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4816A - 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4816A
CN111874816A CN202010564970.XA CN202010564970A CN111874816A CN 111874816 A CN111874816 A CN 111874816A CN 202010564970 A CN202010564970 A CN 202010564970A CN 111874816 A CN111874816 A CN 111874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tude
lifting
variable
winch
limb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49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成国
于卫红
孙文进
葛涛
贾涛
王兴月
石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Z (TIANJIN) BINHAI HEAVY MACHINE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ng Tianjin Heavy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ng Tianjin Heavy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ng Tianjin Heavy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49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48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4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48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06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with jibs mounted for jibbing or luffing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8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depositing loads in desired attitudes or positions
    • B66C13/085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depositing loads in desired attitudes or positions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64J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82Luffing gear
    • B66C23/821Bracing equipment for booms
    • B66C23/826Bracing equipment acting at an inclined angle to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B66C23/828Bracing equipment acting at an inclined angle to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where the angle is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88Safety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臂架,其中,第一肢杆和第二肢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转台上,第一肢杆和第二肢杆的另一端接触;第一吊钩组设置在第一肢杆的另一端,第二吊钩组设置在第二肢杆的另一端;第一变幅缠绕机构绕过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第一变幅绞车和第一肢杆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肢杆绕铰接点变幅转动;第二变幅缠绕机构绕过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第二变幅绞车和第二肢杆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肢杆绕铰接点变幅转动;第一起升缠绕机构绕过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第一起升绞车和第一吊钩组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吊钩组升降;第二起升缠绕机构绕过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第一起升绞车和第二吊钩组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吊钩组升降。

Description

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对清洁能源的追求和探索使得风力发电技术不断发展,经济效益日趋显著。而我国适于发展风力发电的海域广阔,且海上风场可开发风电机组功率大,每年有效工作时间长。随着海上风电吊装构件的大型化,使得起重机吨位越来越高,对吊装能力多样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大型起重机臂架不能受扭,现有海上吊装设备的臂架变幅缠绕方式使得传统大型起重机不能承受偏载,无法独立完成直桩、放桩等作业。如何通过一台大型的起重设备,无需辅助吊装设施就能完成单台风机的所有安装作业,以实现经济高效的吊装作业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臂架,包括:转台、第一肢杆、第二肢杆、人字架、第一变幅绞车、第二变幅绞车、第一变幅缠绕机构、第二变幅缠绕机构、第一起升绞车、第二起升绞车、第一起升缠绕机构、第二起升缠绕机构、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所述第一肢杆和所述第二肢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转台上,且两个铰接点之间有一定的间距,所述第一肢杆和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接触;所述人字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转台上,顶端悬空,所述第一变幅绞车、所述第二变幅绞车、所述第一起升绞车和所述第二起升绞车设置在所述转台上;所述第一吊钩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吊钩组设置在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变幅缠绕机构绕过所述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幅绞车和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肢杆绕所述铰接点变幅转动;所述第二变幅缠绕机构绕过所述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幅绞车和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肢杆绕所述铰接点变幅转动;所述第一起升缠绕机构绕过所述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起升绞车和所述第一吊钩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吊钩组升降;所述第二起升缠绕机构绕过所述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起升绞车和所述第二吊钩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吊钩组升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变幅绞车和所述第二变幅绞车通过离合器可分离地啮合在一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肢杆和所述第二肢杆之间设置有加固横梁,构成A字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变幅缠绕机构包括第一变幅钢丝绳、第一变幅导向滑轮、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所述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变幅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一变幅绞车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变幅钢丝绳从所述第一变幅绞车上绕出,经所述第一变幅导向滑轮到达所述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通过所述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和所述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中多个滑轮之间的反复缠绕,最终固定于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变幅缠绕机构包括第二变幅钢丝绳、第二变幅导向滑轮、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所述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变幅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二变幅绞车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变幅钢丝绳从所述第二变幅绞车上绕出,经所述第二变幅导向滑轮到达所述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通过所述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和所述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中多个滑轮之间的反复缠绕,最终固定于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起升缠绕机构包括:第一起升钢丝绳,第一起升导向滑轮和第二起升导向滑轮,所述第一起升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起升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起升钢丝绳从所述第一起升绞车上绕出,顺次绕过所述第一起升导向滑轮和所述第二起升导向滑轮,与所述第一吊钩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起升缠绕机构包括:第二起升钢丝绳,第三起升导向滑轮和第四起升导向滑轮,所述第三起升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相对的一侧,所述第四起升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起升钢丝绳从所述第二起升绞车上绕出,顺次绕过所述第三起升导向滑轮和所述第四起升导向滑轮,与所述第二吊钩组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臂架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变幅绞车通过第一变幅缠绕机构带动第一肢杆绕铰接点转动,第二变幅绞车通过第二变幅缠绕机构带动第二肢杆绕铰接点转动,第一肢杆和第二肢杆同步变幅至预设角度;
第一起升绞车通过第一起升缠绕机构带动第一吊钩组升降,第二起升绞车通过第二起升缠绕机构带动第二吊钩组升降;
控制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同步升降完成吊装作业,控制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异步升降完成直桩和放桩作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肢杆和第二肢杆不共面时,调整离合器至分离状态,第一变幅绞车和第二变幅绞车独立运动调整第一肢杆和/或第二肢杆的变幅角度使第一肢杆和第二肢杆共面,调整完毕后调整离合器至啮合状态使第一变幅绞车和第二变幅绞车同步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异步升降完成直桩和放桩作业包括:
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同步下降至与构件锁紧,然后同步上升至预设高度;
若以第二吊钩组为主承力吊钩,第二吊钩组继续上升,第一吊钩组静止或者下降,直至构件达到竖直状态;
然后将第一吊钩组与构件解脱。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要优点如下:
本发明的起重机臂架,通过设置第一肢杆和第二肢杆相对的臂架结构,且对应设置相互独立的变幅结构和起升结构,使起重机的运动形式和吊装能力多样化,只需一台起重机即可完成吊装、直桩、放桩等桩基安装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且起重机臂架上不会产生扭矩,保证起吊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臂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臂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臂架中吊钩组的A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臂架中第一变幅缠绕机构和第二变幅缠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臂架的使用方法中直桩和放桩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台、2-第一肢杆、3-第二肢杆、4-人字架、5-第一变幅绞车、6-第二变幅绞车、7-第一变幅缠绕机构、701-第一变幅钢丝绳、702-第一变幅导向滑轮、703-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704-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8-第二变幅缠绕机构、801-第二变幅钢丝绳、802-第二变幅导向滑轮、803-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804-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9-第一起升绞车、10-第二起升绞车、11-第一起升缠绕机构、111-第一起升钢丝绳、112-第一起升导向滑轮、113-第二起升导向滑轮、12-第二起升缠绕机构、121-第二起升钢丝绳、122-第三起升导向滑轮、123-第四起升导向滑轮、13-第一吊钩组、14-第二吊钩组、15-离合器、16-加固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臂架,如附图1-3所示,包括:转台1、第一肢杆2、第二肢杆3、人字架4、第一变幅绞车5、第二变幅绞车6、第一变幅缠绕机构7、第二变幅缠绕机构8、第一起升绞车9、第二起升绞车10、第一起升缠绕机构11、第二起升缠绕机构12、第一吊钩组13和第二吊钩组14;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转台1上,且两个铰接点之间有一定的间距,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的另一端接触;人字架4的底端设置在转台1上,顶端悬空,第一变幅绞车5、第二变幅绞车6、第一起升绞车9和第二起升绞车10设置在转台1上;第一吊钩组13设置在第一肢杆2的另一端,第二吊钩组14设置在第二肢杆3的另一端;第一变幅缠绕机构7绕过人字架4的顶端,两端分别与第一变幅绞车5和第一肢杆2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肢杆2绕铰接点变幅转动;第二变幅缠绕机构8绕过人字架4的顶端,两端分别与第二变幅绞车6和第二肢杆3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肢杆3绕铰接点变幅转动;第一起升缠绕机构11绕过人字架4的顶端,两端分别与第一起升绞车9和第一吊钩组13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吊钩组13升降;第二起升缠绕机构12绕过人字架4的顶端,两端分别与第一起升绞车9和第二吊钩组14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吊钩组14升降。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臂架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使用时,第一变幅绞车5通过第一变幅缠绕机构7带动第一肢杆2绕铰接点转动,第二变幅绞车6通过第二变幅缠绕机构8带动第二肢杆3绕铰接点转动,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同步变幅至预设角度;第一起升绞车9通过第一起升缠绕机构11带动第一吊钩组13升降,第二起升绞车10通过第二起升缠绕机构12带动第二吊钩组14升降。控制第一吊钩组13和第二吊钩组14同步升降完成吊装作业。控制第一吊钩组13和第二吊钩组14异步升降完成直桩和放桩作业。进行吊装作业时,第一吊钩组13和第二吊钩组14传递的力矩均匀分配到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上,臂架整体(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构成的整体)不承受扭矩。进行直桩和放桩作业时,每侧的吊钩组可以随意升降,单侧变幅绞车独立支持单侧肢杆,由第一肢杆2或第二肢杆3形成单侧受力平衡,臂架整体不会产生扭转载荷。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臂架,通过设置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相对的臂架结构,且对应设置相互独立的变幅结构和起升结构,使起重机的运动形式和吊装能力多样化,只需一台起重机即可完成吊装、直桩、放桩等桩基安装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且起重机臂架上不会产生扭矩,保证起吊安全性。
起重机臂架在使用时,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需保持相同的变幅角度,即,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保持载荷均匀分布,避免发生倾翻现象。因此,第一变幅绞车5和第二变幅绞车6应保持同步运动以使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同步变幅转动。
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2和4所示,第一变幅绞车5和第二变幅绞车6通过离合器15可分离地啮合在一起。如此设置,离合器15至啮合状态时,确保第一变幅绞车5和第二变幅绞车6同步运动。若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的位置发生偏差时,还可以调整离合器15使第一变幅绞车5和第二变幅绞车6分离,进而单独调整第一变幅绞车5和/或第二变幅绞车6使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同步,然后再调整离合器15至啮合状态即可。
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变幅绞车5和第二变幅绞车6的驱动单元可以通过变频控制等电控方式进行控制,使两者的驱动单元同步运转进而使第一变幅绞车5和第二变幅绞车6同步运动。
为了提升臂架的强度,可选地,如附图2所示,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之间可以设置有加固横梁16,构成A字形。进一步地,加固横梁1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间隔分布在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变幅绞车5通过第一变幅缠绕机构7连接至第一肢杆2的另一端,驱动第一肢杆2绕转台1的变幅转动,对于如何设置第一变幅缠绕机构7,以下进行示例说明:
如附图4所示,第一变幅缠绕机构7可以包括第一变幅钢丝绳701、第一变幅导向滑轮702、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703、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704。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704设置在第一肢杆2的另一端,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703设置在人字架4顶端与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704相对的一侧,第一变幅导向滑轮702设置在人字架4顶端与第一变幅绞车5相对的一侧。第一变幅钢丝绳701从第一变幅绞车5上绕出,经第一变幅导向滑轮702到达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703,通过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703和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704中多个滑轮之间的反复缠绕,最终固定于第一肢杆2的另一端。
如此设置,通过人字架4顶端作为第一变幅钢丝绳701变向的支撑点,第一变幅导向滑轮702完成第一变幅钢丝绳701的变向。第一变幅钢丝绳701通过在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703和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704中多个滑轮之间反复缠绕,使变幅过程受力平稳。
基于同样的道理,如附图4所示,第二变幅缠绕机构8可以包括第二变幅钢丝绳801、第二变幅导向滑轮802、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803、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804。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804设置在第二肢杆3的另一端,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803设置在人字架4顶端与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804相对的一侧,第二变幅导向滑轮802设置在人字架4顶端与第二变幅绞车6相对的一侧;第二变幅钢丝绳801从第二变幅绞车6上绕出,经第二变幅导向滑轮802到达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803,通过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803和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804中多个滑轮之间的反复缠绕,最终固定于第二肢杆3的另一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起升绞车9通过第一起升缠绕机构11与第一吊钩组13连接,通过第一起升绞车9的运动控制第一吊钩组13升降,示例地,第一起升缠绕机构11可以包括:第一起升钢丝绳111,第一起升导向滑轮112和第二起升导向滑轮113,第一起升导向滑轮112设置在人字架4顶端与第一肢杆2的另一端相对的一侧,第二起升导向滑轮113设置在第一肢杆2的另一端,第一起升钢丝绳111从第一起升绞车9上绕出,顺次绕过第一起升导向滑轮112和第二起升导向滑轮113,与第一吊钩组13连接。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起升导向滑轮112和第二起升导向滑轮113起到换向和支撑作用,使第一起升钢丝绳111可以保持预设运动轨迹,既能起到较好的起升效果又能将第一起升钢丝绳111的偏角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基于同样的道理,第二起升缠绕机构12可以包括:第二起升钢丝绳121,第三起升导向滑轮122和第四起升导向滑轮123,第三起升导向滑轮122设置在人字架4顶端与第二肢杆3的另一端相对的一侧,第四起升导向滑轮123设置在第二肢杆3的另一端,第二起升钢丝绳121从第二起升绞车10上绕出,顺次绕过第三起升导向滑轮122和第四起升导向滑轮123,与第二吊钩组14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的起重机臂架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变幅绞车5通过第一变幅缠绕机构7带动第一肢杆2绕铰接点转动,第二变幅绞车6通过第二变幅缠绕机构8带动第二肢杆3绕铰接点转动,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同步变幅至预设角度;
第一起升绞车9通过第一起升缠绕机构11带动第一吊钩组13升降,第二起升绞车10通过第二起升缠绕机构12带动第二吊钩组14升降;
控制第一吊钩组13和第二吊钩组14同步升降完成吊装作业,控制第一吊钩组13和第二吊钩组14异步升降完成直桩和放桩作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臂架的使用方法,通过设置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相对的臂架结构,且对应设置相互独立的变幅结构和起升结构,使起重机的运动形式和吊装能力多样化,只需一台起重机即可完成吊装、直桩、放桩等桩基安装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且起重机臂架上不会产生扭矩,保证起吊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不共面时,调整离合器15至分离状态,第一变幅绞车5和第二变幅绞车6独立运动调整第一肢杆2和/或第二肢杆3的变幅角度使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共面,调整完毕后调整离合器15至啮合状态使第一变幅绞车5和第二变幅绞车6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如附图5-7所示,控制第一吊钩组13和第二吊钩组14异步升降完成直桩和放桩作业包括:
第一吊钩组13和第二吊钩组14同步下降至与构件锁紧,然后同步上升至预设高度;
若以第二吊钩组14为主承力吊钩,第二吊钩组14继续上升,第一吊钩组13静止或者下降,直至构件达到竖直状态;
然后将第一吊钩组13与构件解脱。
可以理解的是,镜像地,以第一吊钩组13为主承力吊钩时,第一吊钩组13继续上升,第二吊钩组14静止或者下降,直至构件达到竖直状态;然后将第二吊钩组14与构件解脱即可。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构成的臂架整体,在进行直桩和放桩作业时,由单侧的第一肢杆2或第二肢杆3承受构件的重力,达成单侧受力平衡,第一肢杆2和第二肢杆3间不传递扭矩,达到第一吊钩组13和第二吊钩组14互不干扰地独立随意升降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本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表示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机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台、第一肢杆、第二肢杆、人字架、第一变幅绞车、第二变幅绞车、第一变幅缠绕机构、第二变幅缠绕机构、第一起升绞车、第二起升绞车、第一起升缠绕机构、第二起升缠绕机构、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
所述第一肢杆和所述第二肢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转台上,且两个铰接点之间有一定的间距,所述第一肢杆和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接触;
所述人字架的底端设置在所述转台上,顶端悬空,所述第一变幅绞车、所述第二变幅绞车、所述第一起升绞车和所述第二起升绞车设置在所述转台上;
所述第一吊钩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吊钩组设置在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变幅缠绕机构绕过所述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幅绞车和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肢杆绕所述铰接点变幅转动;
所述第二变幅缠绕机构绕过所述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变幅绞车和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肢杆绕所述铰接点变幅转动;
所述第一起升缠绕机构绕过所述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起升绞车和所述第一吊钩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吊钩组升降;
所述第二起升缠绕机构绕过所述人字架的顶端,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起升绞车和所述第二吊钩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吊钩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幅绞车和所述第二变幅绞车通过离合器可分离地啮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肢杆和所述第二肢杆之间设置有加固横梁,构成A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幅缠绕机构包括第一变幅钢丝绳、第一变幅导向滑轮、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
所述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变幅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一变幅绞车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一变幅钢丝绳从所述第一变幅绞车上绕出,经所述第一变幅导向滑轮到达所述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通过所述第一变幅缠绕滑轮组和所述第二变幅缠绕滑轮组中多个滑轮之间的反复缠绕,最终固定于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起重机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幅缠绕机构包括第二变幅钢丝绳、第二变幅导向滑轮、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
所述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变幅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二变幅绞车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二变幅钢丝绳从所述第二变幅绞车上绕出,经所述第二变幅导向滑轮到达所述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通过所述第三变幅缠绕滑轮组和所述第四变幅缠绕滑轮组中多个滑轮之间的反复缠绕,最终固定于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升缠绕机构包括:第一起升钢丝绳,第一起升导向滑轮和第二起升导向滑轮,所述第一起升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起升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起升钢丝绳从所述第一起升绞车上绕出,顺次绕过所述第一起升导向滑轮和所述第二起升导向滑轮,与所述第一吊钩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起重机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起升缠绕机构包括:第二起升钢丝绳,第三起升导向滑轮和第四起升导向滑轮,所述第三起升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人字架顶端与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相对的一侧,所述第四起升导向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肢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起升钢丝绳从所述第二起升绞车上绕出,顺次绕过所述第三起升导向滑轮和所述第四起升导向滑轮,与所述第二吊钩组连接。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臂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变幅绞车通过第一变幅缠绕机构带动第一肢杆绕铰接点转动,第二变幅绞车通过第二变幅缠绕机构带动第二肢杆绕铰接点转动,第一肢杆和第二肢杆同步变幅至预设角度;
第一起升绞车通过第一起升缠绕机构带动第一吊钩组升降,第二起升绞车通过第二起升缠绕机构带动第二吊钩组升降;
控制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同步升降完成吊装作业,控制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异步升降完成直桩和放桩作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机臂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肢杆和第二肢杆不共面时,调整离合器至分离状态,第一变幅绞车和第二变幅绞车独立运动调整第一肢杆和/或第二肢杆的变幅角度使第一肢杆和第二肢杆共面,调整完毕后调整离合器至啮合状态使第一变幅绞车和第二变幅绞车同步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机臂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异步升降完成直桩和放桩作业包括:
第一吊钩组和第二吊钩组同步下降至与构件锁紧,然后同步上升至预设高度;
若以第二吊钩组为主承力吊钩,第二吊钩组继续上升,第一吊钩组静止或者下降,直至构件达到竖直状态;
然后将第一吊钩组与构件解脱。
CN202010564970.XA 2020-06-19 2020-06-19 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18748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4970.XA CN111874816A (zh) 2020-06-19 2020-06-19 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4970.XA CN111874816A (zh) 2020-06-19 2020-06-19 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4816A true CN111874816A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5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4970.XA Pending CN111874816A (zh) 2020-06-19 2020-06-19 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48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3170A (zh) * 2021-01-14 2021-04-30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起重机的起臂方法、起臂操作系统及起重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71657A (en) * 1945-06-05 1952-05-07 Valdemar Clifton Farrell Hoisting apparatus
GB1270207A (en) * 1970-05-15 1972-04-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ranes
CN205634698U (zh) * 2016-04-12 2016-10-12 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绕桩式海洋风电安装起重机
CN109689561A (zh) * 2016-09-15 2019-04-26 伊特里克公司 起重机、包括这种起重机的船舶以及用于竖立纵向结构的方法
CN110831886A (zh) * 2017-05-12 2020-02-21 伊特里克公司 用于在海上船上使用的升降起重机及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71657A (en) * 1945-06-05 1952-05-07 Valdemar Clifton Farrell Hoisting apparatus
GB1270207A (en) * 1970-05-15 1972-04-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ranes
CN205634698U (zh) * 2016-04-12 2016-10-12 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绕桩式海洋风电安装起重机
CN109689561A (zh) * 2016-09-15 2019-04-26 伊特里克公司 起重机、包括这种起重机的船舶以及用于竖立纵向结构的方法
CN110831886A (zh) * 2017-05-12 2020-02-21 伊特里克公司 用于在海上船上使用的升降起重机及操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3170A (zh) * 2021-01-14 2021-04-30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起重机的起臂方法、起臂操作系统及起重机
CN112723170B (zh) * 2021-01-14 2023-05-05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起重机的起臂方法、起臂操作系统及起重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45635U (zh) 双平臂抱杆
KR20140127813A (ko) 고중량 승강용 장치 및 방법
JP2023545251A (ja) 多目的の調整可能な新型吊りビーム及び吊り上げ方法
CN111874816A (zh) 起重机臂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07959B (zh) 随动式微重力平衡卸载装置
CN109650255B (zh) 塔式起重机旋摆小车吊重自平衡系统
CN211920676U (zh) 一种起重机吊具防摇装置
CN209583430U (zh) 一种吊机
CN217808437U (zh) 一种双臂可移动桅杆式起重机
CN116654798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物料提升机
CN116374812A (zh) 一种海上风电机组发电机起吊装置
JP2012121719A (ja) 岸壁クレーン
CN215402707U (zh) 一种提升机用辅助装置
CN110498350A (zh) 一种多功能安全建筑塔吊
CN214270000U (zh) 一种双塔吊升降式风力发电机搭造吊车
CN115111127A (zh) 储能装置
CN114835038A (zh) 塔式起重机及起重机施工方法
CN110255394B (zh) 一种用于跨海大桥桥梁建设用的桥墩起吊机
CN210655895U (zh) 一种大俯仰角度臂架钢丝绳缠绕装置
CN111634813A (zh) 起重机起升机构
CN220642215U (zh) 一种可调整臂长的扁担式吊梁
CN214456359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自动吊装吊机
CN105422736B (zh) 一种配重空间可调的大型试车吊架
CN220642337U (zh) 一种建筑机电安装用吊装辅助装置
CN218320412U (zh) 多功能起重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6

Address after: Room 308, building 3, No.1, Lingang Economic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60

Applicant after: TZ (TIANJIN) BINHAI HEAVY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457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Development Zone Teda MSD-C3-702

Applicant before: TAIZHONG (TIANJIN) HEAVY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