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4951B - 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4951B
CN111894951B CN202010676268.2A CN202010676268A CN111894951B CN 111894951 B CN111894951 B CN 111894951B CN 202010676268 A CN202010676268 A CN 202010676268A CN 111894951 B CN111894951 B CN 111894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upporting
rod
laminat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62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4951A (zh
Inventor
古春笑
张帅
赵坤
杨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762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49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4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4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4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4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1/00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 F16B11/006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by glu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贴合治具包括:支撑体,具有支撑面,支撑体通过支撑面支撑待贴合件,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支撑部分布的第二支撑部,支撑面具有位于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区域;贴合杆组件,设置于第二支撑部,贴合杆组件包括多个杆件,杆件由第二支撑部内部向支撑面第二区域延伸设置,且多个杆件中至少部分相对于支撑体可活动设置。能够将待贴合件贴合至曲面盖板等贴合件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去除,提高贴合效果,保证贴合产品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技术的发展,曲面屏对应的产品越来越多应用在显示行业,3D贴合的工艺完全不同于2D贴合工艺,滚轮贴合的方式逐渐被取代。
目前3D贴合多采用真空硅胶贴合的方式,贴合效果好,但对于四曲的盖板贴合,普通的硅胶形状很难对应,容易在贴合过程中,曲角部分提前与盖板边缘接触,导致曲角处产生气泡,并且随着先后贴合顺序,中间的压力大于边缘的压力,导致出现贴合压力不均匀的现象。
因此,亟需曲面显示屏贴合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的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能够将待贴合件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去除,提高贴合效果,保证贴合产品的合格率。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贴合治具,用于曲面结构件贴合形成,包括:支撑体,具有支撑面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底面,所述支撑体通过支撑面支撑待贴合件,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布的第二支撑部;贴合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贴合杆组件包括多个杆件,所述杆件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由所述底面向所述支撑面方向延伸设置,且多个所述杆件中至少部分的所述杆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可活动设置,以向所述待贴合件提供挤压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贴合杆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子杆件和多个第二子杆件,所述第一子杆件和第二子杆件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内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子杆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可活动设置,以向所述待贴合件提供挤压力,所述第二子杆件包括靠近所述支撑面的端部为供热端,以向所述待贴合件热传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子杆件包括杆部以及与所述杆部靠近所述支撑面一端连接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具有平滑曲面,所述第一子杆件通过所述平滑曲面作用于所述待贴合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贴合杆组件还包括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杆件,并向所述第一子杆件提供轴向移动驱动力及自旋转动力中的至少一者;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超声波振动器及转动机的至少一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撑面具有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区域和对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底面的正投影呈矩形,所述第一区域相邻两个边缘相交于一个交点,所述第二区域围绕所述第一区域周向上具有交替分布的直边区和边角区,各所述直边区为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个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直线延伸形成者;所述直边区所述第一子杆件和所述第二子杆件呈矩阵排列,在所述边角区所述第一子杆件和所述第二子杆件以所述交点为圆心在不同的同心弧上散射性分布且在远离所述圆心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杆件和所述第二子杆件交替排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子杆件在各所述直边区呈行列排布形成第一子杆件组,所述第二子杆件在各所述直边区呈行列排布形成第二子杆件组,所述第一子杆件组和所述第二子杆件组在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的方向上交替排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各所述杆件包括驱动部以及供热端,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杆件相对所述支撑体可活动设置,以向所述待贴合件提供挤压力,所述供热端向所述待贴合件进行热传导;多个所述杆件的所述驱动部及所述供热端可选择性作业,多个所述杆件中的一部分所述杆件实现加热功能,另一部分所述杆件实现挤压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撑体的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有多个微孔,所述杆件设置于所述微孔且在所述微孔延伸方向上所述杆件能够伸出所述微孔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撑面呈凸形曲面,且所述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底面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心点重合。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屏贴合方法,包括:提供贴合治具,所述贴合治具为上述的贴合治具;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置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支撑面上;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部分与曲面盖板接触贴合;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贴合杆组件作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对应部分与曲面盖板接触贴合,多个所述杆件中至少部分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对应部分提供挤压力排出气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包括:支撑体和贴合杆组件,支撑体通过支撑面支撑待贴合件,贴合时,设置于第二支撑部的贴合杆组件的至少部分杆件能够相对于支撑体可活动,例如通过旋转、振动等形式作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等待贴合件,以将待贴合件贴合至曲面盖板等贴合件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去除,提高贴合效果,保证贴合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贴合治具的平面图;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的贴合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待贴合件和贴合件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的边角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
1-支撑体;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支撑面;14-底面;131-第一区域;132-第二区域;1321-直边区;1322-边角区;2-贴合杆组件;20-杆件;21-第一子杆件;22-第二子杆件;211-弹性部;212-杆部;3-柔性显示面板;31-胶层;32-偏光片层;33-触控层;34-有机发光层;35-支撑膜;36-引导膜;4-曲面盖板;5-夹爪;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贴合治具的平面图;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治具,用于曲面结构件贴合,贴合治具包括支撑体1及设置于支撑体1的贴合杆组件2,支撑体1具有相对的支撑面13与底面14,支撑体1通过支撑面13支撑需要整合形成曲面结构件的待贴合件,支撑体1包括第一支撑部11以及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支撑部11分布的第二支撑部12。贴合杆组件2包括多个杆件20,杆件20在第二支撑部12由底面14向支撑面13方向延伸设置,且多个杆件20中至少部分的杆件20相对于支撑体1可活动设置,以向待贴合件提供挤压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包括支撑体1和贴合杆组件2,支撑体1通过支撑面13支撑待贴合件,贴合时,贴合杆组件2的各个杆件20能够相对于支撑体1旋转、振动等活动形式作用于需要整合形成曲面结构件的待贴合件,以将待贴合件和贴合件在贴合形成曲面结构件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去除,提高贴合效果,保证贴合产品的合格率。
可以理解的是,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曲面结构件可为曲面显示屏等,此时待贴合件则为柔性显示面板3,曲面结构件的贴合件为曲面盖板4。
可选的,如图6所示,柔性显示面板3具有叠加设置的偏光片层32、触控层33、胶层31、有机发光层34、支撑膜35、引导膜36等结构层,引导膜36设于柔性显示面板3的最下层,且相对于其他膜层向外延伸,通过夹爪5夹持引导膜36,以带动待贴合件移动,避免夹爪5直接夹持待贴合件的其他膜层造成损害,在完成贴好后,需要将引导膜36去除,而胶层31可以为光学胶层31(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支撑体1在与待贴合件接触时对待贴合件造成损伤,支撑体1可以采用硅胶等质地较软的材料形成或者至少远离底面14靠近支撑面13的部分为硅胶等质地较软的材料形成。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体1的第二支撑部设置有多个微孔,杆件20设置于微孔且在微孔延伸方向上杆件20能够伸出微孔设置。
由于各个杆件20设于微孔中,因而,微孔的延伸方向与杆件20的延伸方向相同,杆件20与待贴合件相对的一端伸出微孔,能够直接与待贴合件接触,气泡消除效果更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支撑面呈凸形曲面,且支撑面相对于支撑体1底面的最高点与第一支撑部11的中心点重合。
整个支撑面类似于伞状结构设置,整体圆弧半径大于1000mm,较平缓,保证贴合时待贴合件与第一支撑部11的第一区域131对应的部分先与贴合件接触,之后再通过贴合杆组件2作用于待贴合件使与第二区域132对应的部分与贴合件接触,保证待贴合件和贴合件的贴合过程使从中间向边缘扩展,避免待贴合件的边缘与贴合件提前接触,产生较多气泡。
支撑体1的支撑面13具有对应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区域131和对应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区域132,第一区域131在底面的正投影呈矩形,第一区域131相邻两个边缘相交于一个交点,第二区域132围绕第一区域131周向上具有交替分布的直边区1321和边角区1322,各直边区1321为第一区域131的一个边缘向远离第一区域131的方向直线延伸形成者。在直边区1321第一子杆件21和第二子杆件22呈矩阵排列,在边角区1322第一子杆件21和第二子杆件22以交点为圆心在不同的同心弧上散射性分布且在远离圆心的方向上第一子杆件21和第二子杆件22交替排列。
具体的,支撑面13的第一区域131在底面的正投影呈矩形,第二区域132围绕矩形轴向设置,各直边区1321为第一区域131的一个边缘向远离第一区域131的方向直线延伸形成者,而边角区1322即相邻两个直边区1321之间的区域,具体的,边角区1322可以为四个直角区域,而直边区1321为位于各个直角区域之间的条形区域,部分直边区1321沿第一方向X设置,部分直边区1321沿第二方向Y设置。
第一子杆件21和第二子杆件22在直边区1321呈矩阵排列,第一子杆件21在各直边区1321呈行列排布形成第一杆件组,第二子杆件22在各直边区1321呈行列排布形成第二杆件组,第一杆件组和第二杆件组在远离第一区域131的边缘的方向上交替排列。通过使第一杆件组和第二杆件组交替设置使柔性显示面板3在被挤压或者加热时更加均匀,保证气泡去除以及贴合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边角区1322第一子杆件21和第二子杆件22以交点为圆心在不同的同心弧上散射性分布且在远离圆心的方向上第一子杆件21和第二子杆件22交替排列,具体的,第一子杆件21和第二子杆件22在边角区1322由靠近第一区域131向远离第一区域131的方向交替呈扇形分布,可控制贴合中的施力方向,将气泡揉散向外排出。
在实际贴合过程中,支撑面的第一区域131与待贴合件的中部平面相对,而支撑面的第二区域132与待贴合件的弯曲边缘相对,即待贴合件与贴合件对应贴合的弯曲区域,气泡主要产生于这个区域内。
多个杆件20中至少部分相对于支撑体1可活动设置具体是指,杆件20能够通过活动产生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待贴合件或者通过支撑面13间接作用于待贴合件,通过杆件20的转动、振动,移动等活动将在贴合件与待贴合件之间或者待贴合件自身产生的气泡消除。
请参阅图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贴合杆组件2包括多个第一子杆件21和多个第二子杆件22,第一子杆件21和第二子杆件22在第二区域132内交替设置,第一子杆件21相对于支撑体1可活动设置,以向待贴合件提供挤压力,第二子杆件22包括靠近第二区域132的端部为供热端,以向待贴合件热传导。
可以理解的是,贴合杆组件2中的第一子杆件21和第二子杆件22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第一子杆件21自身可活动,具体可以为旋转、上下移动、振动等活动形式,通过活动来为待贴合件提供挤压力,具体的,在贴合杆组件2外伸于支撑体1时,第一子杆件21直接与待贴合件接触,而在贴合杆组件2完全预埋于支撑体1内时,第一子杆件21与待贴合件之间通过支撑体1隔开,第二子杆件22需要先作用于第二区域132,再通过第二区域132将作用力传递至待贴合件以消除气泡。
第二子杆件22的供热端能够向待贴合件进行热传导,以将待贴合件自身以及待贴合件与贴合件之前的胶层31液态化,不会隔绝气泡,方便气泡向外移动。在贴合时,首先需要通过第二子杆件22对待贴合件进行加热,以使胶层31液态化,之后再控制第一子杆件21进行活动,将气泡振散排出。
可选的,也可以使同一杆件20具有活动与加热功能,即各杆件20包括驱动部以及供热端,驱动部驱动杆件20相对支撑体可活动设置,以向待贴合件提供挤压力,供热端向待贴合件进行热传导;多个杆件20的驱动部及供热端可选择性作业,多个杆件20中的一部分杆件20实现加热功能,另一部分杆件20实现挤压功能;可选的,同一时刻加热功能的杆件20和挤压功能的杆件20交替分布,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部分杆体活动实现挤压功能,部分杆体进行加热,或者控制杆体同时进行活动和加热,提高效率。
请参阅图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子杆件21包括杆部212以及与杆部212靠近支撑面一端连接的弹性部211,弹性部211具有平滑曲面,第一子杆件21通过平滑曲面作用于待贴合件。
可以理解的是,在杆部212的一端设置弹性部211是为了避免第一子杆件21和待贴合件接触的时候对待贴合件造成损伤,同时平滑曲面可以为半圆曲面,采用硅胶等材料制成。
为了实现第一子杆件21可活动设置,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贴合杆组件2还包括驱动件连接于第一子杆件21,并向第一子杆件21提供轴向移动驱动力及自旋转动力中的至少一者;可选的,驱动件包括超声波振动器及转动机的至少一者。
具体的,转动机为电动机等动力部件,当驱动件采用转动机时,能够驱动第一子杆件21以自身轴线为转动轴进行旋转,在第一子杆件21与待贴合件或第二区域132接触的同时开始旋转,至少旋转2圈,旋转的速度为20r/s,将气泡揉散向外排出,加上热能量的作用,辅助气泡的向外方向排出。当驱动件为超声波振动器时,超声波振动器使第一子杆件21沿自身轴向移动,为第一子杆件21提供轴向移动驱动力,超声波振动器的频率范围可以为20K~40KHz,有助于振散气泡,与第二子杆件22产生的热能量结合作用,使得气泡依次向外排出。
请参阅图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贴合方法,包括:
S110:提供贴合治具,贴合治具为上述的贴合治具;
S120:将柔性显示面板3置于支撑体1的支撑面上;
S130:使柔性显示面板3的与第一支撑部对应部分与曲面盖板4接触贴合;
S140:通过第二支撑部与贴合杆组件2作用于柔性显示面板3,使柔性显示面板3与第二支撑部对应的部分与曲面盖板4接触贴合,多个杆件20中至少部分向柔性显示面板3的与第二支撑部对应的部分提供挤压力排出气泡。
在步骤S110中,贴合治具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贴合治具,即贴合治具包括支撑体1和贴合杆组件2。
在步骤S120中,可以通过夹爪5夹住柔性显示面板3向支撑体1运动,使柔性显示面板3包裹在支撑体1上,即柔性显示面板3完全与支撑面贴合。
在步骤S130中,支撑体1或曲面盖板4运动,使柔性显示面板3与第一支撑部对应的部分与曲面盖板4接触贴合。
在步骤S140中,贴合杆组件2通过旋转、振动等形式作用于支撑面的柔性显示面板3,使柔性显示面板3与第二支撑部对应的部分与曲面盖板4接触贴合,以将柔性显示面板3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去除,提高贴合效果,保证贴合产品的合格率。
本实例提供的显示屏贴合方法,在贴合时,柔性显示面板3与第一支撑部对应的部分先与曲面盖板4接触,之后再通过贴合杆组件2作用于柔性显示面板3使与第二支撑部对应的部分与曲面盖板4接触,保证柔性显示面板3和曲面盖板4的贴合过程使从中间向边缘扩展,避免柔性显示面板3的边缘与曲面盖板4提前接触产生较多气泡,且能通过贴合杆组件2将柔性显示面板3自身膜层内产生的气泡以及柔性显示面板3和曲面盖板4之间产生的气泡消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S140的步骤中包括:贴合杆组件2的第二子杆件22向柔性显示面板3进行热传导;贴合杆组件2的第一子杆件21向柔性显示面板3提供挤压力。
具体的,在贴合时,首先需要通过第二子杆件22对柔性显示面板3进行加热,以使胶层31液态化,之后再控制第一子杆件21进行活动,将气泡振散排出。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10)

1.一种贴合治具,用于曲面结构件贴合形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体,具有支撑面和 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底面,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支撑面支撑待贴合件,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部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布的第二支撑部;
贴合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贴合杆组件包括多个杆件,所述杆件包括第一子杆件和第二子杆件,所述第一子杆件和第二子杆件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内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子杆件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可活动设置,以向所述待贴合件提供挤压力,所述第二子杆件包括靠近所述支撑面的端部为供热端,以向所述待贴合件热传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杆件包括杆部以及与所述杆部靠近所述支撑面一端连接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具有平滑曲面,所述第一子杆件通过所述平滑曲面作用于所述待贴合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杆组件还包括驱动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杆件,并向所述第一子杆件提供轴向移动驱动力及自旋转动力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超声波振动器及转动机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具有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区域和对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底面的正投影呈矩形,所述第一区域相邻两个边缘相交于一个交点,所述第二区域围绕所述第一区域周向上具有交替分布的直边区和边角区,各所述直边区为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个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直线延伸形成;
在所述直边区所述第一子杆件和所述第二子杆件呈矩阵排列,在所述边角区所述第一子杆件和所述第二子杆件以所述交点为圆心在不同的同心弧上散射性分布且在远离所述圆心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杆件和所述第二子杆件交替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杆件在各所述直边区呈行列排布形成第一子杆件组,所述第二子杆件在各所述直边区呈行列排布形成第二子杆件组,所述第一子杆件组和所述第二子杆件组在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的方向上交替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杆件包括驱动部以及供热端,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杆件相对所述支撑体可活动设置,以向所述待贴合件提供挤压力,所述供热端向所述待贴合件进行热传导;
多个所述杆件的所述驱动部及所述供热端可选择性作业,多个所述杆件中的一部分所述杆件实现加热功能,另一部分所述杆件实现挤压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有多个微孔,所述杆件设置于所述微孔且在所述微孔延伸方向上所述杆件能够伸出所述微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呈凸形曲面,且所述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体底面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心点重合。
10.一种显示屏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贴合治具,所述贴合治具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治具;
将柔性显示面板置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支撑面上;
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部分与曲面盖板接触贴合;
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贴合杆组件作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对应部分与曲面盖板接触贴合,多个所述杆件中至少部分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对应部分提供挤压力排出气泡。
CN202010676268.2A 2020-07-14 2020-07-14 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 Active CN111894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6268.2A CN111894951B (zh) 2020-07-14 2020-07-14 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6268.2A CN111894951B (zh) 2020-07-14 2020-07-14 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4951A CN111894951A (zh) 2020-11-06
CN111894951B true CN111894951B (zh) 2022-03-29

Family

ID=73192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6268.2A Active CN111894951B (zh) 2020-07-14 2020-07-14 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49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6544B (zh) * 2021-04-30 2023-02-2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承载台及贴合装置
CN114434360A (zh) * 2022-02-21 2022-05-06 越达光电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治具
CN114999325B (zh) * 2022-06-17 2023-10-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19347A1 (en) * 2005-04-04 2006-10-05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Process for transferring coatings onto a surface of a lens substrate with most precise optical quality
CN108561389B (zh) * 2018-01-03 2020-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吸附治具及采用其进行基板吸附的方法
CN108198515A (zh) * 2018-02-07 2018-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943689A (zh) * 2018-06-04 2018-1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0303450B (zh) * 2019-06-27 2021-05-07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和系统
CN110410395A (zh) * 2019-07-24 2019-11-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0588132B (zh) * 2019-10-23 2021-08-2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4951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94951B (zh) 贴合治具及显示屏贴合方法
CN108648630B (zh) 曲面屏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WO2021017714A1 (zh) 柔性显示面板的贴合工装及贴合方法
CN108561389B (zh) 基板吸附治具及采用其进行基板吸附的方法
JP2000007455A5 (zh)
CN109754713A (zh) 曲面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JP3732403B2 (ja) 三次元物体製作装置
CN104698631A (zh) 一种超薄玻璃贴合结构及其剥离方法、显示装置
CN206230381U (zh) 一种玻璃板材夹具
TW201139596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onded member and bonded memb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7126637A (zh) 一种可拉伸超声辅助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11158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205628774U (zh) 一种光学镜片清洗装置
CN108878318A (zh) 一种加热方法和装置
KR101986387B1 (ko) 흡음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CN207768925U (zh) 一种可拉伸超声辅助面膜
JP2004160843A5 (zh)
TWI643014B (zh) 弧形電致變色片的製法及其成型裝置
CN113752034A (zh) 一种螺纹柱加工用具有热熔性能的塑性装置
TWM531899U (zh) 荷葉扇貼合機
JP4022908B2 (ja) 布帛接着積層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WO2020155472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TWI584950B (zh) Continuous Preparation of Double - layer Structural Materials
TWI615274B (zh) 荷葉扇貼合機及使用其來製造荷葉扇之方法
CN213051882U (zh) 一种辅助清洁手机显示屏的加热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