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1836A -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1836A
CN111901836A CN202010091485.5A CN202010091485A CN111901836A CN 111901836 A CN111901836 A CN 111901836A CN 202010091485 A CN202010091485 A CN 202010091485A CN 111901836 A CN111901836 A CN 111901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relay device
switching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14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梦珍
陈琳
张博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0914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18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1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1836A/zh
Priority to JP2022548790A priority patent/JP7433455B2/ja
Priority to US17/904,033 priority patent/US20230074899A1/en
Priority to KR1020227029914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33981A/ko
Priority to EP20918773.1A priority patent/EP4106399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33342 priority patent/WO2021159823A1/zh
Priority to CA3167800A priority patent/CA316780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in pre-organis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该方法接收链路切换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与目标节点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Description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人们对高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无线网络的系统容量和覆盖也提出高要求。移动终端除了直接与目标节点(例如基站或其他移动终端)通信以外,还可以通过基于旁路(Sidelink)的中继设备实现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从而支持更广范围的应用和服务,扩展覆盖和改善功耗。目前,缺乏有效的机制确定移动终端与目标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无法适应不同的实际网络情况,导致业务中断、服务质量变差,通信链路的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以提高无线通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User Equipment,UE),包括:
接收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与目标节点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链路切换配置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向第一终端发送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链路切换装置,包括:
配置信息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链路切换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与目标节点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链路切换配置装置,包括:
配置信息发送模块,设置为向第一终端发送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数据传输模块,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链路切换方法或链路切换配置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链路切换方法或链路切换配置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链路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包传输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包传输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的实现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的实现示意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的实现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统的以基站为中心的蜂窝网络在高数据速率以及邻近服务的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这种需求下,基于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的通信技术应运而生。UE除了直接与目标节点(例如基站或其他移动终端)通信以外,还可以通过基于旁路的中继设备实现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从而支持更广范围的应用和服务,扩展覆盖和改善功耗,改善网络基础设施的鲁棒性,满足高数据速率业务和邻近服务的要求。D2D技术又称之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单边/旁链/直通链路(Sidelink,SL)通信;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接口为直通链路PC5接口。
图1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链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Sidelink中继通信主要有两种应用场景:1)UE与基站的中继传输,在弱/无覆盖区域的UE中继传输,如图1中的模式1所示,允许信号质量较差的或无覆盖的UE1通过附近有网络覆盖的UE2与网络进行通信,利于运营商扩展覆盖、提高容量,其中,UE2为中继设备,即UE-to-Network relay;2)UE与UE的中继传输:例如在发生地震或紧急情况,蜂窝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或者为了扩展Sidelink通信范围,允许设备间通过中继UE进行通信,如图1中的模式2所示,UE3和UE4之间通过UE5或多跳中继UE进行数据通信,其中UE5为中继设备,即UE-to-UE relay。
目前,缺乏有效的机制确定UE与目标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无法适应不同的实际网络情况,导致业务中断、服务质量变差,通信链路的可靠性低。
此外,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提供了基于IP层(Layer 3,层3)和接入层(Layer 2,层2)两种UE-to-Network relay的技术方案。其中层3(IP层)的中继传输,即根据目标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进行数据的转发;层2(接入层)的中继传输,即中继UE在接入层进行控制面和用户面数据的路由转发,使得运营商(即核心网网元以及基站)更有效的管理远端设备(Remote UE)。新空口(New Radio,NR)Sidelink通信与LTE sidelink通信机制存在较大差别,如帧结构、QoS处理、承载配置及建立等,基于LTE的Sidelink的中继传输的技术方案并不适用于5G或NR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链路切换方法,第一终端(即远端设备)根据链路切换配置信息进行链路切换,灵活适应实际网络情况,保证业务服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链路的可靠性。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应用于第一终端(记为UE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10和步骤120。
在步骤110中,接收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在步骤120中,根据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与目标节点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本实施例中,链路切换(Path Switch或Link Switch)包含如下情况:
情况1:由与目标节点直接通信(Direct Uu Link)切换至基于PC5或SL接口的中继通信。这种情况下,UE1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态,在切换前与目标节点通过第一链路直接通信;当Uu信道质量变差时,UE1确定中继设备并切换到第二链路,在第二链路中通过中继设备将数据转发给目标节点,其中,UE1的基站与中继设备的基站可以为同一基站或不同的基站。
情况2:由基于PC5或SL接口的中继通信切换至与目标节点直接通信:这种情况下,在切换前,UE1通过中继设备与网络通信;当UE1进入基站覆盖并建立RRC连接时,可以将通过中继设备转发的业务切换到Uu链路上,直接传输给基站,其中,UE1的基站与中继设备的基站可以为同一基站或不同的基站。
情况3:中继通信链路之间的切换:这种情况下发生了中继设备的重选,UE1所连接的中继设备改变。例如,切换前UE1通过第一中继设备与基站通信,切换后UE1通过第二中继设备与基站通信,通过第一中继设备转发的业务切换到通过第二中继设备转发的链路上进行,其中,第一中继设备和第二中继设备对应的基站可为同一基站或不同基站。
本实施例中,UE1在当前链路的信号质量较差或者基站覆盖情况变化等情况下,可以实现直通链路或中继通信链路的切换,或者中继设备的重选,有效通过中继设备实现数据转发,提高通信链路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链路切换配置信息包括链路切换准则和切换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施例中,目标节点向UE1发送链路切换准则,UE1根据链路切换准则决策是否进行链路切换,或者,目标节点向UE1发送切换指示信息,指示UE1进行链路切换。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目标节点配置,或者由系统预配置或由协议定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与目标节点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在满足链路切换准则的情况下通知目标节点,并根据目标节点配置的切换指示信息由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根据目标节点配置的切换指示信息由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在满足链路切换准则的情况下由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本实施例中,可以由目标节点配置链路切换准则并发送至UE1,UE1检测到满足链路切换准则时通知目标节点,由目标节点决策并并发送切换指示信息,从而指示UE1是否进行链路切换;或者,UE1根据目标节点配置的测量配置对信道质量、业务类型等进行测量并上报给目标节点,由目标节点决策并发送切换指示信息,从而指示UE1是否进行链路切换;或者,由目标节点配置或预配置链路切换准则,在UE1检测到满足链路切换准则的情况下,UE1自主进行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切换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切换指示;中继设备标识;切换的业务类型;切换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标识;切换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切换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信息;DRB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重传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链路为直接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通过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目标节点为基站;链路切换准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第一阈值;第一预设业务类型;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在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情况下,满足所述链路切换准则:所述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所述链路质量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链路的业务类型为第一预设业务类型;所述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高于所述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的情况1,在第一链路(Uu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第一阈值(针对Uu接口链路)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第二链路,其中,链路质量第一阈值可以包括一定的迟滞值;在第一链路上的业务类型为第一预设业务类型(例如某些类型业务的数据需要通过PC5接口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第二链路;在第二链路(PC5链路)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第二链路,例如,UE1与中继UE之间的PC5接口的链路质量高于该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则可执行链路切换。在此过程中,UE1可以对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分别进行测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通过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直接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路切换准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第二阈值;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中继设备与基站的链路质量第三阈值;第一信道忙闲率阈值;第二信道忙闲率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在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情况下,满足所述链路切换准则: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高于所述链路质量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所述链路质量第三阈值;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资源池信道忙闲率高于所述第一信道忙闲率阈值;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所有资源池信道忙闲率的均值高于所述第二信道忙闲率阈值。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的情况2,在第二链路(PC5链路)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第二链路,其中,链路质量第二阈值可以包括一定迟滞值;在第一链路(Uu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低于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例如UE1与中继设备之间的PC5接口链路质量低于该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第二链路;在中继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链路质量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第二链路,可选的,中继设备通过PC5 RRC信令消息将其与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告知UE1,或者将其与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等级指示(例如高于或低于链路质量第三阈值的指示、质量优、中、差等指示)告知UE1;在第一链路的PC5接口资源池信道忙闲率(Channel Busy Rate,CBR)高于第一信道忙闲率阈值情况下,可以切换至第二链路;在第一链路的PC5接口所有资源池CBR的均值高于第二信道忙闲率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第二链路,例如,第一链路PC5接口资源池CBR或所有资源池CBR平均值高于阈值,表明中继传输的负荷渐大,可切换至直接与基站进行通信;在第一链路上的业务类型为第二预设业务类型(例如某些类型业务的数据需要通过Uu接口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切换至第二链路。
本实施例中,Uu链路的链路质量为测量的Uu接口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Quality,RSRQ),PC5链路质量为测量的SL发现信道或通信信道的RSRP、RSRQ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所述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的首个数据包以及所述首个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的情况2,在链路切换过程中,从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到数据包开始,之后的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传输,从而保证业务服务的连续性。在UE1从中继通信链路切换到直接通信链路的情况下,中继协议栈为end-to-end PDCP以及hop-by-hop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rtol,RLC)。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包传输的示意图。以上行数据包(packet)传输为例,如图3所示,UE1已将packet 1,2,3,4递交到PC5接口传输给中继设备(relay 1),PC5接口为RLC确认模式(AM模式)传输,并且UE1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packet 1,2,4确认接收指示以及packet 3未接收到的指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链路切换,UE1执行PDCP数据发现(Data Recovery),则从第一个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的包(packet 3)开始递交到Uu接口直接向基站(NW)传输;中继设备会继续将packet 1,2,4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中继设备转发的packet 1,2,4以及UE1通过Uu接口发送的packet 3,4,5,6...,执行重复包检测,丢弃重复包(packet 4),并执行PDCP重排序,从而将数据包按序递交给上层。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PDCP状态报告;根据所述第一PDCP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重传所述第一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传输新传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PDCP状态报告指示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对这些数据包进行重传避免丢包,如果第一PDCP状态报告中不存在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则可继续传输新船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接收中继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指示信息;第一目标数据包的序号;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基站的数据包和/或所述基站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的情况2,在链路切换过程中,从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到数据包开始,之后的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传输,但是,如果在中继设备将packet 1发送给基站之后,中继设备与基站间的Uu链路质量突然变差或出现RLF,而packet 2,4尚缓存在中继设备而未发送给基站(如图3所示),由于UE1是从packet 3开始递交到Uu接口传输,那么就会存在丢包,基站未能接收packet2。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法保证链路切换时UE1与基站间的无损传输:
方法一:中继设备向基站发起RRC连接重建,重建成功后将packet 2继续发送给基站,这种情况下,RRC重建存在较大的延时或者可能重建失败。
方法二:当UE1向基站指示链路切换或基站决策并向UE1指示链路切换时,基站通过Uu接口发送针对上行数据的第一PDCP状态报告给UE1,UE1对第一PDCP状态报告中所指示的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进行重传,对于已经确认接收的数据包不必重复发送,可继续传输新传数据。可选的,为了避免重复包传输,基站在发送第一PDCP状态报告后,可发起释放与中继设备的RRC连接,或指示中继设备不再转发UE1的数据包。
方法三:当中继设备检测到与基站之间的Uu接口出现RLF时,中继设备通过PC5RRC消息发送指示信息给UE1,并告知中继设备处尚未转发给基站和或已转发但尚未收到基站发送的确认收到反馈指示的数据包的序号给UE1。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发送给UE1的PC5 RRC消息的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LF指示;尚未转发给基站的数据包的序号(PDCP SN),例如可以为升序排列的最小PDCP SN或COUNT值;已转发但尚未收到基站发送的确认收到反馈指示的数据包的PDCP SN,例如可以为升序排列的最小PDCP SN或COUNT值,这种情况下,中继设备可识别PDCP包头中的PDCP SN。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PDCP状态报告;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的新传数据和/或所述基站重传的第一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重传的所述第二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传输的新传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接收所述基站传输的第二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的序号由所述中继设备指示给所述基站;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包传输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下行数据的传输也可能会出现丢包问题。在中继设备(relay 1)将packet 1发送给UE1之后,中继设备与UE1的PC5链路质量突然变差或出现RLF,而packet 2,4尚缓存在中继设备未发送给UE1,由于基站是从packet 3开始递交到Uu接口传输,那么就会存在丢包,UE1未能接收packet 2。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法保证链路切换时基站与UE1间的无损传输:
方法一:当UE1向基站指示链路切换或基站决策并向UE1指示链路切换时,UE1通过Uu接口发送针对下行数据的PDCP状态报告给基站,基站对PDCP状态报告中未确认接收的包进行重传,对于已经确认接收的包不必重复发送。
方法二:当中继设备检测到与UE1之间PC5接口出现RLF,中继设备通过RRC消息(如FailureInformation,或sidelinkUEInformation,或其它上行RRC消息)发送指示信息给基站,并告知中继设备处尚未转发给UE1和或已转发但尚未收到UE1发送的确认收到反馈指示的数据包的PDCP SN给基站。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的实现示意图。如图5所示,UE1已通过中继设备与基站建立RRC连接,并通过中继设备进行数据转发。基站通过RRC重配消息发送链路切换准则和/或测量配置给UE1(经中继设备转发);UE1基于测量配置进行Uu接口测量以及PC5接口测量,并依据测量上报条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基站基于UE1上报的测量结果信息,确定是否执行链路切换,若执行链路切换,则通过RRC重配消息发送链路切换配置信息(包括切换指示信息)给UE1(经中继设备转发或通过Uu接口直接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链路切换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路切换指示,切换的业务类型,切换的PDU会话标识ID,切换的DRB,切换的QoS流的信息,例如Qos流标识(QoS flow identifier,QFI)、第五代移动通信服务质量标识(5G QoS identifier,5QI),DRB关联的Uu RLC承载配置信息,DRBPDCP重传指示,SRB关联的Uu RLC承载配置信息等。在一些实施例中,UE1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及链路切换准则确定是否执行链路切换,若执行链路切换则发送链路切换通知给基站;基站通过RRC重配消息配置DRB关联的Uu RLC承载,可选的,包括DRB PDCP重传指示。在此基础上,基站可以向UE1发送第一PDCP状态报告,从而指示是否存在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如果存在,则UE1重传这些数据包,如果不存在,UE1继续传输新传数据即可,从而保证无损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通过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通过第二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第二终端(记为UE2)。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UE1与UE2通过L2第一中继设备(relay 1)建立单播连接并进行数据转发,UE1与UE2之间维护端到端的PC5-S/PC5-RRC以及端到端的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或PDCP,并通过与relay 1之间的PC5回传(Backhaul,BH)RLC承载进行数据转发。由于relay 1路径上的PC5链路质量变差(UE1与relay 1之间或relay 1与UE2之间)或负荷较大等问题,UE1或UE2重选了relay 2(relay UE2)进行数据转发。
在从relay 1的链路切换/更换到relay 2的链路过程中,如图6所示,UE1已将packet 1,2,3,4递交到PC5接口传输给relay 1,PC5接口为RLC AM模式传输,并且UE1收到relay 1发送的packet 1,2,4确认接收指示以及packet 3未接收到的指示,若此时执行链路切换,UE1可执行PDCP数据发现,从第一个未确认接收的包(即packet 3)开始递交到Uu接口传输;relay 1继续将packet 1,2,4发送给UE2,UE2接收relay 1转发的packet 1,2,4及UE1通过relay 2转发的packet 3,4,5,6...,UE2执行重复包检测,丢弃重复包packet 4,并执行PDCP重排序,将数据包按序递交给上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路切换准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第四阈值;第一中继设备的切换指示;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状态指示;其中,所述链路状态指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接释放指示;无线链路失败指示;链路质量指示;链路拥塞指示。
本实施例中,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第四阈值是指第一终端与第一中继UE之间的PC5链路质量阈值。当UE1检测到与relay 1之间的PC5链路质量低于配置或预配置的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第四阈值,或UE1收到relay 1发送的L2链路释放消息或不再充当中继设备的指示,或UE1收到relay 1发送的关于relay1与目标UE2之间的链路指示信息(如L2链接释放指示、RLF失败指示、链路质量低于配置或预配置的阈值的指示或链路拥塞指示等),UE1触发中继设备的重选。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的首个数据包以及所述首个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对于重选中继设备的情况,在链路切换过程中,从第一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到数据包开始,之后的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传输,从而保证业务服务的连续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三PDCP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第三PDCP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重传所述第三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所述第二终端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传输新传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LF指示信息;第三目标数据包的序号;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第三目标数据包,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包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目标由所述第一中继设备通过第三链路将第四目标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四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包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状态报告;根据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传输第五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至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二RLC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relay 1将packet 1发送给UE2之后,relay 1与UE2之间的PC5链路质量突然变差或出现RLF,而packet 2,4尚缓存在relay1未转发给UE2,由于UE1是从packet 3开始递交到relay 2传输,那么就会存在丢包,UE2未能接收packet 2。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法保证链路切换时UE1与UE2之间的无损传输:
方法一:当relay 2link接通之后,UE2经relay 2发送第三PDCP状态报告给UE1,报告从packet 2开始未收到(packet 1已收到);那么UE1基于第三PDCP状态报告,从packet 2开始通过relay 2的链路传输。可选的,为了避免重复包传输,UE2发送第三PDCP状态报告之后,可发起释放与relay 1的连接或指示relay 1不再转发UE1的数据。
方法二:当relay 1检测到与UE2之间的PC5链接断掉或发生RLF,relay 1通过PC5RRC消息发送指示信息给UE1,告知与UE2之间的PC5 link发生了RLF,以及relay 1尚未转发和或已转发但尚未收到UE2发送的确认接收反馈指示的数据包的PDCP SN,UE1收到之后,从relay 1指示的PDCP SN开始通过relay 2link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relay 1发送给UE1的PC5 RRC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 RLF指示;尚未转发给第二终端(UE2)的数据包的PDCP SN,例如升序排列的最小PDCP SN或COUNT值;已转发但尚未收到基站发送的确认收到反馈指示的数据包的PDCP SN,例如升序排列的最小PDCP SN或COUNT值。这种情况下,第一中继设备可识别PDCP包头中的PDCP SN。
方法三:Relay 1寻找与UE2之间的其它路径,即第三链路,通过第三链路将缓存的数据继续转发给UE2。比如relay 1发现relay 3可连接到UE2,则relay 1将尚未转发和或已转发但尚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转发给relay 3,relay 3再转发给UE2;或者UE1将选择的relay 2通过PC5 RRC消息告知relay 1,relay1尝试连接到relay 2,若可连接到relay 2,则可将尚未转发和或已转发但尚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发给relay 2转发给UE2。
方法四:UE1与UE2之间支持end-to-end RLC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PDCP层基于RLC的反馈(feedback)进行重传。例如,relay 1在收到UE1发送的packet 1,2,4(packet 3暂未收到)之后,先不发送RLC确认信息(ACK)或非确认信息(NACK)的反馈信息给UE1,而是将数据包转发给UE2,并且收到UE2发送的RLC ACK/NACK反馈信息之后,再发送RLC ACK/NACK反馈信息给UE1,如果relay 1在一定时间内或链路发生RLF前未收到已转发数据包的确认接收指示,则relay 1发送给UE1的RLC ACK/NACK反馈信息包含最后一个被UE2确认接收的数据包及之前尚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由于relay 1在转发数据包时会对接收的数据包重新打包RLC SN,该方式需要relay 1保存接收(Ingress Link)数据包的RLC SN与转发(Egress Link)时重新打包的RLC SN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relay 1基于Egress Link上的确认接收的RLC SN反推Ingress Link上RLC SN,进而在IngressLink上向UE1反馈RLC ACK/NACK。
图7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的实现示意图。如图7所示,UE1重选第二中继设备,并与第二中继设备建立L2 link连接,可选的,第二中继设备与UE2建立/更新L2 link;UE1与第二中继设备交互用于数据转发的PC5 BH RLC承载配置,以及UE1与UE2之间end-to-end旁路承载(Sidelink radio bearer,SLRB)与the new PC5 BH RLC承载的映射关系。可选的,UE1将end-to-end SLRB QoS携带在PC5 RRC消息中告知第二中继设备;第二中继设备与UE2交互用于数据转发的PC5 BH RLC承载配置,UE1、第二中继设备、UE2基于配置信息建立PC5 BH RLC承载。UE2经第二中继设备发送第三PDCP状态报告给UE1(例如,报告从packet2开始未收到(packet 1已收到);UE1基于第三PDCP状态报告进行重传,从UE2尚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如packet 2)开始通过第二中继设备链路传输,从而保证链路切换过程中的无损传输与服务连续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向所述目标节点报告链路切换通知信息;
所述链路切换通知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路切换指示;切换的业务类型;切换的PDU会话标识;切换的DRB;切换的QoS流信息;与DRB关联的RLC承载配置信息;中继设备标识。
本实施例中,UE1切换链路后通知基站,向基站上报的路切换通知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所述第二链路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中继设备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服务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E-UTRAN小区全局标识符(Cell Global Identifier,ECGI);新空口小区全局标识(New Radio Cell GlobalIdentifier,NCGI);基站(gNB)标识;全球基站(gNB)标识;单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S-NSSAI)。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在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所述第二链路之前,还包括:向所述目标节点上报中继设备相关信息,所述中继设备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的服务小区信息;对所述中继设备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PC5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PC5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直接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源基站;所述第二链路为通过中继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源基站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QoS流与DRB的映射,QoS流服务质量参数;中继设备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基站还用于向核心网网元发送链路切换请求,并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与第一终端的关系;所述链路切换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指示;第一终端标识。
本实施例中,中继设备标识是指中继设备为中继UE L2的ID标识;中继设备指示是指第一终端自身为中继UE。
图8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切换的实现示意图。如图8所示,UE1连接到基站1(源基站),通过Uu口与源基站通信;当UE1的Uu链路质量变差,UE1发现中继设备并选择中继设备,通过该中继设备与网络通信,其中,中继设备的基站与UE1的基站不同,中继设备与目标基站连接。
如图8所示,由源基站的通信链路切换至于目标基站的链路的过程如下:
步骤1:UE1接收源基站发送的RRC重配和/或测量配置信息;其中,测量配置信息包括Uu口测量配置和或Sidelink测量配置(或称为PC5/relay测量配置),Sidelink测量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relay)测量指示,PC5接口RSRP,PC5接口RSRQ,PC5接口RSSI,测量信息;其中测量信息包括:PC5 RSRP/RSRQ/RSSI测量值,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服务小区标识。
步骤2:UE1发现并测量与中继设备之间的PC5链路质量;UE1获得中继设备服务小区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信息:ECGI,NCGI,gNB标识,全球gNB标识,S-NSSAI;其中,UE1可通过发现广告消息或发现接收消息或发现附加消息中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服务小区信息。
步骤3:UE1根据测量配置将测量结果信息上报基站,其中测量结果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 RSRP、PC5 RSRQ、PC5 RSSI测量值,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服务小区信息,源基站接收测量结果信息,并进行测量判决,决定切换到中继设备的通信链路。
步骤4: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即中继设备的服务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C-RNTI,QoS流与DRB的映射,QoS flow服务质量参数;中继设备指示;其中中继设备标识(remote UE标识或relay标识)为UE L2 ID。
步骤5:目标基站通知中继设备为UE1进行数据转发,具体地,包含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转发指示,UE1标识,Uu中继转发承载(Relay BH Bearer)配置,SL BH bearer配置;中继设备建立中继转发承载并回复响应消息。
步骤6: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切换响应消息,其中切换命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SL BH bearer配置、Uu DRB与SL BH bearer的映射关系。
步骤7:源基站接收切换响应消息,并将其中的切换命令转发给UE1。可选的,UE1与中继设备通过PC5 RRC信令交互SL BH bearer配置。
步骤8:序列号状态切换,即数据包序号的转换。
步骤9:UE1执行配置并通过中继设备接入到目标基站后发送重配完成消息给目标基站。
步骤10:目标基站发送链路切换请求给核心网网元(如AMF)并指示中继设备与UE1的关系,即其中链路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指示和/或UE1的标识。目标基站接收链路切换响应消息。
步骤11:完成链路切换后,目标基站通知源基站释放UE1上下文信息。继而,UE1通过中继设备与网络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的链路切换方法,实现了直接通信链路与中继通信链路之间的切换、中继设备的重选,以及从源基站到目标基站的通信链路的切换,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实际网络状态保证业务服务的连续性;并且通过处理丢包数据保证第一终端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数据无损传输,提高无线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链路切换配置方法。基站通过向第一终端发送链路切换配置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进行链路切换,在此基础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实际网络状态保证业务服务的连续性。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链路切换配置方法可应用于基站,所述基站执行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终端的链路切换方法相对应,未在以下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加上述任意实施例。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210和步骤220。
在步骤210中,向第一终端发送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在步骤220中,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路切换准则;切换指示信息;
所述切换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切换指示;中继设备标识;切换的业务类型;切换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标识;切换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切换的服务质量QoS流信息;DRB PDCP重传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包括:
通过第二链路传输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的首个数据包以及所述首个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发送第一PDCP状态报告;
接收新所述第一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新传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收第二PDCP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第二PDCP状态报告传输新传数据和/或重传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收中继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LF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的序号;
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未转发给基站的数据包和/或基站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发送第二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的序号由中继设备指示;
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收中继设备相关信息,所述中继设备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的服务小区信息;对所述中继设备的测量信息;
所述测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PC5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PC5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QoS流与DRB的映射,QoS流服务质量参数;中继设备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链路切换装置。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链路切换装置包括:配置信息接收模块310和链路切换模块320。
配置信息接收模块310,设置为接收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链路切换模块320,设置为根据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与目标节点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本实施例的链路切换装置,根据链路切换配置信息进行链路切换,灵活适应实际网络情况,保证业务服务的连续性,提高通信链路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包括链路切换准则和切换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路切换模块320,具体设置为以下至少之一:
在满足链路切换准则的情况下通知所述目标节点,并根据所述目标节点配置的切换指示信息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根据所述目标节点配置的切换指示信息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在满足链路切换准则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切换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切换指示;中继设备标识;切换的业务类型;切换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标识;切换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切换的服务质量QoS流信息;DRB PDCP重传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直接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通过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基站;
所述链路切换准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第一阈值;第一预设业务类型;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在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情况下,满足所述链路切换准则:
所述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所述链路质量第一阈值;
所述第一链路的业务类型为第一预设业务类型;
所述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高于所述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通过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直接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路切换准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第二阈值;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中继设备与基站的链路质量第三阈值;第一信道忙闲率阈值;第二信道忙闲率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在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情况下,满足所述链路切换准则: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高于所述链路质量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所述链路质量第三阈值;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资源池信道忙闲率高于所述第一信道忙闲率阈值;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所有资源池信道忙闲率的均值高于所述第二信道忙闲率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包传输模块,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所述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的首个数据包以及所述首个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报告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状态报告;
第一传输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PDCP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重传所述第一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所述基站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传输新传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指示模块,设置为接收中继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第一目标数据包的序号;
第二传输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基站的数据包和/或所述基站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报告模块,设置为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PDCP状态报告;
第三传输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重传的所述第二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传输的新传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四传输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基站传输的第二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的序号由所述中继设备指示给所述基站;
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通过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通过第二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第二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包传输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的首个数据包以及所述首个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报告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三PDCP状态报告;
第五传输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三PDCP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重传所述第三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所述第二终端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传输新传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指示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LF指示信息;第三目标数据包的序号;
第六传输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第三目标数据包,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包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目标由所述第一中继设备通过第三链路将第四目标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四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包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报告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状态报告;
第七传输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传输第五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至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二RLC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路切换准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第四阈值;第一中继设备的切换指示;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状态指示;其中,所述链路状态指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接释放指示;无线链路失败指示;链路质量指示;链路拥塞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通知模块,设置为向所述目标节点报告链路切换通知信息;
所述链路切换通知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路切换指示;切换的业务类型;切换的PDU会话标识;切换的DRB;切换的QoS流信息;与DRB关联的RLC承载配置信息;中继设备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路为直接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源基站;
所述第二链路为通过中继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获取模块,设置为在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所述第二链路之前,获取所述中继设备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服务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E-UTRAN小区全局标识符ECGI;新空口小区全局标识NCGI;基站标识;全球基站标识;单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上报模块,设置为在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所述第二链路之前,,向所述源基站上报中继设备相关信息,所述中继设备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的服务小区信息;对所述中继设备的测量信息;
所述测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PC5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PC5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源基站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QoS流与DRB的映射,QoS流服务质量参数;中继设备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基站还用于向核心网网元发送链路切换请求,并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与第一终端的关系;
所述链路切换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指示;第一终端标识。
本实施例提出的链路切换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链路切换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链路切换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链路切换配置装置。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切换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链路切换装置包括:配置信息发送模块410和数据传输模块420。
配置信息发送模块410,设置为向第一终端发送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数据传输模块420,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的链路切换配置装置,通过向第一终端发送链路切换配置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进行链路切换,在此基础上与第一终端传输数据,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实际网络状态保证业务服务的连续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路切换准则;切换指示信息;
所述切换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切换指示;中继设备标识;切换的业务类型;切换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标识;切换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切换的服务质量QoS流信息;DRB PDCP重传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420,具体设置为:
通过第二链路传输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的首个数据包以及所述首个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报告发送模块,设置为发送第一PDCP状态报告;
包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一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新传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报告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第二PDCP状态报告;
包发送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二PDCP状态报告传输新传数据和/或重传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指示信息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中继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LF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的序号;
第八传输模块,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二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未转发给基站的数据包和/或基站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九传输模块,设置为发送第二目标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的序号由中继设备指示;
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相关信息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中继设备相关信息,所述中继设备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的服务小区信息;对所述中继设备的测量信息;
所述测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PC5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PC5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请求模块,设置为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QoS流与DRB的映射,QoS流服务质量参数;中继设备标识。
本实施例提出的链路切换配置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链路切换配置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链路切换配置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链路切换方法可以由链路切换装置执行,该链路切换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通信节点中,所述通信节点为基站。或者,所述链路切换配置方法可以由链路切换配置装置执行,该链路切换配置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通信节点中,所述通信节点为终端。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装置520。该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2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所述设备中的处理器510和存储装置5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2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链路切换方法或链路切换配置方法。
该通信节点中的存储装置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链路切换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10所示的链路切换装置中的模块,包括:配置信息接收模块310和链路切换模块320)。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5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通信节点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链路切换方法或链路切换配置方法。
存储装置5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链路切换配置信息、数据包等)。此外,存储装置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通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通信节点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接收链路切换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与目标节点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或者,当上述通信节点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发送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通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终端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提出的通信节点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链路切换方法或链路切换配置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链路切换方法或链路切换配置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链路切换方法或链路切换配置方法。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通用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37)

1.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与目标节点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包括链路切换准则和切换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与目标节点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在满足链路切换准则的情况下通知所述目标节点,并根据所述目标节点配置的切换指示信息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根据所述目标节点配置的切换指示信息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在满足链路切换准则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换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切换指示;中继设备标识;切换的业务类型;切换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标识;切换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切换的服务质量QoS流信息;DRB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重传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直接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通过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基站;
所述链路切换准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第一阈值;第一预设业务类型;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情况下,满足所述链路切换准则:
所述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所述链路质量第一阈值;
所述第一链路的业务类型为第一预设业务类型;
所述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高于所述第二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通过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直接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基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切换准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第二阈值;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中继设备与基站的链路质量第三阈值;第一信道忙闲率阈值;第二信道忙闲率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以下至少之一的情况下,满足所述链路切换准则:
所述第二链路的链路质量高于所述链路质量第二阈值;
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低于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链路质量阈值;
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所述链路质量第三阈值;
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资源池信道忙闲率高于所述第一信道忙闲率阈值;
所述第一链路的PC5接口所有资源池信道忙闲率的均值高于所述第二信道忙闲率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所述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的首个数据包以及所述首个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第一PDCP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重传所述第一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传输新传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中继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无线链路失败RLF指示信息;第一目标数据包的序号;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基站的数据包和/或所述基站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PDCP状态报告;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重传的所述第二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传输的新传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传输的第二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的序号由所述中继设备指示给所述基站;
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包的序号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通过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通过第二中继设备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第二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确认接收的首个数据包以及所述首个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三PDCP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第三PDCP状态报告,通过所述第二链路重传所述第三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传输新传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LF指示信息;第三目标数据包的序号;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第三目标数据包,所述第三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包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中继设备通过第三链路将第四目标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四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转发给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包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传输第五目标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至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二RLC状态报告确定;所述第五目标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确认接收的数据包。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切换准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链路的链路质量第四阈值;第一中继设备的切换指示;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状态指示;
其中,所述链路状态指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接释放指示;无线链路失败指示;链路质量指示;链路拥塞指示。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报告链路切换通知信息;
所述链路切换通知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路切换指示;切换的业务类型;切换的PDU会话标识;切换的DRB;切换的QoS流信息;与DRB关联的RLC承载配置信息;中继设备标识。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所述第二链路之前,还包括:
获取中继设备的服务小区信息,所述服务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E-UTRAN小区全局标识符ECGI;新空口小区全局标识NCGI;基站标识;全球基站标识;单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第一链路切换至所述第二链路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上报中继设备相关信息,所述中继设备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的服务小区信息;对所述中继设备的测量信息;
所述测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PC5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PC5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直接与所述目标节点通信的链路,所述目标节点为源基站;
所述第二链路为通过中继设备与目标基站通信的链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QoS流与DRB的映射,QoS流服务质量参数;中继设备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基站还用于向核心网网元发送链路切换请求,并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与第一终端的关系;
所述链路切换请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指示;第一终端标识。
28.一种链路切换配置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第一终端发送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与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路切换准则;切换指示信息;
所述切换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切换指示;中继设备标识;切换的业务类型;切换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标识;切换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切换的QoS流信息;DRB PDCP重传指示。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第一PDCP状态报告;
接收所述第一PDCP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和/或新传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二PDCP状态报告;
根据所述第二PDCP状态报告传输新传数据和/或重传所述第二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中继设备相关信息,所述中继设备相关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设备标识;中继设备的服务小区信息;对所述中继设备的测量信息;
所述测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C5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PC5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PC5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QoS流与DRB的映射,QoS流服务质量参数;中继设备标识。
34.一种链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信息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链路切换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链路切换配置信息由与目标节点通信的第一链路切换至第二链路。
35.一种链路切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信息发送模块,设置为向第一终端发送链路切换配置信息;
数据传输模块,设置为通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终端传输数据。
36.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所述的链路切换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8-33中任一所述的链路配置切换方法。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7中任一所述的链路切换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8-33中任一所述的链路切换配置方法。
CN202010091485.5A 2020-02-13 2020-02-13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Pending CN1119018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1485.5A CN111901836A (zh) 2020-02-13 2020-02-13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JP2022548790A JP7433455B2 (ja) 2020-02-13 2020-12-02 リンク切替、リンク切替構成方法、装置、通信ノード及び媒体
US17/904,033 US20230074899A1 (en) 2020-02-13 2020-12-02 Link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link switch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node, and medium
KR1020227029914A KR20220133981A (ko) 2020-02-13 2020-12-02 링크 스위칭, 링크 스위칭 설정 방법, 장치, 통신 노드 및 매체
EP20918773.1A EP4106399A4 (en) 2020-02-13 2020-12-02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N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NECTION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NODE AND MEDIUM
PCT/CN2020/133342 WO2021159823A1 (zh) 2020-02-13 2020-12-02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CA3167800A CA3167800A1 (en) 2020-02-13 2020-12-02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path switch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ode, and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1485.5A CN111901836A (zh) 2020-02-13 2020-02-13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1836A true CN111901836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169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1485.5A Pending CN111901836A (zh) 2020-02-13 2020-02-13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4899A1 (zh)
EP (1) EP4106399A4 (zh)
JP (1) JP7433455B2 (zh)
KR (1) KR20220133981A (zh)
CN (1) CN111901836A (zh)
CA (1) CA3167800A1 (zh)
WO (1) WO2021159823A1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9823A1 (zh) * 2020-02-13 2021-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CN113366868A (zh) * 2021-05-07 2021-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小区测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73600A (zh) * 2021-11-22 2021-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080836A (zh) * 2021-09-30 2022-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切换辅助信息的方法、切换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4501570A (zh) * 2020-11-13 2022-05-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侧链路中继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26360A1 (en) * 2020-12-15 2022-06-2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th swit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141424A1 (en) * 2020-12-31 2022-07-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Relaying information using one or more relays
CN114793350A (zh) * 2021-01-25 2022-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188855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205070A1 (en) * 2021-03-31 2022-10-06 Apple Inc. Radio link failure handling in sidelink relay
WO2022236674A1 (en) * 2021-05-11 2022-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link switching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2252180A1 (zh) * 2021-06-03 2022-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03882A (zh) * 2021-07-09 2023-01-1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Tw) 用于支持ue到网络中继的无线电承载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284642A1 (zh) * 2021-07-12 2023-0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条件切换方法和设备
WO2023005919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发送方法、设备及装置
WO2023083266A1 (zh) * 2021-11-10 2023-05-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92485A1 (en) * 2021-11-26 2023-06-01 Zte Corporation Service continuity of sidelink relay communication
CN116419360A (zh) * 2023-06-06 2023-07-11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通感一体化系统的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151044A1 (zh) * 2022-02-11 2023-08-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4016192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16364A1 (en) * 2022-07-22 2024-01-25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WO2024055305A1 (en) * 2022-09-16 2024-03-21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WO2024061094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索尼集团公司 用户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73915A1 (en) * 2022-11-03 2024-04-1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lay reselection and fallback operations in a ue-to-ue relay scenario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88033A4 (en) * 2020-08-07 2023-09-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NK SWITCHING DUR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20220159753A1 (en) * 2020-11-16 2022-05-19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u radio bearer to pc5 radio link control (rlc) bearer mapp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129388A1 (en) * 2021-10-22 2023-04-2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Path switch with service continuity in a layer-2 ue-to-network relay
WO2023193240A1 (en) * 2022-04-08 2023-10-12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 handover preparation in a l2 u2n relay case
WO2024035549A1 (en) * 2022-08-08 2024-02-15 Apple Inc. Layer 2 (l2) user equipment (ue) to ue (u2u) relay reselection for path recovery
EP4366207A1 (en) * 2022-11-04 2024-05-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Handling lossless data delivery during indirect path switching of sidelink-based user equipment to network relay
CN116033413B (zh) * 2023-01-30 2023-08-29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的隐私安全增强方法
WO2024082736A1 (en) * 2023-07-20 2024-04-25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33988B1 (en) * 2011-07-15 2018-10-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dur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US10045386B2 (en) 2012-05-31 2018-08-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EP2835925B1 (en) 2013-08-09 2018-08-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Status Reporting for UEs in dual connectivity during mobility
MX2017012886A (es) 2015-04-08 2018-04-3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alización de repetidores móviles para comunicaciones de dispositivo a dispositivo (d2d).
CN108029148B (zh) * 2015-07-23 2022-04-01 苹果公司 移动性中继方法和装置
EP3121974B1 (en) 2015-07-24 2019-11-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prose relay ue activation
CN105188099B (zh) * 2015-08-21 2019-01-11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d2d通信的中继设备重选方法
EP3142453B1 (en) 2015-09-08 2018-05-1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radio bearer release by a relay ue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686674B (zh) 2015-11-05 2019-12-1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WO2017130593A1 (ja) 2016-01-25 2017-08-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レー選択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EP3413626B1 (en) * 2016-02-06 2020-09-02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v2x communication
US20190037430A1 (en) * 2016-03-17 2019-01-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sidelink resource occupancy lev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586516B2 (ja) 2016-04-26 2019-10-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リレーノード
CN113194480A (zh) 2016-08-10 2021-07-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无线电终端、核心网络节点及方法
CN107889080B (zh) * 2016-09-29 2023-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远端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及装置
EP3525539B1 (en) * 2016-11-03 2021-07-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channel busy ratio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024295B (zh) * 2016-11-03 2022-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转移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JP7087069B2 (ja) 2017-09-28 2022-06-20 中▲興▼通▲訊▼股▲ふぇん▼有限公司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におけるキャリア集約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901836A (zh) * 2020-02-13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9823A1 (zh) * 2020-02-13 2021-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CN114501570A (zh) * 2020-11-13 2022-05-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侧链路中继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00667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侧链路中继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26360A1 (en) * 2020-12-15 2022-06-2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th swit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141424A1 (en) * 2020-12-31 2022-07-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Relaying information using one or more relays
CN114793350A (zh) * 2021-01-25 2022-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156751A1 (zh) * 2021-01-25 2022-07-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188855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205070A1 (en) * 2021-03-31 2022-10-06 Apple Inc. Radio link failure handling in sidelink relay
WO2022233047A1 (zh) * 2021-05-07 2022-11-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小区测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66868A (zh) * 2021-05-07 2021-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小区测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36674A1 (en) * 2021-05-11 2022-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link switching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2252180A1 (zh) * 2021-06-03 2022-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03882A (zh) * 2021-07-09 2023-01-1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Tw) 用于支持ue到网络中继的无线电承载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284642A1 (zh) * 2021-07-12 2023-0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条件切换方法和设备
WO2023005919A1 (zh) * 2021-07-28 2023-02-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发送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14080836A (zh) * 2021-09-30 2022-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切换辅助信息的方法、切换方法、装置及介质
WO2023083266A1 (zh) * 2021-11-10 2023-05-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73600A (zh) * 2021-11-22 2021-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873600B (zh) * 2021-11-22 2024-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链路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3092485A1 (en) * 2021-11-26 2023-06-01 Zte Corporation Service continuity of sidelink relay communication
WO2023151044A1 (zh) * 2022-02-11 2023-08-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4016192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16364A1 (en) * 2022-07-22 2024-01-25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WO2024055305A1 (en) * 2022-09-16 2024-03-21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WO2024061094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索尼集团公司 用户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73915A1 (en) * 2022-11-03 2024-04-1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lay reselection and fallback operations in a ue-to-ue relay scenario
CN116419360B (zh) * 2023-06-06 2023-09-19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通感一体化系统的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419360A (zh) * 2023-06-06 2023-07-11 成都爱瑞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通感一体化系统的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74899A1 (en) 2023-03-09
EP4106399A1 (en) 2022-12-21
JP2023527610A (ja) 2023-06-30
JP7433455B2 (ja) 2024-02-19
WO2021159823A1 (zh) 2021-08-19
KR20220133981A (ko) 2022-10-05
CA3167800A1 (en) 2021-08-19
EP4106399A4 (en) 2024-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59823A1 (zh)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US11129081B2 (en)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a central unit node and distributed unit nodes
KR20220114000A (ko) 사이드링크 릴레이 아키텍처 중의 스위칭 방법과 장치
US2018002742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1105775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V2X communication
EP34842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ying mme of unsuccessful paging for terminal
US11949490B2 (en) Relay apparatus
CN105191402A (zh) 适应移动网络
KR20170053326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061759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US1118493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questing RRC connection
JP7291763B2 (ja) 通信制御方法
US20220286881A1 (en) Recovery over sidelink
US110764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RB
US20230247504A1 (en) Iab link failure
TW201933923A (zh) 附加上行鏈路故障處理
CN114846904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949514B1 (en) Optional sending of complete message in conditional handover
WO2021037583A1 (en) Sidelink rlf handling
US105608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eting UE information by single base station
WO2024031267A1 (en) Techniques for side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7715248A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6897556A (zh) 通信控制方法
CN116491177A (zh) 用于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