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1474U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21474U CN208421474U CN201821294899.2U CN201821294899U CN208421474U CN 208421474 U CN208421474 U CN 208421474U CN 201821294899 U CN201821294899 U CN 201821294899U CN 208421474 U CN208421474 U CN 2084214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backlight module
- light hole
- hole
- lust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VQLYBLABXAHUDN-UHFFFAOYSA-N bis(4-fluorophenyl)-methyl-(1,2,4-triazol-1-ylmethyl)silane;methyl n-(1h-benzimidazol-2-yl)carbamat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NC(NC(=O)OC)=NC2=C1.C=1C=C(F)C=CC=1[Si](C=1C=CC(F)=CC=1)(C)CN1C=NC=N1 VQLYBLABXAHUD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片,增光层开设有第一通光孔,第一通光孔被配置为与设置在反射片背离导光板一侧的功能器件对齐,以使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通光孔出射至背光模组外,和/或以使功能器件接收从背光模组外入射且经过第一通光孔的光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通过开设第一通光孔来提高背光模组的局部透光率,能够减小背光模组对功能器件的影响,使得功能器件可以较好地通过第一通光孔向背光模组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大屏占比的手机等电子装置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为了提高电子装置的屏占比,可将距离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等功能器件安装在显示屏组件的下方,然而,由于显示屏组件的透光率较差,对功能器件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的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增光层包括开设有第一通光孔,所述第一通光孔被配置为与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功能器件对齐,以使所述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通光孔出射至所述背光模组外,和/或以使所述功能器件接收从所述背光模组外入射且经过所述第一通光孔的光线。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和设置在所述增光层背离所述扩散膜一侧的液晶显示屏。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功能器件,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增光层开设有第一通光孔,所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通光孔对齐,所述功能器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光孔向所述背光模组外发出光线,和/或通过所述第一通光孔接收从所述背光模组外入射的光线。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通过开设第一通光孔来提高背光模组的局部透光率,能够减小背光模组对功能器件的影响,使得功能器件可以较好地通过第一通光孔向背光模组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正常工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至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一增光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增光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反射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扩散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背光模组10、弹性框体11、增光层12、第一增光区121、第二增光区122、第一通光孔124、透光材料1242、第一增光膜126、第二增光膜128、凸起129、凸起129’、支撑架13、基板132、第四通光孔1322、侧壁134、收容空间136、扩散膜14、光扩散区142、第三通光孔144、透光材料1442、导光板16、导光点162、第一导光部164、第二导光部166、反射片18、第二通光孔182、透光材料1822、背光源19、液晶显示模组100、液晶显示屏20、盖板30、电子装置1000、壳体200、功能器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的背光模组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增光层12开设有第一通光孔124,第一通光孔124被配置为与设置在反射片18背离导光板16一侧的功能器件300对齐,以使功能器件30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通光孔124射至背光模组10外,和/或以使功能器件300接收从背光模组10外入射且经过第一通光孔124的光线。
可以理解,第一通光孔124与功能器件300对齐,可以是第一通光孔124在导光板16上的正投影覆盖功能器件300在导光板16上的正投影。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通过开设第一通光孔124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局部透光率,能够减小背光模组10对功能器件300的影响,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较好地通过第一通光孔12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通光孔124可以位于增光层12的任意位置,在此不对第一通光孔124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通光孔124在增光层12的右上角,如图2所示;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通光孔124在增光层12的左下角,如图3所示;在又一个例子中,第一通光孔124的中心与增光层12的中心重合,如图4所示。
另外,第一通光孔12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梯形、不规则多边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对第一通光孔124的形状进行限定。
此外,请参阅图5和图6,增光层12可以包括一个第一通光孔124,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通光孔124,在此不对第一通光孔124的数量进行限定。
在图4的例子中,增光层12包括1个第一通光孔124;在图5的例子中,增光层12包括3个第一通光孔124;在图6的例子中,增光层12包括5个第一通光孔124。
请参阅图7至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增光层12包括第一增光膜126和层叠设置在第一增光膜126朝向扩散膜14一侧的第二增光膜128,第一增光膜126和第二增光膜12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通光孔124。
如此,可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地在第一增光膜126和第二增光膜128中开设第一通光孔124。
请注意,此处“第一增光膜126和第二增光膜12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通光孔124”包括三种情况:
仅有第一增光膜126包括第一通光孔124,如图7所示;
仅有第二增光膜128包括第一通光孔124,如图8所示;
第一增光膜126和第二增光膜128均包括有第一通光孔124,并且第一增光膜126上的第一通光孔124与第二增光膜128上的第一通光孔124对齐,如图9所示。
请参阅图10至图11,进一步地,在第二增光膜128开设有第一通光孔124的情况下,第一增光膜126与第一通光孔124相对应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129,多个凸起129呈阵列排布。
可以理解,在第二增光膜128开设第一通过孔124后,导致第一增光膜126对应第一通光孔124区域的出光亮度较低,容易造成用户视觉上的突兀感。
通过在第一增光膜126形成有多个凸起129,使得出射方向与第一增光膜126的厚度方向偏离较大的那部分光线,在从第一增光膜126出射后,可以重新进入其他的凸起129,并在经过凸起129的折射和反射后,调整从第一增光膜126出射的方向,使得光线尽可能地沿第一增光膜126的厚度方向出射,以进入观察者的视角之内。如此可以提高第一增光膜126对应第一通光孔124区域的出光亮度,减少用户视觉上的突兀感。
请参阅图12至图13,进一步地,在第二增光膜128开设有第一通光孔124,第一增光膜126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129,增光层12包括第一增光区121和第二增光区122,第一增光区121与第一通光孔124对齐,位于第一增光区121的凸起129’的密度大于位于第二增光区122的凸起129’的密度。
如此,凸起129’的设置方式可以补偿由于开设第一通光孔124而产生的视觉差异。
可以理解,即使第一通光孔124位置区域的透光率比第二增光区122更高,但是由于第一通光孔124缺少增光结构,用户在观察时容易觉得第一通光孔124比第二增光区122更暗,使得用户体验较差。而第一增光区121的凸起129’的密度大于位于第二增光区122的凸起129’的密度,可以增加第一增光区121在增光层12的厚度方向的导光量,从而增加液晶显示模组100与第一通光孔124对应区域的出光量,进而可以补偿第一通光孔124的变暗,有利于降低用户在视觉上的不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增光区122朝向第一增光区121的方向上,位于第二增光区122的凸起129’的密度逐渐增大。
如此,在朝向第一增光区121的方向上,第二增光区122逐渐变亮,从而使得用户在视觉上更加舒适,进而提高用户体验。例如,液晶显示模组100工作显示时,以液晶显示模组100与第一通光孔124对应的区域为中心,液晶显示模组100向从中心处向周围显示的亮度过渡变化,从而降低液晶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差异。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通光孔124中填充有透光材料1242,透光材料1242的透光率大于90%。
如此,使得第一通光孔124的透光率大于增光区122的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较好地通过第一通光孔12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透光材料1242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器件300进行选择。例如增光区122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当第一通光孔124下的功能器件300为光线传感器时,透光材料1242可以是有机玻璃(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当第一通光孔124下的功能器件300为红外传感器时,透光材料1242可以是IR油墨。
请参阅图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反射片18开设有第二通光孔182,第二通光孔182与第一通光孔124对齐。
如此,第二通光孔182使得功能器件300发出的光线可以穿过反射片18后出射至背光模组10外,和/或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接收从背光模组10外入射的光线。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通光孔182中填充有透光材料1822,透光材料1822的透光率大于90%。
如此,有利于增大第二通光孔182的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较好地通过第二通光孔182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扩散膜14开设有第三通光孔144,第三通光孔144与第一通光孔124对齐。如此,第三通光孔144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经过扩散膜14的光线在扩散膜14的损失,从而进一步增大经过第一通光孔124的光线的透过率。
扩散膜14还包括光扩散区142,光扩散区142位于第三通光孔144的外延。
如此,扩散膜14通过光扩散区142能够使通过光扩散区142的光线形成漫反射,从而达到均光的效果。
请参阅图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三通光孔144中填充有透光材料1442,透光材料1442的透光率大于90%。
如此,有利于增大第三通光孔144的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较好地通过第三通光孔14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19和图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6形成有呈阵列排布的导光点162,导光板16包括第一导光部164和第二导光部166,第一导光部164与第一通光孔124对齐,位于第一导光部164的导光点162的密度大于位于第二导光部166的导光点162的密度。
如此,导光点162的设置方式可以补偿由于第一通光孔124的透光率较高而产生的视觉差异。
可以理解,即使第一通光孔124的透光率比增光区122更高,但是由于第一通光孔124缺少增光结构,用户在观察时容易觉得第一通光孔124比增光区122更暗,使得用户体验较差。而第一导光部164的导光点162的密度大于位于第二导光部166的导光点162的密度,这样可以增加第一导光部164在导光板16厚度方向的导光量从而增加液晶显示模组100与第一通光孔124对应区域的出光量,进而可以补偿第一通光孔124的变暗,有利于降低用户在视觉上的不适。
具体地,导光点162可以为凹槽、凸起或通孔。导光点162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弧形、矩形、不规则多边形等。在此不对导光点162的形状进行限定。
另外,导光点162的排布可以是规律的,也可以是不规律的;导光板16可以包括一种形状的导光点162,也可以包括多种形状的导光点162。在此也不对导光点162的排布方式进行限定。
在图20的示例中,导光板16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导光点162。在图21的示例中,导光板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形成有多个导光点162。
请参阅图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导光部166朝向第一导光部164的方向A上,位于第二导光部166的导光点162的密度逐渐增大。或者,在第一导光部164朝向第二导光部166的方向上,第一导光部164的导光点162的密度逐渐减小。
如此,在第二导光部166朝向第一导光部164的方向A上,第二导光部166逐渐变亮,或者在第一导光部164朝向第二导光部166的方向上,第一导光部164逐渐变暗,有利于使第一导光部164与第二导光部166的分界线位置处的导光点162密度的平滑过渡,避免导光板16传导出来的背光在第一导光部164与第二导光部166的分界线位置处出现突变,从而使得用户在视觉上更加舒适,进而提高用户体验。例如,液晶显示模组100工作显示时,以液晶显示模组100与第一通光孔124对应的区域为中心,液晶显示模组100向从中心处向周围显示的亮度平滑过渡变化,从而降低液晶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差异。
请参阅图2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背光源19,背光源19设置在导光板16的一侧,背光源19用于将光源射入导光板16中。如此,为背光模组10提供光源,使得背光模组10可以正常工作。
背光源19例如为LED光源,背光源19可以呈带状。背光源19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2个等具体数量,在此不对背光源19的数量作限制。
请参阅图23和图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框体11,弹性框体11围绕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均与弹性框体11固定连接。
如此,将背光模组10封装成一体,在有利于将背光模组10与其他配件组装的同时,可以避免背光模组10从侧面漏光。
具体地,弹性框体11可以是胶框。更具体地,弹性框体11可以是不透光的胶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先将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在模具中依序堆叠,然后在堆叠好的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与模具之间点胶,最后将胶固化以形成胶框。
请参阅图25和图2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支撑架13,支撑架13包括基板132和自基板132边缘延伸的侧壁134,侧壁134与基板132围成有收容空间136,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均收容于收容空间136,基板132开设有与第一通光孔124对齐的第四通光孔1322。
如此,在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的同时可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可靠性。可以理解,支撑架13可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强度,从而在受到外界冲击时保护背光模组10。具体地,支撑架13可以采用铁制成。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胶水或者胶带将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固定在收容空间136内。
第四通光孔1322可以使得功能器件向液晶显示模组100外发出光线,及接收从液晶显示模组100外入射的光线。
请参阅图27至图2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通光孔1322用于至少部分收容功能器件300。
请注意,此处“第四通光孔1322用于至少部分收容功能器件300”包括两种情况:
功能器件300全部地位于第四通光孔1322内,如图21、22所示,在图27的示例中,功能器件300的尺寸与第四通光孔1322的尺寸大致相同,在图28的示例中,功能器件300的尺寸小于第四通光孔1322的尺寸;
功能器件300部分地位于第四通光孔1322内,如图29所示。
请参阅图1和图30,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100包括以上任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10和设置在增光层12背离扩散膜14一侧的液晶显示屏20。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100通过开设第一通光孔124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局部透光率,能够减小背光模组10对功能器件300的影响,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较好地通过第一通光孔12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3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模组100包括覆盖液晶显示屏20的盖板30。
具体地,盖板30可以由玻璃、陶瓷或蓝宝石等材料制成。由于盖板30覆盖液晶显示屏20,为了保护液晶显示屏20,盖板30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例如以上的蓝宝石材料。或者在盖板30的表面形成硬化层以提高盖板30的抗刮能力。
在一个例子中,液晶显示模组100与第一通光孔124对应的部位的透光率大于30%,以使功能器件300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液晶显示模组100出射至液晶显示模组100外,和/或接收液晶显示模组100外的光线。
需要指出的是,透光率可以指对可见光的透过率,也可以指对红外光的透过率。在一个例子中,在液晶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上,液晶显示模组100对波长为800-1000nm的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30%。
请参阅图1和图32和图3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和以上任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模组100,液晶显示模组100设置在壳体200上。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通过开设第一通光孔124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局部透光率,能够减小背光模组10对功能器件300的影响,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较好地通过第一通光孔12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具体地,壳体200为电子装置1000的外部零部件,其起到了保护和收容液晶显示模组100等电子装置1000的内部零件的作用。更具体地,壳体200可以为电子装置1000的后盖,其收容电子装置1000的电池等零部件。
请注意,电子装置10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背光模组10和功能器件300。背光模组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增光层12开设有第一通光孔124。功能器件300设置在反射片18背离导光板16一侧并与第一通光孔124对齐,功能器件300用于通过第一通光孔124向背光模组10外发出光线,和/或通过第一通光孔124接收从背光模组10外入射的光线。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通过开设第一通光孔124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局部透光率,能够减小背光模组10对功能器件300的影响,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较好地通过第一通光孔124向背光模组10外部发出光线或接收背光模组1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摄像模组、光线感应器和指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例子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在另一个例子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和摄像模组;在又一个例子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摄像模组、光线感应器和指纹传感器。
功能器件300为距离传感器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一通光孔124向液晶显示模组100外发出光线并通过第一通光孔124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从而可以检测电子装置1000与物体的距离。
功能器件300为光线感应器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一通光孔124接收液晶显示模组100外的光线,以检测环境亮度。
功能器件300为摄像模组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一通光孔124接收液晶显示模组100外的光线,以获取外界图像。
功能器件300为指纹传感器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一通光孔124向液晶显示模组100外发出光线,并通过第一通光孔124接收手指反射回来的光线,从而可以检测指纹信息。
可以理解,功能器件300的数量为多个时,对应的第一通光孔124的数量也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通光孔124与多个功能器件300一一对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增光层开设有第一通光孔,所述第一通光孔被配置为与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功能器件对齐,以使所述功能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通光孔射至所述背光模组外,和/或以使所述功能器件接收从所述背光模组外入射且经过所述第一通光孔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层包括第一增光膜和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增光膜朝向所述扩散膜一侧的第二增光膜,所述第一增光膜和所述第二增光膜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所述第一通光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光膜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光孔,所述第一增光膜与所述第一通光孔相对应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呈阵列排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光膜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光孔,所述第一增光膜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起,所述增光层包括第一增光区和第二增光区,所述第一增光区与所述第一通光孔对齐,位于所述第一增光区的所述凸起的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增光区的所述凸起的密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增光区朝向所述第一增光区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增光区的所述凸起的密度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光孔中填设有透光材料,所述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开设有第二通光孔,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第一通光孔对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光孔中填设有透光材料,所述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开设有第三通光孔,所述第三通光孔与所述第一通光孔对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光孔中填设有透光材料,所述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形成有呈阵列排布的导光点,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第一通光孔对齐,位于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所述导光点的密度大于所述位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导光点的密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光部朝向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所述导光点的密度逐渐增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围绕所述增光层、所述扩散膜、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的框体,所述增光层、所述扩散膜、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均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基板和自所述基板边缘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基板围成有收容空间,所述增光层、所述扩散膜、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基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光孔对齐的第四通光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光孔用于至少部分收容所述功能器件。
16.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和
设置在所述增光层背离所述扩散膜一侧的液晶显示屏。
1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增光层、扩散膜、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增光层开设有第一通光孔;和
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设置在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通光孔对齐,所述功能器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光孔向所述背光模组外发出光线,和/或通过所述第一通光孔接收从所述背光模组外入射的光线。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包括距离传感器、摄像模组、光线感应器和指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94899.2U CN208421474U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PCT/CN2019/090553 WO2020029676A1 (zh) | 2018-08-10 | 2019-06-10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94899.2U CN208421474U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21474U true CN208421474U (zh) | 2019-01-22 |
Family
ID=65121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9489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21474U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214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10241A (zh) * | 2018-08-10 | 2018-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2018
- 2018-08-10 CN CN201821294899.2U patent/CN20842147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10241A (zh) * | 2018-08-10 | 2018-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10241A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08761923A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08761922A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08776413A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WO2014069298A1 (ja) |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CN108121115A (zh) | 发光单元、显示器和照明设备 | |
JP2013218952A (ja) |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
US1155602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208421473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08317436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 |
US9927567B2 (en) | Display with additional lighting effects | |
CN111913320A (zh) |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8121114A (zh) | 具有二向色滤光器的显示装置 | |
CN113867050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EP3851906A1 (en) |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9752778A (zh) | 光学膜以及包括光学膜的显示装置 | |
CN108776412A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06990609A (zh) | 背光装置及包括该背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 |
CN208421475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208421472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208547791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08761916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8820999B2 (en) |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lightguide integrated as part of the housing and a method of making | |
CN208421474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208672986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