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1230A - 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1230A
CN112021230A CN202010896739.0A CN202010896739A CN112021230A CN 112021230 A CN112021230 A CN 112021230A CN 202010896739 A CN202010896739 A CN 202010896739A CN 112021230 A CN112021230 A CN 112021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rimp
pond
nest
crayfish
br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67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1230B (zh
Inventor
朱健
徐跑
何杰
许洪杰
徐钢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08967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1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1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1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1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1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A01K61/73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assembled of compon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2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zooplankton, e.g. water fleas or Rotato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9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crustaceans, e.g. lobsters or shri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A01K61/78Arrangements for sinking or mooring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60Fishing; Aquaculture; Aquafarm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所述虾苗培育装置包括设置在池塘内的多个虾巢主体,虾巢主体外侧设有水草,虾巢主体包括固定件以及漂浮件,固定件上安有多个用于供虾苗生长的巢板,通过采用放置虾巢主体和水草的方法替代种植水草,花费时间少,通过设置多个巢板可以有效利用池塘内的空间进行培育虾苗,同时通过漂浮件保持所述虾巢主体位于池塘内部的合适位置,从而可以增加虾苗的放养密度,可以实现人工培育虾苗,有效提高了虾苗的产量,解决了现有小龙虾虾种培育方法由于是直接在养殖池塘或稻田里进行培育,存在放养密度低、产量少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长江流域等地区,小龙虾已成水产养殖的重要养殖品种,产业越来越大。在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苗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活率、规格的大小和亩产量,也最终关系到养殖的成败。质量好的小龙虾苗种通常是:规格均匀、不带致病菌、体格强壮、摄食人工饲料能力强,生长迅速。
目前,小龙虾的苗种生产主要是在小龙虾产苗池内放养亲虾,让其自然产苗的方法,具体的,一般在春末放养亲虾,依据环境温度,在秋天或第二年的春天能够出苗,经过历时数月的交配、产卵、抱卵和孵化等过程,然后生产出虾苗。虾苗被捕捞出后在成虾养殖放养前,一般要进行大规格虾苗种培育。小龙虾养殖公司或个体户的苗种培育在成虾养殖池塘或稻田里进行,通过进行人工饲养培育成大规格虾种,方法简单,易于掌握。
但是,以上的技术方案在实际操作时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小龙虾虾种培育方法存在突出的缺点,表现为:由于是直接在养殖池塘或稻田里进行培育,管理困难,无法做到精确放养,从虾苗培育成虾种的成活率无法保证,放养密度过疏,产量少,无法在短期内将虾苗育成质量好的大规格虾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虾苗培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小龙虾虾种培育方法由于是直接在养殖池塘或稻田里进行培育,存在放养密度低、产量少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虾苗培育装置,包括均匀排列在池塘内的多个虾巢主体,所述虾巢主体外侧设置有水草(团),所述虾巢主体包括:
固定件,一端安装在所述池塘底部,所述固定件上依次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用于供虾苗生长的巢板;以及
漂浮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池塘底部的一端,所述漂浮件用于使所述虾巢主体保持至少部分面积浮于所述池塘内的水面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采用上述的虾苗培育装置,所述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池塘改造后进行培育浮游生物,然后在所述池塘内均匀安装多个虾巢主体,所述虾巢主体外侧设置水草(团),将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放置在所述虾苗培育装置的虾巢主体上进行分级培育,得到均匀规格的(大规格)小龙虾虾种。本发明通过池塘改造、清塘培水、虾苗培育装置配置和分级培育,保证小龙虾苗在培育过程期间,有适宜的人工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饵料资源,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育成均匀规格的大规格虾种。
优选的,所述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包括:
一、池塘改造:以新建黄色粘土池塘为最好。如果是黄色粘土老池,要求平整池底,清除全部淤泥,改造成人站上去不塌陷较硬平面池底;如果池底为其他土质较软泥底,平整池底为平面状,再在上面辅设密网或水产养殖用膜。
二、浮游生物培育:根据放苗时间提前做好培育浮游生物的准备,保证在虾苗放入时有丰富的天然饵资源,具体包括:1、注水消毒:在池塘改造完成后加少许水,用无药物残留的漂白粉或生石灰等带水清塘,然后用含有药物成份的水向池塘四周岸上全覆盖泼洒,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药性完全消失后进行培水;2、培水:加养殖用水至正常养殖水深的一半,按照常规方法,施用无机肥和经过发酵后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当发现水中出现大量轮虫和少量小型枝角类时放养虾苗,同时追加浮游动物的饲料,如豆浆、鱼肉浆等,延长天然饵的丰度。
三、人工虾巢设置:在一般条件下,虾苗培育需提前在池塘种植水草作为虾巢,由于要清塘消毒再种植水草需要较长时间,本发明采用放置所述虾巢主体(即人工虾巢)和水草团的方法替代种植水草,即在人工虾巢边再放置一个水草团,水草团要求新鲜、活力好。人工虾巢等间距设置在池塘里,人工虾巢和水草团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其中,人工虾巢具体包括:固定件(可以是固定柱)、漂浮件(可以是浮板)、巢板等。固定柱下端较尖,便于插入池塘底部。固定柱从上至下等间距有安装件(可以是固定环),固定环用螺丝固定在固定柱柱体上面,便于从上至下与浮板、巢板一边的圆孔环接。浮板有浮性,能够浮起整个人工虾巢。巢板若干个,为固定在框架上的承载件(可以是密网片),其上下两面有附着件(可以是人造稻叶丛)贯穿。浮板和巢板外形一致,一边中部有圆孔,与圆孔相对的一边两端,用细绳在浮板与巢板以及巢板与巢板之间等距离上下连接,其长度等于相邻两个固定环之间距离。从而当固定柱垂直插入池底后,在水位低时,浮板与巢板向下斜挂在固定柱上,作为虾苗巢;当水位加到一定深度时,浮板通过细绳和固定柱上面的固定环使其下面的巢板拉起悬挂在水里,作为虾种巢,极大增加了小龙虾苗种附着的立体空间。随着虾苗放入和生长,培育到幼虾阶段时(脱三至四次壳)加入水草团,加水至虾巢完全拉起。
四、虾苗至虾种分级培育: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始终保持食物的丰度条件下,再由天然饲料向动物性饲料和完全配合饲料过度。每天冲一次新水,冲水至整个池塘内池水产生微流。分级培育包括Ⅰ级培育、Ⅱ级培育与Ⅲ级培育。
其中,Ⅰ级培育:从虾苗培育成老苗,虾苗放养后可全时间摄食池中的浮游植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和少量追加的浮游动物的饲料,由于食物丰富,很快完成第一次脱壳,成为一壳龄幼体的老苗。Ⅱ级培育:人工饲料驯养阶段,随着池塘浮游生物的减少,逐步增加人工饲料,期间增加新水一次;人工饲料以大部水生动物肉如螺蚌肉糜等和少量粉状饲料混合投喂养,采用少量多次、昼夜不停、吃完就喂的投饲策略;经过几次脱壳,长成中等规格虾种,然后加水至虾巢完全被拉起。Ⅲ级培育:全配合饲料投喂,在池底周边放置若干个网片,用于检查吃食情况,从而确定投喂量和投喂的时间;采用白天投喂沉性微颗粒饲料,夜晚再添加投喂少量浮性饲料,其他管理方法与普通苗种相同,再经过几次脱壳,可长成均匀规格的大规格小龙虾虾种。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在水产品规模化繁育中的应用。所述水产品可以是小龙虾、青虾、草虾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虾苗培育装置,包括均匀排列在池塘内的多个虾巢主体,虾巢主体外侧设置有水草(团),虾巢主体包括固定件以及漂浮件,固定件上依次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用于供虾苗生长的巢板,漂浮件用于使所述虾巢主体保持至少部分面积浮于所述池塘内的水面上,并基于该虾苗培育装置提供了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通过采用放置虾巢主体和水草(团)的方法替代种植水草,避免由于要清塘消毒再种植水草需要较长时间的情况,而且设置了多个巢板,进而可以有效利用池塘内的空间进行培育虾苗,同时通过漂浮件保持所述虾巢主体位于池塘内部的合适位置,从而可以增加虾苗的放养密度,可以实现人工培育虾苗,做到精细管理和投喂,有效提高了虾苗的产量,而且育成规格均匀,使虾苗在短期内培育成质量好的大规格苗种,解决了现有小龙虾虾种培育方法由于是直接在养殖池塘或稻田里进行培育,存在放养密度低、产量少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虾巢主体与池塘之间的安装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虾苗培育装置中虾巢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虾苗培育装置中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虾苗培育装置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虾巢主体;2-池塘;3-漂浮件;4-连接件;5-巢板;6-固定件;7-框架;8-承载件;9-附着件;10-安装件;11-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本领域熟知的工艺步骤及器件结构在此省略。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虾苗培育装置的结构图,所述虾苗培育装置包括均匀排列在池塘2内的多个虾巢主体1,所述虾巢主体1外侧设置有水草(团),所述虾巢主体1包括:
固定件6(具体可以采用固定柱),一端安装在所述池塘2底部,所述固定件6上依次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用于供虾苗生长的巢板5;以及
漂浮件3(具体可以采用浮板),设置在所述固定件6远离所述池塘2底部的一端,所述漂浮件3用于使所述虾巢主体1保持至少部分面积浮于所述池塘2内的水面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放置人工设置虾巢主体1和水草(团)的方法替代种植水草,避免由于要清塘消毒再种植水草需要较长时间的情况,而且设置了多个平行设置的用于供虾苗生长的巢板5,进而可以有效利用池塘2内的空间进行培育虾苗,解决了虾苗生存所需空间的问题,同时通过漂浮件3保持所述虾巢主体1位于池塘2内部的合适位置,从而可以增加虾苗的放养密度,可以实现人工培育虾苗,做到精细管理和投喂,有效提高了虾苗的产量,而且育成规格均匀,使虾苗在短期内培育成质量好的大规格苗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漂浮件3的具体的形状与巢板5的形状相适配,例如,漂浮件3的具体的形状与巢板5的外形一致为正方形,边长80厘米,一边中部有圆孔,与圆孔相对的一边两端用于漂浮件3与巢板5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对巢板5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例如巢板5可以是U型、矩型、三角型、L型等,可以根据安装环境做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所述虾苗培育装置中,多个虾巢主体1是等间距设置,且相邻两个虾巢主体1之间的距离是1-3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相邻两个虾巢主体1之间的距离是2米。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件6包括一端插入至所述池塘2底部的柱体11,所述柱体1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漂浮件3与巢板5的安装件1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安装件10是固定环,通常,固定件6从上至下间距15厘米分别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用螺丝固定在固定件6上面,便于从上至下与漂浮件3、巢板5的一边的圆孔环接。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安装件10是可拆装设置在所述柱体11上,且相邻两个安装件10之间的距离是15-20厘米。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漂浮件3具有浮性,以在所述池塘2内水位上升时带动所述虾巢主体1完全被拉起,当所述虾巢主体1安装在所述池塘2内后,此时,漂浮件3与巢板5是向下斜挂在固定件6上,部分浸在水里,可以作为虾苗的虾巢,虾苗附着巢板5上面生长和脱皮,随着虾苗生长,水位从50厘米逐步加深至110厘米时,虾巢主体1完全被拉起,此阶段幼虾附着在上面生长和脱皮,水位加至110厘米时,此时加入水草团,固定在固定件6上并位于虾巢主体1旁边,然后继续进行培育。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巢板5包括:
设置在所述固定件6上的框架7;以及
承载件8,设置在所述框架7内,所述承载件8为网状结构(具体可以采用密网片),用于提供虾苗生长的环境空间,所述承载件8上还具有设置有多个用于供虾苗附着的附着件9(具体可以采用人造稻叶丛)。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漂浮件3与相邻的巢板5之间以及相邻两个巢板5之间均通过连接件4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4是绳线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件4是细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采用上述的虾苗培育装置,所述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池塘2改造后进行培育浮游生物,然后在所述池塘2内均匀安装多个虾巢主体1,所述虾巢主体1外侧设置水草(团),将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放置在所述虾苗培育装置的虾巢主体1上进行分级培育,得到均匀规格的(大规格)小龙虾虾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改造包括将池塘2进行平整池底和/或清除淤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池塘2的改造以新建黄色粘土池塘为最好。如果是黄色粘土老池,要求平整池底,清除全部淤泥,改造成人站上去不塌陷较硬平面池底;如果池底为其他土质较软泥底,平整池底为平面状,再在上面辅设密网或水产养殖用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培育浮游生物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后加入养殖用水并施用基肥进行培水以得到浮游生物供虾苗摄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根据放苗时间提前做好培育浮游生物的准备,保证在虾苗放入时有丰富的天然饵资源,具体包括:1、注水消毒:在池塘改造完成后加少许水,用无药物残留的漂白粉或生石灰等带水清塘,然后用含有药物成份的水向池塘四周岸上全覆盖泼洒,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药性完全消失后进行培水;2、培水:加养殖用水至正常养殖水深的一半,按照常规方法,施用无机肥和经过发酵后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当发现水中出现大量轮虫和少量小型枝角类时放养虾苗,同时追加浮游动物的饲料,如豆浆、鱼肉浆等,延长天然饵的丰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分级培育依次包括Ⅰ级培育、Ⅱ级培育与Ⅲ级培育的步骤;其中,所述Ⅰ级培育是以浮游生物为饲料供小龙虾虾苗摄食至成为一壳龄幼体;所述Ⅱ级培育是通过投喂主要包括动物性饲料的人工饲料进行培育已成为一壳龄幼体的小龙虾虾苗6-10天,然后加水至虾巢主体1完全被拉起;所述Ⅲ级培育是投喂配合饲料至小龙虾虾苗长至平均规格不小于5克;所述分级培育过程中的水温是20-26℃。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始终保持食物的丰度条件下,再由天然饲料向动物性饲料和完全配合饲料过度。每天冲一次新水,冲水至整个池塘内池水产生微流。分级培育包括Ⅰ级培育、Ⅱ级培育与Ⅲ级培育。其中,Ⅰ级培育:从虾苗培育成老苗,虾苗放养后可全时间摄食池中的浮游植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和少量追加的浮游动物的饲料,由于食物丰富,很快完成第一次脱壳,成为一壳龄幼体的老苗。Ⅱ级培育:人工饲料驯养阶段,随着池塘浮游生物的减少,逐步增加人工饲料,期间增加新水一次;人工饲料以大部水生动物肉如螺蚌肉糜等和少量粉状饲料混合投喂养,采用少量多次、昼夜不停、吃完就喂的投饲策略;经过几次脱壳,长成中等规格虾种,然后加水至虾巢完全被拉起。Ⅲ级培育:全配合饲料投喂,在池底周边放置若干个网片,用于检查吃食情况,从而确定投喂量和投喂的时间;采用白天投喂沉性微颗粒饲料,夜晚再添加投喂少量浮性饲料,其他管理方法与普通苗种相同,再经过几次脱壳,可长成均匀规格的大规格小龙虾虾种。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进行技术效果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要进行冬季小龙虾反季节养殖,此时小龙虾苗种市场难以买到,但可以收集到抱卵虾,孵化后自己培育苗种。虾苗孵化和培育在秋季进行,9月中开始苗种培育。现有20亩池塘大棚,选取2亩池塘进行改造培育苗种以满足20亩反季节大棚养殖的需要。
具体的,在池塘改造的同时进行小龙虾虾苗孵化。收集抱卵虾17.5公斤,1200余只,经过消毒处理后,用软毛刷刷下受精卵,送入孵化车间进行离体孵化。经过17天的人工孵化,受精卵全部孵化出苗,收集苗种称重计数为31万余尾,平均每只亲虾产苗260余尾。在卵黄囊快要消失,即肉眼还可见时进行收集,放养苗种。此时池塘改造和培水工作也完成。其中,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包括:
一、池塘改造。参照图1-4所示,池塘2为黄色粘土老池清除全部淤泥,平整池底,改造成人站上去不塌陷较硬平面池底。
二、浮游生物培育。提前14天左右进行消毒和培育浮游生物,保证在虾苗放入时有丰富的天然饵资源。具体包括:1、注水消毒:在池塘2改造完成后加水至15厘米深,用漂白粉每亩15公斤带水清塘,然后用含有漂白粉有效药物成份的水向池塘2四周岸上全覆盖泼洒,对池塘2进行消毒处理,1周左右药性完全消失,然后培水。2、培水:加养殖用水至正常养殖水深的一半约50厘米,按照常规方法,施用肥磷酸二氢钾(3公斤/亩)和经过发酵后鸡粪(200公斤/亩)作为基肥,施肥后第7天,当发现水中出现大量轮虫和少量小型枝角类时放养虾苗,同时追加浮游动物的饲料。每天每亩泼洒2公斤黄豆制成的豆浆。在虾苗放入后,有足量的浮游动物作为下塘前期阶段培育的天然饲料。此时池塘2水温在20-25℃。
三、人工虾巢设置。由于要清塘消毒再种植水草需要较长时间,采用放置虾巢主体1和水草团的方法替代种植水草,即在虾巢主体1边再放置一个水草团,水草团为新鲜、活力好的水花生茎干,捆扎成团。相邻两个虾巢主体1等间距2米设置在池塘2里。
其中,虾巢主体1具体包括:固定件6(固定柱)、漂浮件3(浮板)、巢板5等。固定柱下端较尖,便于插入池塘2底部。其从上至下间距15厘米有安装件10(固定环),固定环用螺丝固定在固定柱上面,便于从上至下与漂浮件3、巢板5一边的圆孔环接。漂浮件3有浮性,能够浮起整个虾巢主体1。巢板5有3个,为固定在框架7上的承载件8(密网片),其上下两面有附着件9(人造稻叶丛)贯穿。浮板和巢板5外形一致为正方形,边长80厘米,一边中部有圆孔,与圆孔相对的一边两端,用连接件4(细绳)在浮板与巢板5,巢板5与巢板5等距离上下连接,其长度等于相邻两个固定环之间距离,即20厘米。当固定柱垂直插进池底泥里,使最下层巢板5距池底50厘米,此时,浮板与巢板5向下斜挂在固定柱上部分浸在水里,作为种虾苗巢,虾苗附着上面生长和脱皮;随着虾苗生长,水位从50厘米逐步加深至110厘米时,虾巢主体1完全被拉起,此阶段作种虾巢,幼虾附着上面生长和脱皮。水位加至110厘米时,此时加入水草团,水草团直径50厘米,固定在固定柱上虾巢主体1侧边,然后继续进行培育。
四、虾苗至虾种分级培育。具体包括:
Ⅰ级培育:从虾苗培育成老苗。虾巢主体1设置好后,放入虾苗,每亩12万尾,每天加水一次每次10厘米。虾苗下池后全时间摄食池中的浮游植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和少量追加的浮游动物的饲料,由于食物丰富,4天后很快完成第一次脱壳,成为一壳龄幼体的老苗,此时水温23-25℃,溶解氧6-8毫克/升。
Ⅱ级培育:人工饲料驯养阶段。随着池塘2浮游生物的减少,逐步增加人工饲料,人工饲料中水螺蚌肉糜占日投喂重量的70%,粉状饲料占30%(江苏扬州宏大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产的小龙虾粉状饲料)。在池底周边放置4个网片,每边一个,用于检查吃食情况,发现3个以上网片上的人工饲料被吃完时,开始投喂下一次,使终保持池塘2中的饵料丰度。投喂时每公斤人工饲料添加50公斤水混均后全池泼洒。期间每天午夜增加新水一次每次10厘米。投喂量逐步增加到每天6.4公斤,接近全人工饲料投喂。经过7天的培育小龙虾平均规格在1.6克,此时水深1.2米,此时虾巢主体1完全拉起在水中。
Ⅲ级培育:全配合饲料投喂。采用白天投喂沉性微颗粒饲料,夜晚再添加投喂少量浮性饲料(占总量的20%),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其他管理方法与普通苗种相同。期间每天加水5厘米,再经8天培育,随机选取32尾称单尾重,小龙虾虾种平均规格到5.1克,变异系数8.3%,与自然产的相同日龄苗种相比(其变异系数19.6%),均匀度显著提高。此时水温20-22℃。
在本实施例中,2亩池塘共收获得小龙虾虾种1080公斤,21.1万余尾。取样鳃、尾鳍、腹肢进行镜检,无虫害发现。虾种色泽光鲜,弹跳有力。
培育的小龙虾虾种用于20亩的反季节大棚放养,放养量1万尾/亩,经过1个多月的正常养殖至11月5日,进行小龙虾的起捕,平均规格23克,亩产200余公斤,成活率90.0%以上。
实施例2
现有10亩养鱼池塘,每个池塘2亩,用来培育小龙虾春苗。虾苗订购时间为3月17,当天运回后进行放养和小龙虾苗种培育。小龙虾虾苗采用从淮安苗种场订购,进行为期18天的大规格培育。其中,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包括:
一、池塘改造。参照图1-4所示,池塘2为池底淤泥较厚有30厘米,挖除淤泥,平整池底,池底主要为黑泥,较软,平整后,在上面辅一层养殖用防渗膜。共改造5口池塘2。
二、浮游生物培育。2月25日进行清整池塘2,然后进行消毒和培育浮游生物,保证在虾苗放入时有丰富的天然饵资源。具体包括:1、注水消毒。3月2日完成了在池塘2改造,完成后加水至15厘米深,用漂白粉每亩15公斤带水清塘,然后用含有漂白粉有效药物成份的水向池塘2四周岸上全覆盖泼洒,对池塘2进行消毒处理,1周左右药性完全消失,然后培水。2、培水。3月9日,加养殖用水至正常养殖水深的一半约50厘米,按照常规方法,施用肥磷酸二氢钾(3公斤/亩)和经过发酵后鸡粪(200公斤/亩)作为基肥。3月17日,运回虾苗进行放养,池塘2水中出现大量轮虫和少量小型枝角类,同时追加浮游动物的饲料。即每天每亩泼洒2公斤黄豆制成的豆浆。在虾苗放入后,有足量的浮游动物作为下塘前期阶段培育的天然饲料。前4天无需投喂人工饲料,此时池塘2水温在23-26℃。
三、虾巢主体1的设置。由于要清塘消毒再种植水草需要较长时间,采用放置虾巢主体1和水草团的方法替代种植水草,即在虾巢主体1边再放置一个水草团,水草团为新鲜、活力好的水花生茎干,捆扎成团。人工虾巢等间距2米设置在池塘2里。
其中,虾巢主体1具体包括:固定件6(固定柱)、漂浮件3(浮板)、巢板5等。固定柱下端较尖,便于插入池塘2底部。其从上至下间距15厘米有安装件10(固定环),固定环用螺丝固定在固定柱上面,便于从上至下与漂浮件3、巢板5一边的圆孔环接。漂浮件3有浮性,能够浮起整个虾巢主体1。巢板5有3个,为固定在框架7上的承载件8(密网片),其上下两面有附着件9(人造稻叶丛)贯穿。浮板和巢板5外形一致为正方形,边长80厘米,一边中部有圆孔,与圆孔相对的一边两端,用连接件4(细绳)在浮板与巢板5,巢板5与巢板5等距离上下连接,其长度等于相邻两个固定环之间距离,即20厘米。当固定柱垂直插进池底泥里,使最下层巢板5距池底50厘米,此时,浮板与巢板5向下斜挂在固定柱上部分浸在水里,作为种虾苗巢,虾苗附着上面生长和脱皮;随着虾苗生长,水位从50厘米逐步加深至110厘米时,虾巢主体1完全被拉起,此阶段作种虾巢,幼虾附着上面生长和脱皮。水位加至110厘米时,此时加入水草团,水草团直径50厘米,固定在固定柱上虾巢主体1侧边,然后继续进行培育。
四、虾苗至虾种分级培育。具体包括:
Ⅰ级培育:从虾苗培育成老苗。在虾巢主体1设置好后的3月17日,虾苗运回后即进行放养,11.5万尾/亩,每天加水一次每次10厘米。虾苗下池后全时间摄食池中的浮游植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和少量追加的浮游动物的饲料,由于食物丰富,4天后即3月21日很快完成第一次脱壳,成为一壳龄幼体的老苗,此时水温23-25℃,溶解氧8毫克/升以上。
Ⅱ级培育:人工饲料驯养阶段。随着池塘2浮游生物的减少,逐步增加人工饲料,人工饲料中水螺蚌肉糜占日投喂重量的70%,粉状饲料占30%(江苏扬州宏大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产的小龙虾粉状饲料)。在池底周边放置4个网片,每边一个,用于检查吃食情况,发现3个以上网片上的人工饲料被吃完时,开始投喂下一次,使终保持池塘2中的饵料丰度。投喂时每公斤人工饲料添加50公斤水混均后全池泼洒。期间每天午夜增加新水一次每次10厘米。投喂量逐步增加到每天6.0公斤,接近全人工饲料投喂。3月28日,经过7天的培育小龙虾平均规格在1.55克,此时水深1.2米,此时虾巢完全拉起在水中。
Ⅲ级培育:全配合饲料投喂。采用白天投喂沉性微颗粒饲料,夜晚再添加投喂少量浮性饲料(占总量的20%),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其他管理方法与普通苗种相同。期间每天加水5厘米,再经7天培育至4月4日,随机选取32尾称单尾重,小龙虾虾种平均规格到5.2克,变异系数8.8%,与自然产的相同日龄苗种相比(其变异系数19.6%),均匀度显著提高。此时水温24-26℃。
本实施例中,10亩池塘平均每亩共收获得小龙虾虾种522公斤、10.04万尾/亩。抽样3口池塘进行取样,取鳃、尾鳍、腹肢进行镜检,无虫害发现。虾种色泽光鲜,弹跳有力。
将培育的小龙虾虾种用于稻田放养,每亩放养5000尾,经过1个多月的正常养殖至5月7日,进行小龙虾的起捕,平均规格26克,亩产120余公斤,成活率92.0%以上。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虾苗培育装置,包括均匀排列在池塘2内的多个虾巢主体1,所述虾巢主体1外侧设置有水草(团),所述虾巢主体1包括:固定件6以及漂浮件3,固定件6一端安装在所述池塘2底部,所述固定件6上依次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用于供虾苗生长的巢板5,漂浮件3设置在所述固定件6远离所述池塘2底部的一端,所述漂浮件3用于使所述虾巢主体1保持至少部分面积浮于所述池塘2内的水面上,并基于该虾苗培育装置提供了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通过采用放置人工设置虾巢主体1和水草(团)的方法替代种植水草,避免由于要清塘消毒再种植水草需要较长时间的情况,而且设置了多个平行设置的用于供虾苗生长的巢板5,进而可以有效利用池塘2内的空间进行培育虾苗,解决了虾苗生存所需空间的问题,同时通过漂浮件3保持所述虾巢主体1位于池塘2内部的合适位置,从而可以增加虾苗的放养密度,可以实现人工培育虾苗,做到精细管理和投喂,有效提高了虾苗的产量,而且育成规格均匀,使虾苗在短期内培育成质量好的大规格苗种,解决了现有小龙虾虾种培育方法由于是直接在养殖池塘或稻田里进行培育,存在放养密度低、产量少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小龙虾虾种培育方法是小龙虾养殖公司或个体户的苗种培育在成虾养殖池塘或稻田里进行,也就是在池塘或稻田一定水面区域用密网围成封闭的围栏,把虾苗放在围栏内,进行人工饲养,培育成大规格虾种,等到培育能成所需规格的虾种后,撤离围栏,让虾种分散在池塘或稻田里,其存在突出的缺点,表现为:一是虾苗在成虾养殖池培育,消毒比较困难,容易诱发病菌,造成大量死亡(由于在以往的养殖过程中,会累积一定数量的致病菌,如果致病菌浓度较低不致于发病,但会使虾种带病,增加后的养殖过程中发病的几率,尤其是在环境恶化、体质变弱、生长或生殖脱壳等条件下诱发病菌,造成大量死亡);二是管理困难,无法做到精确放养(对于大面积养殖,这种培育方法地点比较分散,投喂饲料和管理不集中,工作量大,无法做到精细管理和投喂),养殖成活率低,从虾苗培育成虾种的成活率无法保证,一旦育成的虾种数量不足,再次补放虾种困难,也无法保证虾种规格一致,造成放养密度过疏,产量少;三是成虾养殖池培育虾苗一般在野外,人工调控条件困难,培育周期延长。由于从虾苗培育成大规格的虾种一般只需要半月左右,时间很短,虾苗在短期内完成快速生长和发育,如某个时间点稍有不慎如缺氧和缺食条件下,极易造成规格大小不均,使后期成虾养殖失败。在短期内,从虾苗育成质量好的大规格虾种的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发明提供的虾苗培育装置以及采用所述虾苗培育装置的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可以解决目前小龙虾从虾苗培育成大规格虾种过程中,育成规格不均匀、虾种易带致病菌、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和虾种放足量放养的弊端,方法高效,使虾苗在短期内培育成质量好的大规格苗种(规格均匀、不带致病菌、体格强壮、摄食人工饲料能力强,生长迅速),从而能够精确放养,提高成活率和增加产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虾苗培育装置,包括均匀排列在池塘内的多个虾巢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虾巢主体外侧设置有水草,所述虾巢主体包括:
固定件,一端安装在所述池塘底部,所述固定件上依次安装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用于供虾苗生长的巢板;以及
漂浮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池塘底部的一端,所述漂浮件用于使所述虾巢主体保持至少部分面积浮于所述池塘内的水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虾苗培育装置中,多个虾巢主体是等间距设置,且相邻两个虾巢主体之间的距离是1-3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一端插入至所述池塘底部的柱体,所述柱体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漂浮件与巢板的安装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虾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是可拆装设置在所述柱体上,且相邻两个安装件之间的距离是15-2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巢板包括:
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的框架;以及
承载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承载件为网状结构,用于提供虾苗生长的环境空间,所述承载件上还具有设置有多个用于供虾苗附着的附着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与相邻的巢板之间以及相邻两个巢板之间均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是绳线结构。
7.一种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虾苗培育装置,所述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池塘改造后进行培育浮游生物,然后在所述池塘内均匀安装多个虾巢主体,所述虾巢主体外侧设置水草,将待培育的小龙虾虾苗放置在所述虾苗培育装置的虾巢主体上进行分级培育,得到均匀规格的小龙虾虾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包括将池塘进行平整池底和/或清除淤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浮游生物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后加入养殖用水并施用基肥进行培水以得到浮游生物供虾苗摄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培育依次包括Ⅰ级培育、Ⅱ级培育与Ⅲ级培育的步骤;其中,所述Ⅰ级培育是以浮游生物为饲料供小龙虾虾苗摄食至成为一壳龄幼体;所述Ⅱ级培育是通过投喂主要包括动物性饲料的人工饲料进行培育已成为一壳龄幼体的小龙虾虾苗6-10天;所述Ⅲ级培育是投喂配合饲料至小龙虾虾苗长至平均规格不小于5克;所述分级培育过程中的水温是20-26℃。
CN202010896739.0A 2020-08-31 2020-08-31 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Active CN112021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6739.0A CN112021230B (zh) 2020-08-31 2020-08-31 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6739.0A CN112021230B (zh) 2020-08-31 2020-08-31 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1230A true CN112021230A (zh) 2020-12-04
CN112021230B CN112021230B (zh) 2022-08-05

Family

ID=7358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6739.0A Active CN112021230B (zh) 2020-08-31 2020-08-31 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123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1052A (zh) * 2020-12-14 2021-03-12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小龙虾的水产养殖设备及其养殖方法
CN112586415A (zh) * 2020-12-14 2021-04-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虾巢结构、青虾养殖方法、应用
CN113491250A (zh) * 2021-07-21 2021-10-12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青虾的多空间高溶氧装置及其繁养方法
KR102597245B1 (ko) * 2023-07-24 2023-11-02 김은경 큰징거미새우 치하 중간 육성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4134A (ja) * 2000-05-08 2001-11-13 Katsuumi Yoshimi 魚 礁
CN104206329A (zh) * 2014-09-01 2014-12-17 明光市永言水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池塘克氏原螯虾春苗繁育方法
CN110622897A (zh) * 2019-09-23 2019-12-31 山东盛龙威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生态养殖架及室内养殖小龙虾方法
CN110622898A (zh) * 2019-09-23 2019-12-31 山东盛龙威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小龙虾养殖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210580508U (zh) * 2019-08-05 2020-05-2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一种用于罗氏沼虾养殖的脱壳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4134A (ja) * 2000-05-08 2001-11-13 Katsuumi Yoshimi 魚 礁
CN104206329A (zh) * 2014-09-01 2014-12-17 明光市永言水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池塘克氏原螯虾春苗繁育方法
CN210580508U (zh) * 2019-08-05 2020-05-2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一种用于罗氏沼虾养殖的脱壳床
CN110622897A (zh) * 2019-09-23 2019-12-31 山东盛龙威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生态养殖架及室内养殖小龙虾方法
CN110622898A (zh) * 2019-09-23 2019-12-31 山东盛龙威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小龙虾养殖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1052A (zh) * 2020-12-14 2021-03-12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基于小龙虾的水产养殖设备及其养殖方法
CN112586415A (zh) * 2020-12-14 2021-04-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虾巢结构、青虾养殖方法、应用
CN113491250A (zh) * 2021-07-21 2021-10-12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青虾的多空间高溶氧装置及其繁养方法
CN113491250B (zh) * 2021-07-21 2022-07-01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青虾的多空间高溶氧装置及其繁养方法
KR102597245B1 (ko) * 2023-07-24 2023-11-02 김은경 큰징거미새우 치하 중간 육성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1230B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21230B (zh) 虾苗培育装置、利用池塘培育均匀规格小龙虾虾种的方法
CN103109767A (zh) 一种泥鳅鱼苗人工培育方法
KR101037876B1 (ko) 짱뚱어 인공종묘 생산 및 양성방법
JP2011223908A (ja) 二枚貝の養殖方法及び施設
CN109699537B (zh) 一种花刺参人工苗种的繁育方法
CN110973026A (zh) 一种小龙虾苗种提早繁育的方法
KR102134555B1 (ko) 어미 해삼 육상관리를 통한 해삼 인공종묘의 조기생산방법
CN110074023B (zh) 一种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方法
CN113711953B (zh) 一种膨腹海马繁殖和育苗方法
CN102919186B (zh) 一种多鳞鱚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9197711B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土池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1940171A (zh) 海刺猬苗种培育方法
CN106259118A (zh) 一种大鳞鲃鱼苗培育方法
CN107751050B (zh) 一种长鳍吻鮈苗种批量化培育方法
KR100953994B1 (ko) 꼬막 종묘의 생산방법
CN111771792A (zh) 一种提高小龙虾繁殖效率的亲本培育方法及孵化装置
US3158135A (en) Method for raising bass and frogs
Al Ghozali et al. A review of hatchery techniques of Red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at UPT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 Fisheries (PBAT), Pasuruan
CN111771648A (zh) 一种藕塘套养小龙虾和加州鲈的方法
CN113349117A (zh) 一种脉红螺池塘生态育苗的方法及装置
JPH0775497B2 (ja) ドジョウの産卵育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MX2007003273A (es) Crianza de camaron en jaulas flotantes.
WO2013120322A1 (zh) 短蛸室外土池人工繁殖方法
CN110786277B (zh) 疣吻沙蚕的人工育苗与大田养殖方法
RU2363153C2 (ru)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молоди осетровых ры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