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7258B -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7258B
CN111917258B CN202010896469.3A CN202010896469A CN111917258B CN 111917258 B CN111917258 B CN 111917258B CN 202010896469 A CN202010896469 A CN 202010896469A CN 111917258 B CN111917258 B CN 111917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lumn
plate
rod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64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7258A (zh
Inventor
王和平
李伟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64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7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7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7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7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7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通过设置的压轴杆、活塞外杆、顶座、转盘和转座的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进行加工的效率;通过电动机带动驱动柱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座转动,转座带动转盘转动,通过活塞内杆在活塞外杆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活塞内杆带动压轴杆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转盘将模顶柱转动至压轴杆的正下方;通过设置的驱动座、套柱、转座、转盘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模顶柱和待加工的模具进行快速的调整;本发明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解决不能方便快速的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进行加工,以及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工作的效率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无刷马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
背景技术
无刷直流电机是永磁式同步电机的一种,而并不是真正的直流电机。区别于,无刷直流电机不使用机械的电刷装置,采用方波自控式永磁同步电机,以霍尔传感器取代碳刷换向器,以钕铁硼作为转子的永磁材料,性能上相较一般的传统直流电机有很大优势,是当今最理想的调速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由永磁体转子、多极绕组定子、位置传感器等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一般做成三相对称星形接法,同三相异步电动机十分相似,电动机的转子上粘有已充磁的永磁体,为了检测电动机转子的极性,在电动机内装有位置传感器,驱动器由功率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等构成;本发明涉及的是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
专利公开号CN209134246U公开了一种电机用转子铁芯与轴承压轴设备,包括机座,机座顶部固定有支撑柱,外框架固定有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至外框架正面固定的操控面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压装机构,压装机构下方设置有固定于机座的顶升机构;该实用新型实施中,将电机座放置在工装板上卡接固定,抬升气缸时部分收缩,抬升工装板固定的电机座上升,由于第二导套对第二导柱的校正作用,因此能够保持电机座线性上升,有效避免偏移;压装机构中,下移纵向电缸时部分收缩,压迫套筒下降,由于第一导套对第一导柱的校正作用,有效保证套筒线性下降;将铁芯放置在电机座,纵向电缸收缩压迫套筒底部的活塞对轴承与铁芯进行压装。存在的缺陷包括:不能方便快速的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进行加工,以及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工作的效率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方面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不能方便快速的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进行加工的问题;通过设置的压轴杆、活塞外杆、顶座、转盘和转座的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进行加工的效率;通过电动机带动驱动柱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座转动,通过转座带动转盘转动,通过驱动座带动套柱转动,将待加工的模具通过模顶柱进行连接;通过活塞内杆在活塞外杆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活塞内杆带动压轴杆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转盘将模顶柱转动至压轴杆的正下方;将压轴杆下移,对模顶柱上待加工的模具进行挤压,将模具挤压成型后,通过活塞外杆上移带动压轴杆上移,对转盘进行转动,将加工好的模具转动至一侧后,将另一个待加工的模具转动至压轴杆的正下方,并重复上述操作,实现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的快速加工,解决了现有方案中不能方便快速的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进行加工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的另一方面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工作的效率不佳的问题;通过设置的驱动座、套柱、转座、转盘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模顶柱和待加工的模具进行快速的调整,通过模顶柱的自动升降和对模具进行定位和挤压,可以有效提高压轴工作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工作的效率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包括支撑架、工作台、转盘、支撑板、夹座、活塞外杆、顶座,所述工作台、转盘和支撑板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所述转盘位于工作台和支撑板之间的位置,所述工作台位于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活塞外杆和顶座均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所述活塞外杆位于顶座的下端,所述支撑架与转盘之间安装有驱动座和支撑底板,所述驱动座位于支撑底板的后方,所述支撑底板的上端安装有传动座,所述传动座的内部靠近一侧的位置安装有转座和套柱,所述转座转动安装在套柱的内部,所述传动座的内部靠近另一侧的位置安装有传动柱;
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端安装有模柱和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安装在模柱的上端,所述模柱的上端连接有模顶柱,所述模顶柱贯穿于模柱和上模座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若干个所述下模座在转盘上呈等间距排列分布,所述转盘的内部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转座通过卡槽与转盘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安装有电动机,该电动机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柱和第一齿轮,所述转座的下端安装有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支撑上板,所述支撑上板的上端安装有夹座、连接座和卡座,所述连接座位于夹座和卡座之间的位置,所述夹座位于卡座的一侧,所述夹座和连接座之间连接有转柱,所述夹座与支撑上板之间安装有第二夹板,所述连接座与支撑上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夹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靠近边缘的位置安装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第二支撑柱的前方,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横板,所述连接横板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第一轴环,所述连接横板的下端靠近两侧的位置安装有第一固定柱,所述连接横板的下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压轴杆,所述压轴杆贯穿至第一轴环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活塞外杆与第一轴环之间连接有第二套环、固定环和套杆,所述固定环位于第二套环和套杆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套环位于套杆的上方,所述活塞外杆的上端连接有活塞内杆和第一套环,所述活塞内杆贯穿至第一套环的内部,所述活塞外杆通过活塞内杆与顶座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顶座的下端靠近一侧的位置安装有探测座,所述顶座与探测座之间连接有第二轴环,所述探测座的下端安装有探测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离板,该隔离板的外表面安装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的外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散热片,若干个散热片与散热座转动连接,所述散热座的后端安装有散热导管和散热顶板,所述散热导管位于散热座和散热顶板之间的位置。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的压轴方法,该压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驱动柱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座转动,通过转座带动转盘转动,通过驱动座带动传动柱转动,将待加工的模具通过模顶柱进行连接;
步骤二:通过活塞内杆在活塞外杆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活塞内杆带动压轴杆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转盘将模顶柱转动至压轴杆的正下方;
步骤三:将压轴杆下移,对模顶柱上待加工的模具进行挤压,将模具挤压成型后,通过活塞外杆上移带动压轴杆上移,对转盘进行转动,将加工好的模具转动至一侧后,将另一个待加工的模具转动至压轴杆的正下方,并重复上述操作,电动机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导管传输至散热片,通过散热片转动产生的缝隙将热量排出。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一个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的压轴杆、活塞外杆、顶座、转盘和转座的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进行加工的效率;通过电动机带动驱动柱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座转动,通过转座带动转盘转动,通过驱动座带动套柱转动,将待加工的模具通过模顶柱进行连接;通过活塞内杆在活塞外杆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活塞内杆带动压轴杆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转盘将模顶柱转动至压轴杆的正下方;将压轴杆下移,对模顶柱上待加工的模具进行挤压,将模具挤压成型后,通过活塞外杆上移带动压轴杆上移,对转盘进行转动,将加工好的模具转动至一侧后,将另一个待加工的模具转动至压轴杆的正下方,并重复上述操作,实现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的快速加工,解决了现有方案中不能方便快速的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进行加工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带来的一个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的驱动座、套柱、转座、转盘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模顶柱和待加工的模具进行快速的调整,通过模顶柱的自动升降和对模具进行定位和挤压,可以有效提高压轴工作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工作的效率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转盘与支撑架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连接横板与顶座的连接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转座的连接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夹座与卡座的连接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驱动座与传动座的连接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散热座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1、支撑架;2、工作台;3、转盘;4、支撑板;401、支撑上板;5、夹座;6、连接座;7、第一支撑柱;8、第二支撑柱;9、连接横板;10、压轴杆;11、第一轴环;12、活塞外杆;13、顶座;14、探测座;15、散热座;1501、散热导管;1502、散热顶板;1503、散热片;16、转柱;17、第一夹板;18、卡座;19、下模座;20、模柱;21、上模座;22、活塞内杆;23、第一套环;24、第二套环;25、固定环;26、套杆;27、第二轴环;28、探测柱;29、第一固定柱;30、模顶柱;31、转座;32、驱动座;33、支撑底板;34、第二固定柱;35、第二夹板;36、传动座;37、套柱;38、传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包括支撑架1、工作台2、转盘3、支撑板4、夹座5、活塞外杆12、顶座13,所述工作台2、转盘3和支撑板4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所述转盘3位于工作台2和支撑板4之间的位置,所述工作台2位于支撑板4的一侧,所述活塞外杆12和顶座13均位于支撑板4的上方,所述活塞外杆12位于顶座13的下端,所述支撑架1与转盘3之间安装有驱动座32和支撑底板33,所述驱动座32位于支撑底板33的后方,所述支撑底板33的上端安装有传动座36,所述传动座36的内部靠近一侧的位置安装有转座31和套柱37,所述转座31转动安装在套柱37的内部,所述传动座36的内部靠近另一侧的位置安装有传动柱38;
所述转盘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下模座19,所述下模座19的上端安装有模柱20和上模座21,所述上模座21安装在模柱20的上端,所述模柱20的上端连接有模顶柱30,所述模顶柱30贯穿于模柱20和上模座21的内部。
若干个所述下模座19在转盘3上呈等间距排列分布,所述转盘3的内部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转座31通过卡槽与转盘3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安装有电动机,该电动机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柱和第一齿轮,所述转座31的下端安装有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支撑上板401,所述支撑上板401的上端安装有夹座5、连接座6和卡座18,所述连接座6位于夹座5和卡座18之间的位置,所述夹座5位于卡座18的一侧,所述夹座5和连接座6之间连接有转柱16,所述夹座5与支撑上板401之间安装有第二夹板35,所述连接座6与支撑上板401之间安装有第一夹板17,所述支撑板4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柱34。
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靠近边缘的位置安装有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8,所述第一支撑柱7位于第二支撑柱8的前方,所述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8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横板9,所述连接横板9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第一轴环11,所述连接横板9的下端靠近两侧的位置安装有第一固定柱29,所述连接横板9的下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压轴杆10,所述压轴杆10贯穿至第一轴环11的内部。
所述活塞外杆12与第一轴环11之间连接有第二套环24、固定环25和套杆26,所述固定环25位于第二套环24和套杆26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套环24位于套杆26的上方,所述活塞外杆12的上端连接有活塞内杆22和第一套环23,所述活塞内杆22贯穿至第一套环23的内部,所述活塞外杆12通过活塞内杆22与顶座13滑动连接,活塞内杆22和活塞外杆12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压轴杆10在转盘3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和加工,可以有效提高对转盘3上待加工模具的加工效果。
所述顶座13的下端靠近一侧的位置安装有探测座14,所述顶座13与探测座14之间连接有第二轴环27,所述探测座14的下端安装有探测柱28。
所述支撑架1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离板,该隔离板的外表面安装有散热座15,所述散热座15的外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散热片1503,若干个散热片1503与散热座15转动连接,所述散热座15的后端安装有散热导管1501和散热顶板1502,所述散热导管1501位于散热座15和散热顶板1502之间的位置,电动机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导管1501传输至散热片1503,将热量通过散热片1503转动产生的缝隙排出。
该压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驱动柱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座31转动,通过转座31带动转盘3转动,通过驱动座32带动传动柱38转动,将待加工的模具通过模顶柱30进行连接;
步骤二:通过活塞内杆22在活塞外杆12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活塞内杆22带动压轴杆10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转盘3将模顶柱30转动至压轴杆10的正下方;
步骤三:将压轴杆10下移,对模顶柱30上待加工的模具进行挤压,将模具挤压成型后,通过活塞外杆12上移带动压轴杆10上移,对转盘3进行转动,将加工好的模具转动至一侧后,将另一个待加工的模具转动至压轴杆10的正下方,并重复上述操作,电动机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导管1501传输至散热片1503,将热量通过散热片1503转动产生的缝隙排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驱动柱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座31转动,通过转座31带动转盘3转动,通过驱动座32带动传动柱38转动,将待加工的模具通过模顶柱30进行连接;
通过活塞内杆22在活塞外杆12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活塞内杆22带动压轴杆10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转盘3将模顶柱30转动至压轴杆10的正下方;其中,活塞内杆22和活塞外杆12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压轴杆10在转盘3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和加工,可以有效提高对转盘3上待加工模具的加工效果;
将压轴杆10下移,对模顶柱30上待加工的模具进行挤压,将模具挤压成型后,通过活塞外杆12上移带动压轴杆10上移,对转盘3进行转动,将加工好的模具转动至一侧后,将另一个待加工的模具转动至压轴杆10的正下方,并重复上述操作;其中,通过转盘3和模顶柱30的配合使用,可以方便快速的将待加工的模具进行挤压,并可以快速的将成品进行转运,使得下一个待加工的模具进行连续加工,提高了待加工的模具的加工效率;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个方面,通过设置的压轴杆10、活塞外杆12、顶座13、转盘3和转座31的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进行加工的效率;通过电动机带动驱动柱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座31转动,通过转座31带动转盘3转动,通过驱动座32带动传动柱38转动,将待加工的模具通过模顶柱30进行连接;通过活塞内杆22在活塞外杆12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活塞内杆22带动压轴杆10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转盘3将模顶柱30转动至压轴杆10的正下方;将压轴杆10下移,对模顶柱30上待加工的模具进行挤压,将模具挤压成型后,通过活塞外杆12上移带动压轴杆10上移,对转盘3进行转动,将加工好的模具转动至一侧后,将另一个待加工的模具转动至压轴杆10的正下方,并重复上述操作,实现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的快速加工,解决了现有方案中不能方便快速的对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进行加工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方面,通过设置的驱动座32、套柱37、转座31、转盘3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模顶柱30和待加工的模具进行快速的调整,通过模顶柱30的自动升降和对模具进行定位和挤压,可以有效提高压轴工作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工作的效率不佳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工作台(2)、转盘(3)、支撑板(4)、夹座(5)、活塞外杆(12)、顶座(13),所述工作台(2)、转盘(3)和支撑板(4)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所述转盘(3)位于工作台(2)和支撑板(4)之间的位置,所述工作台(2)位于支撑板(4)的一侧,所述活塞外杆(12)和顶座(13)均位于支撑板(4)的上方,所述活塞外杆(12)位于顶座(13)的下端,所述支撑架(1)与转盘(3)之间安装有驱动座(32)和支撑底板(33),所述驱动座(32)位于支撑底板(33)的后方,所述支撑底板(33)的上端安装有传动座(36),所述传动座(36)的内部靠近驱动座(32)的一侧安装有转座(31)和套柱(37),所述转座(31)转动安装在套柱(37)的内部,所述传动座(36)远离驱动座(32)的一侧安装有传动柱(38);
所述转盘(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下模座(19),所述下模座(19)的上端安装有模柱(20)和上模座(21),所述上模座(21)安装在模柱(20)的上端,所述模柱(20)的上端连接有模顶柱(30),所述模顶柱(30)贯穿于模柱(20)和上模座(2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下模座(19)在转盘(3)上呈等间距排列分布,所述转盘(3)的内部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转座(31)通过卡槽与转盘(3)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安装有电动机,该电动机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柱和第一齿轮,所述转座(31)的下端安装有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支撑上板(401),所述支撑上板(401)的上端安装有夹座(5)、连接座(6)和卡座(18),所述连接座(6)位于夹座(5)和卡座(18)之间的位置,所述夹座(5)位于卡座(18)的一侧,所述夹座(5)和连接座(6)之间连接有转柱(16),所述夹座(5)与支撑上板(401)之间安装有第二夹板(35),所述连接座(6)与支撑上板(401)之间安装有第一夹板(17),所述支撑板(4)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柱(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靠近边缘的位置安装有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8),所述第一支撑柱(7)位于第二支撑柱(8)的前方,所述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8)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横板(9),所述连接横板(9)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第一轴环(11),所述连接横板(9)的下端靠近两侧的位置安装有第一固定柱(29),所述连接横板(9)的下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安装有压轴杆(10),所述压轴杆(10)贯穿至第一轴环(1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外杆(12)与第一轴环(11)之间连接有第二套环(24)、固定环(25)和套杆(26),所述固定环(25)位于第二套环(24)和套杆(26)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套环(24)位于套杆(26)的上方,所述活塞外杆(12)的上端连接有活塞内杆(22)和第一套环(23),所述活塞内杆(22)贯穿至第一套环(23)的内部,所述活塞外杆(12)通过活塞内杆(22)与顶座(13)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13)的下端靠近一侧的位置安装有探测座(14),所述顶座(13)与探测座(14)之间连接有第二轴环(27),所述探测座(14)的下端安装有探测柱(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离板,该隔离板的外表面安装有散热座(15),所述散热座(15)的外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散热片(1503),若干个散热片(1503)与散热座(15)转动连接,所述散热座(15)的后端安装有散热导管(1501)和散热顶板(1502),所述散热导管(1501)位于散热座(15)和散热顶板(1502)之间的位置。
8.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的压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压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驱动柱和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座(31)转动,通过转座(31)带动转盘(3)转动,通过驱动座(32)带动传动柱(38)转动,将待加工的模具通过模顶柱(30)进行连接;
步骤二:通过活塞内杆(22)在活塞外杆(12)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活塞内杆(22)带动压轴杆(10)进行上下移动,通过转盘(3)将模顶柱(30)转动至压轴杆(10)的正下方;
步骤三:将压轴杆(10)下移,对模顶柱(30)上待加工的模具进行挤压,将模具挤压成型后,通过活塞外杆(12)上移带动压轴杆(10)上移,对转盘(3)进行转动,将加工好的模具转动至一侧后,将另一个待加工的模具转动至压轴杆(10)的正下方,并重复步骤三的操作,电动机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导管(1501)传输至散热片(1503),通过散热片(1503)转动产生的缝隙将热量排出。
CN202010896469.3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 Active CN111917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6469.3A CN111917258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6469.3A CN111917258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7258A CN111917258A (zh) 2020-11-10
CN111917258B true CN111917258B (zh) 2021-05-18

Family

ID=73267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6469.3A Active CN111917258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725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1244B2 (ja) * 2000-02-29 2010-03-10 西部電機株式会社 動圧軸受における動圧発生溝の加工方法
CN204089534U (zh) * 2014-07-30 2015-01-07 陈有健 一种微型马达壳压轴装置
CN107786050B (zh) * 2017-05-01 2019-06-28 嵊州市甘霖镇缘艺工具厂 一种轴承压入电机端盖的自动加工装置
CN111573605A (zh) * 2020-05-29 2020-08-25 温州中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灌装旋盖一体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7258A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7258B (zh) 一种用于直流无刷马达中下机壳压轴设备及其压轴方法
CN210209366U (zh) 大型风轮自动组装设备
CN112658499A (zh) 一种电机铁芯焊接设备
CN218243293U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扩口装置及电机生产设备
CN219094275U (zh) 一种安德森插头组装机
CN215918871U (zh) 一种风轮挤铆插片机
CN114871348A (zh) 一种具有同步供料与加工一体化功能的铝合金成型机床
CN215316380U (zh) 电机铁芯焊接装置
CN114499069A (zh) 一种卧式整形机
CN112548046A (zh) 一种离合器飞轮铸造成型工艺
CN218014986U (zh) 一种薄壁电机组件表面快速整形装置
CN214626742U (zh) 一种绕嵌扩一体机
CN113394932B (zh) 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壳加工专用夹具
CN215420014U (zh) 一种用于电机定子的嵌扩一体机
CN220971946U (zh) 一种发电机轴系抛光装置
CN218873922U (zh) 一种铝模板制备用高效切割装置
CN218230760U (zh) 一种电芯贴胶平移旋转压紧机构
CN216096793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去毛刺工装
CN218192581U (zh) 一种自动化轴承双边倒角设备
CN216967657U (zh) 一种用于电机生产线的定转子装配装置
CN219632590U (zh) 床身铸造架
CN218804640U (zh) 一种塑料瓶加工烫印装置
CN217393841U (zh) 一种液压马达定子的加工铣床
CN215903202U (zh) 一种方向可调的电机定子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6705747U (zh) 一种改进型盖子全自动生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