
电刺激式颈部按摩仪通过向颈部施加脉冲电流,从而加快颈部肌肉处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地对 颈部肌肉形成舒缓的作用。相关技术中的颈部按摩仪的电极片多为金属电极片,金属质硬,与皮肤的 贴合性较差,当与人体接触不紧密时,金属电极片与人体的接触面积较小,在用金属电极片对颈部进 行电刺激式会产生刺痛感。此外,相关技术中的金属电极片因需和颈部按摩仪内部电路连接,因此往 往设置为不可拆的方式,这不利于金属电极片损坏或者故障时的拆装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能够便于凝胶片的 拆装更换和控制维修成本,而且可更换的凝胶片的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和收纳。
有基于此,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应用于按摩主机,所述电极组 件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用于可拆卸承设于所述按摩主机上;
凝胶片,所述凝胶片具有相对的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用于贴合于人体皮肤, 所述凝胶片的所述第二粘接面贴设于所述载体;以及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设于所述载体并与所述凝胶片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用于与所述按摩主机形成 可分离的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按摩头,其包括安装座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 电极组件的所述载体可拆卸承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安装座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穿戴件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 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穿戴件,所述穿戴件用于供人体穿戴。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所述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穿戴件和上述第二方 面所述的按摩头,所述按摩头设于所述穿戴件,所述穿戴件用于供人体穿戴。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仪支架和如上述第一方面 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按摩仪支架用于跨置佩戴于人体颈部,所述电极组件可拆卸设于所述按摩仪支 架的朝向人体颈部侧
第六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颈部按摩仪,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仪支架和如上述第二方 面所述的按摩头,所述按摩仪支架用于跨置佩戴于人体颈部,所述按摩头设于所述按摩仪支架的朝向 人体颈部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通过将载体承设于电极组件 所应用的按摩主机,同时利用载体承载凝胶片,然后将设于载体的导电件以可分离的电连接方式连接 于电极组件所应用的按摩主机。当凝胶片损坏或者脏污无法清洁需更换时,只需将电极组件与按摩主 机分离,即可完成该电极组件的拆装更换。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选用凝胶片,凝胶片质软不好定位,将电极组件整体更换,无需 用户自行粘贴凝胶片,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 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 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按摩设备为颈部按摩仪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按摩设备为颈部按摩仪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结构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结构的按摩头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结构的按摩头中的电极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结构的按摩头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结构的按摩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结构的按摩头的绝缘盖板与支撑盘为分体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结构的按摩头的绝缘盖板与支撑盘为一体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结构的按摩头的固定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结构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结构的按摩头的载体的结构简图;
图11A是图11中的导电线路在基材上形成的一种形状示意图;
图11B是图11中的导电线路在基材上形成的另一种形状示意图;
图11C是图11中的导电线路在基材上形成的又一种形状示意图;
图11D是图11中的导电线路在基材上形成的再一种形状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按摩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电极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结构的按摩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结构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按摩头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8是图15的按摩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5的按摩头的第一导电公扣、第二导电公扣和第三导电公扣的一种设置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A处和B处的放大视图;
图21是显示与图19中的B处相对应的第一导电公扣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5的按摩头的第一导电公扣、第二导电公扣和第三导电公扣的另一种设置示意图;
图23是本实施例的第四种结构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的按摩头的一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5是本实施例的第四种结构的按摩头的另一种结构简图;
图26是图23的按摩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C处(省略顶出机构和弹性部件)的放大图;
图28是图23中的顶出机构和弹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施例公开的采用第四种结构的按摩头应用于颈部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中的D处的放大视图;
图3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五种结构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中的电极组件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3是图31中的电极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4是图33中的电极组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5是图31中的按摩头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6是图31中的电极组件的电极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7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六种结构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7中载体与凝胶片贴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图37中的按摩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0是图37中的按摩头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六种结构的按摩头的安装座与遮挡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实施例公开的第六种结构的按摩头的安装座与遮挡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按摩头的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图43的侧面剖视图。
图标:100-电极组件;1a-凝胶片;1b-导电件/金属箔;10-第一拆装件;101-第一扣件;102-第一 扣槽;10a-第一导电公扣;1010-第一金属铆接件;1011-第一避空孔;1012-第二金属铆接件;1013-第 三金属铆接件;10b-第二导电公扣;10c-第三导电公扣;11-基材;110-开孔;111-第一连接臂;111a-第 一铆孔;111b-第一支臂;111c-第二支臂;1111-透光区域;1112-错位区域;1112a-铆接部;112-第二连 接臂;112a-第二铆孔;112b-第三支臂;112c-第四支臂;12-导电层;12a-包覆部分;12b、12c-两侧翼 部分;121-第一间距;122-第一通孔;13-发热层;130-保护层;14-载体;140-定位槽;141-第三铆孔; 142-第四铆孔;143-固定孔;145-第三凸台;146-第二通孔;147-第三通孔;14a-第一表面;14b-第二表 面;14c-下沉凹槽;15-电连接件;151-主体部分;151a-第五铆孔;151b-第六铆孔;152-第一电连接部; 16-面盖;18-接线板;18a-第一电接入部;18b-第二电接入部;18c-第三电接入部;19-固定套;19a-第 一收容腔;19b-第二收容腔;200-按摩头;200a-第一按摩头;200b-第二按摩头;2001-第一凸台;2002- 第二凸台;L-第一内侧面;R-第二内侧面;M-中间内侧面;201-容置槽;202-缺口;203-第一内表面; 204-第一外表面;204a-第一顶出孔;2-安装座;2a-座体;2c-绝缘盖板;2d-支撑盘;2e-安装槽;20- 第二拆装件;20a1-第二扣槽;20b1-第二扣件;20a-第一导电母扣;20b-第二导电母扣;20c-第三导电母 扣;21-发热片;21a-第一弯折部;21c-避让孔;211-第一接电件;212-第二接电件;213-避让缺口;214- 第二弯折部;22-发光件;220-第四电接入部;220a-沉槽;23-电路板;23b-第二电连接部;233-第一接 电部;233a-弹针;234-第二接电部;250-凹槽;25a-第二内表面;25b-第二外表面;251-第二顶出孔; 251a-第一孔体;251b-第二孔体;26-顶出机构;2600-推杆;2601-传动杆;2602-顶出杆;26a-第一杆件; 26b-中间杆件;261-第一端;262-第二端;263-第一段;264-第二段;264a-弹性部件;26c-第二杆件; 3-固定环盖;3a-容置空间;4-遮挡件;4a-第一收容空间;40-第一侧;41-环形台阶;42-第二侧;43-开 口;44-连接部;300-可穿戴按摩设备;301-穿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 “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 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 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 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 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 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 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 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其可应用于按摩主机,该电极组件可包括载体、凝胶片以及导电 件。该载体可用于可拆卸承设于按摩主机上,该凝胶片具有相对的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第一粘 接面用于贴合于人体皮肤,第二粘接面贴设于载体上。导电件设于载体并与凝集片电连接,该导电件 用于与按摩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该电极组件以承设于按摩组件上的方式与按摩主机连接是指:该电极组件直接设置在按摩主机上, 从而可利用按摩主机作为支撑端或者是穿戴端,使得用户佩戴或者是手持该按摩主机于待按摩部位时, 该电极组件的凝胶片可与用户的待按摩部位接触,实现按摩。
而导电件与按摩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是指:在电极组件承设于按摩主机时,该导电件可与按 摩主机的内部或者是由外部接入按摩主机的电路导通,实现由按摩主机向导电件供电,使得导电件可 与凝胶片电连接导通,从而凝胶片可实现电极按摩。而当电极组件和按摩主机分离时,该导电件与按 摩主机的供电端断开,此时导电件与凝胶片之间处于电性断开状态,凝胶片无法提供电极按摩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该可分离的电连接可为不破坏该电极组件和/或按摩主机的自身导电结构的可拆卸 式电连接方式。示例性地,该可分离的电连接方式可为接触式电连接、插接式电连接等快捷且在安装 时无需进行焊线导通的电连接方式。
具体地,按摩主机可为能够与电极组件配合使用的按摩设备,例如可穿戴按摩设备和/或按摩头等。 示例性地,当按摩主机为按摩头时,则该电极组件可应用于按摩头,此时,该载体可拆卸承设于该按 摩头上。当按摩主机为可穿戴按摩设备时,则该电极组件可应用于可穿戴按摩设备,此时,该载体可 拆卸承设于该可穿戴按摩设备上。
可选地,该可穿戴按摩设备是指可穿戴于人体并对人体待按摩部位进行按摩的设备,例如颈部按 摩仪、眼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足部按摩仪、肩部按摩仪或者是腿部按摩仪等等。
示例性地,该电极组件应用于颈部按摩仪时,则该载体设于该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支架上,尤其 是可拆卸承设于该按摩仪支架的朝向人体的颈部侧,并突出该按摩仪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侧,从而当 按摩仪支架跨置佩戴于人体时,电极组件能够与人体的颈部接触,实现对人体颈部的按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按摩头同样可应用于可穿戴按摩设备,而电极组件还可应用于按摩头,因此, 应用有电极组件的按摩头可应用于可穿戴按摩设备。示例性地,当可穿戴按摩设备为颈部按摩仪时, 应用有电极组件的按摩头可采用可拆卸或者是固定的方式设置在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支架上,并突出 于该按摩仪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侧,从而当按摩仪支架跨置佩戴于人体时,可拆卸承设于该按摩头上 的电极组件能够与人体的颈部接触,实现对人体颈部的按摩。
由此可知,不论电极组件应用的按摩主机是按摩头亦或者是可穿戴按摩设备,都应满足电极组件 的载体可拆卸承设于按摩主机上的方式。
采用电极组件的载体可拆卸承设于按摩主机上的方式,主要是基于:本实施例为了提高按摩时电 极片与人体皮肤的贴合度,避免按摩时因贴合不够紧密产生刺痛感,因此,本实施例的电极片选用凝 胶片,凝胶片质软且在使用时能够产生水汽,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具有良好的贴肤性。但是凝胶片在长 久使用后,其水汽减少且由于凝胶片具有粘性,其表面容易粘肤异物以及粘性减弱无法有效贴合人体 皮肤。基于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对凝胶片进行更换。而由前述可知,由于凝胶片质软不易定型, 若直接将凝胶片撕下更换粘贴新的凝胶片,非常容易贴歪导致无法很好对位于该载体以及和导电件配 合的情况,极容易因为贴歪影响按摩效果,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将电极组件整体相对应用的按摩主机可拆卸,在需更换凝胶片时,将整个电极组件进行更换,无需用户手动定位贴设凝胶片,便于用户操 作使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以下将针对电极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电极组件应用于按摩主机并与按摩主机的具体连接方式详 细说明。
请参阅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按摩设备为颈部按摩仪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可穿戴 按摩设备300可包括穿戴件301和按摩头200,该按摩头200可设置在穿戴件301上,该穿戴件301 用于供人体穿戴。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当该可穿戴按摩设备300为颈部按摩仪时,该穿戴件301 可为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支架,该按摩仪支架可为弹性支架或者是刚性支架,为了适配至人体颈部, 该按摩仪支架通常被构造成C字形或U字形,以便于该按摩仪支架可跨置在人体颈部。该按摩头200 可设置在按摩仪支架的朝向颈部侧,以在按摩仪支架跨置于人体颈部时,该按摩头200可与人体颈部 皮肤接触,从而实现按摩。该按摩头200可包括安装座和电极组件100,其中安装座可用于安装在按 摩仪支架的朝向颈部侧,而电极组件则安装于安装座背离按摩仪支架的一侧,主机跨置于人体颈部时, 电极组件主要用于与人体颈部皮肤接触,以实现对人体颈部皮肤起到按摩舒缓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可穿戴按摩设备300可包括一个或者是多个按摩头200,示例性地,可在按摩仪 支架上设置一个按摩头200,则该一个按摩头200可实现振动按摩或者热敷。即,该一个按摩头200 可为振动按摩头200(通过内置振动电机实现)或者是热敷式按摩头200(通过内置发热器件实现)。 示例性地,可在按摩仪支架上设置两个按摩头200,该两个按摩头200可一个为振动按摩头200,另一 个为热敷式按摩头200,或者两个均为振动按摩头200,或者两个均为热敷式按摩头200,或者是两个 按摩头200均为电极刺激式按摩头200等。示例性地,可在按摩仪支架上设置三个按摩头200,该三 个按摩头200可根据实际想要实现的功能设置其类型。
由此可知,在可穿戴按摩设备300上设置按摩头200时,按摩头200的数量、类型可根据用户的 不同使用需求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若可穿戴按摩设备300上设置的按摩头包括电极组件,需要通过电极组件实现脉 冲电流刺激按摩功能时,则在可穿戴按摩设备300上设置的按摩头至少应为两个,该两个按摩头用于 分别通过脉冲电路或者是EMS电路(微电流电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从而两个按摩头上的 电极组件可与人体颈部皮肤接触形成回路,从而实现脉冲电流刺激按摩。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穿戴按摩设备300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按摩设备300,例 如眼部按摩仪、肩部按摩仪、足部按摩仪、腿部按摩仪或腰部按摩仪、头部按摩仪、背部按摩仪等对 人体身体部位可进行按摩的按摩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颈部按摩仪仅作为示例,不限定 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可穿戴按摩设备300还可包括穿戴件301和电极组件,将电 极组件安装于穿戴件301上,只要满足穿戴件301对电极组件的供电和控制,同样可利用电极组件对 人体待按摩部位进行按摩。换言之,电极组件可直接应用于可穿戴按摩设备。示例性地,如图1B所 示,同样以可穿戴按摩设备300为颈部按摩仪为例,则该穿戴件301可为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支架301, 该电极组件可直接安装在按摩仪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侧。例如,可在按摩仪支架的内侧可设置用于安 装电极组件100的凸台,将电极组件100安装在凸台上,或者是在按摩仪支架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 电极组件的凹槽,将电极组件100安装在该凹槽且电极组件100的用于按摩人体的部位露出该凹槽。 在按摩仪支架内可设置电路板(未图示)、内置电源(未图示)或者是设置有用于接入外部电源的电 源接口(未图示),利用按摩仪支架内部的电路板、内置电源对电极组件100进行电路设计和供电, 从而同样可实现电极组件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若电极组件100直接安装于穿戴件301,该电极组件100的数量应为至少两个, 该至少两个电极组件100用于分别通过脉冲电路或者是EMS电路(微电流电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 和负极,从而两个按摩头上的电极组件100可与人体颈部皮肤接触形成回路,从而实现电流刺激按摩。
如图1B所示,图1B示出了两个电极组件100安装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仪支架的用于朝向人体颈 部的一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电极组件100还可为三个、四个或者是更多个,本实施例对此 不作具体限定。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所应用的主机可以是可穿戴按摩设备,当然也可以是按摩头。当 电极组件所应用的主机为可穿戴按摩设备时,该电极组件与可穿戴按摩设备的穿戴件连接,当电极组 件所应用的主机为按摩头时,该电极组件与按摩头的安装座相连,即电极组件承设在安装座上。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按摩头200还可作为独立的按摩设备使用,例如,将电极组件100设 置在按摩头200上,然后在按摩头200上设置有电路板、内置电源或者是设置有用于接入外部电源的 电源接口,即可利用按摩头200内部的电路板以及电源对电极组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供电。采用按摩头 200作为独立的按摩设备使用,则无需将按摩头200安装于穿戴件301上配合使用,这使得按摩头200 的使用更加灵活,其可适用于用户的任何需按摩的部位,从而实现电极组件对人体不同部位进行按摩 的功能。
为了便于说明和描述清楚按摩头、电极组件的结构,本实施例以可穿戴按摩设备300包括穿戴件 301和按摩头200为例进行说明。由于与人体待按摩部位直接接触的部件主要为电极组件100,为了能 够拓展不同功能的电极组件100,以及能够便于电极组件100的拆装、维护、更换,电极组件100在 应用于按摩头200上时,其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按摩头200的安装座,从而便于拆装、更换。
可选地,电极组件100与按摩头200的可拆卸连接可通过电极组件100上设置的第一拆装件和按 摩头200上设置的第二拆装件来实现,通过第一拆装件与第二拆装件的可拆卸连接,实现电极组件100 与按摩头200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用户更换该电极组件100。
考虑到用户操作的便捷性,电极组件100与按摩头200的可拆卸连接主要选用无需通过额外 借助工具(例如螺丝刀、撬棒等)来实现,因此,该第一拆装件可选用便于拆装的磁吸部件、扣合部 件或者是螺接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该螺接部件主要指无需借助工作的螺纹连接。对应的,第二 拆装件可选用与第一拆装件配合连接的磁吸部件、扣合部件或者是螺接部件中的至少一种。而电极组 件100的导电件与按摩头200的导电可分离性则通过在电极组件100和按摩头200上分别或者是同时 设置的接电部件来实现,以下将详细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电极组件100与按摩头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实现的方式以及电极组件 100与按摩头200的导电可分离实现的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图2至图4示出了具有该电极组件100的按摩头200的第一种结构。在 该第一种结构中,示例性的,该电极组件100的第一拆装件10可采用磁吸或者是扣合的方式与按摩头 200的第二拆装件20实现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对于该结构中,电极组件100 的第一拆装件10也可采用螺接方式与按摩头200的第二拆装件20实现可拆卸连接。
如图2所示,该按摩头200包括安装座2和电极组件100。安装座2上可设置第二拆装件20,该 电极组件100可包括载体14、凝胶片1a、导电件1b和第一拆装件10,该载体14通过第一拆装件10 与第二拆装件20的连接,实现将载体14、导电件1b和凝胶片1a压持固定在安装座2上。该凝胶片 1a包括相对的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第一粘接面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以按摩人体皮肤,第二粘 接面贴设在载体14上,导电件1b设于载体14上,与凝胶片1a电连接,且导电件1b可用于与按摩头 200的安装座2实现可分离的电连接。
由于人体皮肤表面覆盖有一层鳞片状的角质层,角质层是电的不良导体,相关技术中的金属电极 片直接贴附于角质层表面时,电流不易通过金属电极片与人体皮肤导通,容易在局部发生能量集中, 造成刺痛。因此,本发明的电极组件100的电极片采用凝胶片1a的设计,可以利用凝胶片1a填充进 鳞状角质层的间隙,从而使得凝胶片1a可直接与人体角质层下的真皮层直接接触,进而使得凝胶片 1a与人体皮肤表面贴附部分能充分与真皮层电导通,加大了电导通作用面积,减少了局部能量集中, 避免了使用时产生刺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此外,凝胶片1a质软以及在使用时能够产生水汽, 与用户皮肤接触时具有良好的贴肤性,可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凝胶片1a的表面具有粘性,其能够在贴合于载体14时,直接粘接在载体14上,连接 方便。可以理解的是,凝胶片1a与载体14之间的粘接力应大于凝胶片1a与人体皮肤的接合力,以保 证在使用时人体不至于将凝胶片1a拉离载体14。
可选地,该载体14用于承载凝胶片1a,因此,该载体14可选用柔性部件或者是刚性部件。示例 性的,该柔性部件可选用塑料膜、具有一定柔性或者是变形性能的金属片等。而该刚性部件可选用硬 质塑料或者是硬质金属片,例如不锈钢片。
当载体14选用柔性部件时,其可选用承载膜、承载片材或者是柔性承载板等。而载体14选用刚 性部件时,其可选用硬质塑料制成的片材或板,或者是金属制成的片材或板。
进一步地,该载体14可形成为片状,一方面可减小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厚度,另一方面便于该凝 胶片1a在载体14上的贴合。
可选地,考虑到电极组件100与人体待按摩部位接触时,主要是通过凝胶片1a和承载凝胶片1a 的载体14来实现,因此,为了能够适应人体不同待按摩部位的形状,该载体14可选用柔性部件且为 片状,这样,载体14和凝胶片1a可根据需按摩部位的形状发生变形,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座2上,对 人体待按摩部位进行按摩。例如,当按摩主机为颈部按摩仪时,为了适应人体颈部形状,该安装座2 用于安装该载体14的表面可为与人体颈部形状适配的弧形状,则此时,该载体14安装于安装座2时, 可跟随该安装座2的表面发生变形形成为弧形状。而若穿戴件301为腿部按摩仪的主机时,为了适应 人体腿部形状,安装座2用于安装载体2b的表面可为与腿部形状适配的近似弧形面或者是平面状,则 该载体14安装于安装座2时,可跟随该安装座2的表面发生变形形成为弧形状或平面状。而当需将电 极组件100拆卸下来时,由于载体14、凝胶片1a均具有一定柔性且为片状,因此,可根据放置的位置变形为平板状或者是其他形状,便于收纳储存。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载体14也可为片状的刚性部件。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提高载体14对凝胶片1a的承载作用,同时在载体14安装于安装座2时,能 够避免凝胶片1a在按摩时产生的水汽渗透至安装座2内,造成安装座2内的电路短路的情况,该载体 14可选用防水部件,例如防水膜或者是PVC、PP、PET等塑料片材。此外,该凝胶片1a在载体14 上的投影由该载体14涵盖,换言之,该凝胶片1a贴合在载体14上时,该载体14的用于贴合凝胶片 1a的一面的表面积应大于或等于该凝胶片1a的第二粘接面的表面积,从而可全面承载该凝胶片1a。
更进一步地,由于凝胶片1a可透光,为了拓展该电极组件100可应用于具有光疗、照明、指示、 氛围灯等功能的按摩头200,该载体14还可选用透光件。载体14为透光件时可通过选用材质来实现, 例如可选用上述的PVC、PP、PET等材质,一方面实现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实现透光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载体14还可为非透光件,在载体14上可设置有透光结构, 例如透光孔或者是局部设置有透光材料用于透光。
可选地,载体14可为导电部件,则此时该载体14的导电部分可形成该导电件1b,即,导电件1b 与载体形成为一体。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厚度。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将该导 电件1b形成于或者是附着于该载体14上,此时,载体14和导电件1b均可为片状,该凝胶片1a的第 二粘接面可贴设在导电件1b上。
可选地,该载体14可为绝缘部件,当载体14为绝缘部件时,该导电件1b可附着于该载体14上 形成或者是贴设在载体14上。采用这种方式,当电极组件100拓展除了电极脉冲按摩功能外的其他功 能,例如热敷、发光等,还可将这些功能部件设置在载体14,从而可以使得导电件1b和载体14上的 其他功能部件保持绝缘。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导电件1b与安装座2的可分离式电连接,电极组件100或者是按摩头2 可包括第一接电件211,第一接电件211电连接于导电件1b,用于向导电件1b接入第一路电。示例性 地,若电极组件100包括第一接电件211,则第一接电件211可设于载体14上,该第一接电件211可 与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内的电路电连接,将第一路电接入至导电件1b。若按摩头包括该第一接电件 211,则第一接电件211可设置在安装座2上,该第一接电件211同样电连接于安装座2内的电路,当 电极组件100的载体14承设于安装座2上时,该第一接电件211可与导电件1b接电导通,从而向导 电件1b接入第一路电。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接电件211可为弹针、铆扣、铆钉、电路板等能够接电的部件。
可选地,导电件1b可为片状结构或者是扣件结构。导电件1b为扣件结构时,其可为导电扣。导 电件1b为片状结构时,其可为导电片,例如导电膜、金属箔或者是附着于载体14上的导电层。
采用片状的导电件,可以有效增大导电件对凝胶片1a的导电面积,从而使得凝胶片1a的导电更 加可靠稳定。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导电件1b为导电膜,该导电膜可直接贴设在载体14上,导电膜可包 括基材和形成于基材上的导电层,该基材可设置在载体14上,凝胶片1a的第二粘接面可贴设于该导 电层。该基材可对导电层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同时导电层可承载该凝胶片1a且实现凝胶片1a的电连 接,从而基材可承载该导电层和凝胶片1a。在此实施方式中,导电层可通过印刷、涂覆或者是喷涂等 方式形成于该基材,此时,基材作为导电层的载体,这种设置方式可进一步减小载体14的整体厚度。 示例性的,导电层可由导电金属印刷在基材上形成,或者是采用导电油漆(例如银油、铜油等)通过 喷涂或者是涂覆等方式形成在该基材上。
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减小导电件1b的厚度,而且还可利用基材进一步承载凝胶片1a,起到有 效支撑凝胶片1a,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情况。
在此实施方式中,该基材可为防水基材,采用防水基材可以在载体14安装于安装座2时,能够避 免凝胶片1a在按摩时产生的水汽渗透至安装座2内,造成安装座2内的电路短路的情况。该基材可为 例如防水膜或者是PVC、PP、PET等塑料片材。此外,该凝胶片1a在基材上的投影由该基材涵盖, 换言之,该凝胶片1a贴合在基材的导电层上时,该基材的用于贴合凝胶片1a的表面积应大于或等于 该凝胶片1a的表面积,从而可全面承载该凝胶片1a,以及达到对凝胶片1a全面防水的目的。
进一步,为了拓展该电极组件100可应用于具有光疗、照明、指示、氛围灯等功能的按摩头200, 该基材还可选用透光件。基材为透光件时可通过选用材质来实现,例如可选用上述的PVC、PP、PET 等材质,一方面实现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实现透光性能。
可选地,为了保证电极组件100的整体轻薄性,该基材的厚度可为0.1mm-0.5mm,例如,可为 0.1mm、0.2mm、0.3mm、0.4mm或0.5mm等。采用上述厚度是基于基材、导电层、凝胶片1a贴合形 成片状结构时,其仍然可具有良好的柔性可变形性能,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安装座2而发生变形,进 而在按摩时可贴合于人体颈部皮肤。而当基材、导电层和凝胶片1a贴合形成的片状结构安装座2拆离 时,该片状结构可发生变形为平板状,从而便于该片状结构的收纳以及清洁。也就是说,该片状结构 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在适应于安装座2的不同弧形状和平板状之间变形切换,适用性更广。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导电件1b可为金属箔,其可采用至少部分包覆于该载体14外部的 方式,实现既与凝胶片1a接触导电,同时又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具体地,为了便于描述,以下 以金属箔1b替代导电件1b来说明金属箔1b包覆于该载体14的外部的具体方式。当该金属箔1b至少 部分包覆于该载体14外部时,该载体14可包括第一表面14a和第二表面14b,第一表面14a为载体 14朝向凝胶片1a的一面,第二表面14b为载体14背离凝胶片1a的一面。金属箔1b可包覆在该第一 表面14a和第二表面14b上。
可选地,金属箔1b包覆在第一表面14a和第二表面14b的一种方式可为:可为直接在载体14的 第一表面14a包覆一层金属箔1b,同时在基材11的第二表面14b也包覆一层金属箔1b。金属箔1b 包覆在第一表面14a和第二表面14b的另一种方式可为:金属箔1b可包括上下设置的包覆部分12a 和两侧翼部分12b、12c,其中,两侧翼12b、12c自包覆部分12a的两侧向外延伸,并朝向载体14的 第二表面14b折弯,以贴合于载体14的第二表面14b。也就是说,采用这种方式,在载体14上设置 金属箔1b时,可通过包覆部分12a和两侧翼部分12b、12c之间形成的中空空间,将金属箔1b套在载 体14上,使得载体14位于金属箔1b的中空空间,即可完成金属箔1b和载体14之间的连接。可选地, 若想进一步固定金属箔1b与载体14,可在载体14的第一表面14a、第二表面14b涂覆胶黏剂,使得 载体14的第一表面14a、第二表面14b分别和包覆部分12a、两侧翼部分12b、12c粘接在一起即可。
在此实施方式中,考虑到金属箔1b需与凝胶片1a电连接具有较良好的导电性能,该金属箔1b 可选用铜箔、铝箔等质轻且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箔1b。
进一步地,考虑到凝胶片1a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而金属箔1b不具有透光功能,当按摩头200 内部设置有发光件或者是射线发生器等器件时,可能受到金属箔1b的屏蔽而无法正常透光和发射射 线,因此,为了便于拓展按摩头200的功能,上述的金属箔1b的两侧翼部分可不完全包覆该载体14 的第二表面14b,即,该两侧翼部分12b、12c的相对两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间距121,同时,在该包覆 部分12a对应该两侧翼部分12b、12c的间距处设置有第一通孔122,以便于透光。
采用上述设计,当电极组件100应用于内部装设有发光件或者是射线,例如远红外发射器的按摩 头200时,利用该第一间距121和包覆部分12a上的第一通孔122,可使得发光件的光线或者是远红 外的射线可通过该第一间距121和第一通孔122透出,实现扩展该电极组件100的光疗、远红外功能。
本结构中以该导电件1b为包覆在载体14上的金属箔1b为例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该按摩头200还可包括用电件,该用电件可设置在载体14背离凝胶片1a 的一面且设置在安装座2上。可选地,该用电件可以绝缘于该金属箔1b的方式设置在该金属箔1b的 两侧翼部分12b、12c,即,用电件设置在载体14的第二表面14b,并和金属箔1b的两侧翼12b、12c 贴合。采用这种贴合无间隙堆叠的方式,可使得按摩头200的整体结构更加轻薄。可以理解的是,作 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该电极组件100包括用电件,该用电件可设置在载体14上。
可选地,用电件可为发热件、发光件或者是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发光件可为LED灯板、 红外线、紫外线发生器,可拓展按摩头200的光疗作用。传感器可选用温度传感器(例如NTC)、位 置传感器(可用于指示该凝胶片1a在人体待按摩部位上的贴设位置)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用电件实则为功能件,即,能够实现不同的功能,该功能件可与安装座2 内部的电路板电连接。
示例性地,以该用电件为两个,一个为发热件,另一个为发光件22为例进行说明。当用电件为发 热件时,其主要为发热片21,该发热片21可设置在载体14上且承设于安装座2上,发光件22可设 置在安装座2内部,从而避免发光件22和发热片21设置在一起而导致发光件22温度高影响其正常运 行的情况。为了便于描述以及区分,以下直接以发热片21和发光件22进行描述。
安装座2可包括座体2a和支撑盘2d,支撑盘2d可设置在座体2a上,金属箔1b和凝胶片1a可 拆卸设置在支撑盘2d上。具体地,座体2a沿其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为近似椭圆形,该支撑盘2d沿其 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同样为近似椭圆形,该支撑盘2d为近似椭圆盘状,以承载电极组件100。可以理 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座体2a和支撑盘2d也可为其他形状,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的可穿戴按摩 设备设置。
进一步地,该支撑盘2d朝向金属箔1b的一面设置有该发热片21。换言之,载体14、金属箔1b 以及凝胶片1a可拆卸承设在该发热片21上。采用发热片21的设置,可便于该发热片21可贴合于该 支撑盘2d上,而支撑盘2d背离载体14的一面则设置发光件22。其中,发热片21以绝缘于该金属箔1b的方式贴设在金属箔1b的两侧翼部分12b、12c,从而发热片21产生的热量可直接由金属箔1b传 递至凝胶片1a,不仅实现凝胶片1a的热敷功能,还能够提高传热效率,减少热量损耗。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发热片21和金属箔1b分别导电,该支撑盘2d可设置有第一接电件211 和第二接电件212,第一接电件211被构造成以绝缘于该发热片21的方式电连接于金属箔1b,而第二 接电件212则被构造成以绝缘于金属箔1b的方式电连接于该发热片2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 例中,电极组件100可包括上述的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该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 件212可设置在载体14上。
其中,第一接电件211为金属箔1b接入的电源为第一路电,第二接电件212为发热片21接入的 电源为第二路电,第一路电与第二路电不同。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路电为接入凝胶片1a的电,第二 路电为接入发热片21的电,因此,第一路电和第二路电不同。示例性地,第一路电可为接入EMS电 路的电或者是低频脉冲电路的电,从而当按摩头200用于对人体按摩时,凝胶片1a与人体皮肤直接接 触可对人体施加第一路电,达到脉冲刺激按摩效果。考虑到发热片21用于发热以通过载体14将热量 传递至凝胶片1a,使其在满足电脉冲刺激的同时,还可具有热敷效果,即发热片21并不与人体直接 接触,因此,该发热片21的第二路电可由接入安装座2的内部电源直接输出,其接入的电流强度可根 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发热片21和金属箔1b之间的有效绝缘,可在支撑盘2d或者是金属箔1b上 设置避空结构,利用该避空结构可使得该发热片21可在该避空结构处与第二接电件212电连接,从而 使得发热片21与金属箔1b保持绝缘。可选地,该避空结构可为设置在支撑盘2d或者是金属箔1b上 的避让缺口,或者是设置在支撑盘2d或者是金属箔1b上的凹陷,例如避空结构为设置在金属箔1b 上的凹陷时,该金属箔1b对应发热片21的用于与第二接电件212连接的位置向朝向凝胶片1a的方向 下凹形成凹陷,从而使得金属箔1b与发热片21的用于与第二接电件212的连接处具有间距,达到避 空绝缘的效果。
示例性的,以避空结构为设置在支撑盘2d上的避让缺口213为例。该支撑盘2d设有开口朝向该 金属箔1b的避让缺口213,发热片21具有朝向支撑盘2d的方向延伸、并位于避让缺口213内的第一 弯折部21a,第二接电件212于避让缺口213处与第一弯折部21a电连接,以绝缘于金属箔1b。由于 发热片21直接朝向包裹有金属箔1b的载体14的第二表面14b,如果将第二接电件212设置在发热片 21的上表面上实现导电,则一方面,影响载体14安装在发热片21上的平整性,另一方面,无法有效 绝缘,会导致出现第二接电件212与金属箔1b接触而最终导致凝胶片短路的情况。
由此,通过在支撑盘2d上设置避让缺口213,同时在发热片21上通过设置第一弯折部21a,第二 接电件212于避让缺口213处与第一弯折部21a电连接,以绝缘于金属箔1b,从而保证发热片21能 在朝向座体2a的底部方向与第二接电件212实现导电,且避免了第二接电件212与金属箔1b接触, 确保发热片21与金属箔1b二者的绝缘,同时也保证了发热片21与金属箔1b接触面之间的平整性。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接入电源,在支撑盘2d和座体2a 之间还设有电路板23,该电路板23设置在支撑盘2d背离发热片21的一面,同时,该发光件22可设 在该电路板23上,且发光件22的发光端朝向该凝胶片1a的方向。该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 212分别电连接于该电路板23,从而将该第一路电和第二路电分别接入金属箔1b和发热片21。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电路板23能够对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进行接电,该按摩头200 还可包括接电部件,该接电部件可设于该支撑盘2d或者电路板23上,或者是同时在支撑盘2d和电路 板23上均设置。该接电部件用于与该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电连接。具体地,以接电部件 设置在电路板上为例,该接电部件可为弹针、导电扣件、柔性电路板等接电部件。该接电部件还可与 电路板形成为一体结构,例如直接在电路板的一端或者是一侧伸出延伸部分别用于与第一接电件和第 二接电件电连接。
本结构中以该接电部件设于该电路板上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该电路板23通过第一接电件211与金属箔1b电连接的方式可为接触式电连接。具体 可为:在电路板23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即上述的接电部件),第一接电件211设置在该电路板 23上且和该第一电连接部连接在一起,该第一接电件211可为设置在电路板23上的弹针或者是铆钉。 为了实现第一接电件211和发热片21的绝缘,在发热片21上对应该第一接电件211的位置可设置有 避让孔21c,从而第一接电件211可穿过该避让孔21c与该金属箔1b接触,从而实现电性导通,将第 一路电接入至金属箔1b。
示例性地,为了提高金属箔1b的接电可靠性,第一接电件211可设置为两个,分别间隔设置在电 路板23上,对应的,发热片21上的避让孔21c为两个,该两个第一接电件211分别穿设于对应的避 让孔21c至与金属箔1b接触,实现导电。
采用第一接电件211为弹针或者是铆钉的方式,当电极组件100和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安装在 一起时,只要使得第一接电件211穿过该避让孔21c,第一接电件211即可与金属箔1b接触,实现导 电,这种接触式导电的方式快捷可靠,有利于提高该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之间的导电可靠性和便 捷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电件211也可为金属弹片、电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 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接电件212需连接发热片21的两极,即,正极和负极,以形成导电回路,该 第二接电件212可为两个,分别连接发热片21的正极和负极。则对应地,发热片21上的第一弯折部 21a可为两个,可分别位于发热片21的两侧。为了便于第二接电件212与电路板23的电连接,该电 路板23的两侧分别对应该两个第二接电件212可设置两个第二电连接部23b(即接电部件),该两个 第二电连接部23b分别对应于该两个第一弯折部21a设置,从而其中一个第二接电件212可连接于其 中一个第一弯折部21a和第二电连接部23b,以接入电源正极,另一个第二接电件212可连接于另一 个第一弯折部21a和电极连接部,以接入电源负极。
示例性地,第二接电件212可为铆钉,该第二电连接部23b可为设置在电路板23上的连接吊耳, 在该连接吊耳和第一弯折部21a上均设置有用于供该第二接电件212穿过的铆孔,从而第二接电件212 可穿过该铆孔,一方面既实现了电路板23和发热片21的电连接,另一方面,还可实现发热片21和电 路板23之间的机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接电件212还可为柔性电路板23、 导电弹片或者是电线等。
采用在电路板23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电连接部23b,且该两个第二电连接部23b分别为连接吊耳 的方式,可使得第二电连接部23b和用于对金属箔1b导电的第一电连接部分开,两者实现互相绝缘, 同时利用第二接电件212为铆钉,还可实现将电路板23、发热片21一起固定在支撑盘2d上,实现电 连接的同时也实现发热片21的导电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进一步地,该安装座2还包括绝缘盖板2c,该绝缘盖板2c可部分封盖于 该避让缺口213并形成连通于该避让缺口213的通槽,发热片21的第一弯折部21a可自通槽延伸进入 该避让缺口213内。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绝缘盖板2c与支撑盘2d分体设置,即,绝缘盖板2c与支撑盘2d为 分体式结构。由上述可知,第一弯折部21a为两个,则该避让缺口213为两个,绝缘盖板2c也为两个, 分别盖设于对应的避让缺口213内,对应的第一弯折部21a由通槽延伸进入避让缺口213内,从而利 用绝缘盖板2c可遮盖该第一弯折部21a,避免在安装时第一弯折部21a与金属箔1b接触,有效确保 金属箔1b和发热片21之间的绝缘。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绝缘盖板2c一体成型于支撑盘2d,即,该绝缘盖板2c与支撑盘2d 为一体式结构。采用绝缘盖板2c一体式成型于支撑盘2d的方式,可便于加工,同时减少组装工序, 降低组装误差,有利于提高该安装座2的整体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两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当该绝缘盖板2c部分封盖于避让缺口213时,该绝缘 盖板2c的上表面(即绝缘盖板2c朝向该金属箔1b的一面)与该发热片21的上表面(发热片21朝向 金属箔1b的一面)可拟合形成大致平整的表面,从而一方面可确保发热片21和金属箔1b的绝缘效果, 另一方面,还可使得支撑盘2d能够为金属箔1b以及该凝胶片1a提供平整的安装面,避免因支撑盘 2d表面不平整而导致凝胶片1a安装在其上时出现凸起而引起用户佩戴的不舒适感的情况。
可选地,该发热片21可选用石墨烯片,石墨烯片不仅具有发热功能,还能够发射远红外射线,从 而可实现该按摩头200的光疗、热敷功能。
结合图6所示,该发光件22可为设置在电路板23上的LED灯珠,从而该支撑盘2d可整体透光 或者是在支撑盘2d上设置有用于透光的透光部(例如开孔或者是局部设置为透光材料),从而发光件 22透过的光可通过支撑盘2d向凝胶片1a透出。
进一步地,该电路板23可选用柔性电路板23,柔性电路板23的设置可使得电路板23可贴合在 支撑盘2d的背面,从而不仅可适应于支撑盘2d的不同表面形状(例如可能为弧形或者是平板状), 另一方面还可使得该按摩头200的整体结构更加轻薄。
示例性的,当该按摩头200应用于颈部按摩仪时,由于人体颈部形状为近似圆柱状,因此,为了 适配人体颈部形状,支撑盘2d可被构造成近似弧形状,这样,支撑盘2d在用于设置发热片21的一面 为凹弧面,而背离发热片21的一面用于设置电路板23的一面则为凸弧面,因此,电路板23采用柔性 电路板23,可以适应该支撑盘2d的凸弧面设置,提高电路板23在支撑盘2d上的设置贴合度。
另外,考虑到支撑盘2d上设置有发光件22,例如多个LED灯珠,因此,采用将发光件22设置 在柔性电路板23上,可使得各个LED灯珠的发光面至该凝胶片1a的用于贴合于人体颈部皮肤的贴面 的距离近似相等,从而使得多个LED灯珠发出的光的亮度更加均匀。
请结合图3和图9所示,考虑到该电极组件100可相对安装座2拆卸,因此,该按摩头200还可 包括固定环盖3,该固定环盖3围合设置于该座体2a。固定环盖3上可设有该第一拆装件10,从而固 定环盖3可通过第一拆装件10连接于该座体2a。可选地,该第一拆装件10可为设于固定环盖3内壁 或者是外壁上的扣件、磁吸部件或者是螺纹,对应的,第二拆装件20可为设置在座体2a上与第一拆 装件10对应的扣槽、磁吸部件或者是螺纹。
示例性地,第一拆装件10包括自固定环盖3的边缘沿朝向该座体2a方向延伸的第一扣件101, 以及,设置在固定环盖3的内环壁面上的第一扣槽102。对应的,第二拆装件20包括设置在座体2a 的边缘的第二扣槽20a1,以及,设置在座体2a的周壁面上的第二扣件20b1,第一扣件101可与第二 扣槽20a1配合扣接,第一扣槽102可与第二扣件20b1对应扣接,从而实现固定环盖3与座体2a之间 的连接。
进一步地,考虑到固定环盖3与座体2a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该固定环盖3的两侧边缘都设有该第 一扣件101,以及,第一扣槽102可沿着固定环盖3的内环壁面设置多个,座体2a的两侧边缘对应设 置有第二扣槽20a1,以及座体2a的周壁面上的第二扣件20b1可与第一扣槽102配合的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上述扣件与扣槽配合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在固定环盖3的 内壁面埋设磁吸部件,对应在座体2a上设置磁吸部件,结合磁吸部件和扣合部件可进一步提高该固定 环盖3和座体2a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固性。
进一步地,固定环盖3与座体2a连接时,固定环盖3与座体2a围合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3a, 该固定环盖3可将该电极组件100整体(即载体14、凝胶片1a)压持固定在座体2a上,凝胶片1a自 该开口中露出。可选地,凝胶片1a突出于该开口的边缘的高度可为0.1-0.3mm,这样,用户在使用时, 可直接接触到凝胶片1a,而无需接触到固定环盖3等,避免因固定环盖3材质为硬质塑料有可能造成 用户使用不舒适的情况。
进一步地,该按摩头200可包括内置电源(未图示),该内置电源可设置在支撑盘2d和座体2a 之间,内置电源可用于对该电极组件10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按摩头200也可不 设置内置电源,而是设置有用于外接电源接入的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头200采用上述第一种结构,通过第一接电件211以绝缘于发热片21的方式 给金属箔1b提供脉冲电流,且通过第二接电件212以绝缘于金属箔1b的方式给发热片21供电,使发 热片21发热,并将热量传递到金属箔1b,实现通过金属箔1b给凝胶片1a导电导热,既保证了用户 使用的安全性,且有效提高了凝胶片1a的导热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头200采用上述第一种结构,通过固定环盖3压合固定电极组件100 和安装座2的座体2a,从而在需要更换电极组件100时,只需将固定环盖3与安装座2的座体2a分 离,即可使得电极组件100(即载体14、金属箔1b和凝胶片1a)与安装座2分离,由于凝胶片1a表 面具有粘性,其直接粘在金属箔1b上,此时用户整个电极组件100更换掉,然后再换上新的电极组件 100,利用固定环盖3固定到安装座2的座体2a上,即可完成电极组件100的更换。替代了相关技术 中在更换电极组件100时需将整个按摩头200全部拆卸更换的方式,不仅更换拆装更加方便,而且还 可节省部件的更换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更换电极组件100过程中,固定环盖3是不更换的,即,固定环盖3只是 拆下来使得电极组件100和安装座2的座体2a分离,但固定环盖3可重复使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 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固定环盖和电极组件100一并更换,例如,当固定环盖3与金属箔1b之间粘接在 一起时,该固定环盖3可作为该电极组件100的一部分在更换时一并更换,如此可对电极组件100在 安装于安装座2时的装配具有更好的对位作用。
此外,采用将整个电极组件100全部更换掉,主要是考虑到凝胶片1a质软易变形且不易定位,若 用户进行贴设凝胶片1a,则可能出现贴合不紧密或者是贴偏等情况,导致影响按摩效果的情况。因此, 基于便于用户操作及用户使用体验考虑出发,本实施例采用将整个电极组件100更换的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1以及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按摩头200的第二种结构。在该第二 种结构中,该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可同样通过扣合、磁吸、螺纹中的至少一种实现电极组 件100与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的连接。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
在该按摩头200的第二种结构中,按摩头200同样包括安装座2和设置在安装座2上的第二拆装 件20,电极组件100包括载体14、凝胶片1a、导电件1b和第一拆装件10,载体14通过第一拆装件 10和第二拆装件20的可拆卸连接而实现与安装座2的连接。凝胶片1a具有相对的第一粘接面和第二 粘接面,第二粘接面贴设于载体14上,第一粘接面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导电件1b设于载体14上, 与凝胶片1a电连接,且导电件1b可用于与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实现可分离的电连接。
由于人体皮肤表面覆盖有一层鳞片状的角质层,角质层是电的不良导体,相关技术中的金属电极 片直接贴附于角质层表面时,电流不易通过金属电极片与人体皮肤导通,容易在局部发生能量集中, 造成刺痛。因此,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的电极片采用凝胶片1a的设计,可以利用凝胶片1a填充 进鳞状角质层的间隙,从而使得凝胶片1a可直接与人体角质层下的真皮层直接接触,进而使得凝胶片 1a与人体皮肤表面贴附部分能充分与真皮层电导通,加大了电导通作用面积,减少了局部能量集中, 避免了使用时产生刺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此外,凝胶片1a质软以及在使用时能够产生水汽, 与用户皮肤接触时具有良好的贴肤性,可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凝胶片1a的表面具有粘性, 能够在与载体14贴合时,直接粘接在载体14上,连接方便。可以理解的是,凝胶片1a与载体14之 间的粘接力应大于凝胶片1a与人体皮肤的接合力,以保证在使用时人体不至于将凝胶片1a拉离载体 14。
可选地,考虑到电极组件100与人体待按摩部位接触时,主要是通过凝胶片1a和承载凝胶片1a 的载体14来实现,因此,为了能够适应人体不同待按摩部位的形状,该载体14可选用柔性部件。这 样,载体14和凝胶片1a可根据需按摩部位的形状发生变形,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座2上,对人体待按 摩部位进行按摩。而当需将电极组件100拆卸下来时,由于载体14、凝胶片1a均具有一定柔性且为 片状,因此,可根据放置的位置变形为平板状或者是其他形状,便于收纳储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 他实施例中,该载体14还可选用刚性部件。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提高载体14对凝胶片1a的承载作用,同时在载体14安装于安装座2时,能 够避免凝胶片1a在按摩时产生的水汽渗透至安装座2内,造成安装座2内的电路短路的情况,该载体 14可选用防水部件,例如防水膜或者是PVC、PP、PET等塑料片材。此外,该凝胶片1a在载体14 上的投影由该载体14涵盖,换言之,该凝胶片1a贴合在载体14上时,该载体14的用于贴合凝胶片 1a的表面积应大于或等于该凝胶片1a的表面积,从而可全面承载该凝胶片1a。
更进一步地,由于凝胶片1a可透光,为了拓展该电极组件100可应用于具有光疗、照明、指示、 氛围灯等功能的按摩头200,该载体14还可选用透光件。载体14为透光件时可通过选用材质来实现, 例如可选用上述的PVC、PP、PET等材质,一方面实现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实现透光性能。
可选地,载体14可为导电部件,则此时该载体14的导电部分可形成该导电件1b,即,导电件1b 与载体形成为一体。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厚度。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将该导 电件1b形成于或者是附着于该载体14上。
可选地,该载体14可为绝缘部件,当载体14为绝缘部件时,该导电件1b可附着于该载体14上 形成或者是贴设在载体14上。采用这种方式,当电极组件100拓展除了电极脉冲按摩功能外的其他功 能,例如热敷、发光等,还可将这些功能部件设置在载体14,从而可以使得导电件1b和载体14上的 其他功能部件保持绝缘。
可选地,导电件1b可为片状结构或者是扣件结构。导电件1b为扣件结构时,其可为导电扣。导 电件1b为片状结构时,其可为导电片,例如导电膜、金属箔1b或者是附着于载体14上的导电层。
本结构中,该导电件1b可为导电膜,该导电膜可直接贴设在载体14上,导电膜可包括基材11 和形成于基材11上的导电层12,该基材11可设置在载体14上,凝胶片1a的第二粘接面可贴设于该 导电层12并与该导电层12电连接。该基材11可对导电层12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同时导电层12可承 载该凝胶片1a且实现凝胶片1a的电连接,从而基材11可承载该导电层12和凝胶片1a。在此实施方 式中,导电层12可通过印刷、涂覆或者是喷涂等方式形成于该基材11,此时,基材11作为导电层的 载体,这种设置方式可进一步减小载体14的整体厚度。示例性的,导电层12可由导电金属印刷在基 材11上形成,或者是采用导电油漆(例如银油、铜油等)通过喷涂或者是涂覆等方式形成在该基材 11上。
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减小导电件1b的厚度,而且还可利用基材11进一步承载凝胶片1a,起到 有效支撑凝胶片1a,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情况。
此外,导电件采用片状结构,可有效增大导电件对凝胶片1a的导电面积,提高凝胶片1a的导电 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此实施方式中,该基材11可为防水基材,采用防水基材可以在载体14安装于安装座2时,能 够避免凝胶片1a在按摩时产生的水汽渗透至安装座2内,造成安装座2内的电路短路的情况。该基材 11可为例如防水膜或者是PVC、PP、PET等塑料片材。此外,该凝胶片1a在基材11上的投影由该基 材11涵盖,换言之,该凝胶片1a贴合在基材11的导电层12上时,该基材11的用于贴合凝胶片1a 的表面积应大于或等于该凝胶片1a的第二粘接面的表面积,从而可全面承载该凝胶片1a,以及达到 对凝胶片1a全面防水的目的。
进一步,为了拓展该电极组件100可应用于具有光疗、照明、指示、氛围灯等功能的按摩头200, 该基材11还可选用透光件。基材11为透光件时可通过选用材质来实现,例如可选用上述的PVC、PP、 PET等材质,一方面实现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实现透光性能。
可选地,为了保证电极组件100的整体轻薄性,该基材11的厚度可为0.1mm-0.5mm,例如,可 为0.1mm、0.2mm、0.3mm、0.4mm或0.5mm等。采用上述厚度是基于基材11、导电层12、凝胶片 1a贴合形成片状结构时,其仍然可具有良好的柔性可变形性能,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安装座2而发生 变形,进而在按摩时可贴合于人体颈部皮肤。而当基材11、导电层12和凝胶片1a贴合形成的片状结 构安装座2拆离时,该片状结构可发生变形为平板状,从而便于该片状结构的收纳以及清洁。也就是 说,该片状结构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在适应于安装座2的不同弧形状和平板状之间变形切换,适 用性更广。
示例性的,以该导电层由导电金属印刷在基材11上形成为例,该导电层12可以是银质线路层、 铜质线路层或其它材质线路层。
可选地,在基材11上形成该导电层12时,导电层12可以呈网格状、螺旋状、格栅状或间隔分布 的平行线状等。示例性的,如图11A所示,图11A示出了该导电层12在基材11上形成为网格状的图, 图11B示出了导电层12在基材11上形成为螺旋状的图,图11C示出了该导电层12在基材11上形成 为格栅状,图11D示出了该导电层12在基材11上形成为多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线状。导电层12在 基材11上形成为网格状、螺旋状、格栅状或平行线状等规则形状的导电层12一方面可以提高其与凝 胶片1a之间的接触均匀性,有利于导电层12向凝胶片1a稳定地导电。另一方面,导电层12镂空设 置在基材11上,可减少导电层12对基材11的遮挡,可提高载体14整体的透光性以及降低载体14 的整体射线屏蔽性。导电层12设置镂空还可以增大导电层12与基材11的摩擦力,使得导电层12与 基材11具有较好的结合力。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层12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置,从而为凝胶片1a形成更为多样的装饰 性衬底,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基材11的面积为S1,导电层12在基材11上的投影面积为S2,则0.3S1≤S2≤0.8S1。例如, S2=0.4S1、0.5S1、S2=0.68S1、S2=0.71S1等。如此设置能够保证载体14既具有优良的导电作用,又 具有一定的透光、透射线性。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极组件100无需进行透光、透射线时,导电层12为附着于基材11表 面的整面导电层,例如金属层或者是碳粉层等,由此能够为凝胶片1a提供更大的导电面积。
采用上述投影面积限定,一方面可以确保导电层12与凝胶片1a之间的导电稳定性,另一方面可 以减少导电层12的导电线路对基材11的遮挡,提高载体14整体的透光性。此外,还可以减少导电层 12的材料浪费。
进一步地,为了拓展该电极组件100的功能,该电极组件100还包括用电件,该用电件可设置在 载体14和基材11之间,该用电件可为发热件,该发热件以绝缘于导电层的方式设于该基材11背离导 电层的一面。可选地,发热件可通过基材11实现和导电层12的绝缘,即基材11可为绝缘基材11。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用电件也可设置在载体14背离基材的一面,换言之,此时载体14 位于该用电件和基材11之间。
在基材1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导电层12和发热件,且基材11采用绝缘的材料,可以让导电层 12和发热件相互绝缘,避免导电和发热相互干扰,以及避免导电和发热接触造成短路以及出现电路混 接的情况。此外,将导电层12和发热件集成在一个基材11上,使得基材11可以同时对凝胶片1a具 有导电和发热的双重作用。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发热件可为发热片,其与该基材11、导电层12形成为一体的片状结 构,这可以有效减少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厚度,而且有利于提高发热件向导电层12和凝胶片1a传热 的效率。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热件由形成在基材11上的发热层13。采用发热层13的方式,可分 别在基材11的相对两面上分别形成导电层12和发热层13,使得该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厚度更小。
本结构中以发热件为发热层13进行描述。发热层13可为如银质线路层、铜质线路层或其它普通 材质线路层等,发热层13可如导电层12同理通过电镀、印刷电路等方式在基材11背离导电层12的 一面形成。为了提高电极组件100整体的透光率,基材11可设计为透光基材,导电层12的纹路在基 材11上的投影与发热层13的纹路在基材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以使导电层12的镂空与发热层 13的镂空相对应。位于基材11上表面的导电层12的镂空位置与位于基材11下表面的发热层13镂空 的位置尽可能对应,可以减少对基材11的遮挡,让光尽可能多地穿过发热层13的镂空、透明的基材 11以及导电层12的镂空。
换言之,发热层13的线路同样可为网格状、螺旋状、格栅状或间隔分布的平行线状等。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层13为石墨烯线路层,当发热层13为石墨烯时,该发热层13 的工作区(即实现发热的部分)应对应于该导电层12的镂空区,即,在此方案下,发热层13的工作 区与导电层12的工作区应错开。这是由于:石墨烯线路层既能够在通电下发热,又能产生远红外线, 让导电层12的纹路在基材11的投影与发热层13的纹路在基材11的投影错开,可以避免导电层12 遮挡石墨烯线路层所产生的远红外线,而且凝胶片1a可以让石墨烯线路层所产生的远红外线更好地穿 透,使得更多的远红外线可以作用于人体,提高远红外光疗的强度。
进一步地,以凝胶片1a用于贴合人体皮肤的一面为朝上的一面,则凝胶片1a、导电层12、基 材11、发热层13、载体14由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这种堆叠方式可使得电极组件100整体更加轻薄, 同时层与层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发热层、导电件1b和凝胶片1a在载体14上的定位,载体14设有定位槽140, 载体14、凝胶片1a叠设于定位槽140中,凝胶片1a自定位槽140中露出。载体14所设的定位槽140 可以定位发热层、导电件1b和凝胶片1a,便于在安装过程中使得导电件1b和凝胶片1a安设在载体 14上表面固定的位置。
可选地,为了让凝胶片1a可以更好地贴合人体,也为了凝胶片1a更便于安装进载体14的定位槽 140以及从载体14的定位槽140中拆卸下来,凝胶片1a的上表面(用于贴合人体皮肤的一面)自定 位槽140露出,露出的高度为0.1-0.3mm,例如0.15mm、0.2mm、0.21mm、0.28mm等。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基材11在载体14上的有效固定,以及为了实现发热层13、导电层12的电 连接,基材11上形成有第一连接臂111和第二连接臂112,载体14朝向载体14的一面设有下沉凹槽 14c。该下沉凹槽14c可通过自载体14的上表面向下凸出载体14的下表面形成,该下沉凹槽14c可为 任意形状的向上开口的槽,例如方形槽、圆形槽或者是U形槽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 连接臂111和第二连接臂112以绝缘分布的方式设于下沉凹槽14c中。
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3,电极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第一接电件 211与导电层12电连接且与发热层13绝缘,用于向导电层12接入第一路电,第二接电件212与发热 层13电连接且与导电层12绝缘,用于向发热层13接入第二路电。当设置电连接件向导电层12和发 热层13进行导电时,如果电连接件使得凝胶片1a表面形成凸起,会影响凝胶片1a的平整度,进而影 响凝胶片1a与人体的贴合,让用户有明显的异物感甚至刺痛感。在载体14朝向载体14的一面所设置 的下沉凹槽14c,可以容纳第一连接臂111、第二连接臂112、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让 与导电层12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臂111和与发热层13电连接的第二连接臂112在下沉凹槽14c中与分 别对应地与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进行电连接,使得实现为导电层12和发热层13接入电 源的电连接各部件可以下沉至下沉凹槽14c,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凝胶片1a表面的凸起。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路电为接入凝胶片1a的电,第二路电为接入发热层13的电,因此,第一 路电的电流和第二路电的电流不同。示例性地,第一路电可连接至EMS(微电流)电路或者是脉冲电 路,从而当按摩头200用于对人体按摩时,凝胶片1a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可对人体施加该EMS电流 或脉冲电流,达到脉冲刺激按摩效果。考虑到发热层13用于发热以通过载体14将热量传递至凝胶片1a,使其在满足电脉冲刺激的同时,还可具有热敷效果,即发热层13并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因此,该 发热层13的第二路电可接入安装座2的内部电,其接入的电流强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实施例对 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的高度可以齐平于或低于基材11上表面的 高度,从而避免影响导电层12或发热层13在基材11上表面的安设,让导电层12或发热层13可以在 较为平整的基材11上表面以涂覆、电镀覆、印刷导电电路或其它方式形成,保证了载体14的形成质 量。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一连接臂111、第二连接臂112的设置,基材11中可设有位置对应于下沉 凹槽14c的开孔(该开孔位置应避开导电层12和发热层13),第一连接臂111、第二连接臂112自基 材11位于开孔的边缘引出并间隔设于下沉凹槽14c中。
结合图14所示,基材11在对应于下沉凹槽14c的位置开设有开孔110,可以方便地让与导电层 12连接的第一连接臂111和与发热层13连接的第二连接臂112从开孔110的边缘引出后与电连接件 电连接。为了保持导电层12与发热层13之间的相互绝缘,可以让第一连接臂111和第二连接臂112 间隔开,同时分别通过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连接实现导电,有效确保第一连接臂111、 第二连接臂112的绝缘设计。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连接臂11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臂112可以为至少两个(因发热 层13需接入正极和负极,故需两个第二连接臂112),示例性的,图14中示出了第一连接臂111为 一个、第二连接臂112为两个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二连接臂112用于连接 传感器等器件,则该第二连接臂112可为一个。
通过多个第一连接臂111实现导电层12与第一接电件211之间的导电,可以进一步保障对导电层 12的导电可靠性,当其中某个或某些第一连接臂111失效后,还有其它的第一连接臂111能保持正常 导电。
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连接臂112实现发热层13与第二接电件212之间的导电,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连 接臂112为发热层13正极导电,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臂112为发热层13负极导电,可以使得发热层13 形成回路而实现发热。通过多于两个的第二连接臂112实现发热层13与第二接电件212之间的导电, 可以进一步保障对发热层13的导电靠性,当其中某个或某些第二连接臂112失效后,还有其它的第二 连接臂112能保持正常导电。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臂111可对应每一个导电层12设置,例如若导电层12为多个时,多个 导电层12相互在平面上拼接或上下搭接设于基材11的上表面,此时设置多个第一连接臂111,则每 个导电层12可以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臂111实现电连接。同理,第二连接臂112也可对应每一个发热 层13设置,例如若发热层13为多个时,多个发热层13相互在平面上拼接或上下搭接设于基材11的 下表面,此时设置多个第二连接臂112,则每个发热层13可以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臂112实现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为铆钉或弹针;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为 铆钉时,第一连接臂111和第二连接臂112上分别设有第一铆孔111a和第二铆孔112a,第一接电件 211穿设于第一铆孔111a以固定第一连接臂111于下沉凹槽14c内,第二接电件212穿设于第二铆孔 112a以固定第二连接臂112于下沉凹槽14c内。
可选地,第一连接臂111和第二连接臂112分别可以以直线的形式或者弧线的形式从基材11的开 孔110的边缘引出并向下延伸至下沉凹槽14c中。在下沉凹槽14c中实现第一连接臂111与第一接电 件211之间、第二连接臂112与第二接电件212之间的相互连接,从而避免凝胶片1a的向外突出。可 选地,第一连接臂111包括自基材11的开孔110的边缘引出并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支臂111b、自第 一支臂111b的端部横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支臂111c,第一接电件211电连接于第二支臂111c。第二连 接臂112包括自基材11的开孔110的边缘引出并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支臂112b以及自第三支臂112b 的端部横向延伸形成的第四支臂112c,第二接电件212电连接于第四支臂112c。
第一连接臂111从基材11所开设的开孔110的边缘引出后,先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支臂111b再横 向延伸形成第二支臂111c,可以使得第一连接臂111能够延伸下沉到下沉凹槽14c中,更便于第一连 接臂111与第一接电件211进行电连接。对应的,第二连接臂112从基材11所开设的开孔110的边缘 引出后,先向下延伸形成第三支臂112b再横向延伸形成第四支臂112c,可以使得第二连接臂112能 够延伸下沉到下沉凹槽14c中,更便于第二连接臂112与第二接电件212进行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111、第二连接臂112也可采用单一支臂的设计, 只要能够实现延伸至下沉凹槽14c中并与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电连接即可,本实施例对 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为铆钉或螺钉,以铆钉为例,第二支臂111c上设有第一铆 孔111a,第四支臂112c上设有第二铆孔112a,下沉凹槽14c内对应第一铆孔111a和第二铆孔112a 分设有第三铆孔141和第四铆孔142,第一接电件211自第一铆孔111a穿设至第三铆孔141,以固定 第二支臂111c于下沉凹槽14c,第二接电件212自第二铆孔112a穿设至第四铆孔142,以固定第四支 臂112c于下沉凹槽14c。
采用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为铆钉的设计,同时对应在第一连接臂111、第二连接臂 112、下沉凹槽14c内设置用于供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穿过的铆孔,这不仅可实现第一连 接臂111与第一接电件211、第二连接臂112与第二接电件212之间的电连接,而且还可实现第一连 接臂111与第一接电件211、第二连接臂112与第二接电件212之间的机械连接,使得第一连接臂111、 第二连接臂112可紧固于下沉凹槽14c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接电件211、第 二接电件212还可选用导电螺栓、导电螺钉、或者是导电弹片、电路板23、电线等,只要能够实现该 导电层12与第一接电件211的电连接,以及能够实现发热层13与第二接电件212的电连接即可。
可选地,为了便于该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接入第一路电和第二路电,电极组件100 还包括电连接件15,电连接件15包括主体部分151和自主体部分151向下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第三电 连接部152,下沉凹槽14c内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固定孔143,各第三电连接部152穿设于各固定孔143 以固定电连接件15于下沉凹槽14c内。具体地,电连接件15是位于第一连接臂111和第二连接臂112 之下,设于电连接件15上的第三电连接部152与下沉凹槽14c底部的固定孔143相互配合后,可以使 得电连接件15设置在下沉凹槽14c内。
可选地,该主体部分151可为涂覆有线路的线路板,其可实现导电,主体部分151还设有第五铆 孔151a和第六铆孔151b,第一接电件211穿过第一铆孔111a后,要先穿过主体部分151上所设的第 五铆孔151a再穿设于第三铆孔141,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接电件211通过电连接件15固定在载体14 的下沉凹槽14c内,另一方面,第一接电件211可与主体部分151上的第三电连接部152电连接从而 实现第一接电件211的电连接。同样地,第二接电件212穿过第二铆孔112a后,要先穿过电连接件 15上所设的第六铆孔151b再穿设于第四铆孔142,可以使得第二接电件212通过电连接件15固定在 载体14上,同时也使得第二接电件212可与第三电连接部152电连接。
采用增加电连接件15的方式,利用电连接件15可接入外部电源,从而实现对第一接电件211、 第二接电件212的供电,只要将电连接件15与按摩头200上的电源或者电路板23导通即可。
可选地,该电连接件15的主体部分151的形状可与下沉凹槽14c的形状相适配,例如下沉凹槽 14c为方形槽时,该主体部分151可设置为方形板状,这样,主体部分151可大致嵌设在下沉凹槽14c 内。
可选地,电极组件100还包括面盖16,面盖16嵌设于下沉凹槽14c中以将下沉凹槽14c填充, 面盖16外露于下沉凹槽14c的面与载体14朝向载体14的一面相拟合。具体地,该面盖16可采用卡 扣的方式嵌设于该下沉凹槽14c,从而利用面盖16可将载体14以及电连接件15一起压紧在下沉凹槽14c内,实现载体14、电连接件15和载体14的固定。
此外,考虑到载体14上设置有下沉凹槽14c,使得基材11、凝胶片1a不能在连续平整的表面上 进行安设。因此,为了便于基材11和凝胶片1a能够在平整的表面安设,在下沉凹槽14c中嵌设面盖 16,并且让面盖16外露于下沉凹槽14c的面与载体14朝向基材11的一面相互拟合成一个平整连续的 面,有利于基材11、发热层13在连续平整的表面上进行安设,保证了载体14的连续性和在载体14 上的部件安设质量,也能让基材11能与凝胶片1a的保持连续地、有效地贴合。
面盖16可以过盈填充在载体14所设下沉凹槽14c内,从而使得面盖16外露于下沉凹槽14c的面 与载体14朝向基材11的一面相拟合。面盖16也可以支承在电连接件15的主体部分151的上表面, 电连接件15的高度刚好可以使得面盖16支承在主体部分151的上表面后面盖16外露于下沉凹槽14c 的面与载体14朝向基材11的一面相拟合。
换言之,面盖16可遮盖基材11的开口110,使得基材11也形成为平整的表面。
进一步地,由于凝胶片1a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导电层12为金属层可以使得透明凝胶片1a具有 金属衬底,使得凝胶片1a具有金属质感,面盖16的颜色可以与导电层12的颜色一样,面盖16和导 电层12可以在该凝胶片1a下形成统一的衬底,使得该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外观效果更佳整洁一致。
进一步地,安装座2包括座体2a和支撑盘2d,该支撑盘2d可设置在座体2a上,并与座体2a围 合形成空间,该空间内可设置用于与电连接件15电连接的电路板23。具体地,座体2a沿其自身由上 至下的投影为近似椭圆形,该支撑盘2d沿其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同样为近似椭圆形,该支撑盘2d为 近似椭圆盘状,以承载电极组件10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座体2a和支撑盘2d也可为 其他形状,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的可穿戴按摩设备设置。
进一步地,载体14可拆卸承设于该支撑盘2d上,也就是说,支撑盘2d用于支撑该载体14、导 电件1b和凝胶片1a。具体地,载体14向背离该发热层13的一面凸设有用于形成该下沉凹槽14c的 凸台,该支撑盘2d对应凸台的位置可设置有与该凸台相适配的容置槽201,上述的第三铆孔141、第 四铆孔142以及固定孔143均为贯通凸台的通孔,这样,电连接件15的第三电连接部152可通过该固 定孔143延伸至支撑盘2d上的容置槽201内,从而与设置在支撑盘2d背面并部分位于该容置槽201 内的电路板23接触或者是通过弹片、电线等方式连接,实现电导通。
采用在支撑盘2d上设置容置槽201,在载体14上形成凸台的设置,不仅可便于电连接件15与支 撑盘2d上的电路板23的电连接,而且还有利于载体14和支撑盘2d的定位连接。
进一步地,该第一拆装件10可设置在载体14上,其可为一个或多个,第二拆装件20则可设置在 支撑盘2d上,同样可为一个或多个。第一拆装件10可为扣合部件、磁吸部件或者是螺接部件,第二 拆装件20同样可为与第一拆装件10配合的扣合部件、磁吸部件或者是螺接部件。
可选地,第一拆装件10为多个且为具有第一极性的磁吸部件,该多个第一拆装件10环设在凸台 的外周,第二拆装件20为多个,且为具有第二极性的磁吸部件,该多个第二拆装件20环设在容置槽 201的外周,每一个第一拆装件10可分别对应每一个第二拆装件20设置。
示例性地,如图12及图14所示,第一拆装件10为四个,分别设置在载体14背离该发热层13 的一面并分布位于凸台的四角,第一拆装件10可通过粘接或者是在载体14上设置具有凹槽的凸块将 第一拆装件10嵌设在凹槽内。对应的,第二拆装件20对应为四个,分布在容置槽201的四角,第二 拆装件20可通过粘接或者是在支撑盘2d上设置凹槽将第二拆装件20嵌设在凹槽内。如图所示,采用 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对应为四个的方式,可提高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之间的磁吸 力,避免载体14的某一侧或者某一位置相对支撑盘2d翘起的情况。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电极组件100的拆装,座体2a的周向侧面上还可以设有用于提供拆卸施力点 的缺口和/或凸起。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座体2a的周向侧面设置缺口202,当需要将电极组件100从安装座2上拆卸下来时,手指可以在缺口202的位置施力,使得第一拆装件10脱离第二拆装件20的磁吸范 围,从而使得电极组件100更容易从安装座2上拆卸下来。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在载体14的周向侧面上设有用于提供拆卸施力点的凸起,从而当 需要将电极组件100从安装座2上拆卸下来时,手指还可以在凸起的位置施力,使得电极组件100更 容易从安装座2上拆卸下来。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座体2a的周向侧面设置缺口202,同时还可设置凸起,从而进一 步便于电极组件100从安装座2上拆下。
可选地,座体2a内(即支撑盘2d与座体2a形成的空间内)还可设有发光件(未图示)或远红外 发射片。座体2a内所设的发光件可以通过电极组件100透射出光亮,作为指示灯。座体2a内所设的 远红外发射片还可以通过电极组件100透射出红外线,以拓展按摩头200的红外线光疗功能。
进一步地,该按摩头200可包括内置电源(未图示),该内置电源可设置在支撑盘2d和座体2a 之间,内置电源可用于对该电极组件10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按摩头200也可不 设置内置电源,而是设置有用于外接电源接入的接口。
本实施例公开的按摩头200采用上述第二种结构,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之间采用磁吸方式实 现可拆卸连接,拆装方式更加简单快捷,有利于提高用户在更换电极组件100的便捷性。
此外,导电件1b采用导电膜的方式,且涵盖该凝胶片1a,从而可增大导电件1b对凝胶片1a的 导电面积。
请一并参阅图15至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按摩头200的第三种结构。在该第三种结构中, 该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可同样通过扣合、磁吸、螺纹连接中的至少一种实现电极组件100 与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的连接。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
在该按摩头200的第三种结构中,按摩头200同样包括安装座2和设置在安装座2上的第二拆装 件20,电极组件100包括载体14、凝胶片1a、导电件1b和第一拆装件10,载体14设置为通过第一 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的可拆卸连接而实现与安装座2的连接。凝胶片1a承载于该载体14上, 导电件1b设于载体14上,与凝胶片1a电连接,且导电件1b可用于与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实现可 分离的电连接。。
由于人体皮肤表面覆盖有一层鳞片状的角质层,角质层是电的不良导体,相关技术中的金属电极 片直接贴附于角质层表面时,电流不易通过金属电极片与人体皮肤导通,容易在局部发生能量集中, 造成刺痛。因此,本发明的电极组件100的电极片采用凝胶片1a的设计,可以利用凝胶片1a填充进 鳞状角质层的间隙,从而使得凝胶片1a可直接与人体角质层下的真皮层直接接触,进而使得凝胶片 1a与人体皮肤表面贴附部分能充分与真皮层电导通,加大了电导通作用面积,减少了局部能量集中, 避免了使用时产生刺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此外,凝胶片1a质软以及在使用时能够产生水汽, 与用户皮肤接触时具有良好的贴肤性,可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凝胶片1a的表面具有粘性, 能够在与载体14贴合时,直接粘接在载体14上,连接方便。可以理解的是,凝胶片1a与载体14之 间的粘接力应大于凝胶片1a与人体皮肤的接合力,以保证在使用时人体不至于将凝胶片1a拉离载体14。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提高载体14对凝胶片1a的承载作用,同时在载体14安装于安装座2时,能 够避免凝胶片1a在按摩时产生的水汽渗透至安装座2内,造成安装座2内的电路短路的情况,该载体 14可选用防水部件,例如防水膜或者是PVC、PP、PET等塑料片材。此外,该凝胶片1a在载体14 上的投影由该载体14涵盖,换言之,该凝胶片1a贴合在载体14上时,该载体14的用于贴合凝胶片 1a的表面积应大于或等于该凝胶片1a的表面积,从而可全面承载该凝胶片1a。
更进一步地,由于凝胶片1a可透光,为了拓展该电极组件100可应用于具有光疗、照明、指示、 氛围灯等功能的按摩头200,该载体14还可选用透光件。载体14为透光件时可通过选用材质来实现, 例如可选用上述的PVC(Polyvinyl Chloride)、PP、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材质,一方 面实现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实现透光性能。
可选地,载体14可为导电部件,则此时该载体14的导电部分可形成该导电件1b,即,导电件1b 与载体14形成为一体。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厚度。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将该 导电件1b形成于或者是附着于该载体14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载体14也可为绝缘部件,当载体14为绝缘部件时,该导电 件1b可附着于该载体14上形成或者是贴设在载体14上。采用这种方式,当电极组件100拓展除了电 极脉冲按摩功能外的其他功能,例如热敷、发光等,还可将这些功能部件设置在载体14,从而可以使 得导电件1b和载体14上的其他功能部件保持绝缘。
本结构中以该载体14可为导电部件,则此时该载体14的导电部分可形成该导电件1b,即,导电件 1b与载体14形成为一体的方式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性地,该载体14由塑料膜形成,例如PVC(Polyvinyl Chloride)或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塑料膜。载体14采用非金属的PVC或PET塑料膜,成本较金属低,并且无需采取防锈措 施。另外,载体14采用塑料膜,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从而可避免凝胶片1a使用中产生的水汽渗入至 按摩头200内而导致按摩头200内的电路出现渗水故障的情况。
可选地,载体14具有约为0.1-0.5mm的厚度,特别是在载体14采用非金属塑料膜形成的情况下。 载体14厚度在此范围内,热损耗较小,同时保留一定强度,不易撕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1b通过涂覆、印刷或喷涂的方式形成在载体14上,例如,由导电油漆涂 覆、印刷或喷涂在基层上而成。导电油漆例如可以为银漆或铜漆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1b可以 由印刷在载体14上的导电金属线形成。导电金属线例如可以为纳米银线。
结合图18所示,进一步地,该电极组件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电件,该用电件以绝缘于导电件 1b的方式形成在载体14背离导电层的一面。该用电件可为发热件、发光件或者传感器等。为了拓展 该电极组件100的热敷功能,本实施例以该用电件为发热件为例,该发热件可为片状或者是该发热件 可为形成于载体14背离导电件1b的一面的发热层13,该发热层形成在载体14的底面(即载体14背 离导电件1b的一面)上,用于对载体14以及设置在载体14上的导电件1b、凝胶片1a进行加热。例 如,发热层13为印刷在载体14底面上的电热丝构成。
也就是说,在本结构中,该发热层13、载体14以及导电件1b共同形成一体的片状结构。这种片 状结构一方面厚度较薄,可减少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厚度,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发热层13传热至导电件 1b以及凝胶片1a的效率。
可选地,载体14和导电件1b之间可通过铆钉铆接,以及载体14和用电件之间也可通过铆钉铆接。
应该注意的是,导电件1b和/或发热层可以仅局部地设置在载体14上,无需布满整个载体14表 面。
还应该注意的是,用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的导电件1b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介绍的 包括载体14和导电件1b等的结构。作为示例,导电件1b还可以由柔性的金属网丝或金属箔1b形成。 或者,导电件1b可以由柔性材料的基体与贯穿地嵌入在基体中的导电材料形成。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电极组件100相对安装座2的拆装,第一拆装件10可设置在载体14上, 第二拆装件20可设置在安装座2上,从而实现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的拆装。该第一拆装件10与 第二拆装件20可形成例如弹性卡扣连接、磁性吸力连接或公母扣连接。例如,载体14和安装座2上 可以分别固定有具有相反磁性的磁性构件(例如磁片、磁块、磁性金属网丝),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 磁性吸力连接。
可选地,为了简化按摩头200的结构设计,同时便于电极组件100的导电件1b、发热层13与安 装座2之间的电路连接,第一拆装件10与第二拆装件20可为集成有导电功能的部件。当该电极组件 100同时设置有导电件1b和发热层13时,则第一拆装件10需为多个,对应的,第二拆装件20也需 为多个,这样,至少一个第一拆装件10可用于与至少一个对应的第二拆装件20连接时接入外部的第 一路电至导电件1b,而另外的第一拆装件10可用于与另外的对应的第二拆装件20连接时接入外部的 第二路电至发热层13。可选地,该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可为包括金属材料的扣件。例如, 第一拆装件10可为导电公扣或导电母扣,而第二拆装件20可为导电母扣或导电公扣。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路电为接入凝胶片1a的电,第二路电为接入发热层13的电,因此,第一 路电的电流和第二路电的电流不同。示例性地,第一路电可接入EMS电路(微电流电路)或脉冲电 路,从而当按摩头200用于对人体按摩时,凝胶片1a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可对人体施加该EMS电流 或脉冲电流,达到电流刺激按摩效果。考虑到发热层13用于发热以通过载体14将热量传递至凝胶片 1a,使其在满足电脉冲刺激的同时,还可具有热敷效果,即发热层13并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因此,该 发热层13的第二路电可接入安装座2的内部电,其接入的电流强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实施例对 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该第一拆装件10可形成为公扣并安装在载体14上,第二拆装件20可形成为导电母扣 并安装在安装座2上,这样,当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拆离时,母扣设置在安装座2上可保持安装 座2的安装表面平整,在未安装电极组件100时也不存在凹凸感。
此外,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采用公扣、母扣配合的方式,这种扣接方式简单,免除了 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的定位设计,同时集成有导电功能还可便于该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的电 路设计。
进一步地,第一拆装件10为至少三个,采用三个的目的是由于其中一个第一拆装件10需与导电 件1b电连接,以实现对导电件1b接入第一路电。而另外两个第一拆装件10则需与发热层13的正极、 负极电连接,以接入第二路电。具体地,其中一个第一拆装件10为第一导电公扣10a,另外两个第一 拆装件10为第二导电公扣10b和第三导电公扣10c,第一导电公扣10a电连接于导电片12,第二导电 公扣10b和第三导电公扣10c分别与发热层13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 该第一拆装件10的个数不一定是如实施例所述的三个,也可为更多个,例如四个、五个等,但需注意 的是,当该第一拆装件10为多个时,多个第一拆装件10之间应间隔设置,尤其是用于对导电件1b 导电的第一拆装件10与用于对发热层13导电的第一拆装件10需间隔设置且互相绝缘。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公扣10a设置有第一铆接孔,载体14设有依次穿过导电件1b、载体14并且 避开发热层13的第一避空孔1011,第一金属铆接件1010可穿过该第一避空孔1011且经由第一铆接 孔与导电片12结合,以将第一导电公扣10a固定在导电件1b、载体14以及发热层13共同形成的片 状结构上。这样,不仅可实现第一导电公扣10a和导电件1b的导电连接,而且利用第一导电公扣10a 还可实现导电件1b和载体14、发热件之间的机械连接,同时由于载体14自身为柔性部件,第一导电 公扣10a的设置还可进一步加强载体14自身的承载强度。
进一步地,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与发热层13的连接可大致有以下方式:
如图19所示,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可通过导电胶的方式直 接粘接到发热层13上,从而实现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与发热层13的电连接。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可直接焊接于该发热层13上,从而 实现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与发热层13的电连接。
如图22所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还可通过铆接的 方式铆接于该发热层13,此时,在该发热层13上可进一步设置保护层130,利用第二导电公扣10b、 第三导电公扣10c将发热层13和保护层130铆接在一起,不仅实现发热层13与第二导电公扣10b、 第三导电公扣10c的电连接,而且保护层130还可起到保护该发热层13的效果。该保护层130可选为 绝缘材料,例如PET、PVC或者是蛋白皮。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在保护层130上设有贯通至发热层13的第二避空孔和第三避空孔,第二导电 公扣10b和第三导电公扣10c分设有第二铆接孔和第三铆接孔,第二金属铆接件1012可穿过第二避空 孔且经由第二铆接孔与发热层13结合,第三金属铆接件1013穿过该第三避空孔且经由第三铆接孔与 发热层13结合,以将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固定在保护层130和发热层13形成的层 结构上,起到导电连接的同时还进一步起到机械连接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保护层130可设置在发热层13背离载体14的一面,也可设置在发热层13朝向基 材11的一面,即,保护层130设置在载体14和发热层13之间,这样,利用保护层130的设置,可进 一步确保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和第一导电公扣10a之间的绝缘。
对应地,当第一拆装件10为至少三个时,第二拆装件20也为至少三个,即,安装座2上可设置 至少三个导电母扣,该三个导电母扣的位置可根据三个导电公扣的位置来设置。
考虑到为了适应人体颈部形状,安装座2的用于安装电极组件100的安装面通常设置成与人体颈 部皮肤适配的凹弧面状,即,对应的,在安装于安装座2的安装面上时,电极组件100也形成为近似 弧形状。基于此,第一导电公扣10a、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在垂直于载体14延伸方 向的平面中的投影可沿同一直线或者是呈三角形间隔排布,对应的,第一导电母扣20a、第二导电母 扣20b和第三导电母扣20c在垂直于安装座2延伸方向的平面中的投影可沿同一直线或者是呈三角形 间隔排布。这样,可使得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防止电极组件100自安装座 2上翘脱。
可选地,第一导电公扣10a、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在同一直线上排列时或者是呈 三角形排列时,可以等间隔的方式或者是不等间隔的方式进行排列。示例性地,如图19至图21所示, 第一导电公扣10a可设在载体14的中部,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 公扣10a的两侧,并关于第一导电公扣10a对称设置,这样,在该载体14沿垂直于其自身延伸方向的 平面中的投影为椭圆形时,第一导电公扣10a、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可刚好在该椭圆 形投影的长轴上等间隔排布,这样可进一步提高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的连接可靠性,避免电极组 件100自安装座2的两端翘脱而脱离安装座2的情况发生。
此外,第一导电公扣10a用于与导电件1b电连接,设置在载体14的中部,而第二导电公扣10b、 第三导电公扣10c用于与发热层13电连接,设置在第一导电公扣10a两侧,如此,当电极组件100 安装于安装座2上时,可以不分方向直接安装,起到防呆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导电公扣10a、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 实现用于实现的电连接功能不同于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功能的话,第二导电公扣10b、第三导电公扣10c 也可采用不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导电公扣、导电母扣可以以任何适当的可拆卸连接件实现,例如可 实现可拆卸固定同时实现导电连接的金属钩环、金属夹和使用导电胶水粘接的金属粘扣等。理论上讲, 上述实施例中的导电公扣、导电母扣可互换位置而不影响可拆卸连接功能,即导电公扣也可设置在安 装座2上,导电母扣则设置在载体14上。
考虑到凝胶片1a在多次使用后其水分含量减少且容易发生破损或存在脏污,因此,凝胶片1a应 考虑其可拆卸更换性。而同时,凝胶片1a主要用于提供脉冲电流刺激按摩,当凝胶片1a设置为可拆 卸更换的设计时,则对其导电的电路设计提出了挑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凝胶片1a上设置导 电公扣,而在电极安装座2上对应设置导电母扣,利用导电公扣、导电母扣分别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 方式,当其二者连接时,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机械固定,同时还可实现凝胶片1a的接电导通。
采用这种设计,电路设计简洁,在凝胶片1a端无需设置复杂的导电电路,以及导电连接稳定可靠, 解决了凝胶片1a制作成可拆卸更换后的导电可靠性问题。
请再次参阅图16和图17,该安装座2可包括座体2a和设置在座体2a上的支撑盘2d。载体14 可拆卸承设于该支撑盘2d上。安具体地,座体2a沿其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为近似椭圆形,该支撑盘 2d沿其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同样为近似椭圆形,该支撑盘2d为近似椭圆盘状,以承载电极组件100。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座体2a和支撑盘2d也可为其他形状,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的可穿 戴按摩设备设置。
进一步地,该支撑盘2d和座体2a之间可设置电路板23,该电路板23可为柔性电路板23,其可 贴设在支撑盘2d的背面。第二拆装件20(即导电母扣)可设置在支撑盘2d上,且自支撑盘2d的正 面向下贯穿设置至支撑盘2d的背面以与电路板23实现电连接,这样,第一拆装件10与第二拆装件 20连接时,由于第二拆装件20与电路板23已经导通,从而第二拆装件20与第一拆装件10可导通, 此时,电路板23实现对电极组件100的导电件1b、发热层13实现电连接。
可选地,为了有效定位电极组件100与支撑盘2d的连接位置,在支撑盘2d的正面可设置有用于 定位且设置该电极组件100的凹槽250,载体14可安装在该凹槽250内,凝胶片1a则可自凹槽250 内露出,以便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可选地,凝胶片1a自凹槽250处露出的高度可为0.1mm-0.3mm。
进一步地,该按摩头200可包括内置电源(未图示),该内置电源可设置在支撑盘2d和座体2a 之间,内置电源可用于对该电极组件10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按摩头200也可不 设置内置电源,而是设置有用于外接电源接入的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头200采用上述第三种结构,通过载体14为塑料膜形成,然后在该载体14 的相对两面分别涂覆或者是喷涂导电材料形成导电件1b和发热层13,结构简单,发热层13直接印刷 在载体14,可直接通过载体14向导电件1b传递,进而传递至凝胶片1a,传热效率高。如若将发热层 13设置在安装座2内,发热层13对电极组件100间接加热存在热量损耗,即使将发热层13设置在安 装座2表面,也存在由于贴合不牢而导致的热量损耗。因此,采用本实施例,该电极组件100的导热 效率高,热敷效果更佳。
此外,采用集成有导电功能和机械拆装功能的拆装件,在电极组件100连接在安装座2时即可实 现电性导通,在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分离时则自动断开连接,电路设计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导电 设计更加可靠。
请一并参阅图23至图24,为本发明公开的第四种结构的按摩头200。本发明公开的第四种结构的 按摩头200,考虑到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之间的可拆装连接为磁吸连接或者是扣合连接时,其连 接紧密且可靠,当用户需拆卸电极组件100时,可能需使用较大力气使得电极组件100的第一拆装件 10和安装座2上的第二拆装件20分离,因此,考虑到进一步便于用户拆装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 可额外增加顶出机构的方式,利用顶出机构可将电极组件100自安装座2上顶出,从而使得用户拆装 电极组件100时更加省力。
为了便于描述以及说明清楚该顶出机构在按摩头上的具体设置以及其具体结构,以下以在上述第 三种结构的按摩头200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该顶出机构的设置。
以下将针对本结构中的按摩头的结构详细描述。
如图23和图24所示,座体2a的第一内表面203和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之间形成用于容 纳电路板23的容腔,该座体2a的第一外表面204设有贯穿至该第一内表面203的第一顶出孔204a, 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设有贯通至支撑盘2d的第二外表面25b(即用于安装电极组件100的一 面)的第二顶出孔251,该第二外表面25b与第二内表面25a相对设置,第二顶出孔251与第一顶出 孔204a连通。该顶出机构26为顶出杆,其可滑动穿设于该第一顶出孔204a和第二顶出孔251,该顶 出杆用于推动设置在支撑盘2d的第二外表面25b上的电极组件100,使得电极组件100沿远离该第二 外表面25b的方向运动,从而迫使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分离。
可选地,该顶出机构26可滑动穿设于该第一顶出孔204a的一端的端部凸出于该座体2a的第一外 表面204,该顶出机构26可滑动穿设于该第二顶出孔251的一端的端部位于该第二顶出孔251内。
可选地,第一顶出孔204a和第二顶出孔251的轴线可重合(即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是成角度设 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顶出孔204a与第二顶出孔251的轴线可重合,则此时,该顶出机 构26可为顶出杆。
请参阅图25,图25中仅简单示出该座体2a、支撑盘2d和电极组件100,对于座体2a和支撑盘 2d内部设置的电路板、发光件等器件省略未示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顶出孔204a与 第二顶出孔251的轴线可成角度设置,则此时,该顶出机构26可包括推杆2600、传动杆2601以及顶 出杆2602。推杆2600的一端可滑动穿设于该第一顶出孔204a,顶出杆2602的一端可滑动穿设于第二 顶出孔251,该传动杆260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推杆2600的另一端以及顶出杆2602的另一端,从而可 将推杆2600的传动传递至该顶出杆2602。当用户需分离电极组件100和支撑盘2d时,可通过按压或 者是推动该推杆2600,使得推杆2600受力在第一顶出孔204内滑动并传递至该传动杆2601,从而传 动杆2601将该受力传动至顶出杆2602,使得顶出杆2602可在第二顶出孔251内滑动至部分伸入第二 顶出孔251外部以与电极组件100接触,从而推动电极组件100从支撑盘2d上脱离。
考虑到为了简化该按摩头200的结构设计,本实施例主要以该第一顶出孔204a与第二顶出孔251 的轴线相互重合的情况,且该顶出机构26为顶出杆的方式来详细描述和说明。
如图23和图24所示,示例性地,该座体2a的第一外表面204可为与该座体2a的第一内表面203 朝向相反的一面,从而,该第一顶出孔204a和第二顶出孔251的轴线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外表面25b 近似垂直,进而,该顶出机构26自该第一顶出孔204a向第二顶出孔251滑动推动该电极组件100时, 作用于电极组件100的力的方向与该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连接的方向近似相同,用户推动 顶出机构26使得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分离的作用力较小,更加省力,降低电极组件100 的拆卸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该座体2a的第一外表面204还可为该座体2a的周侧面。周侧面与该座体2a的第 一内表面203成角度,则该第一顶出孔204a和第二顶出孔251的轴线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外表面25b 形成角度,该顶出机构26自该第一顶出孔204a向第二顶出孔251滑动推动该电极组件100时,作用 于电极组件100的力的方向与该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连接的方向形成夹角,用户推动顶出 机构26使得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分离的作用力较大,较为费力,但不影响该顶出机构26 实现推动该电极组件100使得电极组件100拆离该支撑盘2d,只要能满足顶出机构26滑动推动该电 极组件100使得电极组件100拆离该支撑盘2d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该第一顶出孔204a和第二顶出孔251的轴线如图24中的虚线所示出。
通过顶出机构26的设置,用户只需将推动顶出机构26使得顶出机构26可沿第一顶出孔204a向 第二顶出孔251滑动至推动电极组件100从支撑盘2d上分离,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的拆离更加简 单快捷。
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该电极组件100时,可通过直接按压该电极组件100使得第一拆装件10 和第二拆装件20之间的连接生效,进而使得该电极组件100安装于该支撑盘2d的凹槽250。但是, 考虑到该电极组件100通过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可拆卸安装于支撑盘2d的凹槽时250,该 电极组件100的周侧和朝向该支撑盘2d的凹槽250的表面受到该支撑盘2d的凹槽250的遮挡,在拆 卸该电极组件100时,需要用手或借助撬棍等工具撬起该电极组件100的周侧,使得第一拆装件10、 第二拆装件20失效,进而将该电极组件100从该支撑盘2d的凹槽250拆卸下,拆卸较麻烦。因此, 本实施例通过设计顶出机构26实现将该电极组件100顶出该支撑盘2d的凹槽250,便于电极组件100 的拆卸。具体地,可通过按压该顶出机构26凸出于该座体2a的第一外表面204的一端的端部,使得 该顶出机构26位于该第二顶出孔251内的另一端的端部凸出该支撑盘2d的第二外表面25b,从而该 顶出机构26的另一端的端部抵接于该电极组件100朝向该凹槽的表面,并将该电极组件100顶出该支 撑盘2d的凹槽250,实现电极组件100的拆卸,这种拆卸方式较方便,且无需借助工具。即,该顶出机构26凸出于该座体2a的第一外表面204的一端可作为按压部,该顶出机构26位于该第二顶出孔 251内的一端可作为顶出部,该按压部用于在被按压时使得该顶出机构26向该第二顶出孔251的方向 滑动,从而该顶出部挤压该将该电极组件100以将该电极组件100顶出该支撑盘2d的凹槽250。
进一步地,考虑到该顶出机构26的顶出部在挤压该电极组件100时,可能导致该电极组件100 受损的情况发生,该顶出机构26的顶出部的端面可为圆弧面,从而使得该顶出机构26的顶出部与该 电极组件100挤压的面积较大,避免局部压强较而导致该电极组件100受损。
请一并参阅图26至图28,示例性地,该顶出机构26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杆件26a、中间杆件26b 以及第二杆件26c,该第一杆件26a可滑动穿设于该第一顶出孔204a,该第二杆件26c可滑动穿设于 该第二顶出孔251,该中间杆件26b位于该容腔内,该中间杆件26b的外径大于该第一杆件26a和该 第二杆件26c的外径,该中间杆件26b具有第一端261以及第二端262,该第一端261为与该第一杆 件26a连接的一端,且该第一端261的端面抵接于该座体2a的第一内表面203,该第二端262为与该 第二杆件26c连接的一端,且该第二端262的端面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之间具有间隙。可 以理解的是,采用该中间杆件26b的外径大于该第一杆件26a和该第二杆件26c的外径这一设计,使 得该中间杆件26b的外径大于该第一顶出孔204a和该第二顶出孔251的孔径,从而可防止该顶出机构 26从该第一顶出孔204a或该第二顶出孔251滑出,导致该顶出机构26失效的情况发生。
可以得知的是,该中间杆件26b的第一端261抵接于该座体2a的第一内表面203,此时,该顶出 机构26无法向该第一顶出孔204a的方向滑动,即,该顶出机构26无法从该第一顶出孔204a滑出。 该中间杆件26b的第二端262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之间形成间隙,也就是说,该顶出机构 26可向该第二顶出孔251的方向滑动,且该顶出机构26向该第二顶出孔251的滑动距离小于或等于 该中间杆件26b的第二端262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之间形成间隙的大小,当该顶出机构 26向该第二顶出孔251的滑动距离等于该中间杆件26b的第二端262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 之间形成间隙的大小时,当该中间杆件26b的第二端262抵接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即, 该顶出机构26无法从该第二顶出孔251滑出。
进一步地,该中间杆件26b包括第一段263以及外径小于该第一段263的第二段264,该第一段 263连接于该第一杆件26a,该第一段263具有该第一端261的端面,该第二段264自该第一段263 向该第二杆件26c延伸并与该第二杆件26c连接,该第二段264具有该第二端262的端面。也就是说, 该第一段263用于抵接于该座体2a的第一内表面203,有效确保该顶出机构26无法从该第一顶出孔 204a滑出,该第二段264可向该第二顶出孔251的方向滑动抵接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有 效确保该顶出机构26不会从该第二顶出孔251滑出。
进一步地,该第二段264套设有弹性部件264a,该弹性部件264a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该第一段263 和该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具体地,该弹性部件264a可为弹簧或橡胶圈,当该顶出机构26的 顶出部位于该第二顶出孔251内时,该弹性部件264a处于自然状态,此时,该电极组件100安装于该 支撑盘2d的第二外表面25b;当该顶出机构26的顶出机构26b凸出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外表面25b 使得该电极组件100拆离该支撑盘2d时,该弹性部件264a处于压缩状态。弹性部件264a处于自然状 态是指弹性部件264a不受外力拉伸或挤压的状态,其自身的弹性势能为零,弹性部件264a处于压缩 状态是指弹性部件264a具有弹性势能,在不受外力时可恢复至自然状态的长度,并对该顶出机构26 施加作用力。考虑到该顶出机构26向该第二顶出孔251滑动以使该顶出机构26的一端的端部将该电 极组件100顶出该支撑盘2d的凹槽250需要较长的行程,即,该弹性部件264a的一端受到该第一段 263的挤压而处于压缩状态,该弹性部件264a需具有较大的压缩量。因此,该弹性部件264a可优选 为弹簧,具有较大的压缩量,且弹性形变能力较佳,使用寿命长的有益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更换该电极组件100时,可按压该顶出机构26的按压部,使得该顶出机构26 向该第二顶出孔251滑动,且该顶出机构26的另一端的端部将该电极组件100顶出该凹槽,实现该电 极组件100的拆卸后,由于该第一段263挤压该弹性部件264a使得该弹性部件264a处于压缩状态, 具有弹性势能,卸除施加于该顶出机构26的按压部的作用力,此时,该弹性部件264a释放弹性性能, 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然状态,该弹性部件264a的弹性作用力作用于该第一段263,使得该顶出机构26 向该第一顶出孔204a的方向滑动至该第一段263抵接于该座体2a的第一内表面203,该顶出机构26 的顶出部回到该第二顶出孔251内,不会影响安装电极组件100至该凹槽。采用弹性部件264a实现顶 出机构26的复位设计,便于拆卸该电极组件100后重新安装电极组件100,使得电极组件100的更换 较便捷,用户使用体验较佳。
为了防止该弹性部件264a被过分压缩而导致其失去弹性,该第二段264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内 表面25a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该弹性部件264a的最大压缩量。可选地,该第二段264与该支撑盘 2d的第二内表面25a之间的间隙可大于该弹性部件264a的最大压缩量。可避免该顶出机构26向该第 二顶出孔251滑动使得该第二段264抵接于该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时,该弹性部件264a受到 该第一段263的挤压发生压缩的压缩量过大,多次达到该弹性部件264a的最大压缩量或超过该弹性部 件264a的最大压缩量而缩短该弹性部件264a的使用寿命或导致该弹性部件264a失去弹性的情况发 生。
示例性的,该第二顶出孔251为台阶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体251a以及第二孔体251b,该第 一孔体251a贯穿该支撑盘2d的第二内表面25a,该第二孔体251b贯穿该支撑盘2d的凹槽250的槽 底,该第一孔体251a的孔径大于该中间杆件26b的外径,该第二杆件26c可滑动穿设于该第二孔体 251b。具体地,该第二段264与该第二顶出孔251的台阶面(第一孔体251a的孔底面)之间形成间隙, 增大该顶出机构26向该第二顶出孔251滑动的最大距离,有效确保该顶出机构26的顶出部可将该电 极组件100顶出该支撑盘2d的凹槽250。该第一孔体251a的孔径等于该弹性部件264a的外径,并且, 配合该第二段264的外径等于该弹性部件264a的内径,该实现沿该弹性部件264a的轴线方向稳定该 弹簧,有效确保该弹簧从自然状态压缩至压缩状态时,其压缩的方向与弹性部件264a的轴线方向重合, 避免弹性部件264a在压缩时受损的情况发生。其中,弹性部件264a的轴线与顶出机构26的轴线、第 一顶出孔204a的轴线和第二顶出孔251的轴线重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按摩头200结构中,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也可不限于本结构中 的公母扣的设计,当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采用磁吸部件时,同样可以采用本结构中的顶出 机构26的设置。
进一步地,由上述可知,第一拆装件10为多个,沿着垂直电极组件100的载体14的平面呈一直 线间隔排布,因此,该顶出机构26在该载体14上的投影可靠近其设置第一个第一拆装件10的位置或 者是靠近其设置最后一个第一拆装件10的位置,这样可以降低顶出机构26推动第一拆装件10与第二 拆装件20分离的难度。
请参阅图29及图30,可选地,当按摩头200安装于可穿戴按摩设备300(尤其是颈部按摩仪)上 时,若按摩头200为两个,通常为相对颈部按摩仪的穿戴件301(为了便于描述,以下称为主机支架 301)的中部对称设置,则在安装该按摩头200时,可将按摩头200设置有顶出机构26的一侧朝向主 机支架301的中部设置,即,两个按摩头200分别设置有顶出机构26的一侧相互朝向设置。这是因为, 主机支架301通常呈C字形,在靠近其中部位置,空间较大,用户操作,使得用户按压该顶出机构26 提供较大可操作空间,方便用户按压。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按摩头200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按摩头200a以及第二按摩头200b,该第一按摩头200a和该第二 按摩头200b间隔设于该主机支架301的内侧面。采用至少两个按摩头200,可增大按摩头200与用户 颈部贴合的面积,提高佩戴的可靠性以及按摩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主机支架301的内侧面凸设有第一凸台2001以及第二凸台2002,该第一按摩 头200a安装于该第一凸台2001,该第二按摩头200b安装于该第二凸台2002,该第一凸台2001和该 第二凸台2002将该主机支架301的内侧面分隔形成第一内侧面L、第二内侧面R以及中间内侧面M, 该第一内侧面L位于该第一凸台2001远离该第二凸台2002的一侧,该第二内侧面R位于该第二凸台 2002远离该第一凸台2001的一侧,该中间内侧面M位于该第一凸台2001和该第二凸台2002之间, 该第一内侧面至该第一按摩头200a的第一外表面204的距离h1小于该中间内侧面M至该第一按摩头 200a的第一外表面204的距离H1,该第一按摩头200a的顶出机构26在该主机支架301的内侧21的 投影位于该中间内侧面M,该第二内侧面R至该第二按摩头200b的第一外表面204的距离h2小于该 中间内侧面M至该第二按摩头200b的第一外表面204的距离H2,该第二按摩头200b的顶出机构26 在该主机支架301的内侧面的投影位于该中间内侧面M。
也就是说,采用以上设计,使得该第一按摩头200a的顶出机构26和第二按摩头200b的顶出机构 26与该主机支架301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较大,为用户按压该顶出机构26提供较大可操作空间,在 拆卸该第一按摩头200a的电极组件100和该第二按摩头200b的电极组件100的难度较低,提高用户 使用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本结构中采用顶出机构26应用于按摩头200的设计,该设计不仅针对本发明中的 第三种结构,如本发明中的第二种结构中,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采用磁吸方式连接,同样 可采用本发明的顶出机构26的方案。换言之,只要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采用磁吸、公母扣 扣合甚至是采用二者粘接在一起的方式,都可以使用本发明第四种结构中的顶出机构26的设计。
本发明第四种结构的按摩头200,通过顶出机构26的设置,可便于用户更换电极组件100以保持 按摩头200具有良好的电极性能,并且,按摩头200的顶出机构26至该主机支架301的内侧面距离较 大,为按压该顶出机构26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进一步降低拆卸该电极组件100的难度。
请一并参阅图31至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该电极组件100的按摩头200的第五种结构, 在该结构中,示例性的,第一拆装件10可采用磁吸和/或扣合的方式与按摩头200的第二拆装件20实 现可拆卸连接。
在该第五种结构的按摩头200中,按摩头200包括安装座2和电极组件100,安装座2上可设置 有第二拆装件20,电极组件100可包括载体14、凝胶片1a、导电件1b和第一拆装件10,该载体14 通过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的可拆卸连接,实现载体14与安装座2的可拆卸连接,该凝胶片 1a则可承载在载体14上,导电件1b设于载体14上,与凝胶片1a电连接,且导电件1b可用于与按 摩头200的安装座2实现可分离的电连接。
由于人体皮肤表面覆盖有一层鳞片状的角质层,角质层是电的不良导体,相关技术中的金属电极 片直接贴附于角质层表面时,电流不易通过金属电极片与人体皮肤导通,容易在局部发生能量集中, 造成刺痛。因此,本发明的电极组件100的电极片采用凝胶片1a的设计,可以利用凝胶片1a填充进 鳞状角质层的间隙,从而使得凝胶片1a可直接与人体角质层下的真皮层直接接触,进而使得凝胶片 1a与人体皮肤表面贴附部分能充分与真皮层电导通,加大了电导通作用面积,减少了局部能量集中, 避免了使用时产生刺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此外,凝胶片1a质软以及在使用时能够产生水汽, 与用户皮肤接触时具有良好的贴肤性,可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凝胶片1a的表面具有粘性,其能够在贴合于载体14时,直接粘接在载体14上,连接 方便。可以理解的是,凝胶片1a与载体14之间的粘接力应大于凝胶片1a与人体皮肤的接合力,以保 证在使用时人体不至于将凝胶片1a拉离载体14。
可选地,考虑到电极组件100与人体待按摩部位接触时,主要是通过凝胶片1a和承载凝胶片1a 的载体14来实现,因此,为了能够适应人体不同待按摩部位的形状,该载体14可选用柔性部件。这 样,载体14和凝胶片1a可根据需按摩部位的形状发生变形,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座2上,对人体待按 摩部位进行按摩。而当需将电极组件100拆卸下来时,由于载体14、凝胶片1a均具有一定柔性且为 片状,因此,可根据放置的位置变形为平板状或者是其他形状,便于收纳储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 他实施例中,该载体14还可选用刚性部件。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提高载体14对凝胶片1a的承载作用,同时在载体14安装于安装座2时,能 够避免凝胶片1a在按摩时产生的水汽渗透至安装座2内,造成安装座2内的电路短路的情况,该载体 14可选用防水部件,例如防水膜或者是PVC、PP、PET等塑料片材。此外,该凝胶片1a在载体14 上的投影由该载体14涵盖,换言之,该凝胶片1a贴合在载体14上时,该载体14的用于贴合凝胶片 1a的表面积应大于或等于该凝胶片1a的表面积,从而可全面承载该凝胶片1a。
更进一步地,由于凝胶片1a可透光,为了拓展该电极组件100可应用于具有光疗、照明、指示、 氛围灯等功能的按摩头200,该载体14还可选用透光件。载体14为透光件时可通过选用材质来实现, 例如可选用上述的PVC、PP、PET等材质,一方面实现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实现透光性能。
可选地,载体14可为导电部件,则此时该载体14的导电部分可形成该导电件1b,即,导电件1b 与载体形成为一体。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厚度。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将该导 电件1b形成于或者是附着于该载体14上。
可选地,该载体14可为绝缘部件,当载体14为绝缘部件时,该导电件1b可附着于该载体14上 形成或者是贴设在载体14上。采用这种方式,当电极组件100拓展除了电极脉冲按摩功能外的其他功 能,例如热敷、发光等,还可将这些功能部件设置在载体14,从而可以使得导电件1b和载体14上的 其他功能部件保持绝缘。
可选地,导电件1b可为片状结构或者是扣件结构。导电件1b为扣件结构时,其可为导电扣。导 电件1b为片状结构时,其可为导电片,例如导电膜、金属箔1b或者是附着于载体14上的导电层。
本结构中,该导电件1b可为导电膜,该导电膜可直接贴设在载体14上,导电膜可包括基材11 和形成于基材11上的导电层12,该基材11可设置在载体14上,该基材11可对导电层12起到一定 支撑作用,同时导电层12可承载该凝胶片1a且实现凝胶片1a的电连接,从而基材11可承载该导电 层12和凝胶片1a。在此实施方式中,导电层12可通过印刷、涂覆或者是喷涂等方式形成于该基材11, 此时,基材11作为导电层的载体,这种设置方式可进一步减小载体14的整体厚度。示例性的,导电 层12可由导电金属印刷在基材11上形成,或者是采用导电油漆(例如银油、铜油等)通过喷涂或者 是涂覆等方式形成在该基材11上。
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减小导电件1b的厚度,而且还可利用基材11进一步承载凝胶片1a,起到 有效支撑凝胶片1a,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情况。
在此实施方式中,该基材11可为防水基材,采用防水基材可以在载体14安装于安装座2时,能 够避免凝胶片1a在按摩时产生的水汽渗透至安装座2内,造成安装座2内的电路短路的情况。该基材 11可为例如防水膜或者是PVC、PP、PET等塑料片材。此外,该凝胶片1a在基材11上的投影由该基 材11涵盖,换言之,该凝胶片1a贴合在基材11的导电层12上时,该基材11的用于贴合凝胶片1a 的表面积应大于或等于该凝胶片1a的表面积,从而可全面承载该凝胶片1a,以及达到对凝胶片1a全 面防水的目的。
进一步,为了拓展该电极组件100可应用于具有光疗、照明、指示、氛围灯等功能的按摩头200, 该基材11还可选用透光件。基材11为透光件时可通过选用材质来实现,例如可选用上述的PVC、PP、 PET等材质,一方面实现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实现透光性能。
可选地,为了保证电极组件100的整体轻薄性,该基材11的厚度可为0.1mm-0.5mm,例如,可 为0.1mm、0.2mm、0.3mm、0.4mm或0.5mm等。采用上述厚度是基于基材、导电层、凝胶片1a贴合 形成片状结构时,其仍然可具有良好的柔性可变形性能,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安装座2而发生变形, 进而在按摩时可贴合于人体颈部皮肤。而当基材11、导电层和凝胶片1a贴合形成的片状结构安装座2 拆离时,该片状结构可发生变形为平板状,从而便于该片状结构的收纳以及清洁。也就是说,该片状 结构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在适应于安装座2的不同弧形状和平板状之间变形切换,适用性更广。
进一步地,为了拓展电极组件100的功能,电极组件100还可包括用电件,用电件设置在载体14 和基材11之间,用电件以绝缘于导电层的方式设置在该基材11背离导电层的一面。可选地,用电件 为发热件、发光件或者是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以用电件为发热层13为例,该发热层13可设置在基 材11背离导电件1b的一面,该发热层13可为发热片或者是形成在基材11上的发热层。
以该发热层13为形成于基材11上的发热层为例,则载体14、发热层13、基材11以及导电件1b 共同形成一体的片状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厚度,而且有利于提高发热层13 向导电层和凝胶片1a传热的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发热层13和导电层分别进行导电,该电极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接电件211 和第二接电件212,第一接电件211用于向导电层接入第一路电,第二接电件212用于向该发热层13 接入第二路电。其中,第一路电的电流与第二路电的电流不同。示例性地,第一路电可连接EMS电 路(微电流电路)或脉冲电路,从而当按摩头200用于对人体按摩时,凝胶片1a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 可对人体施加该EMS电流或脉冲电流,达到脉冲刺激按摩效果。考虑到发热层13用于发热以通过基 材11将热量传递至凝胶片1a,使其在满足电脉冲刺激的同时,还可具有热敷效果,即发热层13并不 与人体直接接触,因此,该发热层13的第二路电可由安装座2的内置电源或者是外接电源接入,其接 入的电流强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考虑到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需分别为导电层和发热层13接入电源,因此, 为了使得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与导电层和发热层13的接线更加简洁,以便于电极组件100 和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的拆装,电极组件100可包括接线板18,该接线板18用于接收外部的第一 路电和第二路电,再将第一路电接入至第一接电件211,第二路电接入至第二接电件212。
采用接线板18的设计,接线板18相当于中转接线部件,从外部进来的电源在接线板18处进行中 转,再接入至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这样,避免了直接接线至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 电件212,使得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的接线更加简洁。
请一并参阅图33至图35,进一步地,接线板18设置在载体14朝向安装座2的一面,接线板18 可设置有第一电接入部18a和第二电接入部18b,第一电接入部18a和第二电接入部18b可位于接线 板18的朝向载体14的一面,第一电接入部18a与第一接电件211电连接,第二电接入部18b与第二 接电件212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电接入部18a、第二电接入部18b可为设置在接线板18上的弹针、导电触点、铆扣、 螺母、或者是电路板,而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可为与第一电接入部18a、第二电接入部 18b接触的弹针、导电触点、铆钉、螺钉、螺栓或者是电线等。
考虑到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可将导电层、基材11以及发热层13固定在载体14,使 其形成为层状结构,该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可为紧固件,例如螺钉、铆钉、螺栓等,第 一电接入部18a和第二电接入部18b可分别为与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紧固连接的配合件, 例如螺母、铆扣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可同时为紧固件或者是配合件, 或者是一个为紧固件,另一个为配合件,对应的,第一电接入部18a和第二电接入部18b可同时为配 合件或者是紧固件,或者是一个为配合件,另一个为紧固件。
其中,配合件可指与紧固件配合实现紧固的部件。例如如果紧固件是螺钉的话,则配合件则为螺 母,如果紧固件为铆钉的话,则配合件则为铆扣。
示例性地,为了在满足导电的同时,还可利用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实现对发热层13、 基材11以及导电层三者的机械固定,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为铆钉,而第一电接入部18a、 第二电接入部18b可为可分别与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铆接的铆扣。
具体设置中,在载体14上设有依次贯穿发热层13以及导电层的第二通孔146,第一接电件211 从导电层的第二通孔146处依次穿设导电层、基材11、发热层13以及载体14,直至与设置在接线板 18上的第一电接入部18a扣合,从而利用第一接电件211将导电层固定在载体14、发热层13、基材 11以及导电层共同形成的层结构上。对应地,在接线板18朝向载体14的一面设有依次贯穿载体14 以及发热层13的第三通孔147,第二接电件212从发热层13的第三通孔147处依次穿设发热层13和 载体14,从而将发热层13固定在载体14和发热层13共同形成的层结构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电件211的个数可为一个或多个,第一接电件211为多个时,多个第一接 电件211可在其中任一个第一接电件211与导电片12的电连接出现故障时,另外的第一接电件211 还可继续保证导电片12的电连接,从而确保导电片12在接电情况下始终能够对凝胶片1a导电。
对应的,由于第二接电件212用于电连接发热层13,因此,第二接电件212可为至少两个,其中 一个第二接电件212连接至发热层13的正极,另一个第二接电件212连接至发热层13的负极,以形 成回路。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接电件212用于连接其他功能器件,例如传感器时,第二接电件212 也可为一个。
请一并参阅图36,同时结合图33所示,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接线板18向第一电接入部18a、第 二电接入部18b接入第一路电和第二路电,接线板18的背离载体14的一面还设置有第三电接入部18c, 该第三电接入部18c用于在电极组件100安装于安装座2时,与安装座2上的电源或者是电路板导通, 以实现导电。可选地,第三电接入部18c可为平面电极或环形电极。
示例性地,第三电接入部18c为环形电极,一方面环形电极可提供更大的电接触面积,另一方 面第三电接入部18c为环形电极还可方便其与安装座2端的电连接(尤其为接触式连接时),实现在 任何安装方向上均形成无极接触,保证对位接触,具有更好的安装防呆效果。
具体地,该第三电接入部18c为环形电极时,其由多个同心设置的环状电极形成,至少一个环 状电极用于电连接于该第一电接入部18a,至少一环状电极电连接于第二电接入部18b,并且,连接于 该第一电接入部18a的环状电极与连接于该第二电接入部18b的环状电极应间隔且绝缘设置,这样, 可以有效确保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绝缘,同时也确保导电片12和发热层13的绝缘。
进一步地,在安装座2朝向载体14的一面上设有用于安装该接线板18的安装槽2e,在该安装 槽2e内可设置有用于与第三电接入部18c连接的第四电接入部220,从而当接线板18安装于安装槽 2e内时,第三电接入部18c可与第四电接入部220接触并导通。可选地,该第四电接入部220可为设 置在安装槽2e内的弹针或者是铆钉。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置该第四电接入部220时,应注意该第四电接入部220与第三电接入部18c 的用于与第一电接入部18a和第二电接入部18b的不同环形电极的连接,即,第四电接入部220至少 应对应该第三电接入部18c设置不同的接触弹针或者是铆钉。
示例性地,第四电接入部220为设置在安装槽2e内的弹针,该第四电接入部220的一端可伸出 安装槽2e的槽底面,另一端可与设置在安装座2内的电路板23电连接,这样,当接线板18安装于安 装槽2e内时,由于第三电接入部18c设置在接线板18的表面,第三电接入部18c不仅可与第四电接 入部220接触,而且还会挤压该第四电接入部220,从而第四电接入部220可向第三电接入部18c施 加反向于该挤压力的方向作用力,使得第四电接入部220和第三电接入部18c的接触更加可靠,提高 接电导通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接线板18可设置在载体14的中部,第一拆装件10可为多个,其中部分第一拆 装件10可设置在载体14上且环设在接线板18的外周,另一部分第一拆装件10设置在接线板18的中 部。第二拆装件20设置在安装座2朝向载体14的一面,第二拆装件20同样为多个,其中部分第二拆 装件环设在安装槽2e的外周,另一部分第二拆装件20设置在安装槽2e内,每一个第二拆装件20分 别对应每一个第一拆装件10设置。可选地,第一拆装件10可为扣合部件或者是磁吸部件,或者是两 者的结合,第二拆装件20可为与第一拆装件10配合连接的扣合部件或者是磁吸部件,或者是两者的 结合。
示例性地,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均为磁吸部件,且其二者磁性相反,从而可实现将 电极组件100和安装座2通过磁吸力作用安装在一起。具体地,在载体14朝向安装座2的一面上可设 置有多个具有安装孔的第三凸台145,每一个第一拆装件10可设置在该对应的安装孔内,对应的,在 安装座2朝向载体14的一面可下凹形成多个沉槽220a,每一个第二拆装件20可设置在该沉槽220a 内。该沉槽220a可为喇叭状,其大端位于安装座2朝向载体14的一面上,该沉槽220a的槽宽大于第 三凸台145的外径,该沉槽220a的中心线与其所在的面的法线重合,从而接线板18安装于安装槽2e 时,第三凸台145可对应伸入该沉槽220a内,第三凸台145的伸入沉槽220a内的一面可与沉槽220a 的底面紧密贴合,避免其二者发生干涉,同时也使得第一拆装件10与第二拆装件20可由于磁吸作用 力而紧密磁合,进而使得接线板18以及载体14牢牢地安装在安装座2上,实现电极组件100与安装 座2的连接。
示例性地,该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示例为5个,其中4个第一拆装件10环设在接线 板18的外周,剩余1个第一拆装件10设置在接线板18的中部,即,在接线板18的中部设置有用于 容置该第一拆装件10的容置孔。对应的,其中4个第二拆装件20环设在安装槽2e的外周,剩余1 个第二拆装件20设置在安装槽2e的中部,对应该剩余1个第一拆装件10设置,第一拆装件10、第 二拆装件20采用这样的布置方式,可有效提高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牢固性, 避免出现电极组件100部分翘起甚至脱离安装座2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的数量不一定满足本实施例的 5个的数量,其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能将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连接即可,本实施 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还可为卡扣、扣槽相配合的方式,其可参考为磁吸部件时 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结构中,该安装座2同样可包括座体2a和支撑盘2d,该支撑盘可设置在座体 2a上,该载体14可拆卸承设在支撑盘2d上,并通过上述的第一拆装件10与支撑盘2d实现可拆卸连 接。即,上述的安装槽2e、第二拆装件20可设置在支撑盘2d上,且当第二拆装件20与第一拆装件 10连接时,该电极组件100整体承载设置在支撑盘2d上。具体地,座体2a沿其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 为近似椭圆形,该支撑盘2d沿其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同样为近似椭圆形,该支撑盘2d为近似椭圆盘 状,以承载电极组件10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座体2a和支撑盘2d也可为其他形状, 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的可穿戴按摩设备设置。
进一步地,该按摩头200可包括内置电源(未图示),该内置电源可设置在支撑盘2d和座体2a 之间,内置电源可用于对该电极组件10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按摩头200也可不 设置内置电源,而是设置有用于外接电源接入的接口。
本实施例公开的按摩头200采用上述第五种结构,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之间采用磁吸方式 实现可拆卸连接,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之间的拆装更加快捷简便,便于用户操作。
此外,通过设置接线板18将电极组件100的接电线路集成在一起,对其接电进行转接,因此在实 际接电中,在将电极组件100安装于安装座2时,利用接线板18可快速实现凝胶片1a、发热层13与 安装座2上的接电导通,而无需再将多根导线分别一一电连接于电极片,接电线路比较简单、可靠。 同时,由于第一电接入部18a、第二电接入部18b在接线板18上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具有较好的对 位精度,因此在实际组装中,便于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与第一电接入部18a、第二电接入 部18b对准电连接,有利于保证电极组件100的导电片12、发热层13的电导通可靠性。
请一并参阅图37至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按摩头200的第六种结构。在该第六种结构中, 该第一拆装件10、第二拆装件20可同样通过扣合、磁吸、螺纹连接中的至少一种实现电极组件100 与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的连接。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
在该按摩头200的第六种结构中,该按摩头200同样包括安装座2和设置在安装座2上的第二 拆装件20,电极组件100包括载体14、凝胶片1a、导电件1b和第一拆装件10,载体14设置为通过 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的可拆卸连接而实现与安装座2的连接。该凝胶片1a可承载于载体 14上,导电件1b设于载体14上,与凝胶片1a电连接,且导电件1b可用于与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 实现可分离的电连接。
由于人体皮肤表面覆盖有一层鳞片状的角质层,角质层是电的不良导体,相关技术中的金属电极 片直接贴附于角质层表面时,电流不易通过金属电极片与人体皮肤导通,容易在局部发生能量集中, 造成刺痛。因此,本发明的电极组件100的电极片采用凝胶片1a的设计,可以利用凝胶片1a填充进 鳞状角质层的间隙,从而使得凝胶片1a可直接与人体角质层下的真皮层直接接触,进而使得凝胶片 1a与人体皮肤表面贴附部分能充分与真皮层电导通,加大了电导通作用面积,减少了局部能量集中, 避免了使用时产生刺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此外,凝胶片1a质软以及在使用时能够产生水汽, 与用户皮肤接触时具有良好的贴肤性,可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凝胶片1a的表面具有粘性, 能够在与载体14贴合时,直接粘接在载体14上,连接方便。可以理解的是,凝胶片1a与载体14之 间的粘接力应大于凝胶片1a与人体皮肤的接合力,以保证在使用时人体不至于将凝胶片1a拉离载体14。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提高载体14对凝胶片1a的承载作用,同时在载体14安装于安装座2时,能 够避免凝胶片1a在按摩时产生的水汽渗透至安装座2内,造成安装座2内的电路短路的情况,该载体 14可选用防水部件,例如防水膜或者是PVC、PP、PET等塑料片材。此外,该凝胶片1a在载体14 上的投影由该载体14涵盖,换言之,该凝胶片1a贴合在载体14上时,该载体14的用于贴合凝胶片 1a的表面积应大于或等于该凝胶片1a的表面积,从而可全面承载该凝胶片1a。
更进一步地,由于凝胶片1a可透光,为了拓展该电极组件100可应用于具有光疗、照明、指示、 氛围灯等功能的按摩头200,该载体14还可选用透光件。载体14为透光件时可通过选用材质来实现, 例如可选用上述的PVC(Polyvinyl Chloride)、PP、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材质,一方 面实现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实现透光性能。
可选地,载体14可为导电部件,则此时该载体14的导电部分可形成该导电件1b,即,导电件1b 与载体14形成为一体,换言之,事实上,该导电件1b可为形成在载体14上的导电层。采用这种方式, 可以减少电极组件100的整体厚度。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将该导电件1b形成于或者是附着于该载体 14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载体14也可为绝缘部件,当载体14为绝缘部件时,该导电 件1b可附着于该载体14上形成或者是贴设在载体14上。采用这种方式,当电极组件100拓展除了电 极脉冲按摩功能外的其他功能,例如热敷、发光等,还可将这些功能部件设置在载体14,从而可以使 得导电件1b和载体14上的其他功能部件保持绝缘。
本结构中以该载体14可为导电部件,导电件1b与载体14形成为一体的方式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 说明。
可选地,载体14可为导电膜,且考虑到为了便于拓展该按摩头200的光疗功能,该载体14可 为透光的导电膜,示例性地,可为ITO膜。该载体14具有与凝胶片1a相对应的透光区域1111和自透 光区域1111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错位区域1112,该凝胶片1a设于该载体14的透光区域1111并与之 电连接。这样,当安装座2或者是载体14上部设有发光件22时,可不受到载体14的遮挡,而由透光 区域1111和凝胶片1a透出,实现全面透光。
可选地,该凝胶片1a在载体14上的投影完全位于该透光区域1111内。换言之,该凝胶片1a 的尺寸可与透光区域1111的尺寸相等或者是略小于该透光区域1111的尺寸。示例性地,以该凝胶片 1a的尺寸与透光区域1111的尺寸相等为例,这样,一方面,不仅可使得凝胶片1a可实现全面透光, 另一方面,还可确保该透光区域1111对凝胶片1a具有足够的导电接触面积。
进一步地,该电极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接电件211和遮挡件4,该第一接电件211可设置在错位 区域1112为凝胶片1a接入第一路电,遮挡件4设于载体14设有凝胶片1a的一面并对应该错位区域 1112设置,该遮挡件4用于遮挡错位区域1112。具体地,将第一接电件211设置在错位区域1112为 凝胶片1a接入第一路电,可避免第一接电件211在透光区域1111为凝胶片1a接入电源而影响凝胶片 1a全面透光的情况。可选地,该第一接电件211可为导电铆钉、导电铆扣、导电片、导电线、弹针或 者是柔性电路板23等。示例性地,由于电极组件100相对安装座2可拆,因此,为了便于拆卸以及方 便导电、提高接电的可靠性,该第一接电件211可为导电铆扣(例如导电公扣或者是导电母扣)。
需要说明的是,该载体14可整体为透光部件,即,透光区域1111和错位区域1112均可实现透 光,这样,利用遮挡件4可遮挡错位区域1112的透光,避免光线由错位区域1112出光。另一方面, 载体14可为局部透光,即,仅透光区域1111透光,而错位区域1112不透光,其中,错位区域1112 不透光的方式可利用在错位区域1112上涂覆遮光材料或者是贴设遮光膜形成,这样,在错位区域1112 进一步设置遮挡件4,可进一步确保错位区域1112的遮光性能,确保光线只能从透光区域1111发出, 从而实现凝胶片1a的全面透光。
进一步地,为了拓展按摩头200的功能,该按摩头200还进一步包括发热件,且为了不影响该 凝胶片1a的出光,该发热件为透光的发热件,例如该发热件可为发热片,例如可为石墨烯片。该发热 片21可以绝缘于载体14的方式设于该载体14背离凝胶片1a的一面。具体地,该发热片21可贴合在 该载体14背离凝胶片1a的一面,该载体14可为ITO导电膜,从而,该载体14用于承载凝胶片1a 的一面可为导电面,该导电面形成为该导电件1b,而载体14背离凝胶片1a的另一面可为绝缘面,这 样,将发热片21贴设在该载体14上时,可利用绝缘面实现发热片21和导电面之间的绝缘。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载体14可为全部导电的结构,即载体14不存在绝缘面, 此时可在发热片21和载体14之间设置绝缘层,例如设置PET、PVC、PP等透光片材,同样可实现发 热片21和载体14之间的绝缘。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发热片21的接电,该电极组件100还包括第二接电件212,该第二接电件 212与该发热片21电连接,用于向发热片21接入第二路电。
考虑到第一接电件211与第二接电件212需绝缘设置,该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在 错位区域1112应间隔设置且相互绝缘,这样,可避免第一路电和第二路电导通。
请一并参阅图39至图40,进一步地,考虑到发热片21同样需导电接入电源,在发热片21的外 周沿设有沿朝向安装座2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二弯折部214,该第二弯折部214用于与第二接电件212 连接以接入第二路电,且,为了不影响该凝胶片1a的全面透光,第二弯折部214在载体14上的投影 可位于该错位区域1112内。即,第二接电件212和第二弯折部214在载体14的错位区域1112处完成 导电连接,且,第二弯折部214背离载体14设置,其与载体14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在第二弯折部 214与第二接电件212电连接时,可以有效避免第二弯折部214以及第二接电件212与载体14接触, 有效确保发热片21和载体14之间的绝缘。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路电为接入凝胶片1a的电,第二路电为接入发热片21的电,因此,第 一路电和第二路电不同。示例性地,第一路电可接入EMS电路,从而当按摩头200用于对人体按摩 时,凝胶片1a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可对人体施加该EMS电流,达到脉冲刺激按摩效果。考虑到发热 片21用于发热以通过载体14将热量传递至凝胶片1a,使其在满足电脉冲刺激的同时,还可具有热敷 效果,即发热片21并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因此,该发热片21的第二路电可接入安装座2的内部电, 其接入的电流强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该第二弯折部214和第二接电件212与第一接电件211位于载体14的不同侧。例如, 如图39所示的纸面方向中,当第一接电件211位于承载区域的左侧的错位区域1112时,第二接电件 212和第二弯折部214则位于承载区域右侧的错位区域1112,反之亦然。这样,可使得第一接电件211 和第二接电件212分隔开来,一方面可分散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的接线,另一方面,也 可避免第一接电件211与第二弯折部214和第二接电件212发生接触而可能导致凝胶片1a与发热片 21出现短路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214和第二接电件212与第一接电 件211也可位于载体14的相同侧,只要间隔设置保证绝缘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的接电,在安装座2内可设置有电路板23, 该电路板23可设置有第一接电部233和第二接电部234,第一接电部233和第二接电部234自该安装 座2内向两侧延伸至对应于该载体14的错位区域1112与第一接电件211和第二接电件212电连接。 具体地,安装座2可包括座体2a和支撑盘2d,支撑盘2d设于该座体2a上并与座体2a之间形成空间。 更具体地,座体2a沿其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为近似椭圆形,该支撑盘2d沿其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同 样为近似椭圆形,该支撑盘2d为近似椭圆盘状,以承载电极组件10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 中,座体2a和支撑盘2d也可为其他形状,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的可穿戴按摩设备设置。
进一步地,电路板23可位于该空间内且设置在支撑盘2d朝向空间的一面。该支撑盘2d可用于 承载电极组件100,即,当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连接时,电极组件100主要安装于该支撑盘2d上。 换言之,电路板23设置在支撑盘2d背离电极组件100的一面。该支撑盘2d在载体14上的投影可位 于该载体14上,从而支撑盘2d的边缘至载体14的边缘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可方便电路板23上的 第一接电部233和第二接电部234可由支撑盘2d背离电极组件100的一面延伸至该载体14的错位区 域1112,实现与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的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接电部233、第二接电部234可为自电路板23的两侧分别延伸的柔性电路板23。 第二接电件212可为导电铆扣或导电螺钉、导电螺栓。采用柔性电路板23和导电铆扣或导电螺钉、导 电螺栓的连接方式,电连接更加可靠,不易失效,同时柔性电路板23具有良好的形变性能,可实现短 距离连接。示例性地,第一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分别与第一接电部233、第二接电部234的连 接方式大致如下:
第一接电件211为设于错位区域1112上的铆扣,该第一接电部233靠近错位区域1112的一端 上设置有铆孔和弹针233a,弹针233a可穿过该铆孔连接至该铆扣,从而抵接于该铆扣内,实现与铆 扣的导电连接。在载体14的错位区域1112处对应该第一接电件211同样设置有用于铆接的铆接部 1112a,作为铆扣的第一接电件211穿设在该铆接部1112a内,然后与弹针233a连接。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发热片21设置在载体14靠近支撑盘2d的一面,因此,第一接电件211与第一接电部233连接时, 在发热片21对应该第一接电件211的位置应设置避空,例如设置避空孔或者是避空槽,只要能够使得 第一接电件211可与载体14的导电面接触或者是连接实现导电即可。
第二接电件212可为连接于第二弯折部214上的铆扣,在第二接电部234靠近错位区域1112的 一端上设置有铆钉,该铆钉可铆接于铆扣,实现第二接电部234与第二接电件212以及第二弯折部214 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电路板23为设于支撑盘2d背离发热片21的一面的柔性电路板或硬质电路板,电路 板23贴设于支撑盘2d的一面设有发光方向朝向凝胶片1a的发光件22。可选地,该发光件22可包括 发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和激光等光源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使得该按摩头200具有一种或多种 光疗方式,例如,紫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红外线疗法和/或激光疗法等,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由上述可知,凝胶片1a、载体14为透光部件,为了不影响该发光件22的透光,该 支撑盘2d可为透光部件或者是支撑盘2d对应发光件22的位置设置有透光部。具体地,为了有效遮挡 电路板23的线路,避免在外观效果上可观看到接线线路,该支撑盘2d在对应发光件22的位置可设置 有透光孔224,而该发热片21为石墨烯片,其具有高透光性,因此无需在发热片21上设置透光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发热片21采用发热件,则对应的可在发热片21上设置透光孔, 以便于发光件22的光线透出。
请一并参阅图41和图42,该遮挡件4用于遮挡载体14的错位区域1112,从而一方面可以避免 光线从错位区域1112发出,另一方面,遮挡件4也可用于支撑该载体14,可将载体14压持承设于该 安装座2上。可选地,由于遮挡件4主要用于遮挡错位区域1112,防止光线漏出,因此,该遮挡件4 的设置情况可大致如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遮挡件4可为与错位区域1112匹配的环状结构,即,遮挡件4的内 环可对应该透光区域1111设置,其外环则刚好匹配错位区域1112,此时,遮挡件4可采用粘胶或者 是铆接等方式与载体14连接,从而使得遮挡件4可遮挡该错位区域1112。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遮挡件4可为涂覆于错位区域1112的遮光层。如此,在确保错位 区域1112不透光的情况下,还可使得电极组件100整体更加轻薄。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遮挡件4可自载体14设置有错位区域1112的一面向上延伸至与该 安装座2连接。具体地,该遮挡件4可被构造成中空套状,该遮挡件4的第一侧40可设置有第一收容 空间4a,第一收容空间4a与安装座2的形状相适配,用于收容该安装座2,载体14可收容于该第一 收容空间4a内。可选地,遮挡件4为中空环形套状,其第一收容空间4a内背离安装座2的一侧对应 该载体14可设置环形台阶41,该环形台阶41的宽度与该载体14的错位区域1112宽度相同,从而该 环形台阶41可粘接于错位区域1112,一方面遮挡错位区域1112,另一方面也可支撑该错位区域1112。 也就是说,利用遮挡件4,不仅可以遮挡载体14的错位区域1112,同时,由于遮挡件4可以收容该安 装座2,即,遮挡件4由载体14的设置有凝胶片1a的一面向上延伸至遮盖位于错位区域1112的第一 接电件211、第二接电件212,从而使得按摩头200的接线结构不外露,整体安全性和外观简洁性有所 提升。
另外,利用遮挡件4形成的第一收容空间4a收容安装座2,可实现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之 间的连接,使得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的拆装更加方便。
可选地,第一拆装件10设于该遮挡件4的第一侧40,当遮挡件4的第一侧40收容于该安装座 2时,该第一拆装件10与第二拆装件20连接。具体地,第一拆装件10可包括磁吸部件、扣合部件或 螺接部件中的至少一种,该第二拆装件20可包括与第一拆装件10配合连接的磁吸部件、扣合部件或 者是螺接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如图41所示,当该遮挡件4材质选用塑胶时,由于塑胶材质的遮挡件4形变量较小, 因此,可在该遮挡件4的第一侧40,即第一收容空间4a的内侧壁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拆装件10, 且该第一拆装件10为卡槽,对应地,在该安装座2(实则为座体2a)的外周对应该一个或多个卡槽设 置一个或多个第二拆装件20,且该第二拆装件20为扣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拆装件10还可为设置 在第一收容空间4a内侧壁面的磁吸部件,第二拆装件20同样可为设置在座体2a的外周的磁吸部件。
示例性地,如图42所示,当遮挡件4的材质选用硅胶材质时,由于硅胶材质质软,其具有较大 形变量,因此,在该遮挡件4的第一侧40还可形成沿第一收容空间4a的边缘向中间延伸的近似钩扣 状的连接部44,第一拆装件10可设置在该连接部44上,且为卡槽,对应的,在座体2a的外周对应 该第一拆装件10设置第二拆装件20,第二拆装件20为扣件。这样,当遮挡件4套在座体2a外周时, 第一拆装件10刚好和第二拆装件20扣合,从而遮挡件4可压紧载体14、发热片21于支撑盘2d,实 现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的连接。
进一步地,该遮挡件4的第二侧42具有与该第一收容空间4a连通的开口43,凝胶片1a可封盖 在该开口43处且自该开口43处露出。换言之,载体14的透光区域1111刚好位于该第一收容空间4a 的开口43,而凝胶片1a贴设在透光区域1111,即相当于凝胶片1a封盖该第一收容空间4a的开口并 且为了便于与人体皮肤接触,该凝胶片1a自该开口43处露出。可选地,凝胶片1a自该开口处露出的 高度可为0.1mm-0.3mm。上述露出高度限定是基于:由于凝胶片1a受到用户颈部的作用会发生形变, 例如下凹或者是上凸,以适配用户颈部,保持与用户颈部的紧密贴合,提高按摩舒适性。因此,该露 出的高度应大于0.1mm,使得凝胶片1a具有充足的变形量,可避免用户颈部与遮挡件4接触。同时, 凝胶片1a的露出高度不宜过大,如果太大的话,不仅影响用户颈部贴合度,而且还影响其自身透光和 导电性能。
可以得知的是,在凝胶片1a需更换时,用户可通过将遮挡件4自座体2a上拆离,此时第一拆 装件10与第二拆装件20拆离,从而遮挡件4带着该载体14及凝胶片1a脱离该安装座2,由于凝胶 片1a具有自粘性,用户可将凝胶片1a自载体14上剥离,然后再重新贴上新的凝胶片1a,再将遮挡 件4套在安装座2外部,使得第一拆装件10和第二拆装件20连接,即可完成电极组件100的凝胶片 1a的拆装、更换。
本实施例中,该按摩头200可包括内置电源(未图示),该内置电源可设置在支撑盘2d和座体 2a之间,内置电源可用于对该电极组件10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按摩头200也可 不设置内置电源,而是设置有用于外接电源接入的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头200采用上述第六种结构,通过设置载体14具有错位区域1112和透光 区域1111,使得凝胶片1a对应透光区域1111设置,然后利用遮挡件4遮挡错位区域1112,使得光线 只能经由透光区域1111发出,从而实现该电极组件100的凝胶片1a全面透光的效果。
另外,遮挡件4可进一步用于套设于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并通过在遮挡件4上设置第一拆装 件10与安装座2的第二拆装件20实现可拆卸连接,从而不仅有利于提高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连 接时的连接可靠性,而且在拆装时也更加简单便捷。
可以理解的是,该按摩头200除了上述几种结构中提及的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的连接方式外, 示例性地,如图43及图44所示,电极组件100还可通过增设固定套19,该固定套19可被构造成中 空套状,在该固定套19的第一侧可形成有第一收容腔19a,用于与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连接并至少 部分收容该安装座2,该固定套19的第二侧可形成第二收容腔19b,该第二收容腔19b可用于收容该 载体14及凝胶片1a,从而,第一拆装件10可设置在固定套19的第一侧,当固定套19的第一收容腔 19a收容该按摩头200的安装座2时,该第一拆装件10可与第二拆装件20连接。
可选地,第一拆装件10可为设置在第一收容腔19a的内壁面的扣件、扣槽或者是磁吸部件,第二 拆装件20可为设置在安装座2的外周的扣槽、扣件或磁吸部件。
采用这种方式,在需要将电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连接形成完整按摩头200时,只要将固定套19 套在安装座2上,利用固定套19上的第一拆装件10和安装座2上的第二拆装件20配合,即可将该电 极组件100与安装座2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套的材质应选用具有一定弹性形变量的材质,例如硅胶、橡胶等材质。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固定套19的方式还可应用于安装座2上已经设置有电极片的情况,例如,安 装座2上已设置金属电极片,将固定套19携带着载体14和凝胶片1a套在安装座2上,使得金属电极 片可与载体14接触,金属电极片可导电至载体14,从而可传导至凝胶片1a上,实现与人体待按摩部 位接触进行脉冲刺激按摩。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至第六种结构的按摩头中,由于按摩头中设置有发热件, 为了能够便于及时获知该凝胶片1a的温度,避免出现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的情况下,在上述第一种结 构至第六种结构的按摩头中,均可设置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在设置时,可尽量靠近发热件设置, 以提高温度检测的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通过采用第一拆装件、 第二拆装件的可拆卸连接,实现电极组件与按摩头的安装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电极组件安装于 安装座上形成按摩头结构,方便用户更换电极组件的凝胶片,替代了传统需将整个按摩头拆卸进行更 换的方式,节省部件的拆装成本以及耗材的更替,降低设备部件成本。
此外,本实施例选用凝胶片作为电极,凝胶片质软且具有一定的粘性,可有效提高与用户皮肤的 贴合度,从而保证凝胶片与用户皮肤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 本发明的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 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 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48)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应用于按摩主机,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用于可拆卸承设于所述按摩主机上;
凝胶片,所述凝胶片具有相对的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用于贴合于人体皮肤,所述凝胶片的所述第二粘接面贴设于所述载体;以及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设于所述载体并与所述凝胶片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用于与所述按摩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柔性载体或刚性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透光件,和/或,所述载体为防水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片状,所述载体的用于贴合所述凝胶片的一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粘接面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非透光件,所述载体设有透光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以及所述导电件为片状,所述导电件附着于所述载体上,所述凝胶片的所述第二粘接面贴设于所述导电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片状,所述载体至少局部可导电,所述载体的可导电部分形成所述导电件,所述凝胶片的所述第二粘接面贴设于所述导电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片状、扣件或螺接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导电膜或金属箔,所述第二粘接面贴设于所述导电膜或所述金属箔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导电膜,所述导电膜包括基材和设于所述基材的导电层,所述基材设于所述载体上,所述第二粘接面贴设于所述导电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附着于所述基材或者是贴设于所述基材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通过喷涂、涂覆或印刷形成于所述基材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透光基材,和/或,所述基材为防水基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朝向所述凝胶片的一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粘接面的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金属箔,所述金属箔包覆于所述载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载体朝向所述凝胶片的一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载体背离所述凝胶片的一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包括包覆部分和两侧翼部分,所述包覆部分包覆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两侧翼部分分别自所述包覆部分的两侧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并包覆于所述第二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接电件,所述第一接电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件,用于向所述导电件接入第一路电。
1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具有透光区域和自所述透光区域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错位区域,所述导电件为片状,所述导电件设于所述透光区域并与所述载体形成为一体,所述凝胶片设于所述透光区域;
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接电件,所述第一接电件位于所述错位区域并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以向所述导电件接入第一路电。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片在所述载体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透光区域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为非透光件,所述遮挡件自所述载体贴设有所述凝胶片的一侧遮盖于所述错位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为与所述错位区域匹配的环状结构,或者,所述遮挡件涂覆于所述错位区域的遮光层,或者,所述遮挡件被构造成中空套状,所述遮挡件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与所述电极组件应用的所述主机相适配,用于至少部分收容所述主机,所述载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遮挡件的第二侧具有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凝胶片封盖所述开口且自所述开口处露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拆装件,所述遮挡件被构造成中空套状时,所述第一拆装件设于所述第一侧;
所述按摩主机设有第二拆装件,所述第一拆装件用于在所述遮挡件收容所述按摩主机时与所述第二拆装件可拆卸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装件包括磁吸部件、扣合部件或螺纹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拆装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拆装件配合连接的磁吸部件、扣合部件或者是螺接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24.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拆装件,所述第一拆装件设于所述载体;
所述按摩主机设有第二拆装件,所述第一拆装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拆装件可拆卸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装件包括磁吸部件、扣合部件或螺纹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拆装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拆装件配合连接的磁吸部件、扣合部件或者是螺接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2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拆装件,所述第一拆装件为导电部件,所述第一拆装件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
所述按摩主机设有第二拆装件,所述第二拆装件为导电部件,所述第一拆装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拆装件可拆卸且电连接,以向所述导电件接入第一路电。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载体背离所述凝胶片的一面的用电件,所述用电件与所述导电件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拆装件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拆装件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以向所述导电件接入所述第一路电,剩余的所述第一拆装件与所述用电件电连接,以向所述用电件接入第二路电;
所述第二拆装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拆装件对应;
其中,电连接于所述导电件的所述第一拆装件与电连接于所述用电件的所述第一拆装件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路电的电流与所述第二路电的电流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装件为导电公扣或导电母扣,所述第二拆装件为导电母扣或导电公扣。
29.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用电件,所述用电件设于所述载体背离所述凝胶片的一面,且所述用电件与所述凝胶片绝缘。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件包括发光件、发热件或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件为发热件时,所述发热件贴合于所述载体背离所述凝胶片的一面,或者,所述发热件形成于所述载体背离所述凝胶片的一面,并与所述载体形成一体的片状结构。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接电件和与所述第一接电件绝缘设置的第二接电件,所述第一接电件与所述凝胶片电连接,以向所述凝胶片接入第一路电,所述第二接电件与所述用电件电连接,以向所述用电件接入第二路电;
其中,所述第一路电的电流与所述第二路电的电流不同。
33.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用电件,所述用电件位于所述载体和所述基材之间,且所述用电件设于所述基材背离所述导电层的一面,所述用电件与所述导电层绝缘设置。
34.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用电件、第一接电件和与所述第一接电件绝缘设置的第二接电件,所述用电件设于所述载体且与所述导电件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接电件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电件与所述用电件电连接;
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接线板,所述接线板用于向所述第一接电件接入第一路电,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二接电件接入第二路电;
其中,所述第一路电的电流与所述第二路电的电流不同。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板以及所述用电件分位于所述载体的相对两面。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件用于将所述导电件固定至所述载体,所述第二接电件用于将所述用电件固定至所述载体。
37.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被构造成中空套状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第一侧形成有第一收容腔,所述载体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一收容腔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应用的按摩主机连接并至少部分收容所述按摩主机,以将所述载体、所述导电件及所述凝胶片压持固定于所述按摩主机,所述载体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凝胶片封盖所述固定套的第二侧的开口并露出于所述开口。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的所述第一侧设有第一拆装件,所述按摩主机设有第二拆装件,所述第一拆装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拆装件可拆卸连接。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装件包括磁吸部件、扣合部件或者是螺接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拆装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拆装件配合连接的磁吸部件、扣合部件或者是螺接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40.一种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包括安装座以及如权利要求1-39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载体可拆卸承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安装座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和支撑盘,所述支撑盘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载体可拆卸承设于所述支撑盘上,所述支撑盘与所述座体之间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用于向所述导电件接电。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还包括接电部件,所述接电部件设于所述支撑盘和/或所述电路板,所述接电部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接电部件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导电件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与所述座体之间还设有功能件,所述功能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件至少包括发光件、传感器。
45.根据权利要求41-44任一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还包括内置电源,所述内置电源设于所述支撑盘内,所述内置电源用于对所述电极组件供电。
46.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用于穿戴至人体待按摩部位的穿戴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39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或者,所述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用于穿戴至人体待按摩部位的穿戴件以及如权利要求40-45任一所述的按摩头。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可穿戴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按摩设备为颈部按摩仪、眼部按摩仪、肩部按摩仪、足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或腿部按摩仪。
48.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仪支架和如权利要求1-39任一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按摩仪支架用于跨置佩戴于人体颈部,所述电极组件可拆卸设于所述按摩仪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侧;或者,
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仪支架和如权利要求40-45任一所述的按摩头,所述按摩仪支架用于跨置佩戴于人体颈部,所述按摩头设于所述按摩仪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侧。
CN202010340581.9A 2020-04-26 2020-04-26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Pending CN1120232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0581.9A CN112023250A (zh) 2020-04-26 2020-04-26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PCT/CN2021/089737 WO2021218877A1 (zh) 2020-04-26 2021-04-25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0581.9A CN112023250A (zh) 2020-04-26 2020-04-26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3250A true CN112023250A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79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0581.9A Pending CN112023250A (zh) 2020-04-26 2020-04-26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325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2106A (zh) * 2021-03-06 2021-06-18 苏州恒有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硅胶温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1759A (zh) * 2021-03-31 2021-07-09 刘喜峰 一种眼部疲劳缓解装置
WO2021218808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按摩仪及其按摩组件
WO2021218877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1218876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4746A (zh) * 2016-03-09 2017-09-19 易威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远红外线的导电导热电极装置及其电极片制造方法
CN208371998U (zh) * 2017-07-27 2019-01-15 深圳鑫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肌肉锻炼仪
CN209933825U (zh) * 2019-04-25 2020-01-14 杭州友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挂脖式颈部按摩器
CN111035853A (zh) * 2019-12-30 2020-04-21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
CN213554865U (zh) * 2020-04-26 2021-06-29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4746A (zh) * 2016-03-09 2017-09-19 易威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远红外线的导电导热电极装置及其电极片制造方法
CN208371998U (zh) * 2017-07-27 2019-01-15 深圳鑫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肌肉锻炼仪
CN209933825U (zh) * 2019-04-25 2020-01-14 杭州友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挂脖式颈部按摩器
CN111035853A (zh) * 2019-12-30 2020-04-21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
CN213554865U (zh) * 2020-04-26 2021-06-29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8808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按摩仪及其按摩组件
WO2021218877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1218876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112972106A (zh) * 2021-03-06 2021-06-18 苏州恒有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硅胶温热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1759A (zh) * 2021-03-31 2021-07-09 刘喜峰 一种眼部疲劳缓解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23250A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112023253B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WO2021218877A1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112023252A (zh) 用于按摩仪的凝胶电极组件、按摩头以及颈部按摩仪
CN112023249A (zh) 按摩头、电极组件、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554865U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4181457U (zh) 用于按摩仪的凝胶电极组件、按摩头以及颈部按摩仪
US7428433B2 (en) Heart rate monitor assembly
CN113209473B (zh) 柔性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刺激按摩仪
CN113546304A (zh) 凝胶电极组件、电极头及颈部按摩仪
CN112121295A (zh) 凝胶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以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554867U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407482U (zh) 按摩头、电极组件、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5841220U (zh) 柔性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刺激按摩仪
CN111939462A (zh) 电极组件、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4596813U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和颈部按摩仪
CN215307273U (zh) 贴式按摩仪及其按摩贴片
CN213407467U (zh) 一种柔性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4105574U (zh) 一种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554883U (zh) 凝胶电极组件、电极头及颈部按摩仪
CN213554884U (zh) 电极组件、电极头和颈部按摩仪
CN215461423U (zh) 按摩头和具有其的颈部按摩仪
CN213554882U (zh) 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112023251A (zh) 柔性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CN213407468U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