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6296B - 打印用液体容器、系统及盖 - Google Patents

打印用液体容器、系统及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6296B
CN111976296B CN202010396252.6A CN202010396252A CN111976296B CN 111976296 B CN111976296 B CN 111976296B CN 202010396252 A CN202010396252 A CN 202010396252A CN 111976296 B CN111976296 B CN 111976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nozzle
flow path
printing liquid
liquid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962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6296A (zh
Inventor
林雅洋
石部阳雅
大野彰人
冈崎真也
石川博幸
大野由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76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6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6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6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用液体容器、系统及盖。打印用液体容器具备:主体,具有贮存打印用液体的贮存室;及喷嘴,从上述主体突出,上述喷嘴具备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上述第一流路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基端部的第一开口与上述贮存室连通,并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前端部的第二开口与外部连通,上述第二流路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基端部的第三开口与上述贮存室连通,并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前端部的第四开口与外部连通,在上述喷嘴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上述第二开口处于与上述第四开口相同的高度。

Description

打印用液体容器、系统及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贮存打印用液体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具备连接该打印用液体容器的罐的系统及能够与贮存打印用液体的容器连接的盖。
背景技术
作为每当贮存于罐的墨液被消耗时通过从连接于罐的瓶将墨液依次向罐供给从而能够将贮存于罐的墨液的液面保持为固定的结构,公开了以所谓的喂水器(chicken-feed)方式从瓶向罐供给墨液的墨液供给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墨液供给装置中,瓶从上方与罐连接。罐具备与大气连通的空气导入部4。瓶具备墨液流出用管2及空气流入用管3。在瓶连接于罐的状态下,瓶和罐通过墨液流出用管2及空气流入用管3而连通。当罐内的墨液被消耗而墨液的液面变得比空气流入用管3的前端部3a低时,空气从空气导入部4进入罐,进入到罐的空气通过空气流入用管3而进入瓶。并且,进入到瓶的空气的体积量的墨液从瓶通过墨液流出用管2而向罐供给。当墨液的液面到达空气流入用管3的前端部3a时,墨液的供给停止。这样,罐内的墨液的液面被维持为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6-1334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墨液供给装置中,墨液流出用管2比空气流入用管3长,墨液流出用管2从盖部1a的突出长度比空气流入用管3从盖部1a的突出长度长。由此,瓶的盖部1a周边的构造复杂,瓶的盖部1a周边容易破损。另外,在瓶连接于罐的状态下用于将墨液流出用管2及空气流入用管3与罐的间隙液密及气密地密封的构造会复杂化。
本发明鉴于前述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仅通过与罐等连接就能够进行气液置换并且构造简单且难以破损的打印用液体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涉及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具备:主体,具有贮存打印用液体的贮存室;及喷嘴,从上述主体突出。上述喷嘴具备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上述第一流路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基端部的第一开口与上述贮存室连通,并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前端部的第二开口与外部连通。上述第二流路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基端部的第三开口与上述贮存室连通,并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前端部的第四开口与外部连通。在上述喷嘴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上述第二开口处于与上述第四开口相同的高度。
喷嘴具备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因而,仅通过将打印用液体容器与罐等连接,就能够使空气向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的一方流通,使打印用液体向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的另一方流通,执行气液置换。
另外,由于在喷嘴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第二开口及第四开口处于相同的高度,所以能够使喷嘴的前端部的构造简单化。由此,能够降低喷嘴的前端部的破损的可能性。
(2)在上述喷嘴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上述第一开口处于与上述第三开口相同的高度。
能够使主体内部的构造简单化。
(3)沿着打印用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上述第一流路的长度与沿着打印用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上述第二流路的长度相同。
由于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长度相同,所以在打印用液体容器连接于罐等时,无论打印用液体容器的姿势如何都能够执行气液置换。
(4)上述第二开口及上述第四开口形成于同一面上。
能够通过例如贴附1张封条等简易的方法来将第二开口及第四开口密封。
(5)上述喷嘴具备划分上述贮存室且形成有上述第一开口及上述第三开口的面。在上述喷嘴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上述面划分上述贮存室的下端。
贮存室的打印用液体的用尽性提高。
(6)上述第一流路的截面形状及截面积与上述第二流路的截面形状及截面积相同。
在执行气液置换时,能够使在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的一方流通的打印用液体的流通速度与在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的另一方流通的空气的流通速度一致。因而,能够实现气液置换的顺利的执行。
(7)上述喷嘴在其外周面具备凹部。
在打印用液体容器连接于罐等时,能够通过凹部而使罐等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由此,在通过使连接于罐等的打印用液体容器进行泵送而从打印用液体容器向罐等供给打印用液体时,能够顺利地执行罐等的内部空间的气液置换。
另外,通过凹部,能够对喷嘴进行所谓的减重。另外,通过凹部,能够在打印用液体容器与罐等的贯通孔连接时在喷嘴与贯通孔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存在该间隙,在使打印用液体容器进行了泵送时从打印用液体容器排出到罐等的空气能够从间隙向外部放出,因此能够防止罐等的内部的内压的上升,能够容易地执行泵送。
(8)上述贮存室和上述主体的外部仅通过上述第一流路及上述第二流路连通。
由于流路的数量是用于执行气液置换的最小限度的2个,所以能够使打印用液体容器的构造简单化。
(9)上述第一开口为圆形状。
(10)上述第三开口为圆形状。
第一开口、第三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容易。在第一流路、第二流路成为了气体流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形成于第一开口、第三开口的弯月面来妨碍从贮存室向气体流路的打印用液体的流入。由此,能够使气液置换稳定化。
(11)上述第二开口和上述第四开口是弓形的开口。
通过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成为弓形,难以在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张设墨液的弯月面,墨液容易流通,因此能够加快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中的打印用液体的流通速度。
(12)上述第二开口为圆形状。
(13)上述第四开口为圆形状。
第二开口、第四开口处的弯月面的形成容易。在打印用液体容器被从罐等拔出时,能够通过形成于第二开口、第四开口的弯月面来减少打印用液体从贮存室、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向外部的漏出。
(14)上述第一开口和上述第三开口是弓形的开口。
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成为弓形,在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难以张设墨液的弯月面,墨液容易流通,因此能够加快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中的打印用液体的流通速度。
(15)上述主体在沿着上述喷嘴的突出方向的视线上,在相对于上述第一流路而与上述第二流路相反的位置具有标记。
在打印用液体容器与罐等连接时,通过以标记比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靠上的姿势连接,能够使第一流路成为比第二流路靠上的位置。
(16)本发明涉及的系统具备:上述打印用液体容器;及罐,能够与上述打印用液体容器连接,具有贮存打印用液体的内部空间。
能够将打印用液体容器与罐连接而从打印用液体容器向罐供给打印用液体。
(17)上述罐具有沿着相对于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延伸且将上述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打印用液体容器通过使上述喷嘴插入上述贯通孔而与上述罐连接。
通过打印用液体容器沿着相对于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倾斜的方向与罐连接,容易使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位于上方。另外,由于是斜插,所以通过用户的操作而在2个流路自然地出现高低差,能够不使用户意识到而实现从一方排出墨液且从另一方取入空气。
(18)上述罐具备:透光壁,划分上述内部空间;及液面标记,形成于上述透光壁,表示在上述内部空间贮存有规定量的打印用液体时的液面的高度。在上述打印用液体容器连接于上述罐的连接姿势时,上述第二开口或上述第四开口中的位于上方的开口处于与上述液面标记相同的高度。
通过确认贮存于内部空间的打印用液体的液面是否与液面标记一致,能够容易地确认贮存于内部空间的打印用液体是否是能够贮存的最大量。
(19)本发明也能够作为盖来理解,该盖能够与具有贮存打印用液体的贮存室的主体连接,具备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上述第一流路具有在连接于上述主体时与上述贮存室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开口,上述第二流路具有在连接于上述主体时与上述贮存室连通的第三开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四开口,在上述第二开口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上述第二开口处于与上述第四开口相同的高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仅通过与罐等连接就能够进行气液置换并且构造简单且难以破损的打印用液体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机10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打印机部1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3是罐组99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4是罐组99及瓶130的立体图。
图5是瓶130的立体图。
图6是瓶130的纵剖视图。
图7是瓶盖132的立体图。
图8是瓶盖132的立体剖视图。
图9是瓶盖132的俯视图。
图10是喷嘴盖133的立体图。
图11是喷嘴盖133的立体剖视图。
图12是喷嘴盖133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装配状态下的墨液罐100的前部及瓶130的纵剖视图。
图14的(A)是变形例中的瓶盖132的俯视图,图14的(B)是变形例中的瓶盖132的仰视图。
图15是从喷嘴161侧观察变形例中的瓶盖132时的立体图。
图16是从盖主体160侧观察变形例中的瓶盖132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从箭头的起点朝向终点的前进被表现为朝向,连结箭头的起点与终点的线上的往来被表现为方向。换言之,朝向是方向的一个分量。而且,以复合机10以能够使用的方式设置于水平面的姿势(图1的姿势,有时记为“使用姿势”)为基准来定义上下方向7,将复合机10的设置有开口13的面设为前表面来定义前后方向8,从前表面观察复合机10来定义左右方向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姿势下,上下方向7相当于铅垂方向,前后方向8及左右方向9相当于水平方向,前后方向8与左右方向9正交。
[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复合机10是大体长方体形状。复合机10在下部具有以喷墨记录方式向纸张12(参照图2)记录图像的打印机部11。打印机部11具备壳体14。壳体14具备在前壁229形成有开口13的主体34和支撑于主体34的开闭盖230。
如图2所示,在壳体14的主体34的内部配置有供送部15、供送托盘20、排出托盘21、运送辊部54、记录部24、排出辊部55、台板42及罐组99(参照图3及图4)。复合机10具有传真功能及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
如图1及图2所示,收容纸张12的供送托盘20通过开口13而沿着前后方向8由用户相对于复合机10插拔。排出托盘21支承排出后的纸张12。供送部15将支承于供送托盘20的纸张12向运送路径65供送。
运送路径65是在打印机部11的后部向上方延伸并且向前方进行U形转弯,经过记录部24与台板42之间的空间而到达排出托盘21的路径。台板42从下方支承纸张12。运送路径65内的纸张12的运送朝向16在图2中由单点划线的箭头表示。
运送辊部54将供送到运送路径65的纸张12向运送朝向16运送而向记录部24与台板42之间输送。排出辊部55将由记录部24进行了图像记录的纸张12向运送朝向16运送而向排出托盘21输送。
记录部24配置于运送朝向16上的运送辊部54与排出辊部55之间。记录部24隔着运送路径65而与台板42在上下方向7上对置配置。记录部24具备能够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的滑架23和记录头39。
从滑架23延伸出了墨液管32(参照图4)。墨液管32连接罐组99(参照图3及图4)与记录头39。墨液管32将贮存于罐组99的各墨液罐100的墨液(打印用液体的一例)向记录头39供给。墨液罐100是罐的一例。供各色(黑色、品红色、青色、黄色)的墨液流通的4根墨液管32与各墨液罐100对应地设置。
如图2所示,滑架23搭载有记录头39。在记录头39的下表面配置有多个喷嘴40。在滑架23移动的过程中,记录头39朝向支承于台板42的纸张12喷出墨液滴。由此,向纸张12记录图像。
如图1所示,在主体34安装有开闭盖230。在主体34中的开闭盖230的里侧形成有收容空间。开闭盖230能够在封闭收容空间的闭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与开放收容空间的开位置之间转动。在开闭盖230为开位置时,墨液罐100及保持构件110(参照图3及图4)各自的一部分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
[罐组99]
图3及图4所示的罐组99收容于主体34的收容空间。
罐组99贮存向记录头39供给的墨液。罐组99具备分别贮存不同颜色的墨液的4个墨液罐100和保持构件110。需要说明的是,罐组99也可以不具备保持构件110。
[墨液罐100]
如图3及图4所示,墨液罐100作为整体是沿着左右方向9的尺寸短且沿着上下方向7及前后方向8的各方向的尺寸比沿着左右方向9的尺寸长的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另外,前后方向8的尺寸比上下方向7的尺寸长。需要说明的是,墨液罐100的侧面开口,但该开口的侧面由膜密封。
墨液罐100由具有贮存墨液的贮存室111(内部空间的一例)内的墨液能够从墨液罐100的外部目视确认的程度的透光性的树脂形成。
墨液罐100具备立壁102及倾斜壁106。立壁102及倾斜壁106是上述的树脂的一部分,划分贮存室111的前侧。立壁102是透光壁的一例。立壁102在上下方向7及左右方向9上扩展。
倾斜壁106以随着从立壁102的上端朝向上方而朝向后方的方式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墨液罐100的各壁中的至少立壁102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即可,立壁102以外的其他壁也可以不具有透光性。
各墨液罐100的立壁102经由保持构件110的开口81(参照图3)及开闭盖230的开口232(参照图1)而向复合机10的外部露出。通过是这样的结构,即使开闭盖230是闭位置,各墨液罐100的立壁102也能够从复合机10的外部目视确认,用户能够确认贮存于各墨液罐100的墨液的余量。
如图3所示,在各墨液罐100的立壁102形成有第一标记146(液面标记的一例)和第二标记147。
第一标记146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第一标记146的上下方向7的位置是与在复合机10的使用姿势下容许贮存的最大量(规定量的一例)的墨液贮存于贮存室111时的该墨液的液面相同的高度。也就是说,第一标记146表示容许贮存的最大量的墨液贮存于贮存室111时的该墨液的液面和高度。
第二标记147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第二标记147位于比第一标记146靠下方处。第二标记147的上下方向7的位置是与在复合机10的使用姿势下需要墨液的补充的最小量的墨液贮存于贮存室111时的该墨液的液面相同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标记146及第二标记147的高度不限于上述的高度。另外,墨液罐100也可以不具有第一标记146及第二标记147。
墨液罐100具有大气连通孔98。大气连通孔98将贮存室111与墨液罐100的外部连通。也就是说,大气连通孔98将贮存室111与大气连通。
如图3所示,在墨液罐100的倾斜壁106形成有用于向贮存室111注入墨液的贯通孔112。在开闭盖230为开位置时,贯通孔112经由开口22而向复合机10的外部露出。
贯通孔112贯通倾斜壁106。贯通孔112以随着朝向后方而朝向下方的方式沿着倾斜方向延伸。倾斜方向是相对于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及左右方向9倾斜的方向。贯通孔112的一端与贮存室111连通。贯通孔112的另一端与墨液罐100的外部连通。
也就是说,贯通孔112将贮存室111与墨液罐100的外部连通。
贯通孔112在沿着倾斜方向的视线上是圆形状,由形成于倾斜壁106且从倾斜壁106的外表面突出的环状肋109的圆周面状的内周面114划分(参照图13)。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112的形状根据后述的喷嘴161的形状而决定。
如后所述,通过瓶130(打印用液体容器的一例,参照图4)的喷嘴161向贯通孔112插入,瓶130与墨液罐100连接(参照图4及图13)。由瓶130和墨液罐100构成系统5。通过瓶130与墨液罐100连接,瓶130内的墨液向墨液罐100的贮存室111补充。进行该补充的定时例如是贮存于墨液罐100的贮存室111的墨液的余量变少时,具体而言是贮存于贮存室111的墨液的液面成为了第二标记147以下的高度时。当然,也可以在上述以外的定时下执行从瓶130向墨液罐100的墨液的补充。
[保持构件110]
如图3及图4所示,保持构件110将4个墨液罐100从前后方向8的前方以沿着左右方向9排成一列的状态保持。保持构件110在保持着墨液罐100的状态下覆盖墨液罐100的前部。
保持构件110具有开口81、82。在各墨液罐100的立壁102形成的第一标记146及第二标记147能够经由保持构件110的开口81及开闭盖230的开口232而向打印机部11的外部露出。各墨液罐100的贯通孔112能够经由开口82而向保持构件110的外部露出。
[瓶130]
图5所示的瓶130贮存墨液。如图5所示,瓶130具备瓶主体131、能够相对于瓶主体131装卸的瓶盖132及能够相对于瓶盖132装卸的喷嘴盖133。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瓶盖132装配于瓶主体131且喷嘴盖133装配于瓶盖132的状态也就是图5及图6所示的装配状态下瓶盖132从瓶主体131突出的朝向规定为第一朝向134(参照图6)。另外,将在装配状态下与第一朝向134相反的朝向规定为第二朝向135(参照图6)。另外,将在装配状态下绕着大致圆柱形状的瓶130的轴向(沿着第一朝向134、第二朝向135的方向)的方向规定为周向136。瓶盖132是盖的一例。
[瓶主体131]
如图5及图6所示,瓶主体131具备底壁150、第一侧壁151、第二侧壁152及第三侧壁153。
底壁150是大致圆形状的壁。第一侧壁151是从底壁150的外缘向第一朝向134延伸的圆筒形状的壁。第二侧壁152从第一侧壁151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向使瓶主体131缩径的方向倾斜并且向第一朝向134延伸。第三侧壁153是从第二侧壁152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向第一朝向134延伸的圆筒形状的壁。
如图6所示,由底壁150、第一侧壁151、第二侧壁152及第三侧壁153划分出的空间是贮存室154。在贮存室154中贮存墨液。
第三侧壁153在第一朝向134的端部具有开口155。贮存室154通过开口155而与瓶主体131的外部连通。
第三侧壁153在其外周面具有阳螺纹156。第三侧壁153在其内周面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具有沿着该内周面延伸的圆环肋157。
在本实施方式中,瓶主体131是大致圆柱形状,但也可以是别的形状(例如四棱柱形状等)。瓶主体131中的至少第一侧壁151具有挠性。由此,第一侧壁151能够变形。通过第一侧壁151变形,贮存室154的体积变化。
[瓶盖132]
如图7所示,瓶盖132是单体的构件。如图5及图6所示,瓶盖132能够相对于瓶主体131装卸。需要说明的是,瓶盖132也可以与瓶主体131一体构成。
如图7及图8所示,瓶盖132具备盖主体160、喷嘴161、环状突起162及肋163。
[盖主体160]
盖主体160具备底壁164和侧壁165。底壁164是大致圆形状的壁。侧壁165是从底壁164的外缘向第二朝向135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壁。
如图8所示,侧壁165在其内周面166具有阴螺纹167。阴螺纹167能够与瓶主体131的阳螺纹156螺合(参照图6)。通过阳螺纹156与阴螺纹167螺合,将瓶盖132装配于瓶主体131(参照图6及图7)。
如图7所示,底壁164具有从其外表面168向第一朝向134突出的凸部169。凸部169位于环状突起162的外周面191的周围,与外周面191抵接。
凸部169在侧视下是大致三角形状,具有相对于周向136倾斜的倾斜面170、171。倾斜面170是随着朝向周向136的一方而朝向第一朝向134延伸的面。倾斜面171是随着朝向周向136的另一方而朝向第一朝向134延伸的面。
如图8所示,底壁164具有从其内表面172向第二朝向135突出的环状突起173。如图6所示,环状突起173在装配状态下通过开口155而插入于瓶主体131,与第三侧壁153的圆环肋157液密地抵接。由此,防止贮存室154内的墨液通过开口155而流出。
如图7所示,侧壁165在其外周面174具有标记175。如图9所示,在以沿着第二朝向135的视线观察瓶盖132的情况下,标记175设置于相对于后述的第一流路181而与后述的第二流路182相反的位置和相对于第二流路182而与第一流路181相反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沿着第二朝向135的视线观察瓶盖132的情况下,2个标记175、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位于一直线上,且2个标记175夹着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
需要说明的是,2个标记175、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也可以不位于一直线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标记175是指向第一朝向134的箭头形状,但标记175的形状不限于箭头形状。另外,瓶盖132也可以不具有标记175。
如图7所示,侧壁165在其外周面174具有沿着第一朝向134延伸的多个肋176。肋176设置于除了设置有标记175的部位及其周边部以外的部位。通过设置肋176,在用户把持外周面174时,用户的手难以打滑。
[喷嘴161]
如图6及图7所示,喷嘴161从盖主体160的底壁164的外表面168向第一朝向134突出。也就是说,在装配状态下,喷嘴161从瓶主体131经由盖主体160而向第一朝向134突出。
喷嘴161也可以从底壁164向第一朝向134突出并且从底壁164向第二朝向135突出。在该情况下,喷嘴161以贯通底壁164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161具有从底壁164稍微向第二朝向135突出的部分159(参照图6及图8)。
喷嘴161是大致圆柱形状。喷嘴161具有圆周面状的外周面177。如图8所示,作为外周面177的一部分的外周面178向使喷嘴161缩径的方向倾斜并向第一朝向134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喷嘴161也可以是圆柱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四棱柱形状。
如图6及图8所示,喷嘴161具有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
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沿着第一朝向134贯通喷嘴1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沿着第一朝向134延伸,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也可以弯曲。第一流路181的沿着墨液的流通方向的长度与第二流路182的沿着墨液的流通方向的长度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液的流通方向是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贯通的方向,也就是第一朝向13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流路181的沿着墨液的流通方向的长度也可以与第二流路182的沿着墨液的流通方向的长度不同。
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是相同形状且相同大小。换言之,第一流路181的截面形状及截面积与第二流路182的截面形状及截面积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的截面形状都是圆形状,该圆的面积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状以外的形状。另外,第一流路18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与第二流路182的截面形状不同,第一流路181的截面积也可以与第二流路182的截面积不同。
在装配状态下,第一流路181的一端通过开口183(第一开口的一例)与贮存室154连通。第一流路181的另一端通过开口184(第二开口的一例)与喷嘴161的外部连通。在装配状态下,第二流路182的一端通过开口185(第三开口的一例)与贮存室154连通。第二流路182的另一端通过开口186(第四开口的一例)与喷嘴161的外部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室154与瓶主体131的外部仅通过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连通。
开口183、185形成于构成喷嘴161的第二朝向135的端部的基端面180(面的一例)。基端面180在装配状态下与盖主体160的底壁164的内表面172一起划分贮存室154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需要说明的是,开口183和开口185也可以形成于不同的面上。
开口183、185为圆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开口183、185也可以是圆形状以外的形状。另外,形成开口183、185的只要是喷嘴161的基端部即可,不限于基端面180。
在喷嘴161具有从底壁164的内表面172向第二朝向135突出的部分159的情况下,喷嘴161的基端部是突出的部分159。在该情况下,构成突出的部分159的第二朝向135的端部的是基端面180。另外,在该情况下,开口183、185也可以形成于突出的部分159的侧面(从内表面172向基端面180延伸的面)。
在喷嘴161未从底壁164向第二朝向135突出的情况下,喷嘴161的基端部是基端面180。在该情况下,基端面180与底壁164的内表面172是同一面。换言之,基端面180构成了内表面172的一部分。在基端面180与内表面172是同一面的情况下,基端面180是在装配状态下在喷嘴161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划分贮存室154的下端的面。喷嘴161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是在图6中第一朝向134成为铅垂下方的喷嘴161的姿势。
如图7及图8所示,开口184、186形成于构成喷嘴161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的前端面179。也就是说,开口184、186形成于同一面上。
开口184、186为圆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开口184、186也可以是圆形状以外的形状。另外,形成开口184、186的只要是喷嘴161的前端部即可,不限于前端面179。喷嘴161的前端部例如是喷嘴161中的由前端面179及外周面177构成的部分。
在喷嘴161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在开口184、186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开口183处于与开口185相同的高度,开口184处于与开口186相同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姿势时,开口183、185也可以是不同的高度,开口184、186也可以是不同的高度。
如图7及图9所示,喷嘴161在其外周面177具有凹部187。凹部187从喷嘴161的基端部附近向第一朝向134上延伸到前端部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87形成于2处(参照图9),但凹部187也可以形成于1处或3处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87从喷嘴161的基端部附近延伸到前端部附近,但凹部187只要至少在喷嘴161插入于墨液罐100的贯通孔112的状态(图13所示的状态)下从墨液罐100的内部(贮存室111)延伸到外部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喷嘴161也可以不具有凹部187。
如图7及图8所示,喷嘴161在其前端部具有凹部188。凹部188由前端面179和从前端面179的外缘部向第一朝向134突出的圆环肋189的内周面190划分。也就是说,前端面179从喷嘴161的前端(圆环肋189的前端)凹陷。内周面190随着从前端面179朝向第一朝向134而朝向前端面179的外缘延伸。也就是说,内周面190向使凹部188扩径的方向倾斜并向第一朝向134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内周面190也可以不倾斜而沿着第一朝向134延伸。另外,喷嘴161也可以不具有凹部188。也就是说,喷嘴161的前端部也可以不凹陷。
[环状突起162]
如图7及图8所示,环状突起162从底壁164的外表面168向第一朝向134突出。环状突起162从喷嘴161的周围突出。
也就是说,在沿着第二朝向135观察瓶盖132的情况下,环状突起162包围喷嘴161。由此,由环状突起162、喷嘴161及底壁164形成了在周向136上延伸的槽193。
环状突起162的突出长度比喷嘴161的突出长度短。也就是说,环状突起162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处于比喷嘴161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靠第二朝向135处。
环状突起162在其外周面191具有凸部192。凸部192从环状突起162的前端部突出。凸部192在外周面191的整周延伸。也就是说,凸部192是圆环形状。如图6所示,凸部192在装配状态下与喷嘴盖133的凸部125卡合。
[肋163]
如图7及图8所示,肋163从喷嘴161的外周面177突出。肋163从喷嘴161的基端朝向前端而沿着第一朝向134延伸。如图6所示,肋163的第二朝向135的端部与底壁164的外表面168抵接。肋163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处于比环状突起162靠第一朝向134处。换言之,肋163延伸至比环状突起162接近喷嘴161的前端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肋163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处于比喷嘴161的外周面178靠第二朝向135处。
肋163在周向136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多个肋163相对于喷嘴161的中心(圆柱形状的轴中心)呈放射状突出。
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相反,也可以是环状突起162延伸至比肋163接近喷嘴161的前端处,还可以是环状突起162及肋163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是相同位置。另外,肋163也可以不设置多个,也可以仅设置有1个。另外,瓶盖132也可以不具有肋163。
[喷嘴盖133]
如图10所示,喷嘴盖133是单体的构件,为大致圆柱形状。如图5及图6所示,喷嘴盖133能够相对于瓶盖132装卸。喷嘴盖133能够经由瓶盖132而向瓶主体131装卸。
如图10~图12所示,喷嘴盖133具备底壁115、第一侧壁116及第二侧壁117。
底壁115是圆形状的壁。第一侧壁116是从底壁115的外缘向第二朝向135延伸的圆筒形状的壁。第二侧壁117从第一侧壁116的第二朝向135的端部向使喷嘴盖133扩径的方向倾斜并向第二朝向135延伸,并从倾斜的部分的第二朝向135的端部沿着大致第二朝向135延伸。第二侧壁117的外径比第一侧壁116的外径大。也就是说,喷嘴盖133的第二朝向135的端部侧(后述的开口122侧)的外径比喷嘴盖133的第一朝向134的端部侧(底壁115侧)的外径大。需要说明的是,喷嘴盖133的开口122侧的外径也可以是喷嘴盖133的底壁115侧的外径以下的大小。
如图11及图12所示,由底壁115的内表面118、第一侧壁116的内表面119及第二侧壁117的内表面120划分出喷嘴盖133的内部空间121。由内表面120的第二朝向135的端部划分出从外部通向内部空间121的开口122。
如图6所示,在装配状态下,瓶盖132的喷嘴161及环状突起162处于内部空间121。也就是说,在装配状态下,喷嘴盖133将喷嘴161及环状突起162收容于内部空间121。
如图11及图12所示,底壁115在内表面118具有凹部123。如图6所示,在装配状态下,喷嘴161的前端部插入于凹部123。划分凹部123的侧面124与喷嘴161的前端部的外周面177液密地抵接。由此,能够防止通过开口184、186而从贮存室154内向外部流出的墨液向喷嘴161的外周面177流下。也就是说,能够减少墨液的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减少贮存室154内的墨液的流出的结构不限于侧面124与外周面177抵接的结构,只要瓶盖132的内表面在开口184、186周围与喷嘴161液密地抵接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底壁115的内表面118(瓶盖132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参照图11及图12)向第二朝向135与喷嘴161的前端面179(参照图7)液密地抵接,开口184、186被堵塞,由此减少贮存室154内的墨液的流出。
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二侧壁117在内表面120具有凸部125。凸部125在周向136上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25处于与其他凸部125相对于环状突起162的轴线(沿着第一朝向134且通过环状突起162的环的中心的线)不成为点对称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25在周向136上等间隔地形成有3个。由此,2个凸部125相对于轴线不成为点对称。
在喷嘴盖133向瓶盖132装配的过程中,凸部125按压瓶盖132的环状突起162的凸部192(参照图7)而使其弹性变形,并且越过凸部192。由此,如图6所示,在装配状态下,凸部125与凸部192卡合。通过该卡合而维持装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凸部125也可以仅形成有1个而非多个。另外,凸部125也可以处于与其他凸部125相对于环状突起162的轴线成为点对称的位置。另外,凸部125也可以设置于内表面120的周向136的整周。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内部空间121中,环状肋126从第一侧壁116的内表面119的第二朝向135的端部(与第二侧壁117的内表面120的交界部)朝向开口122而向第二朝向135突出。如图12所示,环状肋126处于比凸部125靠第一朝向134处。换言之,凸部125处于比环状肋126接近开口122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装配状态下,环状肋126的前端部插入于槽193。也就是说,在装配状态下,环状肋126的前端部处于喷嘴161与环状突起162之间。在装配状态下,环状肋126与环状突起162液密地抵接。由此,能够防止墨液从槽193向比环状突起162靠外侧(环状突起162的外周面191(参照图7)、第二侧壁117所在的一侧)的流通。
需要说明的是,喷嘴盖133也可以不具有环状肋126。
如图11及图12所示,喷嘴盖133具有肋127、128。
肋127、128从第一侧壁116的内表面119突出,从内表面119的底部朝向开口122而向第二朝向135延伸。内表面119的底部是底壁115的内表面118附近的部分。肋127、128的一端抵接于内表面118。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肋127、128的一端与内表面118之间存在间隙。
肋127在周向136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肋128在周向136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肋127及肋128在周向136上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需要说明的是,肋127及肋128的配置不限于如前所述的配置。例如,也可以是2个肋127和1个肋128在周向136上交替配置。另外,肋127、128也可以分别仅设置有1个。
肋128的另一端处于比肋127的另一端靠第二朝向135处。换言之,肋128延伸至比肋127接近开口122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相反,也可以是肋127延伸至比肋128接近开口122的位置,还可以是肋128的另一端和肋127的另一端在第二朝向135上为相同位置。
肋127的突出前端面140是与侧面124连续的面。
肋127的另一端的端面141在开口122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图12所示的姿势)下是水平面(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面)。
肋128的另一端的端面142在开口122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图12所示的姿势)下随着朝向第二朝向135而朝向内表面119延伸。也就是说,在图12所示的姿势下,端面142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肋127的端面141不限于水平面,例如也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另外,肋128的端面142也可以是水平面。另外,喷嘴盖133也可以不具有肋128。
第二侧壁117具有从内表面120突出的凸部143。凸部143形成于在装配状态下能够与凸部169抵接的位置。凸部143具有相对于周向136倾斜的倾斜面144、145。倾斜面144是随着朝向周向136的一方而朝向第二朝向135延伸出的面。倾斜面145是随着朝向周向136的另一方而朝向第二朝向135延伸出的面。
凸部143在周向136上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凸部143在周向136上形成于与凸部125相同的位置。
也就是说,凸部143在周向136上处于与凸部192和凸部125卡合的位置相同的位置。
在装配状态下,若将喷嘴盖133向第一朝向134拉拽,则凸部125按压瓶盖132的环状突起162的凸部192而使其弹性变形,并且越过凸部192。由此,凸部125和凸部192的卡合被解除。其结果,能够将喷嘴盖133从瓶盖132拔离。
另外,在装配状态下,若使喷嘴盖133在周向136上旋转,则凸部143与瓶盖132的凸部169(参照图7)抵接。此时,凸部143的倾斜面144、145的一方由凸部169的倾斜面170、171的一方引导。由此,对喷嘴盖133作用第一朝向134的力,喷嘴盖133向第一朝向134移动。其结果,与将喷嘴盖133向第一朝向134拉拽的情况同样地,凸部125和凸部192的卡合被解除,喷嘴盖133被从瓶盖132拔离。如以上这样,通过使喷嘴盖133在周向136上旋转,能够对喷嘴盖133作用第一朝向134的力,因此与将喷嘴盖133向第一朝向134拉拽相比,能够将喷嘴盖133从瓶盖132容易地拔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43具有倾斜面144、145,且凸部169具有倾斜面170、171,但也可以是凸部143或凸部169的仅一方具有倾斜面。另外,凸部143也可以在周向136上形成于与凸部125不同的位置。另外,凸部143及凸部169也可以不设置。
如图10所示,喷嘴盖133具有从第一侧壁116的外周面139突出的突起138。突起138的第二朝向135的端部与第二侧壁117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喷嘴盖133也可以不具有突起138。
[瓶130与墨液罐100的连接]
如图4及图13所示,通过瓶130的喷嘴161插入墨液罐100的贯通孔112,瓶130与墨液罐100连接。以下,瓶130连接于墨液罐100时的瓶130的姿势也被称作连接姿势。
在瓶130的喷嘴161向墨液罐100的贯通孔112插入时,通过以使标记175朝向铅垂上方的方式调整瓶130的姿势,能够设为在开口184、186位于贮存室111时开口184、186的一方处于比另一方靠上方处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姿势下,开口186处于比开口184靠上方处。
如图13所示,在瓶130是连接姿势时,喷嘴161的外周面177与贯通孔112的内周面114抵接。另外,在瓶130是连接姿势时,肋163与墨液罐100的环状肋109抵接。
在瓶130是连接姿势时,开口184、186处于比大气连通孔98靠下方处。
在瓶130是连接姿势时,处于喷嘴161的前端部的开口186和第一标记146都处于位置P的高度。也就是说,在瓶130是连接姿势时,开口184、186中的位于上方的开口186处于与第一标记146相同的高度。
贯通孔112的内径比喷嘴161中的在连接姿势下处于贯通孔112内的部分的外径稍大。由此,在连接姿势下,瓶130通过自重而以瓶主体131向下方移动且喷嘴161的前端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换言之,向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后的瓶130的喷嘴161在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这2处与贯通孔112的内周面114抵接。
第一位置P1是内周面114的贮存室111侧的缘部。喷嘴161的外周面177从下方与该缘部抵接。第二位置P2是内周面114的外部侧的缘部。喷嘴161的外周面177从上方与该缘部抵接。由此,喷嘴161与贯通孔112卡合。其结果,瓶130维持为连接姿势。
在瓶130是连接姿势时,第一侧壁151位于比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靠上方处。
如上所述,喷嘴161具有凹部187(参照图7)。在瓶130是连接姿势时,凹部187的喷嘴161前端侧的端部处于贮存室111内,凹部187的喷嘴161基端侧的端部处于墨液罐100的外部。由此,贮存室111与墨液罐100的外部经由凹部187而连通。也就是说,在连接姿势时,墨液罐100除了大气连通孔98之外也通过凹部187与大气连通。
以下,说明瓶130是连接姿势时的从瓶130向墨液罐100的墨液的供给。在以下的说明中,从瓶130向墨液罐100的墨液的供给以所谓喂水器方式来进行。
如图4及图13所示,当瓶130向墨液罐100连接而开口184、186位于墨液罐100的贮存室111内时,贮存室154与贮存室111通过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连通。由此,贮存于贮存室154的墨液经由开口183而向第一流路181流通,从开口184向贮存室111流通。另外,在墨液的流通时,空气从大气连通孔98向贮存室111进入,经由第二流路182而向贮存室154流入。在此,从贮存室154向贮存室111流通的墨液的体积和从贮存室111向贮存室154流通的空气的体积大致相同。这样,进行所谓的气液置换。
当通过墨液向贮存室111流入而贮存室111的墨液的液面上升而到达开口186,也就是到达与第一标记146相同的高度时,通过第二流路182的贮存室111与贮存室154之间的空气的流通被切断。因而,从贮存室154向贮存室111的墨液的流通停止。
从瓶130向墨液罐100的墨液的供给除了上述的喂水器方式之外,也能够通过使瓶130的瓶主体131的第一侧壁151变形的所谓泵送(pumping)来执行。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喷嘴161具备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因而,仅通过将瓶130与墨液罐100连接,就能够使空气向第一流路181或第二流路182的一方流通,使墨液向第一流路181或第二流路182的另一方流通,执行气液置换。
另外,由于在喷嘴161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开口184、186处于相同的高度,所以能够使喷嘴161的前端部的构造简单化。由此,能够降低喷嘴161的前端部的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在喷嘴161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开口183、185处于相同的高度,所以能够使瓶主体131内部的构造简单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流路181和第二流路182的长度相同,所以在瓶130连接于墨液罐100时,无论瓶130的姿势如何都能够执行气液置换。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开口184、186形成于同一面上,所以能够通过例如贴附1张封条等简易的方法来将开口184、186密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基端面180构成了喷嘴160的第二朝向135的端部,所以能够提高贮存室154的墨液的用尽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流路181的截面形状及截面积与第二流路182的截面形状及截面积相同。因而,在执行气液置换时,能够使在第一流路181或第二流路182的一方中流通的墨液的流通速度与在第一流路181或第二流路182的另一方中流通的空气的流通速度一致。因而,能够实现气液置换的顺利的执行。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瓶130连接于墨液罐100时,能够通过凹部187而使墨液罐100的贮存室111和外部连通。由此,在通过使连接于墨液罐100的瓶130进行泵送而从瓶130向墨液罐100供给墨液时,能够顺利地执行贮存室111的气液置换。
另外,通过凹部187,能够对喷嘴161进行所谓的减重。
另外,通过凹部187,能够在瓶130与墨液罐100的贯通孔112连接时在喷嘴161与贯通孔112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存在该间隙,在使瓶130进行了泵送时从瓶130排出到墨液罐100的空气能够从间隙向外部放出,因此能够防止墨液罐100内的内压的上升,能够容易地执行泵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流路的数量是用于执行气液置换的最小限度的2个,所以能够使瓶130的构造简单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开口183、185是圆形。因而,容易实现开口183、185处的弯月面的形成。在第一流路181、第二流路182成为了气体流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形成于开口183、开口185的弯月面来妨碍从贮存室154向气体流路的墨液的流入。由此,能够使气液置换稳定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开口184、186处的弯月面的形成容易。在瓶130被从墨液罐100拔出时,能够通过形成于开口184、开口186的弯月面来减少墨液从贮存室154、第一流路181、第二流路182向外部的漏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瓶130与墨液罐100连接时,通过以标记175比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靠上的姿势连接,能够使第一流路181或第二流路182的一方成为比另一方靠上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仅通过将瓶130与墨液罐100连接,就能够通过所谓喂水器方式来从瓶130向墨液罐100供给墨液。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瓶130沿着相对于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倾斜的方向与墨液罐100连接,容易使第一流路181或第二流路182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位于上方。另外,由于是斜插,所以通过用户的操作而在2个流路自然地出现高低差,能够不使用户意识到而实现从一方排出墨液并从另一方取入空气。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确认贮存于贮存室111的墨液的液面是否与第一标记146一致,能够容易地确认贮存于贮存室111的墨液是否是能够贮存的最大量。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状,各开口183、184、185、186也是圆形状。但是,第一流路181、第二流路182及各开口183、184、185、186的形状也可以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
例如,也可以如图14所示,喷嘴161具有设置于其前端部且截面形状是圆形的第一圆形开口195和设置于其基端部且截面形状是圆形的第二圆形开口196,且具有将在两端具有第一圆形开口195及第二圆形开口196的1个流路分割成2个的分隔壁197。并且,各开口183、184、185、186也可以通过第一圆形开口195及第二圆形开口196由分隔壁197分割而构成为大致半圆形状。也就是说,各开口183、184、185、186也可以是弓形的开口。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开口183、184、185、186中的一部分是弓形的开口。例如,也可以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喷嘴161的前端部设置的开口184、186是弓形的开口(参照图15),在喷嘴161的基端部设置的开口183、185是圆形的开口(参照图16)。
根据图14所示的结构,通过开口183、184、185、186成为弓形,在开口183、184、185、186难以张设墨液的弯月面,墨液容易流通,因此能够加快第一流路181、第二流路182中的墨液的流通速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喷嘴161具有2个流路(第一流路181及第二流路182),但喷嘴161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流路。
在墨液罐100中,贯通孔112也可以形成于倾斜壁106以外的部位。例如,贯通孔112也可以形成于墨液罐100的上壁,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在该情况下,喷嘴161从上方向贯通孔112插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墨液作为液体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取代墨液,在打印时先于墨液而向记录纸张喷出的前处理液或为了防止记录头39的喷嘴40的干燥而向记录头39的喷嘴40附近喷雾的水等是打印用液体的一例。

Claims (18)

1.一种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该打印用液体容器具备:
主体,具有贮存打印用液体的贮存室;及
喷嘴,从上述主体突出,具备外周面、前端部及基端部,该前端部具备前端面,
上述喷嘴具备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该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被上述外周面包围并贯通上述喷嘴而设置,
上述第一流路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基端部的第一开口与上述贮存室连通,并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前端部的第二开口与外部连通,
上述第二流路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基端部的第三开口与上述贮存室连通,并通过位于上述喷嘴的前端部的第四开口与外部连通,
上述第二开口与上述第四开口设置于上述前端面,
在上述喷嘴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上述第二开口处于与上述第四开口相同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在上述喷嘴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上述第一开口处于与上述第三开口相同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沿着打印用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上述第一流路的长度与沿着打印用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上述第二流路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喷嘴具备划分上述贮存室且形成有上述第一开口及上述第三开口的面,
在上述喷嘴的前端部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上述面划分上述贮存室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第一流路的截面形状及截面积与上述第二流路的截面形状及截面积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喷嘴在其外周面具备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贮存室和上述主体的外部仅通过上述第一流路及上述第二流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第一开口为圆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第三开口为圆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第二开口和上述第四开口是弓形的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第二开口为圆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第四开口为圆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第一开口和上述第三开口是弓形的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其中,
上述主体在沿着上述喷嘴的突出方向的视线上在相对于上述第一流路而与上述第二流路相反的位置具有标记。
15.一种供给打印用液体的系统,其中,该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用液体容器;及
罐,能够与上述打印用液体容器连接,具有贮存打印用液体的内部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罐具有沿着相对于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延伸且将上述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
打印用液体容器通过使上述喷嘴插入上述贯通孔而与上述罐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罐具备:
透光壁,划分上述内部空间;及
液面标记,形成于上述透光壁,表示在上述内部空间贮存有规定量的打印用液体时的液面的高度,
在上述打印用液体容器连接于上述罐的连接姿势时,上述第二开口或上述第四开口中的位于上方的开口处于与上述液面标记相同的高度。
18.一种盖,能够与具有贮存打印用液体的贮存室的主体连接,其中,
上述盖具备喷嘴,该喷嘴具备外周面及前端面,
上述喷嘴具备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该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被上述外周面包围并贯通上述喷嘴而设置,
上述第一流路具有在连接于上述主体时与上述贮存室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开口,
上述第二流路具有在连接于上述主体时与上述贮存室连通的第三开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四开口,
上述第二开口与上述第四开口设置于上述前端面,
在上述第二开口朝向铅垂下方的姿势时,上述第二开口处于与上述第四开口相同的高度。
CN202010396252.6A 2019-05-23 2020-05-12 打印用液体容器、系统及盖 Active CN111976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6523A JP7306058B2 (ja) 2019-05-23 2019-05-23 印刷用液体容器、システム、及びキャップ
JP2019-096523 2019-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6296A CN111976296A (zh) 2020-11-24
CN111976296B true CN111976296B (zh) 2023-07-07

Family

ID=73441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6252.6A Active CN111976296B (zh) 2019-05-23 2020-05-12 打印用液体容器、系统及盖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06058B2 (zh)
CN (1) CN11197629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3364A2 (en) * 1996-04-25 1997-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refilling method for ink jet cartrid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and ink container
CN1496842A (zh) * 2002-09-30 2004-05-19 ������������ʽ���� 油墨供应系统及其容纳和补充容器、喷墨记录装置及墨盒
JP2014079908A (ja) * 2012-10-15 2014-05-0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106427220A (zh) * 2015-08-10 2017-02-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207449418U (zh) * 2016-10-14 2018-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油墨补充容器
JP2018144230A (ja) * 2017-03-01 2018-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CN109383131A (zh) * 2017-08-03 2019-02-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墨水补充容器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320A (ja) * 1994-07-04 1996-01-16 Canon Inc 液体貯蔵容器及び液体供給容器
JP4125206B2 (ja) 2002-09-30 200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CN104553340B (zh) 2015-01-30 2016-09-14 杭州御澜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式自动供墨系统及其连续供墨方法
US9975345B2 (en) 2015-08-20 2018-05-22 Xerox Corporation Multipurpose bottle apparatus and bottle load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JP6627375B2 (ja) 2015-09-30 2020-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及び液体注入容器のシステム
JP2018149785A (ja) 2017-03-15 2018-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CN108656753A (zh) 2017-03-27 2018-10-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给辅助装置以及墨水补给装置
JP2019059200A (ja) 2017-09-28 2019-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3364A2 (en) * 1996-04-25 1997-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refilling method for ink jet cartrid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and ink container
CN1496842A (zh) * 2002-09-30 2004-05-19 ������������ʽ���� 油墨供应系统及其容纳和补充容器、喷墨记录装置及墨盒
JP2014079908A (ja) * 2012-10-15 2014-05-0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106427220A (zh) * 2015-08-10 2017-02-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207449418U (zh) * 2016-10-14 2018-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油墨补充容器
JP2018144230A (ja) * 2017-03-01 2018-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CN109383131A (zh) * 2017-08-03 2019-02-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墨水补充容器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89454A (ja) 2020-11-26
CN111976296A (zh) 2020-11-24
JP7306058B2 (ja)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43028B2 (ja)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7218774B2 (ja) 液体供給装置
JP2023178376A (ja) キャップ及び液体容器
EP3603980B1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liquid supply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7444214B2 (ja) システム
JP2020168823A (ja) 液体貯留タンクと液体補給容器のセ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EP1803569B1 (en) Ink cartridge, inkjet printer and combination thereof
CN111976296B (zh) 打印用液体容器、系统及盖
JP2022140584A (ja) タンク
JP7167852B2 (ja) 印刷用液体容器
JP7143686B2 (ja) システム及び液体ボトル
JP7352134B2 (ja) システム
CN114475002A (zh) 墨水补充容器
JP7424147B2 (ja) 印刷用液体容器
JP2018065363A (ja) 供給装置
JP7135602B2 (ja) タンク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JP7078094B2 (ja) 供給装置
JP2019025821A (ja) 液体消費装置
US20230061040A1 (en) Liquid containment bottle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US20240100847A1 (en) Printing-agent container and printing-agent container set
US20230063184A1 (en)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JP6798246B2 (ja) 供給装置
JP2024007697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9177567A (ja) インクボト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