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6171A -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6171A
CN111916171A CN202010769108.2A CN202010769108A CN111916171A CN 111916171 A CN111916171 A CN 111916171A CN 202010769108 A CN202010769108 A CN 202010769108A CN 111916171 A CN111916171 A CN 111916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inquiry
terminal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91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6171B (zh
Inventor
于峰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Ao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Ao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Ao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Aoy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91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6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6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6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6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6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6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using a pictured code, e.g. barcode or QR-code, being read by the M-device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涉及自助问诊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安全转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问诊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输出医生信息;以及获取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根据被选择的目标医生生成机器可读码,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前述检测数据和前述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获取扫描前述机器可读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或终端关联的身份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比对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判定一致时触发转诊,建立用户与目标医生的通信。本发明提供了操作简单、灵活、安全高效的转诊方案。

Description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助问诊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医疗诊断是通过医院现场操作来进行的。随着医疗行业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各机构都致力于推进服务的电子化、自动化的进程,通过使用先进的无人值守设备和经营方式来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扩大影响、提高形象。在此背景下,智慧医疗的概念被提出。智慧医疗是一套融合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技术,以患者数据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其采用新型传感器、物联网、通信等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理念,构建出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优化了区域医疗资源,实现跨医疗机构的在线问诊、双向转诊,从而缩短病患就诊流程、缩减相关手续、使得医疗资源合理化分配。
以中国专利申请201910768393.3为例,其公开了一种智慧医疗在线服务系统,包括:患者手机端、社区智慧医疗服务站、医疗终端和云端;社区智慧医疗服务站为患者提供了获得线上服务的场所,设置有医疗自助子服务站牌和智能心脏血压检测装置,所述医疗自助子服务站牌上设有二维码,患者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连接子服务器,填写病情描述以及支付诊断费用,所述智能心脏血压检测装置为患者提供心脏血压的基础检测服务;医疗终端提供就近医生在线服务,提供在线咨询和药物,就医建议;云端提供名医在线就诊,可以进一步解决未被前述就近医生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缺陷:1)患者需要在服务站现场与医生进行交流,需要通过手机将自己的病情描述和病症附图发生给子服务器,由子服务器转发到医疗终端,由医生提供在线服务,操作较为繁琐;2)由于专业知识限制,患者难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病症精准地选取匹配的科室医生,导致问诊效率低;3)如果前面用户咨询时间较长时,服务站会被长时间占用,用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与医疗终端的医生进行交流。
自助问诊时,如何便于患者准确地选择匹配的医生进行问诊,保护患者隐私并根据患者需求方便患者安全、快速地转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根据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的检测数据、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和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生为机器可读码,并在用户终端扫码时验证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后才能触发自助问诊端到用户终端的转诊操作,提供了操作简单、灵活、安全高效的转诊方案,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问诊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选择匹配的接诊医生,通过自助问诊端输出医生信息;以及获取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
根据被选择的目标医生生成机器可读码,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前述检测数据和前述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
获取扫描前述机器可读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或终端关联的身份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
比对所述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判定一致时触发转诊,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并将机器可读码关联的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进一步,所述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的方式包括身份证ID信息、医保账户信息、具有身份识别作用的生物特征数据、问诊中使用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问诊中使用的用户即时通信账户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机器可读码为二维码时,根据预设的检测数据量占比获取检测数据容许量,所述检测数据容许量为二维码的数据容许量乘以所述检测数据量占比,所述检测数据量占比小于1;
在生成二维码之前还包括步骤:
获取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判断检测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前述检测数据容许量;判定大于检测数据容许量时,获取检测数据中的各检测单项列表向用户输出以供用户选择;
采集用户选择的检测单项,判定选择的检测单项的数据总量小于检测数据容许量时,将选择的检测单项的数据编码到二维码中。进一步,根据被选择的目标医生生成机器可读码之前还包括步骤,
采集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选择的目标医生,根据对应的问诊服务价格生成支付二维码;用户扫描该支付二维码进行支付时,获取扫描所述支付二维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作为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
进一步,针对不同的问诊时间段和/或问诊时间长度设置有不同的问诊服务价格以供用户选择;
在用户支付后,获取用户选择的问诊时间段和/或问诊时间长度生成问诊服务计时信息,并将所述问诊服务计时信息与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检测数据和身份认证信息一起编码到机器可读码中;
所述问诊服务计时信息用于指示在该计时信息指示的时间范围内具有与目标医生进行通信的权限。
进一步,通过自助问诊端上设置的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获取进行医疗检测的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并将采集的身份认证信息与前述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
进一步,在用户终端扫描机器可读码时,根据用户终端上的即时通信账户信息获取该即时通信账户对应的用户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
进一步,在所述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不一致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前述即时通信账户中预设的关联用户身份信息,比对前述关联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认证信息,判断是否一致;
判定一致时,启动前述用户终端上的信息输入结构采集实时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和/或指纹数据以验证关联用户是否同意进行问诊;
验证通过时触发转诊,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进一步,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的方式为,
获取用户终端进行扫码操作时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和对应的即时通信账户,通过该即时通信工具建立用户与前述目标医生的临时通信交互界面;所述临时通信交互为匿名通信,向目标医生隐藏交互对象的身份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面向公众设置的自助问诊端,其上设置有医疗检测器械和显示结构;
至少一个医生服务终端,具有通信结构和显示结构;
用户携带的具有通信结构和扫描结构的用户终端;
系统服务器,其被配置为:获取问诊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选择匹配的接诊医生,通过自助问诊端输出医生信息;以及获取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根据被选择的目标医生生成机器可读码,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前述检测数据和前述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以及,获取扫描前述机器可读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或终端关联的身份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比对所述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判定一致时触发转诊,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并将机器可读码关联的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根据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的检测数据、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和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生为机器可读码,并在用户终端扫码时验证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后才能触发自助问诊端到用户终端的转诊操作,提供了操作简单、灵活、安全高效的转诊方案,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身份验证的信息传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公开的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附图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获取问诊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选择匹配的接诊医生,通过自助问诊端输出医生信息;以及获取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
所述自助问诊端,可以为一个自助问诊室,根据需要所述自助问诊室可以设置售药模块。自助问诊室为用户提供了独立的问诊空间,问诊室内安装有用于与系统服务器、医生服务终端或其他关联终端进行通讯的远程问诊机柜;所述远程问诊机柜内设置有主控制器,远程问诊机柜上设置有医疗检测器械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采用触控显示屏。所述医疗检测器械包括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以为医疗或者诊断提供信息。
用户通过自助问诊端进行问诊时,可以根据需要的检测项目,通过医疗检测器械获取检测数据,自助问诊端的主控制器获取并分析用户的检测数据,基于预设的分诊规则或分诊标准,确定与该用户匹配的问诊科室并输出匹配的可接诊医生的信息以供用户选择。所述检测数据可以包括检测项的参数值和检测时间,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检查标准、检测方法、检测设备等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身份证ID信息、医保账户信息、具有身份识别作用的生物特征数据、问诊中使用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问诊中使用的用户即时通信账户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在自助问诊端生设置相应的信息采集器进行身份认证信息采集。
S200,根据被选择的目标医生生成机器可读码,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前述检测数据和前述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
自助问诊端输出的匹配的接诊医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个医生作为目标医生以向该目标医生进行咨询。具体的,所述用户选择目标医生的操作,可以是用户通过显示屏、键盘、鼠标等输入结构选中目标医生对应的触发项或触发区域的操作;也可以是用户通过声音和/或动作触发的选择操作。具体的,比如通过麦克风采集用户的语音信息,经过语音识别后,获取医生的标号、姓名、职务的操作以选择目标医生,也可以通过图像采集结构获取用户的动作图像后,经过图像识别获取该动作对应的指向、数字或特定含义(需要预设动作与特定含义的映射关系),从而选择目标医生。
所述机器可读码,可以是诸如条码、二维码(即二维矩阵码,例如QR码)、字母数字码、声音文件,或者能够标识要关联的数据的某种其它独特机器可读码,该机器可读码能够被用户终端识别并读取关联数据。
机器可读码关联前述检测数据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将检测数据编码到机器可读码中,也可以是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检测数据关联到机器可读码中。所述的处理,包括对检测数据进行关键词/摘要提取、排序、数据压缩、数据格式转换和/或生成唯一单号。将处理后的检测数据与处理前的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使得能够通过处理后的检测数据调取到对应的处理前的检测数据。
优选的,比对处理后的检测数据与原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大小,获取数据量小的检测数据作为编码数据关联到机器可读码中。根据需要,所述机器可读码还可以关联其它信息。
在机器可读码为二维码,由于二维码编码信息量的大小与二维码像素、二维码的颜色、扫码摄像头分辨率等因素相关,作为举例,比如一般常见大小的二维码图像中,双色单层(如黑白)的二维码一般是几十KB的容量,彩色(24色)单层的一般时1-2MB的容量。考虑到检测数据的数量一般较大,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大小超过二维码的数据容许量时,不能编码完整的检测数据,此时需要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的检测数据量占比获取检测数据容许量,所述检测数据容许量为二维码的数据容许量乘以所述检测数据量占比,所述检测数据量占比小于1。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预设的尺寸的双色单层二维码的数据容许量为20KB,预设的检测数据量占比为0.7,则检测数据容许量为14KB。
因此,在生成二维码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判断检测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前述检测数据容许量;判定大于检测数据容许量时,获取检测数据中的各检测单项列表向用户输出以供用户选择;采集用户选择的检测单项,当选择的检测单项的数据总量小于检测数据容许量时,将选择的检测单项的数据编码到二维码中。如此,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将必要的检测数据编码到二维码中以向目标医生提供。
S300,获取扫描前述机器可读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或终端关联的身份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
用户通过用户终端扫描机器可读码进行读码时,可以获取扫描前述机器可读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或终端关联的身份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
用户通过用户终端上的扫描结构扫描机器可读码以进行读码操作。所述用户终端例如可以是移动电话(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穿戴式智能终端——比如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或者是其它适合的计算机装置。
所述的用户终端,可包含有处理器,处理器可与一个或多个存储器、通信结构和扫描结构集成设置。存储器(例如RAM、ROM、EPROM、EEPROM、可拆卸存储器等)可包含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操作系统,存储器可包含多个应用。通信结构可包含按照IEEE标准、3G或4G或5G或6G标准或其它标准运作的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例如WWAN、WLAN和/或WPAN收发器等)。典型的,通信结构可配置成经由通信连接与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端口进行通信。同时,用户终端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用户界面,其可配置为使用户能够使用该用户终端执行本文描述的动作。用户界面可包含显示屏,经由该显示屏可输入和输出各种信息,具体的,通过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I/O)单元(例如触摸屏、键区、触控笔等)实现。进一步,用户终端还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扬声器、麦克风和摄像头,分别提供音频输出和/或接收音频输入、视频输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利用扬声器、麦克风和/或摄像头来与远程定位的医生或药剂师进行音频/视频咨询会话。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终端为具有扫描结构和通信结构的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
S400,比对所述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判定一致时触发转诊,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并将机器可读码关联的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是通过自助问诊端上设置的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获取进行医疗检测的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并将采集的身份认证信息与前述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可以是用户进入自助问诊端检测区域时提示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在用户未否认后自动启动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也可以是用户启动医疗检测器械检测时提示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在用户确认后启动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还可以是用户通过医疗检测器械检测完时提示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在用户确认后启动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
同时,在用户通过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扫描机器可读码时,根据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上的即时通信账户信息获取该即时通信账户对应的用户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参见图2所示。以即时通信工具微信为例,比如用户通过微信扫码时,获取用户的微信通信账户的身份验证内容(比如可以为实名验证的身份证、银行卡号、医保账户等等)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然后,比对所述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判定一致时触发转诊,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
优选的,在前述所述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不一致时,执行如下步骤:获取前述即时通信账户中预设的关联用户身份信息,比对前述关联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认证信息,判断是否一致。判定一致时,启动前述用户终端上的信息输入结构采集实时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和/或指纹数据以验证关联用户是否同意进行问诊。验证通过时触发转诊,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在判定关联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认证信息一致时,可以启动摄像头要求获取关联用户的身份证件照片、关联用户的实时动作、关联用户的实时面部图像等,或者启动麦克风获取关联用户的实时声音数据(具体可以是问答的方式),或者启动指纹数据认证模块验证关联用户的实时指纹数据等。
所述的关联用户,可以是该用户的家人、好友或者管理病人等。关联用户与用户的手机或穿戴式智能终端的关联关系,优选是由用户预先设置好的。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比如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配偶、子女和父母设置为关联用户,并验证关联用户的身份信息——具体可以是上传身份ID号、身份证图像、面部识别信息、指纹识别信息等能够体现识别该用户身份的数据内容。如此,用户在需要时,就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帮助上述亲密用户实施远程问诊,此种方式也可以方便用户对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进行管理。
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在根据被选择的目标医生生成机器可读码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采集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选择的目标医生,根据对应的问诊服务价格生成支付二维码;用户扫描该支付二维码进行支付时,获取扫描所述支付二维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作为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即,在用户完成支付后再生成关联有目医生的机器可读码。同时,还可以获取用户进行支付扫码操作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作为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
优选的,该实施方式中,针对不同的问诊时间段和/或问诊时间长度设置有不同的问诊服务价格以供用户选择。在用户支付后,可以获取用户选择的问诊时间段和/或问诊时间长度后,生成该用户的问诊服务计时信息,并将所述问诊服务计时信息与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检测数据和身份认证信息一起编码到机器可读码中。
所述问诊服务计时信息用于指示在该计时信息指示的时间范围内具有与目标医生进行通信的权限。具体的,所述问诊服务计时信息可以包括问诊起始时间、问诊终结时间等。如此,可以要求患者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与目标医生进行通信,在达到问诊终结时间时自动结束患者与医生的通信交互。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患者选择的问诊时间长度为20分钟,则在患者通过手机(即用户终端)建立与目标医生的通信后20分钟,自动关闭患者与目标医生的通信交互界面。
所述用户与目标医生的通信,可以是需要通过目标医生进行好友验证的通信交互,也可以是无需进行好友验证的临时通信交互。优选的,建立用户与目标医生的临时通信交互。
具体的,当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工具扫码时,获取进行扫码操作时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和对应的即时通信账户,通过该即时通信工具建立用户与前述目标医生的临时通信交互界面。所述临时通信交互优选为匿名通信,向目标医生隐藏交互对象的身份信息。如此,可以进一步保护问诊用户的信息安全。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检测器械可以包括各种适合于自助操作的项目,比如体温、血压、心率、血氧、体脂、身高和体重等。具体的,医疗检测器械包括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检测结构接口模块,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连接自助问诊端的主控制器,控制模块通过显示屏或键盘上的检测操作按键进行响应操作,控制模块通过连接的检测结构接口模块外接体温计、血压计、心电仪、血氧仪、体脂检测仪和体重秤的一种或多种以采集人体数据。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其它专业检测结构比如体液检测结构、影像检测结构等。
优选的,所述医疗检测器械的检测项包括患者或患处图像数据检测项,对应于所述患者或患处图像数据设置有图像处理系统,将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数据经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后再写入到存储器部进行存储。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检测器械的控制模块能够根据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的检测时间和检测项生成唯一的匿名用户ID码,所述匿名用户ID码关联有该用户通过前述医疗检测器械检测的检测数据记录。控制模块的处理器可以外接打印模块,以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检测数据记录进行打印。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系统服务器、用户终端、至少一个面向公众设置的自助问诊端和至少一个医生服务终端。
所述自助问诊端上设置有医疗检测器械和显示结构。用户通过自助问诊端进行现场问诊时,可以根据需要的检测项目,通过医疗检测器械获取检测数据,自助问诊端的主控制器获取并分析用户的检测数据,基于预设的分诊规则或分诊标准,确定与该用户匹配的问诊科室并输出匹配的可接诊医生的信息以供用户选择。检测数据可以包括检测项的参数值和检测时间。显示结构输出的匹配的接诊医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个医生作为目标医生以向该目标医生进行咨询。
所述医生服务终端具有通信结构和显示结构。
用户携带的用户终端具有通信结构和扫描结构。用户通过用户终端上的扫描结构扫描机器可读码以进行读码操作。所述的用户终端,可包含有处理器,处理器可与一个或多个存储器、通信结构和扫描结构集成设置。同时,用户终端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用户界面,其可配置为使用户能够使用该用户终端执行本文描述的动作。用户界面可包含显示屏,经由该显示屏可输入和输出各种信息,具体的,通过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I/O)单元(例如触摸屏、键区、触控笔等)实现。进一步,用户终端还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扬声器、麦克风和摄像头,分别提供音频输出和/或接收音频输入、视频输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利用扬声器、麦克风和/或摄像头来与远程定位的医生或药剂师进行音频/视频咨询会话。
所述用户终端优选为手机。
所述系统服务器,被配置为:获取问诊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选择匹配的接诊医生,通过自助问诊端输出医生信息;以及获取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根据被选择的目标医生生成机器可读码,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前述检测数据和前述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以及,获取扫描前述机器可读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或终端关联的身份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比对所述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判定一致时触发转诊,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并将机器可读码关联的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所述机器可读码,可以是诸如条码、二维码(即二维矩阵码,例如QR码)、字母数字码、声音文件,或者能够标识要关联的数据的某种其它独特机器可读码,该机器可读码能够被用户终端识别并读取关联数据。
其它技术特征参见在前实施例,系统服务器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在前实施例中描述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的是,自助问诊端上还可以设置其它功能模块,作为举例,比如自助问诊端上还可以设置有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按键单元和支付组件,所述支付组件可以包括扫码器、刷卡器、指纹采集器和刷脸支付摄像头中的一种或多种,其结构和电路连接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面的描述中,在本公开内容的目标保护范围内,各组件可以以任意数目选择性地且操作性地进行合并。另外,像“包括”、“囊括”以及“具有”的术语应当默认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除非其被明确限定为相反的含义。虽然已出于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方面,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出现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问诊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选择匹配的接诊医生,通过自助问诊端输出医生信息;以及获取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
根据被选择的目标医生生成机器可读码,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前述检测数据和前述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
获取扫描前述机器可读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或终端关联的身份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
比对所述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判定一致时触发转诊,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并将机器可读码关联的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转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的方式包括身份证ID信息、医保账户信息、具有身份识别作用的生物特征数据、问诊中使用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问诊中使用的用户即时通信账户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转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可读码为二维码时,根据预设的检测数据量占比获取检测数据容许量,所述检测数据容许量为二维码的数据容许量乘以所述检测数据量占比,所述检测数据量占比小于1;
在生成二维码之前还包括步骤:
获取检测数据的数据量,判断检测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前述检测数据容许量;
判定大于检测数据容许量时,获取检测数据中的各检测单项列表向用户输出以供用户选择;
采集用户选择的检测单项,当选择的检测单项的数据总量小于检测数据容许量时,将选择的检测单项的数据编码到二维码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转诊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被选择的目标医生生成机器可读码之前还包括步骤,
采集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选择的目标医生,根据对应的问诊服务价格生成支付二维码;用户扫描该支付二维码进行支付时,获取扫描所述支付二维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作为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转诊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不同的问诊时间段和/或问诊时间长度设置有不同的问诊服务价格以供用户选择;
在用户支付后,获取用户选择的问诊时间段和/或问诊时间长度生成问诊服务计时信息,并将所述问诊服务计时信息与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检测数据和身份认证信息一起编码到机器可读码中;
所述问诊服务计时信息用于指示在该计时信息指示的时间范围内具有与目标医生进行通信的权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转诊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自助问诊端上设置的被检者身份信息采集结构获取进行医疗检测的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并将采集的身份认证信息与前述检测数据进行映射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转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户终端扫描机器可读码时,根据用户终端上的即时通信账户信息获取该即时通信账户对应的用户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转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不一致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前述即时通信账户中预设的关联用户身份信息,比对前述关联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认证信息,判断是否一致;
判定一致时,启动前述用户终端上的信息输入结构采集实时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和/或指纹数据以验证关联用户是否同意进行问诊;
验证通过时触发转诊,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转诊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的方式为,
获取用户终端进行扫码操作时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和对应的即时通信账户,通过该即时通信工具建立用户与前述目标医生的临时通信交互界面;所述临时通信交互为匿名通信,向目标医生隐藏交互对象的身份信息。
10.一种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面向公众设置的自助问诊端,其上设置有医疗检测器械和显示结构;
至少一个医生服务终端,具有通信结构和显示结构;
用户携带的具有通信结构和扫描结构的用户终端;
系统服务器,所述系统服务器被配置为:获取问诊用户在自助问诊端上通过医疗检测器械采集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选择匹配的接诊医生,通过自助问诊端输出医生信息;以及获取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根据被选择的目标医生生成机器可读码,所述机器可读码关联有前述目标医生的通信账户信息、前述检测数据和前述问诊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以及,
获取扫描前述机器可读码的用户终端的终端ID信息和/或终端关联的身份实名认证信息作为扫描用户身份信息,比对所述扫描用户身份信息与机器可读码中的身份认证信息,判定一致时触发转诊,建立前述用户终端与前述目标医生所在终端的通信,并将机器可读码关联的检测数据传输至目标医生所在终端。
CN202010769108.2A 2020-08-03 2020-08-03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916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9108.2A CN111916171B (zh) 2020-08-03 2020-08-03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9108.2A CN111916171B (zh) 2020-08-03 2020-08-03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6171A true CN111916171A (zh) 2020-11-10
CN111916171B CN111916171B (zh) 2024-03-08

Family

ID=73286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9108.2A Active CN111916171B (zh) 2020-08-03 2020-08-03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617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1921A (zh) * 2021-11-22 2022-03-2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银行的即时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30178A1 (en) * 2007-04-23 2008-10-30 Jae Chern Yoo Remote medical-diagnosis system and method
CN107358040A (zh) * 2017-07-01 2017-11-17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医生问诊的慢病患者健康检查系统及方法
US20180113995A1 (en) * 2016-10-25 2018-04-26 David R. Hall Pharmaceutical Dispensing Method in an Unattended Medical Kiosk
CN110504011A (zh) * 2019-08-15 2019-11-26 广东康之家云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视屏诊疗系统
CN111476940A (zh) * 2020-04-04 2020-07-31 大连遨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30178A1 (en) * 2007-04-23 2008-10-30 Jae Chern Yoo Remote medical-diagnosis system and method
US20180113995A1 (en) * 2016-10-25 2018-04-26 David R. Hall Pharmaceutical Dispensing Method in an Unattended Medical Kiosk
CN107358040A (zh) * 2017-07-01 2017-11-17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医生问诊的慢病患者健康检查系统及方法
CN110504011A (zh) * 2019-08-15 2019-11-26 广东康之家云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视屏诊疗系统
CN111476940A (zh) * 2020-04-04 2020-07-31 大连遨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BB, MS,等: "Smoking Cessation Interventions Among Hispan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ini Met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vol. 25, no. 02, pages 109 - 118 *
蒙华,等: "二维码技术在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应用", 福建电脑, no. 07, pages 38 - 39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1921A (zh) * 2021-11-22 2022-03-2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银行的即时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6171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6940B (zh)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分诊转诊方法及系统
CN107085817B (zh) 医疗系统
CN103500270A (zh) 可视互动远程医疗咨询服务系统
CN112669922A (zh) 一种社区健康服务系统
CN106991286A (zh)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病历共享方法
TW201305838A (zh) 智能化健康檢查系統之操作方法
US20170357770A1 (en) Health risk cloud analysis system capable of integrating gene information and acquired lifestyle
JP7104951B1 (ja) ヘルスケアシステム
CN113488137A (zh) 健康管理计划的推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30047B (zh) 线下线上结合的自助医疗问诊方法及系统
CN111916171B (zh) 基于自助问诊端的安全转诊方法及系统
CN111933305B (zh) 基于机器可读码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04265077A (ja) 患者情報提供方法
CN109119131B (zh) 基于医学检验专家智库平台的体检方法及系统
JP2005050253A (ja) 携帯端末による情報収集システム
JP6989203B2 (ja) 医療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7669242A (zh) 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智能健康检测系统及方法
JP2002159454A (ja) 生体情報収集システム
CN107145745A (zh) 电子病历信息采集方法
CN112102114A (zh) 一种社区养老智能餐厅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08134724A (ja) 遠隔保険契約診査システム
JP7390543B2 (ja) 遠隔診療支援システム
KR102429183B1 (ko) 의사의 선택적 진료 수락을 통한 의사-환자 비대면 진료 시스템
JP7457496B2 (ja) データ管理装置、データ管理方法およびデータ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11210895B (zh) 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