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9424B - 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9424B
CN111929424B CN202010847169.6A CN202010847169A CN111929424B CN 111929424 B CN111929424 B CN 111929424B CN 202010847169 A CN202010847169 A CN 202010847169A CN 111929424 B CN111929424 B CN 111929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rounding rock
span
underground cavern
hard
r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471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9424A (zh
Inventor
洪开荣
王�华
代昱昊
刘永胜
田洪义
彭桂彬
刘龙卫
贺维国
代云峰
高攀
李永志
曹贵才
刘润华
肖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Liuyua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 CRTG
CRT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Yic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Liuyua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 CRTG
CRT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Yic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Liuyua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 CRTG, CRT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Yic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Liuyu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471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94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9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9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9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9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按照预定距离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分段;按施工步骤,将每一段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依次分为左侧边墙部分、左侧拱部部分、中间拱部部分、右侧拱部部分和右侧边墙部分;分别对每一段中的每一部分的硬质围岩进行检测,并得到第一评价值;根据第一评价值及对应的权重向量确定第二评价值;根据第二评价值以及预制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表确定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每一段的围岩等级;本发明通过将待建地下洞室处的硬质围岩分段分部分进行参数检测,再经过评价,可得到地下洞室每一段对应的硬质围岩等级,制定更加合理的支护方案,减少资料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跨度地下洞室的工程越来越多,对现场施工技术提出的新的要求。地下洞室一般超过60m即被划分为巨跨地下洞室。
巨跨地下洞室具有跨度特别大、高跨比特别小的工程特点,属蛏壳型工程,其结构特殊,尚没有配套的围岩分级方法。现有的围岩分级标准,一般以常规尺寸的地下洞室应用为基础,不考虑跨度与高跨比,导致常规的围岩分级标准与巨跨地下洞室不匹配,不可避免地造成支护结构不合理和资源浪费。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安全且经济地建设巨跨地下洞室的基本原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洞室的硬质围岩分级进行细化,再根据细化的围岩分级确定合理的支护结构。因此,本专利提出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填补研究空白,满足巨跨地下洞室建设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在现有的地下洞室分级基础上,根据巨跨地下洞室的结构特点,对巨跨地下洞室进行亚分级,进而降低施工风险。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预定距离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分段;
按施工步骤,将每一段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从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分为左侧边墙部分、左侧拱部部分、中间拱部部分、右侧拱部部分和右侧边墙部分;
分别对每一段中的每一部分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值进行评价,得到每一段中的每一部分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第一评价值;
其中,每一段中的每一部分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检测包括:
检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岩石强度;其中,岩石强度具体为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检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检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主要层面的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检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地下水;其中,地下水为该部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每分钟的出水量;以及检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最大主应力;
根据第一评价值及对应的权重向量确定每一段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第二评价值;
根据第二评价值以及预制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表确定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每一段的围岩等级。
进一步地,依据检测值进行评价包括:
依据巨跨地下洞室结构尺寸获得其跨度与高跨比;
根据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最大主应力确定初始地应力等级;
分别计算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的权重向量,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的权重向量,地下水和初始地应力的权重向量,以及跨度与高跨比的权重向量;
根据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岩体完整程度对于关键硬岩参数的隶属向量;
根据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主要层面结构参数对于关键硬岩参数的隶属向量;
根据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和主要层面结构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参数确定硬岩关键参数对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的隶属向量;
根据地下水与初始地应力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环境因素对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的隶属向量;
根据跨度和高跨比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洞室结构对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的隶属向量;
根据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和洞室结构参数的权重向量和隶属矩阵,得到第一评价值。
进一步地,隶属矩阵和隶属向量均通过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构造的相对隶属函数得出
进一步地,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的权重向量,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的权重向量,地下水和初始地应力的权重向量,跨度与高跨比的权重向量,均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计算得出。
进一步地,岩体完整程度和主要层面结构参数,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和洞室结构参数,以及第一评价值的确定方法均为模糊综合评价法。
进一步地,在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主要层面结构参数,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和洞室结构参数对应的权重向量均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计算得出。
进一步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分段方法为:
沿隧道轴线方向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分段,每一段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长度为5m。
进一步地,第一评价值对应的权重向量通过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计算得出。
进一步地,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具体为: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和各因素在数值模拟计算中与巨跨地下洞室变形的关联程度为基础,进行曲线拟合,其标度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43469330000041
n取值0、1、2、3或4,依次对应新的五个等级为:相同、稍微大、明显大、强烈大和极端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施工阶段的巨跨地下洞室的硬质围岩分段分部分进行参数检测,再根据参数进行计算获得每一段每一部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第一评价值,最后再将每部分的第一评价值及其对应的权重向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每一段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评价值,将该评价值与预制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表进行核对,得到待建地下洞室每一段对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通过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可以确定更加适合的支护结构,减少资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的设计思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价指标体系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硬质围岩每一分段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的围岩分级标准,一般以常规尺寸的隧道应用为基础,其Ⅱ、Ⅲ、Ⅳ级围岩划分跨度较大,特别是Ⅱ级、Ⅲ级,对单轴抗压强度>30MPa的硬岩细分严重不足,不能为硬岩条件下的围岩支护结构选型提供参考,没有考虑巨跨因素和小高跨比因素,不能满足该巨跨地下洞室安全施工的需要,不适用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条件下围岩分级。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安全且经济地建设巨跨地下洞室的基本原则,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施工过程的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细化Ⅱ级、Ⅲ级硬质围岩分级,考虑尺寸效应,填补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分级研究空白,满足该巨跨地下洞室安全施工的需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10、按照预定距离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分段;按施工步骤,将每一段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从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分为左侧边墙部分、左侧拱部部分、中间拱部部分、右侧拱部部分和右侧边墙部分;
S120、分别对每一段中的每一部分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值进行评价,得到每一段中每一部分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第一评价值;
S130、根据所述第一评价值及对应的权重向量确定每一段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第二评价值;
S140、根据所述第二评价值以及预制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表确定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每一段的围岩等级。
本发明通过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分段分部分进行参数检测,再根据参数进行计算获得每一段每一部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第一评价值,最后再将每部分的第一评价值及其对应的权重向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每一段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评价值,将该评价值与预制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表进行核对,得到待建地下洞室每一段对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通过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可以制定更加适合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风险。
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之前,首先需要建立新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四级指标体系,建立新的七级硬质围岩亚分级等级,进而根据指标体系和围岩亚分级等级建立相应的指标判定标准。
在围岩分级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相关性原理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在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中的关联性和独立性,对于目标层指标(即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等级A),选择硬岩关键参数A1、环境因素A2、洞室结构A3等作为其准则层指标。
具体的,选择具有独立性的岩石强度A11、岩体完整程度A12和主要层面结构A13作为硬岩关键参数A1的领域层指标。选择具有独立性的地下水A21和初始地应力A22作为环境因素A2的领域层指标。选择具有独立性的跨度A31和高跨比A32作为洞室结构A3的领域层指标。
岩体完整程度A12的指标层指标为节理间距A121、裂隙间距A122、裂隙宽度A123。主要层面结构A13的指标层指标为粘聚力A131、摩擦角A132、走向与洞轴线夹角A133和层面倾角A134,共同组建系统的新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指标体系,参见图3所示。
在此体系中,岩石强度A11选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可以通过点荷载试验获得。节理间距A121、裂隙间距A122、裂隙宽度A123采用现场实测均值。粘聚力A131、摩擦角A132、走向与洞轴线夹角A133和层面倾角A134采用现场实测值。
地下水A21选用洞室内每米洞长每分钟的出水量(L/min.m),初始地应力A22选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最大主应力的比值,在根据该比值确定等级;跨度A31和高跨比A32选用现场实际开挖尺寸。
对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等级及指标的判定标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国内围岩分级研究为基础,创新性地将Ⅱ级围岩分为2个亚级,Ⅲ级围岩分3个亚级,结合I、Ⅳ级围岩不分亚级的情况,形成七级划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等级的划分为:I级,Ⅱ1级,Ⅱ2级,Ⅲ1级,Ⅲ2级,Ⅲ3级,Ⅳ级等七级,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
Figure BDA0002643469330000071
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指标的判定标准研究现状,确定所述指标体系中的岩体强度,节理间距、裂隙间距、裂隙宽度,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层面倾角,地下水、地应力比值,跨度、高跨比等指标的判定标准,具体见表2所述。
表2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指标判定标准
Figure BDA000264346933000008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段中的每一部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检测包括:
检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岩石强度;其中,岩石强度具体为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检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检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检测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地下水指标,其中,地下水指标为该部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每分钟的出水量;以及检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最大主应力。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岩石强度的具体方法为点荷载试验。初始地应力的确定方法为:计算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最大主应力的比值,将该比值与等级对照表进行比较,得到初始地应力的等级值作为初始地应力指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模型。依据检测值进行评价包括:
分别计算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的权重向量,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的权重向量,地下水和初始地应力的权重向量,以及跨度与高跨比的权重向量。根据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最大主应力确定初始地应力等级。依据巨跨地下洞室结构尺寸获得其跨度和高跨比。
根据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岩体完整程度对于关键硬岩参数的隶属向量。根据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主要层面结构参数对于关键硬岩参数的隶属向量。根据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和主要层面结构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参数确定硬岩关键参数对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的隶属向量。根据地下水与初始地应力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环境因素对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的隶属向量。根据跨度和高跨比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洞室结构对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的隶属向量。根据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和洞室结构参数的权重向量和隶属矩阵,得到第一评价值。
进一步地,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的权重向量,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的权重向量,地下水和初始地应力的权重向量,跨度与高跨比的权重向量,均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计算得出。
为了满足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高精度的需要,根据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在隧道模拟计算过程中与隧道变形的关联情况,以层次分析法理论现有的几种标度法为基础,解决标度法分级过细、最后一级取值偏大的问题,剔除91/9~98/9标度法、e0/4~e8/4标度法、e0/5~e8/5标度法中分级不清的级别,剩余级别取均值,同时采用指数的曲线拟合,得到保序性、一致性、标度均匀性良好的新的标度法
Figure BDA0002643469330000101
n=0、1、2、3或4,相比乘积标度法,出现了新的等级:“相同(1:1)”、“稍微大(1.569:1)”、明显大(2.465:1)、强烈大(3.875:1)和极端大(6.098:1)。
下面以岩体完整程度A12的指标层指标节理间距(ω121)、裂隙间距(ω122)、裂隙宽度(ω123)的权重判定为例进行说明。
对于岩体完整程度而言,裂隙间距的重要性比节理间距明显大,裂隙宽度的重要性比节理间距稍微大,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后的权重有ω121:ω122:ω123=1:2.465:1.569,归一化后为ω121:ω122:ω123=0.199:0.490:0.312。
同理,对于一般条件下的地下水与地应力,硬岩准则层指标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洞室结构的权重比为ω1:ω2:ω3=0.601:0.155:0.243,领域层指标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主要层面结构的权重比为ω11:ω12:ω13=0.169:0.416:0.416,领域层指标地下水与初始地应力的权重比为ω21:ω22=0.289:0.711,领域层指标跨度与高跨比的权重比为ω31:ω32=0.500:0.500,指标层指标粘聚力、内摩擦角、层面倾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的权重比为ω131:ω132:ω133:ω134=0.305:0.305:0.195:0.195。
则指标层指标节理间距、裂隙间距、裂隙宽度的权重向量为Ω12=(0.199 0.4900.312),指标层指标粘聚力、内摩擦角、层面倾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的权重向量为Ω13=(0.305 0.305 0.195 0.195),领域层指标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主要层面结构的权重向量为Ω1=(0.169 0.416 0.416),领域层指标地下水与初始地应力的权重向量为Ω2=(0.289 0.711),领域层指标跨度与高跨比的权重向量为Ω3=(0.500 0.500),准则层指标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洞室结构的权重向量为Ω=(0.601 0.155 0.243)。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岩体完整程度和主要层面结构参数,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和洞室结构参数,以及第一评价值的确定方法均为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主要层面结构参数,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和洞室结构参数对应的权重向量均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计算得出。
在模糊综合评价法中,采用集对分析法构造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相对差异函数,合理确定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指标处于各级判定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函数。
可变模糊集理论中的模糊可变模型为:
Figure BDA0002643469330000111
式中:α为模型优化准则参数,p为距离参数,dg、db分别为参考连续统任一点指标i特征值的相对隶属度
Figure BDA0002643469330000121
及其排斥性质的相对隶属度
Figure BDA0002643469330000122
与左、右几点的广义权距离。在通常情况下,模型中的α和p可有下列4中组合:
Figure BDA0002643469330000123
根据已知的c(c=4)个级别的标准构造标准区间矩阵Iab和变动区间矩阵Icd,同时依据对指标i的特征,确定指标i级别h的M矩阵,用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相对差异函数公式确定指标i级别h的相对隶属度矩阵,从而利用模糊可变模型中的公式得到指标i级别h的综合相对隶属度函数。
相对隶属度函数,便可以用于确定检测值对于所述表2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指标判定标准的隶属向量,进而组合成各级的隶属矩阵,即指标层指标节理间距、裂隙间距、裂隙宽度的隶属矩阵为R12,指标层指标粘聚力、内摩擦角、层面倾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的隶属矩阵为R13,领域层指标岩石强度的隶属向量为r11,领域层指标地下水与初始地应力的隶属矩阵为R2,领域层指标跨度与高跨比的隶属矩阵为R3
利用相对隶属度函数及指标的权重,结合已确定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等级以及各指标的判定标准,对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样本进行评价,得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等级。
由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指标体系是一个四层指标体系,因此过程采用三级模式进行。
即,先从指标层出发,选用加权平均模型对领域层各指标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到各领域层指标对其准则层指标的隶属向量,例如Ω12×R12=r12,Ω13×R13=r13,r11、r12、r13分别是领域层指标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主要层面结构相对于其准则层指标硬岩关键参数的隶属向量,则准则层指标硬岩关键参数的隶属矩阵为R1=(r11 r12 r13)。
再次选择加权平均模型对各准则层指标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到各准则层指标对其目标层指标的隶属向量,例如Ω1×R1=r1,Ω2×R2=r2Ω3×R3=r3,r1、r2、r3分别是准则层指标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洞室结构相对于目标层的隶属向量,则目标层的隶属矩阵为R=(r1 r2 r3)。
最后第三次选择加权平均模型对目标层进行三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目标层对评语集合的隶属向量Z,即Ω×R=Z,Z=(z1,z2,z3,z4,z5,z6,z7)。
同时,结合模糊向量单值化和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等级表,可得到对象的围岩亚分级值。
模糊向量单值化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643469330000131
F为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等级值,其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等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分段方法为:沿隧道轴线方向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分段,每一段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长度为5m。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评价值对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高精度标度法计算得出。
对于每个分段,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确定中间拱部、左侧拱部、右侧拱部、左侧边墙、右侧边墙等五个部分的权重比。中间拱部在重要性方面比左右侧边墙强烈大,左右侧拱部在重要性方面比左右边墙明显大,左右侧拱部重要性相同,左右边墙重要性相同,则中间拱部、左侧拱部、右侧拱部、左侧边墙、右侧边墙的权重比为γ1:γ2:γ3:γ4:γ5=3.875:2.465:2.465:1:1,归一化后,则有中间拱部、左侧拱部、右侧拱部、左侧边墙、右侧边墙的权重比为γ1:γ2:γ3:γ4:γ5=0.359:0.228:0.228:0.093:0.093。
结合中间拱部、左侧拱部、右侧拱部、左侧边墙、右侧边墙等五个部分的围岩亚分级等级值和其权重向量,则可以得到该段巨跨地下洞室的围岩亚分级等级值。
本发明是先通过建立新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四级指标体系,然后细化Ⅱ、Ⅲ级围岩等级,建立新的七级硬质围岩亚分级等级,最后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和新的标度法建立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评价模型,对巨跨地下洞室进行分段分块评价,得到该段巨跨地下洞室的围岩亚分级等级,以填补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条件下围岩分级研究空白,不仅解决了巨跨地下洞室硬岩分级细化问题,还为解决了围岩分级未考虑地下洞室尺寸、高跨比等因素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安全且经济地建设巨跨地下洞室的基本原则。
本发明细化硬质围岩的分级结构,直接将洞室尺寸纳入围岩分级体系,在巨跨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精细判定围岩的分级,最大限度地满足安全且经济地建设巨跨地下洞室的基本原则。

Claims (8)

1.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预定距离将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分段;
按施工步骤,将每一段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从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分为左侧边墙部分、左侧拱部部分、中间拱部部分、右侧拱部部分和右侧边墙部分;
分别对每一段中的每一部分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值进行评价,得到每一段中的每一部分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第一评价值;
其中,每一段中的每一部分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检测包括:
检测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岩石强度;其中,所述岩石强度具体为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检测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检测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主要层面的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检测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地下水;其中,所述地下水为每一部分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每分钟的出水量;以及检测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最大主应力;
根据所述第一评价值及对应的权重向量确定每一段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第二评价值;
根据所述第二评价值以及预制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等级表确定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每一段的围岩等级;
依据检测值进行评价,包括:
依据巨跨地下洞室结构尺寸获得其跨度与高跨比;
根据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所述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所述最大主应力确定初始地应力等级;
分别计算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的权重向量,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的权重向量,地下水和初始地应力的权重向量,以及跨度与高跨比的权重向量;
根据所述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岩体完整程度对于关键硬岩参数的隶属向量;
根据所述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主要层面结构参数对于关键硬岩参数的隶属向量;
根据所述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和主要层面结构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参数确定硬岩关键参数对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的隶属向量;
根据所述地下水与初始地应力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环境因素对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的隶属向量;
根据所述跨度和高跨比的权重向量与隶属矩阵确定洞室结构对于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的隶属向量;
根据所述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和洞室结构参数的权重向量和隶属矩阵,得到所述第一评价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隶属矩阵和隶属向量均通过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构造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得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理间距、裂隙间距和裂隙宽度的权重向量,粘聚力、摩擦角、走向与洞轴线夹角和层面倾角的权重向量,地下水和初始地应力的权重向量,跨度与高跨比的权重向量,均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计算得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体完整程度和主要层面结构参数,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和洞室结构参数,以及第一评价值的确定方法均为模糊综合评价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糊综合评价法中,所述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主要层面结构参数,硬岩关键参数、环境因素和洞室结构参数对应的权重向量均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计算得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分段方法为:
沿隧道轴线方向将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进行分段,每一段的所述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的长度为5m。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评价值对应的权重向量通过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计算得出。
8.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的标度法具体为: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和各因素在数值模拟计算中与巨跨地下洞室变形的关联程度为基础,进行曲线拟合,其标度公式为,n取值0、1、2、3或4,依次对应新的五个等级为:相同、稍微大、明显大、强烈大和极端大。
CN202010847169.6A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 Active CN111929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7169.6A CN111929424B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7169.6A CN111929424B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9424A CN111929424A (zh) 2020-11-13
CN111929424B true CN111929424B (zh) 2021-08-06

Family

ID=73304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47169.6A Active CN111929424B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94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8063B (zh) * 2021-12-08 2022-07-12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地下洞室围岩整体稳定性的定量评估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3038A (zh) * 2013-12-11 2014-05-28 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裂隙岩体工程稳定性分级方法
CN106570292A (zh) * 2016-11-14 2017-04-19 中建山东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大断面隧道的围岩分级方法
CN110705795A (zh) * 2019-10-09 2020-01-17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隧道涌突风险等级模糊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9424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5795A (zh) 基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隧道涌突风险等级模糊预测方法
CN110644980B (zh)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CN109779624B (zh) 基于岩溶参数综合评价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方法
CN106205060B (zh) 用于露天矿坑尾矿库边坡滑坡预警预报方法
Xu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in situ stress field around a large deep underground cavern group near a valley
CN113962003A (zh) 一种隧道围岩大变形评估方法
CN110807576A (zh) 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超深软土基坑安全评价方法
Xia et al.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group decision theory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N106709653A (zh) 一种综合定量评价水电站防渗帷幕施工质量的方法
CN111210519A (zh) 一种高心墙堆石坝变形参数反演方法
CN111666624A (zh) 一种无支护条件下巨跨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CN111929424B (zh) 一种基于尺寸效应的巨跨地下洞室硬质围岩亚分级方法
CN112418683A (zh) 一种盾构下穿既有构筑物施工风险评价方法
CN111325482A (zh) 一种大跨度地下洞库的围岩快速分级方法
CN111551438A (zh) 大埋深隧洞软岩大变形锚固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CN111089544B (zh) 基于最大熵法可靠度理论的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方法
CN114841532A (zh) 一种盾构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15470553A (zh) 一种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分级的预测方法
CN115510527A (zh) 基于安全度指标的隧洞围岩稳定性判别和量化评估方法
Li et al. Durability evaluation of highway tunnel lining structure based on matter element extension-simple 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cloud model: A case study
CN115689387A (zh) 一种岩溶隧道塌方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6305462A (zh) 一种考虑爆破与富水扰动影响的岩石Hoek-Brown准则参数确定方法
CN115099582A (zh) 一种海上单桩嵌岩施工孔壁失稳的风险评估管理方法
CN115860333A (zh) 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白云岩砂化等级综合评判方法
CN109784590B (zh) 一种基于cagm(1,1)-bpnn的在役油气管道腐蚀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