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5449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5449B
CN112005449B CN201980027033.6A CN201980027033A CN112005449B CN 112005449 B CN112005449 B CN 112005449B CN 201980027033 A CN201980027033 A CN 201980027033A CN 112005449 B CN112005449 B CN 112005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connection
contact spring
connecto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70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5449A (zh
Inventor
笹野直哉
寺西宏真
酒井贵浩
崔时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05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5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5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5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4Intermediate parts, e.g. adapters, splitters or elbow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具有设有开口部的开口面;端子连接部,该端子连接部的与开口面交叉的第一方向的一端部位于连接器壳体的内部、且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可连接连接对象物地向连接器壳体的外部露出,并且在开口部内配置在与开口部的缘部之间设有间隙的基准位置,以在开口面上可摆动的状态支承在连接器壳体;施力部,其配置在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相对于连接器壳体,向所述基准位置对端子连接部施力。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可连接USB器件等连接对象物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USB器件等电子元器件模块中,通常在其制造工序中,进行导通检查及操作特性检查等。上述检查通过由连接器连接检查装置与电子元器件模块来进行。
作为上述连接器,存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可在基板上配置的基部、以及从基部的上部与基板的上表面平行延伸且与电子元器件模块的连接器可嵌合的嵌合部。在所述连接器中,设置在基部的移动限制部与设置在嵌合部的移动限制部具有间隙而卡合,在该间隙的范围内,嵌合部相对于基部可相对地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8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所述连接器中,因为在基部及嵌合部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各移动限制部,所以,除非以高精度形成基部及嵌合部的各部件,否则难以按照设计使嵌合部移动,可能会使配合侧的连接器损坏。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在连接对象物从不同于与端子连接部的连接方向的方向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连接而不会使连接对象物损坏。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例子的连接器是可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器,具有:
连接器壳体,其具有设有开口部的开口面;
端子连接部,该端子连接部的与所述开口面交叉的第一方向的一端部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可连接所述连接对象物地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露出,并且在所述开口部内配置在与所述开口部的缘部之间设有间隙的基准位置,以在所述开口面上可摆动的状态支承在所述连接器壳体;
施力部,其配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向所述基准位置对所述端子连接部施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具有设有开口部的开口面;端子连接部,其在开口部内配置在与开口部的缘部之间设有间隙的基准位置,以在开口面上可摆动的状态支承在连接器壳体;施力部,其向基准位置对端子连接部施力。通过上述结构,即使在连接对象物从相对于向端子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连接的情况下,也因为能够使端子连接部与连接对象物自对准,所以能够实现不会使连接对象物损坏而可连接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端子连接部侧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端子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针脚的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1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0是拆除图9的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后的状态下第一端子连接部侧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第三变形例的第一端子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第四变形例的、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第五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一个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了表示指定的方向或位置的术语(例如包括“上”、“下”、“左”、“右”的术语),但上述术语的使用是为了容易理解参照了附图的本公开,并非由上述术语的含义来限定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另外,如下的说明实际上只是例示,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其应用物、或其用途。此外,附图是示意性的附图,各尺寸的比率等不一定与实际情况一致。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与连接对象物的一个例子的检查装置100及检查对象200可连接地构成(参照图3),如图1所示,具有:连接器壳体10、以及可摆动地支承在该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连接部20。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设有施力部30。
如图1所示,连接器壳体10作为一个例子而为大致长方形的箱状,由在厚度方向(即图1的上下方向)上堆叠的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构成。该连接器壳体10在与其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X)对置的侧面的一方具有开口面13,在该开口面13设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部14。
如图3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设有基板40、以及可与检查装置100连接的第二端子连接部50。基板40经由在其板面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设置的连接端子41(图6所示),与第一端子连接部20及第二端子连接部50电连接。第二端子连接部50相对于基板40配置在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相反一侧。
如图3所示,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与开口面13交叉(例如正交)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即第一端部201位于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且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即第二端部202可连接检查对象200地向连接器壳体10的外部露出。需要说明的是,检查对象200例如是具有USB连接器或HDMI连接器的电子元器件模块。
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端子连接部20在开口部14内配置在与开口部14的缘部之间设有间隙15的基准位置P,以在开口面13上可在图4的上下左右任意方向摆动的状态,支承在连接器壳体10。在该实施方式中,间隙15在基准位置P上,遍及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第一方向X(即图2的纸面贯通方向)周围的全周而设置。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一端子连接部20具有:板状的针脚60、以及连接壳体21,该连接壳体21设有在第一方向X延伸、使板面在与第一方向X交叉(例如正交)的第二方向Y(图4所示)上对置而可收纳针脚60的第一收纳部22。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端子连接部20具有多个针脚60,在连接壳体21设有沿着第二方向Y、隔着间隔而配置的多对第一收纳部22,在各第一收纳部22分别收纳有针脚60。由此,各对第一收纳部22从第一方向X观察,相对于与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例如正交)的第三方向Z的中心线L1对称地配置,且相互电独立。即,收纳在各对第一收纳部22的针脚60构成为,可由后面叙述的第一接触弹簧部61,从第三方向Z夹持检查对象200,并且可由后面叙述的第二接触弹簧部62,从第三方向Z夹持基板40。
如图3所示,在连接壳体21的第一端部201侧的端部设有支承后面叙述的施力部30的施力部件(即螺旋弹簧31)的支承部211,在连接壳体21的第二端部202侧的端部设有在第一方向X开口且从第一方向X可收纳检查对象200的凹部23、以及确认窗口24。在凹部23的内部配置有各针脚60的后面叙述的第一接触弹簧部61。即,检查对象200沿第一方向X与第一端子连接部20连接。另外,确认窗口24与第一收纳部22和连接壳体21的外部连通,可从连接壳体21的外部确认各针脚60的第一接触弹簧部61。
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端子连接部20具有覆盖连接壳体21的外表面、且设有在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配置的接地端子26的导电的外壳部25。在该实施方式中,外壳部25由铁等金属构成,在与各针脚60电独立的状态下覆盖连接壳体21的外表面的除第二端部202以外的区域。通过这样构成,在将检查对象200与第一端子连接部20连接时,检查对象200不会与外壳部25接触,能够减少与第一端子连接部20连接时的检查对象200的损坏。另外,在外壳部25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各自设有一对接地端子26。
如图3所示,在连接壳体21的外表面设有可收纳外壳部25的凹部212。该凹部212构成为,使收纳的外壳部25的外表面与未设有连接壳体21的凹部212的部分(例如连接壳体21的第二端部201侧的端部213)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6所示,各对接地端子26构成为在第三方向Z上对置而配置,在第三方向Z上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基板40的连接端子41可接触。
如图2所示,施力部30配置在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0,向基准位置P对第一端子连接部20施力。具体而言,施力部30由多个施力部件(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螺旋弹簧31)构成,四个螺旋弹簧31相对于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虚拟直线(例如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第三方向Z的中心线L1)对称地配置。
各螺旋弹簧31收纳在螺旋弹簧收纳部16,该螺旋弹簧收纳部16由在连接壳体21的支承部211设置的大致圆柱状的凹部214、以及在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的各壳体设置且相互与连接壳体21的凹部214分别对置而配置的大致圆柱状的凹部111、121构成。通过使用螺旋弹簧31作为施力部件,除了在开口面13上的任意方向外,还可以使第一端子连接部20在第一方向X上摆动。
如图7所示,各针脚60为板状,具有: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以及在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之间沿第一方向X串联配置的中间部63及缓冲弹簧部64。即,第一接触弹簧部61、中间部63、缓冲弹簧部64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沿第一方向X排列。另外,各针脚60例如通过电铸法形成,一体地构成第一接触弹簧部61、中间部63、缓冲弹簧部64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
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各自从第二方向Y观察,具有弯曲形状,构成为相对于中间部63在第三方向Z上可发生弹性变形。另外,第一接触弹簧部61由多个带状弹性片(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带状弹性片611、612)构成。
中间部63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缓冲弹簧部64连接。在该中间部63的缓冲弹簧部64侧的端部设有第一定位部631,该第一定位部631限制针脚60在被连接壳体21的第一收纳部22收纳时在第一方向X且向第二接触弹簧部62的方向移动。第一定位部631由在第三方向Z、在与缓冲弹簧部64分离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构成。
缓冲弹簧部64构成为,具有在第三方向Z上从中间部63突出的大致长方形的框状,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分别与中间部63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连接,相对于中间部63在第二方向Y(即板厚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变形。在缓冲弹簧部64的中间部63侧的端部设有第二定位部641,该第二定位部641限制针脚60在被连接壳体21的第一收纳部22中收纳时在第一方向X且向第一接触弹簧部61的方向移动。第二定位部641由在第三方向Z、在与缓冲弹簧部64分离的方向且在与中间部63的第一定位部631的相反方向上延伸的平面构成。
另外,在第二定位部641的第三方向Z上远离中间部63的一方的端部设有沿着第一方向X从第二定位部641向第一接触弹簧部62延伸的突起部642。如图3所示,该突起部642在第三方向Z上,设置在连接壳体21的支承部211,并收纳在螺旋弹簧31与中间部63之间配置的凹部215中。
如图3所示,第二接触弹簧部62及缓冲弹簧部64分别位于连接壳体21的外部且位于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缓冲弹簧部64收纳在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设置的第二收纳部17中,第二接触弹簧部62收纳在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设置的第三收纳部18中。
另外,如图8所示,第二方向Y的中间部63的板面与第一收纳部22之间的最短距离D1比第二方向Y的缓冲弹簧部64的板面与第二收纳部17之间的最短距离D2小。此外,构成为使各针脚60的板厚W1为邻接的针脚60的板面间的最短距离W2的1/2以下(优选为1/3以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第二方向Y的第二接触弹簧部62的板面和第三收纳部18之间的最短距离与第二方向Y的中间部63的板面和第一收纳部22之间的最短距离D1大致相同。
所述连接器1具有:连接器壳体10,其具有设有开口部14的开口面13;第一端子连接部20,其在开口部14内且在与开口部14的缘部之间设有间隙15的基准位置P配置,以在开口面13上可摆动的状态支承在连接器壳体10;施力部30,其向基准位置P对第一端子连接部20施力。通过上述结构,即使在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从相当于与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连接方向(即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与施力部30的作用力对抗而在第一端子连接部20暂时与基准位置P偏离后,利用施力部30的作用力,使第一端子连接部20恢复至基准位置P。因此,能够使第一端子连接部20与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自对准,所以,能够实现可连接、而不会使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损坏的连接器1。
另外,第一端子连接部20具有覆盖其外表面、且设有在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配置的接地端子26的导电的外壳部25。利用该外壳部25,能够减少在连接器流动的高频区域的信号的损失。
另外,在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设有与第一端子连接部20电连接的基板40,接地端子26构成为在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基板40的连接端子41可接触。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接地端子26与基板40的连接端子41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接地端子26与连接端子41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另外,施力部30由多个施力部件(例如螺旋弹簧31)构成,多个施力部件相对于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虚拟直线L1对称地配置。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减少相对于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作用力的差异,从而更可靠地使第一端子连接部20按照设计摆动。其结果是,能够使第一端子连接部20与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更可靠地自对准。
另外,第一端子连接部20具有:板状的针脚60、以及设有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使板面在第二方向Y上对置而可收纳针脚60的第一收纳部22的连接壳体21,针脚60具有: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以及在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之间沿第一方向X串联配置的中间部63及缓冲弹簧部64。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构成为相对于中间部63在第三方向Z上可发生弹性变形,中间部63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缓冲弹簧部64连接,缓冲弹簧部64构成为,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分别与中间部63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连接,并且相对于中间部63在第二方向Y上可发生弹性变形。第二接触弹簧部62及缓冲弹簧部64位于连接壳体21的外部且位于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在连接器壳体10设有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并可收纳缓冲弹簧部64的第二收纳部17。而且,第二方向Y的中间部63的板面与第一收纳部22之间的最短距离D1比第二方向Y的缓冲弹簧部64的板面与第二收纳部17之间的最短距离D2小。通过上述结构,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从与接触方向(即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与第一端子连接部20连接,即使向针脚60施加有与预定的接触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Y)的应力,利用缓冲弹簧部64也能够使其应力分散,从而减少针脚60的损坏。即,即使在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从与接触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第一端子连接部20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难以损坏的针脚60。
另外,连接壳体21具有与第一收纳部22和连接壳体21的外部连通、且从连接壳体21的外部可确认第一接触弹簧部61的确认窗口24。利用该确认窗口24,能够容易地确认在第一收纳部22中收纳的针脚60的第一接触弹簧部62的收纳状态。
另外,第一端子连接部20具有:多个针脚60、以及在第二方向Y上隔着间隔而配置且分别收纳各针脚60的多个第一收纳部22,各针脚60的板厚W1为邻接的针脚60的板面间的最短距离W2的1/2以下。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可靠地确保各针脚60的绝缘性。
另外,所述针脚60还具有定位部631、641,该定位部631、641设置在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之间,确定在第一收纳部22收纳时相对于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第一方向X的位置。利用该定位部631、641,能够减少针脚60从第一收纳部22脱落。
另外,定位部具有:在中间部63的第三方向Z的一侧设置且限制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例如向第二接触弹簧部62的方向)移动的第一定位部631、以及在缓冲弹簧部64的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设置且限制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例如向第二接触弹簧部61的方向)移动的第二定位部641。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少针脚60从第一收纳部22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连接器1中,虽然连接器壳体10由在第三方向Z层压的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由在第二方向Y层压的左壳体71及右壳体72构成。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从第一方向X(即图10的纸面贯通方向)观察,施力部30的四个螺旋弹簧31可以相对于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第二方向Y的中心线L2对称地配置。
另外,虽然构成为使在第一收纳部22中收纳的针脚60的中间部63的板面与第一收纳部22之间的最短距离D1比该针脚60的缓冲弹簧部64的板面与第二收纳部17之间的最短距离D2小,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最短距离D1与最短距离D2相同。
外壳部25不限于构成为覆盖连接壳体21的一部分的情况,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构成为覆盖连接壳体21整体,在不太需要考虑高频区域的信号的损失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外壳部25。
接地端子26不限于构成为在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基板40的连接端子41接触的情况,也可以构成为在未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基板40的连接端子41接触。在该情况下,例如接地端子26也可以通过焊接等与基板40的连接端子41连接,以提高接触可靠性。
施力部30不限于由四个螺旋弹簧31构成的情况,例如,可以由一个~三个螺旋弹簧31构成,也可以由五个以上螺旋弹簧31构成。另外,施力部30不限于将多个螺旋弹簧31在第三方向Z的上下配置的情况,除了在第三方向Z的上下配置外,也可以将多个螺旋弹簧31在第二方向Y的左右一方或双方配置。
施力部件不限于螺旋弹簧31,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由板簧32构成。在图12中,在第三方向Z的上下分别配置有两个板簧32(在图12中只表示了三个板簧32),在第二方向Y的左右双方分别配置有两个板簧32。
端子连接部可以根据连接器1的设计等,适当改变其结构。
例如,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针脚不限于所述针脚60,也可以使用其它结构的针脚。例如,作为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针脚,可以使用利用电铸法以外的方法形成的针脚,也可以使用未设有定位部631、641的针脚。
另外,连接壳体21不限于具有沿第二方向Y隔着间隔而配置的多对第一收纳部22的情况,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只在相对于第三方向Z的中心线L1的一侧(在图13中,为第三方向Z的中心线L1的上壳体11侧)设置多个第一收纳部22。在该情况下,外壳部25的接地端子26也可以只在第三方向Z的中心线L1的一侧设置。
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端子连接部20的多个针脚60使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的前端部沿第二方向Y排列成一直线而配置(在图5中只表示了第二接触弹簧部62),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多个针脚60配置为使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的前端部交替地与第一方向X偏离的交错状。
另外,如图14所示,也可以省略确认窗口24。
另外,不限于构成为使各针脚60的板厚W1为邻接的针脚60的板面间的最短距离W2的1/2以下(优选为1/3以下)的情况,也可以构成为使各针脚60的板厚W1比邻接的针脚60的板面间的最短距离W2的1/2大。
上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最后,针对本公开的各种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个例子,添加附图标记来进行记载。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连接器1为可与连接对象物100、200连接的连接器1,具有:
连接器壳体10,其具有设有开口部14的开口面13;
端子连接部20,该端子连接部20的与所述开口面13交叉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可连接所述连接对象物200地向所述连接器壳体10的外部露出,并且在所述开口部14内配置在与所述开口部14的缘部之间设有间隙15的基准位置P上,以在所述开口面13上可摆动的状态支承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0;
施力部30,其配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0,向所述基准位置P对所述端子连接部20施力。
根据第一方式的连接器1,即使在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从相对于与端子连接部20的连接方向(即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与施力部30的作用力对抗,在端子连接部20与基准位置P暂时偏离之后,利用施力部30的作用力,使第一端子连接部20恢复至基准位置P。因此,能够使端子连接部20与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自对准,所以能够实现可连接、而不会使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损坏的连接器1。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连接器1为,
所述端子连接部20具有导电的外壳部25,该外壳部25覆盖所述端子连接部20的外表面、且设有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配置的接地端子26。
根据第二方式的连接器1,利用外壳部25,可以减少在连接器流动的高频区域的信号的损失。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连接器1为,
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端子连接部20电连接的基板40,
所述接地端子26构成为在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所述基板的连接端子41可接触。
根据第三方式的连接器1,能够提高接地端子26与基板40的连接端子41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接地端子26与连接端子41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连接器1为,
所述施力部30由多个施力部件31、32构成,
多个所述施力部件31、32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方向X正交的虚拟直线L1对称地配置。
根据第四方式的连接器1,能够减少相对于端子连接部20的作用力的差异,更可靠地使端子连接部20按照设计摆动。其结果是,能够使端子连接部20与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更可靠地自对准。
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连接器1为,
所述端子连接部20具有:
板状的针脚60;
连接壳体21,其设有第一收纳部22,该第一收纳部22在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上板面对置而可收纳所述针脚60;
所述针脚60具有:
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第二接触弹簧部62;
中间部63及缓冲弹簧部64,其在所述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所述第二接触弹簧部62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X串联配置;
所述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所述第二接触弹簧部62构成为相对于所述中间部63,在与所述第一方向X及所述第二方向Y交叉的第三方向Z上可发生弹性变形,
所述中间部63的所述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弹簧部61及所述缓冲弹簧部64连接,
所述缓冲弹簧部64构成为,所述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中间部63及所述第二接触弹簧部62连接,并且相对于所述中间部63,在所述第二方向Y可发生弹性变形,
所述第二接触弹簧部62及所述缓冲弹簧部64位于所述连接壳体21的外部且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
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0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并可收纳所述缓冲弹簧部64的第二收纳部17,
所述第二方向Y的所述中间部63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收纳部22之间的最短距离D1比所述第二方向Y的所述缓冲弹簧部64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收纳部17之间的最短距离D2小。
根据第五方式的连接器1,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从与接触方向(即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与端子连接部20连接,即使对针脚60施加有与接触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Y)的应力,利用缓冲弹簧部64也能够分散其应力,减少针脚60的损坏。即,即使在检查对象200等连接对象物从与接触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端子连接部20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难以损坏的针脚60。
本公开的第六方式的连接器1为,
所述连接壳体21具有与所述第一收纳部22和所述连接壳体21的外部连通、且从所述连接壳体21的外部可确认所述第一接触弹簧部61的确认窗口24。
根据第六方式的连接器1,通过确认窗口24,能够容易地确认在第一收纳部22中收纳的针脚60的接触弹簧部62的收纳状态。
本公开的第七方式的连接器1为,
所述端子连接部20具有:
多个所述针脚60;
多个所述第一收纳部22,其在所述第二方向Y隔着间隔而配置,分别收纳有所述针脚60;
所述针脚60的板厚W1为邻接的所述针脚60的板面间的最短距离W1的1/2以下。
根据第七方式的连接器1,能够可靠地确保各针脚60的绝缘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各所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适当组合,能够起到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另外,可以使实施方式彼此组合或实施例彼此组合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组合,并且也可以使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之中的特征彼此组合。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连接器例如可以应用在USB器件或HDMI器件的检查中。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10连接器壳体;11上壳体;111凹部;12下壳体;121凹部;13开口面;14开口部;15间隙;16螺旋弹簧收纳部;17第二收纳部;18第三收纳部;20第一端子连接部;201第一端部;202第二端部;21连接壳体;211支承部;212凹部;213端部;214,215凹部;22第一收纳部;23凹部;24确认窗口;25外壳部;26接地端子;30施力部;31螺旋弹簧;32板簧;40基板;50第二端子连接部;60针脚;61第一接触弹簧部;611,612带状弹性片;62第二接触弹簧部;63中间部;631第一定位部;64缓冲弹簧部;641第二定位部;642突起部;71左壳体;72右壳体;100检查装置;200检查对象;L1,L2中心线;P基准位置;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D1,D2最短距离;W1板厚;W2最短距离。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可与连接对象物连接,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
连接器壳体,其具有设有开口部的开口面;
端子连接部,该端子连接部的与所述开口面交叉的第一方向的一端部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可连接所述连接对象物地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露出,并且在所述开口部内配置在与所述开口部的缘部之间设有间隙的基准位置,以在所述开口面上可摆动的状态支承在所述连接器壳体;
施力部,其配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向所述基准位置对所述端子连接部施力;
所述施力部由多个螺旋弹簧构成,
所述多个螺旋弹簧在从所述连接器壳体朝向所述端子连接部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虚拟直线对称地配置,
所述多个螺旋弹簧分别收纳在螺旋弹簧收纳部,所述螺旋弹簧收纳部由在所述端子连接部设置的大致圆柱状的凹部和在所述连接器壳体设置的大致圆柱状的凹部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虚拟直线正交的方向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连接部具有导电的外壳部,该外壳部覆盖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外表面、且设有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配置的接地端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端子连接部电连接的基板,
所述接地端子构成为在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所述基板的连接端子可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连接部具有:
板状的针脚;
连接壳体,其设有第一收纳部,该第一收纳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板面对置而可收纳所述针脚;
所述针脚具有:
第一接触弹簧部及第二接触弹簧部;
中间部及缓冲弹簧部,其在所述第一接触弹簧部及所述第二接触弹簧部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串联配置;
所述第一接触弹簧部及所述第二接触弹簧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变形,
所述中间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弹簧部及所述缓冲弹簧部连接,
所述缓冲弹簧部构成为,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中间部及所述第二接触弹簧部连接,并且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变形,
所述第二接触弹簧部及所述缓冲弹簧部位于所述连接壳体的外部且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
在所述连接器壳体设有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可收纳所述缓冲弹簧部的第二收纳部,
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中间部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收纳部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缓冲弹簧部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收纳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连接壳体的外部连通、且从所述连接壳体的外部可确认所述第一接触弹簧部的确认窗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连接部具有:
多个所述针脚;
多个所述第一收纳部,其在所述第二方向隔着间隔而配置,分别收纳有所述针脚;
所述针脚的板厚为邻接的所述针脚的板面间的最短距离的1/2以下。
CN201980027033.6A 2018-05-22 2019-05-15 连接器 Active CN112005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8188 2018-05-22
JP2018098188A JP7067265B2 (ja) 2018-05-22 2018-05-22 コネクタ
PCT/JP2019/019287 WO2019225432A1 (ja) 2018-05-22 2019-05-15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5449A CN112005449A (zh) 2020-11-27
CN112005449B true CN112005449B (zh) 2022-08-12

Family

ID=68616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7033.6A Active CN112005449B (zh) 2018-05-22 2019-05-1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067265B2 (zh)
KR (1) KR102454259B1 (zh)
CN (1) CN112005449B (zh)
TW (1) TWI708440B (zh)
WO (1) WO20192254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42154B1 (ko) * 2020-02-25 2021-12-22 주식회사 엠투아이코퍼레이션 커넥터 지지장치
CN117678126A (zh) * 2021-07-19 2024-03-08 莫列斯有限公司 母线组件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8366A (zh) * 2013-05-29 2014-12-17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有该电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5979B2 (ja) * 1992-09-14 2001-06-11 株式会社東芝 樹脂封止型半導体装置
JP2597035Y2 (ja) * 1993-06-21 1999-06-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導通検査装置
JP4451386B2 (ja) * 2005-12-20 2010-04-1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8690608B2 (en) * 2011-06-20 2014-04-0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Special USB plug having different structure from standard USB plug and USB receptacle matable with the special USB plug
JP5826638B2 (ja) * 2011-06-20 2015-1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Usbコネクタ
JP4938148B1 (ja) * 2011-06-27 2012-05-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コネクタ
EP2733793B1 (en) * 2012-11-15 2016-06-15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JP5946804B2 (ja) * 2013-08-09 2016-07-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73119B2 (ja) * 2013-10-08 2018-01-31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機器の接続装置
DE102013111905B9 (de) * 2013-10-29 2015-10-29 Telegärtner Karl Gärtner GmbH Verbindungseinrichtung zum elektrischen Verbinden zweier Leiterplatten
JP5568677B1 (ja) * 2013-11-13 2014-08-06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192567B2 (ja) 2014-02-21 2017-09-06 ケル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US10707618B2 (en) * 2015-04-03 2020-07-0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Connector mounts
JP6507135B2 (ja) * 2016-03-15 2019-04-24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プラグユニット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8366A (zh) * 2013-05-29 2014-12-17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有该电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4645A (ja) 2019-11-28
TW202005191A (zh) 2020-01-16
CN112005449A (zh) 2020-11-27
TWI708440B (zh) 2020-10-21
KR20200128576A (ko) 2020-11-13
WO2019225432A1 (ja) 2019-11-28
JP7067265B2 (ja) 2022-05-16
KR102454259B1 (ko)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9447B (zh) 探针、检查工具、检查单元和检查装置
CN111602062B (zh) 探针、检查工具、检查单元和检查装置
JP6256426B2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US8840415B2 (en) Power cable connector
CN110277659B (zh) 连接件以及插座
CN112005449B (zh) 连接器
JP5168393B2 (ja) 基板用端子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TW202009494A (zh) 探針單元
KR101326395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장치
CN113892036A (zh) 探针、检查工具和检查单元
KR102430924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WO2019116512A1 (ja) ソケット、検査治具、検査ユニットおよび検査装置
TWI437769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ircuit boards
CN211980956U (zh) 一种接线端子及电子设备
CN112005448B (zh) 探针销
WO2020095679A1 (ja) プローブピンおよび検査治具
US8668508B2 (en) Connector
CN111712714B (zh) 检查单元以及检查装置
US20190372253A1 (en) Socket
TWI416803B (zh) 電連接器
JP2013008500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