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柔性电极组件具有较好的收纳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电极组件,所述柔性电极组件应用于按摩仪的主机,所述柔性电极组件包括
柔性载体,所述柔性载体用于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机的安装面上,所述柔性载体在安装至所述安装面上时,能够跟随所述安装面的形状发生变形以适配所述安装面的形状,所述柔性载体与所述主机拆卸时可复原至初始形态;
柔性电极片,贴设于所述柔性载体上,能够跟随所述柔性载体一同变形;
以及,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设于所述柔性载体,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柔性电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于与所述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组件与主机拆卸时伸展成平直的板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片为导电凝胶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组件还包括:
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设于所述柔性载体与所述柔性电极片之间,所述导电膜以贴合于所述柔性电极片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极片,所述第一导电件将所述导电膜及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载体的外周沿朝向所述导电膜所在的一侧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包裹于所述导电膜的外周,所述翻边的侧面与所述导电膜朝向所述柔性电极片的表面围合形成定位槽,所述柔性电极片嵌设于所述定位槽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片朝向人体的一面凸出于所述翻边的朝向所述人体的一面,所述柔性电极片朝向所述人体的一面与所述翻边朝向所述人体的一面之间的距离为H1,0.1mm≤H1≤0.3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
所述柔性电极组件还包括用电件,所述用电件设于所述柔性电极片与所述柔性载体之间,且所述用电件与所述柔性电极片绝缘设置;
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用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用于与所述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
所述用电件包括发热件、发光件以及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组件还包括接线板,所述接线板由所述柔性载体所承载,所述接线板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用于与所述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柔性载体,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主机形成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至少三个,其中一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柔性载体的中间,其余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柔性载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摩头,包括:
安装座;
以及如上所述的柔性电极组件;
所述柔性电极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面,所述柔性载体承载于所述安装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为凹弧面,以适配用户待按摩部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柔性载体上的第一连接件时,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磁吸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使得所述柔性载体在背离所述柔性电极片的一面上形成凸台,所述安装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凸台相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所述凹槽的底面设置,所述凹槽为喇叭孔,且所述喇叭孔在所述安装面的一端为大径端,所述喇叭孔的轴线与其所在的所述安装面的位置的法线重合。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佩戴支架以及如上所述的按摩头,所述按摩头设于所述佩戴支架;
或者,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佩戴支架以及如上所述的柔性电极组件,所述柔性电极组件设于所述佩戴支架上。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穿戴件以及如上所述的按摩头,所述按摩头设于所述穿戴件;
或者,所述可穿戴按摩设备还包括穿戴件以及如上所述的柔性电极组件,所述柔性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穿戴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通过设置包括柔性电极片、柔性载体及导电件的柔性电极组件,柔性载体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柔性载体用于承载柔性电极片及导电件,导电件与柔性电极组件所应用的主机电连接。
柔性电极组件需要存储或运输时,由于柔性电极组件为由柔性电极片和柔性载体组成的柔性电极组件,柔性电极组件可伸展或发生形变以适应于存储空间,具有较好的收纳特性,可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方便存储和运输。
柔性电极组件需要使用时,导电件与柔性电极组件所应用的主机实现电连接,以向柔性电极片施加脉冲电流,柔性电极片向人体施加脉冲电流,以加快人体肌肉处的血液循环,从而能够有效地对人体肌肉形成舒缓的作用。另外,由于柔性电极组件为由柔性电极片和柔性载体组成的柔性电极组件,柔性电极组件可弯曲变形以适配于人体的形状,从而能够贴合于人体,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柔性电极组件10,本实施例的柔性电极组件10应用于按摩仪器的主机。其中,该按摩仪器可为但不限于按摩头、头部按摩仪、颈部按摩仪、眼部按摩仪、肩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脚部按摩仪、按摩眼罩或可穿戴按摩设备等按摩仪器,即,柔性电极组件10应用于按摩头的主机、头部按摩仪的主机、颈部按摩仪的主机、眼部按摩仪的主机、肩部按摩仪的主机、腰部按摩仪的主机、脚部按摩仪的主机、按摩眼罩的主机或可穿戴按摩设备的主机,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以柔性电极组件10应用于颈部按摩仪的主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方案的柔性电极组件10包括柔性电极片1、柔性载体2、第一导电件31,柔性载体2用于可拆卸地安装至主机的安装面上,柔性载体2在安装至安装面上时,能够跟随安装面的形状发生变形以适配安装面的形状,柔性载体2与主机拆卸时可复原至初始形态,柔性电极片1贴设于柔性载体2上,能够跟随柔性载体2一同变形,柔性电极片1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第一导电件31设于柔性载体2,第一导电件31与柔性电极片1电连接,第一导电件31用于与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本方案的柔性载体2用于承载柔性电极片1及第一导电件31,即柔性载体2能够承载着柔性电极片1及第一导电件31一同实现与主机的安装和拆卸。柔性载体2除了承载柔性电极片1及第一导电件31以外,还承载着柔性电极组件10的其他部件一同相对柔性电极组件10所应用的主机的安装和拆卸。
其中,柔性载体2的初始形态为柔性载体2应用于主机之前的形态,例如,柔性载体2应用于主机之前的形态为平直的板状时,柔性载体2与主机拆卸时可复原至平直的板状;又例如,柔性载体2应用于主机之前的形态为弯曲的板状时,柔性载体2与主机拆卸时可复原至弯曲的板状。
需要说明的是,可分离的电连接为不破坏结构且无需借助工具进行装拆的可拆卸电连接,如接触式电连接、插接式电连接等在安装时无需进行焊线的电连接。如此使得柔性电极组件10能够反复相对其所应用的主机进行手工装拆,如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可穿戴按摩设备,柔性电极组件10成为一种可更换、可抛弃的结构。
由于柔性电极组件10的柔性电极片1以及柔性载体2均为柔性材质,具有可变形特质,在柔性电极组件10需使用时,其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发生弯曲变形以适配安装面的形状,从而适配于人体的形状,有效提高与人体皮肤的贴合度,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在柔性电极组件10需要存储或运输时,柔性电极组件10可伸展或发生形变以适应于存储空间,具有较好的收纳特性,可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方便存储和运输。
具体地,柔性电极组件10需要使用时,第一导电件31与主机实现电连接,主机通过第一导电件31向柔性电极片1施加脉冲电流,柔性电极片1向人体施加脉冲电流,以加快人体肌肉处的血液循环,从而能够有效地对人体肌肉形成舒缓的作用。
可选地,柔性电极组件10与主机拆卸时伸展成平直的板状(其中,柔性电极片1朝向人体的一面与柔性载体2背离人体的一面平行,且柔性载体2的背离人体的一面不一定是平整的表面,例如可以设置凸起或凹槽等。),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由于平直的板状占用的空间更小,使得柔性电极组件10的收纳特性更佳。
可选地,柔性电极片1可为导电凝胶片,由于人体皮肤表面覆盖有一层鳞片状的角质层,角质层是电的不良导体,金属电极片直接贴附于角质层表面时,电流不易通过金属电极片与人体皮肤导通,容易在局部发生能量集中,造成刺痛。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电极片1为导电凝胶片的设计,可以利用凝胶片填充进鳞状角质层的间隙,从而使得凝胶片可直接与人体角质层下的真皮层直接接触,进而使得凝胶片与人体皮肤表面贴附部分能充分与真皮层电导通,加大了电导通作用面积,减少了局部能量集中,避免了使用时产生刺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性。另外,凝胶片能够产生水汽,以使得柔性电极片1与皮肤形成良好的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柔性电极片1也可以为硅胶导电片等其他材质的柔性电极片,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柔性电极片1能够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柔性电极片1的厚度D1的取值范围设置为0.7mm≤D1≤1.2mm,其中,D1可以为0.7mm、0.8mm、0.9mm、1.0mm、1.1mm或1.2mm等厚度,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本方案优选采用厚度D1为1.0mm的柔性电极片1。
考虑到凝胶材质为易发生变形或皱褶的柔软材质,若直接通过与第一导电件31电连接实现电性接通,导电接触面积较小,柔性电极片1易发生变形或皱褶导致与第一导电件31之间接触不良,从而影响柔性电极片1的电连接。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柔性电极片与第一导电件31的电连接稳定性,可采用以下方式: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柔性载体2为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柔性载体2,柔性电极片1与柔性载体2电连接,第一导电件31设于柔性载体2并一体成型于柔性载体2。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由于柔性电极片1承载于柔性载体2上,以柔性载体2作为第一导电件31及柔性电极片1的导电载体,可以增大柔性电极片1的导电接触面积,保证导电的可靠度。此外,柔性载体2既具有承载柔性电极片1的作用,又具有用于实现第一导电件31与柔性电极片1之间的导电作用,可以简化柔性电极组件10的结构设计,使得该柔性电极组件10的集成度更高。
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柔性载体2为采用非导电材料制成的柔性载体2,即柔性载体2无法实现第一导电件31与柔性电极片1之间的导电作用。柔性电极组件10还包括导电膜4,导电膜4设于柔性载体2与柔性电极片1之间,导电膜4以贴合于柔性电极片1的方式电连接于柔性电极片1,导电膜4与第一导电件31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导电件31与柔性电极片1之间的导电作用。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通过增设导电膜4作为第一导电件31及柔性电极片1的导电载体,可以增大柔性电极片1的导电接触面积,保证导电的可靠度。
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式,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本方案以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地,柔性电极片1可粘接于导电膜4上,采用粘接的方式,可以使得柔性电极片1与导电膜4的贴合度更高。并且,柔性电极片1在导电膜4上的固定无需设置固定结构,可以使得该柔性电极组件10的平整度更佳。可以理解的是,柔性电极片1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于导电膜4上,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可选地,第一导电件31的一端固接于柔性载体2,另一端穿过导电膜4并固定连接及电连接于导电膜4,以将导电膜4固定于柔性载体2。采用这样的方式,第一导电件31不仅可以实现导电膜4与第一导电件31的电连接,还可以实现导电膜4和柔性载体2的机械固定,从而可简化柔性电极组件10的结构设计,使得柔性电极组件10的集成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极片1用于向用户的颈部施加单向的脉冲电流以实现按摩,即第一导电件31给导电膜4输送单向电流。
可选地,第一导电件31可为两个,采用两个第一导电件31的设计方式,当其中一第一导电件31的电流输送因接触不良或其他原因中断时,另一第一导电件31可进行电流输送,从而有利于提高柔性电极片1的导电可靠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载体2的外周沿朝向导电膜4所在的一侧延伸形成翻边21,翻边21包裹于导电膜4的外周,翻边21的侧面与导电膜4朝向柔性电极片1的表面围合形成定位槽22,该定位槽22的形状与柔性电极片1的形状相匹配,柔性电极片1嵌设于定位槽22中。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翻边21包裹于导电膜4,可以实现导电膜4在柔性载体2上的定位及进一步加强导电膜4在柔性载体2的固定。并且,柔性电极片1嵌设于定位槽22内,可以实现柔性电极片1在柔性载体2上的定位及限位。
结合图4及图5所示,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柔性电极片1受到翻边21的干涉无法贴合于用户的颈部,柔性电极片1朝向人体的一面凸出于翻边21朝向人体的一面,柔性电极片1朝向人体的一面与翻边21的朝向人体的一面之间的距离为H1,0.1mm≤H1≤0.3mm。其中,H1可以为0.1mm、0.15mm、0.2mm、0.25mm或0.3mm等,能在确保柔性电极片1能充分与皮肤接触的情况下,使柔性电极片1仍符合轻薄化设计,有利于节约材料,减低成本。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数值,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可选地,该柔性载体2可为近似椭圆形薄板、圆形薄板或方形薄板等,柔性载体2的材质可为蛋白皮材质,由于蛋白皮具有柔软性、耐磨性、拉伸性能以及透气性均比较好的特点,从而使得柔性载体2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磨性、拉伸性能及透气性能。可以理解的是,柔性载体2还可以为其他材质的柔性载体2,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极组件10还包括用电件6,用电件6为柔性件且设于柔性电极片1与柔性载体2之间,由于柔性电极片1用于向用户的颈部施加单向的脉冲电流以实现按摩,为了避免柔性电极片1与用电件6接触导通形成回路电路,用电件6与柔性电极片1绝缘设置。
进一步地,由于导电膜4以贴合于柔性电极片1的方式电连接于柔性电极片1,即,用电件6设于导电膜4与柔性载体2之间,因此,导电膜4与用电件6绝缘设置。
可选地,导电膜4朝向用电件6的一面为绝缘面和/或用电件6朝向导电膜4的一面为绝缘面,以实现导电膜4与用电件6相互绝缘设置。
作为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导电膜4朝向用电件6的一面为绝缘面。
作为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用电件6朝向导电膜4的一面为绝缘面。
作为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导电膜4朝向用电件6的一面和用电件6朝向导电膜4的一面均为绝缘面。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式,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本实施例采选采用导电膜4朝向用电件6的一面为绝缘面的设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极组件10还包括第二导电件32,第二导电件32与用电件6电连接,第二导电件32用于与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柔性电极组件10需要使用时,第二导电件32与主机实现电连接,主机通过第二导电件32向用电件6提供所需电流。
可选地,第二导电件32的一端固接于柔性载体2并电连接于第二导电件32,另一端穿过用电件6并固定连接及电连接于用电件6。采用这样的方式,第二导电件32不仅可以实现用电件6与第二导电件32的电连接,还可以实现用电件6和柔性载体2的机械固定,可简化柔性电极组件10的结构设计,使得柔性电极组件10的集成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用电件6可为发热件、发光件和传感器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当该用电件6为发热件时,该用电件6能够发热,且其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柔性电极片1,故可对柔性电极片1进行加热,这样能避免因柔性电极片1的温度比较低而使用户的皮肤受到寒冷的刺激,提高用户的使用舒服性。当该用电件6为发光件时,该用电件6能够发光,且其发出的光能够自该柔性电极片1透出,可以起到照明、装饰光及氛围光的作用。当该用电件6为传感器时,该用电件6能够用于通过电流等检测人体的心率、血压等人体的身体指标。
示例性地,第二导电件32为两个。采用两个第二导电件32的设计方式,当其中一第二导电件32的电流输送因接触不良或其他原因中断时,另一第二导电件32可进行电流输送,从而有利于提高用电件6的导电可靠性。
采用直接将用电件6集成在柔性电极组件10中,可以使得柔性电极组件10可实现更多的功能,集成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该柔性电极组件10还设有接线板7,接线板7由柔性载体2所承载,接线板7包括第一接线端(未图示)和第二接线端(未图示),第二接线端与第一接线端电连接,第一导电件31和第二导电件32与第一接线端电连接,第二接线端用于与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采用将柔性电极组件10的接电线路集成于接线板7上,对其接电进行转接,无需再将多根导线分别一一电连接于柔性电极组件10的导电膜4及用电件7,使该柔性电极组件10的接电线路比较简单,方便柔性电极组件10的接电。
此外,由于第二接线端在接线板7上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具有较好的对位精度,因此在实际组装中,主机比较容易与第二接线端对准电连接,有利于保证主机与第二接线端之间实现电导通,具有较高的导电可靠度。
在柔性电极组件10包括用电件6的情况下,第一导电件31的一端固接于接线板7并电连接于第一导电件31,另一端穿过柔性载体2、用电件6、导电膜4并固定连接及电连接于导电膜4,以将接线板7、用电件6、导电膜4固定于柔性载体2。以及,第二导电件32一端固接于柔性载体2并电连接于第二导电件32,另一端穿过柔性载体2、用电件6并固定连接及电连接于用电件6,以将接线板7、用电件6固定于柔性载体2。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上述第一导电件31及第二导电件32与接线板7的固接,接线板7固设有与第一导电件31及第二导电件32电连接的第三导电件71及第四导电件72,第三导电件71及第四导电件72与第一接线端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导电件31及第二导电件32与第一接线端的电连接。并且,第三导电件71及第四导电件72可分别与第一导电件31及第二导电件32卡合连接,以实现第一导电件31及第二导电件32与接线板7的机械连接。
可选地,该第一导电件31、第二导电件32、第三导电件71及第四导电件72均为铆钉状导电件,第一导电件31及第二导电件32分别卡合连接于第三导电件71及第四导电件72,一方面,可以实现第一导电件31及第二导电件32分别与第三导电件71及第四导电件72电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将第一导电件31及第二导电件32固定于接线板7。
此外,由于第一导电件31和第二导电件32固定于柔性载体2,第三导电件71和第四导电件72固定于接线板7,第三导电件71和第四导电件72与第一导电件31和第二导电件32卡合连接,还可以实现接线板7在柔性载体2上的固定。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件31和第二导电件32均为两个,则第三导电件71和第四导电件72均为两个。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接线板7还对应所述第三导电件71和第四导电件72固设有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与第二接线端电连接,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用于与柔性电极组件所应用的主机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这样,无需借助导线导通第一导电件31和第二导电件32和主机,可以省去接线,为柔性电极组件10的装拆更换提供方便。
示例性地,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可为圆环形导电件,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同心设置。这样,一方面,其能够提供更大的电接触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设置为圆环形导电件,能够在任何安装方向上形成接触,具有更好的安装防呆效果,方便柔性电极组件10安装在按摩头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还可为椭圆环形导电件、正方环形导电件等,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由于第三导电件71和第四导电件72分别为两个,因此,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分别为两个,由内至外依次可为第五导电件73、第六导电件74、第五导电件73、第六导电件74。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的排列顺序可以为上述排列顺序但不局限于上述排列顺序,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由内至外依次还可为第五导电件73、第五导电件73、第六导电件74、第六导电件74,或,第六导电件74、第五导电件73、第五导电件73、第六导电件74等。
在本实施例中,该接线板7可选为柔性接线板7,即第三导电件71、第四导电件72、第五导电件73及第六导电件74固定于柔性接线板7,这样,能够减小接线板7对柔性电极组件10整体柔性的影响,避免对柔性电极片1的变形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为了减小接线板7对柔性电极组件10透光性的影响,该接线板7可为部分透光接线板7或全透光接线板7,以使主机发出的光线可穿过该接线板7,这样,主机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接线板7经该柔性电极片1透出,起到光疗、照明、装饰光及氛围光的作用。本方案优选采用全透光的接线板7,以使得接线板7具有最佳的透光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极组件10可拆卸连接于主机,柔性电极组件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8,第一连接件8用于与主机形成可拆卸连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设计方式,一方面,能够及时将发生破损或存在污脏的柔性电极组件10更换成新的柔性电极组件10,从而可保证安装在主机上的柔性电极片1始终具有优异的电极性能,进而能使按摩仪器具有较好的按摩功能;另一方面,对于拆卸下来的柔性电极组件10,比较方便对其进行故障排查、维修和保养,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其中,柔性电极组件10可拆卸连接于主机是指用户可不借助拆装工具(如扳手、起子、手锤或钳子等)即可快捷拆装柔性电极组件10的方式。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8为磁性部件,第一连接件8与主机通过磁吸配合,当柔性电极组件10连接于主机时,第一连接件8与主机上的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从而实现将柔性电极组件10固定于主机。当需要将柔性电极组件10从主机拆卸时,对柔性电极组件10施加大于第一连接件8与主机上磁吸部件之间的吸合力的外力,即可将柔性电极组件10从主机拆卸,拆装比较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8为至少三个,其中一第一连接件8位于柔性载体2的中间,其余的第一连接件8沿柔性载体2的周向间隔设置。
示例性地,如图示出了第一连接件8为5个的情况,其中一个第一连接件8位于柔性载体2的中间,以确保柔性载体2的中部可以稳固连接于主机,四个第一连接件8沿着柔性载体2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各第一连接件8靠近柔性载体2的边缘设置,这样,可避免柔性电极组件10部分翘起甚至脱离主机的情况,提高柔性电极组件10在主机上的连接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接线板7对应柔性载体2的中间开设有通孔75,其中一个第一连接件8固定于柔性载体2的中间且容置于接线板7的通孔75内,以实现其中一个第一连接件8位于柔性载体2中间的设置。柔性载体2背离柔性电极片1的一面外凸形成四个凸台23,各凸台23形成开口朝向柔性电极片1方向的容纳槽24,第一连接件8嵌设于容纳槽24内,以使第一连接件8设于柔性载体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柔性电极组件,通过设置包括柔性电极片、柔性载体及导电件的柔性电极组件,柔性载体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柔性载体用于承载柔性电极片及导电件,导电件与柔性电极组件所应用的主机电连接。
由于柔性电极组件为由柔性电极片和柔性载体组成的柔性电极组件,柔性电极组件需要存储或运输时,柔性电极组件可伸展或发生形变以适应于存储空间,具有较好的收纳特性,可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方便存储和运输。柔性电极组件需要使用时,柔性电极组件可弯曲变形以适配于人体的形状,从而能够贴合于人体,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实施例二
如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按摩头100,包括安装座20以及如实施例一的柔性电极组件10,此时安装座20作为柔性电极组件10所应用的主机,柔性电极组件10可拆卸连接于安装座20。采用可拆卸连接的设计方式,一方面,能够及时将发生破损或存在污脏的柔性电极组件10更换成新的柔性电极组件10,从而可保证安装在按摩头100上的柔性电极片始终具有优异的电极性能,进而能使按摩头100具有较好的按摩功能;另一方面,对于拆卸下来的柔性电极组件10,比较方便对其进行故障排查、维修和保养,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按摩头100可以作为独立的按摩设备使用,即在按摩头100的内部设置有电源和电路板时,其可以作为独立的按摩仪器使用。采用这样的方式,用户可通过手持该按摩头100进行按摩,由于不会受到穿戴结构或固持结构的限制,按摩头100作为按摩仪器使用时,可以对头部、眼部、足部、肩部、腿部、腰部或颈部等进行按摩,适用范围广泛。另外,该按摩头100还可和穿戴设备等配合使用,当按摩头100和可穿戴设备配合使用时,可安装在可穿戴设备上。采用这样的方式,此时用户无需手持,通过可穿戴设备的穿戴件佩戴在人体对应的部位,即可实现按摩。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0设有安装面201,柔性载体承载于安装面201。可选地,安装面201为凹弧面,以适配用户待按摩部位。当柔性电极组件10连接于安装座20时,柔性电极组件10被安装座20的安装面201整形适配于用户待按摩部位的凹弧面,从而柔性电极组件10可与人体贴合的形状。
进一步地,由于柔性电极组件10为平直的板状,为了提高柔性电极组件10与安装面201的贴合度,优选地,安装面201展开后呈平面,即安装面201由平面弯曲变形而成。采用这样的方式,由于安装面201由平面弯曲变形而成,当平直的板状的柔性电极组件10安装于安装面201时,柔性电极组件10可沿着安装面201的弯曲路径弯曲变形成匹配于安装面201的凹弧面,从而能够紧密贴合于安装面201。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面201内设有电源(未图示)及低频脉冲发生器(未图示),低频脉冲发生器与电源电连接,柔性电极组件10与低频脉冲发生器电连接,电源用于给低频脉冲发生器供电,柔性电极组件10与低频脉冲发生器电连接,从而实现柔性电极组件10的通电。
由实施例一可知,柔性电极组件10通过设于接线板7上的第五导电件73和第六导电件74实现与主机可分离电连接,安装面201上设有用于与第五导电件73及第六导电件74实现可分离电连接的第七导电件202a及第八导电件202b,第一脉冲器电连接于电源及第七导电件202a和第八导电件202a。
具体地,为了便于安装座20上的第七导电件202a及第八导电件202b与圆环形导电件对接,第七导电件202a及第八导电件202b分布于多个同心圆环形带上,各个同心圆环形带对应并匹配于柔性电极组件10的各个同心圆环形导电件,当柔性电极组件10安装于安装座20的安装面201时,各同心圆环形导电件电连接于相应同心圆环形带上的导电件,以实现柔性电极组件10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该安装面201对应接线板7的位置上向内凹陷形成圆形第一凹槽203,该第一凹槽203内设有上述第七导电件202a及第八导电件202b,当柔性电极组件10安装至该安装座20时,接线板7上的第五导电件73及第六导电件74伸入第一凹槽203内与第七导电件202a及第八导电件202b接触,从而实现柔性电极组件10与安装座电极202电连接,以接入电源。
可选地,上述的第七导电件202a及第八导电件202b可为接触弹针,这样,在柔性电极组件10安装至安装座20时,第五导电件73及第六导电件74伸入第一凹槽203内与接触弹针接触,并且挤压该接触弹针,以实现第五导电件73及第六导电件74与接触弹针电连接,采用这样的设计,可利用接触弹针受压产生的作用力,能够使第五导电件73及第六导电件74始终与接触弹针形成紧密接触,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各个同心圆环形带上的接触弹针为两个,两个接触弹针关于同心圆环形带的中心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同心圆环形带上的接触弹针的数量也可为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则各个同心圆环形带上的接触弹针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而定,故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定各个同心圆环形带上的接触弹针的数量。
结合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极组件10包括设于柔性载体上的第一连接件时,安装座20上设有第二连接件204,柔性电极组件10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204实现与安装座20的可拆卸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204为磁吸配合件,则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204均可选为磁性件。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使得柔性载体在背离柔性电极片的一面上形成凸台23,安装面201上形成有与凸台23相对应的第二凹槽205,第二连接件204对应第二凹槽205的底面设置。
可选地,第二凹槽205为喇叭孔,且喇叭孔在安装面201的一端为大径端,以方便凸台23与第二凹槽205的对接,喇叭孔的轴线与其所在的安装面201的位置的法线重合。由此使得凸台23在嵌入至第二凹槽205中时,能够使得凸台23与第二凹槽205的内壁面紧密接合,避免直孔对凸台23的嵌入形成干涉,当柔性电极组件10连接于安装座20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8相互吸合连接,从而实现将柔性电极组件10固定于安装座20。
当需要将柔性电极组件10从安装座20拆卸时,对柔性电极组件10施加大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204之间的吸合力的外力,即可将柔性电极组件10从按摩头100拆卸,拆装比较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204还可以为相互配合的紧固件或扣件,在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柔性电极组件10从安装座20上拆卸,柔性电极组件10相对安装座20形成向外延伸的外沿,由此为柔性电极组件10的拆卸提供受力点。当需要将柔性电极组件10从安装座20上拆卸时,通过对柔性电极组件10的外沿施加背离安装面201的拉力,即可将柔性电极组件10从安装座20上拆卸,从而使得柔性电极组件10从安装座20上的拆卸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当柔性电极组件10没有相对安装座20形成向外延伸的外沿时,还可以在安装座20上设置能够相对安装座20移动的推杆,通过推杆对柔性电极组件10施加推力,使得柔性电极组件10与安装座20分离。
此外,对于柔性电极组件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按摩头,通过设置包括柔性电极组件及主机的按摩头,柔性电极组件可拆卸连接于主机,可实现柔性电极组件的更换,以使柔性电极组件上的柔性电极片发生破损或存在脏污可及时得到更换。并且,主机的安装面为可展开成平面的凹弧面,以使柔性电极组件在安装于安装面时可紧密贴合于安装面。
另外,通过在柔性电极组件上设置磁性第一连接件以及在主机上设置磁性第二连接件,以实现柔性电极组件和主体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柔性电极组件与按摩仪本体的拆装简单方便。
实施例三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佩戴支架200以及如实施例二的按摩头100,按摩头100设于佩戴支架200上。按摩头100凸出设置在佩戴支架200的内侧面,并朝向颈部侧延伸。当用户使用颈部按摩仪时,可将佩戴支架200跨置在颈部,使得按摩头100可对准颈部待按摩部位并贴合于颈部皮肤,实现按摩。
佩戴支架200为近似C字形,通常可选用具有弹性性能的材质制成,例如可选用硅胶、橡胶等材质,从而不仅便于佩戴于人体颈部,而且具有一定的亲肤性。
此外,对于按摩头100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实施例二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公开的颈部按摩仪,通过在颈部按摩仪上设置具有柔性电极组件的按摩头,该按摩头上的柔性电极组件可以更好地适配贴合于用户的颈部,从而提高该颈部按摩仪的使用舒适性。并且,按摩头上的柔性电极组件具有较佳的亲肤性,且佩戴支架具有较佳的亲肤性,使得该颈部按摩仪具有较佳的亲肤性。
实施例四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佩戴支架20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柔性电极组件10,此时佩戴支架200作为柔性电极组件10所应用的主机,柔性电极组件10设于佩戴支架200上。柔性电极组件10凸出设置在佩戴支架200的内侧面。当用户使用颈部按摩仪时,可将佩戴支架200跨置在颈部,使得柔性电极组件10可对准颈部待按摩部位并贴合于颈部皮肤,实现按摩。
佩戴支架200为近似C字形,通常可选用具有弹性性能的材质制成,例如可选用硅胶、橡胶等材质,从而不仅便于佩戴于人体颈部,而且具有一定的亲肤性。
此外,对于柔性电极组件10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公开的颈部按摩仪,通过在颈部按摩仪上设置柔性电极组件,该柔性电极组件可以更好地适配贴合于用户的颈部,从而提高该颈部按摩仪的使用舒适性。并且,柔性电极组件具有较佳的亲肤性,且佩戴支架具有较佳的亲肤性,使得该颈部按摩仪具有较佳的亲肤性。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公开了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穿戴件以及如实施例二的按摩头,按摩头设于穿戴件上。
本实施例的可穿戴按摩设备可为但不限于颈部按摩仪、眼部按摩仪、肩部按摩仪、腿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头部按摩仪、按摩头套或者按摩眼罩等。以眼部按摩仪为例,则穿戴件可为用于佩戴于人体耳朵或者是头部的带体或者是镜架,该带体可为可调节的连接带。以腰部按摩仪为例,则穿戴件可为可佩戴于人体腰部的腰带或者是腹带。
此外,对于按摩头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实施例二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公开的可穿戴按摩设备,通过在可穿戴按摩设备上设置柔性电极组件的按摩头,该按摩头上的柔性电极组件可以更好地适配贴合于用户的颈部,从而提高该可穿戴按摩设备的使用舒适性。并且,由于按摩头上的柔性电极组件具有较佳的亲肤性,使得该可穿戴按摩设备具有较佳的亲肤性。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公开了一种可穿戴按摩设备,包括穿戴件以及如实施例一的柔性电极组件,此时穿戴件作为柔性电极组件所应用的主机,柔性电极组件设于穿戴件上。
本实施例的可穿戴按摩设备可为但不限于颈部按摩仪、眼部按摩仪、肩部按摩仪、腿部按摩仪、腰部按摩仪、头部按摩仪、按摩头套或者按摩眼罩等。以眼部按摩仪为例,则穿戴件可为用于佩戴于人体耳朵或者是头部的带体或者是镜架,该带体可为可调节的连接带。以腰部按摩仪为例,则穿戴件可为可佩戴于人体腰部的腰带或者是腹带。
此外,对于柔性电极组件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公开的可穿戴按摩设备,通过在可穿戴按摩设备上设置柔性电极组件,该柔性电极组件可以更好地适配贴合于用户的颈部,从而提高该可穿戴按摩设备的使用舒适性。并且,由于柔性电极组件具有较佳的亲肤性,使得该可穿戴按摩设备具有较佳的亲肤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柔性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