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5191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5191A
TW202005191A TW108117304A TW108117304A TW202005191A TW 202005191 A TW202005191 A TW 202005191A TW 108117304 A TW108117304 A TW 108117304A TW 108117304 A TW108117304 A TW 108117304A TW 202005191 A TW202005191 A TW 2020051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nector
spring portion
connection
contact sp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7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8440B (zh
Inventor
笹野直哉
寺西宏真
酒井貴浩
崔時薫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5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5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8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844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4Intermediate parts, e.g. adapters, splitters or elbow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連接器具備:連接器殼體,具有設有開口部的開口面;端子連接部,與開口面交叉的第一方向的一端部位於連接器殼體的內部且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於可將連接對象物連接的連接器殼體的外部露出,並且配置於開口部內且配置在與開口部的緣部之間設有間隙的基準位置,以於開口面上可擺動的狀態支持於連接器殼體;以及施力部,配置於連接器殼體的內部,相對於連接器殼體而將端子連接部向所述基準位置施力。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可連接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元件等連接對象物的連接器(connector)。
對於USB元件等電子零件模組,一般而言於其製造步驟中進行導通檢查及動作特性檢查等。該些檢查是藉由利用連接器將檢查裝置與電子零件模組連接而進行。
作為此種連接器,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連接器。該連接器具備可配置於基板上的基底部、及自基底部的上部與基板的上表面平行地延伸且可與電子零件模組的連接器嵌合的嵌合部。所述連接器中,設於基底部的移動限制部與設於嵌合部的移動限制部具有間隙地卡合,從而嵌合部可相對於基底部於該間隙的範圍內相對地移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15899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所述連接器中,於基底部及嵌合部各自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分別設有移動限制部,故而若未以高精度形成基底部及嵌合部的各構件,則難以如設計般使嵌合部移動,有時導致對象側連接器損傷。
本揭示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即便將連接對象物自與向端子連接部的連接方向不同的方向連接時,亦可不使連接對象物損傷而連接的連接器。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的一例的連接器可連接於連接對象物,包括: 連接器殼體,具有設有開口部的開口面; 端子連接部,與所述開口面交叉的第一方向的一端部位於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內部且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於可連接所述連接對象物的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外部露出,並且配置於所述開口部內且配置在與所述開口部的緣部的之間設有間隙的基準位置,以於所述開口面上可擺動的狀態支持於所述連接器殼體;以及 施力部,配置於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內部,相對於所述連接器殼體而將所述端子連接部向所述基準位置施力。 [發明的效果]
根據所述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殼體,具有設有開口部的開口面;端子連接部,配置於開口部內且配置在與開口部的緣部之間設有間隙的基準位置,以於開口面上可擺動的狀態支持於連接器殼體;以及施力部,將端子連接部向基準位置施力。根據此種結構,即便於將連接對象物自相對於向端子連接部的連接方向交叉的方向連接時,亦可使端子連接部相對於連接對象物而自對準(self-alignment),故而可實現可使連接對象物不損傷而連接的連接器。
以下,按照隨附圖式對本揭示的一例進行說明。再者,以下的說明中,視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語(例如包括「上」、「下」、「右」、「左」的用語),但該些用語的使用是為了使參照圖式的本揭示的理解容易,且並非由該些用語的含意來限定本揭示的技術範圍。另外,以下的說明本質上僅為例示,並非意圖限制本揭示、其應用物或其用途。進而,圖式為示意性,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與現實一致。
本揭示的一實施形態的連接器1以可連接於連接對象物的一例的檢查裝置100及檢查對象200的方式構成(參照圖3),如圖1所示,具備連接器殼體10、及可擺動地支持於所述連接器殼體10的第一端子連接部20。於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如圖2所示設有施力部30。
作為一例,連接器殼體10如圖1所示,為大致矩形的箱狀,由在厚度方向(即,圖1的上下方向)重疊的上殼體11與下殼體12所構成。該連接器殼體10於在其長度方向(即,第一方向X)相向的其中一個側面具有開口面13,在該開口面13設有大致橢圓形狀的開口部14。
如圖3所示,在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設有基板40、及可連接於檢查裝置100的第二端子連接部50。基板40經由設於其板面的第一方向X的兩端部的連接端子41(圖6所示),而電性連接於第一端子連接部20及第二端子連接部50。第二端子連接部50相對於基板40而配置於第一方向X的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相反側。
第一端子連接部20如圖3所示,作為與開口面13交叉(例如正交)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的第一端部201位於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且作為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的第二端部202於可連接檢查對象200的連接器殼體10的外部露出。再者,檢查對象200例如為具有USB連接器或高解析度多媒體介面(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連接器的電子零件模組。
另外,第一端子連接部20如圖4所示,於開口部14內且與開口部14的緣部之間將間隙15配置於基準位置P,以於開口面13上相對於圖4的上下左右的任意方向而可擺動的狀態支持於連接器殼體10。本實施形態中,間隙15是於基準位置P遍及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繞第一方向X(即,圖2的紙面貫通方向)的全周而設置。
詳細而言,第一端子連接部20如圖3所示,具有板狀的探針60及連接殼體21,所述連接殼體21以於第一方向X延伸且板面於與第一方向X交叉(例如正交)的第二方向Y(圖4所示)相向的方式設有可收容探針60的第一收容部22。本實施形態中,第一端子連接部20如圖2所示,具有多個探針60,於連接殼體21設有沿第二方向Y空開間隔而配置的多對第一收容部22,於各第一收容部22分別收容有探針60。藉此,自第一方向X觀看,各對第一收容部22相對於與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例如正交)的第三方向Z的中心線L1而對稱地配置,且相互地電性獨立。即,收容於各對第一收容部22的探針60以藉由後述的第一接觸彈簧部61自第三方向Z可夾持檢查對象200,並且藉由後述的第二接觸彈簧部62自第三方向Z可夾持基板40的方式構成。
如圖3所示,於連接殼體21的第一端部201側的端部,設有支持後述的施力部30的施力構件(即,線圈彈簧31)的支持部211,於連接殼體21的第二端部202側的端部,設有於第一方向X開口而自第一方向X可收容檢查對象200的凹部23、及確認用窗24。於凹部23的內部,配置有各探針60的後述的第一接觸彈簧部61。即,檢查對象200沿第一方向X連接於第一端子連接部20。另外,確認用窗24與第一收容部22及連接殼體21的外部連通,自連接殼體21的外部可確認各探針60的第一接觸彈簧部61。
另外,如圖5所示,第一端子連接部20具有導電性的外殼部25,所述外殼部25覆蓋連接殼體21的外表面,並且設有配置於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的接地端子26。本實施形態中,外殼部25是由鐵等金屬構成,以與各探針60電性獨立地狀態將連接殼體21的外表面的除了第二端部202以外的區域覆蓋。藉由如此構成,於對第一端子連接部20連接檢查對象200時,檢查對象200不會與外殼部25接觸,可降低向第一端子連接部20連接時的檢查對象200的損傷。另外,接地端子26分別於外殼部25的第二方向Y的兩端部設有各一對。
於連接殼體21的外表面,如圖3所示,設有可收容外殼部25的凹部212。該凹部212是以所收容的外殼部25的外表面相對於連接殼體21的未設置凹部212的部分(例如連接殼體21的第二端部201側的端部213)的外表面而位於同一平面上的方式構成。
各對接地端子26如圖6所示,以於第三方向Z相向的方式配置,且以於在第三方向Z經彈性變形的狀態下對基板40連接端子41可接觸的方式構成。
施力部30如圖2所示,配置於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相對於連接器殼體10而將第一端子連接部20向基準位置P施力。詳細而言,施力部30是由多個施力構件(本實施形態中為四個線圈彈簧31)所構成,四個線圈彈簧31相對於與第一方向X正交的假想直線(例如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第三方向Z的中心線L1)而對稱地配置。
各線圈彈簧31收容於線圈彈簧收容部16,所述線圈彈簧收容部16是由設於連接殼體21的支持部211的大致圓柱狀的凹部214、以及設於上殼體11及下殼體12各自且相互以與連接殼體21的凹部214分別相向的方式配置的大致圓柱狀的凹部111、凹部121所構成。藉由使用線圈彈簧31作為施力構件,可使第一端子連接部20除了開口面13上的任意方向以外還可於第一方向X擺動。
各探針60如圖7所示為板狀,且具備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以及於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之間沿第一方向X串聯配置的中間部63及緩衝彈簧部64。即,第一接觸彈簧部61、中間部63、緩衝彈簧部64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沿第一方向X排列。另外,各探針60例如是利用電鑄法形成,將第一接觸彈簧部61、中間部63、緩衝彈簧部64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構成為一體。
自第二方向Y觀看,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各自具有蜿蜒形狀,以相對於中間部63而於第三方向Z可彈性變形的方式構成。另外,第一接觸彈簧部61是由多個帶狀彈性片(本實施形態中為兩個帶狀彈性片611、帶狀彈性片612)所構成。
中間部63具有大致矩形狀,第一方向X的兩端部分別連接於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緩衝彈簧部64。於該中間部63的緩衝彈簧部64側的端部,設有第一定位部631,所述第一定位部631限制收容於連接殼體21的第一收容部22時的探針60的於第一方向X且朝向第二接觸彈簧部62的方向的移動。第一定位部631是由在第三方向Z向遠離緩衝彈簧部64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所構成。
緩衝彈簧部64具有自中間部63於第三方向Z突出的大致矩形的框狀,第一方向X的兩端部分別連接於中間部63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以相對於中間部63而於第二方向Y(即板厚方向)可彈性變形的方式構成。於緩衝彈簧部64的中間部63側的端部,設有第二定位部641,所述第二定位部641限制收容於連接殼體21的第一收容部22時的探針60的於第一方向X且朝向第一接觸彈簧部61的方向的移動。第二定位部641是由在第三方向Z向遠離緩衝彈簧部64的方向且中間部63的與第一定位部631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所構成。
另外,在第二定位部641的於第三方向Z遠離中間部63的端部,設有自第二定位部641沿第一方向X向第一接觸彈簧部62延伸的突起部642。該突起部642如圖3所示,收容於在第三方向Z設於連接殼體21的支持部211且配置於線圈彈簧31與中間部63之間的凹部215。
如圖3所示,第二接觸彈簧部62及緩衝彈簧部64各自位於連接殼體21的外部且位於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緩衝彈簧部64收容於設於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的第二收容部17,第二接觸彈簧部62收容於設於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的第三收容部18。
另外,如圖8所示,第二方向Y的中間部63的板面與第一收容部22之間的最短距離D1較第二方向Y的緩衝彈簧部64的板面與第二收容部17之間的最短距離D2而更小。進而,以各探針60的板厚W1成為鄰接的探針60的板面間的最短距離W2的1/2以下(較佳為1/3以下)的方式構成。再者,雖未圖示,但第二方向Y的第二接觸彈簧部62的板面與第三收容部18之間的最短距離,和第二方向Y的中間部63的板面與第一收容部22之間的最短距離D1大致相同。
所述連接器1具備:連接器殼體10,具有設有開口部14的開口面13;第一端子連接部20,配置於開口部14內且配置在與開口部14的緣部之間設有間隙15的基準位置P,以於開口面13上可擺動的狀態支持於連接器殼體10;以及施力部30,將第一端子連接部20向基準位置P施力。藉由此種結構,即便於將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自相對於向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連接方向(即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連接時,亦可於抵抗施力部30的施加力而第一端子連接部20自基準位置P暫且偏離後,利用施力部30的施加力使第一端子連接部20回到基準位置P。因此,可使第一端子連接部20相對於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而自對準,因而可實現可不使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損傷而連接的連接器1。
另外,第一端子連接部20具有覆蓋其外表面且設有配置於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的接地端子26的導電性的外殼部25。藉由該外殼部25,可降低流經連接器的高頻區域的信號損失。
另外,於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設有相對於第一端子連接部20而電性連接的基板40,接地端子26以於經彈性變形的狀態下可與基板40的連接端子41接觸的方式構成。藉由此種結構,可提高接地端子26對基板40的連接端子41的接觸壓,從而提高接地端子26與連接端子41之間的接觸可靠性。
另外,施力部30由多個施力構件(例如線圈彈簧31)所構成,多個施力構件相對於與第一方向X正交的假想直線L1而對稱地配置。藉由此種結構,可減小對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施加力的偏差,更可靠地使第一端子連接部20如設計般擺動。其結果為,可使第一端子連接部20相對於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而更可靠地自對準。
另外,第一端子連接部20具有板狀的探針60、以及以於第一方向X延伸且板面於第二方向Y相向的方式設有可收容探針60的第一收容部22的連接殼體21,探針60具備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以及於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之間沿第一方向X串聯配置的中間部63及緩衝彈簧部64。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以相對於中間部63而於第三方向Z可彈性變形的方式構成,中間部63的第一方向X的兩端部分別連接於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緩衝彈簧部64,緩衝彈簧部64的第一方向X的兩端部分別連接於中間部63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並且緩衝彈簧部64以相對於中間部63而於第二方向Y可彈性變形的方式構成。第二接觸彈簧部62及緩衝彈簧部64位於連接殼體21的外部且位於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於連接器殼體10設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可收容緩衝彈簧部64的第二收容部17。而且,第二方向Y的中間部63的板面與第一收容部22之間的最短距離D1較第二方向Y的緩衝彈簧部64的板面與第二收容部17之間的最短距離D2更小。藉由此種結構,即便將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物自與接觸方向(即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連接於第一端子連接部20,對探針60施加與預定的接觸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Y)的應力,亦藉由緩衝彈簧部64使該應力分散,從而可降低探針60的損傷。即,可實現即便於將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自與接觸方向交叉的方向連接於第一端子連接部20時亦不易損傷的探針60。
另外,連接殼體21具有與第一收容部22及連接殼體21的外部連通,並且自連接殼體21的外部可確認第一接觸彈簧部61的確認用窗24。藉由該確認用窗24,可容易地確認收容於第一收容部22的探針60的第一接觸彈簧部62的收容狀態。
另外,第一端子連接部20具有多個探針60、及於第二方向Y空開間隔而配置且分別收容有各探針60的多個第一收容部22,各探針60的板厚W1為鄰接的探針60的板面間的最短距離W2的1/2以下。藉由此種結構,能可靠地確保各探針60的絕緣性。
另外,所述探針60更具備定位部631、定位部641,所述定位部631、定位部641設於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之間,決定收容於第一收容部22時的相對於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第一方向X的位置。藉由該定位部631、定位部641,可減少探針60自第一收容部22的脫落。
另外,定位部具有:第一定位部631,設於中間部63的第三方向Z的其中一側,限制向第一方向X的其中一側(例如朝向第二接觸彈簧部62的方向)的移動;以及第二定位部641,設於緩衝彈簧部64的第三方向Z的另一側,限制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側(例如朝向第二接觸彈簧部61的方向)的移動。藉由此種結構,可進一步減少探針60自第一收容部22的脫落。
再者,所述連接器1中,連接器殼體10是由在第三方向Z積層的上殼體11及下殼體12所構成,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如圖9所示,由在第二方向Y積層的左殼體71及右殼體72而構成。此時,如圖10所示,自第一方向X(即,圖10的紙面貫通方向)觀看,施力部30的四個線圈彈簧31可相對於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第二方向Y的中心線L2而對稱地配置。
另外,以收容於第一收容部22的探針60的中間部63的板面與第一收容部22之間的最短距離D1較該探針60的緩衝彈簧部64的板面與第二收容部17之間的最短距離D2小的方式構成,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以最短距離D1與最短距離D2相同的方式構成。
外殼部25不限於以覆蓋連接殼體21的一部分的方式構成的情形,例如亦可如圖9所示,以覆蓋整個連接殼體21的方式構成,於不大需要考慮高頻區域的信號損失時,亦可省略。
接地端子26不限於以於經彈性變形的狀態下與基板40的連接端子41接觸的方式構成的情形,亦可以於未彈性變形的狀態下與基板40的連接端子41接觸的方式構成。此時,例如接地端子26亦可藉由焊接等而連接於基板40的連接端子41,從而提高接觸可靠性。
施力部30不限於由四個線圈彈簧31構成的情形,例如亦可由一個~三個線圈彈簧31構成,亦可由五個以上的線圈彈簧31構成。另外,施力部30不限於將多個線圈彈簧31配置於第三方向Z的上下的情形,多個線圈彈簧31亦可除了第三方向Z的上下以外還配置於第二方向Y的左右一者或兩者。
施力構件不限於線圈彈簧31,例如亦可如圖12所示,由板彈簧32構成。圖12中,於第三方向Z的上下分別配置各兩個板彈簧32(圖12中僅表示三個板彈簧32),於第二方向Y的左右兩者分別配置各兩個板彈簧32。
端子連接部可根據連接器1的設計等而適當變更其結構。
例如,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探針不限於所述探針60,亦可使用其他結構的探針。例如,作為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探針,亦可使用藉由電鑄法以外的方法所形成的探針,或亦可使用未設有定位部631、定位部641的探針。
另外,連接殼體21不限於具有沿第二方向Y空開間隔配置的多對第一收容部22的情形,例如亦可如圖13所示,僅於相對於第三方向Z的中心線L1的其中一側(圖13中為第三方向Z的中心線L1的上殼體11側),設置多個第一收容部22。此時,外殼部25的接地端子26亦只要僅設於第三方向Z的中心線L1的其中一側即可。
另外,第一端子連接部20的多個探針60如圖5所示,以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的前端部沿第二方向Y排成一直線的方式配置(圖5中僅表示第二接觸彈簧部62),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將多個探針60配置成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的前端部交替於第一方向X錯開的鋸齒狀。
另外,亦可如圖14所示,省略確認用窗24。
另外,不限於以各探針60的板厚W1成為鄰接的探針60的板面間的最短距離W2的1/2以下(較佳為1/3以下)的方式構成的情形,亦可以各探針60的板厚W1大於鄰接的探針60的板面間的最短距離W2的1/2的方式構成。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揭示的各種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說明,最後對本揭示的各種形態進行說明。再者,以下的說明中,作為一例,亦附註參照符號來進行記載。
本揭示的第一形態的連接器1可連接於連接對象物100,連接對象物200,包括: 連接器殼體10,具有設有開口部14的開口面13; 端子連接部20,與所述開口面13交叉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位於所述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且所述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於可連接所述連接對象200的所述連接器殼體10的外部露出,並且配置於所述開口部14內且配置在與所述開口部14的緣部之間設有間隙15的基準位置P,以於所述開口面13上可擺動的狀態支持於所述連接器殼體10;以及 施力部30,配置於所述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相對於所述連接器殼體10而將所述端子連接部20向所述基準位置P施力。
根據第一形態的連接器1,即便於將檢查對象200等的連接對象物物自相對於向端子連接部20的連接方向(即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連接時,亦可於抵抗施力部30的施加力而端子連接部20自基準位置P暫且偏離後,利用施力部30的施加力使第一端子連接部20回到基準位置P。因此,可使端子連接部20相對於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物而自對準,故而可實現可不使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損傷而連接的連接器1。
本揭示的第二形態的連接器1中, 所述端子連接部20具有:導電性的外殼部25,覆蓋所述端子連接部20的外表面,且設有配置於所述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的接地端子26。
根據第二形態的連接器1,可藉由外殼部25降低流經連接器的高頻區域的信號損失。
本揭示的第三形態的連接器1中, 於所述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設有相對於所述端子連接部20而電性連接的基板40, 所述接地端子26以於經彈性變形的狀態下可與所述基板的連接端子41接觸的方式構成。
根據第三形態的連接器1,可提高接地端子26對基板40的連接端子41的接觸壓,從而提高接地端子26與連接端子41之間的接觸可靠性。
本揭示的第四形態的連接器1中, 所述施力部30由多個施力構件31、施力構件32所構成, 所述多個施力構件31、施力構件32相對於與所述第一方向X正交的假想直線L1而對稱地配置。
根據第四形態的連接器1,可減小對端子連接部20的施加力的偏差,使端子連接部20更可靠地如設計般擺動。其結果為,可使端子連接部20相對於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而更可靠地自對準。
本揭示的第五形態的連接器1中, 所述端子連接部20具有: 板狀的探針60;以及 連接殼體21,以於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且板面於與所述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相向的方式設有可收容所述探針60的第一收容部22, 所述探針60具備: 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第二接觸彈簧部62;以及 中間部63及緩衝彈簧部64,於所述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所述第二接觸彈簧部62之間沿所述第一方向X串聯配置, 所述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所述第二接觸彈簧部62以相對於所述中間部63而於與所述第一方向X及所述第二方向Y交叉的第三方向Z可彈性變形的方式構成, 所述中間部63的所述第一方向X的兩端部分別連接於所述第一接觸彈簧部61及所述緩衝彈簧部64, 所述緩衝彈簧部64的所述第一方向X的兩端部分別連接於所述中間部63及所述第二接觸彈簧部62,且所述緩衝彈簧部64以相對於所述中間部63而於所述第二方向Y可彈性變形的方式構成, 所述第二接觸彈簧部62及所述緩衝彈簧部64位於所述連接殼體21的外部且位於所述連接器殼體10的內部, 於所述連接器殼體10,設有於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且可收容所述緩衝彈簧部64的第二收容部17, 所述第二方向Y的所述中間部63的板面與所述第一收容部22之間的最短距離D1較所述第二方向Y的所述緩衝彈簧部64的板面與所述第二收容部17之間的最短距離D2更小。
根據第五形態的連接器1,即便將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物自與接觸方向(即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連接於端子連接部20,對探針60施加與接觸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Y)的應力,亦藉由緩衝彈簧部64使該應力分散,可降低探針60的損傷。即,可實現即便於將檢查對象200等連接對象物自與接觸方向交叉的方向連接於端子連接部20時亦不易損傷的探針60。
本揭示的第六形態的連接器1中, 所述連接殼體21具有:確認用窗24,與所述第一收容部22及所述連接殼體21的外部連通,並且自所述連接殼體21的外部可確認所述第一接觸彈簧部61。
根據第六形態的連接器1,可藉由確認用窗24而容易地確認收容於第一收容部22的探針60的接觸彈簧部62的收容狀態。
本揭示的第七形態的連接器1中, 所述端子連接部20具有: 多個所述探針60;以及 多個所述第一收容部22,於所述第二方向Y空開間隔而配置,分別收容有所述探針60, 所述探針60的板厚W1為鄰接的所述探針60的板面間的最短距離W1的1/2以下。
根據第七形態的連接器1,能可靠地確保各探針60的絕緣性。
再者,藉由所述各種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中的任意實施形態或變形例適當組合,可發揮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另外,可進行實施形態彼此的組合或實施例彼此的組合或者實施形態與實施例的組合,並且亦可進行不同實施形態或實施例中的特徵彼此的組合。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揭示的連接器例如可用於USB元件或HDMI元件的檢查。
1‧‧‧連接器10‧‧‧連接器殼體11‧‧‧上殼體12‧‧‧下殼體13‧‧‧開口面14‧‧‧開口部15‧‧‧間隙16‧‧‧線圈彈簧收容部17‧‧‧第二收容部18‧‧‧第三收容部20‧‧‧第一端子連接部21‧‧‧連接殼體22‧‧‧第一收容部23、111、121、212、214、215‧‧‧凹部24‧‧‧確認用窗25‧‧‧外殼部26‧‧‧接地端子30‧‧‧施力部31‧‧‧線圈彈簧32‧‧‧板彈簧40‧‧‧基板41‧‧‧連接端子50‧‧‧第二端子連接部60‧‧‧探針61‧‧‧第一接觸彈簧部62‧‧‧第二接觸彈簧部63‧‧‧中間部64‧‧‧緩衝彈簧部71‧‧‧左殼體72‧‧‧右殼體100‧‧‧檢查裝置200‧‧‧檢查對象201‧‧‧第一端部202‧‧‧第二端部211‧‧‧支持部213‧‧‧端部611、612‧‧‧帶狀彈性片631‧‧‧第一定位部641‧‧‧第二定位部642‧‧‧突起部D1、D2、W2‧‧‧最短距離L1、L2‧‧‧中心線P‧‧‧基準位置W1‧‧‧板厚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圖1為表示本揭示的一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為沿著圖1的II-II線的剖面圖。 圖3為沿著圖1的III-III線的剖面圖。 圖4為圖1的連接器的第一端子連接部側的側面圖。 圖5為表示圖1的連接器的第一端子連接部的立體圖。 圖6為沿著圖1的VI-VI線的剖面圖。 圖7為表示圖1的連接器的探針(probe pin)的立體圖。 圖8為沿著圖1的VIII-VIII線的剖面圖。 圖9為表示圖1的連接器的第一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10為圖9的連接器的卸除連接器殼體的狀態下的第一端子連接部側的側面圖。 圖11為表示圖1的連接器的第二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12為表示圖1的連接器的第三變形例的第一端子連接部的立體圖。 圖13為表示圖1的連接器的第四變形例的沿著圖1的II-II線的剖面圖。 圖14為表示圖1的連接器的第五變形例的立體圖。
1‧‧‧連接器
11‧‧‧上殼體
12‧‧‧下殼體
14‧‧‧開口部
15‧‧‧間隙
16‧‧‧線圈彈簧收容部
20‧‧‧第一端子連接部
21‧‧‧連接殼體
22‧‧‧第一收容部
26‧‧‧接地端子
30‧‧‧施力部
31‧‧‧線圈彈簧
60‧‧‧探針
111、121、214‧‧‧凹部
211‧‧‧支持部
L1‧‧‧中心線
P‧‧‧基準位置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Claims (7)

  1. 一種連接器,能夠連接於連接對象物,包括: 連接器殼體,具有設有開口部的開口面; 端子連接部,與所述開口面交叉的第一方向的一端部位於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內部且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於能夠連接所述連接對象物的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外部露出,並且配置於所述開口部內且配置在與所述開口部的緣部之間設有間隙的基準位置,以於所述開口面上能夠擺動的狀態支持於所述連接器殼體;以及 施力部,配置於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內部,相對於所述連接器殼體而將所述端子連接部向所述基準位置施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連接部具有:導電性的外殼部,覆蓋所述端子連接部的外表面,並且設有配置於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內部的接地端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於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內部,設有相對於所述端子連接部而電性連接的基板, 所述接地端子以於經彈性變形的狀態下能夠與所述基板的連接端子接觸的方式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施力部由多個施力構件所構成, 所述多個施力構件相對於與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假想直線而對稱地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連接部具有: 板狀的探針;以及 連接殼體,以於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板面於與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相向的方式設有能夠收容所述探針的第一收容部, 所述探針具有: 第一接觸彈簧部及第二接觸彈簧部;以及 中間部及緩衝彈簧部,於所述第一接觸彈簧部及所述第二接觸彈簧部之間沿所述第一方向串聯配置, 所述第一接觸彈簧部及所述第二接觸彈簧部以相對於所述中間部而於與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能夠彈性變形的方式構成, 所述中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兩端部分別連接於所述第一接觸彈簧部及所述緩衝彈簧部, 所述緩衝彈簧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兩端部分別連接於所述中間部及所述第二接觸彈簧部,並且所述緩衝彈簧部以相對於所述中間部而於所述第二方向能夠彈性變形的方式構成, 所述第二接觸彈簧部及所述緩衝彈簧部位於所述連接殼體的外部且位於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內部, 在所述連接器殼體,設有於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能夠收容所述緩衝彈簧部的第二收容部, 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中間部的板面與所述第一收容部之間的最短距離較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緩衝彈簧部的板面與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間的最短距離更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連接殼體具有:確認用窗,與所述第一收容部及所述連接殼體的外部連通,並且從所述連接殼體的外部能夠確認所述第一接觸彈簧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端子連接部具有: 多個所述探針;以及 多個所述第一收容部,於所述第二方向空開間隔而配置,分別收容有所述探針, 所述探針的板厚為鄰接的所述探針的板面間的最短距離的1/2以下。
TW108117304A 2018-05-22 2019-05-20 連接器 TWI708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8188A JP7067265B2 (ja) 2018-05-22 2018-05-22 コネクタ
JP2018-098188 2018-05-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5191A true TW202005191A (zh) 2020-01-16
TWI708440B TWI708440B (zh) 2020-10-21

Family

ID=68616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7304A TWI708440B (zh) 2018-05-22 2019-05-20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067265B2 (zh)
KR (1) KR102454259B1 (zh)
CN (1) CN112005449B (zh)
TW (1) TWI708440B (zh)
WO (1) WO20192254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42154B1 (ko) * 2020-02-25 2021-12-22 주식회사 엠투아이코퍼레이션 커넥터 지지장치
CN117678126A (zh) * 2021-07-19 2024-03-08 莫列斯有限公司 母线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5979B2 (ja) * 1992-09-14 2001-06-11 株式会社東芝 樹脂封止型半導体装置
JP2597035Y2 (ja) * 1993-06-21 1999-06-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導通検査装置
JP4451386B2 (ja) * 2005-12-20 2010-04-1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8690608B2 (en) * 2011-06-20 2014-04-0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Special USB plug having different structure from standard USB plug and USB receptacle matable with the special USB plug
JP5826638B2 (ja) 2011-06-20 2015-1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Usbコネクタ
JP4938148B1 (ja) * 2011-06-27 2012-05-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コネクタ
EP2733793B1 (en) 2012-11-15 2016-06-15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JP5840649B2 (ja) * 2013-05-29 2016-01-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該電気コネクタと相手コネクタと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946804B2 (ja) * 2013-08-09 2016-07-0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73119B2 (ja) * 2013-10-08 2018-01-31 株式会社東芝 電気機器の接続装置
DE102013111905B9 (de) * 2013-10-29 2015-10-29 Telegärtner Karl Gärtner GmbH Verbindungseinrichtung zum elektrischen Verbinden zweier Leiterplatten
JP5568677B1 (ja) * 2013-11-13 2014-08-06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192567B2 (ja) 2014-02-21 2017-09-06 ケル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WO2016160034A1 (en) 2015-04-03 2016-10-06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Connector mounts
JP6507135B2 (ja) * 2016-03-15 2019-04-24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プラグユニット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25432A1 (ja) 2019-11-28
TWI708440B (zh) 2020-10-21
JP7067265B2 (ja) 2022-05-16
KR20200128576A (ko) 2020-11-13
JP2019204645A (ja) 2019-11-28
KR102454259B1 (ko) 2022-10-14
CN112005449B (zh) 2022-08-12
CN112005449A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03370B1 (ko) 프로브 핀, 검사 지그, 검사 유닛 및 검사 장치
KR102067936B1 (ko) 프로브 핀, 검사 지그, 검사 유닛 및 검사 장치
JP6988920B2 (ja) プローブピン、検査治具、検査ユニットおよび検査装置
TWI530028B (zh) 連接器
TWI550962B (zh) 連接器
TWI659572B (zh) Connector terminal assembly and connector
KR970702601A (ko) 전기커넥터용 도전성 시라우드
TWI552463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製造方法
WO2020250638A1 (ja) プローブピン、検査治具および検査ユニット
TW202005191A (zh) 連接器
TW202009494A (zh) 探針單元
TWI446635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裝置
TW202009489A (zh) 檢查具、檢查單元以及檢查裝置
EP1538707A2 (en) Connector
KR102253399B1 (ko) 프로브 핀, 검사 지그 및 검사 유닛
TWI734985B (zh) 探針
JP201312558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20091298A (ja) プローブピン、検査治具、検査ユニットおよび検査装置
TWI756653B (zh) 探針、檢查治具以及檢查單元
JP2023023163A (ja) 電池評価用接続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