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9791A - 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9791A
CN111999791A CN202010819291.2A CN202010819291A CN111999791A CN 111999791 A CN111999791 A CN 111999791A CN 202010819291 A CN202010819291 A CN 202010819291A CN 111999791 A CN111999791 A CN 111999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layer
layer
region
polarizer
fail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92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允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92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997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99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9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所述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线偏层以及第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偏层包括至少一失效区,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的第一区;其中,所述线偏层被配置为在所述失效区内失去偏振作用;所述第一保护层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从而提高了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变化及移动终端产品的发展,全面屏是终端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柔性OLED面板,利用Pad bending技术可将信号走线区域弯折到屏幕下方,实现了下边框收窄;利用屏下光学或超声波指纹技术、屏幕发声技术及屏下摄像头技术可将传感器放置于屏幕下方,进一步提高了屏占比。
其中,屏下摄像头工艺复杂,面临诸多挑战。屏下摄像头方案有盲孔和通孔两种。对比通孔屏,盲孔屏可实现摄像头完全隐藏于屏幕下方且可正常显示,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中,盲孔屏仅将背板(Back plate)、散热复合材进行开孔,显示面板(Panel)及显示面板以上不开孔,由于偏光片的存在,整个偏光片的透过率约为42%,会极大影响显示模组透过率,导致目前盲孔屏下摄像水平为几年前摄像水平,极大的影响此项技术的市场化推广。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全面屏的摄像透过率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屏下摄像头拍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线偏层以及第二保护层,所述线偏层包括至少一失效区(所述失效区为所述线偏层内部一区域),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的第一区;其中,所述线偏层被配置为在所述失效区内失去偏振作用;所述第一保护层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
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
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线偏层分为所述失效区与除开所述失效区之外的非失效区,所述线偏层在所述失效区内失去偏振作用,而在非失效区则具有通常线偏层具有的偏振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相位延迟片,其中,所述相位延迟片通过压敏胶与所述第二保护层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护层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的第二区;其中,
所述第二保护层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保护层在所述第二区的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
所述第二保护层在所述第二区的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
所述第二保护层在所述第二区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为TAC膜或COP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失效区在所述第二保护层上的正投影形状呈圆形、三角形、矩形或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一盖板、一显示面板、一背板以及上述的偏光片,所述盖板通过透明光学胶与所述偏光片的所述第一保护层连接,所述显示面板通过压敏胶与所述偏光片的所述相位延迟片连接,所述背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偏光片的一侧;其中,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失效区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线偏层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失效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一复合散热层,其中,所述复合散热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电子器件以及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子器件位于所述背板下方,并且与所述失效区、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器件包括摄像头传感器、闪光灯、光线传感器、呼吸灯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扫描仪传感器、麦克风传感器或透明天线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所述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线偏层以及第二保护层,所述线偏层包括至少一失效区(所述失效区为所述线偏层内部一区域),所述线偏层被配置为在所述失效区内失去偏振作用,此区域透过率大幅提升;并且,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的第一区;通过对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所述第一区表面进行的防眩光处理以及增透降反处理,使所述第一保护层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从而提高了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在本申请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护层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的第二区;其中,通过对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所述第二区表面进行的防眩光处理以及增透降反处理,使所述第二保护层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保护层在所述第二区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所述第二保护层在所述第二区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所述第二保护层在所述第二区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盖板、显示面板、背板以及上述偏光片。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失效区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线偏层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失效区内,可以防止屏下摄像过程中,所述线偏层的失效区外侧其他区域影响光的透过率。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电子器件以及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子器件位于所述背板下方,并且与所述失效区、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电子器件的开启或关闭,对所述显示面板对应所述失效区的区域进行透明态和画面显示态的切换,可实现在不破坏屏幕完整性,又不引入新的机械结构的前提下,实现100%全面屏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偏光片的线偏层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具体的,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偏光片的线偏层平面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偏光片100,所述偏光片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110、线偏层120以及第二保护层130,所述线偏层120包括至少一失效区121;其中,所述线偏层被配置为在所述失效区121内失去偏振作用;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121的第一区111;所述第一保护层110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在所述第一区111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在所述第一区111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在所述第一区111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线偏层120分为所述失效区121与除开所述失效区之外的非失效区,所述线偏层120在所述失效区121内失去偏振作用,而在非失效区则具有通常线偏层具有的偏振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121的第二区131;其中,所述第二保护层130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在所述第二区131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在所述第二区131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在所述第二区131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在本申请中,所述偏光片100还包括相位延迟片140,其中,所述相位延迟片140通过压敏胶15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130连接,其中,所述压敏胶为高粘度的透明胶水。
偏光片100中起到偏振作用的是线偏层120,但由于线偏层120极易水解。为了保护偏光片100的物理特性,在线偏层120的两侧各复合一层具有高光透过率、耐水性好的膜进行防护,即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一保护层110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130,所述第一保护层110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130为TAC膜或COP膜。TAC(三醋酸纤维素),是穿透度最高之高分子材料之一,而COP最有机会取代TAC保护膜之角色,因其光学特性不输TAC,而机械性、耐温性及耐候性远超过TAC。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第一保护层110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130材料可以不一致,例如:所述第一保护层110为TAC膜,所述第二保护层130为COP膜;所述第一保护层110为COP膜,所述第二保护层130为TAC膜。本申请中所述第一保护层110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130材料也可以一致,例如:所述第一保护层110为TAC膜,所述第二保护层130为TAC膜;所述第一保护层110为COP膜,所述第二保护层130为COP膜。本申请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层110为TAC膜,所述第二保护层130为COP膜。
在本申请中,所述失效区121在所述第二保护层130上的正投影形状呈圆形、三角形、矩形或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优选地,所述失效区121在所述第二保护层130上的正投影形状呈圆形。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失效区121可以有多个,其形状、大小以及在所述线偏层120上在位置均不以图1以及图2为限。
在本申请所述偏光片100的制作过程中,利用局部高温等物理方法或酸碱处理等化学方法对所述线偏层120的所述失效区121进行局部失效处理,局部失效处理后,仅所述线偏层120的所述失效区121失去线偏光效果,此区域透过率大幅提升,所述线偏层120的所述失效区121以外的其他区域不受影响,继续起到降低外部环境光对显示面板的影响。
对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所述第一区111的表面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AG处理能够使外部环境光发生漫反射,提高所述第一区111的防眩光性能,降低外部环境光对显示面板的影响;AR处理进一步增加光透过率,降低光反射率,所述偏光片100其他膜层可以不做任何处理,维持原有工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所述第一区111的表面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可以是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靠近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和远离所述线偏层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区111内均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可以是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靠近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区111内均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远离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区111内均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所述第一区111的表面仅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或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中的一种。可以是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靠近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和远离所述线偏层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区111内均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或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可以是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靠近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区111内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或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远离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区111内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或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
在所述偏光片100制作完成后,优选地,对所述偏光片100进行焗气脱泡工艺,以防止所述偏光片100中的所述压敏胶150有气泡而影响到摄像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对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所述第一区111的表面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以外,还对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所述第二区131的表面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AG处理能够使外部环境光发生漫反射,提高所述第二区131的防眩光性能,降低外部环境光对显示面板的影响;AR处理进一步增加光透过率,降低光反射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所述第二区131的表面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即可以是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靠近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和远离所述线偏层的表面在所述第二区131内均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可以是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靠近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在所述第二区131内均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也可以是第二保护层130的远离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在所述第二区131内均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所述第二区131的表面仅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或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中的一种。可以是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靠近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和远离所述线偏层的表面在所述第二区131内均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或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可以是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靠近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在所述第二区131内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或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也可以是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远离所述线偏层120的表面在所述第二区131内进行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或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
综上,所述偏光片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110、线偏层120以及第二保护层130,所述线偏层120包括至少一失效区121,所述线偏层120被配置为在所述失效区121内失去偏振作用,此区域透过率大幅提升;并且,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121的第一区111;通过对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所述第一区111表面进行的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以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使所述第一保护层110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在所述第一区111的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110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在所述第一区111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在所述第一区111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一保护层110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从而提高了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在本申请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121的第二区131;其中,通过对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所述第二区131表面进行的AG(Anti Glare)防眩光处理以及AR(Anti Reflection)增透降反处理,使所述第二保护层130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在所述第二区131的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二保护层130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在所述第二区131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在所述第二区131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二保护层130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所述显示模组10包括一盖板200、一显示面板300、一背板400以及上述的偏光片100,其中,所述盖板200通过透明光学胶500与所述偏光片100的所述第一保护层110连接,所述显示面板300通过压敏胶150与所述偏光片100的所述相位延迟片140连接,所述背板40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300远离所述偏光片100的一侧;其中,所述背板40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10,所述第一通孔410对应所述失效区121设置。
所述显示模组10还包括一复合散热层600,其中,所述复合散热层60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610,所述第二通孔610对应所述第一通孔410设置,所述散热复合层600可以有效的改善所述显示模组10工作时的发热问题。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通孔410在所述线偏层120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失效区121内,可以防止屏下摄像过程中,所述线偏层120的失效区121外侧其他区域影响光的透过率;所述第二通孔610在所述线偏层120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失效区121内,并且所述第二通孔610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410的面积。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通孔410以及所述第二通孔610在所述线偏层120上的正投影形状呈圆形、三角形、矩形或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并且所述第一通孔410以及所述第二通孔610在所述线偏层120上的正投影形状相同。本申请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410以及所述第二通孔610在所述线偏层120上的正投影形状呈圆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通孔410、所述第二通孔610、以及所述失效区121在所述线偏层120上的正投影形状可以不一致,只要满足本申请条件即可。
本申请所述盖板200、显示面板300、背板400以及所述透明光学胶600均为本领域常见材质,本申请不再赘述。
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10组装完成后,优选地,对所述显示模组10进行焗气脱泡工艺,以防止所述偏光片100中的所述压敏胶150以及所述透明光学胶500有气泡而影响到摄像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包括电子器件20以及上述的显示装置10,其中,所述电子器件20位于所述背板400下方,并且与所述失效区121、所述第一通孔410以及所述第二通孔610对应设置。
所述电子器件20包括摄像头传感器、闪光灯、光线传感器、呼吸灯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扫描仪传感器、麦克风传感器或透明天线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优选地,所述电子器件20为摄像头传感器。当所述摄像头传感器开启时,所述显示面板300对应所述失效区121的区域显示画面消失,呈现透明状态,为其下方所述摄像头传感器提供采光通道;当所述摄像头传感器关闭时,所述显示面板300对应所述失效区121的区域呈现画面显示状态,此时画面达到100%全屏幕显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求对所述显示面板300对应所述失效区121的区域进行透明态和画面显示态的切换,可实现在不破坏屏幕完整性,又不引入新的机械结构的前提下,实现100%全面屏显示效果。
上述显示装置1可以应用于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具体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线偏层以及第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偏层包括至少一失效区,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的第一区;其中,
所述线偏层被配置为在所述失效区内失去偏振作用;
所述第一保护层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
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
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第一区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相位延迟片,所述相位延迟片通过压敏胶与所述第二保护层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对应所述失效区的防眩光性能以及光透过率高于其他区域;所述第二保护层包括对应所述失效区的第二区;其中,
所述第二保护层被配置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保护层在所述第二区的的防眩光性能高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其他区域的防眩光性能;
所述第二保护层在所述第二区的的光透过率高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透过率;
所述第二保护层在所述第二区的光反射率低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在其他区域的光反射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为TAC膜或COP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失效区在所述第二保护层上的正投影形状呈圆形、三角形、矩形或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6.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一盖板、一显示面板、一背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通过透明光学胶与所述偏光片的所述第一保护层连接,所述显示面板通过压敏胶与所述偏光片的所述相位延迟片连接,所述背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偏光片的一侧;其中,
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失效区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线偏层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失效区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一复合散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散热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电子器件以及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位于所述背板下方,并且与所述失效区、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包括摄像头传感器、闪光灯、光线传感器、呼吸灯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扫描仪传感器、麦克风传感器或透明天线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CN202010819291.2A 2020-08-14 2020-08-14 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9997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9291.2A CN111999791A (zh) 2020-08-14 2020-08-14 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9291.2A CN111999791A (zh) 2020-08-14 2020-08-14 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9791A true CN111999791A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73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9291.2A Pending CN111999791A (zh) 2020-08-14 2020-08-14 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9979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2081A (zh) * 2021-11-05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241903A (zh) * 2021-09-30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4578609A (zh) * 2022-03-02 2022-06-03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偏光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94234U (zh) * 2015-04-14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464887A (zh) * 2016-06-03 2017-12-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207689702U (zh) * 2018-01-26 2018-08-03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偏光片组件及采用该偏光片组件的液晶显示模组
WO2018144509A1 (en) * 2017-01-31 2018-08-09 Corning Incorporated Backlight unit with 2d local dimming
CN109031500A (zh) * 2018-09-28 2018-12-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25922A (zh) * 2017-08-21 2019-03-0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215619U (zh) * 2019-01-11 2019-08-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屏及终端
CN110133788A (zh) * 2019-06-24 2019-08-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27142A (zh) * 2019-10-29 2020-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10780375A (zh) * 2019-11-15 2020-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824778A (zh) * 2019-11-29 2020-02-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239883A (zh) * 2020-02-19 2020-06-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lcd屏幕和oled屏幕
CN111279231A (zh) * 2017-10-27 2020-06-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膜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94234U (zh) * 2015-04-14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464887A (zh) * 2016-06-03 2017-12-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WO2018144509A1 (en) * 2017-01-31 2018-08-09 Corning Incorporated Backlight unit with 2d local dimming
CN109425922A (zh) * 2017-08-21 2019-03-0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279231A (zh) * 2017-10-27 2020-06-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7689702U (zh) * 2018-01-26 2018-08-03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偏光片组件及采用该偏光片组件的液晶显示模组
CN109031500A (zh) * 2018-09-28 2018-12-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215619U (zh) * 2019-01-11 2019-08-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屏及终端
CN110133788A (zh) * 2019-06-24 2019-08-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27142A (zh) * 2019-10-29 2020-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10780375A (zh) * 2019-11-15 2020-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824778A (zh) * 2019-11-29 2020-02-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239883A (zh) * 2020-02-19 2020-06-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lcd屏幕和oled屏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1903A (zh) * 2021-09-30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4122081A (zh) * 2021-11-05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578609A (zh) * 2022-03-02 2022-06-03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偏光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99791A (zh) 偏光片、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10324492B2 (en) Smartphone with front camera and maximized display screen
CN110133788B (zh) 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5773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0027197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067301A1 (zh) 显示装置
CN110133787B (zh) 偏光片、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TWI749974B (zh) 顯示裝置
CN106444135B (zh) 一种显示屏、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屏制备方法
US1186800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50133766A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WO2022156040A1 (zh) 显示装置
CN11359341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7586483B2 (en) Touch panel
CN11288227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119404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6411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256120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comprising a step of forming a photoresist layer that encircles an edge of a substrate to form a groove
CN111221166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6019689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199322A1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67856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2057492A1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241903A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283811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