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8793A - 骨骼外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骨骼外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8793A
CN111938793A CN202010723354.4A CN202010723354A CN111938793A CN 111938793 A CN111938793 A CN 111938793A CN 202010723354 A CN202010723354 A CN 202010723354A CN 111938793 A CN111938793 A CN 111938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teel needle
fixation device
bone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33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8793B (zh
Inventor
李超宁
张磊
贺达
黄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33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87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8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8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8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8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 A61B17/62Ring frames, i.e. devices extending around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骨骼外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固定钢针,以增加所述钢针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接触面积。利用定位组件将钢针固定于第一框架后,可以增加钢针与第一框架的接触面积,改善第一框架的受力条件;避免第一框架变形、出现裂纹等,提高第一框架的可靠性,保证钢针的定位精度,进而保证骨骼复位效果。

Description

骨骼外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骼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3D打印定制化外固定装置而言,其外框架通常采用塑料打印形成,即为塑料件。两个塑料的外框架采用对夹的方式固定钢针,用螺钉将分开的外框架连接,中间夹紧钢针。但是,通过此种方式固定钢针时,塑料的外框架和钢针直接接触,接触面积小,接触应力大。塑料件为了夹紧钢针,两个塑料件之间会有缝隙,安装时塑料件会被压弯,影响固定精度,且塑料件承受弯曲应力较大,影响钢针的定位精度,进而影响骨骼复位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采用塑料件夹持钢针导致塑料件被压弯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保证钢针定位精度的骨骼外固定装置。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骨骼外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框架;
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固定钢针,以增加所述钢针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接触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块以及锁定件,所述连接块安装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锁定件用于将所述钢针固定于所述连接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具有用于供所述钢针穿设的固定槽,所述锁定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并抵接所述钢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包括连接底座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的限位侧臂,两个所述限位侧臂与所述连接底座围设成所述固定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底座具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固定槽的槽底,用于安装所述钢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侧臂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锁定件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锁定件可通过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的配合安装于所述固定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螺纹配合结构;
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倒刺与凹槽配合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过盈安装于所述固定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底座和/或所述限位侧臂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槽,每一所述固定槽安装一个所述钢针;
或者,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块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由金属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连接块由陶瓷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具有至少部分安装所述连接块的安装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骼外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形成完整支架,所述定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的连接处,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增加所述钢针与所述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的接触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具有第一连接边,所述第二框架具有第二连接边,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第二连接边对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将定位组件固定于第一框架中,再将穿过骨骼的钢针固定于定位组件中,实现骨骼外固定装置的安装。利用定位组件将钢针固定于第一框架后,可以增加钢针与第一框架的接触面积,改善第一框架的受力条件;有效的解决目前采用塑料件夹持钢针导致塑料件被压弯的问题;避免第一框架变形、出现裂纹等,提高第一框架的可靠性,保证钢针的定位精度,进而保证骨骼复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骨骼外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骨骼外固定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骨骼外固定装置中连接块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骨骼外固定装置未与钢针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骨骼外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其中:100、骨骼外固定装置;110、第一框架;111、第一连接边;120、第二框架;121、第二连接边;130、定位组件;131、连接块;1311、固定槽;1312、连接底座;1313、限位侧臂;1314、固定孔;132、锁定件;200、钢针;300、骨折骨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一种骨骼外固定装置100。该骨骼外固定装置100适用于将钢针200准确的固定于患者骨折处的骨骼,以保证骨折处的近端骨骼与远端骨骼对接准确。可以理解的,近端骨骼是指离身体比较近的骨折处的骨骼,近端骨骼是指离身体比较远的骨折处的骨骼。以下肢骨骼为例进行说明,下肢骨骼的上段为近端骨骼,下段为远端骨骼。当然,本发明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还可以适用于臂骨等等。
可以理解的,骨骼骨折后会断成两端,靠近身体的一段为近端骨骼,远离身体的一段为远端骨骼。为了保证近端骨骼与远端骨骼可以准确的对接,需要在近端骨骼与远端骨骼上均设置钢针200,然后通过钢针200移动远端骨骼,使得远端骨骼准确的对接到近端骨骼,保证骨骼复位准确。
可以采用两个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实现骨折骨骼300的复位。具体的,其中一个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固定近端骨骼,另一个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固定远端骨骼,两个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固定连接即可实现骨折处的近端骨骼与远端骨骼的对接复位。而且,固定近端骨骼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与固定远端骨骼的外固定装置的结构与原理实质相同,只是外形上有所差异。本发明仅以其中一个骨骼外固定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该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可以固定骨折骨骼300。
本发明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可以增加其与钢针200的接触面积,改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的受力条件,避免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出现变形、出现裂纹等,提高骨骼外固定装置100的可靠性,保证钢针200的定位精度,进而保证骨骼复位效果。
参见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包括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以及定位组件130。第二框架120与第一框架110连接形成完整支架。定位组件130设置于第一框架110,并位于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之间,定位组件130用于固定钢针200,以增加钢针200与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的接触面积。
第一框架110的截面大致成半圆形,并且,第一框架110具有轴向方向具有一定的高度。第二框架120的具体形状与第一框架110基本一致,只是在具体细节处存在区别,此处先描述第一框架110的具体结构,第二框架120与第一框架110的区别之处在后文提及。第一框架110具有镂空部,在保证一定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减轻第一框架110的重量;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两个半圆形的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拼接可以形成完整的圆形,实现钢针200的固定。可选地,钢针200为半针。第一框架110围设部分骨折骨骼300的周侧,第二框架120围设剩余部分骨折骨骼300的周侧,将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对合连接,形成完整框架,该完整框架套设于骨折骨骼300。
可以理解的,钢针200固定于骨折骨骼300后,通常钢针200位于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的连接处,通过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对合连接后的夹持力固定。但是,钢针200的表面积较小,进而与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接触面积较小,导致接触应力变大,会使得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发生变形,影响钢针200的定位精度,进而影响骨骼的复位效果。为此,本发明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还包括定位组件130,通过定位组件130实现钢针200的固定,增加钢针200与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的接触面积。
具体的,定位组件130安装于第一框架110,并位于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的连接处。定位组件130中安装钢针200,定位组件130安装于第一框架110后,定位组件130与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接触,进而使得钢针200与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间接接触,增加钢针200与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应力,保证钢针200定位准确。
可选地,定位组件130也可设置于第二框架120,其具体的定位远离与定位组件130设置于第一框架110的原理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发明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在使用时,定位组件130先装配到第一框架110,随后,将钢针200的一端固定到骨折骨骼300处,将钢针200的另一端固定到定位组件130上,定位组件130固定钢针200,使得钢针200的位置固定,再将第二框架120与第一框架110对可连接,即可实现骨骼外固定装置100的安装。
上述实施例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利用定位组件130将钢针200固定于第一框架110或第二框架120后,可以增加钢针200与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的接触面积,改善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的受力条件;有效的解决目前采用塑料件夹持钢针200导致塑料件被压弯的问题;避免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变形、出现裂纹等,提高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的可靠性,保证钢针200的定位精度,进而保证骨骼复位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增加定位组件130后,钢针200与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的直接接触,变成了通过定位组件130与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间接接触,接触面积由钢针200的部分周面变为定位组件130与第一框架110接触,大大地增加了接触面积,改变接触位置的应力,解决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被压裂的风险,同时也解决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长时间受力蠕变导致松动的问题,保证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可以可靠的固定钢针200,避免钢针200位置窜动,提高外固定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包括第一框架110以及定位组件130。定位组件130设置于第一框架110,定位组件130用于固定钢针200,以增加钢针200与第一框架110的接触面积。也就是说,相较于上一实施例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包括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及定位组件130而言,本实施例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仅通过第一框架110配合定位组件130实现骨折骨骼300的复位。
可以理解的,第一框架110仅为完整支架的一部分。即第一框架110的周向长度部分包裹于骨折骨骼300的周侧,不是一个完整的环形。当采用此种方式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固定骨折骨骼300时,第一框架120可以包裹骨折骨骼300的外侧,而第一框架110的开口可以朝向患者的身体。这样,第一框架110不会碰触到患者,便于患者活动。
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30安装于第一框架110。可选地,定位组件130可以安装于第一框架110的边缘位置,也可以安装于第一框架110的中部区域。如图6所示,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安装于骨折骨骼300如臂骨,两个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分别安装到骨折骨骼300的近端骨骼与远端骨骼,两个骨骼外固定装置100连接实现骨骼骨折300的复位。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包括第一框架110与定位组件130的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与上一实施例中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包括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与定位组件130的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实质相同,为避免赘述,下文中仅以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包括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与定位组件130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通过3D打印成型或者机加工成型等。并且,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的形状和患者骨骼部位的身体形状相匹配,占用空间最小化,减少对患者活动的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30包括连接块131以及锁定件132,连接块131安装于第一框架110,锁定件132用于将钢针200固定于连接块131。连接块131安装于第一框架110,用于承载钢针200。锁定件132安装于连接块131上,并将钢针200固定于连接块131上。锁定件132可以实现钢针200可靠固定于连接块131,保证钢针200固定可靠;同时,通过连接块131增加钢针200与第一框架110的接触面积,改善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的应力条件。
可选地,连接块131的表面为平面,钢针200位于连接块131的表面,通过锁定件132实现钢针200的固定。可选地,锁定件132为锁定件132为U形的固定部件,如U型钉等;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件132还可为夹爪或者可钉入钢针200的突刺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块131具有用于供钢针200穿设的固定槽1311。固定槽1311的内壁可以与钢针200接触,限制钢针200的周向位移,便于钢针200安装于连接块131。可选地,固定槽1311的半径略大于钢针200的半径,便于钢针200安装于固定槽1311中。并且,锁定件132安装于固定槽1311中,并与钢针200抵接,以固定钢针200。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槽1311与钢针200为过盈配合,钢针200卡设固定于固定槽1311中。通过此种方式,无需使用锁定件132也可实现钢针200的可靠固定。
可选地,固定槽1311沿钢针200的长度方向贯通设置,以便于钢针200连接块131。可以理解的,钢针200的长度尺寸通常为固定长度,但是对于不同的患者而言,钢针200的钉入骨折骨骼300的深度是不同的,通过固定槽1311可以使得钢针200露出,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固定槽1311开设于连接块131的表面。也就是说,固定槽1311为相对于连接块131表面凹陷的凹槽,钢针200从连接块131的表面安装到固定槽1311中。此时,锁定件132可为锁紧螺纹件、锁紧U形件或者其他部件。
可选地,固定槽1311位于连接块131中。也就是说,固定槽1311为位于连接块131内部的通孔。钢针200安装于固定槽1311后,锁定件132可以穿过连接块131伸入固定槽1311,并与固定槽1311中的钢针200抵接,实现钢针200的固定。示例性地,锁定件132为螺栓或销钉等。
可选地,固定槽1311的深度大于钢针200的直径。这样钢针200安装于固定槽1311后,固定槽1311中还预留出安装锁定件132的空间,便于锁定件132与钢针200接触,实现钢针200的固定。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槽1311的深度小于等于钢针200的直径,此时,锁定件132可以安装在固定槽1311的外侧,并在外侧与钢针200接触,实现钢针200的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块131包括连接底座1312以及相对设置于连接底座1312的限位侧臂1313,两个限位侧臂1313与连接底座1312围设成固定槽1311。连接底座1312呈平板状,两个限位侧臂1313设置于连接底座1312的一表面上。连接底座1312的表面以及限位侧臂1313的表面围设成固定槽1311的内壁。两个限位侧臂1313在侧面形成侧面开口,供钢针200穿过安装。两个限位侧臂1313还在顶部形成顶部开口,方便安装锁定件132。
可选地,连接底座1312及两个限位侧臂1313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减少装配工序,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同时,还能保证连接底座1312与限位侧臂1313连接处的强度,保证定位组件130可靠固定钢针200。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底座1312具有弧形部,弧形部位于固定槽1311的槽底,用于安装钢针200。弧形部的弧形半径与钢针200的半径相适配,便于钢针200安装于固定槽1311中,减少钢针200的晃动,保证钢针200可靠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弧形部的表面具有摩擦部件,摩擦部件与钢针200接触,用于增加连接块131与钢针200之间的摩擦力。钢针200安装于固定槽1311后,钢针200外表面与弧形部内壁的摩擦部件抵接,通过摩擦部件增加弧形部与钢针200之间的摩擦力,减少钢针200的滑动。可选地,摩擦部件为摩擦粒或者能够增加摩擦作用的涂层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侧臂1313具有第一配合部,锁定件132具有第二配合部,锁定件132可通过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的配合安装于固定槽1311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后,可以实现锁定件132可靠安装于固定槽1311中,并固定钢针200,避免钢针200窜动。
第一配合部沿着固定槽1311的深度方向设置于限位侧臂1313的内壁,第二配合部也沿相应的方向设置于锁定件132的外壁。锁定件132安装于固定槽1311后,锁定件132的第二配合部可沿第一配合部移动,以使锁定件132与钢针200抵接,实现钢针200的的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为螺纹配合结构。也就是说,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均为螺纹。锁定件132具有外螺纹,固定槽1311具有内螺纹,锁定件132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旋合安装于固定槽1311中,以使锁定件132的端部与钢针200抵接,实现钢针200的固定。示例性地,锁定件132为锁定螺母或锁定螺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为倒刺与凹槽配合结构。也就是说,第一配合部为具有限位台阶的凹槽,第二配合部为倒刺,锁定件132可以沿固定槽1311的深度方向插入固定槽1311中,此时,倒刺安装于凹槽中,并通过限位凸台卡设倒刺,限制锁定件132从固定槽1311中滑出,以可靠固定钢针200。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底座1312和/或限位侧臂1313具有固定于第一框架110的固定孔1314,固定孔1314用于安装紧固件。固定孔1314与紧固件的配合可以实现连接底座1312安装于第一框架110,保证连接块131可靠固定。具体的,紧固件如螺栓等穿过固定孔1314安装于第一框架110上。值得说明的是,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在出厂时,连接块131可以通过紧固件直接安装于第一框架110上。这样,医护人员安装时,直接通过锁定件132固定钢针200即可,再将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对合连接,无需安装连接块131,减少装配步骤,降低安装难度,缩短安装时间,便于医护人员使用。
可选地,连接底座1312具有固定孔1314,如图4和图5所示。此时,固定孔1314贯通至固定槽1311设置。此时固定孔1314的数量为一个,即通过一个紧固件即可实现连接块131的安装,便于使用;可选地,限位侧臂1313的固定孔1314贯通限位侧臂1313及连接底座1312,也就是说,固定孔1314位于固定槽1311的两侧,如图2和图3所示。此时,通过两个紧固件即可实现连接块131的固定。当然,固定孔1314也可即位于连接底座1312又位于限位侧臂1313。
参见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块131由金属材料制成。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块131可以增加自身的强度,保证可靠连接钢针200与第一框架110。采用金属的连接块131连接钢针200与第一框架110后,让应力最大的钢针200位置由原来的两个框架的连接处变成金属对金属,即为钢针200对连接块131,解决目前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被压弯的风险,提高外固定的可靠性。
而且,钢针200夹持固定所需的固定力是定值,同样受力下,通过金属的连接块131夹持钢针200再安装到第一框架110上,可以减小第一框架110的变形,提高钢针200的定位精度。当处于低温环境下,原有的塑料件夹持钢针200存在断裂风险,采用金属的连接块131固定钢针200再连接到第一框架110上,可以很好的使用低温环境,保证骨骼外固定装置100的可靠性。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块131由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或者其他强度较高的非金属材料制成。通过上述强度较高材料制成的连接块131也能保证钢针200的可靠固定,并减小第一框架110变形断裂的风险,提高钢针200的定位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块131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槽1311,每一固定槽1311安装一个钢针200。也就是说,一个连接块131可以实现多个钢针200的固定,保证骨折骨骼300的复位效果。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块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块131间隔设置于第一框架110。也就是说,每一连接块131固定一个钢针200,可以采用多个连接块131固定多个钢针20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10具有第一连接边111,第二框架120具有第二连接边121。第一框架110的边缘位置具有两个第一连接边111,两个第一连接件沿径向方向向外侧延伸。第二框架120的边缘位置具有两个第二连接边121,两个第二连接边121沿径向方向向外侧延伸。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对合形成完整框架时,第一连接边111与第二连接件接触,并通过螺纹件连接并固定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保证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连接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10具有至少部分安装连接块131的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实现连接块131的安装,并增加连接块131与第一框架110的接触面积,改善第一框架110及第二框架120的受力情况。可选地,连接块131全部安装于安装槽中。又可选地,连接块131部分安装于第一框架110中,也就是说,连接块131凸出设置。上述两种形式的连接块131均可增加其与第一框架110的接触面积,提高钢针200的定位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框架120具有让位部。让位部用于避让凸出的连接块131。也就是说,连接块131部分安装于安装槽后,连接块131会凸出设置,为避免第二框架120与连接块131发生干涉,在第二框架120上卡设让位部,通过让位部容纳连接块131,便于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的连接。可选地,让位部为让位槽或让位缺口。
进一步地,安装槽位于第一连接边111,让位部位于第二连接边121,第一连接边111与第二连接边121对合连接。可以理解的,让位部为第二连接边121的缺口,第二连接边121为两个凸耳,两个凸耳通过螺纹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边111。
对骨骼进行复位之前,先对患者骨折位置的骨骼进行CT扫描成像,然后通过扫描成像结构对患者的骨骼重建3D模型,该3D模型与患者骨折前的骨骼相一致。然后,根据患者复位所需的钢针200位置及体表轮廓,设计准确固定钢针200的骨骼外固定装置100。采用3D打印或者机加工等方式实现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的成型加工,使得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可以与患者的身体形状相匹配,以更加精准的按照医护人员需求复位骨折的骨骼。
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成型后,通过近端支架与远端支架复位骨骼,复位后的位置经过医护人员确认,此时打在骨骼上的钢针200位置被确认,只要在通过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固定钢针200,将钢针200的相对位置固定,且和3D模型复位的位置一致,即可保证患者骨骼复位准确。
具体的,骼外固定装置在安装时,由于连接块131出厂时是固定于第一框架110上,先将钢针200固定于固定安装于骨折骨骼300处,并将钢针200的另一端安装于连接块131的固定槽1311中,通过锁定件132锁紧固定,实现钢针200位置的固定,通过螺纹件将第二框架120与第一框架110固定,即可实现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安装于骨骼骨折处。通过此种方式将骨骼外固定装置100安装于近端骨骼与远端骨骼,即可将骨折处的远端骨骼逐渐复位到准确的位置,安装过程简单,复位快捷,复位过程不需要实时通过X光查看骨骼位置,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受到的辐射。
也就是说,骨骼外固定装置100的现场安装步骤主要是通过锁定件132锁定钢针200,以及通过螺纹件连接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安装工序,缩短安装时间,安装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架;
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固定钢针,以增加所述钢针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接触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块以及锁定件,所述连接块安装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锁定件用于将所述钢针固定于所述连接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具有用于供所述钢针穿设的固定槽,所述锁定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并抵接所述钢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包括连接底座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连接底座的限位侧臂,两个所述限位侧臂与所述连接底座围设成所述固定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具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固定槽的槽底,用于安装所述钢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侧臂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锁定件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锁定件可通过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的配合安装于所述固定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螺纹配合结构;
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倒刺与凹槽配合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过盈安装于所述固定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和/或所述限位侧臂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安装紧固件。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任一项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槽,每一所述固定槽安装一个所述钢针;
或者,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块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由金属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连接块由陶瓷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具有至少部分安装所述连接块的安装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骼外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形成完整支架,所述定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的连接处,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增加所述钢针与所述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的接触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骨骼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具有第一连接边,所述第二框架具有第二连接边,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第二连接边对合连接。
CN202010723354.4A 2020-07-24 2020-07-24 骨骼外固定装置 Active CN1119387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3354.4A CN111938793B (zh) 2020-07-24 2020-07-24 骨骼外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3354.4A CN111938793B (zh) 2020-07-24 2020-07-24 骨骼外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8793A true CN111938793A (zh) 2020-11-17
CN111938793B CN111938793B (zh) 2022-03-01

Family

ID=73338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3354.4A Active CN111938793B (zh) 2020-07-24 2020-07-24 骨骼外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87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9860A (zh) * 2022-07-04 2022-11-29 广州赛隆增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医疗内固定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1329A (en) * 1997-07-02 1999-10-05 Stucki-Mccormick; Suzanne U. Combination distraction dental implant and method of use
CN102415913A (zh) * 2011-06-09 2012-04-18 马丽昕 一种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器械
WO2012091682A1 (en) * 2010-12-28 2012-07-05 Al-Ouf Khaled Osteogenic uni-or bilateral form appliance for surgical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CN103445836A (zh) * 2013-09-06 2013-12-18 江苏广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带锁紧关节的锁骨外固定器
CN104688311A (zh) * 2015-03-17 2015-06-10 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双套筒式接骨装置
CN106420022A (zh) * 2016-10-20 2017-02-22 杭州首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骨折治疗的智能个性化外骨骼装置
CN208640857U (zh) * 2017-11-14 2019-03-26 成都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压力可调的可吸收肋骨接骨器
CN111248987A (zh) * 2020-01-16 2020-06-09 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骨骼外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1329A (en) * 1997-07-02 1999-10-05 Stucki-Mccormick; Suzanne U. Combination distraction dental implant and method of use
WO2012091682A1 (en) * 2010-12-28 2012-07-05 Al-Ouf Khaled Osteogenic uni-or bilateral form appliance for surgical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CN102415913A (zh) * 2011-06-09 2012-04-18 马丽昕 一种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器械
CN103445836A (zh) * 2013-09-06 2013-12-18 江苏广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带锁紧关节的锁骨外固定器
CN104688311A (zh) * 2015-03-17 2015-06-10 苏州瑞华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双套筒式接骨装置
CN106420022A (zh) * 2016-10-20 2017-02-22 杭州首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骨折治疗的智能个性化外骨骼装置
CN208640857U (zh) * 2017-11-14 2019-03-26 成都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压力可调的可吸收肋骨接骨器
CN111248987A (zh) * 2020-01-16 2020-06-09 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骨骼外固定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9860A (zh) * 2022-07-04 2022-11-29 广州赛隆增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医疗内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8793B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6180B2 (ja) 電気接続装置
CN111938793B (zh) 骨骼外固定装置
US9345521B2 (en) Adjustable rod connector
CN101237830A (zh) 骨螺钉闭锁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US8380323B2 (en) Cranium plug
US20160074082A1 (en) Flexible locked plate fixation
JP2016527966A (ja) 創外固定器のアンカー群
US2005001509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fractures
EP3003463B1 (en) Medical electrode and limb clamp for an ecg device
JP5224677B2 (ja) 脳に挿入される脳深部電極等の固定具
CN219374638U (zh) 有创压力监测换能器固定器
CN114377292A (zh) 一种电极锁定装置
CN115399860A (zh) 医疗内固定装置
KR100980313B1 (ko) 척추교정용 로드
CN219680885U (zh) 牵引器
CN215874899U (zh) 生长阀阀体和生长阀
KR102076618B1 (ko) 전극 고정 및 릴리즈 장치
EP3591154A1 (en) Hinge
CN217898493U (zh) 一种方向调节组件
CN218899381U (zh) 硬管式内窥镜
CN215306575U (zh) 连接件及手术装置
CN218419935U (zh) 脑组织牵开固定器
CN220442783U (zh) 一种关节假体测试装置
CN219126633U (zh) 一种颅骨锁及颅骨锁组件
CN214596814U (zh) 一种电极锁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