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5249A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85249A CN113885249A CN202111302021.5A CN202111302021A CN113885249A CN 113885249 A CN113885249 A CN 113885249A CN 202111302021 A CN202111302021 A CN 202111302021A CN 113885249 A CN113885249 A CN 1138852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optical fiber
- light
- display
- emitting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4—Light-guides, e.g. fibre-optic bundles, louvered or jalousie light-guid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感光元件和多个光纤走线组;每个光纤走线组包括多条第一光纤,光纤走线组位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第一光纤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光纤走线组的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朝向显示模组的出光面,接收端朝向感光元件;显示面板包括遮光部,光纤走线组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遮光部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本发明可以实现感光元件功能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用户的体验感,还可以降低模组的制程难度,有利于提高制程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现有市面上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终端显示屏的技术也不断革新,对于显示终端而言,其显示屏一侧除了屏幕之外,所必须的显示外置部件还需要放置多个摄像头等感光元件和生物识别元件,而不同元件对透过率需求不一。
目前设计中主要通过对背光挖孔以保证摄像头等区域的透光量,但是背光挖孔容易导致背光中的一些光学膜片如导光板挖孔后,破坏光线在其内部的全反射,光线无法通过导致摄像头等区域的对侧出现暗区,屏幕显示亮度不均。而且若导光板、偏光片等材料做大尺寸的长条形挖孔,不仅加工难度大,成本高,还可能影响模组的盒内支撑稳定性。
因此,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对背光挖孔,有利于降低制程难度,实现屏幕一体显示,提升使用体验感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挖孔影响显示效果,且制程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感光元件和多个光纤走线组;每个光纤走线组包括多条第一光纤,光纤走线组位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第一光纤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光纤走线组的一端包括发射端,光纤走线组的另一端包括接收端,发射端朝向显示模组的出光面,接收端朝向感光元件;显示面板包括遮光部,光纤走线组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遮光部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为摄像头元件或者是生物识别元件等需要感光进行工作的器件,感光元件通过多个光纤走线组实现光线的传输,以实现其在光线照射下的摄像效果,光纤走线组作为导光介质使用。光纤走线组设置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光纤走线组中第一光纤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可以降低光纤走线组的设置对显示面板本身内部膜层结构的影响,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完整性,可以提升显示品质。光纤走线组的一端包括发射端,并设置发射端朝向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从而可以通过发射端接收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一侧的外界环境光,作为感光元件的光源使用,发射端接收外界环境光源后,将光脉冲通过多条第一光纤继续传送;光纤走线组的另一端包括接收端,接收端可以连接接收装置检测到光脉冲,由于接收端朝向感光元件,因此接收端连接的接收装置可以直接将光能量传送至感光元件使用,以实现感光元件的功能和感光效果(如摄像功能和摄像效果等)。
本发明还设置了显示面板包括遮光部,光纤走线组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遮光部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从而可以使得光纤走线组位于显示面板的遮光部的正上方,使光纤走线组对于使用者来说不可见,相当于隐藏了本发明的光纤走线组,进而可以避免影响显示效果。由于本发明是通过光纤走线组作为感光元件的导光介质,因此感光元件可以放置在任何光纤走线组能够传送到的位置,进而可以在保证感光元件可以具有足够的光能量,实现感光元件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对显示面板本身或显示模组中的背光模组进行挖孔,使得挖孔区和非挖孔区显示效果的不一致,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模组的完整结构,提升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并且由于无需对显示面板本身或显示模组中的背光模组进行挖孔,还可以降低模组的制程难度,有利于提高制程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E-E’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F-F’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G-G’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包括显示面板10、感光元件20和多个光纤走线组30;
每个光纤走线组30包括多条第一光纤301,光纤走线组30位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一侧,第一光纤30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E;
光纤走线组30的一端包括发射端30A,光纤走线组30的另一端包括接收端30B,发射端30A朝向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E1,接收端30B朝向感光元件20;
显示面板10包括遮光部101,光纤走线组30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位于遮光部101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范围内。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0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感光元件20,感光元件20可以为摄像头元件或者是生物识别元件等需要感光进行工作的器件,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感光元件20以摄像头元件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感光元件20通过多个光纤走线组30实现光线的传输,以实现其在光线照射下的摄像效果,光纤走线组30作为导光介质使用。具体的,每个光纤走线组30包括多条第一光纤301,其中第一光纤301可以理解为一条光纤走线,一个光纤走线组30包括多条并列排布的该光纤走线,多条第一光纤301形成了一个光纤走线组30(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将光纤走线组30设置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一侧,第一光纤301的延伸方向(可以理解为其长度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E,其中显示面板10包括出光面E和背光面F,出光面E指显示面板10显示画面的表面,进一步可选的,显示模组000也包括出光面E1,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E1表示位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E上方,在显示面板10的上方还可能设置有其他膜层(如触控层、盖板等结构),则显示模组000的最终出光面E1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E不是同一平面。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F指显示面板10与出光面E相对一侧的非显示画面的表面,光纤走线组30设置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一侧,可以降低光纤走线组30的设置对显示面板10本身内部膜层结构的影响,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完整性,可以提升显示品质。
本实施例的光纤走线组30的一端包括发射端30A,并设置发射端30A朝向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E1,从而可以通过发射端30A接收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E1一侧的外界环境光M,作为感光元件20的光源使用,发射端30A接收外界环境光源后,将光脉冲通过多条第一光纤301继续传送;光纤走线组30的另一端包括接收端30B,接收端30B可以连接接收装置40(如光敏元件等)检测到光脉冲,由于接收端30B朝向感光元件20,因此接收端30B连接的接收装置可以直接将光能量传送至感光元件20使用,以实现感光元件20的功能和感光效果(如摄像功能和摄像效果等)。
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显示面板10包括遮光部101,光纤走线组30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位于遮光部101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范围内,从而可以使得光纤走线组30位于显示面板10的遮光部101的正上方,使光纤走线组30对于使用者来说不可见,相当于隐藏了本实施例的光纤走线组30,进而可以避免影响显示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内的遮光部10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可以复用显示面板10本身包括的具有遮光功能的结构(如黑矩阵结构或者遮光金属层等),还可以在显示面板10内部另设遮光作用的部件,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
可选的,本实施例对于感光元件20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当有实际需求时,一个显示模组000可以设置多个感光元件20。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3进行了透明度填充),在一些有需求的显示模组,如车载显示模组中,需要放置多个摄像头和生物识别装置,即可以在显示面板10的不同位置放置不同尺寸大小的光纤走线组30,以满足不同元件对光线透过率的不同需求。本实施例对于感光元件20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感光元件20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边框侧面位置,或者还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正下方的侧面位置,或者还可以位于异形的显示面板10的异形角落位置,或者还可以是其他任意能够有空间放置的位置,仅需满足光纤走线组30的接收端30B朝着感光元件20,使得感光元件20能被光照即可。由于本实施例是通过光纤走线组30作为感光元件20的导光介质,因此感光元件20可以放置在任何光纤走线组30能够传送到的位置,进而可以在保证感光元件20可以具有足够的光能量,实现感光元件20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对显示面板10本身或显示模组000中的背光模组进行挖孔,使得挖孔区和非挖孔区显示效果的不一致,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模组000的完整结构,提升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并且由于无需对显示面板10本身或显示模组000中的背光模组进行挖孔,还可以降低模组的制程难度,有利于提高制程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光纤301的制作材料可以为石英混合如氧化钠(Na2O)、氧化硼(B2O3)、氧化钾(K2O)等氧化物制作而成的多组分的玻璃光纤等,还可以为其他能够传输光线的光线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光纤导光的原理主要是依靠光线在光纤内部的全反射实现的,本实施例对于光纤导光的过程和原理不作赘述,具体实施时,可参考相关技术中对于光纤导光的说明进行理解。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光纤走线组30设置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一侧,第一光纤30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E,可以通过膜层固定的方式将一个或多个光纤走线组30设置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一侧,制程时,可在已完成的显示面板10出光面E一侧设置光纤走线组30,然后通过透明膜层01覆盖封装固定(如图2所示);或者在制作显示模组000的过程中,可以将最后封装保护显示面板10的膜层(如玻璃盖板)复用做光纤走线组30的覆盖结构使用(未附图示意),还可以为其他固定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为了清楚示意光纤走线组30的结构,在图中对其进行了放大示意,图示结构并不表示光纤走线组30和显示面板10的实际尺寸,实际具体实施时,可以理解为光纤走线组30在显示面板10上占用的空间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的具体结构不作赘述,显示面板1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如图2中示意),则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000还可以包括背光模组00(无需挖孔设置摄像头),或者显示面板10还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本身也无需挖孔设置摄像头,未附图示意),本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的结构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一个光纤走线组30包括的第一光纤301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以配合遮光部101的宽度设置第一光纤301的数量,仅需满足该数量的第一光纤301构成的一个光纤走线组30能够处于遮光部101的宽度范围内,避免漏出光纤走线组30而影响显示效果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4、图5,图4是图1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000还包括盖板50,盖板50位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一侧;
盖板50包括多个凹槽501,光纤走线组30内嵌于凹槽501内。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一般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一侧设置有盖板50,用于起到保护显示面板10的作用。盖板50可以为玻璃盖板,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本实施例的盖板50包括多个凹槽501,光纤走线组30内嵌于凹槽501内,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0的盖板50可以复用做光纤走线组30的封装保护结构使用,可以避免在显示面板10出光面E一侧另设膜层覆盖光纤走线组30,有利于减小整个显示模组000的厚度。并且由于光纤走线组30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E平行,因此在玻璃材质的盖板50一侧表面挖设凹槽501,凹槽501的大小可以根据光纤走线组30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可以减小制程难度,降低制作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盖板50开设的凹槽501可以跟随光纤走线组30的形状设置,如图5所示,凹槽501的纵向截面可以为方形,或者如图6所示,图6是图1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凹槽501的纵向截面可以为C型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光纤走线组30可以内嵌于凹槽501内即可。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1、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多个凹槽501设置于盖板50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盖板50朝向显示面板10一侧的表面朝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凹陷,形成凹槽501。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用于内嵌光纤走线组30的凹槽501位于盖板50朝向显示面板10一侧的下表面,从而可以不影响盖板50远离显示面板10一侧的上表面的光滑度,有利于保证整个显示模组000的表面平整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7和图8,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7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X,盖板50包括超出显示面板10的第一区50A,感光元件20位于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且感光元件20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与第一区50A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模组000中,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X,盖板50包括超出显示面板10的第一区50A,因此可以将感光元件20设置与显示面板10的一侧,即显示面板10边框侧面的同时,还使得感光元件20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与第一区50A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感光元件20位于盖板50的第一区50A的范围内,使得感光元件20位于盖板50的边缘下方位置处,可选的,如图8所示,可通过第一光纤301的弯折实现光纤走线组30的发射端30A始终朝向显示模组000的出光面E1,接收端30B始终朝向感光元件20,进而有利于避免感光元件20影响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区50A的盖板50起到保护感光元件50的作用。并且由于盖板50本身包括超出显示面板10的第一区50A,因此其第一区50A的盖板50下方的空间可以用于放置感光元件20,不用在显示面板10的侧面另设空间,有利于实现在不增加原本显示模组000边框区域(保证原有模组的边框大小)的基础上,同时保证显示效果和感光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X,感光元件20位于显示模组000的一侧。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当对显示模组000的边框要求不高,即无窄边框要求时,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X,感光元件20可以设置于整个显示模组000的一侧,可以避免感光元件20占据模组的厚度空间,有利于避免将感光元件20设置于模组正下方时,因感光元件20的设置影响整个显示模组000的厚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和图10,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9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黑矩阵层BM,遮光部101位于黑矩阵层BM。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的结构,可选的,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A和第二基板10B,第一基板10A或第二基板10B上包括黑矩阵层BM,图10中以第二基板10B包括黑矩阵层BM为例进行示例,第二基板10B还可以包括设置于黑矩阵层BM的镂空位置的色阻10B1。本实施例将遮光部101设置于黑矩阵层BM,即黑矩阵层BM复用作设置遮光部101的膜层使用,有利于减小模组厚度的同时,由于黑矩阵层BM一般为横方向和纵方向交叉设置的遮光结构,因此与光纤走线组30的第一光纤301的延伸方向相匹配,可以使得遮光部101可以更好的隐藏起光纤走线组30,进而可以避免在显示面板10出光面E一侧设置的光纤走线组30影响显示模组000的显示效果,有利于提升显示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的第一基板10A和第二基板10B上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显示功能的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图11和图12,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1和图12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遮光部101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条第一遮光部101A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条第二遮光部101B;其中,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可选的,本实施例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相互垂直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光纤走线组30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101A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范围内;和/或,
光纤走线组30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部101B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范围内。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光纤走线组30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101A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范围内(如图9所示),或者光纤走线组30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光部101B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范围内(如图11所示),或者光纤走线组30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101A和第二遮光部101B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范围内(如图12所示)。具体为光纤走线组30可以不仅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单方向上的布设,还可以设置为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单方向上的布设,还可以为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延伸的组合的双方向上的布设。从而可以使得光纤走线组30的设置更加灵活,以配合不同位置设置感光元件20的需求。并且由于遮光部101设置于黑矩阵层BM,黑矩阵层BM本身包括沿第一方向X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的遮光结构,因此无论光纤走线组30是单方向布设还是双方向组合布设,均可以利用黑矩阵层BM实现对其的遮挡,以较好的隐藏光纤走线组30,有利于在保证感光元件20的使用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显示模组000的整体显示效果。
可选的,请继续结合参考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纤301的光纤走线的直径d一般在3-5μm范围,而盖板50的厚度H一般在1.1-1.8mm,常规选择1.1mm,因此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可以设置2-3条第一光纤301,进而能够保证光纤走线组30在盖板50的厚度范围内,不容易贯穿盖板50。而黑矩阵层BM的遮光部101的常规宽度W一般在13μm左右,因此本实施例的一条遮光部101所在区域可以覆盖2-3条第一光纤301,可以保证光纤走线组30在显示时不可见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图11、图12和图1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3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沿同一方向(如沿图中的第一方向X或沿图中的第二方向Y),多个光纤走线组30之间的距离D相等。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对于同一个感光元件20而言,为了增加其接收的光通量,可以设置多个光纤走线组30与其对应,从而可以接收更多的外界光源。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一个感光元件20可以对应设置两个光纤走线组30。而感光元件20需要更强的光通量以满足其使用效果时,一个感光元件20还可以对应设置更多个光纤走线组30(如图13中示意的沿图中的第一方向X排列的4个和沿图中第二方向Y排列的3个),此时,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沿同一方向(如沿图中的第一方向X或沿图中的第二方向Y),多个光纤走线组30中任意相邻两个光纤走线组30之间的距离D可以不相等(未附图示意),有利于减小制作成本。可选的,多个光纤走线组30中任意相邻两个光纤走线组30之间的距离D可以设置为相等(可以理解为沿图中的第一方向X任意相邻两个光纤走线组30之间的距离D1相等,沿图中的第二方向Y任意相邻两个光纤走线组30之间的距离D2相等,或者D1和D2也相等),即多个光纤走线组30在显示模组000中均匀分布,进而可以使得感光元件20接收的光线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感光元件20的使用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4和图15,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E-E’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4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光纤走线组30还包括多条第二光纤302,第二光纤30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E。
可选的,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第二光纤302至少位于多条第一光纤301的一侧。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光纤走线组30除了包括多条沿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光纤301,还可以包括多条第二光纤302,第二光纤30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E,并且第二光纤302向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E的正投影也位于遮光部101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正投影范围内,可选的,第二光纤302可以设置于多条第一光纤301的外侧,即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第二光纤302至少位于多条第一光纤301的一侧,由于外界环境光M的光线照射在第一光纤301的表面容易散射光,因此垂直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E设置的第二光纤302可以将该散射光通过全反射传导至光纤走线组30下方的遮光部101所在的区域。由于反射率主要受不同材质特性影响,光线照射至不同材质的结构上,反射率会不同,因此本实施例第二光纤302的设置,可以使得无论遮光部101所在区域是否设置光纤走线组30,均可以使外界环境光M照射在遮光部101这一相同物质上,从而有利于改善反射率差异,提高显示模组000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16和图17,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F-F’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6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E的方向上,第二光纤302至少位于多条第一光纤301的相对两侧,从而可以进一步引导散射光通过全反射传导至光纤走线组30下方的遮光部101所在的区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8和图19,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G-G’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8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20包括感光面20A,光纤走线组30的外径R1大于或等于感光面20A的外径R2,光纤走线组30向感光元件20的正投影覆盖感光面20A。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感光元件20包括感光面20A,感光面20A可以理解为感光元件20接收光线的一个表面,光纤走线组30的接收端30B朝向该感光面20A。当一个感光元件20对应一个光纤走线组30时,本实施例设置光纤走线组30的外径R1大于或等于感光面20A的外径R2(图18和图19中示意R1大于R2),光纤走线组30向感光元件20的正投影覆盖感光面20A,从而可以使得感光元件20的感光面20A的所有区域均可以接收到光照,进而有利于保证感光元件20的使用效果。
可选的,请参考图20,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20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当一个感光元件20对应多个光纤走线组30时(如图20中对应2个光纤走线组30),则此时可以理解为同一个感光面20A对应的多个光纤走线组30中,每一个光纤走线组30外径R1与相邻两个光纤走线组30之间的间隙总和需要大于或等于感光面20A的外径R2,即同一个感光元件20对应的多个光纤走线组30向感光元件20的正投影覆盖感光面20A,从而也可以使得感光元件20的感光面20A的所有区域均可以接收到光照,进而有利于保证感光元件20的使用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1,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图21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模组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为摄像头元件或者是生物识别元件等需要感光进行工作的器件,感光元件通过多个光纤走线组实现光线的传输,以实现其在光线照射下的摄像效果,光纤走线组作为导光介质使用。光纤走线组设置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光纤走线组中第一光纤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可以降低光纤走线组的设置对显示面板本身内部膜层结构的影响,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完整性,可以提升显示品质。光纤走线组的一端包括发射端,并设置发射端朝向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从而可以通过发射端接收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一侧的外界环境光,作为感光元件的光源使用,发射端接收外界环境光源后,将光脉冲通过多条第一光纤继续传送;光纤走线组的另一端包括接收端,接收端可以连接接收装置检测到光脉冲,由于接收端朝向感光元件,因此接收端连接的接收装置可以直接将光能量传送至感光元件使用,以实现感光元件的功能和感光效果(如摄像功能和摄像效果等)。
本发明还设置了显示面板包括遮光部,光纤走线组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遮光部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从而可以使得光纤走线组位于显示面板的遮光部的正上方,使光纤走线组对于使用者来说不可见,相当于隐藏了本发明的光纤走线组,进而可以避免影响显示效果。由于本发明是通过光纤走线组作为感光元件的导光介质,因此感光元件可以放置在任何光纤走线组能够传送到的位置,进而可以在保证感光元件可以具有足够的光能量,实现感光元件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对显示面板本身或显示模组中的背光模组进行挖孔,使得挖孔区和非挖孔区显示效果的不一致,进而有利于保证显示模组的完整结构,提升显示亮度的均匀性,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并且由于无需对显示面板本身或显示模组中的背光模组进行挖孔,还可以降低模组的制程难度,有利于提高制程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感光元件和多个光纤走线组;
每个所述光纤走线组包括多条第一光纤,所述光纤走线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光纤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
所述光纤走线组的一端包括发射端,所述光纤走线组的另一端包括接收端,所述发射端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所述接收端朝向所述感光元件;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遮光部,所述光纤走线组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部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
所述盖板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光纤走线组内嵌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朝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凹陷,形成所述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所述盖板包括超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区,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感光元件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区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遮光部位于所述黑矩阵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部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遮光部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遮光部;其中,沿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光纤走线组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部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和/或,
所述光纤走线组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遮光部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沿同一方向,多个所述光纤走线组之间的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走线组还包括多条第二光纤,所述第二光纤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光纤至少位于多条所述第一光纤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包括感光面,所述光纤走线组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感光面的外径,所述光纤走线组向所述感光元件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感光面。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02021.5A CN113885249B (zh) | 2021-11-04 | 2021-11-04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02021.5A CN113885249B (zh) | 2021-11-04 | 2021-11-04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85249A true CN113885249A (zh) | 2022-01-04 |
CN113885249B CN113885249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9017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02021.5A Active CN113885249B (zh) | 2021-11-04 | 2021-11-04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85249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76035A1 (en) * | 1998-10-05 | 2002-11-2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Reflection type semiconductor display device |
CN106295488A (zh) * | 2015-06-25 | 2017-01-04 |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 指纹传感器盖板及其制作方法、指纹传感器模组和手机 |
CN106940488A (zh) * | 2017-04-27 | 2017-07-11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154961A (zh) * | 2018-02-26 | 2019-01-04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利用透镜-针孔模块和其他光学设计的光学成像的lcd屏上光学指纹感测 |
CN110213465A (zh) * | 2019-04-24 | 2019-09-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 |
CN111275029A (zh) * | 2019-08-16 | 2020-06-12 |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 指纹感测装置 |
CN111316287A (zh) * | 2018-10-08 | 2020-06-19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屏上指纹感测的超薄屏下光学传感器中的透镜-针孔阵列设计 |
CN111507273A (zh) * | 2020-04-20 | 2020-08-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CN111933679A (zh) * | 2020-08-19 | 2020-11-13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929765A (zh) * | 2020-08-18 | 2020-11-13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
CN111968523A (zh) * | 2020-09-16 | 2020-11-2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2021
- 2021-11-04 CN CN202111302021.5A patent/CN1138852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76035A1 (en) * | 1998-10-05 | 2002-11-2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Reflection type semiconductor display device |
CN106295488A (zh) * | 2015-06-25 | 2017-01-04 |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 指纹传感器盖板及其制作方法、指纹传感器模组和手机 |
CN106940488A (zh) * | 2017-04-27 | 2017-07-11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154961A (zh) * | 2018-02-26 | 2019-01-04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利用透镜-针孔模块和其他光学设计的光学成像的lcd屏上光学指纹感测 |
CN111316287A (zh) * | 2018-10-08 | 2020-06-19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屏上指纹感测的超薄屏下光学传感器中的透镜-针孔阵列设计 |
CN110213465A (zh) * | 2019-04-24 | 2019-09-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 |
CN111275029A (zh) * | 2019-08-16 | 2020-06-12 |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 指纹感测装置 |
CN111507273A (zh) * | 2020-04-20 | 2020-08-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CN111929765A (zh) * | 2020-08-18 | 2020-11-13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导光结构 |
CN111933679A (zh) * | 2020-08-19 | 2020-11-13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968523A (zh) * | 2020-09-16 | 2020-11-2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85249B (zh) | 2022-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16621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9061935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 |
CN108710241A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WO2014061572A1 (ja) |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KR20120076071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10955084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8317436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08761922A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08761923A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13467123A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138406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终端器件 | |
TW201602704A (zh) | 觸控式電泳顯示裝置 | |
CN108776413A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02819139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3687543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4820257A (zh) |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 |
CN108776412A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KR20110012433A (ko) | 반사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13885249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8287437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 | |
KR20130133619A (ko) | 영상표시장치 | |
CN208547791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WO2021097639A1 (zh) |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设备及导光膜 | |
CN208421472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208421475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