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9765A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9765A
CN111929765A CN202010830945.1A CN202010830945A CN111929765A CN 111929765 A CN111929765 A CN 111929765A CN 202010830945 A CN202010830945 A CN 202010830945A CN 111929765 A CN111929765 A CN 111929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display screen
screen body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09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德舜
辛征航
胡飞
邓贤柱
杜凌霄
李骄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094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97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9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97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4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 G02B6/0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fibres being the same at both ends, e.g. for transporting ima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通过将感光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屏体的非发光侧,并利用导光光纤将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该感光传感器,即该感光传感器可以直接获取显示屏体非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并且由导光光纤将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该感光传感器,从而使得感光传感器同时实现显示屏体发光侧和非发光侧的外部图像采集功能,即实现了屏下摄像的功能,避免了显示屏体的开孔,同时,利用导光光纤与发光模块导光连通,将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显示屏体以实现正常显示,从而提高了屏占比和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全面屏手机、电视及其它显示产品的普及,屏下摄像、屏下指纹技术也成为全面屏标志的重要特性之一,但普通显示屏的透光率仅能满足屏下指纹等对图像信息要求不高的功能领域,日常摄像则成为主要研究瓶颈。
目前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刘海”、“美人尖”、“水滴”等设计实现全面屏中摄像头的放置,然而终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显示。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通过屏幕开孔的方式放置镜头以实现屏下摄像的功能,但缺点是该开孔区将失去显示功能或者显示效果较差,用户体验不理想。因此,如何实现屏下镜头的强隐藏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通过将感光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屏体的非发光侧,并利用导光光纤将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该感光传感器,即该感光传感器可以直接获取显示屏体非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并且由导光光纤将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该感光传感器,从而使得感光传感器同时实现显示屏体发光侧和非发光侧的外部图像采集功能,即实现了屏下摄像的功能,避免了显示屏体的开孔,同时,利用导光光纤与发光模块导光连通,将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显示屏体以实现正常显示,从而提高了屏占比和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包括: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通过点亮实现显示屏体的发光;感光传感器,所述感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体的非发光侧;以及导光光纤,所述导光光纤用于将所述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所述感光传感器,和/或用于将所述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所述显示屏体;其中,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导光连通,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感光传感器导光连通以实现将所述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所述感光传感器,和/或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模块导光连通以实现将所述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所述显示屏体。
在一实施例中,调整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的位置以实现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感光传感器导光连通或者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模块导光连通;和/或调整所述感光传感器和所述发光模块的位置以实现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感光传感器导光连通或者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模块导光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调整位置;或者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感光传感器、所述发光模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感光传感器、所述发光模块调整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微型电机和滚珠丝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光纤包括多个光纤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光纤中的部分光纤束与所述感光传感器导光连通;和/或所述导光光纤中的部分光纤束与所述发光模块导光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束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如下形状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多边形、圆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显示屏体外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体上和/或所述显示屏体外边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体和导光结构;其中,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通过将感光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屏体的非发光侧,并利用导光光纤将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该感光传感器,即该感光传感器可以直接获取显示屏体非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并且由导光光纤将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该感光传感器,从而使得感光传感器同时实现显示屏体发光侧和非发光侧的外部图像采集功能,即实现了屏下摄像的功能,避免了显示屏体的开孔,同时,利用导光光纤与发光模块导光连通,将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显示屏体以实现正常显示,从而提高了屏占比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沿垂直于显示屏体表面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a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光传感器与导光光纤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光传感器与导光光纤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沿平行于显示屏体表面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光纤形成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4b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光纤形成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4c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光纤形成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沿平行于显示屏体表面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a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束的横截面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6b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束的横截面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6c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束的横截面形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具有相同结构的相同部件或相同方法的相同步骤,如果示例性地描述了一实施例,则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仅描述与已描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当一个部件描述为“连接”到另一部件,该一个部件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部件,或者通过第三部件“电连接”到另一部件。此外,除非明确地进行相反的描述,术语“包括”及其相应术语应仅理解为包括所述部件,而不应该理解为排除任何其他部件。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沿垂直于显示屏体表面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导光结构包括:显示屏体1、发光模块2、感光传感器3以及导光光纤4,发光模块2位于显示屏体1的非发光侧,感光传感器3位于显示屏体1的非发光侧,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与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导光连通,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以实现导光光纤4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感光传感器3,从而实现采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图像;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以实现将发光模块2所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显示屏体1,从而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对应的显示屏体1位置的正常显示功能。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光连通是指通过导光光纤建立一个供光线传输的通道,光线由该通道的一端射入,并且在通道内部全反射后由该通道的另一端射出,即导光光纤4可以建立一个连通其两端的一个光线传输通道。由于通常情况下的显示面板都会需要对显示屏体1的两侧(发光侧和非发光侧)进行外部图像采集(例如拍照或摄像),也就是说,需要使用感光传感器3(例如摄像头等)采集来自显示屏体1两侧的光线,现有的做法大多是设置多个摄像头分别实现显示屏体1两侧的外部图像采集,例如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分别实现显示屏体1两侧的外部图像采集。然而由于采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图像需要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光线能够射入前置摄像头,则需要在前置摄像头区域开孔,为了保证充足的外部光线进入,开孔区域通常是不显示,即便显示,其像素单元的密度也较低,导致其显示效果不佳,从而很难真正实现大屏占比和全面屏。出于解决该问题,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通过只设置位于显示屏体1的非发光侧上的感光传感器3直接采集显示屏体1非发光侧的外部图像,并且利用导光光纤4第一端与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导光连通、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可以导光连通或者错位设置(所述错位设置即导光光纤4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不导光连通),从而在需要采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图像时,调整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和/或感光传感器3的位置,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形成一个由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至感光传感器3的导光光路,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感光传感器3,从而实现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图像采集功能。在需要采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图像时,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导光光纤4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至感光传感器3以实现外部图像采集。在不需要采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图像时,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对应的显示屏体1处的显示功能;此时,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可以与感光传感器3错位设置,感光传感器3可以直接采集显示屏体1非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即实现显示屏体1非发光侧的外部图像采集。在一实施例中,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与感光传感器3可以正对或者错位设置。由于导光光纤4具有柔韧性,因此,可以灵活设置感光传感器3的位置和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例如美观等需求)来灵活选择感光传感器3的位置和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的相对位置。例如感光传感器3可以与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正对(如图2a所示的俯视图和正视图),感光传感器3也可以与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错开设置(如图2b所示的俯视图和正视图),利用导光光纤4的高导光性能,可以提高感光传感器3获取外部光线量,从而提高成像效果。并且,可以在导光光纤4的传输路径上形成光纤层,以提高光线的准直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通过将感光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屏体的非发光侧,并利用导光光纤将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该感光传感器,即该感光传感器可以直接获取显示屏体非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并且由导光光纤将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该感光传感器,从而使得感光传感器同时实现显示屏体发光侧和非发光侧的外部图像采集功能,即实现了屏下摄像的功能,避免了显示屏体的开孔,同时,利用导光光纤与发光模块导光连通,将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显示屏体以实现正常显示,从而提高了屏占比和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模块2可以发射显示功能光线,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所在位置的显示屏体1的显示功能。又例如,发光模块2可以发射闪光光线,可以在显示屏体1发光侧外部光线不足时提供光线补偿或者实现装饰效果(譬如来电时的灯光闪烁等);发光模块2还可以发射紫外线或者红外线,利用该紫外线可以实现消毒和防伪识别功能,利用红外线可以实现测距等功能。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发光模块所发射的功能光线的类型以及实现的功能,只要所选取的发光模块所发射的功能光线的类型能够实现预定的功能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发光模块所发射的功能光线的类型以及实现的功能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调整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的位置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或者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和/或可以调整感光传感器3和发光模块2的位置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或者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通过调整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的位置和/或调整感光传感器3和发光模块2的位置,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或者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从而实现显示屏体1的发光侧的外部图像采集或者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对应的显示屏体1处的显示功能。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调整位置的对象,只要所选取的对象可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或者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导光结构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连接,用于驱动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调整位置;或者驱动机构与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用于驱动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调整位置。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可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的位置自动调整或者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的位置自动调整,例如驱动机构可以与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连接,由驱动机构驱动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调整位置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或者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从而实现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图像的采集或者其他功能,并且在不需要采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图像时驱动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调整位置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错位(例如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避免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对感光传感器3的遮挡而影响感光传感器3采集显示屏体1非发光侧的外部图像;又例如驱动机构也可以与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连接,由驱动机构驱动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调整位置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或者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从而实现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图像的采集或者其他功能,并且在不需要采集显示屏体1发光侧图像时驱动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调整位置以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错位,避免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对感光传感器3的遮挡而影响感光传感器3采集显示屏体1非发光侧的图像。其中,驱动机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当驱动机构为两个时,两个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中的任意两个以实现位置调整,从而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或者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当驱动机构为三个时,三个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以实现位置调整,从而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或者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驱动机构的数量和连接关系,例如两个驱动机构可以分别驱动感光传感器3和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或者分别驱动发光模块2和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只要所选取的驱动机构的数量和连接关系能够实现上述位置调整功能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驱动机构的具体数量和连接关系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以包括微型电机和滚珠丝杆。通过微型电机转动来带动丝杠旋转,丝杠旋转带动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的位置移动,或者丝杠旋转带动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的位置移动,从而实现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或者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例如驱动机构可以是液压驱动机构、气压驱动机构、拉绳机构中的任一种,只要所选取的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能够实现上述位置调整功能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沿平行于显示屏体表面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可以延伸至显示屏体1外侧。通过将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延伸至显示屏体1的外侧,从而更好的获取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同时避免导光光纤4影响显示屏体1的显示效果,从而实现全面屏。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可以是固定设置于显示屏体1的外侧,也可以是活动延伸至显示屏体1的外侧(即在采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图像时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延伸至显示屏体1的外侧,而在未采集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图像时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回收至显示屏体1内侧),还可以是设置于显示屏体1内部,只要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的位置能够保证获取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光线且不影响显示屏体1的显示效果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具体的,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同时设置于显示面板内部,如图4a所示,其中左图为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右图为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错位时的结构示意图,或者,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同时延伸至显示面板外部,如图4b所示,其中左图为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右图为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错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又或者还可以是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设置于显示面板内部、第二端延伸至显示面板外部,如图4c所示,其中左图为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右图为导光光纤4的第二端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错位时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沿平行于显示屏体表面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导光光纤4可以包括多个光纤束,多个光纤束的第一端分别设置于多个位置。通过设置多个光纤束,可以有利于采集更多的光线,从而提高采光率和成像效果,并且采样多个光纤束,在保证采光率和成像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每个光纤束的采光面积(即光纤束的剖面面积),从而有利于光纤束的位置设置,避免较大面积的光纤束影响显示效果;同时,通过多个位置的多个光纤束可以3D成像,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和用户体验。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光纤束的具体数量,只要所选取的光纤束的数量能够满足采光率和成像效果的需求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光纤束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可以设置于显示屏体1上和/或显示屏体1外边框上。导光光纤4中的光纤束的第一端可以设置于显示屏体1上,并且利用发光模块2实现设置光纤束的显示屏体1处的显示功能,光纤束的第一端也可以设置于显示屏体1外边框上,避免对显示屏体1的显示功能造成影响,光纤束的第一端还可以设置于显示屏体1和显示屏体1外边框之间,并且利用发光模块2实现光纤束第一端对应的显示屏体1处的显示功能。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导光光纤4的部分或全部光纤束的第一端可以设置于显示屏体1上,或者导光光纤4的部分或全部光纤束的第一端可以设置于显示屏体1外边框上,又或者导光光纤4的部分或全部光纤束的第一端可以设置于显示屏体1和显示屏体1外边框之间。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的具体设置位置,例如显示面板的上部中间位置、上部两边位置、四角位置、周边位置等,只要所选取的位置能够保证获取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光线且不影响显示屏体1的显示效果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导光光纤4的第一端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光纤4中的部分光纤束可以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和/或导光光纤4中的部分光纤束可以与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可以通过设置部分光纤束与感光传感器3导光连通、部分光纤束与发光模块2导光连通,从而分别实现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图像采集功能和其他发光功能,避免感光传感器3和发光模块2之间的相互干扰。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选取导光光纤4与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之间的连通关系,例如,导光光纤4的全部光纤束可以与感光传感器3连通、导光光纤4的全部光纤束也可以与发光模块2连通,只要所选取的连通关系能够保证显示屏体1发光侧的外部图像采集功能和其他发光功能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导光光纤4与感光传感器3、发光模块2之间的连通关系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光纤束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如下形状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多边形、圆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取光纤束横截面的具体形状,例如由多个光纤组成的光纤束可以是六边形(如图6a所示),也可以是圆形(如图6b所示),还可以是方形(如图6c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组成光纤束的光纤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而选取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方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光纤的横截面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体和导光结构;其中,导光结构包括如上任一项的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将感光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屏体的非发光侧,并利用导光光纤将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该感光传感器,即该感光传感器可以直接获取显示屏体非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并且由导光光纤将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该感光传感器,从而使得感光传感器同时实现显示屏体发光侧和非发光侧的外部图像采集功能,即实现了屏下摄像的功能,避免了显示屏体的开孔,同时,利用导光光纤与发光模块导光连通,将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显示屏体以实现正常显示,从而提高了屏占比和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通过点亮实现显示屏体的发光;
感光传感器,所述感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体的非发光侧;以及
导光光纤,所述导光光纤用于将所述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所述感光传感器,和/或用于将所述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所述显示屏体;
其中,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导光连通;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感光传感器导光连通以实现将所述显示屏体发光侧的外部光线导入所述感光传感器,和/或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模块导光连通以实现将所述发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导出至所述显示屏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的位置以实现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感光传感器导光连通或者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模块导光连通;和/或
调整所述感光传感器和所述发光模块的位置以实现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感光传感器导光连通或者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模块导光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二端调整位置;
或者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感光传感器、所述发光模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感光传感器、所述发光模块调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微型电机和滚珠丝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光纤包括多个光纤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光纤中的部分光纤束与所述感光传感器导光连通;
和/或所述导光光纤中的部分光纤束与所述发光模块导光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束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如下形状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多边形、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显示屏体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光纤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体上和/或所述显示屏体外边框上。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体和导光结构;
其中,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如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导光结构。
CN202010830945.1A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Pending CN1119297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0945.1A CN111929765A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0945.1A CN111929765A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9765A true CN111929765A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06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0945.1A Pending CN111929765A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976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5249A (zh) * 2021-11-04 2022-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779466A (zh) * 2022-04-20 2022-07-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34214A (zh) * 2021-05-11 2022-1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摄像头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1007A (zh) * 2019-01-02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结构、显示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10598657A (zh) * 2019-09-18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电子设备
CN111131566A (zh) * 2019-12-19 2020-05-08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27795A (zh) * 2018-12-17 202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7795A (zh) * 2018-12-17 202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拍摄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9491007A (zh) * 2019-01-02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结构、显示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10598657A (zh) * 2019-09-18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电子设备
CN111131566A (zh) * 2019-12-19 2020-05-08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4214A (zh) * 2021-05-11 2022-1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摄像头及移动终端
CN113885249A (zh) * 2021-11-04 2022-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779466A (zh) * 2022-04-20 2022-07-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976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DE60112836T2 (de) Mikroanzeigesystem
EP3467811A1 (en) Display screen
CN100338485C (zh) 前面板和使用该前面板的显示装置
DE10392670B4 (de) Miniatur-Kamerakopf
CN103619234B (zh) 光源装置
CN109491007B (zh) 一种导光结构、显示装置和使用方法
EP3108286B1 (de) Anzeigevorrichtung
CN10132645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458033B (zh) 边框体及车辆显示装置
EP3108285B1 (de) Anzeigevorrichtung mit verbessertem kontrast
US20220137389A1 (en) Night-vision optical device with automatic infrared-cut function
CN113176669B (zh) 显示系统、显示眼镜和显示系统控制方法
CN110086976A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12859347A (zh) 近眼显示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00374902C (zh) 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10807374B (zh) 液晶显示面板
WO2011155757A2 (ko) 엘이디 조명 광학 시스템
CN101986432B (zh) Cmos图像传感器
CN105700227B (zh) 显示面板
CN105929483B (zh) 一种单束可传像光纤系统及其应用
CN113745306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0383601C (zh) 光纤投影仪
CN113820907B (zh) 导光件和电子设备
CN2129656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