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4150B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4150B
CN111984150B CN202010827712.6A CN202010827712A CN111984150B CN 111984150 B CN111984150 B CN 111984150B CN 202010827712 A CN202010827712 A CN 202010827712A CN 111984150 B CN111984150 B CN 111984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olaroid
display device
optical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77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4150A (zh
Inventor
杜双
蔡宝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277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4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4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4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4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4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6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OH group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其中,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设置有光学胶;光学胶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成胶主体由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形成,纳米纤维为透明状,且与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化学键。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柔性显示装置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场合。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附加功能层,附加功能层中包括多个部件。在柔性显示装置中经常采用光学胶将相邻的部件进行粘贴。
通常,柔性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和形变恢复性较差,使得当柔性显示装置被折叠后者弯曲时,柔性显示装置会发生破裂或者褶皱,影响了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和形变恢复性,提升了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设置有光学胶;
所述光学胶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所述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
所述成胶主体由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形成,所述纳米纤维为透明状,且与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化学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纳米纤维包括:芳纶纤维;
所述纳米纤维的结构为条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胶的存储模量为40千帕至150千帕;所述光学胶与玻璃每英寸的粘贴强度大于1000克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胶的透过率大于89%,所述光学胶的雾度小于1%,所述光学胶的形变恢复率大于92%。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低于-30摄氏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胶的厚度为40微米至60微米。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包括: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4-羟丁酯和丙烯酸2-羟乙酯中的至少两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偏光片和盖板;
所述光学胶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和所述盖板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触控基板、偏光片和盖板;
所述光学胶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触控基板之间以及所述偏光片和所述盖板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偏光片、触控基板和盖板;
所述光学胶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和所述触控基板之间以及所述触控基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压敏胶层;
所述压敏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靠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偏光片相接触;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弯折区,所述显示装置通过弯折区进行弯折;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弯折区;
在弯折后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基板的背光侧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光侧贴合。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用于形成上述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形成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
形成光学胶;所述光学胶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所述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所述成胶主体由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形成,所述纳米纤维为透明状,且与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化学键;
在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贴合光学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形成光学胶包括:
将所述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和预聚合引发剂进行预聚合,以获得成胶主体;
向所述成胶主体中添加纳米纤维、强碱和催化剂,加热搅拌均匀,以获得铸膜液;
将所述铸膜液涂覆到第一离型膜上,并在所述铸膜液上设置第二离型膜,以形成光学胶膜;
采用紫外线照射所述光学胶膜的两侧6分钟,剥离所述第一离型膜和所述第二离型膜,以形成光学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聚合引发剂包括: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或者1-羟基环己基苯酮;
所述强碱包括:叔丁醇钾,氢化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乙醇钠中的一种;
所述催化剂包括:水,乙醇,甲醇,丙醇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离型膜和所述第二离型膜的制作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所述第一离型膜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离型膜的厚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偏光片和盖板时,所述分别形成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形成显示基板、偏光片和盖板;
所述在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贴合光学胶包括:在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所述偏光片;在所述偏光片上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光学胶上设置所述盖板;
或者,
当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触控基板、偏光片和盖板时,所述分别形成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形成显示基板、触控基板、偏光片和盖板;
所述在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贴合光学胶包括:在所述显示基板上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光学胶上设置所述触控基板;在所述触控基板上设置所述偏光片;在所述偏光片上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光学胶上设置所述盖板;
或者,当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偏光片、触控基板和盖板时,所述分别形成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形成显示基板、偏光片、触控基板和盖板;
所述在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贴合光学胶包括:在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所述偏光片,在所述偏光片上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光学胶上设置所述触控基板,在所述触控基板上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光学胶上设置所述盖板。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其中,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设置有光学胶;光学胶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成胶主体由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形成,纳米纤维为透明状,且与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化学键。本公开设置的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的光学胶可以提升柔性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和形变恢复性,避免了柔性显示装置发生折叠或者弯曲时发生的破裂或者褶皱,提升了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2的流程图;
图7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公开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公开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公开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技术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公开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的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至少三个层叠的部件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设置有光学胶20。图1是以光学胶设置在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为例进行说明的,本公开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光学胶20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成胶主体由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形成。纳米纤维为透明状,且与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化学键。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纳米纤维为透明状,可以保证光学胶的光线透过率。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纳米纤维与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化学键,可以使得成胶主体与纳米纤维更好的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光学胶的存储模量。
图2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三个层叠的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101、偏光片102和盖板103。光学胶20设置在偏光片102和盖板103之间。
图3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101、触控基板104、偏光片102和盖板103。光学胶20设置在显示基板101和触控基板104之间以及偏光片102和盖板103之间。
图4为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101、偏光片102、触控基板104和盖板103。光学胶20设置在偏光片102和触控基板104之间以及触控基板104和盖板103之间。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0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基板。其中,OLED显示基板包括:柔性衬底、设置于柔性衬底上的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结构以及位于像素电路结构上方的阵列排布的OLED器件。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柔性衬底可以为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芳基酸酯、聚芳酯、聚酰亚胺、聚氯乙烯、聚乙烯、纺织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OLED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柔性衬底远离像素电路结构的背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盖板103可以为采用树脂材料构成的盖板薄膜,或者可以为采用玻璃材料构成的盖板玻璃。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树脂材料可以为透明聚酰亚胺。
如图2至4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压敏胶层105。压敏胶层105设置在偏光片102靠近显示基板101的一侧,且与偏光片102相接触。
如图2至4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具有弯折区,显示装置通过弯折区进行弯折。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任意一个位置都可以作为弯折区。图2至图4是以显示装置的中间位置作为弯折区为例进行说明的。
如图2至4所示,显示基板101包括:第一基板101A和第二基板101B。第一基板101A和第二基板101B通过旋转轴D连接;旋转轴D位于弯折区。第一基板101A的背光侧与第二基板101B的背光侧贴合。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至4所示,显示装置的弯折半径R可以为1毫米至6毫米。由于当显示装置的弯折半径R小于1毫米时,所需的显示装置的厚度很小,对制作工艺的要求较高。当显示装置的弯折半径R大于6毫米时,弯折后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大,不利提升产品的外观。因此,显示装置的弯折半径R为1毫米至6毫米,不仅可以降低对显示装置的制作工艺要求,而且还可以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外观。
本实施例显示装置中的光学胶的冲击吸收率被提升至45%。在落笔高度提升至5cm时,显示装置显示正常,表面无凹痕。当铅笔硬度提升至3H时,显示装置的表面无凹痕,无划伤,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在满足显示装置中起到粘结层的作用和释放由于弯折引起的叠层结构间的应力累积问题的同时,增强了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设置有光学胶;光学胶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成胶主体由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形成,纳米纤维为透明状,且与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化学键。本公开设置的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的光学胶可以提升柔性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和形变恢复性,避免了柔性显示装置发生折叠或者弯曲时发生的破裂或者褶皱,提升了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纳米纤维包括:芳纶纤维。芳纶纤维的分子式结构为其中,X,Y为取代基。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纳米纤维的结构为条状。条状的纳米纤维指的是纳米纤维的第一截面的尺寸大于纳米纤维的第二截面的尺寸。纳米纤维的第一截面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纳米纤维的第一截面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其中,第一方向为纳米纤维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纳米纤维的第一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纳米纤维的第二截面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图形或者不规则图形。当第二截面的形状为规则图形时,第二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型形状,或者曲线型形状,其中,直线型形状可以为三角形,方形,矩形梯形或者多边形,曲线型形状可以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为不同截面,其中,第一截面可以为横截面或者纵截面,第二截面可以为横截面或者纵截面,当第一截面为横截面时,第二截面为纵截面,当第一截面为纵截面时,第二截面为横截面。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的类型取决于纳米纤维的放置方式。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胶的存储模量为40千帕至150千帕。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胶与玻璃每英寸的粘贴强度大于1000克力。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胶的透过率大于89%。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胶的雾度小于1%。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胶的形变恢复率大于92%。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可以低于-30摄氏度,可以使得显示装置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以及粘合性能。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胶20的厚度可以为40微米至60微米。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胶20的厚度可以为50微米。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包括: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4-羟丁酯和丙烯酸2-羟乙酯中的至少两个。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成胶主体的折射率与纳米纤维的折射率之差不超过0.02,可以保证光学胶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并减少散射。其中,成胶主体的折射率与纳米纤维的折射率可以相同。
下面对采用设置有光学胶的各种测试装置分别进行了钢笔跌落测试和铅笔硬度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以说明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的作用。
钢笔跌落测试主要用于判定测试装置承受外界撞击的能力。其中,钢笔跌落测试的测试条件为:使用质量为12克,直径为0.5毫米的晨光钢笔仿照落球测试进行。钢笔跌落测试的测试步骤为:仿照落球测试方法,分别测试跌落高度3厘米、5厘米、10厘米、15厘米和30厘米。合格判断依据是:显示装置的表面无损伤,或者在2小时内可以自动恢复的显示装置外观异常。其中,落球测试方法为采用质量32.65克,直径为20毫米的钢珠,从高度为60厘米处,自由下落在显示装置处,以测试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
铅笔硬度测试主要用于判定显示装置的形变回复性。其中,铅笔硬度测试的测试条件为:使用三菱试验铅笔芯进行测试。铅笔硬度测试的测试步骤为以0.75千克的压力,且铅笔芯与显示装置的表面的夹角为45°,在显示装置的表面划5笔,每笔长20毫米。合格判断依据是:即视无划痕/压痕,或者即视有划痕,在放置24小时后复判,无划痕/压痕。
测试装置包括:玻璃基板、盖板以及设置在玻璃基板中的光学胶,其中,玻璃基板的厚度为100毫米。表1中的第一测试装置指的是盖板的制作材料为透明聚酰亚胺,且厚度为80微米,光学胶为无纳米纤维的光学胶,第二测试装置指的是盖板的制作材料为透明聚酰亚胺,且厚度为80微米,光学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第三测试装置指的是盖板的制作材料为透明聚酰亚胺,且厚度为80微米,光学胶为无纳米纤维,且存储模量为100千帕的光学胶,第四测试装置指的是盖板的制作材料为玻璃,且厚度为5微米,光学胶为无纳米纤维,且存储模量为100千帕的光学胶。
表1
厚度指的是光学胶的厚度,存储模量指的是光学胶在25℃下的存储模量,玻璃化转化温度指的是光学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冲击吸收率指的是测试装置的冲击吸收率,落笔高度指的是测试装置进行钢笔跌落测试时的合格的落笔高度,落笔硬度指的是测试装置进行铅笔硬度测试时合格的落笔硬度。
如表1所示,每个测试装置中的玻璃基板的厚度和光学胶的厚度相同。第一测试装置、第二测试装置和第三测试装置的盖板相同,第四测试装置的盖板的厚度和制作材料与其他三个测试装置不同。
如表1所示,第一测试装置与第二测试装置相比,第二测试装置中光学胶的存储模量高于第一测试装置的光学胶的存储模量,第二测试装置的冲击吸收率远高于第一测试装置的冲击吸收率,第二测试装置的落笔高度远大于第一测试装置的落笔高度,第二测试装置中的光学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也与第一测试装置中的光学胶的玻璃转化温度差别不大,因此,第二测试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和形变恢复性均高于第一测试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和形变恢复性,且第二测试装置在低温环境下的弯折性能与第一测试装置的弯折性能差别不大。第二测试装置与第三测试装置相比,虽然第三测试装置中光学胶的存储模量高于第二测试装置中的光学胶的存储模量,但是第三测试装置中的光学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比第二测试装置中的光学胶的玻璃转化温度要高,冲击吸收率也远低于第二测试装置的冲击吸收率,同时,第三测试装置中的落笔高度和铅笔硬度分别小于第二测试装置中的落笔高度和铅笔硬度,因此,第二测试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形变回复性以及在低温环境的弯折性能均高于第三测试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形变回复性以及在低温环境的弯折性能。第二测试装置与第四测试装置相比,虽然第四测试装置中光学胶的存储模量高于第二测试装置中的光学胶的存储模量,冲击吸收率也高于第二测试装置的冲击吸收率,但是第四测试装置中的光学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比第二测试装置中的光学胶的玻璃转化温度要高,同时,第四测试装置中的铅笔硬度小于第二测试装置中的铅笔硬度,因此,第二测试装置的形变回复性以及在低温环境的弯折性能均高于第四测试装置的形变回复性以及在低温环境的弯折性能。综上所示,包括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的第二测试装置的综合性能最优。
另外,如图表1所示,第三测试装置和第四测试装置的光学胶和玻璃基板均相同,唯一不同在于盖板的制作材料和厚度,包括厚度较小的玻璃盖板的第三测试装置与包括厚度较大的盖板薄膜的第四测试装置相比,第四测试装置的冲击吸收率远高于第三测试装置的冲击吸收率,第四测试装置的落笔高度也高于第三测试装置的落笔高度,第四测试装置的抗冲击性能较高,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光学胶的前提下,包括厚度较小的玻璃盖板的显示装置的性能优于包括厚度较大的盖板薄膜的显示装置的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用于形成显示装置,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分别形成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
步骤S2、形成光学胶。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胶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成胶主体由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形成。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纳米纤维为透明状,且与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化学键;
步骤S3、在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贴合光学胶。
显示装置为前述任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实现原理和实现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图6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2的流程图,图7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将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和预聚合引发剂进行预聚合,以获得成胶主体。
步骤S21具体包括: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和预聚合引发剂按照一定比例在玻璃容器中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用氮气置换玻璃容器中溶解的氧气后,使用低压灯通过紫外光照射使得混合物部分聚合,从而获得成胶主体。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预聚合引发剂可以为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包括: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或者1-羟基环己基苯酮。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光聚合引发剂的质量可以为成胶主体的质量的4%至6%。
步骤S22、向成胶主体中添加纳米纤维、强碱和催化剂,加热搅拌均匀,以获得铸膜液。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纳米纤维可以为芳纶纤维,芳纶纤维可以为Kevlar 49和芳纶Twaron5011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强碱包括:叔丁醇钾,氢化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乙醇钠中的一种;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催化剂包括:水,乙醇,甲醇,丙醇中的一种。
步骤S23、将铸膜液21涂覆到第一离型膜22上,并在铸膜液上设置第二离型膜23,以形成光学胶膜,如图7所示。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离型膜的制作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离型膜的厚度可以为65微米至85微米,其中。第一离型膜的厚度可以为75微米。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离型膜的制作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离型膜的厚度可以为65微米至85微米,第二离型膜的厚度可以为75微米。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离型膜的厚度大于第二离型膜的厚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离型膜的剥离力大于第二离型膜的剥离力。
步骤S24、采用紫外线照射光学胶膜的两侧6分钟,剥离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以形成光学胶。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贴合光学胶的过程中,可以先剥离第二离型膜,也可以先剥离第一离型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有利于对光学胶进行储藏,例如可以将其卷成卷状进行储藏,在贴合时,将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进行剥离。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偏光片和盖板时。
步骤S1可以包括:形成显示基板、偏光片和盖板。
步骤S3可以包括:在显示基板上设置偏光片;在偏光片上贴合光学胶;在光学胶上设置盖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触控基板、偏光片和盖板时。
步骤S1可以包括:形成显示基板、触控基板、偏光片和盖板。
步骤S3可以包括:在显示基板上贴合光学胶;在光学胶上设置触控基板;在触控基板上设置偏光片;在偏光片上贴合光学胶;在光学胶上设置盖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偏光片、触控基板和盖板时。
步骤S1可以包括:形成显示基板、偏光片、触控基板和盖板;
步骤S3可以包括:在显示基板上设置偏光片,在偏光片上贴合光学胶,在光学胶上设置触控基板,在触控基板上贴合光学胶,在光学胶上设置盖板。
本公开中的附图只涉及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微结构的厚度和尺寸被放大。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虽然本公开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公开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公开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设置有光学胶;
所述光学胶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所述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
所述成胶主体由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形成,所述纳米纤维为透明状,且与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化学键;
所述纳米纤维包括:芳纶纤维;
所述纳米纤维的结构为条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的存储模量为40千帕至150千帕;所述光学胶与玻璃每英寸的粘贴强度大于1000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的透过率大于89%,所述光学胶的雾度小于1%,所述光学胶的形变恢复率大于9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低于-30摄氏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的厚度为40微米至6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包括: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4-羟丁酯和丙烯酸2-羟乙酯中的至少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偏光片和盖板;
所述光学胶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和所述盖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触控基板、偏光片和盖板;
所述光学胶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触控基板之间以及所述偏光片和所述盖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偏光片、触控基板和盖板;
所述光学胶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和所述触控基板之间以及所述触控基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压敏胶层;
所述压敏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靠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偏光片直接接触;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弯折区,所述显示装置通过弯折区进行弯折;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弯折区;所述第一基板的背光侧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背光侧贴合。
11.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形成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
形成光学胶;所述光学胶由成胶主体和分散中所述成胶主体中的纳米纤维聚合或部分聚合形成;所述成胶主体由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形成,所述纳米纤维为透明状,且与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形成化学键;
在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贴合光学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光学胶包括:
将所述用于形成具有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和预聚合引发剂进行预聚合,以获得成胶主体;
向所述成胶主体中添加纳米纤维、强碱和催化剂,加热搅拌均匀,以获得铸膜液;
将所述铸膜液涂覆到第一离型膜上,并在所述铸膜液上设置第二离型膜,以形成光学胶膜;
采用紫外线照射所述光学胶膜的两侧6分钟,剥离所述第一离型膜和所述第二离型膜,以形成光学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聚合引发剂包括: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或者1-羟基环己基苯酮;
所述强碱包括:叔丁醇钾,氢化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乙醇钠中的一种;
所述催化剂包括:水,乙醇,甲醇,丙醇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离型膜和所述第二离型膜的制作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所述第一离型膜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离型膜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偏光片和盖板时,所述分别形成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形成显示基板、偏光片和盖板;
所述在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贴合光学胶包括:在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所述偏光片;在所述偏光片上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光学胶上设置所述盖板;
或者,
当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触控基板、偏光片和盖板时,所述分别形成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形成显示基板、触控基板、偏光片和盖板;
所述在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贴合光学胶包括:在所述显示基板上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光学胶上设置所述触控基板;在所述触控基板上设置所述偏光片;在所述偏光片上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光学胶上设置所述盖板;
或者,当所述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显示基板、偏光片、触控基板和盖板时,所述分别形成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包括:形成显示基板、偏光片、触控基板和盖板;
所述在至少三个层叠设置的部件中部分相邻的部件之间贴合光学胶包括:
在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所述偏光片,在所述偏光片上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光学胶上设置所述触控基板,在所述触控基板上贴合所述光学胶,在所述光学胶上设置所述盖板。
CN202010827712.6A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1984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7712.6A CN111984150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7712.6A CN111984150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4150A CN111984150A (zh) 2020-11-24
CN111984150B true CN111984150B (zh) 2024-03-15

Family

ID=73434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7712.6A Active CN111984150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415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09129A (ko) * 2010-07-22 2012-02-01 한국과학기술원 아라미드 섬유가 보강된 필름 접착제
CN107123370A (zh) * 2016-02-25 2017-09-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装置
CN107974231A (zh) * 2016-10-24 2018-05-01 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胶黏剂、其制备方法及囊体材料
CN109135632A (zh) * 2018-08-29 2019-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光学胶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09129A (ko) * 2010-07-22 2012-02-01 한국과학기술원 아라미드 섬유가 보강된 필름 접착제
CN107123370A (zh) * 2016-02-25 2017-09-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装置
CN107974231A (zh) * 2016-10-24 2018-05-01 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胶黏剂、其制备方法及囊体材料
CN109135632A (zh) * 2018-08-29 2019-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光学胶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4150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40321B1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デバイス
WO2020042885A1 (zh) 光学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TWI453472B (zh) A composite polarizing plate, a laminated optical member, and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332599B2 (ja)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偏光板
CN103980820B (zh) 压敏粘合性组合物、压敏粘合剂以及压敏粘合片
KR102281768B1 (ko) 점착성 조성물, 점착제 및 점착시트
KR102077859B1 (ko) 개선된 광학 특성을 갖는 터치스크린용 점착 수지 조성물 및 점착필름
KR20150084983A (ko) 전도성 트레이스 은폐 재료, 용품, 및 방법
CN105487158A (zh) 薄型偏光板及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6010318B (zh) 粘着膜和包括其的显示构件
CN106715624B (zh) 光学粘合片
US9469528B2 (en) Adhesive composition, adhesive film including the same, method of preparing adhesive film, and display member using the same
TW201139148A (en) Heat activate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for bonding display panels
CN104620143A (zh) 光扩散粘合剂以及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的偏振板及光学构件
WO2004111152A1 (ja) 透明ゲル粘着剤、透明ゲル粘着シー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
CN109683377B (zh) 一种高雾度粘合层组合物及一种高雾度高亮度复合增亮膜
KR102314959B1 (ko) 점착성 조성물, 점착제 및 점착시트
TW200417760A (en) Antireflection films for use with displays
JP4572507B2 (ja) 透明導電材料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KR20140103045A (ko) 점착성 조성물, 점착제 및 점착시트
KR101477046B1 (ko) 광학 필름 적층체,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표시 장치
JP2010015043A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デバイス
CN111984150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5524771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KR20180096476A (ko) 위치 검출 기능 구비 화상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