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6516A - 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6516A
CN111986516A CN202010793408.4A CN202010793408A CN111986516A CN 111986516 A CN111986516 A CN 111986516A CN 202010793408 A CN202010793408 A CN 202010793408A CN 111986516 A CN111986516 A CN 111986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task
port
authoriz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34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6516B (zh
Inventor
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ntong Ship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ntong Ship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ntong Ship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ntong Ship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934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65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6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6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6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6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3/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marine 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5Multiple levels of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包括港口基站:独立的次级指挥与执行单位,负责小片区域的船只授权验证出港和检验小片区域内船只的任务执行情况;总控制台:总成的指挥调度与一级指挥与执行单位,负责整个区域的船只授权资格合理安排,与向次级指挥传达授权信息及任务码,便于次级指挥单位即港口基站进行执行;船用终端:负责接收次级下传的任务码和出港授权码,上传任务进度和申请港船交界处理指令;任务码序列号获取服务器:总控制台内部的独立模块,根据调度指挥台的调度指令生产对应的任务码序列号,并传至港口基站。本发明具有高安全性和船只的合理安排,有效确保企业船舶安全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企业船舶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是在一定水域内用以保证航行船舶安全和效率的管理系统。英文缩写为VTMS。作为船舶交通管理内容最早出现的应为助航的标志,早在公元前就已应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一定水域管理船舶航行的体系,以保证航行安全和提高航运效率,主要设有船岸甚高频无线电话,以及传真设备、灯火信号、广播等;雷达电视监视系统,掌握船舶动态报告系统,在港口管辖水域及其周围设有若干报告点,向系统中心管理部门报告行经该点的船舶情况,与雷达系统起到相互补充作用;助航设施。
但是,现有的企业船舶管理对于大区域的船舶管理和港内船舶突发情况的任务交接处理手续较为传统,对于船舶任务的执行情况执行人的授权与验证管理不够先进;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企业船舶管理对于大区域的船舶管理和港内船舶突发情况的任务交接处理手续较为传统,对于船舶任务的执行情况执行人的授权与验证管理不够先进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包括:
港口基站:独立的次级指挥与执行单位,负责小片区域的船只授权验证出港和检验小片区域内船只的任务执行情况;
总控制台:总成的指挥调度与一级指挥与执行单位,负责整个区域的船只授权资格合理安排,与向次级指挥传达授权信息及任务码,便于次级指挥单位即港口基站进行执行;
船用终端:负责接收次级下传的任务码和出港授权码,上传任务进度和申请港船交界处理指令;
电脑终端:为总控制台的授权独立终端,被总控制台可以授权为只可查看或可查看可编辑;
手机终端:为总控制台的授权独立终端,被总控制台可以授权为只可查看或可查看可编辑;
调度指挥台:针对企业的任务需求进行任务的安排与编辑,并发布至港口基站;
任务码序列号获取服务器:总控制台内部的独立模块,根据调度指挥台的调度指令生产对应的任务码序列号,并传至港口基站;
主控中央处理器:针对多个服务器之间的逻辑判断与执行处理,负责服务器之间的任务码生成、授权与执行;
二维码生成器:将对应的任务码序列号生成对应的二维码并传至执行人的终端里,具有时效性。
优选的,所述港口基站包括:
在港作业记录获取服务器:负责获取船用终端实时上传的工作任务进度及其工作记录日志等信息;
任务码验证服务器:对于船用终端获取的任务执行码序列号或执行人获得的任务执行码对应的二维码进行安全验证;
船锚锁授权服务器:对于完成验证的授权信息,进行对应船只的船锚锁授权,解锁船只;
进港识别模块:对于返港的船只进行识别并授权放行;
出港申请授权服务器:对于非任务执行船只的出港进行申请信息的上传和授权信息的下放处理;
港船交接处理服务器:对于船只遇到不可继续执行任务的情况,需要进行港船内任务交接的情况进行处理,并完成任务交接进度的处理。
优选的,所述船用终端包括:
在港作业记录设备:记录船只对应任务码的任务的进度完成情况和任务日志,并间断性上传至港口基站的在港作业记录获取服务器;
船用信息上传用终端:对船只记录的信息进行上传的模块,并可以扫描执行人手上的二维码信息。
优选的,所述船用信息上传用终端扫描的可以扫描执行人手上的二维码信息并上传到港口基站的任务码验证服务器进行验证授权,验证失败的则拒绝下一步服务器的访问,验证成功则进行下一步的授权服务。
优选的,所述验证成功后,船锚锁授权服务器和出港申请授权服务器获取验证成功信号并进一步的打开对应的船锚和出港闸口进行放行。
优选的,所述进港识别模块,采用基于远程无线通信识别基础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确认与识别。
优选的,所述船用终端还包括报警设备和任务急停反馈模块。
一种企业船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于企业的需求进行任务安排,通过总控制台的调度指挥台进行任务编辑与录入,再通过任务码序列号获取服务器来获取对应的任务码,对应的任务码再通过二维码生成器进行特有的具有时效的二维码生成;
步骤二:生成的任务码下放到对应的港口基站,港口基站再将对应的任务码下传到对应的执行船只的船只终端上,而对应的二维码则会传至任务执行人手上的终端设备上;
步骤三:执行人到达对应船只时,船用信息上传用终端扫描的可以扫描执行人手上的二维码信息并上传到港口基站的任务码验证服务器进行验证授权,验证失败的则拒绝下一步服务器的访问,验证成功则进行下一步的授权服务,验证成功后,船锚锁授权服务器和出港申请授权服务器获取验证成功信号并进一步的打开对应的船锚和出港闸口进行放行;
步骤四:将船只开出港口进行任务执行,对于任务的执行进度,需要记录船只对应任务码的任务的进度完成情况和任务日志,并间断性上传至港口基站的在港作业记录获取服务器;
步骤五:当船只遇到特殊情况而无法进行完整的任务执行时,即使通过船只终端汇报情况并进行报备,总控制台对于报备情况,进行港船任务交接安排;
步骤六:港船交接处理服务器安排对应的船只进行交接,后续发放任务码和二维码放行另一只船只与之前船只进行交接,之前的船只安排返岗工作和进港识别返岗确认;
步骤七:船只完成执行任务后,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及时返港,通过进港识别模块,反馈船只的返岗情况。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总控制台的对于管理层的特定电脑终端与手机终端进行授权,具体授权形式有为只可查看或可查看可编辑。
优选的,所述在港作业记录设备会自动定期间断性上传任务执行日志至港口基站,定期时间具体为半小时上传一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对于船舶的授权分为多级任务码的授权获取,不易被人破解,对于任务码的获取形式分为序列号和二维码两种形式,需要二码统一,有效防伪,对于船只任务执行时的突发情况的处理方式及时高效,安全验证和返港安排妥善,本系统具有高安全性和船只的合理安排,有效确保企业船舶安全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港口基站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总控制台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船用终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包括:
港口基站:独立的次级指挥与执行单位,负责小片区域的船只授权验证出港和检验小片区域内船只的任务执行情况;
总控制台:总成的指挥调度与一级指挥与执行单位,负责整个区域的船只授权资格合理安排,与向次级指挥传达授权信息及任务码,便于次级指挥单位即港口基站进行执行;
船用终端:负责接收次级下传的任务码和出港授权码,上传任务进度和申请港船交界处理指令;
电脑终端:为总控制台的授权独立终端,被总控制台可以授权为只可查看或可查看可编辑;
手机终端:为总控制台的授权独立终端,被总控制台可以授权为只可查看或可查看可编辑;
调度指挥台:针对企业的任务需求进行任务的安排与编辑,并发布至港口基站;
任务码序列号获取服务器:总控制台内部的独立模块,根据调度指挥台的调度指令生产对应的任务码序列号,并传至港口基站;
主控中央处理器:针对多个服务器之间的逻辑判断与执行处理,负责服务器之间的任务码生成、授权与执行;
二维码生成器:将对应的任务码序列号生成对应的二维码并传至执行人的终端里,具有时效性。
进一步,港口基站包括:
在港作业记录获取服务器:负责获取船用终端实时上传的工作任务进度及其工作记录日志等信息;
任务码验证服务器:对于船用终端获取的任务执行码序列号或执行人获得的任务执行码对应的二维码进行安全验证;
船锚锁授权服务器:对于完成验证的授权信息,进行对应船只的船锚锁授权,解锁船只;
进港识别模块:对于返港的船只进行识别并授权放行;
出港申请授权服务器:对于非任务执行船只的出港进行申请信息的上传和授权信息的下放处理;
港船交接处理服务器:对于船只遇到不可继续执行任务的情况,需要进行港船内任务交接的情况进行处理,并完成任务交接进度的处理。
进一步,船用终端包括:
在港作业记录设备:记录船只对应任务码的任务的进度完成情况和任务日志,并间断性上传至港口基站的在港作业记录获取服务器;
船用信息上传用终端:对船只记录的信息进行上传的模块,并可以扫描执行人手上的二维码信息。
进一步,船用信息上传用终端扫描的可以扫描执行人手上的二维码信息并上传到港口基站的任务码验证服务器进行验证授权,验证失败的则拒绝下一步服务器的访问,验证成功则进行下一步的授权服务。
进一步,验证成功后,船锚锁授权服务器和出港申请授权服务器获取验证成功信号并进一步的打开对应的船锚和出港闸口进行放行。
进一步,进港识别模块,采用基于远程无线通信识别基础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确认与识别。
进一步,船用终端还包括报警设备和任务急停反馈模块。
一种企业船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于企业的需求进行任务安排,通过总控制台的调度指挥台进行任务编辑与录入,再通过任务码序列号获取服务器来获取对应的任务码,对应的任务码再通过二维码生成器进行特有的具有时效的二维码生成;
步骤二:生成的任务码下放到对应的港口基站,港口基站再将对应的任务码下传到对应的执行船只的船只终端上,而对应的二维码则会传至任务执行人手上的终端设备上;
步骤三:执行人到达对应船只时,船用信息上传用终端扫描的可以扫描执行人手上的二维码信息并上传到港口基站的任务码验证服务器进行验证授权,验证失败的则拒绝下一步服务器的访问,验证成功则进行下一步的授权服务,验证成功后,船锚锁授权服务器和出港申请授权服务器获取验证成功信号并进一步的打开对应的船锚和出港闸口进行放行;
步骤四:将船只开出港口进行任务执行,对于任务的执行进度,需要记录船只对应任务码的任务的进度完成情况和任务日志,并间断性上传至港口基站的在港作业记录获取服务器;
步骤五:当船只遇到特殊情况而无法进行完整的任务执行时,即使通过船只终端汇报情况并进行报备,总控制台对于报备情况,进行港船任务交接安排;
步骤六:港船交接处理服务器安排对应的船只进行交接,后续发放任务码和二维码放行另一只船只与之前船只进行交接,之前的船只安排返岗工作和进港识别返岗确认;
步骤七:船只完成执行任务后,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及时返港,通过进港识别模块,反馈船只的返岗情况。
进一步,步骤一中总控制台的对于管理层的特定电脑终端与手机终端进行授权,具体授权形式有为只可查看或可查看可编辑。
进一步,在港作业记录设备会自动定期间断性上传任务执行日志至港口基站,定期时间具体为半小时上传一次。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港口基站:独立的次级指挥与执行单位,负责小片区域的船只授权验证出港和检验小片区域内船只的任务执行情况;
总控制台:总成的指挥调度与一级指挥与执行单位,负责整个区域的船只授权资格合理安排,与向次级指挥传达授权信息及任务码,便于次级指挥单位即港口基站进行执行;
船用终端:负责接收次级下传的任务码和出港授权码,上传任务进度和申请港船交界处理指令;
电脑终端:为总控制台的授权独立终端,被总控制台可以授权为只可查看或可查看可编辑;
手机终端:为总控制台的授权独立终端,被总控制台可以授权为只可查看或可查看可编辑;
调度指挥台:针对企业的任务需求进行任务的安排与编辑,并发布至港口基站;
任务码序列号获取服务器:总控制台内部的独立模块,根据调度指挥台的调度指令生产对应的任务码序列号,并传至港口基站;
主控中央处理器:针对多个服务器之间的逻辑判断与执行处理,负责服务器之间的任务码生成、授权与执行;
二维码生成器:将对应的任务码序列号生成对应的二维码并传至执行人的终端里,具有时效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港口基站包括:
在港作业记录获取服务器:负责获取船用终端实时上传的工作任务进度及其工作记录日志等信息;
任务码验证服务器:对于船用终端获取的任务执行码序列号或执行人获得的任务执行码对应的二维码进行安全验证;
船锚锁授权服务器:对于完成验证的授权信息,进行对应船只的船锚锁授权,解锁船只;
进港识别模块:对于返港的船只进行识别并授权放行;
出港申请授权服务器:对于非任务执行船只的出港进行申请信息的上传和授权信息的下放处理;
港船交接处理服务器:对于船只遇到不可继续执行任务的情况,需要进行港船内任务交接的情况进行处理,并完成任务交接进度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用终端包括:
在港作业记录设备:记录船只对应任务码的任务的进度完成情况和任务日志,并间断性上传至港口基站的在港作业记录获取服务器;
船用信息上传用终端:对船只记录的信息进行上传的模块,并可以扫描执行人手上的二维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用信息上传用终端扫描的可以扫描执行人手上的二维码信息并上传到港口基站的任务码验证服务器进行验证授权,验证失败的则拒绝下一步服务器的访问,验证成功则进行下一步的授权服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成功后,船锚锁授权服务器和出港申请授权服务器获取验证成功信号并进一步的打开对应的船锚和出港闸口进行放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港识别模块,采用基于远程无线通信识别基础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确认与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用终端还包括报警设备和任务急停反馈模块。
8.一种企业船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于企业的需求进行任务安排,通过总控制台的调度指挥台进行任务编辑与录入,再通过任务码序列号获取服务器来获取对应的任务码,对应的任务码再通过二维码生成器进行特有的具有时效的二维码生成;
步骤二:生成的任务码下放到对应的港口基站,港口基站再将对应的任务码下传到对应的执行船只的船只终端上,而对应的二维码则会传至任务执行人手上的终端设备上;
步骤三:执行人到达对应船只时,船用信息上传用终端扫描的可以扫描执行人手上的二维码信息并上传到港口基站的任务码验证服务器进行验证授权,验证失败的则拒绝下一步服务器的访问,验证成功则进行下一步的授权服务,验证成功后,船锚锁授权服务器和出港申请授权服务器获取验证成功信号并进一步的打开对应的船锚和出港闸口进行放行;
步骤四:将船只开出港口进行任务执行,对于任务的执行进度,需要记录船只对应任务码的任务的进度完成情况和任务日志,并间断性上传至港口基站的在港作业记录获取服务器;
步骤五:当船只遇到特殊情况而无法进行完整的任务执行时,即使通过船只终端汇报情况并进行报备,总控制台对于报备情况,进行港船任务交接安排;
步骤六:港船交接处理服务器安排对应的船只进行交接,后续发放任务码和二维码放行另一只船只与之前船只进行交接,之前的船只安排返岗工作和进港识别返岗确认;
步骤七:船只完成执行任务后,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及时返港,通过进港识别模块,反馈船只的返岗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企业船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总控制台的对于管理层的特定电脑终端与手机终端进行授权,具体授权形式有为只可查看或可查看可编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企业船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港作业记录设备会自动定期间断性上传任务执行日志至港口基站,定期时间具体为半小时上传一次。
CN202010793408.4A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Active CN111986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3408.4A CN111986516B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3408.4A CN111986516B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6516A true CN111986516A (zh) 2020-11-24
CN111986516B CN111986516B (zh) 2022-08-05

Family

ID=73444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3408.4A Active CN111986516B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65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6730A (zh) * 2022-03-04 2022-06-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内河智能船舶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17244A (ko) * 2006-06-08 2007-12-12 대덕위즈주식회사 지능형 통합 해상 안전시스템
CN106203955A (zh) * 2016-07-08 2016-12-07 上海互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办公的航运船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523212A (zh) * 2018-11-16 2019-03-26 大连大学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港口运营管理作业方法
CN110166427A (zh) * 2019-04-11 2019-08-23 口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商家管理设备使用的安全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76519A (zh) * 2020-04-03 2020-07-31 焦作大学 一种用于国际贸易船舶的动态管理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17244A (ko) * 2006-06-08 2007-12-12 대덕위즈주식회사 지능형 통합 해상 안전시스템
CN106203955A (zh) * 2016-07-08 2016-12-07 上海互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办公的航运船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523212A (zh) * 2018-11-16 2019-03-26 大连大学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港口运营管理作业方法
CN110166427A (zh) * 2019-04-11 2019-08-23 口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商家管理设备使用的安全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76519A (zh) * 2020-04-03 2020-07-31 焦作大学 一种用于国际贸易船舶的动态管理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6730A (zh) * 2022-03-04 2022-06-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内河智能船舶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6516B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1704B (zh) 一种基于rfid的涉密载体智能监控方法
CN111986516B (zh) 一种企业船舶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4820416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电气防误操作智能管控系统
CN107798489A (zh) 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电网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CN109302404A (zh) 一种广域运维系统的远程维护操作认证方法
CN103841283A (zh) 一种快速处警安保系统
CN106875388A (zh)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可视化路面快速养护检测装置
CN104184486B (zh) 列车运行状态信息系统车载平台
CN103985007A (zh) 铁路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CN111260898A (zh) 一种外业人员行为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0633811A (zh) 一种民航维修用电子签名系统
CN104240137A (zh) 电力设备智能管理方法
CN110070637A (zh) 一种数据中心综合管理系统的移动巡检方法
CN109271769A (zh) 一种用户管理系统及用户管理方法
CN108491993A (zh) 基于rfid的配网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669009A (zh) 一种基于“智慧监理”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
CN105577264A (zh) 基于4g网络的无人机巡线系统
CN114039769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协调系统及方法
CN112235368A (zh) 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rfid装备管理系统
CN103020717A (zh) 气象信息预警发布平台
Wang et al. Street View Inspection Syste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GIS
CN202043117U (zh) 船岸数据通讯系统
CN104183046A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变电站五防闭锁万能解锁系统及方法
CN110136405A (zh) 一种上道作业安全防护系统及方法
CN116207855A (zh) 流域梯级电厂集控中心生产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