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0885U - 牵引器 - Google Patents

牵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0885U
CN219680885U CN202222624474.6U CN202222624474U CN219680885U CN 219680885 U CN219680885 U CN 219680885U CN 202222624474 U CN202222624474 U CN 202222624474U CN 219680885 U CN219680885 U CN 219680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ball
lower cover
retracto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44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健飞
张宏兵
姬昌生
王晓宇
王运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44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0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0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0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牵引器。牵引器包括支撑部件、牵引器主体和球关节组件;球关节组件的顶部与牵引器主体连接,球关节组件的底部与支撑部件连接;球关节组件包括上盖、下盖、球头和调节部件,上盖与下盖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与球头球面配合的球腔,且上盖和下盖分别从球头的上方和下方盖合于球头;调节部件与上盖和下盖中一者活动连接,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上盖或下盖沿水平方向发生形变,从而调节球腔的局部水平方向尺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器,大大减少了调节部件的数量,并且在临床使用时能够避免器主体发生突然偏转,提高护士和医生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牵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引器。
背景技术
医院在对患者做下肢骨折手术时,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和侧卧位,在侧卧体位下,特别是使用牵引弓时,需要患者屈髋90°,为了使骨折部位能够抵抗少许因自身重量带来的骨折位下移,需对牵引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进行对应的角度调节。
相关技术中,通过两种方式对牵引器进行角度调节:
第一种,是通过不同的调节部件(把手)与齿盘配合实现牵引器主体水平的周向转动以及纵向的俯仰角度转动。该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1)把手数量过多,医生和护士在术前准备阶段,因时间紧迫,会造成识别困难,使用体验感差,并且还会增加调节的时间,延长术前准备时间,进而增加患者产生压疮和复苏的风险;(2)由于采用齿盘啮合进行锁紧,齿盘具有齿数和分度角,所以对于各个方向的转动而言是有级调节,而非无级调节,因此,限制了水平和竖直角度任意位置的临床需求。
第二种,通过一个万向球头来实现多自由度的角度调节。该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球头部位没有阻尼力,在临床使用时存在突然偏转的风险,对手术造成不好的影响,医生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器,其旨在解决现有的调节部件数量多、牵引器主体易发生突然偏转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牵引器,包括支撑部件、牵引器主体和球关节组件;
所述球关节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牵引器主体连接,所述球关节组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
所述球关节组件包括上盖、下盖、球头和调节部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与所述球头球面配合的球腔,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从所述球头的上方和下方盖合于所述球头;
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中一者活动连接,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沿水平方向发生形变,从而调节所述球腔的局部水平方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器,包括支撑部件、牵引器主体和球关节组件;
所述球关节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牵引器主体连接,所述球关节组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
所述球关节组件包括上盖、下盖、球头、预紧组件和调节部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与所述球头球面配合的球腔,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从所述球头的上方和下方盖合于所述球头;
所述预紧组件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中的一者连接,且所述预紧组件用于为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提供抵压于所述球头的预紧力;
所述调节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中的另一者,且所述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抵压于所述球头的压合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器,包括支撑部件、牵引器主体和球关节组件;
所述球关节组件包括上盖、下盖、球头和调节部件,所述球头包括球体,所述球体套设于所述牵引器主体外;
所述上盖的一端与所述下盖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上盖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盖的另一端可升降连接,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围合形成与所述球体球面配合的球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盖合于所述球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下盖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
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且所述调节部件用于转动抵压或者脱离所述上盖,以调节所述上盖抵压于所述球体上的压合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器,通过设置牵引器主体,用于承载患者的下肢;通过设置支撑部件,用于对牵引器主体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设置球头,实现牵引器主体的多自由度的角度调节;通过设置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与球头球面配合的球腔,使得球头能够容置于球腔内,并且球头与上盖和下盖之间产生阻尼力;通过设置调节部件,能够调节球头与上盖或下盖之间阻尼力的大小。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牵引器,护士或医生通过操作一个调节部件就能够实现对牵引器主体的多角度调节,大大减少了调节部件的数量;并且,通过操作调节部件调节球头与上盖或下盖之间阻尼力的大小,实现对牵引器主体的角度调整以及避免牵引器主体在临床使用时发生突然偏转,提高护士和医生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牵引器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牵引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沿线B-B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沿线C-C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牵引器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牵引器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沿线D-D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支撑部件和球关节组件的爆炸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牵引器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牵引器的另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上盖、下盖和调节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牵引器;10、支撑部件;20、牵引器主体;21、基座;211、第一导引部;212、第二导引部;213、倾斜连接部;22、第一丝杆;23、第一丝杆座;24、第二操作部;25、人体部位定位件;26、第三操作部;30、球关节组件;31、上盖;311、侧向开口;312、第一支臂;3121、光孔;313、第二支臂;3131、螺纹孔;314、第三支臂;315、第一球面凹腔;316、第一穿孔;317、凹槽;318、第一限位孔;32、下盖;321、底部开口;322、第二球面凹腔;323、第二穿孔;33、球头;331、球体;332、连接杆;34、调节部件;341、螺杆;342、光杆;343、第一操作部;344、调节杆;3441、球形凹槽;35、球腔;36、垫片;37、紧固件;38、抵顶部件;39、预紧组件;391、弹性件;392、限位部件;3921、第二限位孔;393、限位杆;394、顶杆;3941、球形端面;395、连接套;41、第一轴向限位部件;42、第二轴向限位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牵引器,用于支撑人体部位和牵引人体部位移动。人体部位包括足板、手掌、脚臂、手臂等。牵引器底部的支撑部件可以夹持固定在医用牵引架的悬臂上。医用牵引架的悬臂的一端连接床体、另一端呈悬空设置。当然,具体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牵引器,不限于装于医用牵引架的悬臂,也可以安装于其它医用器械中。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牵引器100,包括支撑部件10、牵引器主体20和球关节组件30,球关节组件30的顶部与牵引器主体20连接,球关节组件30的底部与支撑部件10连接。通过设置球关节组件30,实现牵引器主体20的多自由度的角度调节,以使牵引器100既可以进行水平方向的角度调节,又可以进行竖直方向的角度调节,以满足临床需求。其中,顶部和底部是指牵引器100在使用状态下,置于水平面上时的顶部和底部,具体如图1所示,顶部指图中所示的上方,底部指图中所示的下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球关节组件30包括上盖31、下盖32、球头33和调节部件34,上盖31与下盖32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与球头33球面配合的球腔35,且上盖31和下盖32分别从球头33的上方和下方盖合于球头33;调节部件34与上盖31和下盖32中一者活动连接,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上盖31或下盖32沿水平方向发生形变,从而调节球腔35的局部水平方向尺寸。通过设置上盖31和下盖32,以形成与球头33球面配合的球腔35,使得球头33能够容置于球腔35内,并且球头33与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产生阻尼力;通过设置调节部件34,外力作用于调节部件34,以使与调节部件34活动连接的上盖31或下盖32沿水平方向发生形变,从而上盖31或下盖32对应的球腔35处的水平尺寸发生改变,因为球头33容置于球腔35内,在上盖31或下盖32对应的球腔35处的水平尺寸发生改变时,球头33与上盖31或下盖32之间的阻尼力发生改变,比如,在尺寸变大时,球头33与上盖31或下盖32之间的阻尼力减小甚至没有阻尼力,此时便于对牵引器主体20进行角度调整,在尺寸变小时,球头33与上盖31或下盖32之间的阻尼力增大,从而避免牵引器主体20在临床使用时发生突然偏转。
本实施例中,调节部件34活动连接上盖31,通过调节上盖31对应的球腔35处的水平方向的尺寸来调节球头33与上盖31之间的阻尼力大小,球头33与下盖32之间的阻尼力大小不变,在球头33与上盖31之间的阻尼力较小甚至为零时,球头33与下盖32之间的阻尼力满足下盖32绕球头33进行多自由度的角度调整。当然,具体应用中,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调节部件34活动连接下盖32也是可以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士或医生通过操作一个调节部件34就能够实现对牵引器主体20的多角度调节,大大减少了调节部件34的数量;并且,球头33与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具有阻尼力,还可通过调节阻尼力的大小实现对牵引器主体20的角度调整以及避免牵引器主体20在临床使用时发生突然偏转,提高护士和医生的使用体验感。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盖31和下盖32中一者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连通球腔35的侧向开口311;调节部件34活动连接于侧向开口311相对的两个侧壁,以用于调节侧向开口311的大小和球腔35的局部水平方向尺寸。通过调节侧向开口311的大小来调节球腔35的局部水平方向尺寸,方案简单,易操作。具体应用中,侧向开口311变大,则局部水平方向尺寸增大;侧向开口311变小,则局部水平方向尺寸缩小。本实施例中,侧向开口311形成于上盖31的侧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侧向开口311也可以形成于下盖32的侧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盖31和下盖32中的一者包括第一支臂312、第二支臂313和第三支臂314,第一支臂312和第二支臂313沿水平方向间隔平行设置并围合形成侧向开口311,第三支臂314连接于第一支臂312的一端和第二支臂313的一端,且第三支臂314与第一支臂312、第二支臂313围合形成与球体331适配的球面凹腔;调节部件34依次穿设连接第一支臂312和第二支臂313,以用于调节第一支臂312与第二支臂313之间的间距。这样,上盖31或下盖32一方面形成与球头33相适配的球面凹腔,另一方面形成连通球面凹腔的侧向开口311,并通过调节第一支臂312和第二支臂313之间的间距来调节侧向开口311的大小,进而调节球面凹腔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大小,结构简单。本实施例中,上盖31包括第一支臂312、第二支臂313和第三支臂314,球面凹腔为下述的第一球面凹腔315。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支臂312贯穿设有光孔3121,第二支臂313设有螺纹孔3131,调节部件34包括螺杆341、光杆342和第一操作部343,光杆342设于螺杆341与第一操作部343之间,光杆342穿设于光孔3121内,螺杆341螺纹连接螺纹孔3131,第一操作部343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光杆342和螺杆341转动。其中,光孔3121指孔壁平滑的孔,光杆342指外表面平滑的杆状部件,也就是说,光孔3121的孔壁和光杆342的外表面没有螺纹、凸棱、凹槽等部件。具体应用中,调节部件34的螺杆341穿过第一支臂312的光孔3121伸入到第二支臂313的螺纹孔3131中,以使调节部件34的光杆342穿设于第一支臂312的光孔3121中,以及第二支臂313和调节部件34的第一操作部343分别设于第一支臂312的两侧;当外力作用于第一操作部343使螺杆341逐渐伸入螺纹孔3131内时,第一操作部343抵接第一支臂312并驱动第一支臂312朝靠近第二支臂313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支臂312和第二支臂313之间的间距减小,进而使得侧向开口311减小;当外力作用于第一操作部343使螺杆341逐渐伸出螺纹孔3131时,第一操作部343抵向第一支臂312的力逐渐减小,第一支臂312朝远离第二支臂313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支臂312和第二支臂313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使得侧向开口311增大。其中,光杆342穿设于第一支臂312的光孔3121中,光杆342的外表面和光孔3121的孔壁都比较平滑,光杆342不会阻碍第一支臂312的移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光孔3121的孔径大于螺杆341和光杆342的直径。通过将光孔3121的孔径设置为大于螺杆341的直径,便于螺杆341穿过光孔3121;通过将光孔3121的孔径设置为大于光杆342的直径,进一步防止光杆342对第一支臂312的移动产生影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螺杆341和光杆342一体成型且呈直线型,螺纹孔3131和光孔3121正相对设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且螺杆341能够快速穿过光孔3121伸入到螺纹孔3131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球头33包括球体331和连接杆332,球体331凸设于连接杆332的顶端;上盖31与牵引器主体20连接;下盖32从球腔35向下贯穿设有底部开口321,连接杆332从底部开口321延伸连接支撑部件10。这样,球头33通过连接杆332连接支撑部件10,上盖31和/或下盖32可绕球体331进行多自由度的角度调整,进而带动连接于上盖31的牵引器主体20进行多自由度的角度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盖31形成有与球头33局部球面配合的第一球面凹腔315,下盖32形成有与球头33局部球面配合的第二球面凹腔322,第一球面凹腔315和第二球面凹腔322围合形成球腔35,第一球面凹腔315的球面和第二球面凹腔322的球面都小于或等于球头33的半球球面,且第一球面凹腔315和第二球面凹腔322中至少一者的球面小于球头33的半球球面。也就是说,第一球面凹腔315的球面和第二球面凹腔322的球面都小于球头33的半球球面,或者,第一球面凹腔315的球面和第二球面凹腔322的球面中的一者小于球头33的半球球面、另一者等于球头33的半球球面。这样,使得上盖31和下盖32中至少一者对球头33的贴紧程度是可调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球关节组件30还包括垫片36,垫片36套设于球头33外,并夹设于上盖31与下盖32之间。通过设置垫片36,可以消除上盖31与下盖32之间的配合间隙,提高产品的美观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球关节组件30还包括至少两个紧固件37,下盖32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37连接上盖31。通过,通过调节紧固件37施加的预紧力,可对球关节组件30施加一定初始阻尼,确保空载条件下,牵引器主体20不会绕球头33滑动。当然,具体应用中,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上盖31和下盖32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比如卡扣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紧固件37为螺钉,上盖31还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37连接牵引器主体20。具体应用中,螺钉依次穿过下盖32和上盖31螺纹连接牵引器主体20。螺钉具有的螺纹连接具有自锁作用,且利于调节预紧力。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盖31贯穿设有与紧固件37数量相同的第一穿孔316,下盖32贯穿设有与紧固件37数量相同的第二穿孔323,第一穿孔316或者第二穿孔323的孔径大于螺钉杆部的直径。具体应用中,当上盖31设有侧向开口311时,第一穿孔316的孔径大于螺钉杆部的直径;当下盖32设有侧向开口311时,第二穿孔323的孔径大于螺钉杆部的直径。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在改变侧向开口311的大小时,螺钉不会起到阻碍作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球关节组件30还包括数量与紧固件37数量相同的抵顶部件38,每个抵顶部件38分别从下盖32或上盖31的侧部穿设抵顶于紧固件37。通过设置抵顶部件38抵顶于紧固件37,加强了紧固件37的连接强度,提高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抵顶部件38也是可以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抵顶部件38为顶丝。本实施方案中,紧固件37的螺牙连接处使用螺纹胶防松的同时,侧面增加顶丝结构防松,从而充分保证球关节组件30的结构可靠性。顶丝为螺钉,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抵顶部件38为销钉也是可以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抵顶部件38与紧固件37相互垂直设置。当然,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抵顶部件38不与紧固件37相互垂直设置也是可以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球关节组件30包括四个紧固件37,四个紧固件37呈矩形分布。这样,使得四个紧固件37均匀地进行分布,提高上盖31和下盖32连接的稳固性。具体应用中,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紧固件37的数量也可以不是四个,所有紧固件37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分布,比如,紧固件37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紧固件37呈三角形分布。紧固件37的数量和分布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牵引器主体20包括基座21、第一丝杆22、第一丝杆座23和第二操作部24,第一丝杆22安装于基座21,第一丝杆座23螺旋传动连接于第一丝杆22,且第一丝杆座23与上盖31连接;第二操作部24与第一丝杆22连接,且第二操作部24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第一丝杆22转动并驱动第一丝杆22相对第一丝杆座23直线运动。其中,基座21用于安装人体部位定位件25。通过将第一丝杆22安装于基座21,并使第一丝杆22相对第一丝杆座23直线运动,也就是基座21相对第一丝杆座23直线运动,第一丝杆座23与球关节组件30的上盖31连接,则基座21相对球关节组件30直线运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体部位定位件25相对球关节组件30的距离。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基座21包括第一导引部211、第二导引部212和倾斜连接部213,第一导引部211和第二导引部21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倾斜连接部213从第一导引部211的一端朝远离第一导引部211另一端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导引部212从倾斜连接部213朝远离第一导引部211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一丝杆22安装于第一导引部211;第二导引部212用于安装人体部位定位件25,且第二导引部212的中心轴与球头33的球心共线。通过设置第二导引部212的中心轴与球头33的球心共线,实现牵引力产生的弯矩为零。本实施方案中,人体部位定位件25为足板定位件,即人体部位定位件25用于固定人体的脚底,当然,具体应用中,人体部位定位件25也可以用于固定人体的其它部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基座21还包括第三操作部26,第三操作部26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抵紧人体部位定位件25或与人体部位定位件25相脱离。具体地,人体部位定位件25可转动安装于第二导引部212,第三操作部26可在外力作用下抵紧人体部位定位件25,以使人体部位定位件25不能相对于第二导引部212转动,第三操作部26也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与人体部位定位件25相脱离,以使人体部位定位件25能够相对于第二导引部212转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牵引器100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球头33增加阻尼力的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实施例一中,通过调节球腔35的局部水平方向尺寸来增加阻尼力;而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预紧组件39来增加阻尼力。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8至图12所示,球关节组件30包括上盖31、下盖32、球头33、预紧组件39和调节部件34,上盖31与下盖32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与球头33球面配合的球腔35,且上盖31和下盖32分别从球头33的上方和下方盖合于球头33;预紧组件39与上盖31和下盖32中的一者连接,且预紧组件用于为上盖31或下盖32提供抵压于球头33的预紧力;调节部件34活动连接于上盖31和下盖32中的另一者,且调节部件34用于调节上盖31和下盖32抵压于球头33的压合力。通过设置预紧组件39,为上盖31或下盖32提供抵压于球头33的预紧力,从而能够增加球头33与上盖31或下盖32之间阻尼力,避免牵引器主体20在临床使用时发生突然偏转;通过设置调节部件34,外力作用于调节部件34,以调节上盖31和下盖32抵压于球头33的压合力,当压合力减小时,阻尼力减小,便于对牵引器主体20进行角度调整,当压合力增大时,阻尼力增大,进一步避免牵引器主体20在临床使用时发生突然偏转。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牵引器100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调节部件34的数量,另一方面在不对牵引器主体20进行角度调整时,球头33与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阻尼力防止牵引器主体20发生突然偏转。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预紧组件39包括弹性件391和限位部件392,限位部件392与上盖31连接,弹性件391弹性连接于限位部件392与上盖31之间,以用于为上盖31提供抵压于球头33的预紧力。具体应用中,限位部件392设于弹性件391的上方,在限位部件392重力的作用下,弹性件391处于压缩状态,进而使上盖31具有向下的预紧力,从而增加了球头33与上盖31之间的阻尼力。当然,具体应用中,预紧组件39设于下盖32,使下盖32具有向上的预紧力也是可以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预紧组件39还包括限位杆393,上盖31的顶部设有凹槽317,限位部件392和弹性件391安装于凹槽317内,限位杆393从上盖31的侧部穿设连接限位部件392。凹槽317主要用于收容限位部件392和弹性件391,避免限位部件392和弹性件391外露影响美观。限位杆393主要用于对限位部件392进行限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限位杆393也是可以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盖31的侧部设有与凹槽317连通的第一限位孔318,限位部件392的侧部设有第二限位孔3921,第二限位孔3921在竖向的尺寸大于限位杆393的径向尺寸,限位杆393依次穿设连接第一限位孔318和第二限位孔3921。这样,使得限位部件392不仅悬设于凹槽317内,并能够在凹槽317内沿竖向上下移动。当限位部件392向上移动时,预紧力减少,球头33与上盖31的阻尼力减小;当限位部件392向下移动时,预紧力增大,球头33与上盖31的阻尼力增加。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预紧组件39还包括顶杆394,顶杆394的一端与限位部件392连接,弹性件391套设于顶杆394外。通过设置顶杆394,顶杆394能驱动限位部件392向上移动,并且限位部件39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具体地,当限位部件392向上移动时,弹性件391伸长,当限位部件392向下移动时,弹性件391收缩。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顶杆394的底端穿设于下盖32内;调节部件34活动连接于下盖32,且调节部件34至少用于驱动顶杆394上升运动。如此设置,实现通过调节部件34调节预紧力,其中该预紧力形成上盖31的部分压合力。具体应用中,当调节部件34驱动顶杆394上升时,带动限位部件392上升,从而减小预紧力。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调节部件34包括调节杆344和第一操作部343,顶杆394的底端形成有球形端面3941,调节杆344形成有用于供顶杆394底端插入定位的球形凹槽3441;第一操作部343设于调节杆344的一端,第一操作部343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调节杆344转动,以使球形凹槽3441能够分别转动至与顶杆394卡插配合的位置和脱离顶杆394的位置。如此设置,医生或护士仅通过对第一操作部343施力,就能驱动限位部件392进行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预紧力的大小,进一步改变上盖31对球头33的阻尼力的大小。具体应用中,在进行手术时,顶杆394卡插于球形凹槽3441内时,增大阻尼力,避免牵引器主体20发生突然偏转;在需要对牵引器主体20进行角度调整时,医生或护士对第一操作部343施力,使顶杆394脱离于球形凹槽3441,减小阻尼力,从而便于对牵引器主体20进行角度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预紧组件39还包括连接套395,连接套395的顶端连接于限位部件392,顶杆394的顶端穿设连接连接套395,弹性件391套设于连接套395外。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预紧组件39不设置连接套395也是可以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球关节组件30包括一个紧固件37,下盖32通过一个紧固件37连接上盖31,并且紧固件37和预紧组件39分别设于球头33的两相对侧。通过设置紧固件37,实现上盖31和下盖32的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牵引器主体20包括基座21、第一丝杆22、第一丝杆座23和第二操作部24;基座21包括第一导引部211和第二导引部212,第一导引部211和第二导引部21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同轴,第二导引部212用于安装人体部位定位件25;第一丝杆22安装于第一导引部211,第一丝杆座23螺旋传动连接于第一丝杆22,且第一丝杆座23与第二导引部212连接,上盖31和第一导引部211连接;第二操作部24与第一丝杆22连接,且第二操作部24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第一丝杆22转动并驱动第一丝杆座23相对第一丝杆22直线运动。通过将第一丝杆22安装于第一导引部211,并使第一丝杆座23相对第一丝杆22直线运动,也就是第一丝杆座23相对第一导引部211直线运动,第一丝杆座23与第二导引部212连接,则第二导引部212相对第一导引部211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对人体部位定位件25位置的调节。
除了上述不同之处,本实施例提供的牵引器100及其所属部件都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牵引器100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主要在于球关节组件30连接牵引器主体20的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球头33位于上盖31和下盖32形成的球腔35内,上盖31连接牵引器主体20;而本实施例中,球头33位于上盖31和下盖32形成的球腔35内,球头33的球体331套设于牵引器主体20外。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3至图15所示,球关节组件30包括上盖31、下盖32、球头33和调节部件34,球头33包括球体331,球体331套设于牵引器主体20外;上盖31的一端与下盖3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上盖31的另一端与下盖32的另一端可升降连接,且上盖31与下盖32围合形成与球体331球面配合的球腔35,上盖31和下盖32分别盖合于球体331的顶部和底部,下盖32与支撑部件10连接;调节部件34与上盖31转动连接,且调节部件34用于转动抵压或者脱离上盖31,以调节上盖31抵压于球体331上的压合力。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当调节部件34抵压上盖31时,上盖31和下盖32夹紧于球体331,上盖31对球体331施加的压合力大,则球体331与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的阻尼力较大,该阻尼力能有效防止牵引器主体20发生突然偏转;当调节部件34脱离上盖31时,上盖31的一端相对于下盖32的一端转动,上盖31的另一端相对于下盖32的另一端上升,以使上盖31对球体331施加的压合力小,则球体331与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的阻尼力较小,此时便于对牵引器主体20进行多自由度的角度调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调节部件34的数量,另一方面在不对牵引器主体20进行角度调整时,球头33与上盖31和下盖32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阻尼力防止牵引器主体20发生突然偏转。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球关节组件30还包括第一轴向限位部件4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件42,第一轴向限位部件4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件42分别与牵引器主体20连接并分别抵接于球体331轴向的两端。通过在球体331轴向的两端设置第一轴向限位部件4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件42,能防止套设在牵引器主体20上的球体331沿牵引器主体20的轴向来回移动,增加了球体331与牵引器主体20的连接稳固性。
除了上述不同之处,本实施例提供的牵引器100及其所属部件都可参照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进行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牵引器主体和球关节组件;
所述球关节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牵引器主体连接,所述球关节组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
所述球关节组件包括上盖、下盖、球头和调节部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与所述球头球面配合的球腔,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从所述球头的上方和下方盖合于所述球头;
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中一者活动连接,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沿水平方向发生形变,从而调节所述球腔的局部水平方向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中一者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连通所述球腔的侧向开口;
所述调节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侧向开口相对的两个侧壁,以用于调节所述侧向开口的大小和所述球腔的局部水平方向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中的一者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沿水平方向间隔平行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侧向开口,所述第三支臂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且所述第三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围合形成与所述球头适配的球面凹腔;
所述调节部件依次穿设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贯穿设有光孔,所述第二支臂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螺杆、光杆和第一操作部,所述光杆设于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之间,所述光杆穿设于所述光孔内,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操作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光杆和所述螺杆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包括球体和连接杆,所述球体凸设于所述连接杆的顶端;
所述上盖与所述牵引器主体连接;
所述下盖从所述球腔向下贯穿设有底部开口,所述连接杆从所述底部开口延伸连接所述支撑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形成有与所述球头局部球面配合的第一球面凹腔,所述下盖形成有与所述球头局部球面配合的第二球面凹腔,所述第一球面凹腔和所述第二球面凹腔围合形成所述球腔,所述第一球面凹腔的球面和所述第二球面凹腔的球面都小于或等于所述球头的半球球面,且所述第一球面凹腔和所述第二球面凹腔中至少一者的球面小于所述球头的半球球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关节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球头外,并夹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关节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紧固件,所述下盖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紧固件连接所述上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球关节组件还包括数量与所述紧固件数量相同的抵顶部件,每个所述抵顶部件分别从所述下盖或所述上盖的侧部穿设抵顶于所述紧固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部件为螺钉或者销钉;且/或,
所述抵顶部件与所述紧固件相互垂直设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关节组件包括四个所述紧固件,四个所述紧固件呈矩形分布。
12.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器主体包括基座、第一丝杆、第一丝杆座和第二操作部,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导引部、第二导引部和倾斜连接部,所述第一导引部和所述第二导引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倾斜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导引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第一导引部另一端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导引部从所述倾斜连接部朝远离所述第一导引部的方向水平延伸;
所述第一丝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引部,所述第一丝杆座螺旋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且所述第一丝杆座与所述上盖连接;
所述第二操作部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且所述第二操作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并驱动所述第一丝杆相对所述第一丝杆座直线运动;
所述第二导引部用于安装人体部位定位件,且所述第二导引部的中心轴与所述球头的球心共线。
13.一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牵引器主体和球关节组件;
所述球关节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牵引器主体连接,所述球关节组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
所述球关节组件包括上盖、下盖、球头、预紧组件和调节部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与所述球头球面配合的球腔,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从所述球头的上方和下方盖合于所述球头;
所述预紧组件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中的一者连接,且所述预紧组件用于为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提供抵压于所述球头的预紧力;
所述调节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中的另一者,且所述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抵压于所述球头的压合力。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组件包括弹性件和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上盖之间,以用于为所述上盖提供抵压于所述球头的预紧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组件还包括限位杆,所述上盖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限位部件和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限位杆从所述上盖的侧部穿设连接所述限位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侧部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第一限位孔,所述限位部件的侧部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在竖向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杆的径向尺寸,所述限位杆依次穿设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组件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件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顶杆外。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底端穿设于所述下盖内;
所述调节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下盖,且所述调节部件至少用于驱动所述顶杆上升运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调节杆和第一操作部,所述顶杆的底端形成有球形端面,所述调节杆形成有用于供所述顶杆底端插入定位的球形凹槽;
所述第一操作部设于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操作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调节杆转动,以使所述球形凹槽能够分别转动至与所述顶杆卡插配合的位置和脱离所述顶杆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组件还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顶端连接于所述限位部件,所述顶杆的顶端穿设连接所述连接套,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套外。
21.如权利要求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包括球体和连接杆,所述球体凸设于所述连接杆的顶端;
所述上盖与所述牵引器主体连接;
所述下盖从所述球腔向下贯穿设有底部开口,所述连接杆从所述底部开口延伸连接所述支撑部件。
22.如权利要求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形成有与所述球头局部球面配合的第一球面凹腔,所述下盖形成有所述球头局部球面配合的第二球面凹腔,所述第一球面凹腔和所述第二球面凹腔围合形成所述球腔,所述第一球面凹腔的球面和所述第二球面凹腔的球面都小于或等于所述球头的半球球面,且所述第一球面凹腔和所述第二球面凹腔中至少一者的球面小于所述球头的半球球面。
23.一种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牵引器主体和球关节组件;
所述球关节组件包括上盖、下盖、球头和调节部件,所述球头包括球体,所述球体套设于所述牵引器主体外;
所述上盖的一端与所述下盖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上盖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盖的另一端可升降连接,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围合形成与所述球体球面配合的球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盖合于所述球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下盖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
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且所述调节部件用于转动抵压或者脱离所述上盖,以调节所述上盖抵压于所述球体上的压合力。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关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轴向限位部件和第二轴向限位部件,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件和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件分别与所述牵引器主体连接并分别抵接于所述球体轴向的两端。
CN202222624474.6U 2022-09-30 2022-09-30 牵引器 Active CN219680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4474.6U CN219680885U (zh) 2022-09-30 2022-09-30 牵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4474.6U CN219680885U (zh) 2022-09-30 2022-09-30 牵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0885U true CN219680885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4474.6U Active CN219680885U (zh) 2022-09-30 2022-09-30 牵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0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3563B2 (en) Orthopedic fix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EP1272120B1 (en) Deep organ access device and method
CN108379738A (zh) 颈部按摩仪
US20160250494A1 (en) Link mechanism for arm portion
JP2006525098A (ja) ダイナミック背骨スタビライザー
CN213963687U (zh) 关节锁紧机构、头架连接结构及手术导航设备
CN219680885U (zh) 牵引器
JP2023533652A (ja) 頭部安定化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5068094A (zh) 一种新型的骨科整复锁钉器
CN213851783U (zh) 腿部手术用支架
CN207821915U (zh) 一种内镜手术持镜手臂支撑架
CN110638500B (zh) 一种夹持机构及脊柱椎板磨削手术装置
CN111248987B (zh) 骨骼外固定装置
CN109009479B (zh) 一种手术辅助固定装置
CN115554078B (zh) 一种用于辅助介入医疗器械系统的稳定装置
JP2005516726A (ja) 器官操作装置
CN114767104A (zh) 一种固定释放机构及体表单元植入装置
CN219375894U (zh) 一种旋转结构及光谱治疗仪
CN113081209A (zh) 一种骨科机器人
CN112076054A (zh) 一种手术用医疗机械辅助支撑架
CN220558159U (zh) 一种肢体骨骼整复夹板
CN220213338U (zh) 一种锁定装置及手术床
CN213910587U (zh) 一种电控可变阻尼肘托
CN114917107A (zh) 下肢固定器
CN114224462B (zh) 连接棒防脱件、棒连接座及椎弓根螺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