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7374A - 一种捕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捕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7374A
CN112007374A CN202010964742.1A CN202010964742A CN112007374A CN 112007374 A CN112007374 A CN 112007374A CN 202010964742 A CN202010964742 A CN 202010964742A CN 112007374 A CN112007374 A CN 112007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irculating material
trap
cylinder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47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7374B (zh
Inventor
周红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9647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07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07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7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7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7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 B01D5/0003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by using heat-exchange surfaces for indirect contact between gases or vapours and the cooling medium
    • B01D5/0012Vertical 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3/00Refining fats or fatty oils
    • C11B3/12Refining fats or fatty oils by distill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捕集器,涉及食用油脂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循环物料分布器和多个换热管,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壳体上部设置有循环物料进口和真空接口,壳体下部设置有循环物料出口和被捕集组分进口,多个换热管设置于壳体内部,且换热管上端与冷媒出口连通,换热管下端与冷媒进口连通,循环物料分布器固定于壳体内部,循环物料分布器位于循环物料进口下方,换热管贯穿循环物料分布器。本发明提供的捕集器结构紧凑,功能完善,能够并联使用,可连续操作,提高被捕集组分的捕集效率,减少大气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捕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脂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捕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的捕集器多见于油脂精炼工艺的脱臭工段,用于捕集脂肪酸,选用的脂肪酸捕集器由脂肪酸喷头、旋风分离室和分离挡板组成,在实际精炼过程中,通常采用低温脂肪酸(一般约60℃)对高温脱臭馏出气体直接冷凝,将脂肪酸等高沸点组分冷凝回收,减少冷凝水的污染。但由于冷凝所用的介质低温脂肪酸的温度相对较高(约60℃),冷凝效率相对较低,脱除脂肪酸后的气体仍然会闻到刺鼻气味,造成大气污染。
食用油的加工原料—各种植物毛油中富含多种有益油脂伴随物,但在常规精炼工艺中,这些有益油脂伴随物往往大量流失到皂脚及脱臭馏出物中,而这些未经过进一步分离纯化的皂脚或脱臭馏出物,又通常以低廉的价格作为副产品售卖出去。现在食用油加工行业多数厂家的生产工艺,还未延伸到对皂脚或脱臭馏出物进行深度的分离纯化,这是非常值得开发的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用油脂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及有益油脂伴随物的分离纯化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捕集到目标组分成为了大家研究的焦点,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符合上述要求的捕集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捕集器,结构紧凑,功能完善,能够并联使用,可连续操作,提高被捕集组分的捕集效率,减少大气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捕集器,包括壳体、循环物料分布器和多个换热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循环物料进口和真空接口,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有循环物料出口和被捕集组分进口,多个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换热管上端与所述冷媒出口连通,所述换热管下端与所述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循环物料分布器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循环物料分布器位于所述循环物料进口下方,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循环物料分布器。
优选地,所述循环物料分布器上设置有多个孔洞,一个所述换热管间隙套设于一个所述孔洞中。
优选地,所述孔洞为圆形、正多边形或锯齿形。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筒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有所述上封头和所述下封头,所述冷媒出口设置于所述上封头上,所述冷媒进口设置于所述下封头上,所述循环物料进口和所述真空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上部的两侧,所述真空接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循环物料进口的设置位置,所述循环物料出口和所述被捕集组分进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下部的两侧,所述被捕集组分进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循环物料出口的设置位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且所述上端板位于所述上封头下方,所述下端板设置于所述筒体底部,所述下端板位于所述下封头上方,所述上端板设置有多个上通孔,所述下端板设置有多个下通孔,各所述换热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一个所述上通孔和一个所述下通孔中。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筒体下端的循环物料隔板,所述循环物料隔板位于所述下端板上方,所述循环物料隔板由靠近所述被捕集组分进口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循环物料出口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循环物料隔板的最高端位于所述被捕集组分进口下方,所述循环物料隔板的最低端靠近所述循环物料出口的最低点,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循环物料隔板。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定距管、多个拉杆和多个沿所述筒体的高度方向交错设置的折流板,所述定距管贯穿所述循环物料分布器和若干个所述折流板,所述定距管内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上端固定于所述上端板上,所述拉杆下端通过拉杆螺母固定于所述折流板上,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折流板。
优选地,所述折流板的长度不超过所述筒体直径的四分之三,所述折流板的长度不短于所述筒体直径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温度表接口,所述温度表接口靠近所述冷媒出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封头底部外缘设置有上封头法兰,所述下封头顶部外缘设置有下封头法兰,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外缘分别设置有筒体上法兰和筒体下法兰,所述上封头法兰和所述筒体上法兰通过多个螺栓连接,所述下封头法兰和所述筒体下法兰通过多个所述螺栓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捕集器,被捕集组分的冷凝和溶解在一台设备中完成,结构更紧凑合理,功能更完善。本发明中捕集器可并联设置在生产设备的被捕集组分出口和真空设备之间的管路上,切换使用,操作灵活,不影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可实现连续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的捕集器将被捕集组分冷凝在换热管外壁,通过循环物料溶解,可提高被捕集组分的捕集效率,减少大气污染。本发明中可根据生产需要,灵活选择循环物料,自由控制被捕集组分在循环物料中的浓度。本发明中捕集器可用于捕集真空条件下(一般在0~266Pa)气化的目标组分,比如脂肪酸、植物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胡萝卜素、芝麻酚、番茄红素、花青素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捕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捕集器中定距管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捕集器中循环物料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捕集器并联使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冷媒出口;2、上封头;3、温度表接口;4、上封头法兰;5、筒体上法兰;6、上端板;7、真空接口;8、循环物料进口;9、循环物料分布器;10、拉杆;11、定距管;12、折流板;13、拉杆螺母;14、换热管;15、筒体;16、被捕集组分进口;17、循环物料隔板;18、筒体下法兰;19、循环物料出口;20、下端板;21、下封头法兰;22、下封头;23、冷媒进口;24、孔洞;25、捕集器A;26、捕集器B;27、物料泵A;28、物料泵B;29、物料储罐;30、真空泵A;31、真空泵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捕集器,结构紧凑,功能完善,能够并联使用,可连续操作,提高被捕集组分的捕集效率,减少大气污染。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捕集器,包括壳体、循环物料分布器9和多个换热管14,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冷媒出口1和冷媒进口23,壳体上部设置有循环物料进口8和真空接口7,壳体下部设置有循环物料出口19和被捕集组分进口16,多个换热管14设置于壳体内部,且换热管14上端与冷媒出口1连通,换热管14下端与冷媒进口23连通,循环物料分布器9固定于壳体内部,循环物料分布器9位于循环物料进口8下方,换热管14贯穿循环物料分布器9。具体地,冷媒为乙二醇-水混合液、乙二醇或乙醇。
如图3所示,循环物料分布器9上设置有多个孔洞24,一个换热管14间隙套设于一个孔洞24中。具体地,孔洞24为圆形、正多边形或锯齿形,可根据设备加工能力选择适合的形状,但要确保孔洞24最窄处的宽度大于换热管14的外径。
壳体包括筒体15、上封头2和下封头22,筒体1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有上封头2和下封头22,冷媒出口1设置于上封头2上,冷媒进口23设置于下封头22上,循环物料进口8和真空接口7分别设置于筒体15上部的两侧,真空接口7的设置位置高于循环物料进口8的设置位置,循环物料出口19和被捕集组分进口16分别设置于筒体15下部的两侧,被捕集组分进口16的设置位置高于循环物料出口19的设置位置。具体地,循环物料进口8和被捕集组分进口16设置于筒体15的同一侧,真空接口7和循环物料出口19设置于筒体15的同一侧。
壳体还包括上端板6和下端板20,上端板6设置于筒体15顶部,且上端板6位于上封头2下方,下端板20设置于筒体15底部,下端板20位于下封头22上方,上端板6设置有多个上通孔,下端板20设置有多个下通孔,各换热管1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一个上通孔和一个下通孔中。具体地,换热管14上端焊接于上通孔处,换热管14下端焊接于下通孔处。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于筒体15下端的循环物料隔板17,循环物料隔板17位于下端板20上方,循环物料隔板17由靠近被捕集组分进口16的一端至靠近循环物料出口19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循环物料隔板17的最高端位于被捕集组分进口16下方,循环物料隔板17的最低端靠近循环物料出口19的最低点,换热管14贯穿循环物料隔板17。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定距管11、多个拉杆10和多个沿筒体15的高度方向交错设置的折流板12,定距管11贯穿循环物料分布器9和若干个折流板12,定距管11内部设置有拉杆10,拉杆10上端固定于上端板6上,拉杆10下端通过拉杆螺母13固定于折流板12上,换热管14贯穿折流板12。折流板12可以防止物料在筒体15内部走短路,保证物料与被捕集组分的充分接触。
具体地,折流板12的长度不超过筒体15直径的四分之三,折流板12的长度不短于筒体15直径的二分之一。
具体地,上封头2上设置有温度表接口3,温度表接口3靠近冷媒出口1设置,进而实施检测冷媒的温度。
具体地,上封头2底部外缘设置有上封头法兰4,下封头22顶部外缘设置有下封头法兰21,筒体15的顶部和底部外缘分别设置有筒体上法兰5和筒体下法兰18,上封头法兰4和筒体上法兰5通过多个螺栓连接,下封头法兰21和筒体下法兰18通过多个螺栓连接。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上封头法兰4、下封头法兰21、筒体上法兰5和筒体下法兰18均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工作时,冷媒低进高出,由底部的冷媒进口23进入,流经换热管14,通过换热将真空条件下从被捕集组分进口16进入的被捕集组分迅速冷凝为液态或固态,冷媒最终从顶部的冷媒出口1离开捕集器;之后加入循环物料,物料经循环物料分布器9进行分布后,由孔洞24流下,将换热管14外壁上冷凝的被捕集组分溶解到物料中,汇集到循环物料隔板17上,并最终从循环物料出口19离开捕集器,得到含有被捕集组分的物料。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可将两组捕集器并联使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将两组捕集器并联设置在生产设备的被捕集组分出口和真空设备之间的管路上,可以切换使用。
启动真空泵A30,同时开启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A25内的真空降至生产设备真空要求的范围,然后关闭连接真空泵A30的阀门,开启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来自生产设备的被捕集组分,在真空条件下,经被捕集组分进口16进入捕集器A25内部,在换热管14内部流经的冷媒(温度控制在足以维持生产设备的真空度)的冷却作用下,气体被捕集组分迅速冷凝为液态或固态,附着在换热管14的外壁或顺换热管14的外壁淌下,此过程持续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启动真空泵B31,同时开启捕集器B26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B26内的真空降至生产设备真空要求的范围,然后关闭连接真空泵B31的阀门,开启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关闭捕集器A25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同时关闭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完成第一次切换。
加热后的循环物料(温度控制在足以将被捕集组分溶解)由物料泵A27泵入捕集器A25,经循环物料分布器9进行分布后,由孔洞24流下,将换热管14外壁上冷凝的被捕集组分溶解到液体循环物料中,汇集到循环物料隔板17上,并最终从循环物料出口19离开捕集器A25,进入物料储罐29,此过程持续一定时间。将捕集器A25中的循环物料和被捕集组分排净后,启动真空泵A30,同时开启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A25内的真空降至生产设备真空要求的范围,进行下一次切换。捕集器B26工作时,物料泵B28用于将加热后的循环物料泵入捕集器B26中。
根据生产要求,可并联三组及以上捕集器。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捕集器,被捕集组分的冷凝和溶解在一台设备中完成,结构更紧凑合理,功能更完善。本实施例中捕集器可并联设置在生产设备的被捕集组分出口和真空设备之间的管路上,切换使用,操作灵活,不影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可实现连续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的捕集器将被捕集组分冷凝在换热管14外壁,通过循环物料溶解,可提高被捕集组分的捕集效率,减少大气污染。本实施例中可根据生产需要,灵活选择循环物料,自由控制被捕集组分在循环物料中的浓度。本实施例中捕集器可用于捕集真空条件下(一般在0~266Pa)气化的目标组分,比如脂肪酸、植物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胡萝卜素、芝麻酚、番茄红素、花青素等。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被捕集组分为脂肪酸,冷媒选择乙二醇-水溶液,冷媒温度控制在-10~-15℃,真空度0~266Pa。
两组捕集器并联设置在生产设备的脂肪酸气体出口和真空设备之间的管路上,可以切换使用,每台捕集器配有真空泵,可将捕集器内的真空降至0~266Pa。为方便描述,将捕集器编号为捕集器A25和捕集器B26,每台捕集器配备的真空泵编号为真空泵A30和真空泵B31。
启动真空泵A30,同时开启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A25内的真空降至0~266Pa,然后关闭连接真空泵A30的阀门,开启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来自生产设备的脂肪酸气体,在真空度0~266Pa条件下,经被捕集组分进口16进入捕集器A25内部,在换热管14内部流经的冷媒(温度控制在-10~-15℃)的冷却作用下,脂肪酸气体迅速冷凝为液态或固态,附着在换热管14的外壁或顺换热管14的外壁淌下,此过程持续30分钟到1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启动真空泵B31,同时开启捕集器B26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B26内的真空降至0~266Pa,然后关闭连接真空泵B31的阀门,开启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关闭捕集器A25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同时关闭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完成第一次切换。
加热后的液体脂肪酸(温度55~70℃)由物料泵A27泵入捕集器A25,经循环物料分布器9进行分布后,由多边形孔洞流下,将换热管14外壁上冷凝的脂肪酸溶解到液体脂肪酸中,汇集到循环物料隔板17上,并最终从循环物料出口19离开捕集器A25,进入物料储罐29,此过程持续约10分钟。将捕集器A25中的脂肪酸排净后,启动真空泵A30,同时开启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A25内的真空降至0~266Pa,进行下一次切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被捕集组分为角鲨烯,冷媒选择乙二醇-水溶液,冷媒温度控制在-10~-15℃,真空度0~266Pa。
三组捕集器并联设置在生产设备的角鲨烯气体出口和真空设备之间的管路上,可以切换使用,每台捕集器配有真空泵,可将捕集器内的真空降至0~266Pa。为方便描述,将捕集器编号为捕集器A25、捕集器B26和捕集器C,每台捕集器配备的真空泵编号为真空泵A30、真空泵B31和真空泵C。
启动真空泵A30,同时开启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A25内的真空降至0~266Pa,然后关闭连接真空泵A30的阀门,开启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来自生产设备的角鲨烯气体,在真空度0~266Pa条件下,经被捕集组分进口16进入捕集器A25内部,在换热管14内部流经的冷媒(温度控制在-10~-15℃)的冷却作用下,角鲨烯气体迅速冷凝为液态或固态,附着在换热管14的外壁或顺换热管14的外壁淌下,此过程持续20~3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启动真空泵B31,同时开启捕集器B26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B26内的真空降至0~266Pa,然后关闭连接真空泵B31的阀门,开启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关闭捕集器A25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同时关闭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完成第一次切换。
来自生产设备的角鲨烯气体,在真空度0~266Pa条件下,经被捕集组分进口16进入捕集器B26内部,在换热管14内部流经的冷媒(温度控制在-10~-15℃)的冷却作用下,角鲨烯气体迅速冷凝为液态或固态,附着在换热管14的外壁或顺换热管14的外壁淌下,此过程持续20~3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启动真空泵C,同时开启捕集器C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C内的真空降至0~266Pa,然后关闭连接真空泵C的阀门,开启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关闭捕集器B26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同时关闭捕集器B26的冷媒进口23阀门。完成第二次切换。
加热后的植物油(温度35~55℃,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大豆油、米糠油、玉米油等)由物料泵A27泵入捕集器A25,经循环物料分布器9进行分布后,由锯齿形孔洞流下,将换热管14外壁上冷凝的角鲨烯溶解到液体植物油中,汇集到循环物料隔板17上,并最终从循环物料出口19离开捕集器A25,进入物料储罐29,此过程持续约40分钟。将捕集器A25中的植物油和角鲨烯排净后,启动真空泵A30,同时开启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A25内的真空降至0~266Pa,进行第三次切换。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被捕集组分为植物甾醇,冷媒选择乙醇,冷媒温度控制在-13~-17℃,真空度0~266Pa。
三组捕集器并联设置在生产设备的植物甾醇气体出口和真空设备之间的管路上,可以切换使用,每台捕集器配有真空泵,可将捕集器内的真空降至0~266Pa。为方便描述,将捕集器编号为捕集器A25、捕集器B26和捕集器C,每台捕集器配备的真空泵编号为真空泵A30、真空泵B31和真空泵C。
启动真空泵A30,同时开启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A25内的真空降至0~266Pa,然后关闭连接真空泵A30的阀门,开启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来自生产设备的植物甾醇气体,在真空度0~266Pa条件下,经被捕集组分进口16进入捕集器A25内部,在换热管14内部流经的冷媒(温度控制在-13~-17℃)的冷却作用下,植物甾醇气体迅速冷凝为液态或固态,附着在换热管14的外壁或顺换热管14的外壁淌下,此过程持续20~3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启动真空泵B31,同时开启捕集器B26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B26内的真空降至0~266Pa,然后关闭连接真空泵B31的阀门,开启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关闭捕集器A25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同时关闭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完成第一次切换。
来自生产设备的植物甾醇气体,在真空度0~266Pa条件下,经被捕集组分进口16进入捕集器B26内部,在换热管14内部流经的冷媒(温度控制在-13~-17℃)的冷却作用下,植物甾醇气体迅速冷凝为液态或固态,附着在换热管14的外壁或顺换热管14的外壁淌下,此过程持续20~3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启动真空泵C,同时开启捕集器C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C内的真空降至0~266Pa,然后关闭连接真空泵C的阀门,开启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关闭捕集器B26连接生产设备和真空设备的阀门,同时关闭捕集器B26的冷媒进口23阀门。完成第二次切换。
加热后的植物油(温度35~55℃,可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大豆油、米糠油、玉米油等)由物料泵A27泵入捕集器A25,经循环物料分布器9进行分布后,由圆形孔洞流下,将换热管14外壁上冷凝的植物甾醇溶解到液体植物油中,汇集到循环物料隔板17上,并最终从循环物料出口19离开捕集器A25,进入物料储罐29,此过程持续约40分钟。将捕集器A25中的植物油和植物甾醇排净后,启动真空泵A30,同时开启捕集器A25的冷媒进口23阀门,将捕集器A25内的真空降至0~266Pa,进行第三次切换。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捕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循环物料分布器和多个换热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循环物料进口和真空接口,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有循环物料出口和被捕集组分进口,多个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换热管上端与所述冷媒出口连通,所述换热管下端与所述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循环物料分布器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循环物料分布器位于所述循环物料进口下方,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循环物料分布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物料分布器上设置有多个孔洞,一个所述换热管间隙套设于一个所述孔洞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为圆形、正多边形或锯齿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筒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有所述上封头和所述下封头,所述冷媒出口设置于所述上封头上,所述冷媒进口设置于所述下封头上,所述循环物料进口和所述真空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上部的两侧,所述真空接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循环物料进口的设置位置,所述循环物料出口和所述被捕集组分进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下部的两侧,所述被捕集组分进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循环物料出口的设置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且所述上端板位于所述上封头下方,所述下端板设置于所述筒体底部,所述下端板位于所述下封头上方,所述上端板设置有多个上通孔,所述下端板设置有多个下通孔,各所述换热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一个所述上通孔和一个所述下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捕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筒体下端的循环物料隔板,所述循环物料隔板位于所述下端板上方,所述循环物料隔板由靠近所述被捕集组分进口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循环物料出口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循环物料隔板的最高端位于所述被捕集组分进口下方,所述循环物料隔板的最低端靠近所述循环物料出口的最低点,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循环物料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捕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定距管、多个拉杆和多个沿所述筒体的高度方向交错设置的折流板,所述定距管贯穿所述循环物料分布器和若干个所述折流板,所述定距管内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上端固定于所述上端板上,所述拉杆下端通过拉杆螺母固定于所述折流板上,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折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的长度不超过所述筒体直径的四分之三,所述折流板的长度不短于所述筒体直径的二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温度表接口,所述温度表接口靠近所述冷媒出口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底部外缘设置有上封头法兰,所述下封头顶部外缘设置有下封头法兰,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外缘分别设置有筒体上法兰和筒体下法兰,所述上封头法兰和所述筒体上法兰通过多个螺栓连接,所述下封头法兰和所述筒体下法兰通过多个所述螺栓连接。
CN202010964742.1A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捕集器 Active CN112007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4742.1A CN112007374B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捕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4742.1A CN112007374B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捕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7374A true CN112007374A (zh) 2020-12-01
CN112007374B CN112007374B (zh) 2023-03-24

Family

ID=73521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4742.1A Active CN112007374B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捕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0737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6349A (en) * 1989-08-29 1991-12-31 Shionogi & Co., Ltd. Apparatus for gas/liquid separation
CN102495155A (zh) * 2011-12-06 2012-06-13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评价气流干燥工序香气损失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07223A (zh) * 2015-10-15 2015-12-02 贺源 一种结晶装置及方法
CN204944251U (zh) * 2015-08-17 2016-01-06 浙江衢州鼎盛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减水剂生产用液碱冷却器
CN205586592U (zh) * 2016-04-30 2016-09-21 辽宁会福化工有限公司 超声薄膜蒸发器
CN106268595A (zh) * 2016-08-05 2017-01-04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竖管降膜吸收反应器
CN208049436U (zh) * 2018-03-13 2018-11-06 连云港泰盛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蒸馏物料捕集装置
CN109253638A (zh) * 2018-07-16 2019-01-22 太仓运权化工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聚丙烯换热器
CN209934126U (zh) * 2019-03-15 2020-01-14 方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结晶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6349A (en) * 1989-08-29 1991-12-31 Shionogi & Co., Ltd. Apparatus for gas/liquid separation
CN102495155A (zh) * 2011-12-06 2012-06-13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评价气流干燥工序香气损失的方法及装置
CN204944251U (zh) * 2015-08-17 2016-01-06 浙江衢州鼎盛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减水剂生产用液碱冷却器
CN105107223A (zh) * 2015-10-15 2015-12-02 贺源 一种结晶装置及方法
CN205586592U (zh) * 2016-04-30 2016-09-21 辽宁会福化工有限公司 超声薄膜蒸发器
CN106268595A (zh) * 2016-08-05 2017-01-04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竖管降膜吸收反应器
CN208049436U (zh) * 2018-03-13 2018-11-06 连云港泰盛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蒸馏物料捕集装置
CN109253638A (zh) * 2018-07-16 2019-01-22 太仓运权化工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聚丙烯换热器
CN209934126U (zh) * 2019-03-15 2020-01-14 方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结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7374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4449A (zh) 餐厨废弃物预处理设备
CN205740948U (zh) 一种植物精油提取设备
CN101942358B (zh) 油脂干冷真空脱臭方法及设备
CN106310855A (zh) 一种实现含尘、含油湿热气体温度调节的除臭塔装置
CN112007374B (zh) 一种捕集器
CN201353436Y (zh) 具有多层隔板的挥发油提取装置
CN102260314A (zh) 一种桦木醇的提取方法及设备
CN105126383B (zh) 中药高效节能自动化集成提取浓缩工艺及工艺装备
CN103585783B (zh) 金银花萃蒸提取装置及方法
CN214680081U (zh) 一种甲醛生产线用的高纯度甲醛分离塔
CN1944436A (zh) 超临界co2萃取新工艺
CN116036621A (zh) 生物柴油油水分离方法及其装置
CN106479668B (zh) 一种负压循环水提取八角茴香油的装置
CN216192140U (zh) 挥发油连续提取装置
CN215236692U (zh) 一种高效餐厨垃圾脱水装置
CN214634180U (zh) 一种蓝靛果花青素多级提取装置
CN214612391U (zh) 一种发酵罐
CN201981188U (zh) 畜禽粪便发酵沼液除渣机
CN105836829A (zh) 一种套筒式淡水海盐联产系统
CN208865214U (zh) 一种用于超临界co2萃取精馏的传质系统
CN116196863B (zh) 一种可能量回收的无水乙醇生产用提纯设备
CN210085321U (zh) 一种从樟树叶中提取柠檬醛的装置
CN104906161B (zh) 艾纳香的加工提取设备
CN215103095U (zh) 一种新型脱臭捕集器组合塔
CN215572372U (zh) 一种甲醛生产反应余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u Hongru

Inventor after: Yang Guanyu

Inventor before: Zhou Hongr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