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6125B - 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6125B
CN112016125B CN202010936412.1A CN202010936412A CN112016125B CN 112016125 B CN112016125 B CN 112016125B CN 202010936412 A CN202010936412 A CN 202010936412A CN 112016125 B CN112016125 B CN 1120161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er
policy
processing
abnormal
strate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364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6125A (zh
Inventor
王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364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61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16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6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6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6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09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ingle file or object, e.g. in a secure envelope, encrypted and accessed using a key, or with access control rules appended to the object itsel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8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storage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8Detecting or preventing theft or lo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应用于数据安全领域。该方法中,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第一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用于防止记录仪中的文件丢失的策略;当检测到从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变更为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第二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限制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被访问的策略;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均为用于表征记录仪可能丢失的条件,且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所述记录仪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高于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通过本方案,可以在发生关于丢失的异常时有效保证记录仪中的文件安全性。

Description

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工作人员工作时随身携带记录仪,从而使用记录仪来记录工作过程,已经越来越普遍,例如:在工作人员执行某些操作时,使用记录仪来记录操作过程,已经越来越普遍。由于记录仪记录重要的工作过程,因此,记录仪中的文件的重要性非常高。
但是,对于刚接触记录仪的人员,可能很容易遗忘设备,造成设备丢失的异常情况。那么,在发生关于丢失的异常时,如何有效保证记录仪中的文件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以在发生关于丢失的异常时有效保证记录仪中的文件安全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应用于记录仪,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用于防止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丢失的策略;
当检测到从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变更为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二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限制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被访问的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均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可能丢失的条件,且满足所述第二异常条件时所述记录仪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高于满足所述第一异常条件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可选地,所述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之前,还包括:
检测是否处于安全防盗模式;
若检测到处于安全防盗模式,执行所述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包括第一处理子策略;
所述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包括:
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向预先注册的服务平台上传所述记录仪中的各个文件,以使得所述服务平台对所接收到的文件进行保存;
在上传成功后,删除所述记录仪中的所述各个文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策略的策略内容还包括:
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用于指示所述记录仪异常的第一报警指令,以使得所述服务平台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报警指令后,输出用于指示所述记录仪异常的报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还包括:目标子策略;所述目标子策略包括第二处理子策略和第三处理子策略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包括:
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以及所述目标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启动静默模式;并在所述静默模式下,利用所述记录仪中的图像采集模块和/或音频采集模块,对所述记录仪当前所处的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得到采集数据,并所述采集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平台,以使所述服务平台保存所述采集数据;
所述第三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用于向其他记录仪提醒关于所述记录仪异常的第二报警指令,以使所述服务平台基于所述记录仪的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记录仪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其他记录仪,作为目标记录仪,向所述目标记录仪发送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指令,使得所述目标记录仪在接收到所述提醒指令后,输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包括第四处理子策略;
所述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包括:
基于所述第四处理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其中,所述第四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设置用于限制对所述记录仪切换U盘的预设密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异常条件包括:
所述记录仪与所述记录仪对应的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1<Lr<L2
所述第二异常条件包括:
所述记录仪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r≥L2
可选地,所述第一异常条件还包括:
所述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大于预定加速度阈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强度;其中,所述无线信号发送装置为预先与所述记录仪相配对、用于佩戴在所述目标人员的装置;
基于所述无线信号的强度,计算所述记录仪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装置,应用于记录仪,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用于防止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丢失的策略;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从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变更为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二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限制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被访问的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均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可能丢失的条件,且满足所述第二异常条件时所述记录仪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高于满足所述第一异常条件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由于在检测到满足不同异常条件时,通过对应的异常处理策略来对文件进行安全保护,这样使得在记录仪丢失可能性较低时,可以至少防止文件丢失,而在丢失可能性升高时,至少使得记录仪中的文件被执行访问限制,从而进一步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可见,通过本方案,可以在发生关于丢失的异常时有效保证记录仪中的文件安全性。
另外,针对不同的异常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来保证文件安全,可以避免记录仪丢失的可能性较低时或实际上的非异常情况被检测为异常时,文件安全被过度保护而导致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在发生关于丢失的异常时有效保证记录仪中的文件安全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异常处理方法应用于记录仪。在具体应用中,该记录仪为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携带的、用于记录工作过程中的仪器。
可以理解的是,该记录仪可以为集成数码摄像、数码照相、对讲送话器功能的设备,能够对于工作过程进行动态或静态的现场情况数字化记录。当然,该记录仪也可以仅仅集成数码摄像和数码照相功能,或者,仅仅集成数码摄像和对讲送话功能,或者,仅仅集成数码照相和对讲送话器功能。而为了丰富集成功能,该记录仪还可以集成除去数码摄像、数码照相和对讲送话器以外的其他功能,例如:温度检测功能、GPS定位功能,等等。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该第一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用于防止该记录仪中的文件丢失的策略;
当检测到从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变更为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该第二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限制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被访问的策略;
其中,该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均为用于表征该记录仪可能丢失的条件,且满足该第二异常条件时该记录仪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高于满足该第一异常条件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由于在检测到满足不同异常条件时,通过对应的异常处理策略来对文件进行安全保护,这样使得在记录仪丢失可能性较低时,可以至少防止文件丢失,而在丢失可能性升高时,至少使得记录仪中的被执行访问限制,从而进一步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可见,通过本方案,可以在发生关于丢失的异常时有效保证记录仪中的文件安全性。
另外,针对不同的异常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来保证文件安全,可以避免记录仪丢失的可能性较低时或实际上的非异常情况被检测为异常时,文件安全被过度保护而导致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该第一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用于防止该记录仪中的文件丢失的策略;
其中,第一异常条件和后续的第二异常条件均为用于表征该记录仪可能丢失的条件,且满足该第二异常条件时该记录仪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高于满足该第一异常条件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可以判定该记录仪仅仅是存在丢失的风险,而在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可以判定丢失风险很高,那么,认为该记录仪已经丢失。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定表征不同丢失程度的两个异常条件,可以避免记录仪丢失的可能性较低时或实际上的非异常情况被检测为异常时,文件安全被过度保护而导致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即为通过执行第一异常处理策略,从而应对记录仪所发生的关于丢失的异常情况。由于记录仪中的文件的重要性非常高,因此,即便记录仪丢失,首先要避免记录仪中的文件丢失。那么,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由于表明存在丢失的可能性,因此,可以通过执行第一异常处理策略,以至少防止该记录仪中的文件丢失。
另外,该记录仪可以在满足预定的触发条件时,检测是否满足第一异常条件,从而开启异常处理流程。
示例性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通常情况下,该记录仪开机时,便处理工作状态,并佩戴在目标人员身上,因此,可以在检测到记录仪开机时,便判定满足触发条件,进而检测是否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其中,该目标人员为该记录仪对应的工作人员,即佩戴该记录仪的工作人员。
示例性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设置安全防盗模式和普通模式,目标人员可以通过操作界面来开启安全防盗模式,或者开启普通模式。其中,在安全防盗模式下,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异常处理方法,也就是,记录仪检测到处于安全防盗模式时,判定满足预定的触发条件,进而检测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另外,针对设置有安全防盗模式和普通模式的情况,当记录仪接入适配器充电时,由于存在丢失的可能性极低,该记录仪可以默认处于普通模式,从而避免在充电时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被满足,导致错误的异常处理。
S102,当检测到从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变更为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该第二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限制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被访问的策略;
由于满足该第二异常条件时该记录仪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高于满足该第一异常条件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那么,在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可以认为记录仪可能已经丢失。为了进一步保证文件的安全性,避免记录仪中的文件被访问,同时也应对在第一异常处理策略被执行时对个别文件的漏处理或处理失败的情况,当检测到从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变更为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其中,通过第二异常处理策略的执行可以使得该记录仪中的文件被执行访问限制。
其中,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的条件内容,以及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和第二异常处理策略的策略内容,均存在多种,为了方案清楚以及布局清晰,下文进行示例性介绍。另外,当检测到由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变更为满足非异常条件时,停止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其中,非异常条件的具体内容与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的具体内容相关,后续结合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由于在检测到满足不同异常条件时,通过对应的异常处理策略来对文件进行安全保护,这样使得在记录仪丢失可能性较低时,可以至少防止文件丢失,而在丢失可能性升高时,至少使得记录仪中的文件被执行访问限制,从而进一步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可见,通过本方案,可以在发生关于丢失的异常时有效保证记录仪中的文件安全性。
另外,针对不同的异常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来保证文件安全,可以避免记录仪丢失的可能性较低时或实际上的非异常情况被检测为异常时,文件安全被过度保护而导致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均可以为基于目标人员与记录仪之间的距离而设定的条件,区别在于所利用的距离大小不同。
示例性的,第一种方式中,该第一异常条件可以包括:
该记录仪与该记录仪对应的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1<Lr<L2
相应的,该第二异常条件可以包括:
该记录仪与该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r≥L2
示例性的,在第二种方式中,该第一异常条件可以包括:
该记录仪与该记录仪对应的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1<Lr<L2,并且,该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大于预定加速度阈值;
相应的,该第二异常条件可以包括:
该记录仪与该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r≥L2
其中,L1和L2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L1=3m,L2=10m;或者,L1=2.5m,L2=9.5m;或者,L1=4m,L2=12m,等等。
其中,记录仪的丢失存在主动丢失或被盗取两种方式,针对记录仪被盗取的情况,可以通过移动加速度,更准确得识别是否发生丢失的异常情况。因此,在第二种方式中,在第一异常条件的条件内容中可以增设关于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的内容。
针对第一种方式中所给出的该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的具体内容,为了能够基于距离和移动加速度来识别是否发生丢失的异常情况,该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还可以包括步骤S100A-步骤S100B:
步骤S100A,检测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强度;其中,该无线信号发送装置为预先与该记录仪相配对、用于佩戴在该目标人员的装置;
步骤S100B,基于该无线信号的强度,计算该记录仪与该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
针对第二种方式中所给出的该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的具体内容,为了能够基于距离和移动加速度来识别是否发生丢失的异常情况,该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强度;其中,该无线信号发送装置为预先与该记录仪相配对、用于佩戴在该目标人员的装置;
基于该无线信号的强度,计算该记录仪与该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
检测该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
其中,目标人员在携带记录仪工作时,可以佩戴无线信号发送装置,该无线信号发送装置与该记录仪预先执行过配对,这样,该记录仪可以检测该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通过信号强度来识别记录仪与该目标人员的距离。具体而言,该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可以定时或不定时的发射无线信号,相应的,记录仪的信号接收天线可以接收到无线信号,这样,记录仪可以识别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并通过信号强度来计算得到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和记录仪的距离,作为目标人员与记录仪之间的距离。
其中,可以通过任一种能够识别无线信号强度的方式,来识别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方式,例如:通过特定的识别函数。并且,基于信号强度来计算得到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和记录仪的距离的方式,也存在多种,例如:利用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距离衰减模型,基于信号强度来确定距离;或者,利用特定的关于距离与信号强度的映射关系,基于信号强度来确定距离,等等。
另外,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的检测方式也可以存在多种,例如:利用记录仪中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模块所确定的、不同时刻下该记录仪的定位信息,来计算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或者,通过记录仪中的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等等。
并且,该种实现方式中,非异常条件可以包括:目标人员与记录仪之间的距离不大于L1;或者,接收到服务平台下发的用于取消异常处理的指令。
可选地,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异常条件可以为基于目标人员与记录仪之间的距离而设定的条件,而第二异常条件可以为接收到记录仪预先注册的服务平台所发出的异常指令,等等。
在该种实现方式中,记录仪自行检测目标人员与记录仪之间的距离,当基于距离判定出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来执行异常处理,即执行第一异常处理策略的策略内容;并且,在接收到服务平台发送的异常指令时,判定出满足第二异常条件,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来执行异常处理,即执行第二异常处理策略的策略内容。其中,服务平台可以接收到目标人员的发出的关于记录仪丢失的指示后,向该记录仪发出异常指令。该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均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可能丢失的条件,且满足该第二异常条件时该记录仪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高于满足该第一异常条件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目标人员与记录仪之间的距离的检测方式可以参见上述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做赘述。示例性的,第一异常条件可以包括:该记录仪与该记录仪对应的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3<Lr,其中,L3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L3=4m,或者,L3=4.5m,或者,L=5m,等等。
另外,该种实现方式中,非异常条件可以包括:目标人员与记录仪之间的距离不大于L3;或者,接收到服务平台下发的用于取消异常处理的指令。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子策略;
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可以包括:
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其中,该第一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可以包括步骤B1-步骤B2:
步骤B1,向预先注册的服务平台上传该记录仪中的各个文件,以使得该服务平台对所接收到的文件进行保存;
步骤B2,在上传成功后,删除该记录仪中的各个文件。
另外,为了及时地对于该可能丢失的情况进行报警,该第一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还可以包括:
向该服务平台发送用于指示该记录仪异常的第一报警指令,以使得该服务平台在接收到该第一报警指令后,输出用于指示该记录仪异常的报警信息。
其中,记录仪可以通过预定的通讯协议,向服务平台发出回传的请求命令,在服务平台反馈关于该回传的请求命令对应的确认回传命令后,向服务平台回传该记录仪中的各个文件。其中,该各个文件可以为部分文件,或者,全部文件;该部分文件可以为记录时间位于当前时间与当前时间之前的某一时间点之间的各个文件;或者,该部分文件可以为数据量大于预定阈值的各个文件,等等。示例性的,预定的通讯协议可以为海康威视公司的ehome协议,或者,该预定的通讯协议可以为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通讯协议,等等。
另外,服务平台输出用于指示该记录仪异常的报警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存在多种,例如:短信方式、邮件方式、服务平台对应的客户端的信息推送方式,等等。
可选地,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包括第一处理子策略的基础上,该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可以还包括:目标子策略;该目标子策略包括第二处理子策略和第三处理子策略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可以包括:
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以及该目标子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其中,该第二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可以包括:
启动静默模式;并在该静默模式下,利用该记录仪中的图像采集模块和/或音频采集模块,对该记录仪当前所处的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得到采集数据,并该采集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平台,以使该服务平台保存该采集数据;
该第三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可以包括:
向该服务平台发送用于向其他记录仪提醒关于该记录仪异常的第二报警指令,以使该服务平台基于该记录仪的位置信息,确定与该记录仪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其他记录仪,作为目标记录仪,向该目标记录仪发送用于表征该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指令,使得该目标记录仪在接收到该提醒指令后,输出用于表征该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信息。
其中,所谓的静默模式,具体指关闭录像、录音和拍照的提示音和灯光提示。通过启动静默模式,可以在相对隐蔽的情况下,保留异常情况下的现场证据,从而为找回记录仪提供证据。并且,利用该记录仪中的图像采集模块和/或音频采集模块,对该记录仪当前所处的环境进行数据采集时,可以通过定时方式或不定时方式,这都是合理的。
另外,第三处理子策略中所涉及的第二报警指令可以与上述的第一报警指令为同一指令,或者不同指令;当第二报警指令与第一报警指令为同一指令时,可以使得通过发送一个报警指令便触发服务平台同时输出用于指示该记录仪异常的报警信息,以及查找目标记录仪并向该目标记录仪发送用于表征该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指令。
并且,预定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预定距离阈值可以为小于50m或100m中的任一数值。通过向目标记录仪发送提醒信息,可以使得目标记录仪对应的工作人员协助目标人员找回该记录仪。
另外,考虑到记录仪中的SD(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安全数码卡)卡通常与记录仪为一体,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记录仪的SD卡中文件进行访问,在记录仪处于关机或开启状态下,工作人员均可以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数据线,将该记录仪连接至计算机,此时,在计算机出现关于该记录仪的盘符,记录仪从设备模式切换为U盘模式,也就是,记录仪从作为一个独立的设备,变更为作为一个U盘。这样,通过访问该盘符,可以访问到记录仪中的文件。那么,当记录仪丢失发生异常时,为了避免非工作人员通过将记录仪连接到计算机上而访问该记录仪内的文件,从而提升文件安全性,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可以包括第四处理子策略;
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可以包括:
基于该第四处理子策略,对该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其中,该第四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可以包括:
设置用于限制对该记录仪切换U盘的预设密码。
该种实现方式中,在检测到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可以对该记录仪设置用于限制对该记录仪切换U盘的预设密码,即对记录仪进行整机保护,对记录仪中的文件执行访问限制,也就是说,设置用于预设密码,该预设密码用于限制该记录仪在连接到计算机时切换为U盘。这样,假设目标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想要通过USB数据线,将该记录仪连接至计算机,从而查看文件或拷贝文件等时,该记录仪检测USB连接时,并不是直接切换为U盘模式,而是弹出密码输出框,在检测到密码正确时,才能切换为U盘模式。其中,该预设密码为目标人员可以知晓的特定的密码,该特定密码可以记录在记录仪的使用手册中,以供目标人员查询;或者,该特定密码为目标人员预先设定的密码,这都是合理的。
可以理解的是,当记录仪找回时,目标人员可以根据该预设密码,使得记录仪切换为U盘模式,同时,可以设置取消密码。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异常处理策略还可以包括其他子策略。例如:该其他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可以包括:向服务平台发送用于提示该记录仪被执行操作限制的提示指令,以使该服务器平台在接收到该提示指令时,输出用于提示该记录仪被执行操作限制的提示信息。其中,输出用于提示该记录仪被执行操作限制的提示信息的方式可以存在多种,例如:短信方式、邮件方式、服务平台对应的客户端的信息推送方式,等等。
下面结合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3所示,一种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301,检测是否处于安全防盗模式,如果是,执行S302;
S302,检测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强度;
该无线信号发送装置为预先与该记录仪相配对、用于佩戴在该目标人员的装置;
S303,基于该无线信号的强度,计算该记录仪与该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
S304,检测该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
S305,若该记录仪与该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第一距离关系且该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大于预定加速度阈值时,执行S306-S310;
其中,第一距离关系为:L1<Lr<L2
S306,向预先注册的服务平台上传该记录仪中的各个文件,以使得该服务平台对所接收到的文件进行保存;在上传成功后,删除该记录仪中的各个文件;
S307,向该服务平台发送用于指示该记录仪异常的第一报警指令;
其中,该服务平台在接收到该第一报警指令后,输出用于指示该记录仪异常的报警信息。
S308,启动静默模式;
S309,在该静默模式下,利用该记录仪中的图像采集模块和/或音频采集模块,对该记录仪当前所处的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得到采集数据,并该采集数据上传至该服务平台;
其中,服务平台在接收到该采集数据后,可以保存该采集数据。
S310,向该服务平台发送用于向其他记录仪提醒关于该记录仪异常的第二报警指令;
其中,该服务平台基于该记录仪的位置信息,确定与该记录仪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其他记录仪,作为目标记录仪,向该目标记录仪发送用于表征该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指令,使得该目标记录仪在接收到该提醒指令后,输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信息。
S311,若该记录仪与该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第二距离关系,执行S312;
其中,该第二距离关系为:Lr≥L2
S312,设置用于限制对该记录仪切换U盘的预设密码。
需要说明的是,当若该记录仪与该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第三距离关系时,可以停止对该记录仪的异常处理。
其中,关于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本方案中,由于在检测到满足不同异常条件时,通过对应的异常处理策略来对文件进行安全保护,这样使得在记录仪丢失可能性较低时,可以至少防止文件丢失,而在丢失可能性升高时,至少使得记录仪中的文件被执行访问限制,从而进一步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可见,通过本方案,可以在发生关于丢失的异常时有效保证记录仪中的文件安全性。
另外,针对不同的异常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来保证文件安全,可以避免记录仪丢失的可能性较低时或实际上的非异常情况被检测为异常时,文件安全被过度保护而导致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装置,应用于记录仪,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410,用于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用于防止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丢失的策略;
第二处理模块420,用于当检测到从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变更为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二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限制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被访问的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均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可能丢失的条件,且满足所述第二异常条件时所述记录仪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高于满足所述第一异常条件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由于在检测到满足不同异常条件时,通过对应的异常处理策略来对文件进行安全保护,这样使得在记录仪丢失可能性较低时,可以至少防止文件丢失,而在丢失可能性升高时,至少使得记录仪中的文件被执行访问限制,从而进一步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可见,通过本方案,可以在发生关于丢失的异常时有效保证记录仪中的文件安全性。
另外,针对不同的异常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来保证文件安全,可以避免记录仪丢失的可能性较低时或实际上的非异常情况被检测为异常时,文件安全被过度保护而导致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检测模块400,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模块执行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之前,检测是否处于安全防盗模式;
若检测到处于安全防盗模式,触发所述检测模块执行所述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包括第一处理子策略;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向预先注册的服务平台上传所述记录仪中的各个文件,以使得所述服务平台对所接收到的文件进行保存;
在上传成功后,删除所述记录仪中的所述各个文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策略的策略内容还可以包括:
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用于指示所述记录仪异常的第一报警指令,以使得所述服务平台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报警指令后,输出用于指示所述记录仪异常的报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还包括:目标子策略;所述目标子策略包括第二处理子策略和第三处理子策略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以及所述目标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启动静默模式;并在所述静默模式下,利用所述记录仪中的图像采集模块和/或音频采集模块,对所述记录仪当前所处的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得到采集数据,并所述采集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平台,以使所述服务平台保存所述采集数据;
所述第三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用于向其他记录仪提醒关于所述记录仪异常的第二报警指令,以使所述服务平台基于所述记录仪的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记录仪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其他记录仪,作为目标记录仪,向所述目标记录仪发送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指令,使得所述目标记录仪在接收到所述提醒指令后,输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包括第四处理子策略;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第四处理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其中,所述第四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设置用于限制对所述记录仪切换U盘的预设密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异常条件包括:
所述记录仪与所述记录仪对应的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1<Lr<L2
所述第二异常条件包括:
所述记录仪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r≥L2
可选地,所述第一异常条件还包括:
所述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大于预定加速度阈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距离确定模块,用于检测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强度;其中,所述无线信号发送装置为预先与所述记录仪相配对、用于佩戴在所述目标人员的装置;基于所述无线信号的强度,计算所述记录仪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处理器601、通信接口602、存储器603和通信总线604,其中,处理器601,通信接口602,存储器603通过通信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6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的步骤。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设备等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记录仪,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用于防止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丢失的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包括:第一处理子策略以及目标子策略;所述目标子策略包括第三处理子策略;
所述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包括: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所述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包括: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以及所述目标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所述第一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向预先注册的服务平台上传所述记录仪中的各个文件,以使得所述服务平台对所接收到的文件进行保存;在上传成功后,删除所述记录仪中的所述各个文件;
所述第三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用于向其他记录仪提醒关于所述记录仪异常的第二报警指令,以使所述服务平台基于所述记录仪的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记录仪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其他记录仪,作为目标记录仪,向所述目标记录仪发送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指令,使得所述目标记录仪在接收到所述提醒指令后,输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信息;
当检测到从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变更为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二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限制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被访问的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均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可能丢失的条件,且满足所述第二异常条件时所述记录仪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高于满足所述第一异常条件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之前,还包括:
检测是否处于安全防盗模式;
若检测到处于安全防盗模式,执行所述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策略的策略内容还包括:
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用于指示所述记录仪异常的第一报警指令,以使得所述服务平台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报警指令后,输出用于指示所述记录仪异常的报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子策略还包括第二处理子策略;
所述第二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启动静默模式;并在所述静默模式下,利用所述记录仪中的图像采集模块和/或音频采集模块,对所述记录仪当前所处的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得到采集数据,并所述采集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平台,以使所述服务平台保存所述采集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包括第四处理子策略;
所述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包括:
基于所述第四处理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其中,所述第四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设置用于限制对所述记录仪切换U盘的预设密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常条件包括:
所述记录仪与所述记录仪对应的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1<Lr<L2
所述第二异常条件包括:
所述记录仪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Lr满足:Lr≥L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常条件还包括:
所述记录仪的移动加速度大于预定加速度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强度;其中,所述无线信号发送装置为预先与所述记录仪相配对、用于佩戴在所述目标人员的装置;
基于所述无线信号的强度,计算所述记录仪与所述目标人员之间的距离。
9.一种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记录仪,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满足第一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用于防止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丢失的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异常处理策略包括:第一处理子策略以及目标子策略;所述目标子策略包括第三处理子策略;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基于第一处理子策略,以及所述目标子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
所述第一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向预先注册的服务平台上传所述记录仪中的各个文件,以使得所述服务平台对所接收到的文件进行保存;在上传成功后,删除所述记录仪中的所述各个文件;
所述第三处理子策略的策略内容包括:
向所述服务平台发送用于向其他记录仪提醒关于所述记录仪异常的第二报警指令,以使所述服务平台基于所述记录仪的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记录仪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其他记录仪,作为目标记录仪,向所述目标记录仪发送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指令,使得所述目标记录仪在接收到所述提醒指令后,输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处于异常的提醒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检测到从满足第一异常条件变更为满足第二异常条件时,基于第二异常处理策略,对所述记录仪进行异常处理,所述第二异常处理策略为至少限制所述记录仪中的文件被访问的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异常条件和第二异常条件均为用于表征所述记录仪可能丢失的条件,且满足所述第二异常条件时所述记录仪发生丢失的可能性高于满足所述第一异常条件时发生丢失的可能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010936412.1A 2020-09-08 2020-09-08 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2016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6412.1A CN112016125B (zh) 2020-09-08 2020-09-08 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36412.1A CN112016125B (zh) 2020-09-08 2020-09-08 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6125A CN112016125A (zh) 2020-12-01
CN112016125B true CN112016125B (zh) 2023-10-10

Family

ID=73521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36412.1A Active CN112016125B (zh) 2020-09-08 2020-09-08 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1612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7304A (zh) * 2011-12-28 2014-09-24 乐天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终端功能管理系统、终端功能管理方法、终端功能管理程序、以及记录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US8931044B1 (en) * 2012-06-29 2015-01-06 Em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assignment of protection to physical documents that are digitized
CN104378500A (zh) * 2014-10-16 2015-02-2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防盗手机、基于该防盗手机的防盗方法以及防盗系统
JP2015045949A (ja) * 2013-08-27 2015-03-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車載用無線装置
CN104484595A (zh) * 2014-11-24 2015-04-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5143066A1 (en) * 2014-03-21 2015-09-24 Goo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puting device security
CN104978545A (zh) * 2014-04-03 2015-10-14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视音频记录仪的后台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5208219A (zh) * 2015-10-30 2015-12-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跌落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KR20160084969A (ko) * 2015-01-07 2016-07-15 스크럼아이 (주) 모바일 업무환경에서 비정상 접근 탐지를 위한 상황 인지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5787377A (zh) * 2014-12-23 2016-07-20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数据存储装置
EP3076697A1 (en) * 2015-04-03 2016-10-05 Thomson Lic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curity mechanism on a mobile device
CN107705121A (zh) * 2017-08-17 2018-02-16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安全防护方法、移动终端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10138955A (zh) * 2019-01-29 2019-08-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保护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60275B (en) * 2008-05-23 2012-12-19 Exacttrak Ltd A Communications and Security Device
US9258715B2 (en) * 2009-12-14 2016-02-09 Apple Inc. Proactive security for mobile devices
CN103795580B (zh) * 2012-10-29 2016-10-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监控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US10148679B2 (en) * 2015-12-09 2018-12-04 Accenture Global Solutions Limited Connected security system
WO2019084510A1 (en) * 2017-10-27 2019-05-02 Guy Hendel MOBILE DEVICE SECURITY MONITORED IN REAL TIME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7304A (zh) * 2011-12-28 2014-09-24 乐天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终端功能管理系统、终端功能管理方法、终端功能管理程序、以及记录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US8931044B1 (en) * 2012-06-29 2015-01-06 Em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assignment of protection to physical documents that are digitized
JP2015045949A (ja) * 2013-08-27 2015-03-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車載用無線装置
WO2015143066A1 (en) * 2014-03-21 2015-09-24 Goo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puting device security
CN104978545A (zh) * 2014-04-03 2015-10-14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视音频记录仪的后台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4378500A (zh) * 2014-10-16 2015-02-2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防盗手机、基于该防盗手机的防盗方法以及防盗系统
CN104484595A (zh) * 2014-11-24 2015-04-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787377A (zh) * 2014-12-23 2016-07-20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数据存储装置
KR20160084969A (ko) * 2015-01-07 2016-07-15 스크럼아이 (주) 모바일 업무환경에서 비정상 접근 탐지를 위한 상황 인지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EP3076697A1 (en) * 2015-04-03 2016-10-05 Thomson Lic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curity mechanism on a mobile device
CN105208219A (zh) * 2015-10-30 2015-12-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跌落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05121A (zh) * 2017-08-17 2018-02-16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安全防护方法、移动终端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10138955A (zh) * 2019-01-29 2019-08-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保护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6125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31521U1 (ru)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видеорегистратор
CN108848067B (zh) 智能学习并预置只读白名单规则的opc协议安全防护方法
US8965626B2 (en) Event data recording for vehicles
CN109655075B (zh) 无人车定位方法及设备
CN109218266B (zh) 行车数据获取方法和装置
JP2010072845A (ja) ドライブレコーダシステム、ドライブレコーダ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5820135B2 (ja) 物流品質検査方法、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レコーダ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A303964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from a recording device
CN104881907A (zh) 一种车辆事故信息获取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016125B (zh) 针对记录仪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979742A (zh) 避免危险
EP3680799A1 (en) Method for collecting and managing event data of a vehicle
JP202200723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200079635A (ko) 차량사고 정보수집과 이벤트 분석 및 제공을 위한 시스템
JP2019086895A (ja) ドライブレコーダ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車両、情報収集装置、ならびに方法
KR20200057837A (ko) 블랙박스 영상 정보의 관리 시스템
KR20110015889A (ko) 차량용 블랙박스 원격관리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19016227A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1043846A (ja)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サーバ、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34590A (ja) 車載装置制御システム、集中制御装置、車載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00339055A1 (en) Crash detection system
US11995734B2 (en) Auditing recorded data from a recording device
TWM463221U (zh) 汽車安全管理系統
US20230282040A1 (en)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onitoring method
JP7339636B1 (ja) 車内放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