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1922A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1922A
CN108761922A CN201810907110.4A CN201810907110A CN108761922A CN 108761922 A CN108761922 A CN 108761922A CN 201810907110 A CN201810907110 A CN 201810907110A CN 108761922 A CN108761922 A CN 108761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light module
transparent area
light guide
lust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71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忠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071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19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1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19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背光模组用于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片,扩散膜包括光扩散区和透光区,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光扩散区的透光率;透光区被配置为与设置在反射片背离导光板一侧的功能器件对齐,以使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光区出射至背光模组外,和/或以使功能器件接收从背光模组外入射且经过透光区的光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利用透光区来提高背光模组的局部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可以通过透光区向背光模组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大屏占比的手机等电子装置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为了提高电子装置的屏占比,防止距离传感器等功能器件与电子装置的干涉,功能器件可安装在显示屏组件的下方,然而,由于显示屏组件的透光率较差,导致距离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用于液晶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扩散膜包括光扩散区和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光扩散区的透光率,所述透光区被配置为与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功能器件对齐,以使所述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透光区出射至所述背光模组外,和/或以使所述功能器件接收从所述背光模组外入射且经过所述透光区的光线。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和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靠近所述增光层一侧的液晶显示屏。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功能器件。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扩散膜包括光扩散区和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光扩散区的透光率。所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并与所述透光区对齐,所述功能器件用于通过所述透光区向所述背光模组外发出光线,和/或通过所述透光区接收从所述背光模组外入射的光线。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利用透光区来提高背光模组的局部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可以通过透光区向背光模组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2是图21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4是图23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扩散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背光模组10、框体11、增光层12、第三通光孔121、增光区122、第一通孔1222、第一透光区124、第一增光膜126、第二增光膜128、凸起129、支撑架13、基板132、第二通光孔1322、侧壁134、收容空间136、扩散膜14、光扩散区142、第二透光区144、导光板16、导光点162、第一导光部164、第二导光部166、反射片18、第一通光孔182、背光源19、液晶显示模组100、液晶显示屏20、盖板30、电子装置1000、壳体200、功能器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用于液晶显示模组,背光模组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增光层12包括增光区122和第一透光区124,第一透光区124的透光率大于增光区122的透光率,第一透光区124被配置为与设置在反射片18背离导光板16一侧的功能器件300对齐,以使功能器件30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透光区124出射至背光模组10外,和/或以使功能器件300接收从背光模组10外入射且经过第一透光区124的光线。可以理解,第一透光区124与功能器件300对齐,可以是第一透光区124在导光板16上的正投影覆盖功能器件300在导光板16上的正投影。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利用第一透光区124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局部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通过第一透光区12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及/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3和图4,第一透光区124可以在增光层12的任意位置,在此不对第一透光区124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透光区124在增光层12的右上角,如图2所示;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透光区124在增光层12的左下角,如图3所示;在又一个例子中,第一透光区124的中心与增光层12的中心重合,如图4所示。
另外,第一透光区12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梯形、不规则多边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对第一透光区124的形状进行限定。
此外,请参阅图5和图6,增光层12可以包括一个第一透光区124,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区124,在此不对第一透光区124的数量进行限定。
在图4的例子中,增光层12包括1个透光区124;在图5的例子中,增光层12包括3个透光区124;在图6的例子中,增光层12包括5个透光区124。
请参阅图7、图8和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增光层12包括第一增光膜126和层叠设置在第一增光膜126朝向扩散膜14一侧的第二增光膜128,第一增光膜126和第二增光膜12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透光区124。
请注意,此处“第一增光膜126和第二增光膜12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透光区124”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增光膜126包括第一透光区124,如图7所示;
第二增光膜128包括第一透光区124,如图8所示;
第一增光膜126包括有第一透光区124,第二增光膜128也包括有第一透光区124,且第一增光膜126上的第一透光区124与第二增光膜128上的第一透光区124对齐,如图9所示。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增光区122形成有第一通孔1222,第一通孔1222中填设有透光材料以形成第一透光区124,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或增光区122与第一透光区124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第一透光区124容易形成,并且使得第一透光区124的透光率大于增光区122的透光率。
需要指出的是,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增光区122的透光率,透光材料例如为有机玻璃(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增光区122的材料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请参阅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增光层12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129,多个凸起129呈阵列排布。
如此,增光层12利用多个凸起129来反射光线,可以使得光线更加均匀和光线的利用率更高,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10的出光亮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为了使光线尽可能多地进入人眼,需要使光线尽可能地沿增光层12的厚度方向出射。然而当光线从增光层12出射时,会有一定比例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与增光层12的厚度方向偏离较大,该部分光线不能被利用,产生了损失,导致显示装置的出光亮度较低。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层12由于形成有多个凸起129,使得出射方向与增光层12的厚度方向偏离较大的那部分光线,在从增光层12出射后,可以重新进入其他的凸起129,并在经过凸起129的折射和反射后,调整从增光层12出射的方向,使得光线尽可能地沿增光层12的厚度方向出射,以进入观察者的视角之内。如此使得原本损失掉的光线重新被利用,从而提高背光模组10的出光亮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增光层12包括增光区122和第一透光区124,增光区122与光扩散区142对齐,第一透光区124与第二透光区144对齐,多个凸起129位于第一透光区124。如此可以相对地提高第一透光区124的光透过率。
可以理解,由于凸起129可以尽可能地使光线垂直于背光模组10出射并进入用户的视野,因此,仅在第一透光区124中设置凸起129,而不在增光区122中设置凸起129,可以使得第一透光区124的光透过率与增光区122的光透过率的差更大,相对地,提高了第一透光区124的光透过率。
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增光层12包括增光区122和第一透光区124,增光区122与光扩散区142对齐,第一透光区124与第二透光区144对齐,位于第一透光区124的凸起129的密度大于位于增光区122的凸起129的密度。类似地,如此可以相对地提高第一透光区124的光透过率。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增光区122朝向第一透光区124的方向上,位于增光区122的凸起129的密度逐渐增大。或者,在第一透光区124朝向增光层12的表面中心向增光区122的方向上,第一透光区124的凸起129的密度逐渐减小。
如此,可以确保在第一透光区124与增光区122的分界线位置处凸起129的密度的平滑过度,避免增光层12传导出来的背光在第一透光区124与增光区122的分界线位置处出现突变,从而使得用户在视觉上更加舒适,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反射片18开设有第一通光孔182,第一通光孔182与第一透光区124对齐。如此,第一通光孔182使得功能器件300发出的光线可以穿过反射片18后出射至背光模组10外,和/或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接收从背光模组10外入射的光线。
请参阅图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扩散膜14包括光扩散区142和第二透光区144,第二透光区144的透光率大于光扩散区142的透光率,光扩散区142与增光区122对齐,第二透光区144与第一透光区124对齐。
如此,第二透光区144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经过第一透光区124的光线在扩散膜14的损失,从而进一步增大经过第一透光区124的光线的透过率。
类似地,光扩散区142也可以形成有通孔,通孔中填设有透光材料以形成第二透光区144,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或光扩散区142与第二透光区144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7和图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6形成有呈阵列排布的导光点162,导光板16包括第一导光部164和第二导光部166,第一导光部164与增光区122对齐,第二导光部166与第一透光区124对齐,位于第二导光部166的导光点162的密度大于位于第一导光部164的导光点162的密度。如此,导光点162的设置方式可以补偿由于第一透光区124的透光率较高而产生的视觉差异。
可以理解,即使第一透光区124的透光率比增光区122更高,但是由于透光区124缺少增光结构,用户在观察时容易觉得第一透光区124比增光区122更暗,使得用户体验较差。而第二导光部166的导光点162的密度大于位于第一导光部164的导光点162的密度,这样可以增加第二导光部166在导光板16厚度方向的导光量从而增加液晶显示模组100与第一透光区124对应区域的出光量,进而可以补偿第一透光区124的变暗,有利于降低用户在视觉上的不适。
具体地,导光点162可以为凹槽、凸起或通孔。导光点162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弧形、矩形、不规则多边形等。在此不对导光点162的形状进行限定。
另外,导光点162的排布可以是规律的,也可以是不规律的;导光板16可以包括一种形状的导光点162,也可以包括多种形状的导光点162。在此也不对导光点162的排布方式进行限定。
在图18的示例中,导光板16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导光点162。在图19的示例中,导光板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形成有多个导光点162。
请参阅图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导光部164朝向第二导光部166的方向A上,位于第一导光部164的导光点162的密度逐渐增大。或者,在第二导光部166朝向扩散膜14的表面中心向第一导光部164的方向上,第二导光部166的导光点162的密度逐渐减小。
如此,在第一导光部164朝向第二导光部166的方向A上,第一导光部164逐渐变亮,或者在第二导光部166向第一导光部164的方向上,第二导光部166逐渐变暗,从而确保在第一导光部164与第二导光部166的分界线位置处导光点162密度的平滑过度,避免导光板16传导出来的背光在第一导光部164与第二导光部166的分界线位置处出现突变,从而使得用户在视觉上更加舒适,进而提高用户体验。例如,液晶显示模组100工作显示时,以液晶显示模组100与第一透光区124对应的区域为中心,液晶显示模组100向从中心处向周围显示的亮度平滑过渡变化,从而降低液晶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差异。
请参阅图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背光源19,背光源19设置在导光板16的一侧,背光源19用于将光源射入导光板16中。如此,为背光模组10提供光源,使得背光模组10可以正常工作。
背光源19例如为LED光源,背光源19可以呈带状。背光源19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2个等具体数量,在此不对背光源19的数量作限制。
请参阅图21和图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框体11,框体11围绕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均与框体11固定连接。
如此,将背光模组10封装成一体,在有利于将背光模组10与其他配件组装的同时,可以避免背光模组10从侧面漏光。
具体地,框体11可以是胶框。更具体地,框体11可以是不透光的胶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先将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在模具中依序堆叠,然后在堆叠好的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与模具之间点胶,最后将胶固化以形成胶框。另外,框体11也可以是铁框。
请参阅图23和图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支撑架13,支撑架13包括基板132和自基板132边缘延伸的侧壁134,侧壁134与基板132围成有收容空间136,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均收容于收容空间136,基板132开设有与第一透光区124对齐的第二通光孔1322。
如此,在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的同时可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可靠性。可以理解,支撑架13可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强度,从而在受到外界冲击时保护背光模组10。具体地,支撑架13可以采用铁制成。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胶水或者胶带将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固定在收容空间136内。
第二通光孔1322可以使得功能器件向液晶显示模组100外发出光线,及接收从液晶显示模组100外入射的光线。
请参阅图25、图26和图2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光孔1322用于至少部分收容功能器件300。
请注意,此处“第二通光孔1322用于至少部分收容功能器件300”包括两种情况:
功能器件300全部地位于第二通光孔1322内,如图25、22所示,在图25的示例中,功能器件300的尺寸与第二通光孔1322的尺寸大致相同,在图26的示例中,功能器件300的尺寸小于第二通光孔1322的尺寸;
功能器件300部分地位于第二通光孔1322内,如图27所示。综合以上,请参阅图28,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用于液晶显示模组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扩散膜14包括光扩散区142和第二透光区144,第二透光区144的透光率大于光扩散区142的透光率;第二透光区144被配置为与设置在反射片18背离导光板16一侧的功能器件300对齐,以使功能器件30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透光区144出射至背光模组10外,和/或以使功能器件300接收从背光模组10外入射且经过第二透光区144的光线。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利用第二透光区144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局部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通过第二透光区14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2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扩散区142形成有第二通孔1422,第二通孔1422中填设有透光材料以形成第二透光区144,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如此,第二透光区144容易形成,并且使得第二透光区144的透光率大于光扩散区142的透光率。
类似地,需要指出的是,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光扩散区142的透光率,透光材料例如为有机玻璃(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光扩散区142的材料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请参阅图3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增光层12开设有第三通光孔121,第三通光孔121与第二透光区144对齐。如此,可以通过第三通光孔146进一步提高透光率。请参阅图3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100包括以上任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和设置在背光模组10靠近增光层12一侧的液晶显示屏20。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100利用第二透光区144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局部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通过第二透光区14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3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模组100包括覆盖液晶显示屏20的盖板30。
具体地,盖板30的材料可以由玻璃、陶瓷或蓝宝石等透光材料制成。由于盖板30覆盖液晶显示屏20,为了保护液晶显示屏20,盖板30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例如以上的蓝宝石材料。或者在盖板30的表面形成硬化层以提高盖板30的抗刮能力。
在一个例子中,液晶显示模组100与第一透光区124对应的部位的透光率大于30%,以使功能器件300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液晶显示模组100出射至液晶显示模组100外,和/或接收液晶显示模组100外的光线。
需要指出的是,透光率可以指对可见光的透过率,也可以指对红外光的透过率。在一个例子中,在液晶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上,液晶显示模组100对波长为800-1000nm的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30%。
请参阅图33和图3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功能器件300和和以上任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100,功能器件300设置在反射片18背离导光板16一侧。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利用第二透光区144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局部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通过第二透光区14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摄像模组、光线感应器和指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电子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壳体200,液晶显示模组100设置在壳体200上。
具体地,壳体200为电子装置1000的外部零部件,其起到了保护和收容液晶显示模组100等电子装置1000的内部零件的作用。更具体地,壳体200可以为电子装置1000的后盖,其收容电子装置1000的电池等零部件。
请注意,电子装置10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背光模组10和功能器件300。
背光模组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扩散膜14包括光扩散区142和第二透光区144,第二透光区144的透光率大于光扩散区142的透光率。
功能器件300设置在反射片18背离导光板16一侧并与第二透光区144对齐,功能器件300用于通过第二透光区144向背光模组10外发出光线,和/或通过第二透光区144接收从背光模组10外入射的光线。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利用第二透光区144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局部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通过第二透光区14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摄像模组、光线感应器和指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例子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在另一个例子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和摄像模组;在又一个例子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摄像模组、光线感应器和指纹传感器。
功能器件300为距离传感器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二透光区144向液晶显示模组100外发出光线并通过第二透光区144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从而可以检测电子装置1000与物体的距离。
功能器件300为光线感应器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二透光区144接收液晶显示模组100外的光线,以检测环境亮度。
功能器件300为摄像模组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二透光区144接收液晶显示模组100外的光线,以获取外界图像。
功能器件300为指纹传感器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二透光区144向液晶显示模组100外发出光线,并通过第二透光区144接收手指反射回来的光线,从而可以检测指纹信息。
可以理解,功能器件300的数量为多个时,对应的第一透光区124的数量也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透光区124与多个功能器件300一一对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背光模组,用于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扩散膜包括光扩散区和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光扩散区的透光率;
所述透光区被配置为与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功能器件对齐,以使所述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透光区出射至所述背光模组外,和/或以使所述功能器件接收从所述背光模组外入射且经过所述透光区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层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呈阵列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层包括增光区和第一透光区,所述增光区与所述光扩散区对齐,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透光区对齐,所述多个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层包括增光区和第一透光区,所述增光区与所述光扩散区对齐,所述第一透光区与所述透光区对齐,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所述所述凸起的密度大于所述位于所述增光区的所述凸起的密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朝向所述第一透光区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增光区的所述凸起的密度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区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填设有透光材料以形成所述透光区,所述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或
所述光扩散区与所述透光区为一体成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开设有第一通光孔,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透光区对齐。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形成有呈阵列排布的导光点,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增光区对齐,所述第二导光部与所述透光区对齐,位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导光点的密度大于所述位于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所述导光点的密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朝向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所述导光点的密度逐渐增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背光源用于将光源射入所述导光板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围绕所述增光层、所述扩散膜、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的框体,所述增光层、所述扩散膜、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均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基板和自所述基板边缘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基板围成有收容空间,所述增光层、所述扩散膜、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基板开设有与所述透光区对齐的第二通光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光孔用于至少部分收容所述功能器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层开设有第三通光孔,所述第三通光孔与所述透光区对齐。
15.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和
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靠近所述增光层一侧的液晶显示屏。
1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扩散膜包括光扩散区和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光扩散区的透光率;和
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并与所述透光区对齐,所述功能器件用于通过所述透光区向所述背光模组外发出光线,和/或通过所述透光区接收从所述背光模组外入射的光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距离传感器、摄像模组、光线感应器和指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1810907110.4A 2018-08-10 2018-08-10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87619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7110.4A CN108761922A (zh) 2018-08-10 2018-08-10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7110.4A CN108761922A (zh) 2018-08-10 2018-08-10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1922A true CN108761922A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69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7110.4A Pending CN108761922A (zh) 2018-08-10 2018-08-10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192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7962A (zh) * 2018-11-13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9709714A (zh) * 2019-01-16 2019-05-03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背光单元
CN110147014A (zh) * 2019-06-30 2019-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0029668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WO2020093355A1 (zh) * 2018-11-09 2020-05-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指纹模组、指纹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52869A1 (zh) * 2019-06-18 2020-12-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4901A (ja) * 2007-07-03 2009-01-22 Totoku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ユニット
CN101789074A (zh) * 2009-01-23 2010-07-28 金佶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辨识系统的导光模组
CN203385969U (zh) * 2013-08-06 2014-01-08 宁波市能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CN107272242A (zh) * 2017-07-28 2017-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及显示屏
CN107422526A (zh) * 2016-05-24 2017-12-01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0014341B1 (en) * 2017-05-19 2018-07-03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4901A (ja) * 2007-07-03 2009-01-22 Totoku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ユニット
CN101789074A (zh) * 2009-01-23 2010-07-28 金佶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辨识系统的导光模组
CN203385969U (zh) * 2013-08-06 2014-01-08 宁波市能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CN107422526A (zh) * 2016-05-24 2017-12-01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0014341B1 (en) * 2017-05-19 2018-07-03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CN107272242A (zh) * 2017-07-28 2017-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制造方法及显示屏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9668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WO2020093355A1 (zh) * 2018-11-09 2020-05-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指纹模组、指纹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07962A (zh) * 2018-11-13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9307962B (zh) * 2018-11-13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9709714A (zh) * 2019-01-16 2019-05-03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背光单元
WO2020252869A1 (zh) * 2019-06-18 2020-12-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47014A (zh) * 2019-06-30 2019-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0241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761922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761923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776413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US10310302B2 (en) Screen for a free viewing mode and a restricted viewing mode
KR102332243B1 (ko) 반사형 확산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31743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KR102311058B1 (ko) 표시 장치
CN108150883A (zh) 显示装置以及制造量子点单元的方法
CN208421473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US20200218005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1913320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8776412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7002950A (zh)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8121114A (zh) 具有二向色滤光器的显示装置
CN208547791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9752778A (zh) 光学膜以及包括光学膜的显示装置
CN208421475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08421472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3687543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8672986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28743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08421474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KR10242311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976033A (zh) 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和制造背光单元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