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3527A -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3527A
CN112013527A CN201910464923.5A CN201910464923A CN112013527A CN 112013527 A CN112013527 A CN 112013527A CN 201910464923 A CN201910464923 A CN 201910464923A CN 112013527 A CN112013527 A CN 112013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flector
flow
air guid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49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波
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649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352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4143 priority patent/WO202023843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013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3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该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第一倾斜构件、第二倾斜构件、导风凸起和导风轨道。在导风板打开时,导风板通过第一倾斜构件引导气流沿设定导风角度流动,以便增大导风板迎风侧的气流量。导风凸起能够将壳体内的部分气流引导至背风口部分附近。第二倾斜构件能够扩展背风口部分的气流量,在拦截部分气流、使其流入背风口部分的同时使经导风凸起引导的气流更易流入背风口部分。导风轨道能够引导背风口部分的气流沿导风板的背风面流动,从而在增大导风板的背风侧的气流量的同时保证该侧气流沿第一倾斜构件流动,保证了气流的整体流动稳定性。提升了空调器的出风效果,改善了导风板凝露的现象。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出风口位置通常设置有导风板,用户能够通过控制导风板的打开角度的方式控制出风口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以便空调器的气流能够按照用户预期的方向流动,改善室内的温度环境。
在此情形下,导风板的打开角度决定了空调器的出风情况。在用户调整导风板的打开角度时,如果设定的打开角度较小,则会导致空调器的出风量较小。但是如果将打开角度设定的过大以增大出风量,则会使导风板的打开角度超过预设的风流角度,从而导致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发生变化、空调器的出风效果难以符合用户的预期出风需求。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器的导风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器的导风板在常规打开角度下出风量较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包括以转动方式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导风板,在所述导风板打开的情形下,所述导风板包括远离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和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所述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靠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面的迎风口部分以及靠近所述导风板的背风面的背风口部分,所述导风板能够引导所述壳体内的气流通过所述迎风口部分流向外部,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倾斜构件,所述第一倾斜构件沿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侧倾斜,以便所述导风板能够借助所述第一倾斜构件引导气流流动,从而在不改变所述空调器的导风角度的情形下增大所述迎风口部分的出风空间。
在上述导风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倾斜构件为相对于所述导风板倾斜设置的平直板件。
在上述导风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倾斜构件,所述第二倾斜构件沿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侧倾斜,以便增大所述背风口部分的气流量。
在上述导风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倾斜构件为沿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平直板件。
在上述导风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倾斜构件与所述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为30°;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倾斜构件与所述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为30°
在上述导风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倾斜构件的宽度为15毫米;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倾斜构件的宽度为15毫米。
在上述导风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导风凸起,所述导风凸起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导风板打开时引导所述壳体内的部分气流通过所述背风口部分流向外部。
在上述导风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导风轨道,所述导风轨道内凹设置并且设置为能够引导朝所述背风口部分流动的气流沿所述导风板的背风面流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包括以转动方式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导风板,在所述导风板打开的情形下,所述导风板包括远离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和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所述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靠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面的迎风口部分以及靠近所述导风板的背风面的背风口部分,所述导风板能够引导所述壳体内的气流通过所述迎风口部分流向外部,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倾斜构件,所述第二倾斜构件沿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侧倾斜,以便增大所述背风口部分的气流量。
在上述导风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倾斜构件,所述第一倾斜构件沿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侧倾斜,以便所述导风板能够借助所述第一倾斜构件引导气流流动,从而在不改变所述空调器的导风角度的情形下增大所述迎风口部分的出风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以及设置于导风板上第一倾斜构件。第一倾斜构件沿远离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侧倾斜,在导风板打开的情形下,第一倾斜构件位于导风板的远离空调器壳体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导风板能够借助上述第一倾斜构件引导气流流动。从而使本发明的第一倾斜构件能够通过倾斜延长导风板的方式增大导风板的迎风侧的最高点的高度。与未设置第一倾斜构件的导风板相比,在导风板打开至相同导风角度的情形下,本发明的导风板的迎风侧的出风空间更大,从而在不改变导风角度的前提下增大了导风板迎风侧的出风量,优化了空调器的出风效果。
优选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导风板另一侧的第二倾斜构件。第二倾斜构件沿远离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导风板的迎风侧倾斜,在导风板打开的情形下,第二倾斜构件位于导风板的靠近空调器壳体的一侧。在导风板打开时,该第二倾斜构件通过倾斜延长导风板的方式增大了导风板的背风侧的最低点与空调器壳体内的风道内壁之间的距离,即,位于导风板的导风初始端的第二倾斜构件增大了背风口部分的进气位置的空间,从而增大了背风口部分的气流量,进而促进分别流经导风板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气流的趋于平衡流动状态,使得出风口的整体气流流动状态更加稳定,空调器的出风效果得到极大提升。此外,背风口部分的气流量增多后还能够减小导风板两侧的空气温差,有效地改善了导风板凝露、空调器运行时易滴水的问题,用户体验好。
更优选地,本发明的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导风凸起。通过上述设置,在导风板打开时,使得壳体内的部分气流能够在导风凸起的引导作用下流向上述背风口部分,从而改变壳体内部的部分气流的流动方向,使该部分气流能够流经上述背风口部分到达室内,进一步增大了背风口部分的气流量,使得空调器的进风效果和防凝露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更优选地,本发明的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导风轨道。通过设置导风轨道,能够促进流向上述背风口部分的气流靠近导风板的背风面流动,避免导风板背风面的气流偏离预期的气流流向,使得进风口吹出的气流整体均能够沿用户设定的导风方向流动,空调器的出风效果得到更进一步地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空调器在设定风流角度下的气流(暖风)流动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器在设定风流角度下的气流(暖风)流动效果图。
附图中:1、壳体;11、出风口;111、迎风口部分;112、背风口部分;2、导风板;3、第一倾斜构件;4、第二倾斜构件;5、导风凸起;6、导风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发明的附图中示出的空调器为嵌入式空调器,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实际上,本发明的导风组件可以应用于任意一种具有相同导风需求的空调器上,如壁挂式空调器、顶挂式空调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的工作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上的出风口11。壳体1内容纳有空调器的换热装置和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对应壳体1内的风道设置,以便将热量或者冷量传递给壳体1内的空气后再将变冷或者变热的气流通过壳体1内部的风道吹出至室内。上述空调器还包括能够控制冷气流或者热气流的流向的导风组件。具体地,该导风组件包括以转动方式连接至壳体的导风板2和设置于导风板2上的第一倾斜构件3。其中,导风板2能够以转动方式打开或者封闭出风口11。在导风板2打开、处于倾斜位置的情形下,按照图1方位,导风板2右侧的、朝上的表面为迎风面(即朝向壳体1内部的风道的表面),导风板2左侧的、朝下的表面为背风面(即背离壳体1内部的风道的表面)。导风板2将出风口11分隔为迎风口部分111和背风口部分112。迎风口部分111为靠近导风板2的迎风面的部分,背风口部分112为靠近导风板2的背风面的部分。在此情形下,将导风板2远离壳体1的一侧(即图1中的导风板2的下侧)定义为第一侧,靠近壳体1的一侧(即图1中的导风板的上侧)定义为第二侧。第一倾斜构件3设置于导风板2的第一侧。第一倾斜构件3沿远离导风板2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导风板2的迎风侧倾斜,以便导风板2能够借助第一倾斜构件3引导气流流动。用户通过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控制导风板2的打开角度,以便使导风板以一定角度开启、借助第一倾斜构件3引导壳体1内的气流沿该角度通过迎风口部分111流向室内,或者借助第一倾斜构件3封闭出风口11。
通过在导风板2的导风末端设置第一倾斜构件3,能够在导风板2打开时延长导风板的导风末端在其迎风侧的高点高度,如图1所示,与未设置第一倾斜构件3的平直导风板相比,在打开角度均为a的情形下,平直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即为其导风末端与水平面的夹角且该夹角为a,该平直导风板的中部板体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也为a,而此时,本发明的导风板2的导风角度则为其导风末端(即第一倾斜构件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且该夹角为a,整个导风板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b(夹角b大于夹角a)。由此可见,第一倾斜构件3的设置能够在不改变出风口11位置的导风角度的情形下增大导风板2的实际打开程度,从而增大了迎风口部分111的出风空间,使得迎风口部分111的出风量增多,在不改变空调器的导风角度的前提下优化了迎风口部分111的出风量,极大程度地提升了空调器的出风效果。
作为示例,第一倾斜构件3为相对于导风板2倾斜设置的平直板件。该平直板件和导风板2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例如,该平直板件通过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连接至导风板2,还可以与导风板2一体设置。当然,在不影响第一倾斜构件3的导风效果的情形下,第一倾斜构件3还可以是除平直板件以外的其它形状,如截面为三角形的棱柱板。
继续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导风板2的第二侧的第二倾斜构件4。第二倾斜构件4沿远离导风板2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导风板2的迎风侧倾斜,从而以扩张导风板2的背风口部分112的进风路径的方式延长导风板2,以便增大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量。在空调器出风时,壳体1的风道内的气流一部分流经迎风口部分111至室内,另一部分流经背风口部分112至室内。按照图1方位所示,由于第二倾斜构件4倾斜设置,因此第二倾斜构件4的迎风面与导风板2的背风侧接合,倾斜的第二倾斜构件4能够拦截风道内的一部分气流、使其流入背风口部分112。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增大导风板2的背风侧的气流量,使得导风板2的迎风侧和背风侧流动的风量达到平衡,从而使导风板2的背风侧不会因气流量过小而与迎风面形成气压差,避免沿迎风面流动的气流因受该气压差的影响而难以沿引导角度稳定流动。极大程度地优化了空调器的出风效果。再者,背风口部分112的进风路径的扩宽还能够降低气流流动时的噪音,空调器工作时的静音效果更好。此外,在导风板2的迎风侧和背风侧的气流量差距较小时,导风板的迎风面和背风面接触到的空气基本不存在温差,基本杜绝了导风板2凝露的现象。
作为示例,第二倾斜构件4也为沿远离导风板2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平直板件。也就是说,在一种具体的实时方式中,第一倾斜构件3和第二倾斜构件4为相对设置于导风板2的两侧且沿彼此远离的方向倾斜的一对板件。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构件3与导风板2之间的夹角m为30°,并且第一倾斜构件3的宽度L1为15毫米,长度与导风板2相等。第二倾斜构件与导风板2之间的夹角n也为30°,并且第二倾斜构件4的宽度L2也为15毫米,长度与导风板2相等,即第一倾斜构件3和第二倾斜构件4以对称方式彼此远离设置。在此情形下,当空调器的导风角度(即第一倾斜构件3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10°时,导风板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b为40°。实际上,第一倾斜构件3和第二倾斜构件4的尺寸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在出风口11的尺寸、导风板2的尺寸、出风要求等发生变化时,第一倾斜构件3或者第二倾斜构件4的任一尺寸均可进行适应性调整。
优选地,本发明的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导风凸起5。导风凸起5设置为能够在导风板2打开时引导壳体1的风道内的部分气流通过背风口部分112流向壳体1外部。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导风凸起5,能够使壳体1内靠近导风凸起5流动的气流在康达效应的影响下改变流动方向,从而被导风凸起5引导至背风口部分112附近、通过背风口部分112流出至室内,进而进一步提升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量。在第二倾斜构件4、导风板2和导风凸起5的组合引导作用下,壳体1内的气流一部分直接流经迎风口部分111至室内,另一部分以直接流经背风口部分112以及经导风凸起5引导后再流经背风口部分112这两种方式流动至壳体1的外部。第二倾斜构件4一方面能够使经导风凸起5引导的气流更易流入背风口部分112,另一方面还能够直接拦截壳体1的风道内的部分气流,使得流经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量更易与迎风口部分111的气流量达到平衡。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导风凸起5为三棱柱结构。该三棱柱结构沿出风口11的长度方向设置。具体地,图1为沿侧向剖切空调器后得到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的方位朝向下,三棱柱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该三棱柱朝上的面为朝向壳体1内的送风装置设置的迎风面。该迎风面朝向背风口部分112倾斜设置,以便拦截壳体1内朝向迎风口部分111流动的部分气流,并且使该部分气流沿三棱柱的迎风面流动,将拦截的该部分气流引导至背风口部分112位置,从而增加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量。作为示例,上述三棱柱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的棱柱面即为上述迎风面。通过将导风凸起5设置为三棱柱结构,能够保证导风凸起5与壳体1的连接可靠性,使得导风凸起5的损坏率较低,并且在导风期间导风凸起5的状态较为稳固,不会在被气流冲击时出现振颤噪音。
进一步地,三棱柱结构的迎风面为向内凹进的弧形面(弧形面的侧向弧度形状类似于图1中示出的虚线弧度形状),该弧形面朝向背风口部分112延伸。在上述迎风面为向三棱柱结构的内部凹进的弧形曲面时,与平直的迎风面相比,一方面,弧形曲面的流动路径较长,更易使气流的流动状态在沿该弧形曲面流动的过程中趋于稳定,改善了气流直接与平直面碰撞后部分气流被迎风面撞击反弹至其他位置的情况,降低了壳体1的风道内的气流的扰动性,不会对正常流经迎风口部分111的气流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弧形曲面更易设置成能够与背风口部分112良好对接的形状,使得拦截的气流中的大部分都能够被引导至背风口部分112附近,引导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导风凸起5是结合三棱柱来描述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实际上,只要导风凸起5设定的具体形状能够将壳体1内的部分气流引导至背风口部分112位置即可。例如,在仅考虑导风需求的情形下,导风凸起5还可以是朝向背风口部分112倾斜设置的板状导风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升空调器的送风效果,优选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导风轨道6。导风轨道6设置为能够引导朝背风口部分112流动的气流沿导风板2的背风面流动。如图1所示,由于流经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位于导风板2的背风面的下方,因此,流经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中距离导风板2的背风面较远的部分难以沿导风板2的引导方向流动。通过上述导风轨道6的设置,使得气流中的绝大部分在流经背风口部分112的过程中都能够被引导至导风板2的背风面附近,以便促进气流沿导风板2的背风面流动,进而保证了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的稳定流动状态。在迎风口部分111和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均沿导风板2流动的情形下,导风板2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气流量差距达到最小,导风板2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气流状态的平衡程度更高,从而使出风口11的整体气流状态更加稳定,出风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气流沿导风板2的背风侧和第一倾斜构件1的背风侧流动时,导风轨道6的设置能够加强对导风板2的背风侧气流的引导效果,以便避免导风板2背风侧的部分气流在流经导风板2后不沿第一倾斜构件3的背风侧流动而直接流动至室内、导致部分气流难以按照第一倾斜构件3的导风角度流动,有效地提升了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流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导风轨道6为内凹(即向壳体1的内部凹进)的曲面轨道。该曲面轨道的弧度对应导风板2的背风面设置。在上述曲面轨道和导风板2的背风面的共同引导下,使得流经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能够稳定地沿导风板2的导风方向流动。当然,在满足引导需求的情形下,导风轨道6还可以设置为除曲面轨道以外的结构,例如斜面结构。
接下来参阅图3和图4,图3是现有空调器在设定风流角度下的气流(暖风)流动效果图,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器在同一设定风流角度下的气流(暖风)流动效果图。如图3所示,在风流角度设定为45°的情形下,现有空调器吹出的气流会在流出出风口后偏离45°的方向流动。从图3中能够看出,在空调器制热时,暖气流相对于45°方向向上偏离,或者,在空调器制冷时,冷气流相对于45°方向向下偏离(图中未示出),从而导致冷风直吹、暖风上移现象,空调器出风不稳,用户体验较差。从图4中可以看出,配置有导风组件的本发明的空调器出风时吹出的气流显然绝大部分均能沿设定的45°方向稳定流动,流动状态稳定且对应的吹风位置符合用户预期,出风效果得到极大提升。
此外,再参阅表1,表1为现有空调器与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出风量对比表:
风流角度 直导风板风量(角度) 折线导风板风量(角度) 增长率
10° 1710 1819 6.4%
45° 1748 1855 6.1%
55° 1760 1864 6.0%
从表1中能够看出,在相同风流角度(即导风角度)下,与现有空调器相比,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出风量具有明显提升。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导风组件能够在不改变空调器的导风角度的情形下,通过提升出风量的方式提升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用户体验更佳。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11和多个上述导风组件,每个出风口11均配置一个导风组件。其中,每个出风口设置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2(包括第一倾斜构件3和第二倾斜构件4)均可以独立调控,以便使空调器能够以多方位多角度的方式送风。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尽管本发明的导风组件是结合导风板2、第一倾斜构件3、第二倾斜构件4、导风凸起5和导风轨道6来描述的,但是,这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构成任何限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该实施方式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在不对空调器的导风板2的迎风侧具有出风量要求时,导风组件还可以不包括第一倾斜构件3。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包括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导风板2、第一倾斜构件3、第二倾斜构件4、设置于壳体1内的导风凸起5和导风轨道6。在导风板打开的情形下,导风板2通过第一倾斜构件3引导气流沿设定的导风角度流动,以便增大迎风口部分111的出风空间,从而增大迎风口部分111的气流量。导风凸起5能够将壳体1内的部分气流引导至背风口部分112附近,第二倾斜构件4能够扩展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量,在拦截部分气流、使其流入背风口部分112的同时使经导风凸起5引导的气流更易流入背风口部分112,极大地增大了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量。导风轨道6能够引导背风口部分112的气流沿导风板2的背风面流动,从而在增大导风板2的背风侧的气流量的同时促使该侧的气流沿第一倾斜构件3流动,保证了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的整体流动稳定性。既提升了空调器的整体出风效果,又避免了导风板2因迎风面和背风面存在温差而凝露,用户体验极佳。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包括以转动方式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导风板,
在所述导风板打开的情形下,所述导风板包括远离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和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所述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靠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面的迎风口部分以及靠近所述导风板的背风面的背风口部分,所述导风板能够引导所述壳体内的气流通过所述迎风口部分流向外部,
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倾斜构件,所述第一倾斜构件沿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侧倾斜,以便所述导风板能够借助所述第一倾斜构件引导气流流动,从而在不改变所述空调器的导风角度的情形下增大所述迎风口部分的出风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构件为相对于所述导风板倾斜设置的平直板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倾斜构件,所述第二倾斜构件沿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侧倾斜,以便增大所述背风口部分的气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构件为沿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平直板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构件与所述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为30°;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倾斜构件与所述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为3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构件的宽度为15毫米;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倾斜构件的宽度为1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导风凸起,所述导风凸起设置为能够在所述导风板打开时引导所述壳体内的部分气流通过所述背风口部分流向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导风轨道,所述导风轨道内凹设置并且设置为能够引导朝所述背风口部分流动的气流沿所述导风板的背风面流动。
9.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包括以转动方式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导风板,
在所述导风板打开的情形下,所述导风板包括远离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和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所述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靠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面的迎风口部分以及靠近所述导风板的背风面的背风口部分,所述导风板能够引导所述壳体内的气流通过所述迎风口部分流向外部,
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倾斜构件,所述第二倾斜构件沿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侧倾斜,以便增大所述背风口部分的气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倾斜构件,所述第一倾斜构件沿远离所述导风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并且朝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侧倾斜,以便所述导风板能够借助所述第一倾斜构件引导气流流动,从而在不改变所述空调器的导风角度的情形下增大所述迎风口部分的出风空间。
CN201910464923.5A 2019-05-30 2019-05-30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Pending CN1120135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4923.5A CN112013527A (zh) 2019-05-30 2019-05-30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PCT/CN2020/084143 WO2020238436A1 (zh) 2019-05-30 2020-04-10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4923.5A CN112013527A (zh) 2019-05-30 2019-05-30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3527A true CN112013527A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2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4923.5A Pending CN112013527A (zh) 2019-05-30 2019-05-30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13527A (zh)
WO (1) WO20202384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809A (zh) * 2020-03-02 2021-09-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3517A (zh) * 2011-06-28 2013-0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出风口装置
CN202209757U (zh) * 2011-09-06 2012-05-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导风板结构及具有该导风板结构的空调器
CN103982997A (zh) * 2014-04-24 2014-08-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108386988A (zh) * 2018-04-19 2018-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出风结构和空调器
CN208382508U (zh) * 2018-06-13 2019-01-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导风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809A (zh) * 2020-03-02 2021-09-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8436A1 (zh)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318045B2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JP4947227B1 (ja) 空気調和機
JP5120482B1 (ja) 空調室内機
CN106482230A (zh) 一种混流空调
JP6137254B2 (ja) 空調室内機
US9494329B2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CN112013528A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WO2014199590A1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165537U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WO2017043479A1 (ja) 空調室内機
WO2022247543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2017125678A5 (zh)
JP2017125678A (ja) 空調室内機
CN210179879U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WO2016063596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623737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14382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2013527A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CN21165047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772701U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组件
WO2023130769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83823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013529B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组件
JP2013015288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8507012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