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7502A - 连接器和线束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线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87502A CN111987502A CN202010450997.6A CN202010450997A CN111987502A CN 111987502 A CN111987502 A CN 111987502A CN 202010450997 A CN202010450997 A CN 202010450997A CN 111987502 A CN111987502 A CN 1119875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hort
- circuit
- contact
- termin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 H01R13/4365—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the spring member surrounding the sock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1—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 H01R13/7032—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making use of a separate bridging element directly cooperating with th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短路端子。可变形部被构造为在端子的容纳期间在远离端子移动的方向上变形,并且当完成端子的容纳时在靠近端子移动的方向上变形。短路端子具有如下的不同部分:接触点部,该接触点部与两个以上的端子接触;和推动对象部,该推动对象部与可变形部接触。短路端子被构造为在端子的容纳期间由于推动对象部与可变形部一起移动而减小短路端子在接触点部处对端子的接触压力。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9年5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9-097910,并要求其优先权,并且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配备有:壳体,其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室;以及短路端子,其将分别容纳在两个以上的端子容纳室中的两个以上的端子电气短路,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在该线束中采用这样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的连接器从例如防止端子之间的意外导通的角度出发而配备有短路端子,该短路端子将特定的端子电气短路。例如,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用在启动汽车安全气囊的充气机的电路中,并且用于防止充气机由于静电而错误启动。
关于以上连接器,具体参考专利文献JP5599300B。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短路端子的连接器中,通常在短路端子装接到壳体使得短路端子的接触部暴露于相应的端子容纳室内部之后,将端子容纳在各自的端子容纳室中。这建立了短路端子抵压相应端子的状态,从而即使诸如振动这样的外力作用在连接器上,也能够维持短路端子与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即,特定端子互相短路的状态)。
然而,由于连接器的上述结构,在将端子容纳在各自的端子容纳室内时,在短路端子被推出相应的端子容纳室的同时,端子被推入端子容纳室内。结果,如果将短路端子抵压相应端子的力增大以提高短路端子与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则将端子容纳在各自的端子容纳室内的力(后文中,也称为“端子插入力”)增大。换言之,在传统的连接器中,难以既增大短路端子与相应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又提高将端子容纳在各自的端子容纳室内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既增大短路端子与相应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又提高将端子容纳在各自的端子容纳室内的操作效率,并且提供一种采用这样的连接器的线束。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以下项[1]至[4]。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室;
短路端子,该短路端子被构造为接触容纳在所述多个端子容纳室之中的两个以上的端子容纳室内的两个以上的端子,以将所述两个以上的端子电气短路;以及
可变形部,该可变形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端子的容纳期间在远离所述端子移动的方向上变形,并且当完成所述端子的容纳时在靠近所述端子移动的方向上变形,其中,
所述短路端子具有:接触点部,该接触点部与所述两个以上的端子接触;和推动对象部,该推动对象部与所述可变形部接触,所述接触点部和所述推动对象部是不同的部分,并且
所述短路端子被构造为:在所述端子的容纳期间,由于所述推动对象部与在远离所述端子移动的方向上变形的所述可变形部一起移动,所以减小所述短路端子在所述接触点部处对所述端子的接触压力。
[2]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短路端子被构造为:在所述端子的容纳期间,所述接触点部远离所述端子;并且,当完成所述端子的容纳时,所述接触点部与所述端子进行接触。
[3]根据项[1]或项[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变形部具有:梁状的可弹性变形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在端子容纳方向上延伸;以及接触部,该接触部连同所述支撑部一起移动,并且接触所述端子以锁定所述端子,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接触部是不同的部分,并且
在所述端子的容纳期间,由于所述支撑部通过被所述端子推动而在远离所述端子移动的方向上移动,所以所述支撑部推动所述短路端子的所述推动对象部,并且使所述短路端子变形,以减小在所述接触点部处对所述端子的接触的压力。
[4]一种线束,包括:
根据项[1]至项[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
多条电线,该多条电线分别被构造为具有容纳在所述端子容纳室中的所述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关于项[1],当端子容纳在各端子容纳室内时,在远离相应端子的方向上变形的可变形部与短路端子的各推动对象部进行接触。然后,短路端子与可变形部的移动联动地变形,从而使短路端子的接触点部与相应端子的接触压力降低。与短路端子仅被朝着相应端子容纳室的外侧推出的传统连接器相比,这能够使端子插入力降低与以上接触压力的减小对应的量。从而,具有该构造的连接器使得能够既增大短路端子与相应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确定性又提高将端子容纳在端子容纳室内的操作效率。
顺便提及,在以上构造的连接器中,短路端子可以通过可变形部变形直至短路端子完全离开相应端子,或者直至虽然短路端子与相应端子接触但是接触压力低的程度。稍后将详细描述如何改变短路端子的接触压力的原理的细节(参考图11A和11B)。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关于项[2],短路端子继续变形,直至可变形部使得短路端子完全离开相应的端子。这防止了短路端子妨碍相应端子到各端子容纳室中的容纳。从而,具有该构造的连接器使得能够提高将壳体容纳在端子容纳室内的操作的效率。顺便提及,在具有该构造的连接器中,由于当完成相应端子的容纳时,短路端子的推动对象部与靠近相应端子地变形的可变形部联动地移动,从而增大了接触点部与相应端子的接触压力(即,已经从相应端子分离的短路端子抵压相应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关于项[3],各个可变形部具有:梁状的支撑部,其能够弹性变形(即,具有弹性挠曲功能的部分);以及接触部,其与支撑部联动,并且通过与相应端子进行接触而锁定相应端子(即,具有锁定功能的部分)。短路端子的推动对象部被各支撑部推动,从而短路端子变形为使得短路端子与相关短路对象端子的接触的压力降低。这样,除了上述降低接触压力的功能之外,各个可变形部还具有所谓的矛杆功能。
此外,由于各个可变形部设置有如下的不同部分:用于将相应短路端子的推动对象部下推的部分(支撑部);以及用于将端子锁定在相应的端子容纳室内的部分(接触部),各个可变形部能够被设计为使得可变形部的各个部分被赋予适于其各自功能的形状和位置。结果,能够使得各个可变形部的设计自由度高于由单个部件实现以上两种功能的情况,使得能够即增大短路端子与相应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确定性又提高将端子容纳在各端子容纳室内的操作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关于项[4],当端子容纳在连接器的各端子容纳室内时,在远离相应端子的方向上变形的可变形部(例如,梁状的矛杆)与短路端子的各推动对象部进行接触。然后,短路端子与可变形部的移动联动地变形,从而使短路端子的接触点部与相应端子的接触压力降低。与短路端子仅被朝着相应端子容纳室的外侧推出的传统连接器相比,这能够使端子插入力降低与以上接触压力的减小相对应的量。从而,通过配备有以上连接器,具有该构造的线束使得能够在避免例如与短路端子相对应的端子之间的意外导通的同时提高其生产率。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既增大短路端子与相应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的确定性又提高将端子容纳在各自的端子容纳室内的操作的效率,并且提供一种采用这样的连接器的线束。
以上已经简要描述了本发明。当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后文中,称为实施例)时,本发明的细节将变得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根据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A是不包含前保持器的状态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并且图3B是具有图3A的A-A截面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各个短路端子的立体图。
图5A是图1所示的前保持器的立体图,图5B是具有图5A的B-B截面的立体图,并且图5C是具有图5A的C-C截面的立体图。
图6A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前视图,并且图6B是图6A中的D部分的放大图。
图7A是在未插入短路对象端子的状态下的图6B的E-E截面图,并且图7B是图7A的G部分的放大图。
图8A是在未插入短路对象端子的状态下的图6B的F-F截面图,并且图8B是图8A的H部分的放大图。
图9A是在短路对象端子位于中途插入位置的状态下的对应于图7B的截面图,并且图9B是在短路对象端子位于中途插入位置的状态下的对应于图8B的截面图。
图10A是在短路对象端子位于正规插入位置的状态下的对应于图7B的截面图,并且图10B是在短路对象端子位于正规插入位置的状态下的对应于图8B的截面图。
图11A和11B是用于说明利用锁定部的双支撑梁下推各个短路端子的效果的图;图11A示出了不进行下推的比较例的情况,并且图11B示出了进行下推的实施例的情况。
参考标记列表
1:连接器
10:壳体
14:端子容纳室
15:锁定部(可变形部)
15a:双支撑梁(支撑部)
15b:矛杆(接触部)
20:短路端子
23:接触点部
24:推动对象部
50: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和采用该连接器1的线束。
如图1所示,连接器1的壳体10被构造为与配对连接器2的配对壳体70配合。当连接器1(壳体10)与配对连接器2(配对壳体70)配合时,容纳在壳体10中的端子50(阴端子;参见图9A和9B以及图10A和10B)电连接到容纳在配对壳体70中的各配对端子80(阳端子),从而与端子50连接的电线(未示出)电连接到与配对端子80连接的各电线(未示出)。
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所示地定义配合方向、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以及上侧和下侧。配合方向、宽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互相垂直。配合方向是与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2的配合方向相同的方向。连接器1的前侧是配对连接器2在配合方向上靠近连接器1的一侧,并且连接器1的后侧是在配合方向上与前侧相反的一侧,即背侧。
如图1所示,连接器1包括壳体10、一对短路端子20和前保持器30,该一对短路端子20和前保持器30分别装接到壳体10。下文将逐一描述构成连接器1的这些部件的结构。
首先,将描述壳体10。如图1所示,壳体10由树脂外壳体10A、树脂内壳体10B和多个(在本实例中,四个)金属弹簧60构成。通过在配合方向上将弹簧60分别保持在外壳体10A的弹簧保持部63与内壳体10B的弹簧保持部64之间(弹簧60被压缩,并且外壳体10A与内壳体10B抵抗弹簧60的弹性力)这样的状态下,将内壳体10B的锁定凸部62锁定在外壳体10A的各锁定孔61上而完成壳体10的组装。
如图2以及图3A和3B所示,壳体10配备有:端子容纳部11(内壳体10B),其大致成形为长方体;以及外筒部13(外壳体10A),其大致成形为方筒状,并且经由前侧具有开口的环状空间12覆盖端子容纳部11的外周。环状空间12用作如下空间:当前保持器30装接到内壳体10B时,前保持器30的框架部31(稍后详细描述)插入到该空间内。
如图3A所示,用于容纳各个端子50的端子容纳室14(参见图9A和9B以及图10A和10B)形成为在端子容纳部11中在配合方向上延伸。在该实例中,多个端子容纳室14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为两级。更具体地,在下级中,五个端子容纳室14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在端子容纳部11的除了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之外的中央部分中。在上级中,九个端子容纳室14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在端子容纳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几乎整个区域上。
如图7A和7B以及图8A和8B所示,各个端子容纳室14在其配合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锁定部15,使得锁定部15从下方进入到端子容纳室14内。在该实例中,锁定部15具有: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一对双支撑梁15a(具体参见图7B);以及位于一对双支撑梁15a之间并且与该对双支撑梁15a一体化的矛杆15b(具体参见图8B)。如稍后将描述的,锁定部15形成为在端子50向端子容纳室14内的容纳期间远离相应端子50地变形,并且当完成端子50到端子容纳室14内的容纳时,该锁定部15靠近端子50。
各个双支撑梁15a是在配合方向上延伸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即,发挥弹性挠曲功能)的部分。矛杆15b被设置为与双支撑梁15a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在双支撑梁15a不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即,图8A和8B所示的状态)向前上方延伸(即,倾斜),使得该矛杆15b的末端部稍微进入端子容纳室14中。矛杆15b是如下部分:其以将从后侧插入到端子容纳室14中的端子50的指定的角部锁定在矛杆15b的末端部上的方式来发挥防止端子50向后脱离的功能(即,锁定功能)。
当端子50位于端子容纳室14中的正规插入位置(即,矛杆15b发挥其脱离防止功能的状态)时,矛杆15b的末端部进入端子50的角部中,从而一对双支撑梁15a和矛杆15b保持不弹性变形的状态(具有图8A和8B以及10A和10B所示的姿态;后文中称为“原始位置”)。当矛杆15b位于原始位置时,前保持器30的相应的检测部33(稍后将详细描述)能够插入到面对矛杆15b的下侧表面(即,与端子容纳室14相对的一侧的表面)的空间16内。
另一方面,当端子50位于中途插入位置时(即,矛杆15b不发挥脱离防止功能的状态),矛杆15b的末端部不能进入到端子50的角部内,并且因此一对双支撑梁15a和矛杆15b保持向下(即,在远离端子容纳室14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状态(具有如9A和9B所示的姿态)。在该状态下,前保持器30的检测部33与向下弹性变形的矛杆15b的末端部干涉,从而前保持器30的检测部33不能进入到空间16内。
如图3A所示,内部将放置短路端子20的一对短路端子设置空间17形成在两级(上级和下级)中的下级的五个端子容纳室14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处。如图7A和7B以及8A和8B所示,各个短路端子设置空间17在上下方向上与上级的九个端子容纳室14中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处的一对相邻的端子容纳室14中的矛杆15b的前方的空间连通。
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在上下方向上与各个短路端子设置空间17连通的一对端子容纳室14特别地称为“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并且要插入到各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内的端子50可以特别地称为“短路对象端子50”。不是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的端子容纳室14可以称为“普通端子容纳室14”,并且不是短路对象端子50的端子50可以称为“普通端子50”。
如图3A和3B所示,端子容纳部11的底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处形成有一对悬臂状的弹性片18和19,该一对悬臂状的弹性片18和19呈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并且向前延伸的方式,该弹性片18和19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一对悬臂状的弹性片18和19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的各自的突起18a和19a。突起18a和19a具有将前保持器30锁定在临时锁定位置和正式锁定位置的功能。稍后将详细描述该功能。
接着,将描述短路端子20。如图4所示,各个金属的短路端子20以一体的方式具有平板状的基部21和一对接触片22,该一对接触片22从基部21的前端向上弯曲,而后向后延伸并且能够弹性变形。一对接触片22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各个接触片22的末端部(后端部)形成有:接触点部23,该接触点部23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弯曲为向上凸出;和推动对象部24,其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稍微向上突出。
短路端子20从前侧插入到壳体10的一对短路端子设置空间17内并且设置于此。在各个短路端子20设置在相应的短路端子设置空间17内的状态下,一对接触点部23与插入到位于一对接触点部23上方的一对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中的一对短路对象端子50进行接触,从而短路对象端子50互相短路(参见图10B)。
一对推动对象部24分别位于相应的一对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中的两个双支撑梁15a的正下方(参见图7B),从而当双支撑梁15a向下弹性变形时被该双支撑梁15a向下推动。稍后将详细描述该特征。
接着,将描述前保持器30。如图5A所示,由树脂制成的前保持器30具有矩形筒状的框架部31。平板状的检测板32在框架部31内侧设置为与框架部31一体化、向后延伸并且排列为两级(上级和下级),即,对应于排列为两级(上级和下级)的多个相应的端子容纳室14。排列为两级(上级和下级)的检测板32的后端部设置有检测部33(总共10个),该检测部33对应于排列为两级(上级和下级)的10个相应的普通端子容纳室14。
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一对开口36形成在五个上级的检测板32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并且对应于一对短路端子设置空间17。各个开口36形成为在前保持器30装接到壳体10的状态下,不妨碍壳体10的短路端子设置空间17与位于其上方的一对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之间的在上下方向上的连通。
特别如图5C所示,一对通孔37和38在配合方向上贯通前保持器30的底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从而在宽度方向上排列。一对通孔37和38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的向外突出的各突起37a和38a。突起37a和38a具有将前保持器30锁定在临时锁定位置和正式锁定位置的功能。稍后将详细描述该功能。以上已经描述了连接器1的各个部件的结构。
<前保持器30到壳体10的装接>
接着,将描述如何将前保持器30装接到壳体10。首先,如图7A等所示,将矩形筒状的橡胶密封圈40从前侧插入到壳体10的环状空间12内,并且在指定位置处固定到端子容纳部11的外周。密封圈40的外周表面形成有多个(在该实例中,三个)环形唇。环形唇具有当配对壳体70配合到壳体10中时将配对壳体70(参见图1)与壳体10之间水密的功能。
然后,如图7A所示,将前保持器30从前侧插入到环状空间12内。此时,壳体10的一对弹性片18和19分别插入到前保持器30的通孔37和38内。随着前保持器30的插入的进行,首先,弹性片18的突起18a与孔37的突起37a进行接触。
在突起18a与突起37a接触之后,随着插入的进行,弹性片18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弹性变形,使得突起18a越上突起37a。随后,随着插入的进行,突起18a越过突起37a,随之弹性片18弹性恢复。结果,以突起18a位于突起37a前方并且突起19a位于突起38a后方的方式,突起18a和19a分别与突起37a和38a卡合,从而前保持器30被保持在临时锁定位置(参见图7A)。
当在该状态下端子50在相应的端子容纳室14内插入至正规插入位置时,如上所述,矛杆15b被保持在原始位置处(它们具有图10B所示的姿态)。从而,建立了前保持器30的检测部33(参见图5B)能够进入相应的空间16(参见图10B)内的状态。结果,在端子50位于正规插入位置的状态下,当位于临时锁定位置处的前保持器30被向后推动时,检测部33进入到空间16内,从而前保持器30移动到正式锁定位置。在该过程期间,在突起19a位于突起38a的前方的状态下,弹性片19的突起19a越过通孔38的突起38a并且与突起38a进行卡合,从而前保持器30被保持在正式锁定位置。
另一方面,在端子50位于中途插入位置的状态下,如上所述,矛杆15b维持其弹性变形为向下倾斜(即,在远离端子容纳室14的方向上)的姿态(参见图9B)。从而,矛杆15b的末端与检测部33干涉,并且检测部33不能进入空间16。结果,前保持器30不能从临时锁定位置移动到正式锁定位置。以这种方式,能够通过检测前保持器30不能从临时锁定位置移动到正式锁定位置而容易地检测出端子(普通端子)50的中途插入。
<利用锁定部15的双支撑梁15a对短路端子20的下推>
接着,将描述锁定部15的双支撑梁15a下推各个短路端子20的动作。如上所述,各个短路端子20的推动对象部24位于相应的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的双支撑梁15a的正下方(参见图7B)。
从而,当如图9A所示在短路对象端子50到相应的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内的容纳的中途阶段,双支撑梁15a和矛杆15b向下弹性变形时,已经向下弹性变形的该双支撑梁15a下推短路端子20的推动对象部24(由图9A中的白色箭头表示)。结果,推动对象部24(即,接触片22)与双支撑梁15a联动地被下推(向下弹性变形),从而如图9B所示,短路端子20的接触点部23也向下移动(由图9B的黑色箭头表示)。下文中,该动作将称为“利用双支撑梁15a对各个短路端子20的下推”。
当在维持上述“利用双支撑梁15a对各个短路端子20的下推”的状态下继续进行短路对象端子50的插入时,短路对象端子50的末端部开始与各接触点部23进行接触。其后,短路对象端子50进一步下推接触点部23并且越上接触点部23。而且,在维持接触点部23与短路对象端子50进行接触的状态的同时继续进行短路对象端子50的插入。当短路对象端子50到达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中的正规插入位置时,在接触点部23保持与短路对象端子50进行接触的同时,双支撑梁15a和矛杆15b向上弹性恢复并且返回它们的原始位置(参见图10A和10B)。
下文将参考图11A和11B描述“利用双支撑梁15a对各个短路端子20的下推”的作用和优势效果。首先,作为对作用和优势效果的描述的准备,将参考图11A描述不进行“利用双支撑梁15a对各个短路端子20的下推”的比较例。
在比较例中,如图11A所示,在短路对象端子50的末端部开始以接触角度α与接触点部23进行接触之后,短路对象端子50将接触点部23下推距离a(P→Q)并且越上该接触点部23。
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B所示,在凭借“利用双支撑梁15a对短路端子20的下推”而使接触点部23预先弹性变形为与比较例相比位于更低的位置这样的状态下,在短路对象端子50的末端部开始以角度β与接触点部23进行接触之后,短路对象端子50将接触点部23下推距离b(R→Q)并且越上该接触点部23。
比较图11A与图11B的情况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短路对象端子50对接触点部23的下推的距离比比较例中的短(b<a),并且在接触开始时的短路对象端子50与接触点部23的接触角度比比较例中的小(β<α)。在利用短路对象端子50对接触点部23的下推距离短的情况下,短路对象端子50与接触点部23的接触的压力更小,结果,使得将短路对象端子50容纳在相应的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中所需的力(端子插入力)更弱。另外,在接触开始时短路对象端子50与接触点部23的接触的角度小的情况下,在接触位置处产生的摩擦力的配合方向上(图11B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分力更弱,结果使得端子插入力更弱。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凭借“利用双支撑梁15a对各个短路端子20的下推”,利用短路对象端子50对接触点部23的下推的距离更短,并且在接触开始时短路对象端子50与接触点部23的接触的角度比比较例中的小,结果,使得端子插入力更弱。
<作用和优势效果>
如上所述,在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1以及采用该连接器1的线束中,当端子50容纳在各端子容纳室14内时,用于锁定短路对象端子50的锁定部15的双支撑梁15a与各个短路端子20的推动对象部24进行接触。然后,各个短路端子20与双支撑梁15a的移动联动地变形,使得短路端子20的接触点部23与短路对象端子50的接触的压力更小。这使得更易于将各个短路端子20推到相应的端子容纳室14外部,从而能够使得端子插入力更小。从而,具有以上构造的连接器1使得能够既增大各个短路端子20与相应的短路对象端子50之间的电连接的确定性又提高将端子50容纳在端子容纳室14中的操作的效率。
此外,各个锁定部15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梁状的支撑部(即,具有弹性挠曲功能的部分);以及接触部,其与支撑部联动,并且通过与相应的端子50进行接触而锁定相应的端子50(即,具有锁定功能的部分)。各个短路端子20的推动对象部24被各支撑部推动,从而短路端子20变形,使得短路端子20与相关短路对象端子50的接触的压力更小。由于一对锁定部15以这种方式分别设置有如下的一对不同部分:用于将相应的短路端子20的推动对象部24下推的部分(支撑部);和用过将短路对象端子50锁定在相应的端子容纳室14中的部分(接触部),所以各个锁定部15能够设计为使得其各个部分能够被赋予适用于其各自功能的形状和位置。结果,能够使得各个锁定部15的设计自由度高于由单个部件实现以上两种功能的情况,使得能够既增大各个短路端子20与相应短路对象端子50之间的电连接的确定性又提高将端子50容纳在各端子容纳室14内的操作的效率。
其他实施例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例,而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使用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例,而能够对本发明进行适当地修改、改进等。另外,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各构成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位置等。可以使用任意材料、任意形状、任意尺寸、任意数量、任意布置位置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即可。
在以上实施例中,凭借“利用双支撑梁15a对各个短路端子20的下推”,各个短路端子20变形至虽然短路端子20的接触点部23与相应短路对象端子50进行接触但是接触压力也变弱这样的程度。或者,凭借“利用双支撑梁15a对各个短路端子20的下推”,各个短路端子29可以变形至短路端子20的接触点部23完全离开相应的短路对象端子50这样的程度。
在该情况下,各个短路端子20完全不妨碍相应的短路对象端子50到各短路对象端子容纳室14内的容纳。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将端子50容纳在各端子容纳室14内的操作效率。在该构造中,当短路对象端子50到达正规插入位置时,双支撑梁15a和矛杆15b向上弹性恢复,并且返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从而接触点部23第一次与短路对象端子50进行接触。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各个锁定部15由一对双支撑梁15a和矛杆15a构成,矛杆15b位于一对双支撑梁15a之间,并且各个短路端子20的推动对象部24被相应锁定部15的双支撑梁15a推动。可替换地,各个锁定部15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构造(例如,仅由悬臂状的矛杆构成)。作为进一步地替换,当容纳相应的短路对象端子50时推动各个短路端子20的推动对象部24的部件可以设置为与锁定短路对象端子50的部件(所谓的矛杆)独立的单独部件。
在以上实施例中,采用从前侧装接到壳体10的前保持器30作为“检测部件”。可替换地,可以采用从后侧装接到壳体10的后保持器作为“检测部件”。作为进一步地替换,可以省略“检测部件”。
例如,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1能够用作线束的部件。更具体地,在作为启动车辆安全气囊的充气机的电路的一部分的线束中采用连接器1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防止充气机由于静电而错误操作。
在以下的项[1]至[4]中简要总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连接器1和线束的特征:
[1]一种连接器(1),包括:
壳体(10),该壳体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室(14);
短路端子(20),该短路端子被构造为接触容纳在所述多个端子容纳室(14)中的两个以上的端子容纳室内的两个以上的端子(50),以将所述两个以上的端子(50)电气短路;以及
可变形部(15),该可变形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端子(50)的容纳期间在远离所述端子(50)移动的方向上变形,并且当完成所述端子(50)的容纳时在靠近所述端子(50)移动的方向上变形,
所述短路端子(20)具有:接触点部(23),该接触点部与所述两个以上的端子(50)接触;和推动对象部(24),该推动对象部与所述可变形部(15)接触,所述接触点部和所述推动对象部是不同的部分,
所述短路端子(20)被构造为:在所述端子(50)的容纳期间,由于所述推动对象部(24)与在远离所述端子(50)的方向上变形的所述可变形部(15)一起移动,减小了所述短路端子(20)在所述接触点部(23)处对所述端子(50)的接触压力。
[2]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
所述短路端子(20)被构造为:在所述端子(50)的容纳期间所述接触点部(23)远离所述端子(50),并且使得当完成所述端子(50)的容纳时所述接触点部(23)与所述端子(50)进行接触。
[3]根据项[1]或项[2]所述的连接器(1),其中:
所述可变形部(15)具有:梁状的可弹性变形的支撑部(15a),该支撑部在端子容纳方向上延伸;以及接触部(15b),该接触部连同所述支撑部(15a)一起移动,并且接触所述端子(50)以锁定所述端子(50),所述支撑部(15a)和所述接触部(15b)是不同的部分,并且
在所述端子(50)的容纳期间,由于支撑部(15a)通过被所述端子(50)推动而在远离所述端子(50)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支撑部(15a)推动所述短路端子(20)的所述推动对象部(24),并且使所述短路端子(20)变形,以减小在所述接触点部(23)处对所述端子(50)的接触压力。
[4]一种线束,包括:
根据项[1]至项[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以及
多条电线,该多条电线分别被构造为具有容纳在所述端子容纳室(14)中的所述端子(50)。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室;
短路端子,该短路端子被构造为接触容纳在所述多个端子容纳室之中的两个以上的端子容纳室内的两个以上的端子,以将所述两个以上的端子电气短路;以及
可变形部,该可变形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端子的容纳期间在远离所述端子移动的方向上变形,并且当完成所述端子的容纳时在靠近所述端子移动的方向上变形,其中,
所述短路端子具有:接触点部,该接触点部与所述两个以上的端子接触;和推动对象部,该推动对象部与所述可变形部接触,所述接触点部和所述推动对象部是不同的部分,并且
所述短路端子被构造为:在所述端子的容纳期间,由于所述推动对象部与在远离所述端子移动的方向上变形的所述可变形部一起移动,所以减小了所述短路端子在所述接触点部处对所述端子的接触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短路端子被构造为:在所述端子的容纳期间,所述接触点部远离所述端子;并且,在完成所述端子的容纳时,所述接触点部与所述端子进行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可变形部具有:梁状的可弹性变形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在端子容纳方向上延伸;以及接触部,该接触部连同所述支撑部一起移动,并且接触所述端子以锁定所述端子,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接触部是不同的部分,并且
在所述端子的容纳期间,由于所述支撑部通过被所述端子推动而在远离所述端子移动的方向上移动,所以所述支撑部推动所述短路端子的所述推动对象部,并且使所述短路端子变形,以减小在所述接触点部处对所述端子的接触压力。
4.一种线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
多条电线,该多条电线分别被构造为具有容纳在所述端子容纳室中的所述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97910 | 2019-05-24 | ||
JP2019097910A JP7181155B2 (ja) | 2019-05-24 | 2019-05-24 |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87502A true CN111987502A (zh) | 2020-11-24 |
CN111987502B CN111987502B (zh) | 2022-03-18 |
Family
ID=73441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50997.6A Active CN111987502B (zh) | 2019-05-24 | 2020-05-25 | 连接器和线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89978B2 (zh) |
JP (1) | JP7181155B2 (zh) |
CN (1) | CN11198750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69469B2 (ja) * | 2018-03-23 | 2021-11-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短絡用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96895A (ja) * | 1994-04-20 | 1995-11-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US20080261425A1 (en) * | 2007-04-23 | 2008-10-23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Shorting terminal,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
CN104466523A (zh) * | 2013-09-17 | 2015-03-2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90957A (ja) * | 1995-01-09 | 1996-07-23 | Kansei Corp | コネクタ |
JP3386343B2 (ja) * | 1997-06-30 | 2003-03-1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862147B2 (ja) | 2001-04-04 | 2006-12-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結合検知装置 |
JP4089604B2 (ja) | 2003-12-03 | 2008-05-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8084793A (ja) | 2006-09-29 | 2008-04-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および検知端子 |
JP5599300B2 (ja) | 2010-12-21 | 2014-10-0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310663B2 (ja) | 2013-09-13 | 2018-04-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短絡端子付きコネクタ |
-
2019
- 2019-05-24 JP JP2019097910A patent/JP718115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20 US US16/879,724 patent/US11189978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5-25 CN CN202010450997.6A patent/CN1119875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96895A (ja) * | 1994-04-20 | 1995-11-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US20080261425A1 (en) * | 2007-04-23 | 2008-10-23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Shorting terminal,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
CN104466523A (zh) * | 2013-09-17 | 2015-03-2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194632A (ja) | 2020-12-03 |
JP7181155B2 (ja) | 2022-11-30 |
US20200373718A1 (en) | 2020-11-26 |
CN111987502B (zh) | 2022-03-18 |
US11189978B2 (en) | 2021-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95843A (en) | Connector fitting construction | |
US6027364A (en) | Connector fitting construction with side ribs and corresponding side rib-receiving portions | |
US7404729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CN114079202B (zh) | 连接器 | |
US1022467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ort-circuiting terminal | |
US6537098B2 (en) | Connector fitting construction using resilient force | |
US6171130B1 (en) | Half-fitting prevention connector | |
EP1701414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11987502B (zh) | 连接器和线束 | |
JP2001160459A (ja)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
US6475015B1 (en) | Half-fitting prevention connector | |
CN112821116B (zh) | 连接器 | |
US20200373711A1 (en) | Connector and wire harness | |
CN111052516A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 | |
JP6499135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組付方法 | |
CN111969359B (zh) | 壳体 | |
US10559924B2 (en) | Connector | |
CN114830458B (zh) | 连接器 | |
CN112072373B (zh) | 壳体 | |
JP7103913B2 (ja) |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 |
JP2022191827A (ja) | コネクタ | |
JPH09289059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2023654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6848733A (zh) | 连接器 | |
JP2016157605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