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9232B - 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9232B
CN111949232B CN202010859385.2A CN202010859385A CN111949232B CN 111949232 B CN111949232 B CN 111949232B CN 202010859385 A CN202010859385 A CN 202010859385A CN 111949232 B CN111949232 B CN 111949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light transmittance
information
similarity
transmittan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93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49232A (zh
Inventor
李建业
李皓
李立
张孜敏
陈朱雄
杨霖琳
杨英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olixin Graph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olixin Graph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olixin Graph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olixin Graph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93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9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49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9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49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9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Facilitating exception or error detection and recovery, e.g. fault, media or consumables deple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解决了不同颜色的油墨出现错误混合,进而影响数码印刷机的正常印刷,其包括获取传输管上具有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油墨透光率信息;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本申请能够对位于处于传输管上的油墨进行检测,根据油墨透光率信息来判断是否为所需传输的油墨,降低了印刷机上的储料盒内发生油墨污染而影响印刷机的正常印刷的风险。

Description

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印刷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数码印刷机又称万能平板打印机或平板打印机,突破了数码印刷技术瓶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张起印、无须制版、全彩图像一次完成,是传统印刷机的换代产品。彩印操作工艺中,油墨调配的质量情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印刷质量。油墨调配的基本要求是色彩鲜艳、光亮度好、色相准确,要达到这些基本要求必须预先调配出相对优质的印刷油墨。
一些工业数码印刷机为了提高印刷效率,故将加入预先调配好的印刷油墨的方式设置为自动加料的方式;在自动加料过程中,根据设置的液位传感器来判断是否还存在油墨,若油墨处于缺料状态,则控制加料泵启动并通过传输管将外部的储料桶中的油墨加入至印刷机上的储料盒中,从而实现自动加料。
在自动加料过程中,由于需要加入多种不同颜色的油墨,所以需要保证外部储的料桶所对应的油墨颜色与印刷机上储料盒中的油墨颜色保持一致,否则会出现油墨混料的情况,进而影响产品的印刷质量;目前对于两者的油墨颜色是否一致,仅仅根据人为观察的方式进行判断,并将对应的传输管连接于油墨颜色相同的外部的储料桶与印刷机的储料盒;但是人为判断常常出现差错,导致印刷机的储料盒中出现不同颜色的油墨混合,进而影响数码印刷机的正常印刷。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能够对传输管中的油墨进行检测判断以降低错误油墨进入印刷机的储料盒中的风险。
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包括手动触发信息或缺料触发信息;
根据当前触发信息以进入预设的进料检测模式;
进入进料检测模式:
获取传输管上具有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油墨透光率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
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以及,
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将油墨传输至印刷机的储料盒之前,对传输的油墨进行检测判断,判断当前传输的油墨是否为所需传输的油墨,该判断的方式通过对通入传输管的油墨进行透光率检测,根据不同颜色的油墨所形成的透光率不同来实现检测判断,只有在检测到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才会进料,有效的避免不匹配的油墨进入印刷机的储料盒而影响印刷进度,同时也不利于重新更换清洗;另外,由于透光率检测存在一定的误差性,故设置相似度基准值,只要检测到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相似度基准值即可。
优选的,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进入冲洗模式;所述冲洗模式包括空气冲洗模式以及溶解液冲洗模式;
进入空气冲洗模式:
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空气冲洗,并将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至对应油墨的主用储料桶中;
进入溶解液冲洗模式:
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溶解液冲洗,并将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至对应油墨的废料桶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入冲洗模式后,可以根据设定来进行选择具体的冲洗方式;可以选择单独进入空气冲洗模式,也可以选择单独进入溶解液冲洗模式,也可以选择空气冲洗模式、溶解液冲洗模式相互结合的模式;在进行空气冲洗过程中,能够将已经通入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回至该油墨的主用储料桶中,能够有效的避免资源浪费;通过溶解液冲洗,能够对传输管中的油墨进行充份的清洗,通过溶解液使得油墨溶解,从而完成传输管的清洗。
优选的,完成冲洗模式之后,则获取完成冲洗的传输管所对应位置的空管透光率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未传输油墨状态所对应的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
若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反馈冲洗成功信息;以及,
若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再次进入冲洗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冲洗模式之后,再次进行透光率检测,这次检测是对已经完成冲洗的传输管进行检测,获得对应的空管透光率信息,并分析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如果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说明已经完成了冲洗;反之,则还没有冲洗干净,需要继续进入冲洗模式,再次进行冲洗。
优选的,若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形成冲洗失败记录信息;
判断当前冲洗失败记录信息的数量;
若当前冲洗失败记录信息的数量大于等于预设的基准数量;以及,
则不进入冲洗模式并反馈冲洗失败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基准值的情况进行记录,判断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如果大于预设的基准数量,则说明传输管已经无法冲洗干净,需要做更换传输管等其他处理以保证油墨的传输,进而避免被污染的油墨或错误的油墨传输到印刷机的存储盒当中。
优选的,完成冲洗模式之后,则通入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至传输管中以判断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是否被污染,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与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相同;关于判断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是否被污染的方法如下:
获取传输管上具有备用储料桶中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备用透光率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
若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并反馈主用储料桶中油墨被污染所对应的污染反馈信息;以及,
若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主用储料桶中油墨与备用储料桶中油墨均错误所对应的油墨错误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说明通入的油墨存在问题,为了检测通入的油墨是否被污染,所以通入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进行透光率检测,若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所对应的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说明主用储料桶被污染了,直接通入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进行供料,避免对印刷进度产生影响;若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说明主用储料桶中与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均存在问题,此时整批油墨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会更大,故直接关闭进料并反馈油墨错误信息。
优选的,若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进入冲洗模式以对传输管进行反冲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对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是否被污染的判断之后,此时传输管中已经通入了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故对传输管进行反冲洗;保证传输管内的清洁度。
优选的,获取至少两个位于同一根传输管具有油墨的位置处所对应的油墨透光率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
判断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
若存在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传输管上的具有油墨的位置进行多处采集油墨透光率信息,只有确保每处检测位置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均大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才说明通入的油墨没有问题,只要有一处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说明传输管上的该处可能存在污染或者之前未冲洗干净。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系统,能够对传输管中的油墨进行检测判断以降低错误油墨进入印刷机的储料盒中的风险。
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系统,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包括手动触发信息或缺料触发信息;根据当前触发信息以进入预设的进料检测模式;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传输管上且具有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以及,
控制分析模块,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便于实现对传输管中的油墨进行检测判断以降低错误油墨进入印刷机的储料盒中的风险。
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的程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能够对传输管中的油墨进行检测判断以降低错误油墨进入印刷机的储料盒中的风险。
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够对位于处于传输管上的油墨进行检测,根据油墨透光率信息来判断是否为所需传输的油墨,降低了印刷机上的储料盒内发生油墨污染而影响印刷机的正常印刷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关于冲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关于判断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是否被污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关于多处获取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包括手动触发信息或缺料触发信息;根据当前触发信息以进入预设的进料检测模式;进入进料检测模式:获取传输管上具有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以及,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在将油墨传输至印刷机的储料盒之前,对传输的油墨进行检测判断,判断当前传输的油墨是否为所需传输的油墨,该判断的方式通过对通入传输管的油墨进行透光率检测,根据不同颜色的油墨所形成的透光率不同来实现检测判断,只有在检测到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才会进料,有效的避免不匹配的油墨进入印刷机的储料盒而影响印刷进度,同时也不利于重新更换清洗;另外,由于透光率检测存在一定的误差性,故设置相似度基准值,只要检测到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相似度基准值即可。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
如图1所示:
步骤1000:获取当前触发信息。
其中,触发信息包括手动触发信息或缺料触发信息,即对应于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为手动触发的方式,另外一种为自动触发的方式。
手动触发方式对应于获取的当前触发信息为手动触发信息,手动触发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机械按键触发的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虚拟按键触发的方式获取;机械按键触发的方式,可以通过按动对应的触发按键以获取该手动触发信息;虚拟按键触发的方式,可以通过在对应软件的界面中按动相关的虚拟触发按键以实现获取手动触发信息。
自动触发的方式对应于获取的当前触发信息为缺料触发信息,该缺料触发信息可以通过设置在印刷机的储料盒中的液位传感器进行获取,印刷机储料盒中的液位传感器设置有至少一个。
若设置有一个液位传感器,则将该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印刷机的储料盒的底部,一旦液位传感器未检测到油墨,则说明此时储料盒中处于缺料状态,液位传感器反馈缺料触发信息;在进料的过程中,由于只有一个液位传感器,故无法直接通过液位传感器来控制进料结束,此时通过预设的进料时间以对停止进料进行控制,即保持进料所预设的时间周期,一旦进料的时间周期到了之后就停止进料。
若设置有至少两个液位传感器,则其中两个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印刷机的储料盒的底部以及顶部;定义位于底部的液位传感器为第一液位传感器且位于顶部的液位传感器为第二液位传感器;一旦第一液位传感器未检测到油墨,则说明此时储料盒中处于缺料状态,第一液位传感器反馈缺料触发信息;在进料的过程中,若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有油墨,则说明此时储料盒已经进料完成,则停止进料。
步骤2000:根据当前触发信息以进入预设的进料检测模式。
其中,进料检测模式为在进行进料之前的前置过程,即对进料的油墨进行检测,判断是否所需传输的油墨,避免通过传输管通入污染的油墨或者错误的油墨而导致印刷机上的储料盒被污染,影响整个印刷进程。
步骤3000:进入进料检测模式后获取传输管上具有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油墨透光率信息。
其中,透光率是表示光线透过介质的能力;该油墨透光率是指光线透过传输管上具有油墨的位置的能力;油墨透光率信息的获取通过在传输管对应位置的两侧加装光线发射装置以及光线接收装置,光线发射装置发射光线,光线透过具有油墨的位置,再由光线接收装置接收并分析透光率以形成油墨透光率信息;透光率测试仪即可实现光线发射装置以及光线接收装置的功能,也可以是其他的透光率测试设备。
为了提高检测稳定性,故在传输管对应位置设置壳体,壳体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该可拆卸连接可以为卡接、螺栓连接等等;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空腔以供传输管嵌入,光线发射装置穿设于上壳体以进入空腔,光线接收装置穿设于下壳体以进入空腔,且光线发射装置与光线接收装置正对设置;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的阻隔,能够避免外部光线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稳定性。
步骤4000: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
其中,数据库中存储有相关油墨在传输管中进行检测所形成的透光率,该透光率即定义为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可以将第一次检测传输管上具有油墨的位置以获取到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作为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也可以经过多次测试之后经过逻辑运算以形成该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
步骤5000: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
步骤6000: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进入冲洗模式。
其中,根据不同颜色的油墨所形成的透光率不同来实现检测判断,只有在检测到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才会进料,有效的避免不匹配的油墨进入印刷机的储料盒而影响印刷进度,同时也不利于重新更换清洗;另外,由于透光率检测存在一定的误差性,故设置相似度基准值,只要检测到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相似度基准值即可。相似度基准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可以设定为80%-100%之间的任意竖直。
关于进入冲洗模式,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一种方式为手动触发的方式,另外一种为自动触发的方式;关于手动触发,需要外部触发才能进入到冲洗模式,即通过人为控制;关于自动触发,则在完成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的逻辑判断之后,自动进入到冲洗模式,具体实现方式与步骤1000所公开的方式可以相同,故不再赘述。
在经过油墨透光率的检测之后,传输管内已经具有所需检测的油墨,若该传输的油墨被污染或错误,则需要对传输管进行清洗。其中,冲洗模式包括空气冲洗模式以及溶解液冲洗模式。
在进入空气冲洗模式后,具体关于空气冲洗的方法如下:
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空气冲洗,并将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至对应油墨的主用储料桶中。
其中,空气冲洗即对传输管中通入一定气压的空气,以空气来冲洗该传输管内的油墨;在进行空气冲洗过程中,能够将已经通入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回至该油墨的主用储料桶中,能够有效的避免资源浪费。
在进入溶解液冲洗模式后,具体关于溶解液冲洗的方法如下:
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溶解液冲洗,并将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至对应油墨的废料桶中。
其中,溶解液冲洗即对传输管中通入与油墨相互对应的溶解液,以溶解液来冲洗该传输管内的油墨;通过溶解液冲洗,能够对传输管中的油墨进行充份的清洗,通过溶解液使得油墨溶解,从而完成传输管的清洗;不同的油墨对应不同的溶解液。
在进入冲洗模式后,可以根据设定来进行选择具体的冲洗方式;可以选择单独进入空气冲洗模式,也可以选择单独进入溶解液冲洗模式,也可以选择空气冲洗模式、溶解液冲洗模式相互结合的模式。本申请中以空气冲洗模式、溶解液冲洗模式相互结合的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具体关于冲洗方法如下:
步骤7100: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空气冲洗,并将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至对应油墨的主用储料桶中。
步骤7200: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溶解液冲洗,并将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至对应油墨的废料桶中。
步骤7300: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空气冲洗,并将传输管中残留的液体冲洗至对应油墨的废料桶中。
在完成冲洗模式之后,再次进行透光率检测,这次检测是对已经完成冲洗的传输管进行检测,关于再次检测是否冲洗干净的方法如下:
步骤7400:在完成冲洗模式之后,获取完成冲洗的传输管所对应位置的空管透光率信息。
其中,空管透光率信息是针对完成冲洗的传输管进行获取,具体获取方式与步骤3000中的油墨透光率信息相同,故不再赘述。
步骤7500: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未传输油墨状态所对应的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
步骤7600:若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反馈冲洗成功信息。
步骤7700:若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再次进入冲洗模式,并形成冲洗失败记录信息。
其中,获得对应的空管透光率信息,并分析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如果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说明已经完成了冲洗;反之,则还没有冲洗干净,需要继续进入冲洗模式,再次进行冲洗。相似度基准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可以设定为80%-100%之间的任意竖直。
步骤7800:判断当前冲洗失败记录信息的数量。
步骤7900:若当前冲洗失败记录信息的数量大于等于预设的基准数量,则不进入冲洗模式并反馈冲洗失败信息。
其中,对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基准值的情况进行记录,判断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如果大于预设的基准数量,则说明传输管已经无法冲洗干净,需要做更换传输管等其他处理以保证油墨的传输,进而避免被污染的油墨或错误的油墨传输到印刷机的存储盒当中;该预设的基准数量可以为2-10中的任意数值。
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说明通入的油墨存在问题,为了检测通入的油墨是否被污染,所以通入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进行透光率检测。完成冲洗模式之后,则通入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至传输管中以判断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是否被污染,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与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相同;如图3所示,关于判断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是否被污染的方法如下:
步骤8100:获取传输管上具有备用储料桶中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备用透光率信息。
其中,备用透光率信息是指代在传输管上传输备用储料桶中油墨所检测对应的位置而获取到的数据;具体获取方法与步骤3000中公开的方法相同,故不在此赘述。
步骤8200: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
步骤8300:若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并反馈主用储料桶中油墨被污染所对应的污染反馈信息。
其中,若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说明主用储料桶被污染了,直接通入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进行供料,避免对印刷进度产生影响。相似度基准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可以设定为80%-100%之间的任意竖直。
步骤8400:若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主用储料桶中油墨与备用储料桶中油墨均错误所对应的油墨错误信息。
步骤8500:进入冲洗模式以对传输管进行反冲洗。
其中,若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说明主用储料桶中与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均存在问题,此时整批油墨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会更大,故直接关闭进料并反馈油墨错误信息。在完成对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是否被污染的判断之后,此时传输管中已经通入了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故对传输管进行反冲洗;保证传输管内的清洁度。
在获取油墨透光率信息、备用透光率信息、空管透光率信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处检测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避免只检测一处而出现偶然性的情况。
如图4所示,关于多处获取的方法如下:
步骤9100:获取至少两个位于同一根传输管具有油墨的位置处所对应的待检测透光率信息。
其中,待检测透光率信息包括油墨透光率信息或备用透光率信息或空管透光率信息。
步骤9200: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基准透光率信息。
其中,基准透光率信息包括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以及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
步骤9300:判断待检测透光率信息与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
步骤9400:若存在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
其中,对传输管上的具有油墨的位置进行多处采集油墨透光率信息,只有确保每处检测位置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均大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才说明通入的油墨没有问题,只要有一处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说明传输管上的该处可能存在污染或者之前未冲洗干净。相似度基准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可以设定为80%-100%之间的任意竖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图1-图4。流程中所述的各个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图1-图4。流程中所述的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图1-图4。流程中所述的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
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系统,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触发信息,触发信息包括手动触发信息或缺料触发信息;根据当前触发信息以进入预设的进料检测模式;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传输管上且具有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以及,
控制分析模块,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获取当前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包括手动触发信息或通过设置在印刷机的储料盒中的液位传感器所获取的缺料触发信息;
根据当前触发信息以进入预设的进料检测模式;
进入进料检测模式:
获取传输管上具有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油墨透光率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
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以及,
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
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进入冲洗模式;所述冲洗模式包括空气冲洗模式以及溶解液冲洗模式;
进入空气冲洗模式:
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空气冲洗,并将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至对应油墨的主用储料桶中;
进入溶解液冲洗模式:
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溶解液冲洗,并将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至对应油墨的废料桶中;
完成冲洗模式之后,则获取完成冲洗的传输管所对应位置的空管透光率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未传输油墨状态所对应的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
若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反馈冲洗成功信息;以及,
若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再次进入冲洗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其特征是:若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形成冲洗失败记录信息;
判断当前冲洗失败记录信息的数量;
若当前冲洗失败记录信息的数量大于等于预设的基准数量;以及,
则不进入冲洗模式并反馈冲洗失败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完成冲洗模式之后,则通入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至传输管中以判断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是否被污染,备用储料桶中的油墨与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相同;关于判断主用储料桶中的油墨是否被污染的方法如下:
获取传输管上具有备用储料桶中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备用透光率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
若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并反馈主用储料桶中油墨被污染所对应的污染反馈信息;以及,
若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主用储料桶中油墨与备用储料桶中油墨均错误所对应的油墨错误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其特征是:若备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进入冲洗模式以对传输管进行反冲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其特征是:获取至少两个位于同一根传输管具有油墨的位置处所对应的油墨透光率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
判断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
若存在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
6.一种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包括手动触发信息或通过设置在印刷机的储料盒中的液位传感器所获取的缺料触发信息;根据当前触发信息以进入预设的进料检测模式;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传输管上且具有油墨的位置所对应的油墨透光率信息;以及,
控制分析模块,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所需传输油墨所对应的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启动;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控制预设的进料模式关闭并反馈警示信息;
若油墨透光率信息与油墨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进入冲洗模式;所述冲洗模式包括空气冲洗模式以及溶解液冲洗模式;
进入空气冲洗模式:
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空气冲洗,并将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至对应油墨的主用储料桶中;
进入溶解液冲洗模式:
对相应的传输管进行溶解液冲洗,并将传输管中的油墨冲洗至对应油墨的废料桶中;
完成冲洗模式之后,则获取完成冲洗的传输管所对应位置的空管透光率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数据库中查找该传输管未传输油墨状态所对应的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分析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
若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反馈冲洗成功信息;以及,
若空管透光率信息与空管基准透光率信息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基准值,则再次进入冲洗模式。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是,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的程序。
8.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
CN202010859385.2A 2020-08-24 2020-08-24 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949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9385.2A CN111949232B (zh) 2020-08-24 2020-08-24 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9385.2A CN111949232B (zh) 2020-08-24 2020-08-24 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9232A CN111949232A (zh) 2020-11-17
CN111949232B true CN111949232B (zh) 2021-04-16

Family

ID=73359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9385.2A Active CN111949232B (zh) 2020-08-24 2020-08-24 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4923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15C (zh) * 1995-12-18 2003-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JP4630783B2 (ja) * 2004-12-16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周辺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印刷装置、周辺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0717038B1 (ko) * 2005-10-10 2007-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 물성 측정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잉크젯 프린터, 및잉크 상태의 감지 방법
JP4326529B2 (ja) * 2006-01-16 2009-09-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色調整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2000867A (ja) * 2010-06-17 2012-01-05 Brother Industries Ltd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5978863B2 (ja) * 2012-08-31 2016-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制御部
US8727478B2 (en) * 2012-10-17 2014-05-20 Xerox Corporation Ink loader having optical sensors to identify solid ink sticks
JP6143000B2 (ja) * 2013-08-08 2017-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DE102017222327A1 (de) * 2017-01-17 2018-07-1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automatisierten Prozesskontrolle einer Digitaldruckmaschine
JP7127523B2 (ja) * 2018-12-17 2022-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ボックスの管理方法、廃液ボックス、プリンター、及び廃液ボックスの管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9232A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119225T2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Druckerdiagnose und rechnerlesbares Aufzeichungsmedium mit Druckerdiagnosefunktionsprogramm
DE60127544T2 (de) Behälteridentifikation für Aufzeichnungsmaterial S
DE69725043T2 (de) Tintenstrahldrucksystem, Verfahren und Apparat zum Tintenstrahldrucken
DE10039408B4 (de) Haushaltsmaschine
EP1219965A1 (en) Measuring instrument comprising cartridge container, measuring method, and program recorded medium
CN100414459C (zh) 打印控制装置以及有效利用所安装的耗材的方法和程序
DE69926188T2 (de) Tintenkassette, Tintenstrahldrucker und Nachfüllvorrichtung
DE60014424T2 (de) Verhindern des ungenehmigten gebrauches einer reservoirkartusche
CN209300267U (zh) 一种烟支外观图像处理控制系统及其在线检测装置
EP2913431A2 (de) System zur Erfassung des Verbrauchs eines Mediums in einer Wasch- oder Reinigungsanlage u.a.
US648835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iagnosing print head and optical system conditions based on printed test pattern
CN111949232B (zh) 印刷机的智能进料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956516A (zh) 一种序列号记忆可清除耗材芯片、耗材、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2402405A (zh) 信息处理系统、印刷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1848304A (zh) 打印设备和打印系统
CN106534603A (zh) 图像质量控制与调节装置和图像质量控制与调节方法
US2021033321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fluid-specific parameters and/or components
KR102127523B1 (ko) 인쇄 공정에서의 사용 잉크량 예측 장치 및 방법
CN100507556C (zh) 着色剂组合物的分析方法及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3071209B (zh) 印刷装置的印刷质量监控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578604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盒片低对比度缺陷检测方法及装置
EP3732052B1 (en) Liquid consuming device and liquid consuming system
EP3755588B1 (d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fahrzeugwaschanlage
WO2010103122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einer fluidmenge
CN101839865A (zh) 打印效果自动判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