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9317A - 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9317A
CN111909317A CN202010724774.4A CN202010724774A CN111909317A CN 111909317 A CN111909317 A CN 111909317A CN 202010724774 A CN202010724774 A CN 202010724774A CN 111909317 A CN111909317 A CN 111909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oil
oil absorption
diene monomer
propylene di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47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9317B (zh
Inventor
范敏敏
张明华
张熙
王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247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9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9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9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9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9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 C08F25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 C08F255/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on to ethene-propene-diene ter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18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橡胶的处理或化学改性领域,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的改性橡胶是以4‑叔丁基苯乙烯作为侧链修饰剂改性的橡胶。具体是以橡胶基体、侧链修饰试剂、引发剂和交联剂为原料制得的材料;其中,所述橡胶基体为三元乙丙橡胶,侧链修饰试剂为4‑叔丁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的质量为三元乙丙橡胶的10%~60%。本发明的改性橡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且具有优异的吸油性能和保油性能,可以作为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吸油橡胶,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橡胶的处理或化学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 高,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日益增强。在石油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石油管道的破裂,油船、 油罐事故造成原油泄漏,以及含油废水排放等新闻经常见诸报端, 对我们正常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和潜在的威胁, 将会给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和损失。 此外,大量油类物质暴露在露天环境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 不解决这些问题,将给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伤害。而高性能 吸油橡胶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高性能吸油 橡胶材料的研发已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成为了近期人们的研究 热点。
高吸油橡胶通常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共聚,同时通过交联剂进行适度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和微孔结构共存的大分子。高吸油橡胶吸油后体积膨胀,属于自膨胀材料。它以分子链上大量的亲油基团和油分子的相互作用作为吸油驱动力,不需要借助外力即可达到体积膨胀的目的。与传统吸油材料相比,高吸油橡胶具有以下特点:(1)高吸油橡胶吸油倍率高,吸油速率快,可吸附不同极性或类型的油品;(2)吸油后的保油能力强,即使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保油率仍然很高;(3)可以有效隔离浮油中的水层和油层,选择性吸附效果好;(4)耐老化性和稳定性好,有利于储藏和运输。由于高吸油橡胶的优越性能和广阔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相关研究,并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 是一种无定形弹性体,它是由乙烯、丙烯和第三单体(通常为非共轭二烯烃)组成的三元共聚物,其主链为饱和烯烃,侧链含有少量不饱和键,可以在保持化学活性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光性、抗氧性和抗臭氧性,因此EPDM不仅在汽车、船舶、建筑、电器和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吸油橡胶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的EPDM基橡胶大都是针对常规环境下的应用,难以满足诸如石油开采面临的高压、高温、含盐、酸碱介质等苛刻条件下的应用要求;其吸油和保油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亟须制备出耐高温的、吸油性能和保油性能优异的高吸油橡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高吸油率和保油率的改性橡胶和吸油橡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橡胶,它是以4-叔丁基苯乙烯作为侧链修饰剂改性的橡胶。
进一步地,它是以橡胶基体、侧链修饰试剂、引发剂和交联剂为原料制得的材料;其中,所述橡胶基体为三元乙丙橡胶,侧链修饰试剂为4-叔丁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的质量为三元乙丙橡胶的10%~60%,优选为20%~50%,更优选为20%~40%,最优选为30%。
进一步地,所述三元乙丙橡胶是以乙烯、丙烯和第三单体为原料聚合得到的共聚物,所述第三单体选自乙叉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或1,4-己二烯,优选为乙叉降冰片烯。
进一步地,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 48%~73%;
和/或,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中,丙烯的质量分数为22%~47%;
和/或,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中,第三单体的质量分数为 3.0%~6.0%,优选为4.0%~5.2%,更优选为5.0%。
进一步地,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物引发剂,优选为过氧化苯甲酰;和/或,所述交联剂为烯类单体,优选为二乙烯基苯。
进一步地,所述引发剂的质量为三元乙丙橡胶的0.1%~2%,优选为1%;和/或,所述交联剂的质量为三元乙丙橡胶的1%~5%,优选为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油橡胶,所述吸油橡胶是用上述的改性橡胶制得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改性橡胶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三元乙丙橡胶溶于有机溶剂,溶解,加入4-叔丁基苯乙烯和交联剂;然后加入分散剂,搅拌;
(2)向步骤(1)的体系中加入引发剂,反应,即得。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与环己烷的混合溶液,所述甲苯与环己烷的体积比优选为(2~6):1,更优选为 4:1;和/或,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 20~60mg/mL,优选为40mg/mL;
和/或,步骤(1)中,所述分散剂为加入了分散剂的水溶液,加入的分散剂为明胶、磷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为明胶和磷酸钙的混合物;更优选的,所述水溶液中水、明胶和磷酸钙的质量比为100:0.2:0.1;
和/或,步骤(1)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的;
和/或,步骤(1)所述搅拌的条件为:在30~70℃下搅拌0.5~2 小时;优选为在50℃下搅拌1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2)中,加入引发剂时体系的温度为75~85℃,优选为80℃;
和/或,所述反应条件为:先在75~85℃下反应6~10小时,再在85~95℃下反应0.5~2小时;优选的,所述反应条件为:先在80℃下反应8小时,再在90℃下反应1小时。
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和少量的第三单体(通常为非共轭二烯烃)聚合得到的共聚物,是乙丙橡胶的一种。
实验结果表明:(1)与其他类型的侧链修饰试剂所得 EPDM基吸油橡胶相比,本发明以t-BS为苯乙烯基单体为侧链修饰试剂制得的ESSB吸油橡胶的吸油率和保油率最佳;(2) 对于不同t-BS含量的ESSB吸油橡胶,当t-BS含量为 20%~40%(特别是30%)时,所得ESSB吸油橡胶的吸油率最佳;(3)对于以不同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得的各ESSB吸油橡胶,吸油率和保油率随着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升高而提高;(4)对于以不同第三单体类型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备各ESSB吸油橡胶,第三单体为ENB时吸油性能最佳;(5)对于以ENB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得的各ESSB吸油橡胶,当ENB结构单元含量为5%时吸油能力最好;(6)本发明制得的ESSB吸油橡胶对几种油品保油率的大小顺序为:甲苯>环己烷>氯仿>正己烷。
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的改性材料制备得到的改性橡胶,具有优异的吸油性能和保油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高温条件下使用的高吸油橡胶,应用前景广阔。
本发明改性橡胶的制备工艺为悬浮法,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ESSB吸油橡胶的聚合反应路线。
图2:(A)ESSt、(B)ESSM、(C)ESSP和(D)ESSB的红外光谱图。
图3:(A)EPDM、(B)ESSt、(C)ESSM、(D)ESSP和(E)ESSB 的断面形貌图。
图4:t-BS结构单元含量对ESSB吸油橡胶吸油率的影响。
图5:t-BS结构单元含量对ESSB吸油橡胶保油率的影响。
图6:乙烯结构单元含量对ESSB吸油橡胶吸油率的影响。
图7:乙烯结构单元含量对ESSB吸油橡胶保油率的影响。
图8:不同第三单体类型对ESSB吸油橡胶保油率的影响。
图9:ENB结构单元含量对ESSB吸油橡胶吸油性能的影响。
图10:ENB结构单元含量对ESSB吸油橡胶保油率的影响。
图11:EPDM和t-BS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各ESSB吸油橡胶的 TG曲线。
图12:EPDM和t-BS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各ESSB吸油橡胶的 DTG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用原料与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所得。
其中,二乙烯基苯简称DVB,过氧化苯甲酰简称BPO,乙叉降冰片烯简称ENB,二环戊二烯简称DCPD,1,4-己二烯简称 1,4-HD,三元乙丙橡胶简称EPDM。
苯乙烯简称St,4-叔丁基苯乙烯简称t-BS,α-甲基苯乙烯简称α-MSt,4-甲基苯乙烯简称4-MSt。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2601262620000051
实施例1、EPDM基吸油橡胶ESSB的制备
本实施例采用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牌号为EPDM7001,其中乙烯结构单元的含量为73%,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22%,第三单体为乙叉降冰片烯(ENB),ENB的含量为5%。
(1)溶液①的配制:
称取0.01g的BPO溶于5mL甲苯中,得溶液①,然后倒入恒压滴液漏斗待用。
(2)溶液②的配制:
按比例称取明胶(0.2g)和磷酸钙(0.1g),在锥形瓶中加入 100mL蒸馏水,于40℃水浴锅中磁力搅拌,分散溶解后溶液②,待用。
(3)向装有冷凝管、机械搅拌和恒压滴液漏斗的三颈瓶中加入1g的EPDM、20mL甲苯和5mL环己烷,氮气保护下常温搅拌,搅拌速率为300rpm。待EPDM溶解后加入0.6g 4-叔丁基苯乙烯(t-BS)和0.03g二乙烯基苯(DVB)。然后将溶液②倒入上述三颈瓶中,升温至50℃,剧烈搅拌1h后,体系缓慢升温至 80℃,然后滴加加入溶液①,滴加时间控制在1h,随后反应8h;最后将反应体系升温至90℃,1h后停止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各洗涤三次,所得产物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24h,即得吸油橡胶t-BS-EPDM-DVB,简称为ESSB。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实施例2、EPDM基吸油橡胶ESSt的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区别仅在于将4-叔丁基苯乙烯 (t-BS)替换为苯乙烯(St),制得吸油橡胶St-EPDM-DVB,简称为ESSt。
实施例3、EPDM基吸油橡胶ESSM的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区别仅在于将4-叔丁基苯乙烯 (t-BS)替换为α-甲基苯乙烯(α-MSt),制得吸油橡胶α-MSt- EPDM-DVB,简称为ESSM。
实施例4、EPDM基吸油橡胶ESSP的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区别仅在于将4-叔丁基苯乙烯 (t-BS)替换为4-甲基苯乙烯(4-MSt),制得吸油橡胶4-MSt- EPDM-DVB,简称为ESSP。
实施例5、4-叔丁基苯乙烯含量不同的各ESSB吸油橡胶的制备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区别仅在于改变4-叔丁基苯乙烯(t-BS)的重量,使t-BS的重量为EPDM重量的10%、20%、 30%、40%或50%,得到4-叔丁基苯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各 EPDM基吸油橡胶,分别命名为ESSB10%、ESSB20%、ESSB30%、 ESSB40%或ESSB50%。
实施例6、以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备各ESSB吸油橡胶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区别仅在于将原料三元乙丙橡胶变成为表1所示各牌号的EPDM,得到各吸油橡胶ESSB。
表1各EPDM的牌号以及乙烯、丙烯、ENB结构单元(第三单体)含量
Figure BDA0002601262620000071
实施例7、以不同第三单体类型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备各ESSB吸油橡胶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区别仅在于将原料三元乙丙橡胶中的第三单体从乙叉降冰片烯(ENB)变为二环戊二烯(DCPD) 或1,4-己二烯(1,4-HD),得到各吸油橡胶ESSB。
实施例8、以ENB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备各ESSB吸油橡胶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区别仅在于将原料三元乙丙橡胶更改为表2所示各牌号的EPDM,得到各吸油橡胶ESSB。
表2各EPDM的牌号以及乙烯、丙烯、ENB结构单元(第三单体)含量
Figure BDA0002601262620000072
以下通过实验例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1、结构表征
(1)实验方法
以实施例1~4制得的EPDM基吸油橡胶为测试样品,采用 Thermo Nicolet 67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FT-IR),波数测量范围为400~4000cm-1
(2)实验结果
结果如图2所示。ESSt的红外光谱图如图2A所示,其特征吸收峰解析如下:首先,EPDM侧链双键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 (1726cm-1和3010cm-1)消失,证明了EPDM侧链的双键已经打开,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其次,St中C=C双键的振动吸收峰 (1627cm-1)和-CH=CH2中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3030cm-1、 3060cm-1和3086cm-1)同时消失,意味着St中的双键结构已经消失,这说明了St与EPDM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或者St形成了均聚物。再者,ESSt经过2.2.4.2中描述的抽提分离方法已经去除了St形成的均聚物和小分子,剩余部分即为ESSt的凝胶,说明St与EPDM通过悬浮聚合形成了交联网状结构。
ESSM的红外光谱图如图2B所示,其特征吸收峰解析如下:首先,EPDM侧链双键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1726cm-1和3010 cm-1)消失,证明了EPDM侧链的双键已经打开,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其次,α-MSt中C=C双键的振动吸收峰(1629cm-1)和 -CH=CH2中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3028cm-1、3055cm-1和3084 cm-1)同时消失,意味着α-MSt中的双键结构已经消失,这说明了α-MSt与EPDM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或者α-MSt形成了均聚物。再者,ESSM经过2.2.4.2中描述的抽提分离方法已经去除了α-MSt形成的均聚物和小分子,剩余部分即为ESSM的凝胶,说明α-MSt与EPDM通过悬浮聚合形成了交联网状结构。
ESSP的红外光谱图如图2C所示,其特征吸收峰解析如下:首先,EPDM侧链双键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1726cm-1和3010 cm-1)消失,证明了EPDM侧链的双键已经打开,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其次,4-MSt中C=C双键的振动吸收峰(1629cm-1)和 -CH=CH2中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3013cm-1、3086cm-1)同时消失,意味着4-MSt中的双键结构已经消失,这说明了4-MSt与EPDM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或者4-MSt形成了均聚物。再者, ESSP经过2.2.4.2中描述的抽提分离方法已经去除了4-MSt形成的均聚物和小分子,剩余部分即为ESSP的凝胶,说明4-MSt与 EPDM通过悬浮聚合形成了交联网状结构。
ESSB的红外光谱图如图2D所示,其特征吸收峰解析如下:首先,EPDM侧链双键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1726cm-1和3010 cm-1)消失,证明了EPDM侧链的双键已经打开,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其次,t-BS中C=C双键的振动吸收峰(1630cm-1)和- CH=CH2中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3087cm-1)同时消失,意味着t-BS中的双键结构已经消失,这说明了t-BS与EPDM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或者t-BS形成了均聚物。再者,ESSB经过2.2.4.2 中描述的抽提分离方法已经去除了t-BS形成的均聚物和小分子,剩余部分即为ESSB的凝胶,说明t-BS与EPDM通过悬浮聚合形成了交联网状结构。此外,ESSB中C-CH3-的对称弯曲振动吸收峰(1376cm-1)、亚甲基中C-H的剪式振动吸收峰(1464cm-1) 和亚甲基中两个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2850cm-1和2918cm-1) 峰形同时变宽,与未交联EPDM比较,吸收峰的波数也略有降低,进一步印证了t-BS与EPDM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通过悬浮聚合成功制得了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EPDM基吸油橡胶ESSt、ESSM、ESSP和ESSB。
实验例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断面形貌分析
(1)实验方法
将所制备的EPDM基吸油橡胶置入液氮中冷却30min之后淬断,并做断面喷金处理,随后采用JSM-75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EPDM基吸油橡胶的断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
(2)实验结果
实施例1~4的原料EPDM、制得的吸油橡胶ESSt、ESSM、 ESSP和ESSB的SEM图片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原料EPDM 的断面较为平滑,表明其内部结构比较均一;而各吸油橡胶的断面则相对粗糙,而且均形成了微孔结构。由图可知,ESSB的孔隙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吸油橡胶。
实验结果表明,当时苯乙烯基单体类型为t-BS时,所得吸油橡胶ESSB的孔隙率最高。
实验例3、吸油性能测试
1.实验方法
(1)吸油率测试
按照ASTM F726-12标准测试EPDM基吸油橡胶的吸油率:将1mm厚度的样品置于密闭玻璃容器、并浸没于油品(油品为正己烷、环己烷、甲苯或氯仿)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样品,用滤纸吸收表面过量的油后,称重。吸油率按公式(1)计算:
Figure BDA0002601262620000101
式中:Q是吸油率;W1是产物吸油后质量;W0是产物吸油前的质量。
(2)保油率测试
将含油EPDM基吸油橡胶样品置入离心管,并放入离心机中,在3000r/min的转速下持续运转10min,测定离心前后EPDM 基吸油橡胶样品的质量,按保油率公式(2)计算,即得保油率。
Figure BDA0002601262620000102
式中:W1和W0分别是含油EPDM基吸油橡胶离心前后的质量 (g)。
2.实验结果
(1)不同类型的苯乙烯基单体所得EPDM基吸油橡胶的测试结果
表3不同取代基类型EPDM基吸油橡胶的吸油率
Figure BDA0002601262620000103
表4不同取代基类型EPDM基吸油橡胶的保油率
Figure BDA0002601262620000111
以实施例1~4制得的吸油橡胶ESSt、ESSM、ESSP和ESSB 为测试样品,吸油率结果如表3所示,保油率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苯乙烯基单体类型对EPDM基吸油橡胶的吸油性能有较大影响,4-叔丁基苯乙烯制备的吸油橡胶ESSB的吸油性能最佳。
由表4可知,不同苯乙烯基单体类型的EPDM基吸油橡胶的保油率与吸油率类似,取代基为4-叔丁基制备的吸油橡胶ESSB 的保油率最佳。此外,EPDM基吸油橡胶对几种油品保油率的大小顺序如下所示:甲苯>环己烷>氯仿>正己烷。
(2)不同t-BS含量的ESSB吸油橡胶的测试结果
以实施例5制得的各吸油橡胶ESSB为测试样品,吸油率结果如图4所示,保油率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4可知,随着4-叔丁基苯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吸油橡胶ESSB的吸油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4-叔丁基苯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 20%~40%时,吸油橡胶的吸油能力较好;当4-叔丁基苯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30%时,吸油橡胶的吸油能力出现极大值,吸油橡胶的吸油性能最好。
从图5可以看出,ESSB吸油橡胶的保油率与t-BS结构单元含量的多少关联不大。此外,ESSB吸油橡胶对几种油品保油率的大小顺序如下所示:甲苯>环己烷>氯仿>正己烷。
(3)以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备各ESSB吸油橡胶的测试结果
以实施例6制得的各吸油橡胶ESSB为测试样品,吸油率结果如图6所示,保油率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以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得的各吸油橡胶ESSB对同一种油品的吸油率随着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升高而提高;对不同油品而言,ESSB对几种油品吸油率的大小顺序如下所示:氯仿>环己烷>甲苯>正己烷。
由图7可以看出,对同一种油品而言,以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得的各ESSB吸油橡胶的保油率随着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而略微增大;对不同种油品而言, ESSB对几种油品保油率的大小顺序如下所示:甲苯>环己烷> 氯仿>正己烷。
(4)以不同第三单体类型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备各 ESSB吸油橡胶的测试结果
表5不同第三单体类型的ESSB吸油性能
Figure BDA0002601262620000121
以实施例1、7制得的ESSB吸油橡胶为测试样品,吸油率结果如表5所示,保油率结果如图8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第三单体的类型对ESSB吸油橡胶的吸油性能有较大影响,第三单体为ENB的EPDM基吸油橡胶的吸油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第三单体(DCPD、1,4-HD)所制备的吸油橡胶。
由图8可知,ESSB吸油橡胶的保油率与第三单体类型关联不大。此外,ESSB对几种油品保油率的大小顺序如下所示:甲苯>环己烷>氯仿>正己烷。
(5)以ENB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备各ESSB吸油橡胶的测试结果
以实施例8制得的ESSB吸油橡胶为测试样品,吸油率结果如图9所示,保油率结果如图10所示。从图9看出,随着ENB 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ESSB吸油橡胶的吸油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ENB结构单元含量为5%时,ESSB吸油橡胶的吸油能力出现极大值,吸油性能最好。
从图10看出,对同一种油品而言,ESSB吸油橡胶的保油率随着ENB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对不同种油品而言,ESSB对几种油品保油率的大小顺序如下所示:甲苯>环己烷>氯仿>正己烷。
上述实验表明:(1)与其他类型的苯乙烯基单体所得EPDM 基吸油橡胶相比,本发明以t-BS为苯乙烯基单体制得的ESSB吸油橡胶的吸油率和保油率最佳;(2)对于不同t-BS含量的ESSB 吸油橡胶,当t-BS含量为20%~40%(特别是30%)时,所得ESSB 吸油橡胶的吸油率最佳;(3)对于以不同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得的各ESSB吸油橡胶,吸油率和保油率随着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升高而提高;(4)对于以不同第三单体类型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备各ESSB吸油橡胶,第三单体为 ENB时吸油性能最佳;(5)对于以ENB结构单元含量不同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制得的各ESSB吸油橡胶,当ENB结构单元含量为5%时吸油能力最好;(6)本发明制得的ESSB吸油橡胶对几种油品保油率的大小顺序为:甲苯>环己烷>氯仿>正己烷。
实验例4、热稳定性测试
(1)实验方法
采用SDTQ600型热分析仪对所制备的一系列EPDM基吸油橡胶的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及分析。测试条件如下:样品质量为2~3 mg,氮气气氛流量为50mL/min,测试温度为25~600℃,升温速率为10℃/min。
(2)实验结果
图11和图12分别是实施例5制得的各吸油橡胶ESSB和原料EPDM的热失重曲线(TGA)和微分热失重曲线(DTG)。由图11可知,本发明ESSB吸油橡胶最小的起始分解温度均在398℃以上,说明本发明制得的ESSB吸油橡胶保持了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等苛刻环境下应用。
由图12可知,随着4-叔丁基苯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大, ESSB样品DTG曲线中的最大分解峰始终为一个;同时,随着4- 叔丁基苯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大,ESSB的最大分解温度逐渐减小。这说明4-叔丁基苯乙烯结构单元在EPDM基体中的分布较为均匀,没有聚集形成明显的自聚体区域。
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得的吸油橡胶ESSB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综上,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的改性橡胶是以4-叔丁基苯乙烯作为侧链修饰剂改性的橡胶。具体是以橡胶基体、侧链修饰试剂、引发剂和交联剂为原料制得的材料;其中,所述橡胶基体为三元乙丙橡胶,侧链修饰试剂为4-叔丁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的质量为三元乙丙橡胶的10%~60%。本发明的改性橡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且具有优异的吸油性能和保油性能,可以作为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吸油橡胶,应用前景广阔。

Claims (10)

1.一种改性橡胶,其特征在于:它是以4-叔丁基苯乙烯作为侧链修饰剂改性的橡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橡胶,其特征在于:它是以橡胶基体、侧链修饰试剂、引发剂和交联剂为原料制得的材料;其中,所述橡胶基体为三元乙丙橡胶,侧链修饰试剂为4-叔丁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的质量为三元乙丙橡胶的10%~60%,优选为20%~50%,更优选为20%~40%,最优选为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乙丙橡胶是以乙烯、丙烯和第三单体为原料聚合得到的共聚物,所述第三单体选自乙叉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或1,4-己二烯,优选为乙叉降冰片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性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48%~73%;
和/或,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中,丙烯的质量分数为22%~47%;
和/或,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中,第三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0%~6.0%,优选为4.0%~5.2%,更优选为5.0%。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改性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物引发剂,优选为过氧化苯甲酰;和/或,所述交联剂为烯类单体,优选为二乙烯基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性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的质量为三元乙丙橡胶的0.1%~2%,优选为1%;和/或,所述交联剂的质量为三元乙丙橡胶的1%~5%,优选为3%。
7.一种吸油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橡胶是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改性橡胶制得的。
8.权利要求1~6任一项改性橡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三元乙丙橡胶溶于有机溶剂,溶解,加入4-叔丁基苯乙烯和交联剂;然后加入分散剂,搅拌;
(2)向步骤(1)的体系中加入引发剂,反应,即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与环己烷的混合溶液,所述甲苯与环己烷的体积比优选为(2~6):1,更优选为4:1;和/或,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与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20~60mg/mL,优选为40mg/mL;
和/或,步骤(1)中,所述分散剂为加入了分散剂的水溶液,加入的分散剂为明胶、磷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为明胶和磷酸钙的混合物;更优选的,所述水溶液中水、明胶和磷酸钙的质量比为100:0.2:0.1;
和/或,步骤(1)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的;
和/或,步骤(1)所述搅拌的条件为:在30~70℃下搅拌0.5~2小时;优选为在50℃下搅拌1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加入引发剂时体系的温度为75~85℃,优选为80℃;
和/或,所述反应条件为:先在75~85℃下反应6~10小时,再在85~95℃下反应0.5~2小时;优选的,所述反应条件为:先在80℃下反应8小时,再在90℃下反应1小时。
CN202010724774.4A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Active CN111909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4774.4A CN111909317B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4774.4A CN111909317B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9317A true CN111909317A (zh) 2020-11-10
CN111909317B CN111909317B (zh) 2021-05-07

Family

ID=73280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4774.4A Active CN111909317B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93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9090A (zh) * 2006-06-20 2006-11-29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橡胶的高吸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990515A (zh) * 2005-12-30 2007-07-04 易会安 淀粉-(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包含该共聚物的吸油膨胀橡胶及油井封隔器
CN103044626A (zh) * 2011-10-17 2013-04-17 宁波大学 一种超级吸油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6815A (zh) * 2016-10-31 2017-03-1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吸油膨胀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CN107663316A (zh) * 2017-09-21 2018-02-06 贵州理工学院 一种吸油膨胀橡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515A (zh) * 2005-12-30 2007-07-04 易会安 淀粉-(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包含该共聚物的吸油膨胀橡胶及油井封隔器
CN1869090A (zh) * 2006-06-20 2006-11-29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橡胶的高吸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4626A (zh) * 2011-10-17 2013-04-17 宁波大学 一种超级吸油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6815A (zh) * 2016-10-31 2017-03-1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吸油膨胀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CN107663316A (zh) * 2017-09-21 2018-02-06 贵州理工学院 一种吸油膨胀橡胶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I HUA ZHOU等: ""High oil-absorptive composites based on 4-tert-butylstyrene-EPDM-divinylbenzene graft polymer"", 《POLYMER INTERNATIONAL》 *
MEI HUA ZHOU等: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high oil-absorbent 4-tert-butylstyrene-EPDM-divinylbenzene graft terpolymer"",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WU BO等: ""Quantitative Effects of Synthesis Conditions on Oil Absorptive Properties of Oil Gels Based on EPDM/4-tert-Butylstyren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WU BO等: ""Sorption of styrene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ith oil absorptive res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WU BO等: ""Studies on swelling behaviour, compressive properties, and network parameters of EPDM/4-tert-butylstyrene oil gels"", 《IRANIAN POLYMER JOURNAL》 *
ZHANG MIN HUA等: ""Preparation of an oil-absorptive gel containing a 4-t-butyl styrene-EPDM-divinyl benzene graft polymer by reactive processing"", 《RSC ADVANCES》 *
刘艳萍 等: ""4-叔丁基苯乙烯/三元乙丙橡胶悬浮共聚树脂的制备及表征"", 《化工新型材料》 *
刘艳萍 等: ""P(EPDM/tBS)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
吴波: ""基于EPDM橡胶的高吸油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9317B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98684B2 (ja) 再生可能源からのイソブテンの重合体
CN109745952B (zh) 一种多孔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271378B (zh) 烃回收用聚烯烃互穿网络材料
JP2007518870A (ja) 官能基化された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RU2003119448A (ru) Полимеры, снижающие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е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е, и суспензии и растворы полимеров, снижающих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е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е
CN115537158B (zh) 一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生产工艺
CN102020752A (zh) 硅原位杂化接枝改性含聚共轭二烯烃胶乳的方法
CN111909317B (zh) 一种具有高吸油性能的改性橡胶及其制备工艺
CN111974362B (zh) 改性橡胶在制备吸油材料中的用途
Yang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the rapeseed meal-grafted-poly (methyl methacrylate-co-butyl acrylate) oil-absorbents
RU2004113556A (ru) Сверхвысокомолекулярный полиолефин, используемый в качестве добавки, улучшающей текучесть холодных жидкостей
CN113969040B (zh) 一种改性氮化硼/环氧树脂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ishnan et al. 3D-poly (styrene-methyl methacrylate)/divinyl benzene-2D-nanosheet composite networks for organic solvents and crude oil spill cleanup
Han et al. Balancing anti‐migration and anti‐aging behavior of binary antioxidants for high‐performance 1, 2‐polybutadiene rubber
CN114437282A (zh) 一种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63526A (zh) 一种芳香烯烃接枝改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Guo et al. An efficient, simple and facile strategy to synthesize polypropylene-g-(acrylic acid-co-acrylamide) nonwovens by suspension grafting polymerization and melt-blown technique
CN114773660B (zh) 一种多孔超高分子量聚含氟烯烃空心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JP2012097249A (ja) 制振ダンパー用材料および制振ダンパー
CN110723735A (zh) 球形超容炭、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968926B (zh) 一类乙烯/α-烯烃/功能化苯乙烯衍生物三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EPDM-based oil-absorptive gel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EPDM and styrene derivatives
CN106146788B (zh) 轮胎用改性有机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44242B (zh) 一种增强改性橡胶在制备吸油密封材料中的用途
CN115305076A (zh) 一种复合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