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6921B - 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6921B
CN111906921B CN201910408791.4A CN201910408791A CN111906921B CN 111906921 B CN111906921 B CN 111906921B CN 201910408791 A CN201910408791 A CN 201910408791A CN 111906921 B CN111906921 B CN 111906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urnover
tubular member
end plate
fas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87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6921A (zh
Inventor
姚井祥
李雪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4087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6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6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6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6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6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1/00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 B28B21/76Moulds
    • B28B21/82Moulds built-up from several parts; Multiple moulds; Moulds with adjustabl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所述装置1包括有置板梁11、内底板12、端板13、外压板14和紧固装置15,所述内底板12放置在置板梁11上,所述置板梁11的两端与两块端板13相连接。所述外压板14压合在端板13的外边缘上,所述外压板14与端板13通过紧固装置15连接固定。所述装置1的置板梁11与端板13采用内插接或外穿接或内外夹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置板梁11可选择设置为空心梁111或实心梁112,为减轻所述装置1的重量,优选为空心梁111。所述置板梁11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还可为多边形。所述成型装置可设置成矩形结构、圆形结构、三角形结构与多边形结构。所述成型装置还加装有翻转机构。

Description

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涉及一种建材生产装置,特别设计一种用于建筑胶凝材料管状构件制品所用的一次浇筑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市场上所应用的建筑胶凝材料管状构件制品,如墙体内的通风道、烟道、管状装饰构件其具有一个共同缺点。(一)所述各构件只具有光滑的外表面,其中空的内侧壁比较粗糙。粗糙内壁的通风道、烟道不但影响通风通烟气的效果,有时还会出现附著物飘挂在管道粗糙的内壁上造成通道的堵塞。(二)管状构件的壁厚不均匀,不均匀的壁厚不但导致每件成品的重量不一致,出现的薄壁的管状面严重影响构件的整体各项力学强度指标。(三)管状构件的边与边之间连接强度不够,为增强构件边与边之间的强度只能加大构件的壁厚。壁厚的增加不但增加了构件的重量,还提高了构件的生产成本。上述问题的出现均由于浇筑上述产品的成型装置设计与制作出现瑕疵。目前生产通风道、烟道、管状装饰构件的成型装置比较简易,仅有形成构件光滑表面的外套板,构件内壁为人工涂抹,这样生产的各种管状构件内壁粗糙,壁厚不均。尽管一些建材厂家研发制作了一些带有外壁与内壁结构的双腔专用装置,但其内壁在最后脱模时难以取出。即便强行取出内壁板是也会将构件的部分板面与边角粘落下来,从而对构件的强度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整体结构包括包括有置板梁、内底板、端板、外压板和紧固装置,所述内底板放置在置板梁上,所述置板梁的两端与端板相连接。所述外压板压合在端板的外边缘上,所述外压板与端板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固定。所述置板梁为空心梁或实心梁,所述装置的置板梁与端板采用内插接或外穿接或内外夹接的连接方式的三种模式。
具体的,所述内插接为所述空心梁通过其贯通孔套插在端板上设置的插块上。
具体的,所述内插接为置板梁通过其两端设置的插条插固在端板上设置的插槽Ⅰ内。
具体的,所述外穿接为端板上设置有穿梁孔,所述置板梁端头部穿插进端板上设置有穿梁孔内。
具体的,所述内外夹接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端板设置成包括有内固板和外环板分体结构。所述内固板设置在置板梁的内侧,用以支撑所述置板梁,所述内固板与外压板紧固连接。所述外环板的内侧套挂在置板梁上,其外侧支撑在外压板的内壁上。所述置板梁通过内固板和外环板对夹固定。
为防止内底板在装置腔体中出现位移的现象,所述置板梁上设置有置板槽,置板槽用以放置内底板,置板槽可防止内底板沿置板梁横向位移。更进一步的解决内底板在装置腔体中出现位移的现象,本发明装置还包括有固定内底板的固板装置。
具体的,所述固板装置为环状体,所述环状体可拆卸套挂在内底板外侧面上,所述环状体在装置可于置板梁上设置有置板槽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在没有设置置板槽的置板梁的装置中。
具体的,所述固板装置为紧固条或紧固块所述紧固条或紧固块可拆卸设置在置板梁和内底板的外侧与外压板内侧之间的夹角内。
为增强所述置板梁的空心梁的强度,所述空心梁内设制有加强筋Ⅰ。为增强所述外压板的强度,防止其在受压中变形,外压板上设置有加强筋Ⅱ。为减少外压板与端板连接错位对所述装置的影响,所述装置内还包括有有上压板。
在上述采用外穿接模式装置的端板穿梁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置板梁的外直径。所述装置还包括有固定支撑置板梁的顶固装置。
具体的,所述顶固装置为插顶块,所述插顶块可拆卸设置在端板穿梁孔与置板梁之间。所述插顶块包括定位面板、顶块和拉环,所述顶块固设在定位面板的内侧,所述拉环固设在定位面板的外表面上。
具体的,所述顶固装置为旋顶块,所述旋顶块可移动旋转设置端板上。 所述旋顶块包括有顶板、螺杆、弹簧、拉环和螺母。所述螺杆固设在顶板的内侧面上,所述拉环固设在顶板的外表面上。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的外压板与端板相连接的紧固装置其紧固模式分为螺杆紧固或偏心轮紧固。
具体的,所述螺杆紧固装置由螺母法兰盘、螺杆、旋转架和固定块构成。或由法兰盘、螺杆和固定螺母块构成。或由法兰盘螺母、螺杆、旋转架和固定挂钩构成。
具体的,所述偏心轮紧固装置由把杆、偏心轮、连杆、旋转架和固定块构成。或由把杆、偏心轮、连杆、旋转架和固定挂钩构成。
上述各实施例所叙述的紧固装置的螺杆紧固或偏心轮紧固,其紧固状态可分为定位紧固或普通紧固。
具体的,所述定位紧固为外压板与端板相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紧固通孔,螺杆穿过紧固通孔以完成所述外压板与端板紧固并对端板实现定位。
具体的,所述普通紧固为外压板与端板相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紧固插槽,螺杆或连杆滑进紧固插槽以完成所述外压板与端板紧固,所述普通紧固其对端板定位精确度不高。
为解决上述普通紧固对端板定位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所述置板梁的端头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用以定位卡固端板。
为实现在建筑管状构件边与边之间设置连接加强筋和建筑构件管状体内部设置板面的加强筋,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的置板梁上和内底板上设置有内凹槽。
具体的,所述置板梁上内凹槽Ⅱ设置在置板梁于两块内底板相连接的外缘面上。所述内底板上设置有内凹槽Ⅰ设置在内底板的板面上。所述置板梁上设置的内凹槽Ⅱ用以在建筑管状构件边与边相连接的内管壁夹角处制作出角连接加强筋,所述内底板上设置的内凹槽Ⅰ
用以在建筑管状构件任一边上制作出边连接加强筋。所述置板梁上设置有内凹槽Ⅱ与内底板上设置的内凹槽Ⅰ,可设置成矩形槽或梯形槽或半圆槽。
为实现在建筑管状构件上的任一边上制作连接贯通孔,所述示本发明所述装置的外压板上设置有柱状贯通管,内底板上设置有柱状管。所述柱状贯通管在外压板的板面上贯通设置,所述柱状管固设在内所述柱状贯通管与柱状管其横截面形状可设置成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
为实现在一套装置上生产出有着不同形状的连接贯通孔的建筑管状构件,本发明成型装置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制作方案。
具体的,装置的外压板上设置有开口Ⅱ,内底板上设置开口Ⅰ,开口Ⅱ与开口Ⅰ上设置有阶梯槽。所述模块包括有外压板模块和内底板模块。 所述外压板模块由柱状贯通管和连接底板构成。所述内底板模块由柱状管和连接底板构成。所述柱状贯通管连接底板与柱状管
连接底板上设置有底板阶梯槽Ⅰ。所述柱状贯通管与柱状管其横截面可设置成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不同形状的柱状贯通管外压板模块和不同形状的柱状管内底板模块通与外压板开口Ⅱ、内底板开口Ⅰ实现无缝对接与更换。所述外压板的开口Ⅱ上设置有外盖板,所述内底板
的开口Ⅱ上设置有内盖板。当所述装置不需要加装各种形状的外压板模块和内底板模块时,设置有外压板开口Ⅱ与内底板开口Ⅰ的装置加装上外盖板和内盖板后可用于标准建筑管状构件的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所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可用于上述实施例矩形以外的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管状建筑构件的生产。
具体的,所述圆形装置其内底板、外压板和或上盖板为弧形板,所述端板为圆形板。所述三角形装置包括由三根置板梁、3块内底板、3块外压板和两块三角形端板组合而成。所述多边形装置其内底板、外压板和或上盖板的配置数量与多边形管状建筑构件的边数相一致,
所述端板的形状与多边形管状建筑构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还包括有翻转机构。
实施例一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有两个架体和一根翻转梁,所述翻转梁穿过两块端板上设置的翻转孔贯通于整个装置体,所述翻转梁的两端置放于架体上端设置的支座上。
为增强所述装置与翻转机构的连接效果,减少端板翻转孔与翻转梁之间的的磨损,所述端板上固设有旋转套管,所述旋转套管与端板一同可旋转套挂在翻转梁上。
为在生产中避免翻转梁在架体支座上随意转动,并更好的使所述翻转梁与装置具有旋转定位功能,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有止旋装置。
具体的,所述止旋装置为设置在翻转梁与架体支座旋转连接处的销杆,所述销杆穿插进翻转梁上设置的止旋通孔与支座上设置的通孔中。
具体的所述止旋装置为设置在翻转梁与架体支座旋转连接处的磁吸连杆,所述磁吸连杆包括有固定座、旋连杆、卡头。为增强上述磁吸连杆的止旋定位效果,防止旋连杆意外脱落。所述磁吸连杆的旋连杆设置有磁吸头,所述磁吸头固设在旋连杆上,与其位置相对应的架体上固设有磁吸金属柱,所述磁吸连杆在使用中,磁吸头磁吸在磁吸金属柱上。
为禁止所述装置与翻转梁之间的旋转,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有锁闭装置,所述锁闭装置具有装置与翻转梁的旋转锁闭功能。
具体的,所示所述锁闭装置为可拆卸穿插在翻转梁与端板旋转套管的
旋转连接处的螺母杆。具体的,所述所述锁闭装置为键条,键条可拆卸插入在翻转梁上设置的键槽Ⅰ与旋转套管是设置的键槽Ⅱ中。或所述键条拆卸插入在翻转梁上设置的键槽Ⅰ与端板翻转孔上设置的键槽Ⅲ中。所述螺母杆与键条的设置可实现所述装置与所述翻转机构的旋转固定与旋转定位功能。
实施例二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有翻转梁和两个环转架,所述环转架包括有外环架、内环体和连杆。所述翻转梁穿过两块端板上设置的翻转孔贯通于整个装置,所述翻转梁通过其两端设置的插头插入环转架的内环体上设置的插槽Ⅱ内以实现其三者的可拆卸相连接。通过在地面是推动旋转环转架,当所述环转架不同的平直边于地面接触,可实现所述装置与翻转机构
的旋转固定与旋转定位功能。本实施例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有锁闭装置,其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锁闭装置其结构功能相相一致。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有益的效果是,所述装置之间的各部件采用可拆卸连接模式,全套装置组合后即可在装置外压板与内底板之间的空隙内一次浇筑成型各种管状构件。管状构件在装置内凝结固化后,所述成型不但装置外脱模简单,其内部脱模也非常容易,不会对管状构件内壁造成破损,成型后的管状构件内壁与外表面一样光滑。
所述成型装置可生产横截面为矩形、圆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的管状构件。所述各种形状的管状构件管体腔内壁上的角连接加强筋与板面加强筋与管体一次成型,板面厚度均匀,强度高。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还包括有翻转机构,在生产过程在装置由机械结构自动翻转,提高了生产效率。翻转机构在加装了各种安全保护措施,防止装置在生产
过程中的意外转动,提高了所述成型装置的使用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外观图
图2 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分解图
图3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图1中点放大图
图4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图1中点纵剖面图
图5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与端板连接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6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与端板连接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7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与端板连接实施例(三)示意图—1
图8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与端板连接实施例(三)示意图—2
图9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与端板连接实施例(四)示意图—1
图10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与端板连接实施例(四)示意图—2
图11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固板装置实施例(一)示意图—1
图12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固板装置实施例(一)示意图—2
图13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固板装置实施例(二)示意图—1
图14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固板装置实施例(二)示意图—2
图15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顶固装置实施例(一)示意图—1
图16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顶固装置实施例(一)示意图—2
图17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顶固装置实施例(二)示意图—1
图18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顶固装置实施例(二)示意图—2
图19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顶固装置实施例(二)示意图—3
图20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上压板示意图
图21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紧固装置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2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紧固装置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23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紧固装置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24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紧固装置实施例(四)示意图
图25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紧固装置实施例(五)示意图
图26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内凹槽Ⅱ实施例(一)示意图—1
图27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内凹槽Ⅱ实施例(一)示意图—2
图28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内凹槽Ⅱ实施例(二)示意图—1
图29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内凹槽Ⅱ实施例(二)示意图—2
图30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内凹槽Ⅱ实施例(三)示意图—1
图31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置梁板内凹槽Ⅱ实施例(三)示意图—2
图32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管状构件示意图
图33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上开口模式实施例示意图
图34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上开口模块化实施例示意图—1
图35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上开口模块化实施例示意图—2
图36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上开口模块化实施例示意图—3
图37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示意图置板梁定位卡槽示意图
图38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圆形实施例示意图
图39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三角形实施例示意图
图40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多边形实施例示意图
图41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实施例一示意图—1
图42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实施例一示意图—2
图43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实施例一示意图—3
图44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实施例一示意图—4
图45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实施例一示意图—5
图46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止旋装置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47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止旋装置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48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锁闭装置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49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锁闭装置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50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锁闭装置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51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翻转机构实施例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具体结构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以矩形装置为例进行描述,其描述不作为对本申请权利要求的限定)
所述装置1包括有4根置板梁11、4块内底板12、两块端板13、4块外压板14和紧固装置15,所述内底板12放置在置板梁11上,所述4根置板梁11的两端与两块端板13相连接。所述4块外压板14压合在端板13的4个外边缘上,所述外压板14与端板13通过紧固装置15连接固定。所述置板梁11可选择设置为空心梁111或实心梁112,为减轻所述装置1的重量,优选为空心梁111。所述置板梁11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还可为多边形。
所述装置1的置板梁11与端板13采用内插接或外穿接或内外夹接的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内插接包括有端板13内侧设置的插块13a,所述空心置板梁111通过其贯通孔111a套插在端板13上设置的插块13a上,用以实现所述空心置板梁111与端板13的连接固定。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内插接包括有端板13的内侧设置的插槽13b,所述置板梁11其两端插固在端板13上设置的插槽13b内,用以实现所述空心置板梁111与端板13的连接固定。
为保证所述端板13与置板梁11连接处的平整,所述置板梁11两端设置有的插条112a,所述置板梁11通过其两端设置有的插条112a插固在端板13上设置的插槽13b内,用以实现所述空心置板梁111与端板13的连接固定。所述插槽13b的外直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置板梁11的外直径。
具体的,如图7图8所示所述外穿接为端板13上设置有穿梁孔13c,所述置板梁11端头部穿插进端板13上设置有穿梁孔13c内,用以实现所述置板梁11与端板13的连接固定。
具体的,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内外夹接为端板13设置成包括有内固板131和外环板132分体结构,所述内固板131设置在置板梁11的内侧,用以支撑所述置板梁11,所述内固板131通过紧固装置15与外压板14紧固连接。所述外环板132的内侧套挂在置板梁11上,其外侧支撑在外压板14的内壁上。所述置板梁11通过内固板131和外环板132上下对夹,以实现所述置板梁11与端板13的连接固定。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1为防止内底板12在装置腔体中出现位移的现象,在装置使用中预先使用与所生产的建筑构件同材质的小料块挤压在装置1的内底板12与块外压板14之间。上述操作可以解决内底板12在装置腔体中出现位移的现象,但在具体操作中耗时费力,效率不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0—图14本发明在装置1的置板梁11上设置有置板槽11a,所述置板槽11a用以放置内底板12,所述置板槽11a可防止内底板12沿置板梁11横向位移。更进一步的解决内底板12在装置腔体中出现位移的现象,如图11—图14所示本发明装置1还包括有固定内底板12的固板装置。
具体的,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固板装置为环状体16a,所述环状体16a可拆卸套挂在内底板12外侧面上,所述环状体16a的内环与若干内底板12组成的筒体外侧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环状体16a的外环与若干外压板14组成的筒体内侧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环状体16a在装置1可于置板梁11上设置有置板槽11a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在没有设置置板槽11a的置板梁11的装置1中。
具体的,如图13图14所示所述固板装置为紧固条16b或紧固块16c,所述紧固条16b或紧固块16c可拆卸设置在置板梁11和内底板12的外侧与外压板14内侧之间的夹角内。所述紧固条16b或紧固块16c其外侧面顶靠在两块外压板14相连结后内壁夹角上,其内侧面顶靠在置板梁11和内底板12相连结后形成的外壁夹角上。所述紧固条16b用以装置1的翻面浇筑,即浇筑一面后将装置90度翻转后打开外压板14取出相邻的紧固条16b后,再对此面进行浇筑。如此反复翻转进行浇筑,浇筑最后一面时将最后两根紧固条16b取出。
为增强所述置板梁11的空心梁112的强度,图13图14所示所述置板梁11的空心梁112内设制有加强筋Ⅰ112b。为增强所述外压板14的强度,防止其在受压中变形,图9—图12所示所述外压板14上设置有加强筋Ⅱ14a。
为解决上述装置1的置板梁11与端板13采用外穿接的方式相连接实施例中,装置1在组装或脱模时能轻松将所述置板梁11从装置1中插入或取出。图15—18所示所述装置1端板13穿梁孔13c的孔径大于所述置板梁11的外直径。为保证穿梁孔13c的孔径大于置板梁11的外直径时,装置1在浇筑中置板梁11在穿梁孔13c的定位于稳定,本发明所述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还包括有固定支撑置板梁11的顶固装置。
具体的,图15图16所示所述顶固装置为插顶块17a,所述插顶块17a可拆卸设置在端板13穿梁孔13c与置板梁11之间。所述插顶块17a包括定位面板17a1、顶块17a2和拉环17a3,所述顶块17a2固设在定位面板17a1的内侧,所述拉环17a3固设在定位面板17a1的外表面上。装置1在组装时将置板梁11插入端板13的穿梁孔13c后将插顶块17a插入置板梁11插入与穿梁孔13c的缝隙中,拆模时通过拉环17a3将插顶块17a拔出。(本实施例以矩形置板梁11为例进行阐述,附图中插顶块17a的形状不作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定)
具体的,图17—图19所示所述顶固装置为旋顶块17b,所述旋顶块17b可移动旋转设置端板13上。 所述旋顶块17b包括有顶板17b1、螺杆17b2、弹簧17b3、拉环17b4和螺母17b5。所述螺杆17b2固设在顶板17ba的内侧面上,所述拉环17b4固设在顶板17ba的外表面上。
图19所示所述旋顶块17b通过螺杆17b2穿插进端板13的顶块通孔13d以实现旋顶块17b与端板13的可移动旋转连接。所述穿过端板13的螺杆17b2加装有弹簧17b3并由螺母17b5固定。装置1在组装时将旋顶块17b旋转让出穿梁孔13c的位置后将置板梁11插入端板13的穿梁孔13c,然后通过拉环17b4将旋顶块17b向外拉出,当顶板17b1拉出的距离超过置板梁11的端头面时旋转所述旋顶块17b使其与置板梁11对正,将旋顶块17b的顶板17b1顶靠在置板梁11的内侧面上,所述旋顶块17b通过其螺杆17b2加装的弹簧17b3稳固在端板13上。脱模取出置板梁11时反向重复上述步骤。(本实施例以圆形置板梁11为例进行阐述,附图中旋顶块17b顶板17b1的形状不作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定)。
为增强所述装置1在合模与脱模时置板梁11插入与抽取的顺畅性和端板13外形的美观性,所述端板13上设置的穿梁孔13c其形状与所述置板梁1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为增强所述插顶块17a和旋顶块17b顶固置板梁11的效果,所述插顶块17a或旋顶块17b顶板17b1其外侧面与置板梁11内侧接触面的形状匹配。
为减少外压板14与端板13连接错位对所述装置1的影响,本发明所述装置1内还包括有有上压板18,使用中所述上压板18为紧贴在外压板14的内侧面上。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外压板14与端板13相连接的紧固装置15
如图21—25所示。所述紧固装置15其紧固模式分为螺杆紧固或偏心轮紧固。
具体的,图21所示所述螺杆紧固装置由法兰盘螺母15a、螺杆15b、旋转架15c和固定块15d构成。固定块15d固定设置在端板13上,所述旋转架15c的一端与固定块15d旋转相连接,其另一端与螺杆15b固定连接,法兰盘螺母15a旋套在螺杆15b的螺纹端。
或如图22所述由法兰盘15e、螺杆15b和固定螺母块15f构成。固定螺母块15f固定设置在端板13上,所述螺杆15b的一端与法兰盘15e固定连接,其螺纹端旋插进固定螺母块15f内。
图23所示所述螺杆紧固装置还包括由法兰盘螺母15a、螺杆15b、旋转架15c和固定挂钩15j构成。固定挂钩15j固定设置在端板13上,螺杆15b的螺纹端旋套法兰盘螺母15a,其另一端与旋转架15c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螺母15a、螺杆15b通过旋转架15c可移动套挂在固定挂钩15j上。
具体的,图24所示所述偏心轮紧固装置由把杆15g、偏心轮15h、连杆15i、旋转架15c和固定块15d构成。固定块15d固定设置在端板13上,所述旋转架15c的一端与固定块15d旋转相连接,其另一端与连杆15i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5i的另一端与偏心轮15h旋转连接,把杆15g设置在偏心轮15h上。或如图25所示由把杆15g、偏心轮15h、连杆15i、旋转架15c和固定挂钩15j构成。固定挂钩15j固定设置在端板13上,所述连杆15i的一端旋转连接偏心轮15h,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旋转架15c,所述把杆15g设置在偏心轮15h上,所述把杆15g、偏心轮15h、连杆15i通过旋转架15c可移动套挂在固定挂钩15j上。
上述各实施例所叙述的紧固装置15的螺杆紧固或偏心轮紧固,其紧固状态可分为定位紧固或普通紧固。
具体的,图21图22所示所述定位紧固为外压板14与端板13相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紧固通孔14b,螺杆15b穿过紧固通孔14b以完成所述外压板14与端板13紧固并对端板13实现定位。装置1的两块端板13的间距即装置1所生产的管状构件的长度由外压板14两端上的紧固通孔14b来实现。
具体的,图23—图25所示所述普通紧固为外压板14与端板13相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紧固插槽14c,螺杆15b或连杆15h滑进紧固插槽14c以完成所述外压板14与端板13紧固。所述普通紧固其对端板13定位精确度不高,所生产的管状构件的长度有少许误差。
为解决上述普通紧固对端板13定位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如图37所示,所述置板梁11的端头设置有定位卡槽11c,所述定位卡槽11c用以定位卡固端板13。装置1的两块端板13的间距即装置1所生产的管状构件的长度由置板梁11两侧的端头设置有定位卡槽11c来实现。本实施例的置板梁11的端头设置有定位卡槽11c也可应用于采用定位紧固模式的装置1中,具体本发明权利要求不做限定。
为实现在建筑管状构件边与边之间设置连接加强筋和建筑构件管状体内部设置板面的加强筋,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的置板梁上和内底板上设置有内凹槽。
具体的,图26—图31所示所述置板梁11上设置有内凹槽Ⅱ11b,所述内凹槽Ⅱ11b设置在置板梁11于两块内底板12相连接的外缘面上。所述内底板12上设置有内凹槽Ⅰ12a,所述内凹槽Ⅰ12a设置在内底板12的板面上。如图27图29图31所示所述置板梁11上设置的内凹槽Ⅱ11b用以在建筑管状构件2边与边相连接的内管壁夹角处制作出角连接加强筋Ⅲ2a,所述内底板12上设置的内凹槽Ⅰ12a用以在建筑管状构件2任一边上制作出边连接加强筋Ⅳ2b。所述置板梁11上设置有内凹槽Ⅰ11b与内底板12上设置的内凹槽Ⅱ
12a,可设置成矩形槽a或梯形槽b或半圆槽c。
为实现在建筑管状构件2上的任一边上制作连接贯通孔21如图32所示。图33所示本发明所述装置1的外压板14上设置有柱状贯通管14d,内底板12上设置有柱状管12b。所述柱状贯通管14d在外压板14的板面上贯通设置,所述柱状管12b固设在内底板12的外表面上。所述柱状管12b的外径小于所述柱状贯通管14d的内径,柱状管12b的外径与柱状贯
通管14d的内径之间的距离为管状构件2连接贯通孔21的壁厚。所述柱状贯通管14d与柱状管12b其横截面形状可设置成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
为实现在一套装置1上生产出有着不同形状的连接贯通孔21的建筑管状构件2,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制作方案。
具体的,图34图35图36所示,所述装置1的外压板14上设置有开口Ⅱ14e,内底板12上设置开口Ⅰ12c,开口Ⅱ14e与开口Ⅰ12c上设置有阶梯槽Ⅰaa。所述开口Ⅱ14e与开口Ⅰ12c上设置有柱状管模块19。所述柱状管模块19包括有外压板模块19a和内底板模块19b。所述外压板模块19a由柱通管Ⅰa1和连接底板Ⅰa2构成,所述柱通管Ⅰa1固设在连接底板Ⅰa2上并与连接底板Ⅰa2上下贯通。所述内底板模块19b由柱通管Ⅱa3和连接底板Ⅱa4构成,所述柱通管Ⅱa3固设在连接底板Ⅱa4上。所述连接底板Ⅰa2的大小与开口Ⅱ14e相一致,连接底板Ⅱa4的大小与开口Ⅰ12c相一致。所述连接底板Ⅰa2与连接底板Ⅱa4上设置有底板阶梯槽Ⅱbb,所述阶梯槽Ⅱbb与外压板14开口Ⅱ14e、内底板12开口Ⅰ12c阶梯槽Ⅰaa相匹配。所述柱通管Ⅰa1或柱通管Ⅱa2其横截面可设置成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 不同形状的柱通管Ⅰa1外压板模块19a和不同形状的柱通管Ⅱa2内底板模块19b通过其连接底板Ⅰa2、连接底板Ⅱa4与述外压板14开口Ⅱ14e、内底板12开口Ⅰ12c实现无缝对接与更换。
为了使上述设置有开口Ⅱ14e与开口Ⅰ12c的装置1可重新应用于标准建筑管状构件2的生产,本发明所述装置1还设置有外盖板19c和内盖板19d。
具体的,图35图36所示所述外压板14的开口Ⅱ14e上设置有外盖板19c,所述内底板12的开口Ⅰ12c上设置有内盖板19d。所述外盖板19c与开口Ⅱ14e的大小相一致,所述内盖板19d与开口Ⅰ12c的大小相一致。所述外盖板19c和内盖板19d上设置有阶梯槽Ⅱbb,所述阶梯槽Ⅱbb与外压板14开口Ⅱ14e和内底板12开口Ⅰ12c的阶梯槽Ⅰaa相匹配。
上述设置有开口Ⅱ14e与开口Ⅰ12c的装置1加装上外盖板19c和内盖板19d后可用于标准建筑管状构件2的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所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可用于上述实施例矩形以外的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管状建筑构件的生产。
具体的,图38所示所述圆形装置其内底板12、外压板14和或上盖板18为弧形板,所述端板13为圆形板。
具体的,图39所示所述三角形装置包括由三根置板梁11、3块内底板12、3块外压板14和两块三角形端板13组合而成。具体的,图40所示所述多边形装置其内底板12、外压板14和或上盖板18的配置数量与多边形管状建筑构件的边数相一致,所述端板13的形状与多边形管状建筑构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上述实施例中的矩形装置、圆形装置、三角形装置和多边形装置,其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要旋转翻面投料浇筑。由于其装置自身的重量外加构件,人工旋转翻面比较困难,效率低且容易出现操作人员的意外工伤事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还包括有翻转机构。
实施例一具体的,如图41图42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有两个架体21和一根翻转梁22,所述翻转梁22穿过两块端板13上设置的翻转孔13e贯通于整个装置体1,所述翻转梁22的两端置放于架体21上端设置的支座21a上。
为增强所述装置1与翻转机构的连接效果,减少端板13翻转孔13e与翻转梁22之间的的磨损,增大端板13与翻转梁22的接触面积。如图43所示所述端板13上固设有旋转套管23,所述旋转套管23的内直径与端板13翻转孔13e的直径相一致,所述旋转套管23与端板13一同可旋转套挂在翻转梁22上。
为在生产中避免翻转梁22在架体21支座21a上随意转动,并更好的使所述翻转梁22与装置1具有旋转定位功能,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有止旋装置。
具体的,如图44图46所示所述止旋装置为设置在翻转梁22与架体21支座21a旋转连接处的销杆24a,所述销杆24a穿插进翻转梁22上设置的止旋通孔22a与支座21a上设置的通孔21b中。所述翻转梁22上的止旋通孔22a可在翻转梁22上分不同角度设置,所述销杆24a穿插进不同角度设置的止旋通孔22a中可实现所述翻转梁22与模具1的翻转定位。
具体的,如图45图47所示所述止旋装置为设置在翻转梁22与架体21支座21a旋转连接处的磁吸连杆24b,所述磁吸连杆24b包括有固定座24b1、旋连杆24b2、卡头24b4。所述固定座24b1固设在架体21上,旋连杆24b2可旋转连接在固定座24b1上,卡头24b4固设在旋连杆24b2的上部。使用中拨动所述旋连杆24b2,使其上部固设的卡头24b4卡固在翻
转梁22上设置的止旋通孔22a中,可实现所述翻转梁22与模具1的翻转定位。
为增强上述磁吸连杆24b的止旋定位效果,防止旋连杆24b2意外脱落。图47所示所述磁吸连杆24b的旋连杆24b2设置有磁吸头24b3,所述磁吸头24b3固设在旋连杆24b2上,与其位置相对应的架体21上固设有磁吸金属柱21c,所述磁吸连杆24b在使用中,磁吸头24b3磁吸在磁吸金属柱21c上。
为禁止所述装置1与翻转梁22之间的旋转,而又能在装置1脱模时将所述翻转梁22从装置体1中抽出,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有锁闭装置,所述锁闭装置具有装置1与翻转梁22的旋转锁闭功能。
具体的,图44图48所示所述锁闭装置为可拆卸穿插在翻转梁22与端板13旋转套管23的旋转连接处的螺母杆25a。所述翻转梁22上设置有锁闭通孔22d(图中被遮挡未显示出),所述旋转套管23上设置有锁闭通孔23a,所述螺母杆25a可拆卸插穿在旋转套管23的锁闭通孔Ⅱ23a与翻转梁22的锁闭通孔Ⅰ22d中。取下所述螺母杆25a后可以将所述翻转梁22从装置(1)中取出。所述翻转梁22上锁闭通孔Ⅰ22d可分角度多个设置,所述螺母杆25a通过旋转套管23上的锁闭通孔Ⅱ23a后插入不同角度设置的翻转梁22上设置锁闭通孔Ⅰ22d,也可实现所述装置1与所述翻转机构的旋转固定与旋转定位功能。
具体的,图45图49所示所述所述锁闭装置为键条25b。所述翻转梁22与旋转套管23的连接处设置有键槽Ⅰ22b,与其相对应的旋转套管2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键槽Ⅱ23b。所述键条25b可拆卸插入在翻转梁22上设置的键槽Ⅰ22b与旋转套管23是设置的键槽Ⅱ23b中。
具体的,图50所示在端板13没有设置旋转套管23时,所述端板13的翻转孔13e设置有键槽13e1,所述键条25b可拆卸插入在翻转梁22上设置的键槽Ⅰ22b与端板13翻转孔13e上设置的键槽Ⅲ13e1中。
所述翻转梁22上的键槽Ⅰ22b可分角度多个设置,所述键条25b通过旋转套管23上的键槽Ⅱ23b或端板13上的键槽Ⅲ13e1插入翻转梁22上分角度设置的键槽22b,也可实现所述装置1与所述翻转机构的旋转固定与旋转定位功能。
实施例二具体的,如图51所示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有翻转梁22和两个环转架26,所述环转架26包括有外环架26a、内环体26b和连杆26c。所述翻转梁22穿过两块端板3上设置的翻转孔13a贯通于整个装置1,所述翻转梁22通过其两端设置的插头22c插入环转架26的内环体26b上设置的插槽Ⅱ26b1内以实现其三者的可拆卸相连接。
所述翻转梁22插头22c的形状与所述内环体26b插槽Ⅱ26b1形状相匹配。所述外环架26a设置的平直边26a1的数量与所述装置1外压板4的数量相一致。通过在地面上推动旋转环转架26,当所述环转架26不同的平直边26a1于地面接触,可实现所述装置1与翻转机构的旋转固定与旋转定位功能。
为禁止所述装置1与翻转梁22之间的旋转,而又能在装置1脱模时将所述翻转梁22从装置体1中抽出,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有锁闭装置,所述锁闭装置具有装置1与翻转梁22的旋转锁闭功能。其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锁闭装置其结构功能相相一致,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的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依本发明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8)

1.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有置板梁(11)、内底板(12)、端板(13)、外压板(14)和紧固装置(15);
所述内底板(12)放置在置板梁(11)上,所述置板梁(11)与端板(13)相连接;
所述外压板(14)压合在端板(13)的外边缘上,所述外压板(14)与端板(13)通过紧固装置(15)连接固定;
所述置板梁(11)为空心梁(111)或实心梁(112),且与端板(13)采用内插方式相连接;
所述装置(1)还包括有翻转机构和固定内底板(12)的固板装置;
所述翻转机构为两个架体(21)、一根翻转梁(22)和用于翻转梁(22)在架体(21)支座(21a)上的旋转固定与旋转定位的止旋装置;
所述翻转梁(22)穿过两块端板(13)上设置的翻转孔(13e)贯通于整个装置(1),所述翻转梁(22)的两端置放于架体(21)上端设置的支座(21a)上;
所述止旋装置为设置在翻转梁(22)与架体(21)支座(21a)旋转连接处的销杆(24a),所述销杆(24a)穿插进翻转梁(22)上设置的止旋通孔(22a)与支座(21a)上设置的通贯孔(21b)中。
2.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有置板梁(11)、内底板(12)、端板(13)、外压板(14)和紧固装置(15);
所述内底板(12)放置在置板梁(11)上,所述置板梁(11)与端板(13)相连接;
所述外压板(14)压合在端板(13)的外边缘上,所述外压板(14)与端板(13)通过紧固装置(15)连接固定;
所述置板梁(11)为空心梁(111)或实心梁(112),且与端板(13)采用外穿接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装置(1)还包括有翻转机构和固定内底板(12)的固板装置;
所述翻转机构为两个架体(21)、一根翻转梁(22)和用于翻转梁(22)在架体(21)支座(21a)上的旋转固定与旋转定位的止旋装置;
所述翻转梁(22)穿过两块端板(13)上设置的翻转孔(13e)贯通于整个装置(1),所述翻转梁(22)的两端置放于架体(21)上端设置的支座(21a)上;
所述止旋装置为设置在翻转梁(22)与架体(21)支座(21a)旋转连接处的销杆(24a),所述销杆(24a)穿插进翻转梁(22)上设置的止旋通孔(22a)与支座(21a)上设置的通贯孔(21b)中。
3.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有置板梁(11)、内底板(12)、端板(13)、外压板(14)和紧固装置(15);
所述内底板(12)放置在置板梁(11)上,所述置板梁(11)与端板(13)相连接;
所述外压板(14)压合在端板(13)的外边缘上,所述外压板(14)与端板(13)通过紧固装置(15)连接固定;
所述置板梁(11)为空心梁(111)或实心梁(112),且与端板(13)采用内外夹接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装置(1)还包括有翻转机构和固定内底板(12)的固板装置;
所述翻转机构为两个架体(21)、一根翻转梁(22)和用于翻转梁(22)在架体(21)支座(21a)上的旋转固定与旋转定位的止旋装置;
所述翻转梁(22)穿过两块端板(13)上设置的翻转孔(13e)贯通于整个装置(1),所述翻转梁(22)的两端置放于架体(21)上端设置的支座(21a)上;
所述止旋装置为设置在翻转梁(22)与架体(21)支座(21a)旋转连接处的销杆(24a),所述销杆(24a)穿插进翻转梁(22)上设置的止旋通孔(22a)与支座(21a)上设置的通贯孔(21b)中。
4.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包括有置板梁(11)、内底板(12)、端板(13)、外压板(14)和紧固装置(15);
所述内底板(12)放置在置板梁(11)上,所述置板梁(11)与端板(13)相连接;
所述外压板(14)压合在端板(13)的外边缘上,所述外压板(14)与端板(13)通过紧固装置(15)连接固定;
所述置板梁(11)为空心梁(111)或实心梁(112),且与端板(13)采用外穿接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装置(1)还包括有固定支撑置板梁(11)的顶固装置和固定内底板(12)的固板装置;
所述顶固装置为可拆卸设置在端板(13)穿梁孔(13c)与置板梁(11)之间的插顶块(17a),插顶块(17a)包括定位面板(17a1)、顶块(17a2)和拉环(17a3),顶块(17a2)固设在定位面板(17a1)的内侧,拉环(17a3)固设在定位面板(17a1)的外表面上;或
为可移动旋转设置端板(13)上的旋顶块(17b),旋顶块(17b)包括有顶板(17b1)、螺杆(17b2)、弹簧(17b3)、拉环(17b4)和螺母(17b5);
螺杆(17b2)固设在顶板(17b1)的内侧面上,拉环(17b4)固设在顶板(17b1)的外表面上,旋顶块(17b)通过螺杆(17b2)穿插进端板(13)的顶块通孔(13d)以实现旋顶块(17b)与端板(13)的移动旋转连接,穿过端板(13)的螺杆(17b2)加装有弹簧(17b3)并由螺母(17b5)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的内插接包括有端板(13)内侧固定设置的插块(13a);
所述空心梁(111)通过其贯通孔(111a)套插在端板(13)上设置的插块(13a)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的内插接包括有端板(13)的内侧设置的插槽Ⅰ(13b);
所述置板梁(11)其两端插固在插槽Ⅰ(13b)内;或
所述置板梁(11)其两端设置有的插条(112a),置板梁(11)通过其两端设置有的插条(112a)插固在插槽Ⅰ(13b)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外穿接为端板(13)上设置有穿梁孔(13c),所述置板梁(11)端头部穿插进端板(13)上设置有穿梁孔(13c)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内外夹接为端板(13)设置成包括有内固板(131)和外环板(132)分体结构,内固板(131)设置在置板梁(11)的内侧用以支撑所述置板梁(11);
所述内固板(131)通过紧固装置(15)与外压板(14)紧固连接;
所述外环板(132)的内侧套挂在置板梁(11)上,其外侧支撑在外压板(14)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板梁(11)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板梁(11)的空心梁(111)内设制有加强筋Ⅰ(111b)。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板梁(11)上制有置有置板槽(11a)。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压板(14)上设置有加强筋Ⅱ(14a)。
13.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板装置为可拆卸套挂在内底板(12)外侧的环状体(16a);
环状体(16a)的内环与若干内底板(12)组成的筒体外侧面形状相匹配;
环状体(16a)的外环与若干外压板(14)组成的筒体内侧面形状相匹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板装置为可拆卸设置在置板梁(11)和内底板(12)的外侧与外压板(14)内侧之间夹角内的紧固条(16b)或紧固块(16c);
紧固条(16b)或紧固块(16c)其外侧面顶靠在两块外压板(14)相连结后形成的内壁夹角上,其内侧面顶靠在置板梁(11)和内底板(12)相连结后形成的外壁夹角上。
1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上设置的穿梁孔(13c)其孔径大于置板梁(11)的外直径,其形状与置板梁(1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顶块17a或旋顶块17b的顶板17b1其外侧面与置板梁11内侧顶固接触面的形状相匹配。
1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还包括有上压板(18),使用中所述上压板(18)为紧贴在外压板(14)的内侧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15)其紧固模式为螺杆紧固或偏心轮紧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紧固装置由法兰盘螺母(15a)、螺杆(15b)、旋转架(15c)和固定块(15d)构成;或
由法兰盘(15e)、螺杆(15b)和固定螺母块(15f)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螺杆紧固装置包括由法兰盘螺母(15a)、螺杆(15b)、旋转架
(15c)和固定挂钩(15j)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轮紧固装置由把杆(15g)、偏心轮(15h)、连杆(15i)、旋转架(15c)和固定块(15d)构成;或
由把杆(15g)、偏心轮(15h)、连杆(15i)、旋转架(15c)和固定挂钩(15j)构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15)其紧固状态可分为定位紧固或普通紧固;
定位紧固为外压板(14)与端板(13)相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紧固通孔(14b),螺杆(15b)穿过紧固通孔(14b)以完成外压板(14)与端板(13)紧固并对端板(13)实现定位;
普通紧固为外压板(14)与端板(13)相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紧固插槽(14c),螺杆(15b)或连杆(15i)滑进紧固插槽(14c)以完成外压板(14)与端板(13)紧固。
23.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板梁(11)上设置有内凹槽Ⅱ(11b),内凹槽Ⅱ(11b)设置在置板梁(11)于两块内底板(12)相连接的外缘面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板(12)上设置有内凹槽Ⅰ(12a),内凹槽Ⅰ(12a)设置在内底板(12)的板面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槽Ⅱ(11b)可设置成矩形槽(a)或梯形槽(b)或半圆槽(c)。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槽Ⅰ(12a)可设置成矩形槽(a)或梯形槽(b)或半圆槽(c)。
2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压板(14)上设置有柱状贯通管(14d),所述内底板(12)上设置有柱状管(12b);
柱状贯通管(14d)在外压板(14)的板面上贯通设置;
柱状管(12b)固设在内底板(12)的外侧面上;
柱状管(12b)的外径小于柱状贯通管(14d)的内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贯通管(14d)与柱状管(12b)其横截面形状可设置成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
2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压板(14)上设置有开口Ⅱ(14e),所述内底板(12)上设置开口Ⅰ(12c);
开口Ⅱ(14e)和开口Ⅰ(12c)上设置有阶梯槽Ⅰ(aa);
开口Ⅱ(14e)与开口Ⅰ(12c)可拆卸设置有柱状管模块(19)。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管模块(19)包括有外压板模块(19a)和内底板模块(19b);
外压板模块(19a)由柱通管Ⅰ(a1)和连接底板Ⅰ(a2)构成,柱通管Ⅰ(a1)固设在连接底板Ⅰ(a2)上并与连接底板Ⅰ(a2)上下贯通;
内底板模块(19b)由柱通管Ⅱ(a3)和连接底板Ⅱ(a4)构成,柱通管Ⅱ(a3)固设在连接底板Ⅱ(a4)的外侧面上;
连接底板Ⅰ(a2)的大小与开口Ⅱ(14e)相对应,连接底板Ⅱ(a4)的大小与开口Ⅰ(12c)相匹配;
连接底板Ⅰ(a2)与连接底板Ⅱ(a4)上设置有阶梯槽Ⅱ(bb),阶梯槽Ⅱ(bb)与开口Ⅱ(14e)和开口Ⅰ(12c)的阶梯槽Ⅰ(aa)相匹配。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通管Ⅰ(a1)或柱通管Ⅱ(a3)其横截面可设置成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
3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压板(14)上设置有开口Ⅱ(14e),所述内底板(12)上设置开口Ⅰ(12c);
开口Ⅱ(14e)与开口Ⅰ(12c)上设置有阶梯槽Ⅰ(aa);
开口Ⅱ(14e)上设置有外盖板(19c),开口Ⅰ(12c)上设置有内盖板(19d);
外盖板(19c)与开口Ⅱ(14e)的大小相一致,内盖板(19d)与开口Ⅰ(12c)的大小相一致;
外盖板(19c)和内盖板(19d)上设置有阶梯槽Ⅱ(bb),阶梯槽Ⅱ(bb)与阶梯槽Ⅰ(aa)相匹配。
3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板梁(11)的端头设置有定位卡槽(11c),定位卡槽(11c)用以定位卡固端板(13)。
3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可设置成圆形装置,圆形装置其用于生产圆形管状建筑构件;
圆形装置其内底板(12)、外压板(14)和或上压板(18)为弧形板所述端板(13)为圆形板。
3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可设置成三角形装置,所述三角形装置用于生产三角形管状建筑构件;
三角形装置包括由三根置板梁(11)、3块内底板(12)、3块外压板(14)和两块三角形端板(13)组合而成。
3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可设置成多边形装置,多边形装置用于生产多边形管状建筑构件;
多边形装置其内底板(12)、外压板(14)和或上压板(18)的配置数量与多边形管状建筑构件的边数相一致;
所述端板(13)的形状与多边形管状建筑构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3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旋装置或为设置在翻转梁(22)与架体(21)支座(21a)旋转连接处的磁吸连杆(24b);
磁吸连杆(24b)包括有固定座(24b1)、旋连杆(24b2)、卡头(24b4);
固定座(24b1)固设在架体(21)上,旋连杆(24b2)可旋转连接在固定座(24b1)上,卡头(24b4)固设在旋连杆(24b2)的上部;
使用中卡头(24b4)卡固在翻转梁(22)上设置的止旋通孔(22a)。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旋装置为磁吸连杆(24b)还包括有磁吸头(24b3);
磁吸头(24b3)固设在旋连杆(24b2)上,与其位置相对应的架体(21)上固设有磁吸金属柱(21c);
磁吸连杆(24b)在使用中,磁吸头(24b3)磁吸在磁吸金属柱(21c)上。
3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上固设有旋转套管(23),旋转套管(23)的内直径与端板(13)翻转孔(13e)的直径相一致;
旋转套管(23)与端板(13)一同可旋转套挂在翻转梁(22)上。
4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有锁闭装置,锁闭装置用于装置(1)与翻转梁(22)的旋转锁闭或用于装置(1)与所述翻转机构旋转固定与旋转定位。
41.根据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装置为可拆卸穿插在翻转梁(22)与端板(13)旋转套管(23)的旋转连接处的螺母杆(25a);
螺母杆(25a)可拆卸插穿在旋转套管(23)的锁闭通孔Ⅱ(23a)与翻转梁(22)的锁闭通孔Ⅰ(22d)中。
42.根据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装置为键条(25b);
键条(25b)可拆卸安装在翻转梁(22)上设置的键槽Ⅰ(22b)与旋转套管(23)是设置的键槽Ⅱ(23b)中;或
可拆卸安装在翻转梁(22)上设置的键槽Ⅰ(22b)与端板(13)翻转孔(13e)上设置的键槽Ⅲ(13e1)中。
43.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为翻转梁(22)和两个环转架(26);
环转架(26)包括有外环架(26a)、内环体(26b)和连杆(26c),翻转梁(22)穿过两块端板(3)上设置的翻转孔(13e)贯通于整个装置;
翻转梁(22)通过其两端设置的插头(22c)插入环转架(26)内环体(26b)上设置的插槽Ⅱ(26b1)内以实现其三者的可拆卸相连接,翻转梁(22)插头(22c)的形状与内环体(26b)插槽Ⅱ(26b1)形状相匹配;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架(26a)设置的平直边(26a1)的数量与所述装置(1)外压板(14)的数量相一致。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3)上固设有旋转套管(23),旋转套管(23)的内直径与端板(13)翻转孔(13e)的直径相一致;
旋转套管(23)与端板(13)一同可旋转套挂在翻转梁(22)上。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有锁闭装置,锁闭装置用于装置(1)与翻转梁(22)的旋转锁闭或用于装置(1)与所述翻转机构旋转固定与旋转定位。
47.据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装置为可拆卸穿插在翻转梁(22)与端板(13)旋转套管(23)的旋转连接处的螺母杆(25a);
螺母杆(25a)可拆卸插穿在旋转套管(23)的锁闭通孔Ⅱ(23a)与翻转梁(22)的锁闭通孔Ⅰ(22d)中。
48.据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装置为键条(25b);
键条(25b)可拆卸安装在翻转梁(22)上设置的键槽Ⅰ(22b)与旋转套管(23)是设置的键槽Ⅱ(23b)中;或
可拆卸安装在翻转梁(22)上设置的键槽Ⅰ(22b)与端板(13)翻转孔(13e)上设置的键槽Ⅲ(13e1)中。
CN201910408791.4A 2019-05-08 2019-05-08 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 Active CN111906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8791.4A CN111906921B (zh) 2019-05-08 2019-05-08 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8791.4A CN111906921B (zh) 2019-05-08 2019-05-08 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6921A CN111906921A (zh) 2020-11-10
CN111906921B true CN111906921B (zh) 2023-02-28

Family

ID=73242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8791.4A Active CN111906921B (zh) 2019-05-08 2019-05-08 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692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7644B2 (ja) * 1990-06-22 1999-10-06 株式会社カイエーテクノ 暗渠ブロック製造法
GB2318081B (en) * 1996-10-10 2000-05-31 Aco Technologies Plc Casting process
CN2578077Y (zh) * 2002-10-26 2003-10-08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 陶瓷管壳的冷等静压成型模具
KR100644155B1 (ko) * 2006-07-28 2006-11-15 한일 주식회사 친환경적인 저독성 프리케스트 암거의 제조방법 및프리케스트 암거
CN200942559Y (zh) * 2006-08-07 2007-09-05 钮广太 一种厨房、卫生间通风道的模具
CN102211355A (zh) * 2011-04-16 2011-10-12 韩文强 一种排烟气管道成型模具
CN204183688U (zh) * 2014-11-03 2015-03-04 孙松杰 一种烟道模具
CN206545390U (zh) * 2017-03-01 2017-10-10 安徽利凌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外侧梁的梁侧壳板边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6921A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78791B1 (ko) 콘크리트기둥 시공을 위한 가변형 거푸집장치
KR20200096259A (ko) 콘크리트 거푸집용 거푸집 패널
KR101539447B1 (ko) 탈형이 용이한 보 거푸집 및 이를 이용한 보 시공 방법
KR200438331Y1 (ko) 보거푸집 지지대
WO2016082765A1 (zh) 陶砖石墙的基础模块、组件、制备模具及施工方法
KR101586858B1 (ko) 콘크리트 건축물의 슬래브와 보 시공 공법
KR100977804B1 (ko) 줄눈 가변형 갱폼
US8573556B1 (en) Vertical concrete column form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US3464667A (en) Concrete wall form panel attachme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decorative wall surface effect
CN111906921B (zh) 建筑用管状构件一次浇筑成型装置
CN211229506U (zh) 用于清水砼浇筑的梁板模系统
CN214925429U (zh) 一种木砖预制钢模具
JP6685630B1 (ja) 足場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吊り足場の形成方法
KR101024963B1 (ko) 마감패널이 내재된 외벽 일체화 시공용 빌드폼
WO2004013424A1 (fr) Procede permettant de verser un materiau de construction et ensemble de moulage special
JPH06136938A (ja) 型枠装置
CN112727083A (zh) 一种预留洞口的支模方法
CN210025715U (zh) 一种方葫芦形栏杆现浇模具
CN215702631U (zh) 一种内卡固建筑用烟道浇筑成型模具
CN217998947U (zh) 降板施工装置
CN219365410U (zh) 一种模块化构造柱模壳
CN217128592U (zh) 一种用于装饰的轻质外墙构件
JPH083582Y2 (ja) 作業ステージの支持部材
CN208380064U (zh) 一种建筑模板
US1694037A (en) Concrete form, method of molding a concrete wall, and wa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