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3609B - 丝网印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丝网印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73609B CN111873609B CN202010673699.3A CN202010673699A CN111873609B CN 111873609 B CN111873609 B CN 111873609B CN 202010673699 A CN202010673699 A CN 202010673699A CN 111873609 B CN111873609 B CN 1118736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printing
- transmission line
- printing device
- substrate
- component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82—Control systems for mounting machines or assembly lines, e.g. centralized control, remote links, programming of apparatus and processes as su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丝网印刷系统。丝网印刷系统具备:第一丝网印刷装置,经由设于第一掩模板的图案孔而在第一基板上印刷糊剂;第二丝网印刷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搬运方向而与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背对背设置,经由设于第二掩模板的图案孔而在第二基板上印刷糊剂;以及控制单元,设于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输出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的控制用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丝网印刷装置的控制用的第二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2015年7月1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510416609.1的、发明名称为“元件安装关联系统”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进行用于向基板安装元件的元件安装关联作业的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及元件安装关联系统。
背景技术
进行向基板安装元件而生产元件安装基板的作业的元件安装线具备元件安装装置、丝网印刷装置等多个种类的元件安装关联装置。
元件安装装置具备搬运并定位基板的基板搬运路、供给元件的元件供给部、通过吸附嘴吸附元件供给部供给的元件而向通过基板搬运路定位后的基板安装的元件安装机构等。元件安装装置具备输出控制用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经由在元件安装装置内设置的信号传送线路来传送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
而且,已知有将两台这样的元件安装装置背对背配置的元件安装系统(例如,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元件安装系统中,形成两个独立的基板搬运路(lane;道),因此对于两块基板能够同时并行地进行元件安装。
丝网印刷装置具备使基板与掩模板接触的机构、由在被供给了糊剂的掩模板上滑动的刮刀等构成的丝网印刷机构。丝网印刷装置具备输出控制用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经由在丝网印刷装置内设置的信号传送线路来传送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
而且,已知有将两台这样的丝网印刷装置背对背配置的丝网印刷系统(例如,专利文献2)。在这样的丝网印刷系统中,由于形成两个独立的基板搬运路(道),因此对于两块基板能够同时并行地进行丝网印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30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70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元件安装关联系统中,为了形成两道基板搬运路,需要两台分别具备控制单元的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因此存在成本高这样的问题点。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比以往廉价地构筑两道元件安装关联系统的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及元件安装关联系统。
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元件安装关联装置,进行用于向基板安装元件的元件安装关联作业,具备:控制单元,输出所述元件安装关联装置的控制用的第一控制信号和与所述元件安装关联装置背对背设置的其他元件安装关联装置的控制用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一信号传送线路,在所述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内传送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及信号传送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传送线路传送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向所述其他元件安装关联装置输出。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元件安装关联系统,由第一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及与所述第一元件安装关联装置背对背设置的第二元件安装关联装置构成,所述第一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及所述第二元件安装关联装置进行用于向基板安装元件的元件安装关联作业,所述元件安装关联系统具备:控制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元件安装关联装置,输出所述第一元件安装关联装置的控制用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元件安装关联装置的控制用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一信号传送线路,设于所述第一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在所述第一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内传送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信号传送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传送线路传送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二元件安装关联装置输出;及第二信号传送线路,设于所述第二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在所述第二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内传送经由所述信号传送连接器而从所述第一元件安装关联装置输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比以往廉价地构筑两道元件安装关联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的元件安装线的立体图。
图2是包含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的元件安装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具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的主机侧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的主机侧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的副机侧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7(a)、图7(b)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关联系统的主机侧安装关联装置的立体图。
图8(a)、图8(b)是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关联系统的立体图。
图9是包含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系统的元件安装线的立体图。
图10是包含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系统的元件安装线的俯视图。
图11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系统的主机侧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系统的主机侧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系统的副机侧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线向基板安装元件而生产元件安装基板,具备丝网印刷装置、元件安装装置等多个种类的元件安装关联装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同一种类的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彼此连接而构成的系统称为元件安装关联系统。以下,作为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及元件安装关联系统的一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安装系统,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丝网印刷装置及丝网印刷系统。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装置及系统,只要是进行用于向基板安装元件的元件安装关联作业的装置即可。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线1。元件安装线1用两道进行向基板2安装元件3而生产元件安装基板2J的作业,具有元件安装系统13,该元件安装系统13由相对于基板2的流动而并列设置的两台丝网印刷装置11和在这两台丝网印刷装置11的下游工序侧配置的两台元件安装装置(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及副机侧安装装置12B)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作业者OP观察的左右方向是基板2的流动方向,将其设为X轴方向。基板2从作业者OP观察的左方向右方流动。而且,将从作业者OP观察的前后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
在图2及图3中,各丝网印刷装置11相互背对背设置。各丝网印刷装置11在通过搬入输送机21将基板2搬入并定位之后,将该基板2向基板移动机构22转移。并且,通过基板移动机构22使基板2的上表面与形成有未图示的图案孔23h的掩模板23的下表面接触,在掩模板23上使刮刀24沿Y轴方向滑动。由此预先供给到掩模板23上的糊剂Pst在掩模板23上被搂在一起,经由图案孔23h向基板2的电极2d(图1)印刷糊剂Pst。印刷了糊剂Pst的基板2由搬出输送机25向下游工序侧排出。搬出输送机25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图2中所示的箭头A),从而向主机侧安装装置12A或副机侧安装装置12B转移基板2(图2中所示的箭头B)。
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和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分别向从丝网印刷装置11转移来的糊剂印刷完的基板2安装元件3。图4及图5示出了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图6示出了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在图2及图4~图6中,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及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分别在基台31上具备基板搬运路32、零件供给机33、元件相机34及元件安装机构35。基板搬运路32将基板2沿X轴方向搬运,零件供给机33向元件供给口33p供给元件3。元件相机34以使摄像视野朝向上方的方式设置在零件供给机33与基板搬运路32之间。元件安装机构35包括在基台31上沿Y轴方向延伸的Y轴工作台41、沿着Y轴工作台41在Y轴方向上移动自如的X轴工作台42、沿着X轴工作台42在X轴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板构件43及安装于板构件43的安装头44。安装头44具备向下方延伸的元件吸附嘴44a,通过X轴工作台42相对于Y轴工作台41的Y轴方向移动与板构件43相对于X轴工作台42的X轴方向移动的组合而在水平面内移动。
基板搬运路32被从丝网印刷装置11送来糊剂印刷完的基板2后,通过基板搬运路32接受并定位该基板2。并且,零件供给机33向元件供给口33p供给元件3,安装头44通过元件吸附嘴44a吸附向元件供给口33p供给的元件3。并且,安装头44以使吸附的元件3通过元件相机34的上方的方式移动,使元件相机34拍摄元件3。元件相机34拍摄元件3而识别了元件3之后,安装头44向基板2的上方移动,基于元件相机34对元件3的识别信息,向基板2的电极2d上安装元件3。应安装于基板2的元件3的安装结束后,基板搬运路32将基板2向下游工序侧搬出。
接下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及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及元件安装系统13的电力供给系统。
在图7(a)、图7(b)及图8(a)、图8(b)中,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在内部具备一层空间51和二层空间52。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一层空间51内设有电源部53、主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54、主机侧交流电源端子台55、主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56及控制单元57。
电源部53使从外部取入的外部电源(例如480V的电源)变压而生成规定电压(例如200V)的交流电力,并且对该生成的交流电力进一步进行变压·整流而生成规定电压(例如24V)的直流电力。生成的交流电力向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及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分别具备的动作系设备供给而作为其动作用电源。而且,生成的直流电力向以控制单元57为首的控制系设备供给而作为其动作用电源。
详细而言,如图7(a)所示,电源部53具备主开关53a、断路器53b、噪声滤波器53c、变压器53d(transformer)、DC电源(AC/DC转换器)53e。为了进行从外部电源供给电力的接通切断而由作业者OP操作主开关53a。断路器53b根据需要而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供给自动切断,噪声滤波器53c将附着于外部电源的噪声阻断。变压器53d对外部电源进行变压而生成交流电力,DC电源53e对由变压器53d变压后的交流电力进行变压·整流而生成直流电力。
主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54是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一层空间51内传送电源部53供给的交流电力的电缆。主机侧交流电源端子台55与主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54相连,从而与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一层空间51内配置的各种动作系设备连接。主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56用于将主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54传送的交流电力向副机侧安装装置12B侧输出,与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背面侧形成的开口部面对地设置(参照图5)。控制单元57输出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具备的控制系设备的控制用的信号(第一控制信号)和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具备的控制系设备的控制用的信号(第二控制信号)。
在图7(b)中,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二层空间52内设有主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58、主机侧直流电源端子台59及主机侧直流电源连接器60。主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58是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二层空间52内传送DC电源53e生成的直流电力的电缆。主机侧直流电源端子台59与主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58相连,从而与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二层空间52内配置的各种控制系设备连接。主机侧直流电源连接器60用于将主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58传送的直流电力向副机侧安装装置12B侧输出,与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背面侧形成的开口部面对地设置(图5)。
在图7(b)中,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二层空间52内设有主机侧信号传送线路61和与该主机侧信号传送线路61相连的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主机侧信号传送线路61是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二层空间52内传送控制单元57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信号线缆。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用于将主机侧信号传送线路61传送的第二控制信号向副机侧安装装置12B侧输出,与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的背面侧形成的开口部面对地设置(图5)。
在图8(a)、图8(b)中,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在内部具备一层空间71和二层空间72。在一层空间71内设有副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73和与该副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73相连的副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74、以及与副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74相连的副机侧交流电源端子台75。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上未像主机侧安装装置12A那样设置电源部53。
副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73从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背面侧形成的开口部向外侧延伸设置(图6),与主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56连结。副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74是在副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73与主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56连结的状态下,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一层空间71内传送电源部53通过主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54供给的交流电力的电缆。副机侧交流电源端子台75与副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74相连,从而与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一层空间71内配置的各种动作系设备连接。
在图8(a)、图8(b)中,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二层空间72内设有副机侧直流电源连接器76、副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77及副机侧直流电源端子台78。副机侧直流电源连接器76从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背面侧形成的开口部向外侧延伸设置(图6),与主机侧直流电源连接器60连结。副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77是在副机侧直流电源连接器76与主机侧直流电源连接器60连结的状态下,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二层空间72内传送电源部53通过主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58供给的直流电力的电缆。副机侧直流电源端子台78与副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77相连,从而与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二层空间72内配置的各种控制系设备连接。
在图8(a)、图8(b)中,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二层空间72内设有副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81和与该副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81相连的副机侧信号传送线路82。副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81从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背面侧形成的开口部向外侧延伸设置(图6),并与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连结。副机侧信号传送线路82是在副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81与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连结的状态下,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二层空间72内传送从主机侧安装装置12A传送的第二控制信号的信号线缆。
需要说明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交流电力的传送线路的配线与信号传送线路(及直流电力的传送线路)的配线在不同层进行是为了防止从交流电力的传送线路产生的噪声附着于信号的传送线路而给信号的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未必非要使交流电力的传送线路与信号的传送线路在不同层进行配线,只要通过对交流电力的传送线路充分地进行屏蔽等其他的方法而能够避免从交流电力的传送线路产生的噪声对信号造成不良影响即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13中,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具备:电源部53;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内传送该电源部53供给的电力(交流电力及直流电力)的第一电源传送线路(主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54及主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58);用于将第一电源传送线路传送的电力向与主机侧安装装置12A背对背设置的副机侧安装装置12B输出的电源传送连接器(主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56及主机侧直流电源连接器60)。而且,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具备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内传送经由与上述电源传送连接器连结的电源传送连接器(副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73及副机侧直流电源连接器76)而从主机侧安装装置12A供给的电力的第二电源传送线路(副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74及副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77)。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13中,供给电力(交流电力及直流电力)的电源部53仅设于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向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具备的动作系设备的动作用电力的供给从电源部53通过主机侧交流电源传送线路54及主机侧直流电源传送线路58(第一电源传送线路)进行。而且,向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具备的动作系设备的动作用电力的供给通过与上述第一电源传送线路相连的电源传送连接器(主机侧交流电源连接器56及主机侧直流电源连接器60)进行。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13中,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具备:控制单元57;在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内传送控制单元57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一信号传送线路(主机侧信号传送线路61);用于将第一信号传送线路传送的第二控制信号向与主机侧安装装置12A背对背设置的副机侧安装装置12B输出的信号传送连接器(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而且,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具备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内传送经由与上述信号传送连接器(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连结的信号传送连接器(副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81)而从主机侧安装装置12A传送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信号传送线路(副机侧信号传送线路82)。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13中,输出控制系设备的控制用的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57仅设于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第一控制信号从控制单元57通过主机侧信号传送线路61(第一信号传送线路)传送。而且,向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的第二控制信号的传送通过与主机侧信号传送线路61相连的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信号传送连接器)进行。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系统11(元件安装线1)中,控制单元57仅设于主机侧安装装置12A(第一元件安装装置),向设置在其背面侧的副机侧安装装置12B(第二元件安装装置)的控制信号的传送通过与主机侧信号传送线路61相连的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信号传送连接器)进行,因此对于副机侧安装装置12B,无需具备控制单元57,只要具备在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内传送经由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而从主机侧安装装置12A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的副机侧信号传送线路82即可。因此,能够比以往廉价地构筑两道元件安装系统。
(第二实施方式)
图9及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线101。元件安装线101是用两道来生产在基板2上安装有元件3的元件安装基板2J的生产线,具有丝网印刷系统111和配置在该丝网印刷系统111的下游工序侧的元件安装装置112。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作业者OP观察的左右方向为基板2流动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基板2从作业者OP观察的左方向右方流动。而且,从作业者OP观察的前后方向设为Y轴方向,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
在图9及图10中,丝网印刷系统111包括在Y轴方向上背对背设置的主机侧的丝网印刷装置(主机侧印刷装置121A)和副机侧的丝网印刷装置(副机侧印刷装置121B)。主机侧印刷装置121A位于作业者OP的跟前侧,主机侧印刷装置121A和副机侧印刷装置121B为相对于与X轴平行的轴而对称的结构。
在图10~图13中,主机侧印刷装置121A和副机侧印刷装置121B分别具备搬入输送机131及搬出输送机132、对由搬入输送机131搬入的基板102进行保持并使其在水平面内及上下方向移动的基板保持移动部133。在基板保持移动部133的上方设置形成有图案孔134h的掩模板134,刮刀单元135通过刮刀单元驱动机构136沿Y轴方向移动自如地设置在掩模板134的上方。在刮刀单元135上以升降自如的方式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刀刃”状的刮刀135a。
基板保持移动部133对从搬入输送机131接受的基板2进行保持,以使基板2上的电极2d(图9)和掩模板134的图案孔134h以一致的状态接触的方式使基板2移动。在使基板2与掩模板134接触之后,刮刀单元驱动机构136使刮刀单元135沿Y轴方向移动,使刮刀135a在掩模板134上滑动。由此预先供给到掩模板134上的糊剂Pst(图11)在掩模板134上被搂在一起,经由图案孔134h而将糊剂Pst印刷于基板2的电极2d。印刷有糊剂Pst的基板2从基板保持移动部133向搬出输送机132传送,搬出输送机132将接受到的基板2向下游工序侧的元件安装装置112转移。搬出输送机132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图10中所示的箭头A),向元件安装装置112具备的后述的基板搬运路141的排头部转移基板2。
在图10中,元件安装装置112具有两个将基板2沿X轴方向搬运的基板搬运路141,接受从丝网印刷系统111送来的糊剂印刷完的基板2并进行定位。两个基板搬运路141中的位于作业者OP侧(前方)的基板搬运路141接受从主机侧印刷装置121A搬出的基板2(图10中所示的箭头B1),位于与作业者OP相反一侧(后方)的基板搬运路141接受从副机侧印刷装置121B搬出的基板2(图10中所示的箭头B2)。
在图9及图10中,元件安装装置112具备通过头移动机构142而移动的两个搭载头143。在各搭载头143设有向下方延伸的多个吸附嘴144。在元件安装装置112的前后分别各设有多个供给元件3的带式供料器等零件供给机145,各搭载头143通过吸附嘴144吸附并拾取零件供给机145供给的元件3,向由基板搬运路141定位后的基板2搭载。基板搬运路141将元件3的搭载结束后的基板2向元件安装装置112的外部搬出。
第二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装置(主机侧印刷装置121A及副机侧印刷装置121B)及丝网印刷系统111的电力供给系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主机侧安装装置12A及副机侧安装装置12B)及元件安装系统13的电力供给系统一样。即,图7(a)、图7(b)及图8(a)、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及元件安装关联系统的图,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记载。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系统111(元件安装线101)中,控制单元57仅设于主机侧印刷装置121A(第一丝网印刷装置),向设于其背面侧的副机侧印刷装置121B(第二丝网印刷装置)的控制信号的传送通过与主机侧信号传送线路61相连的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信号传送连接器)进行,因此对于副机侧印刷装置121B,不需要具备控制单元57,只要具备在副机侧印刷装置121B内传送经由主机侧信号传送连接器62而从主机侧印刷装置121A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的副机侧信号传送线路82即可。因此,能够比以往廉价地构筑两道丝网印刷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主机侧印刷装置121A及副机侧印刷装置121B为分别具备搬入输送机131及搬出输送机132的结构,但是应用本发明的丝网印刷装置未必非要具备上述搬入输送机131及搬出输送机132。因此,也可以将搬入输送机131及搬出输送机132作为与丝网印刷装置独立的装置而将其设置在丝网印刷装置的外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施方式可提供能够比以往廉价地构筑两道元件安装关联系统的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及元件安装关联系统。
Claims (3)
1.一种丝网印刷系统,其中,具备:
第一丝网印刷装置,经由设于第一掩模板的图案孔而在第一基板上印刷糊剂;
第二丝网印刷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搬运方向而与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背对背设置,经由设于第二掩模板的图案孔而在第二基板上印刷糊剂;以及
控制单元,设于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输出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的控制用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丝网印刷装置的控制用的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位于作业者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丝网印刷装置位于与所述作业者所在的所述一侧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具备:
第一信号传送线路,在第一丝网印刷装置内传送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信号传送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传送线路传送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二丝网印刷装置输出;以及
第一交流电源传送线路,
所述第二丝网印刷装置具备:
第二信号传送线路,在所述第二丝网印刷装置内传送经由所述第一信号传送线路和所述信号传送连接器而从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及
第二交流电源传送线路,
所述第一信号传送线路和所述第二信号传送线路配置于与所述第一交流电源传送线路和所述第二交流电源传送线路不同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印刷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和所述第二丝网印刷装置具有相对于所述搬运方向而对称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网印刷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和所述第二丝网印刷装置各自的内部设有一层空间和二层空间,在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的所述一层空间内设有所述第一交流电源传送线路,在所述第一丝网印刷装置的所述二层空间内设有第一直流电源传送线路和所述第一信号传送线路,在所述第二丝网印刷装置的所述一层空间内设有所述第二交流电源传送线路,在所述第二丝网印刷装置的所述二层空间内设有第二直流电源传送线路和所述第二信号传送线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73699.3A CN111873609B (zh) | 2014-07-15 | 2015-07-15 | 丝网印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44698A JP6277421B2 (ja) | 2014-07-15 | 2014-07-15 |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ライン |
JP2014-144698 | 2014-07-15 | ||
JP2014-185903 | 2014-09-12 | ||
JP2014185903A JP2016058672A (ja) | 2014-09-12 | 2014-09-12 | 部品実装装置、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ライン |
CN201510416609.1A CN105283060B (zh) | 2014-07-15 | 2015-07-15 | 元件安装关联系统 |
CN202010673699.3A CN111873609B (zh) | 2014-07-15 | 2015-07-15 | 丝网印刷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16609.1A Division CN105283060B (zh) | 2014-07-15 | 2015-07-15 | 元件安装关联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73609A CN111873609A (zh) | 2020-11-03 |
CN111873609B true CN111873609B (zh) | 2023-09-19 |
Family
ID=5507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16609.1A Active CN105283060B (zh) | 2014-07-15 | 2015-07-15 | 元件安装关联系统 |
CN202010673699.3A Active CN111873609B (zh) | 2014-07-15 | 2015-07-15 | 丝网印刷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16609.1A Active CN105283060B (zh) | 2014-07-15 | 2015-07-15 | 元件安装关联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021802A1 (zh) |
CN (2) | CN105283060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0493A (en) * | 1991-01-04 | 1996-02-13 | Salansky; Werner | Machine for delivering balls, especially tennis balls |
JP2010147289A (ja) * | 2008-12-19 | 2010-07-01 | Panasonic Corp |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
CN101801667A (zh) * | 2007-09-11 | 2010-08-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丝网印刷设备 |
JP2010263068A (ja) * | 2009-05-07 | 2010-11-18 | Fuji Mach Mfg Co Ltd |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
JP2011216915A (ja) * | 2011-07-29 | 2011-10-27 | Panasonic Corp | 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
JP2012074431A (ja) * | 2010-09-28 | 2012-04-12 | Panasonic Corp | 部品実装方法 |
JP2012147023A (ja) * | 2012-04-19 | 2012-08-02 | Panasonic Corp |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
CN202623494U (zh) * | 2012-06-06 | 2012-12-26 | 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 组合式双色自动丝网印刷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50104A (en) * | 1985-10-28 | 1989-07-25 | Cimm, Inc. |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utomating and controll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PCBS and other products |
US6398588B1 (en) * | 1999-12-30 | 2002-06-04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EMI leakage through an isolated connector housing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
US7125184B2 (en) * | 2004-06-03 | 2006-10-24 | Lite-On Technology Corp. | Printer with replaceable modules |
DE102008019102A1 (de) * | 2008-04-16 | 2009-10-29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Anordnung zum Transport von Substraten, Anordnung zum Handhaben von Substraten, Anordnung zum Herstellen elektronischer Baugruppen sowie Verfahren zum Handhaben von Substraten |
JP5523300B2 (ja) * | 2010-12-24 | 2014-06-18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基板生産ラインおよび検査機データ生成方法 |
JP2013115229A (ja) * | 2011-11-29 | 2013-06-10 | Panasonic Corp | 部品実装方法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US9936619B2 (en) * | 2012-09-20 | 2018-04-03 |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 Electronic circuit component mounter |
JP5861040B2 (ja) * | 2012-12-27 | 2016-02-1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ペースト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ならびに転写膜厚測定方法 |
-
2015
- 2015-07-14 US US14/798,839 patent/US2016002180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7-15 CN CN201510416609.1A patent/CN105283060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15 CN CN202010673699.3A patent/CN1118736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0493A (en) * | 1991-01-04 | 1996-02-13 | Salansky; Werner | Machine for delivering balls, especially tennis balls |
CN101801667A (zh) * | 2007-09-11 | 2010-08-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丝网印刷设备 |
JP2010147289A (ja) * | 2008-12-19 | 2010-07-01 | Panasonic Corp |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
JP2010263068A (ja) * | 2009-05-07 | 2010-11-18 | Fuji Mach Mfg Co Ltd |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
JP2012074431A (ja) * | 2010-09-28 | 2012-04-12 | Panasonic Corp | 部品実装方法 |
JP2011216915A (ja) * | 2011-07-29 | 2011-10-27 | Panasonic Corp | 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
JP2012147023A (ja) * | 2012-04-19 | 2012-08-02 | Panasonic Corp |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
CN202623494U (zh) * | 2012-06-06 | 2012-12-26 | 山东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 组合式双色自动丝网印刷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73609A (zh) | 2020-11-03 |
CN105283060B (zh) | 2020-08-14 |
US20160021802A1 (en) | 2016-01-21 |
CN105283060A (zh) | 2016-0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72961B2 (ja) |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 |
CN105283065B (zh) | 元件安装关联装置及元件安装关联系统 | |
CN104936427A (zh) | 电子部件安装系统和电子部件安装方法 | |
WO2012105309A1 (ja) | 基盤作業装置 | |
WO2014141422A1 (ja) | 部品実装機の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 |
JP2008108884A (ja) |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ペースト転写装置 | |
US9706695B2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 |
WO2013179532A1 (ja) | フィーダ装着用のアタッチメントおよびフィーダ装着方法 | |
US9167701B2 (en) | Method of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 |
US9668394B2 (en) |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and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 |
WO2017002187A1 (ja) | 対基板作業機、および認識方法 | |
CN106028783B (zh) | 部件安装生产线、部件安装方法以及部件安装装置 | |
US9346625B2 (en) | Work system for substrates and working machine | |
CN111873609B (zh) | 丝网印刷系统 | |
JP6277420B2 (ja) |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ライン | |
JP6295432B2 (ja) | 部品実装装置、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ライン | |
JP2017085052A (ja) | 管理装置 | |
JP6277421B2 (ja) |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ライン | |
JP4537233B2 (ja) | 画像認識装置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 |
CN110301172B (zh) | 元件安装系统及元件安装方法 | |
JP4925347B2 (ja) |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 | |
JP2016058672A (ja) | 部品実装装置、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ライン | |
US10935963B2 (en) | Required accuracy setting device | |
WO2019030876A1 (ja) | 部品割付装置 | |
JP7249426B2 (ja) | 部品実装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