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7282B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7282B
CN111907282B CN201910384901.8A CN201910384901A CN111907282B CN 111907282 B CN111907282 B CN 111907282B CN 201910384901 A CN201910384901 A CN 201910384901A CN 111907282 B CN111907282 B CN 1119072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vehicle
electric power
frame
pow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49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7282A (zh
Inventor
李帅
潘洪明
赵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49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72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7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7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7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72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 B60G15/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 B60G15/0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 B60G15/06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the spring being arranged around the damper
    • B60G15/063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the spring being arranged around the damp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spring on the dam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电驱动桥总成和悬挂装置。电驱动桥总成包括电动力总成和桥壳,电动力总成设在桥壳上;悬挂装置连接在电动力总成和车架之间,悬挂装置包括:套筒式减震器和第一弹性件。套筒式减震器包括套筒和沿套筒的轴线可往复移动的移动杆,套筒与电动力总成相连,移动杆与车架相连;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移动杆相连且可随所述移动杆同步运动,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套筒相连。由此,通过设置悬挂装置,悬挂装置能够衰减电动力总成的震动和所受冲击力,可以防止电动力总成与桥壳的连接处开裂、渗油,并且,悬挂装置可以抑制电动力总成旋转点头,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电机和变速箱与桥壳固定在一起形成电机集成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震动通过轮胎传递至桥壳,电机和变速箱与桥壳的连接处受力较大,导致电机和变速箱与桥壳的连接处容易开裂、渗油。并且,车辆在起伏路面上行驶时,电机和变速箱容易旋转点头,电机和变速箱的部分质量转移,破坏了悬架的简谐运动,会降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防止电动力总成与桥壳的连接处开裂、渗油。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车架、电驱动桥总成和悬挂装置。所述电驱动桥总成包括电动力总成和桥壳,所述电动力总成设在所述桥壳上;所述悬挂装置连接在所述电动力总成和所述车架之间,所述悬挂装置包括:套筒式减震器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套筒式减震器包括套筒和沿所述套筒的轴线可往复移动的移动杆,所述套筒与所述电动力总成相连,所述移动杆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杆相连且可随所述移动杆同步运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设置悬挂装置,悬挂装置能够衰减电动力总成的震动和所受冲击力,可以防止电动力总成与桥壳的连接处开裂、渗油,并且,悬挂装置可以抑制电动力总成旋转点头,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同时,由于电驱动桥总成的重心不在桥壳的轴线上,因此设置悬挂装置可以对电动力总成起到拉升、托起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善电驱动桥总成的重心偏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动力总成包括动力电机和变速箱。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两个且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桥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多层板簧,多层所述板簧由U型螺栓捆绑。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中部与所述桥壳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弹性件支座固定在所述车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移动杆包括彼此相连的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头部上设有具有第一外螺纹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可螺旋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套筒包括彼此相连的主体部和具有第二外螺纹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设在所述主体部的外部,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与所述第二外螺纹可螺旋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还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移动杆可枢转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与所述车架相连的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套筒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与所述电动力总成相连的第二固定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套筒式件减震器为液压式减震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悬挂装置和电驱动桥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挂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挂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说明
套筒式减震器1;
套筒11;主体部111;第二连接部112;第二外螺纹113;第二止挡垫片114;第二套管115;第二连接件116;
移动杆12;头部121;杆部122;第一连接部123;第一外螺纹124;第一止挡垫片125;第一套管126;第一连接件127;
第一弹性件2;
第一连接座3;第一U形支架31;第一连接板32;第一固定面33;
第二连接座4;第二U形支架41;第二连接板42;第二固定面43;
第二弹性件5;板簧51;
电驱动桥总成6;电动力总成61;桥壳62;
悬挂装置7;U型螺栓8;弹性件支座9;车架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架91、电驱动桥总成6和悬挂装置7。电驱动桥总成6包括电动力总成61和桥壳62,电动力总成61设置在桥壳62上。悬挂装置7连接在电动力总成61和车架91之间,悬挂装置7包括:套筒式减震器1和第一弹性件2,套筒式减震器1包括套筒11和沿套筒11的轴线可往复移动的移动杆12,套筒11与电动力总成61相连,移动杆12与车架91相连,第一弹性件2的一端与移动杆12相连,第一弹性件2的另一端与套筒11相连,而且第一弹性件2可随移动杆12同步运动。
由于第一弹性件2可以随移动杆12同步运动,因此移动杆12在往复运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弹性件2往复运动,从而第一弹性件2即可被压缩,也可被拉伸,从而可以使悬挂装置7具有抗压和抗拉能力,进而可以扩大悬挂装置7的使用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被构造成在车辆满载状态时第一弹性件2处于自然伸缩状态。其中车辆在设计之初,会设计有额定载荷量,当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实际载重大致等于所述额定载荷量时,此时车辆处于满载状态,在该状态时,第一弹性件2处于自然伸缩状态。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当车辆的实际载重小于上述额定载荷量时,第一弹性件2会被拉伸,当车辆的实际载重大于上述额定载荷量时,第一弹性件2会被压缩。
其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震动和冲击力通过轮胎传递至桥壳62,然后震动和冲击力传递至桥壳62后,然后部分震动和冲击力被悬挂装置7衰减后传递至车架91,因此,通过套筒式减震器1和第一弹性件2配合,能够将桥壳62上的震动和冲击力衰减,可以防止电动力总成61与桥壳62的连接处渗油、开裂。
并且,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桥壳62受到的震动和冲击力传递给套筒式减震器1和第一弹性件2后,移动杆12沿套筒11的轴线往复移动,同时移动杆12也带着第一弹性件2压缩或者拉长,第一弹性件2既能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从而可以抵消车辆受到的震动和冲击力。因此,如此设置能够减缓车辆受到的震动和冲击力,可以改善车辆的震动,同时,也能够使悬挂装置7具有抗压和抗拉能力,从而可以扩大悬挂装置7的使用范围。
另外,由于第一弹性被压缩时,第一弹性件2具有弹力,第一弹性件2被拉长时,第一弹性件2具有的拉力更准确,悬挂装置7连接在电动力总成61和车架91之间后,悬挂装置7的弹力和拉力能够抑制电动力总成61旋转点头,可以避免电动力总成61的部分质量转移,从而可以防止破坏悬架的简谐运动,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并且,也可以保证电动力总成61中齿轮润滑的质量。
由此,通过设置悬挂装置7,悬挂装置7能够衰减电动力总成61的震动和所受冲击力,可以防止电动力总成61与桥壳62的连接处开裂、渗油,并且,悬挂装置7可以抑制电动力总成61旋转点头,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同时,由于电驱动桥总成6的重心不在桥壳62的轴线上,因此设置悬挂装置7可以对电动力总成61起到拉升、托起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善电驱动桥总成6的重心偏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动力总成61可以包括:动力电机和变速箱,这样设置可以保证车辆正常驱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辆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5,第二弹性件5可以包括两个,也就是说,第二弹性件5可以设置为两个,而且两个第二弹性件5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在车架91上,桥壳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弹性件5相连,需要说明的是,位于左侧的第二弹性件5与桥壳62的左端相连,位于右侧的第二弹性件5与桥壳62的右端相连。其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受到的震动和冲击力通过轮胎传递至桥壳62后,部分震动和冲击力被第二弹性件5衰减后传递至车架9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弹性件5可以包括多层板簧51,多层板簧51可以由U型螺栓8捆绑在一起,这样设置能够提升第二弹性件5对震动和冲击力的衰减效果,可以提升车辆的减震性能,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的中部与桥壳62相连,第二弹性件5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弹性件支座9固定在车架91上,如此设置能够将桥壳62、第二弹性件5和车架91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震动和冲击力能够传递至车架91,并且,通过设置弹性件支座9,能够将第二弹性件5可靠地装配在车架91上,可以防止第二弹性件5从车架91上脱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移动杆12可以包括彼此相连的头部121和杆部122,杆部122可以设在套筒11内,头部121上可以设有具有第一外螺纹124的第一连接部123,第一弹性件2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与第一外螺纹124可螺旋连接,这样设置能够将第一弹性件2可靠地装配在第一连接部123上,可以防止第一弹性件2与第一连接部123分离,从而可以保证悬挂装置7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23上可以设有用于止挡第一弹性件2的第一止挡垫片125,第一弹性件2与第一连接部123装配在一起后,第一止挡垫片125能够止挡第一弹性件2,可以防止第一弹性件2脱离第一外螺纹124,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弹性件2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套筒11可以包括彼此相连的主体部111和具有第二外螺纹113的第二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2套设在主体部111的外部,第一弹性件2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与第二外螺纹113可螺旋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将第一弹性件2可靠地装配在第二连接部112上,可以防止第一弹性件2与第二连接部112分离,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悬挂装置7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112上可以设有用于止挡第一弹性件2的第二止挡垫片114,其中,当第一弹性件2被压缩时,第二止挡垫片114可以止挡第一弹性件2,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弹性件2脱离第二外螺纹113,进而可以保证弹性件的工作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车辆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座3和第二连接座4。第一连接座3与移动杆12可枢转相连,而且第一连接座3包括与车架91相连的第一固定面33,第二连接座4与套筒11可枢转相连,第二连接座4可以包括与电动力总成61相连的第二固定面43,也就是说,第一连接座3相对移动杆12可转动,第二连接座4相对套筒11可转动。其中,当车辆受到冲击力时,第一连接座3相对移动杆12转动,第二连接座4相对套筒11转动,这样设置能够更好地减缓车辆所受冲击力,可以提升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移动杆12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套管126,第一连接座3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127与第一套管126相连,如此设置能够将第一连接座3与移动杆12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第一连接座3相对移动杆12可转动的工作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套筒11的自由端可以设有第二套管115,第二连接座4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116与第二套管115相连,这样设置能够将第二连接座4与套筒11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第二连接座4相对套筒11可转动的工作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座3可以包括:第一U形支架31和第一连接板32,第一固定面33设置于第一连接板32,第一U形支架3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127与第一套管126相连,第一连接板32可以用于连接车辆的车身或者车架91。第二连接座4可以包括第二U形支架41和第二连接板42,第二固定面43设置于第二连接板42,第二U形支架41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116与第二套管115相连,第二连接板42可以用于连接车辆的车轮或者车桥,如此设置能够将悬挂装置7装配在车辆上,可以提升车辆的减振性能。并且,车身或者车架91到车轮或者车桥的装间较大,可以保证悬挂装置7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提升悬挂装置7的装配稳固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套筒式减震器1可以设置为液压式减震器,液压式减震器的受力和使用要求方面更加好,可以提升套筒式减震器1的工作性能,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车辆的减振效果使,并且,液压式减震器不容易损坏,可以延长套筒式减震器1的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电驱动桥总成,所述电驱动桥总成包括电动力总成和桥壳,所述电动力总成设在所述桥壳上;
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连接在所述电动力总成和所述车架之间,所述悬挂装置包括:
套筒式减震器,所述套筒式减震器包括套筒和沿所述套筒的轴线可往复移动的移动杆,所述套筒与所述电动力总成相连,所述移动杆与所述车架相连;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杆相连且可随所述移动杆同步运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相连;
所述移动杆包括彼此相连的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头部上设有具有第一外螺纹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可螺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力总成包括动力电机和变速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两个且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桥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多层板簧,多层所述板簧由U型螺栓捆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中部与所述桥壳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弹性件支座固定在所述车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彼此相连的主体部和具有第二外螺纹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设在所述主体部的外部,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与所述第二外螺纹可螺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移动杆可枢转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与所述车架相连的第一固定面;
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套筒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与所述电动力总成相连的第二固定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式减震器为液压式减震器。
CN201910384901.8A 2019-05-09 2019-05-09 车辆 Active CN1119072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4901.8A CN111907282B (zh) 2019-05-09 2019-05-09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4901.8A CN111907282B (zh) 2019-05-09 2019-05-09 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7282A CN111907282A (zh) 2020-11-10
CN111907282B true CN111907282B (zh) 2022-07-15

Family

ID=73242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4901.8A Active CN111907282B (zh) 2019-05-09 2019-05-09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728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58087A1 (de) * 2006-12-09 2008-06-12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Luftfeder- und Dämpfereinheit mit gelenkig gelagerter Kolbenstange
DE102007051299B4 (de) * 2007-03-14 2010-07-01 Audi Ag Höhen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5966221B (zh) * 2015-12-31 2018-05-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用于车辆的驱动桥组件
CN108458035A (zh) * 2018-06-28 2018-08-28 叶年催 一种电动车减震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7282A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15616B (zh) 横置复合材料板簧悬架结构
JPH0124673B2 (zh)
US20080083591A1 (en) Device for Damping Vibrations
KR101479594B1 (ko) 현가장치의 인슐레이터
CN111907282B (zh) 车辆
CN210164838U (zh) 车辆用减震器总成以及车辆
CN201305042Y (zh) 驾驶室后悬架装置
CN112297807B (zh) 电动车辆
CN209112183U (zh) 轨道车辆用车间减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09305003B (zh) 乘用车及独立悬架系统
CN104139694B (zh) 一种用于悬置支架的悬置软垫结构及悬置支架总成
CN213442814U (zh) 一种轻卡前悬浮结构
CN204895009U (zh) 一种悬架副车架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独立悬架系统
CN102381372B (zh) 一种双向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11907279B (zh) 车辆
CN103660827B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
CN20670392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垫
CN113830126B (zh) 导向轮安装座及具有其的导向装置和轨道车辆
CN220594566U (zh) 车辆悬挂装置
CN220129901U (zh) 一种汽车减震底盘悬架
CN215673346U (zh) 智能动力单元车载减振装置
CN219505807U (zh) 一种汽车独立悬挂式减震器
CN212555720U (zh) 一种汽车平衡悬架
CN221097316U (zh) 柴油机车架减振装置
CN219506139U (zh) 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电动车鞍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