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1131A - 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1131A
CN112001131A CN202010741995.2A CN202010741995A CN112001131A CN 112001131 A CN112001131 A CN 112001131A CN 202010741995 A CN202010741995 A CN 202010741995A CN 112001131 A CN112001131 A CN 112001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turbine
wake
wake flow
wind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419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1131B (zh
Inventor
薛飞飞
许昌
陈晨
端和平
冉续
韩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20107419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01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01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1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1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1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步骤为:1)传统尾流计算模型中引入湍流修正模型;2)步骤1得到改进尾流计算模型;3)将步骤2改进后的尾流模型引入风力机径向尾流速度修正;4)步骤3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后可得到风力机尾流修正模型,包含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参数t1和t2,修正模型计算上游风力机的尾流速度Uw(x,y,z);5)步骤3和4中参数t1和t2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具体关系式;6)传统平方和尾流叠加模型中引入所述定义的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7)步骤6)中引入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后,得到改进的尾流叠加模型,通过步骤4计算得到uij,带入尾流叠加模型计算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j尾流叠加影响之下的入流速度ui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属于风电场风力机尾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风电场所能提供的发电量是风电场运营指标的一个重要参数,而尾流效应的模拟精度直接决定风电场发电量的评估精度。因此,开展风力机的尾流研究对于风电场工程项目至关重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适用于大型风力机的尾流模型对尾流效应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维尾流模型以及改进后的二维尾流模型都是用来计算单台风力机的尾流速度。而现实情况中,一个大型风电场内总是有多台风力机的尾流相互影响。当一台风力机被安装在另一台风力机的下游时,就不得不对尾流叠加效果进行量化的计算。目前学者已在多台风力机尾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能量守恒模型、线性叠加模型、几何和模型和平方和模型这几种较为常用的尾流叠加模型。适当简化假设建立了各种经验尾流模型来描述风力机尾流,可准确预测多种工况下尾流区域的各点风速,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对于风场开发、微观选址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运用传统尾流计算模型,引入湍流修正和径向速度修正,得到修正后的尾流计算模型,同时在传统平方和尾流叠加模型中引入了偏尾流权重因子,通过尾流叠加模型计算下游风力机在上游多台风力机尾流叠加影响下的入流速度,不仅可以准确计算上游单机尾流,同时适用于风场多台机组尾流叠加计算。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传统单台风力机尾流计算模型中引入湍流修正模型;
2)将步骤1湍流修正模型带入传统尾流计算模型得到修正后的尾流模型;
3)将步骤2修正后的尾流模型中引入风力机的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径向尾流速度修正模型包含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参数t1和t2
4)步骤3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后可得到风力机尾流修正模型,包含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参数t1和t2,可以通过修正尾流模型计算上游单台机组尾流速度Uw(x,y,z);
5)构建步骤3和4中所属参数t1和t2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具体关系式;
6)步骤1中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完全或者部分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范围内,考虑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对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上的影响比例,在传统多台风力机尾流叠加平方和模型中引入所述定义的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
7)步骤6中引入了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后,得到多台机组改进的尾流叠加模型,通过步骤4计算得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分别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风速大小uij,uij-1,uij-2…,ui1,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βij-1,βij-2…,βi1,通过带入尾流叠加模型计算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的j尾流叠加影响之下最终的入流速度ui,1≤j≤n,n为上游风力机的总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风电场内风力机总数为N,风力机风轮平面始终垂直于风向,假设在某个风向条件下,设上游共有n台风力机,1≤n≤N,风力机编号分别为1,2…,j;下游共有m台风力机,1≤m<N,风力机编号分别为1,2…,i;上游风力机来流风速不受其它风力机尾流影响,所处位置来流风速大小等于初始自由流速度U,下游风力机处于上游风力机尾流影响范围当中,会处于上游一台或者多台风力机尾流影响当中,所处位置来流风速小于初始自由流速度U,上、下游风力机m+n和为N,风力机j是上游风力机,1≤j≤n,风力机i是下游风力机,1≤i≤m,每台风力机型号相同,风轮直径D相同,风轮中心垂直方向离地轮毂高度H也相同;
以上游编号为j的风力机的风轮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x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风向的坐标轴;y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水平面的坐标轴;z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垂直于水平面的坐标轴;
引入湍流修正模型,假设因为受到湍流的影响,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空气自由流速度亏损率△U(x)/U随x呈指数递减,△U(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自由流速度U(x)与初始自由流速度U的差值,U(x)与U的比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21
x位置处的推力计算公式修正为:
T(x)=ρAw(x)Uw(x)(U(x)-Uw(x)) (2)
其中,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位置;U(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自由流速度,此时,y=0,z=0,U(x)对应着一维坐标系,U初始自由流速度,T(x)为推力,D风力机风轮直径,ρ空气密度,Uw(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同时离地高度为轮毂高度处的尾流速度,轮毂高度是风轮中心垂直方向离地高度;Aw(x)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横截面面积,Aw(x)=πDw(x)2/4,Dw(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尾流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计算湍流修正后的尾流模型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31
其中,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位置;Uw(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同时离地高度为轮毂高度处的尾流速度,U初始自由流速度,Aw(x)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横截面面积,Aw(x)=πDw(x)2/4,A0风力机叶片的扫风面积,A0=πD2/4,CT推力系数,D风力机风轮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的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32
其中,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U(x,r)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径向风速亏损量;r是以尾流中心线为圆心的辐射半径;U初始自由流速度,t1为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分布曲线的标准差关于x1/3的变化率;t2为当x趋近于0时s/D的值;s是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分布曲线的标准差;△umax(x)为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尾流速度亏损率的最大值,即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的速度亏损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后的尾流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41
其中,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y为尾流横截面水平方向的坐标;D为风轮直径;z为尾流横截面垂直方向的坐标;△umax(x)为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尾流速度亏损率的最大值,即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的速度亏损率;H为轮毂高度,Uw(x,y,z)为以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是将Uw(x)坐标位置从一维扩展到三维,增加y轴和z轴方向的坐标,在风力机下游(x,y,z)位置上的尾流速度;t1为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分布曲线的标准差关于x1/3的变化率;t2为当x趋近于0时s/D的值。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构建步骤3和4中所属参数t1和t2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具体关系式如下:
t1=-0.007I0+0.34 (6)
t2=-0.0003I0+0.019 (7)
通过湍流强度I0值带入公式(6)和(7)可以计算得到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参数t1和t2具体值,将参数t1和t2的具体值带入(5)式就可以得到不同湍流强度I0下的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后的尾流模型的计算式,进一步求得风力机下游(x,y,z)位置上的尾流速度Uw(x,y,z)。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下游风力机处于上游风力机尾流影响范围当中,可能会处于上游一台或者多台风机尾流影响当中,下游风力机所处位置来流风速小于初始自由流速度U,以上游风力机j的风轮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x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风向的坐标轴;y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水平面的坐标轴;z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垂直于水平面的坐标轴;
当下游风力机i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影响范围当中,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可能完全或者部分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范围内,考虑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对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上的影响比例,在传统平方和尾流叠加模型中引进参数定义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βij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51
Aij为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区在下游风力机i风轮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ri为风力机i的风轮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在传统平方和尾流叠加模型中引入了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将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代入到传统平方和尾流叠加模型(9)的右侧作为风力机j的加权参数,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52
改进后尾流叠加模型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53
式中(9)和(10)中ui和uj分别为下游风力机i和上游风力机j在轮毂高度处的入流风速,uij表示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风速大小,将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xi,yi,zi)带入公式(5),然后计算得到Uw(xi,yi,zi)大小就是uij,xi是下游风力机i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yi为下游风力机i尾流横截面水平方向的坐标;zi为下游风力机i尾流横截面垂直方向的坐标;U初始自由流速度;由于此时j为上游风机时,uj对应着初始自由流U
将入流风速uj,公式(5)计算得到的uij,公式(8)计算得到的βij,分别代入公式(10)就可以计算得到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的j尾流影响之下的入流速度ui
当下游风力机i处于上游多台风力机j的尾流影响范围当中,1≤j≤n,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完全或者部分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范围内,需要考虑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对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上的叠加影响,将上游各台风力机j的入流风速uj,uj-1,…,u1,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分别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风速大小uij,uij-1,uij-2…,ui1,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βij-1,βij-2…,βi1,分别代入公式(10)右侧叠加,就可以得到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的j尾流叠加影响之下最终的入流速度ui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可准确预测上游单机尾流,同时适用于计算下游风力机在上游多台风力机尾流叠加影响下的入流速度点。可对风电场微观选址,风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工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型流程图;
图2传统尾流模型原理图;
图3标准差拟合曲线;
图4t1和t2拟合示意图;
图5偏尾流情况示意图;
图6多台风力机尾流叠加示意图;
图7简化多台风力机尾流示意图;
图8NREL 5MW风力机2.5D,5D,7.5D处的径向风廓线(×是改进尾流模型,○是CFD计算结果);
图9规则排布下风向120°待分析的风力机示意图;
图10规则排布下120°风向下各台风力机的相对功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所建立的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建立的步骤如下:
步骤1)将传统单台风力机尾流计算模型中引入湍流修正模型;
步骤2)将步骤1湍流修正模型带入传统尾流计算模型得到修正后的尾流模型;
步骤3)将步骤2修正后的尾流模型中引入风力机的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径向尾流速度修正模型包含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参数t1和t2
步骤4)步骤3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后可得到风力机尾流修正模型,包含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参数t1和t2,可以通过修正尾流模型计算上游单台机组尾流速度Uw(x,y,z);
步骤5)构建步骤3和4中所属参数t1和t2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具体关系式;
步骤6)步骤1中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完全或者部分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范围内,考虑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对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上的影响比例,在传统多台风力机尾流叠加平方和模型中引入所述定义的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
步骤7)步骤6中引入了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后,得到多台机组改进的尾流叠加模型,通过步骤4计算得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分别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风速大小uij,uij-1,uij-2…,ui1,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βij-1,βij-2…,βi1,通过带入尾流叠加模型计算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的j尾流叠加影响之下最终的入流速度ui,1≤j≤n,n为上游风力机的总数。进一步,风电场内风力机总数为N,风力机风轮平面始终垂直于风向,假设在某个风向条件下,设上游共有n台风力机,1≤n≤N,风力机编号分别为1,2…,j;下游共有m台风力机,1≤m<N,风力机编号分别为1,2…,i;上游风力机来流风速不受其它风力机尾流影响,所处位置来流风速大小等于初始自由流速度U,下游风力机处于上游风力机尾流影响范围当中,会处于上游一台或者多台风力机尾流影响当中,所处位置来流风速小于初始自由流速度U,上、下游风力机m+n和为N,风力机j是上游风力机,1≤j≤n,风力机i是下游风力机,1≤i≤m,每台风力机型号相同,风轮直径D相同,风轮中心垂直方向离地轮毂高度H也相同;
以上游编号为j的风力机的风轮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x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风向的坐标轴;y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水平面的坐标轴;z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垂直于水平面的坐标轴;
引入湍流修正模型,假设因为受到湍流的影响。图2中,x为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U为初始自由流风速;Dw(x)为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尾流横截面直径;Uw(x)为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速度;D为风轮直径。
由动量定理得尾流区下游距离x处的截面在流场中所受的推力T(x)为:
T(x)=ρUw(x)(U-Uw(x))Aw(x) (1)
式中,ρ——空气密度;Uw(x)——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速度;Aw(x)——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横截面面积,Aw(x)=πDw(x)2/4。
在上游风力机j风轮中心处,即x=0时,风力发电机组所受的推力T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71
式中,T(0)为x=0时的推力系数,ρ为空气密度;A0为风力机叶片的扫风面积,A0=πD2/4;CT为推力系数。
联立式(1)和式(2)可得传统的尾流速度计算模型: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81
其中,Uw(x)——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速度;U∞——初始自由流速度;CT——推力系数;Aw(x)——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横截面面积,Aw(x)=πDw(x)2/4。
根据质量守恒方程,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直径Dw(x)的计算公式为:
Dw(x)=(βg/2+αx/D)1/nD (4)
式中,g——经验系数;α——尾流扩散系数;根据经典剪切流理论在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82
的范围内,尾流直径Dw(x)随x1/3变化,因此g的值取3,β是尾流区开始扩散时的截面积与风力机风轮扫风面积比值,α值为0.7。
进一步,考虑到环境湍流强度对风力机尾流速度的影响,对控制体使用动量守恒定律时,传统模型未考虑湍流对自由流速度的影响,随着下游距离的增加,在远尾流区,尾流区域内外的压差逐渐降低,流出控制体的气流变少,对自由流速度的影响也逐渐变小,直到无穷远处影响降为0,此时自由流速度不再受到湍流影响。假设因为受到湍流的影响,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自由流速度亏损率△U(x)/U随x呈指数递减,则△U(x)/U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83
△U(x)为初始自由流风速与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对应的自由流速度U(x)的差值。则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风力机对应的自由流速度U(x)与初始自由流速度U的比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91
下游x位置处的推力计算公式修正为:
T(x)=ρAw(x)Uw(x)(U(x)-Uw(x)) (7)
进一步,公式(3)模型表达式修正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92
其中,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位置;Uw(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同时离地高度为轮毂高度处的尾流速度,U初始自由流速度,Aw(x)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横截面面积,Aw(x)=πDw(x)2/4,A0风力机叶片的扫风面积,A0=πD2/4,CT推力系数,D风力机风轮直径。
进一步,传统的一维尾流模型都默认下游某一位置处的径向速度与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的速度相同,没有计算风力机的径向尾流速度,为了更精确地对风力机以及风电场的尾流分布进行计算。△U(x,r)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径向风速亏损量;假设尾流区的径向风速亏损率△U(x,r)/U服从高斯分布,则风力机径向上的速度亏损率△U(x,r)/U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093
式中,r——以风轮中心线为圆心的辐射半径;s——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分布曲线的标准差;△umax(x)——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上尾流速度亏损率的最大值,即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的速度亏损率。△U(x,r)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尾流区的径向方向上的风速亏损量。式(9)中的s决定了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曲线的形状和下游各位置处的尾流直径Dw。假定s的变化与尾流速度波动无关,从实测数据中可以看到在下游的不同位置处,风廓线的形状和尾流直径各不相同,则标准差s与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有关。为了和尾流直径的计算公式保持一致,假设s和x1/3为一次函数关系。公式中的s和x一律使用相对值,则标准差s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01
式中,x--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t1——曲线标准差关于x1/3的变化率;t2——当x趋近于0时s/d的值;D—风力机风轮直径。
将式(10)代入式(9)中,就会得到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的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02
进一步,公式(8)尾流模型修正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03
式中,x--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y——尾流横截面水平方向的坐标;z——尾流横截面垂直方向的坐标;H——风力机轮毂高度,Uw(x,y,z)——以上游风力机j风轮中心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在下游(x,y,z)位置上的尾流速度,是将Uw(x)坐标位置从一维扩展到三维,x坐标系相同,式(12)给出了以尾流速度Uw(x,y,z)为因变量,推力系数CT,t1和t2为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函数。
进一步,t1和t2分别应该在不同的工况下取值情况,不同工况的参数详见表1,其中,z0为地表粗糙度,I0为环境湍流强度。
表1各工况参数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04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11
根据各算例的尾流数据求得标准差s,再按式(10)的形式对其进行拟合就可得到各工况下t1和t2的值,拟合结果见图3。
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各个不同算例中不同的大气湍流值分别对应不同的t1和t2的取值。初步推测t1和t2的取值分别与大气湍流强度I0呈一定规律进行变化。就可以得到参数t1和t2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具体变化规律见图4。
得出,参数t1和t2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4%<I0<15%)的具体关系式分别为:
t1=-0.007I0+0.34 (13)
t2=-0.0003I0+0.019 (14)
进一步,传统平方和尾流叠加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12
ui和uj分别为风力机i和j在轮毂高度处的入流风速,等于下游某台风力机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对应的自由流速度U(x),uij表示第j个风力机的尾流气流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风速大小,可以通过公式(12)计算得到Uw(x,y,z)即为uij=U初始自由流速度;
在风电场中,当上、下游多台风力机的连线与来流风向呈一定角度时,此时下游的风力机的风轮面仅有一部分会受到上游风力机的影响,而剩余部分不受上游风力机的尾流影响。具体的情况如图5所示。
下游风力机处于上游风力机尾流影响范围当中,可能会处于上游一台或者多台风机尾流影响当中,下游风力机所处位置来流风速小于初始自由流速度U。以上游风力机j为例,将上游风力机j风轮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x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风向的坐标轴;y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水平面的坐标轴;z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垂直于水平面的坐标轴。
当下游风力机i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影响范围当中,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可能完全或者部分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范围内,考虑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对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上的影响比例。为了准确计算偏尾流区域的尾流分布,引进参数定义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该参数在偏尾流的计算中至关重要,βij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21
当下游风力机i位于上游风力机j的偏尾流区域中时,就需要对上游风力机对下游风力机在风轮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进行计算。Aij为上游风力机j尾流区在下游风力机i风轮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ri为下游风力机i的风轮半径。如图5所示,Aij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22
式中,rij为上游风力机j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尾流半径,dij为下游i风力机风轮中心和上游风力机j风轮中心在垂直于来流风速方向上的距离,θ1和θ2分别为下游风力机i和上游风机力机j风轮与尾流影响截面的中心夹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23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24
其中,θ1和θ2分别为下游风力机i和上游风力机j风轮与尾流影响截面的中心夹角,如图5所示;ri为下游风力机i的风轮半径,dij为下游风力机i风轮中心和上游风力机j风轮中心在垂直于来流风速方向上的距离,rij为下游风力机i到达上游风力机j所在位置时的尾流半径。
进一步,将公式(18)(19)求得的θ1和θ2带入公式(17)可以计算得到Aij,Aij带入公式(16)计算得到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尾流叠加模型引入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将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代入到尾流叠加模型公式(15)的右侧作为上游风力机j的加权参数,就可以得到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的尾流影响之下最终的入流速度ui
Figure BDA0002606148570000125
ui和uj分别为下游风力机i和上游风力机j在轮毂高度处的入流风速,uij表示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风速大小,将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xi,yi,zi)带入公式(12),然后计算得到Uw(xi,yi,zi)大小就是uij,xi是下游风力机i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yi为下游风力机i尾流横截面水平方向的坐标;zi为下游风力机i尾流横截面垂直方向的坐标;U初始自由流速度。
进一步,由于此时j为上游风机时,uj对应着初始自由流U;将入流风速uj,公式(12)计算得到的uij,公式(16)计算得到的βij,代入公式(20)就可以计算得到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的j尾流影响之下的入流速度ui
进一步,当下游风力机i处于上游多台风力机j的尾流影响范围当中,1≤j≤n,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完全或者部分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范围内,需要考虑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对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上的叠加影响,将上游各台风力机j的入流风速uj,uj-1,…,u1,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分别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风速大小uij,uij-1,uij-2…,ui1,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βij-1,βij-2…,βi1,分别代入公式(20)右侧叠加,就可以得到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的j尾流叠加影响之下最终的入流速度ui
下面通过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进一步,在下游2.5D处,改进尾流模型的计算值基本与CFD方法得到的数据吻合;在下游5D处,改进尾流模型在尾流中心线附近的计算值略低于CFD数据,误差小于0.09;在下游7.5D处,改进尾流模型的计算值基本与CFD方法得到的数据吻合,在尾流中心线附近的计算值略低于CFD数据,误差始终小于0.02。这说明在改进尾流模型的模拟结果就相对准确很多,曲线走势基本一致,尤其是在远尾流区域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吻合度。
进一步,选取图9中编号为A03、B03、C03、D03、E03、F05的风力机进行尾流计算,相邻风力机之间的间距为3.3D。该列风力机的排布是规则的。分别使用五种尾流叠加模型分别计算了120风向下6台风力机的入流风速和发电功率。图10为120风向下6台风力机的发电功率。可见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模型的计算结果最接近风场测量数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传统单台风力机尾流计算模型中引入湍流修正模型;
2)将步骤1湍流修正模型带入传统尾流计算模型得到修正后的尾流模型;
3)将步骤2修正后的尾流模型中引入风力机的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径向尾流速度修正模型包含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参数t1和t2
4)步骤3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后可得到风力机尾流修正模型,包含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参数t1和t2,可以通过修正尾流模型计算上游单台机组尾流速度Uw(x,y,z);
5)构建步骤3和4中所属参数t1和t2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具体关系式;
6)步骤1中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完全或者部分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范围内,考虑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对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上的影响比例,在传统多台风力机尾流叠加平方和模型中引入所述定义的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
7)步骤6中引入了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后,得到多台机组改进的尾流叠加模型,通过步骤4计算得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分别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风速大小uij,uij-1,uij-2…,ui1,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βij-1,βij-2…,βi1,通过带入尾流叠加模型计算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的j尾流叠加影响之下最终的入流速度ui,1≤j≤n,n为上游风力机的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风电场内风力机总数为N,风力机风轮平面始终垂直于风向,假设在某个风向条件下,设上游共有n台风力机,1≤n≤N,风力机编号分别为1,2…,j;下游共有m台风力机,1≤m<N,风力机编号分别为1,2…,i;上游风力机来流风速不受其它风力机尾流影响,所处位置来流风速大小等于初始自由流速度U,下游风力机处于上游风力机尾流影响范围当中,会处于上游一台或者多台风力机尾流影响当中,所处位置来流风速小于初始自由流速度U,上、下游风力机m+n和为N,风力机j是上游风力机,1≤j≤n,风力机i是下游风力机,1≤i≤m,每台风力机型号相同,风轮直径D相同,风轮中心垂直方向离地轮毂高度H也相同;
以上游编号为j的风力机的风轮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x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风向的坐标轴;y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水平面的坐标轴;z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垂直于水平面的坐标轴;
引入湍流修正模型,假设因为受到湍流的影响,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空气自由流速度亏损率△U(x)/U随x呈指数递减,△U(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自由流速度U(x)与初始自由流速度U的差值,U(x)与U的比值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606148560000021
x位置处的推力计算公式修正为:
T(x)=ρAw(x)Uw(x)(U(x)-Uw(x)) (2)
其中,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位置;U(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自由流速度,此时,y=0,z=0,U(x)对应着一维坐标系,U初始自由流速度,T(x)为推力,D风力机风轮直径,ρ空气密度,Uw(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同时离地高度为轮毂高度处的尾流速度,轮毂高度是风轮中心垂直方向离地高度;Aw(x)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横截面面积,Aw(x)=πDw(x)2/4,Dw(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尾流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计算湍流修正后的尾流模型为:
Figure FDA0002606148560000022
其中,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位置;Uw(x)是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同时离地高度为轮毂高度处的尾流速度,U初始自由流速度,Aw(x)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的尾流横截面面积,Aw(x)=πDw(x)2/4,A0风力机叶片的扫风面积,A0=πD2/4,CT推力系数,D风力机风轮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的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2606148560000031
其中,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U(x,r)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径向风速亏损量;r是以尾流中心线为圆心的辐射半径;U初始自由流速度,t1为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分布曲线的标准差关于x1/3的变化率;t2为当x趋近于0时s/D的值;s是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分布曲线的标准差;△umax(x)为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尾流速度亏损率的最大值,即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的速度亏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后的尾流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606148560000032
其中,x是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y为尾流横截面水平方向的坐标;D为风轮直径;z为尾流横截面垂直方向的坐标;△umax(x)为下游某位置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x位置处尾流速度亏损率的最大值,即上游风力机j尾流中心线上的速度亏损率;H为轮毂高度,Uw(x,y,z)为以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是将Uw(x)坐标位置从一维扩展到三维,增加y轴和z轴方向的坐标,在风力机下游(x,y,z)位置上的尾流速度;t1为径向尾流速度亏损率分布曲线的标准差关于x1/3的变化率;t2为当x趋近于0时s/D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构建步骤3和4中所属参数t1和t2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具体关系式如下:
t1=-0.007I0+0.34 (6)
t2=-0.0003I0+0.019 (7)
通过湍流强度I0值带入公式(6)和(7)可以计算得到关于大气湍流强度I0的参数t1和t2具体值,将参数t1和t2的具体值带入(5)式就可以得到不同湍流强度I0下的径向尾流速度修正后的尾流模型的计算式,进一步求得风力机下游(x,y,z)位置上的尾流速度Uw(x,y,z)。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方法如下:
下游风力机处于上游风力机尾流影响范围当中,可能会处于上游一台或者多台风机尾流影响当中,下游风力机所处位置来流风速小于初始自由流速度U,以上游风力机j的风轮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x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风向的坐标轴;y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平行于水平面的坐标轴;z轴是以风轮中心为原点,垂直于水平面的坐标轴;
当下游风力机i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影响范围当中,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可能完全或者部分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范围内,考虑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对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上的影响比例,在传统平方和尾流叠加模型中引进参数定义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βij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606148560000041
Aij为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区在下游风力机i风轮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ri为风力机i的风轮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在传统平方和尾流叠加模型中引入了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将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代入到传统平方和尾流叠加模型(9)的右侧作为风力机j的加权参数,
Figure FDA0002606148560000042
改进后尾流叠加模型为:
Figure FDA0002606148560000043
式中(9)和(10)中ui和uj分别为下游风力机i和上游风力机j在轮毂高度处的入流风速,uij表示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风速大小,将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xi,yi,zi)带入公式(5),然后计算得到Uw(xi,yi,zi)大小就是uij,xi是下游风力机i距离原点的水平距离,yi为下游风力机i尾流横截面水平方向的坐标;zi为下游风力机i尾流横截面垂直方向的坐标;U初始自由流速度;由于此时j为上游风机时,uj对应着初始自由流U
将入流风速uj,公式(5)计算得到的uij,公式(8)计算得到的βij,分别代入公式(10)就可以计算得到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的j尾流影响之下的入流速度ui
当下游风力机i处于上游多台风力机j的尾流影响范围当中,1≤j≤n,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完全或者部分处于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范围内,需要考虑到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对下游风力机i风轮平面上的叠加影响,将上游各台风力机j的入流风速uj,uj-1,…,u1,上游风力机j的尾流分别到达下游风力机i所在位置时的风速大小uij,uij-1,uij-2…,ui1,偏尾流权重因子βij,βij-1,βij-2…,βi1,分别代入公式(10)右侧叠加,就可以得到下游风力机i在上游风力机的j尾流叠加影响之下最终的入流速度ui
CN202010741995.2A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 Active CN112001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1995.2A CN112001131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1995.2A CN112001131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1131A true CN112001131A (zh) 2020-11-27
CN112001131B CN112001131B (zh) 2022-11-11

Family

ID=73462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41995.2A Active CN112001131B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0113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0917A (zh) * 2021-06-11 2021-08-13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上风机阵列输出指令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254527A (zh) * 2022-03-01 2022-03-29 浙江中自庆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尾流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7454721A (zh) * 2023-12-21 2024-01-26 浙江远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仿真实验的风电场尾流叠加效应评估方法和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9622A (zh) * 2014-09-04 2014-12-24 河海大学 风力机尾流计算方法
CN106897486A (zh) * 2017-01-12 2017-06-27 华北电力大学 考虑湍流强度影响的抛物线形风电机组尾流模型计算方法
CN108108562A (zh) * 2017-12-27 2018-06-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风电机组尾流的解析建模方法
CN109376389A (zh) * 2018-09-20 2019-02-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2D_k Jensen模型的三维尾流数值模拟方法
CN110188939A (zh) * 2019-05-24 2019-08-30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 风电场的风功率的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21632A (zh) * 2019-07-02 2019-10-1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计算充分发展风电场的等效粗糙度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9622A (zh) * 2014-09-04 2014-12-24 河海大学 风力机尾流计算方法
CN106897486A (zh) * 2017-01-12 2017-06-27 华北电力大学 考虑湍流强度影响的抛物线形风电机组尾流模型计算方法
CN108108562A (zh) * 2017-12-27 2018-06-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风电机组尾流的解析建模方法
CN109376389A (zh) * 2018-09-20 2019-02-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2D_k Jensen模型的三维尾流数值模拟方法
CN110188939A (zh) * 2019-05-24 2019-08-30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 风电场的风功率的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21632A (zh) * 2019-07-02 2019-10-1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计算充分发展风电场的等效粗糙度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0917A (zh) * 2021-06-11 2021-08-13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上风机阵列输出指令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254527A (zh) * 2022-03-01 2022-03-29 浙江中自庆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尾流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4254527B (zh) * 2022-03-01 2022-06-28 浙江中自庆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尾流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7454721A (zh) * 2023-12-21 2024-01-26 浙江远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仿真实验的风电场尾流叠加效应评估方法和介质
CN117454721B (zh) * 2023-12-21 2024-03-22 浙江远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仿真实验的风电场尾流叠加效应评估方法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1131B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01131B (zh) 一种改进风力机尾流叠加计算方法
CN108108562B (zh) 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风电机组尾流的解析建模方法
CN107194097B (zh) 基于风电场气动模拟和风速风向数据的分析方法
Ferro et al. Design of the rotor blades of a mini hydraulic bulb-turbine
CN110321632B (zh) 一种计算充分发展风电场的等效粗糙度的方法
CN109255184B (zh) 一种风力机全尾流场风速分布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3627101A (zh) 一种基于改进型ad/rsm模型的风力机尾流模拟方法
Castelli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irfoil asymmetry on VAWT performance
CN115525988A (zh) 一种风电机组自主载荷仿真计算与修正系统
Bianchini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numerical techniques to analyze the wake of a wind turbine
CN106919730B (zh) 一种采用风速衰减因子的风电场尾流确定方法
Zhao et al. Research on the rotor speed an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dynamic yawing wind turbine with a short-time uniform wind direction variation
CN102945292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翼型斜流冷却风扇的确定方法
CN102392785A (zh) 一种风力机最大功率跟踪曲线的线性化方法
Abdelghafar et al. Optimum geometry of seashell-shaped wind turbine rotor: Maximizing output power and minimizing thrust
Zahle et al. Design of the LRP airfoil series using 2D CFD
CN108629461B (zh) 一种基于简化动量定理的近场尾流预测模型
CN114595643B (zh) 耦合多点测风仪和微尺度稳态模拟的高分辨率山地风场测量方法
CN108491617B (zh) 一种基于尾流边界膨胀的bp模型的简化模型
Shubham et al. Effect of struts and central tower on aerodynamics and aeroacoustics of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 using mid-fidelity and high-fidelity methods
Li et al. Efficient Optimization Design of Vortex Generators in a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Stator
Daróczy et al. Optimization of a winglet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 H-Darrieus turbine using CFD
CN111611685A (zh) 一种模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轴流排风机工作流场的致动线方法
CN117313399B (zh)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水平轴风力机三维各向异性超高斯全尾流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方法
Su et al. A hybrid free wake simulation comparison of turbine wake steering with innovative turbine desig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