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8099B - 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8099B
CN111868099B CN201880091222.5A CN201880091222A CN111868099B CN 111868099 B CN111868099 B CN 111868099B CN 201880091222 A CN201880091222 A CN 201880091222A CN 111868099 B CN111868099 B CN 111868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ization
compound
bis
functional group
reaction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2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8099A (zh
Inventor
古屋政幸
西村雄
伊藤伸介
小川达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868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8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8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8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8G18/42 - C08G18/63
    • C08G18/645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8G18/42 - C08G18/63 having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 C08G18/758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ycloaliphatic ring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10Analysis or design of chemical reactions, syntheses or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8/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cyloxy radical of a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of carbonic acid or of a haloformic acid
    • C08F18/24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C08F2/50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with sensitis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8/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cyloxy radical of a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of carbonic acid or of a haloformic acid
    • C08F218/24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e.g. allyl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04Anhydrides, e.g. cyclic anhydr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6Catalys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6Catalysts
    • C08G18/22Catalysts containing metal compounds
    • C08G18/24Catalysts containing metal compounds of tin
    • C08G18/242Catalysts containing metal compounds of tin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in-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8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heteroatoms other than oxygen
    • C08G18/385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heteroatoms other than oxygen having sulfur
    • C08G18/3876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heteroatoms other than oxygen having sulfur containing mercapt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6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 C08G18/761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aromatic ring
    • C08G18/7628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arom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arom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 C08G18/764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arom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arom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s linked to the arom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having a primary carbon atom next to th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s, e.g. xylylene diisocyanate or homologues substituted on the aromatic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02Polythioethers
    • C08G75/06Polythioethers from cyclic thioethers
    • C08G75/08Polythioethers from cyclic thioethers from thiira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40Investigating hardness or rebound hardness
    • G01N3/54Performing tests at high or low temper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30Prediction of properties of chemical compounds, compositions or mixtur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40Searching chemical structures or physicochemical data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60/00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or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their design, synthesis, processing, characterisation or util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003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29C39/006Monomers or pre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39/38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39/44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包括下述工序:物性取得工序S10,取得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加热、并于规定温度保温的情况下的、该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工序S20,由前述物性值a及前述物性值b计算残留官能团率;反应速度系数计算工序S30,基于反应速度式,由前述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反应速度系数;和聚合温度计算工序S40,基于前述反应速度系数及下述条件,计算聚合温度。

Description

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外观优异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透镜与无机透镜相比轻质且不易破裂,可进行染色,因此,已作为眼镜透镜、照相机透镜等的光学材料迅速普及。此前已开发并使用了多种透镜用成型体。
其中,作为代表例,可举出由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得到的烯丙基树脂、由(甲基)丙烯酸酯得到的(甲基)丙烯酸树脂、由异氰酸酯和硫醇得到的聚硫氨酯树脂等。
专利文献1中,作为高折射率且厚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提出了具备下述工序的制造方法:保持工序,将聚合性组合物填充至成型模具中后,将聚合性组合物保持为填充时的初始温度以上;和冷却工序,将前述聚合性组合物冷却。
专利文献2中,作为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公开了下述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中,固化工序具备下述工序:填充工序之后,将聚合性组合物保持为填充工序时的初始温度以上的保持工序;和保持工序之后,将聚合性组合物冷却的冷却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04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267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塑料透镜通常可通过使已被填充至一对模具内的聚合性组合物聚合固化而形成,但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速度随着温度而发生变化,略微的温度分布将会导致局部聚合速度的上升、下降。
因此,例如,聚合速度已上升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分子量增大,向下方沉降或向上方上升。另外,有时也在模具内发生聚合性组合物的对流。此外,若在残留有这些痕迹(traces)的状态下使聚合性组合物固化,则可能在塑料透镜中产生光学应变或波筋。
为了抑制光学应变、波筋,聚合温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在此之前,作为聚合温度条件,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条件,但此前并未进行过基于聚合性组合物的反应速度理论分析的温度条件的设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定对与聚合性组合物的固化相伴随的光学应变或波筋加以抑制、进而能得到外观优异的光学材料的聚合温度条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按照规定的分析适当地设定聚合温度条件,从而能提高光学材料的聚合率,而且在光学材料进行聚合固化的过程中,能抑制聚合速度的偏差,结果,能得到光学应变、波筋的发生得以抑制、外观优异的光学材料,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可如下所示。
[1]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物性取得工序,取得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加热、并于规定温度保温的情况下的、该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
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工序,由前述物性值a及前述物性值b计算残留官能团率;
反应速度系数计算工序,基于反应速度式,由前述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反应速度系数;和
聚合温度计算工序,基于前述反应速度系数及下述条件,计算聚合温度。
(条件)
在聚合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聚合速度为0.4%/hr以上且15%/hr以下,标准偏差为2.3%/hr以下。
[2]如[1]所述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其中,物性值a及b为放热量、比重、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IR测定中的光谱强度、1H-NMR波谱强度、或13C-NMR波谱强度。
[3]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下述条件下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聚合。
(条件)
在聚合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聚合速度为0.4%/hr以上且15%/hr以下,标准偏差为2.3%/hr以下,
[4]如[3]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通过[1]或[2]所述的方法得到的聚合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
[5]如[3]或[4]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组合物包含作为前述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及活性氢化合物、和前述聚合催化剂。
[6]如[5]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包含选自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杂环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中的至少1种。
[7]如[5]或[6]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活性氢化合物包含选自由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多元硫醇化合物、具有1个以上巯基和1个以上羟基的羟基硫醇化合物、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及胺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8]如[3]或[4]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组合物包含作为前述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选自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环硫化物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和前述聚合引发剂或前述聚合催化剂。
[9]如[8]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由下述通式(1)表示,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041
(R1表示来自可包含杂原子的链状或支链的C3~C35的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或来自可包含杂原子的C5~C40的环状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m表示2~10的整数。需要说明的是,R1不包含烯丙基氧基羰基。)
[10]如[8]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由下述通式(2)表示,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042
(R2表示可包含杂原子或芳香族基团的碳原子数为1~30的2~4价的有机基团。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2~4的整数。)
[11]如[8]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前述环硫化物化合物由下述通式(3)表示,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043
(通式(3)中,R1~R7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C1以上且C1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6以上且C18以下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m表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数。p表示0以上且4以下的整数。)
[12]聚合条件设定装置,其具备:
物性取得部,取得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加热、并于规定温度保温的情况下的、该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
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由前述物性值a及前述物性值b计算残留官能团率;
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基于反应速度式,由前述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反应速度系数;和
聚合温度计算部,基于前述反应速度系数及下述条件,计算聚合温度。
(条件)
在聚合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聚合速度为0.4%/hr以上且15%/hr以下,标准偏差为2.3%/hr以下。
[13]计算机程序,其是用于设定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的聚合条件的计算机程序,
其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下述机构发挥功能:
物性取得机构,取得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加热、并于规定温度保温的情况下的、该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
残留官能团率计算机构,由前述物性值a及前述物性值b计算残留官能团率;
反应速度系数计算机构,基于反应速度式,由前述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反应速度系数;及
聚合温度计算机构,基于前述反应速度系数及下述条件,计算聚合温度。
(条件)
在聚合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聚合速度为0.4%/hr以上且15%/hr以下,标准偏差为2.3%/hr以下。
[14]光学材料制造装置,其具备:
加热部,对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进行加热;
[12]所述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和
控制部,基于通过前述聚合条件设定装置得到的聚合温度条件,对前述加热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对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进行加热。
本发明中,所谓聚合率[%],是指使用的聚合反应性化合物中发生了聚合的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比例。所谓聚合速度[%/h],是指聚合率除以时间而得到的值。所谓聚合时间,是指从将由聚合反应性化合物与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形成的组合物混合起、直至发生了固化为止的时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可获得能得到光学应变、波筋的发生被抑制、外观优异的光学材料的聚合温度条件。此外,利用使用了得到的聚合温度条件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能得到光学应变、波筋的发生被抑制、外观优异的光学材料。
另外,根据本发明,也可进一步提供用于计算聚合温度条件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及计算机程序、具备该聚合条件设定装置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记载的优选实施方式、及其附带的以下的附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得以更加明确。
[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3]为将通过实施例1中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而得到的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图4]为将通过实施例3中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而得到的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图5]为将通过实施例5中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而得到的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图6]为将通过实施例7中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而得到的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图7]为将通过实施例9中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而得到的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图8]为将通过实施例11中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而得到的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图9]为将通过比较例1中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而得到的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图10]为将通过比较例4中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而得到的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图11]为将通过比较例6中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而得到的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全部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记载的说明中,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的存储部100、物性取得部120、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及聚合温度计算部180并非硬件单元的构成,而是表示功能单元的模块(block)。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的存储部100、物性取得部120、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及聚合温度计算部180可通过以任意的计算机的CPU、存储器、已被装载于存储器中的实现本图的构成要素的程序、容纳该程序的硬盘等存储介质、网络连接用接口为中心的硬件与软件的任意组合而实现。而且,该实现方法、装置包括多种变形例。
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为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的聚合温度条件的设定方法。
如图1所示,该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包括物性取得工序S10、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工序S20、反应速度系数计算工序S30、及聚合温度计算工序S40。
物性取得工序S10中,取得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加热、并于规定温度保温的情况下的、该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工序S20中,由物性值a及物性值b计算残留官能团率。反应速度系数计算工序S30中,基于反应速度式,由前述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反应速度系数。聚合温度计算工序S40中,基于前述反应速度系数及下述条件,计算聚合温度。
条件:在10%以上且80%以下的聚合率范围内,聚合速度为0.4%/hr以上且15%/hr以下,每1小时的聚合速度的标准偏差为2.3%/hr以下。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合反应性化合物、聚合催化剂、聚合引发剂、包含它们的组合物进行说明。
作为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可举出例如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或异硫氰酸酯基的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具有1个以上环氧基或硫代环氧基(thioepoxy groups)的(硫代)环氧化物化合物、具有1个以上氧杂环丁基的氧杂环丁基化合物、具有1个以上硫杂环丁基或具有氧杂环丁基和硫杂环丁基的硫杂环丁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1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烯酰基硫基、丙烯酰基硫基、甲基丙烯酰胺基、或丙烯酰胺基的(甲基)丙烯酰基化合物、具有1个以上除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烯酰基硫基、丙烯酰基硫基、甲基丙烯酰胺基、或丙烯酰胺基以外的聚合性碳碳双键基团的烯烃化合物、具有1个以上聚合性碳碳三键基团的炔烃化合物、二官能以上的活性氢化合物、具有1个以上酸酐基的酸酐、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等,可使用从它们中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化合物。
作为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可举出1,4-丁二异氰酸酯、1,5-戊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1,7-庚二异氰酸酯、1,8-辛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1,6-己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1,6-己二异氰酸酯、赖氨酸甲酯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三异氰酸酯、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双(异氰酸酯基环己基)甲烷、二环己基二甲基甲烷异氰酸酯、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2,6-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3,8-双(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3,9-双(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4,8-双(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4,9-双(异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等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硫醚-4,4-二异氰酸酯、苯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2,5-二异氰酸酯基噻吩、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噻吩、2,5-二异氰酸酯基四氢噻吩、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四氢噻吩、3,4-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四氢噻吩、2,5-二异氰酸酯基-1,4-二硫杂环己烷、2,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4,5-二异氰酸酯基-1,3-二硫杂环戊烷、4,5-双(异氰酸酯基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等杂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1,6-己二异硫氰酸酯、赖氨酸甲酯二异硫氰酸酯、赖氨酸三异硫氰酸酯、间苯二甲撑二异硫氰酸酯、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硫醚、双(异硫氰酸酯基乙基)硫醚、双(异硫氰酸酯基乙基)二硫醚等脂肪族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
异佛尔酮二异硫氰酸酯、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双(异硫氰酸酯基环己基)甲烷、环己烷二异硫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硫氰酸酯、2,5-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2,6-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3,8-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3,9-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4,8-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4,9-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三环癸烷等脂环族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
甲苯二异硫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硫氰酸酯、二苯基二硫醚-4,4-二异硫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
2,5-二异硫氰酸酯基噻吩、2,5-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噻吩、2,5-异硫氰酸酯基四氢噻吩、2,5-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四氢噻吩、3,4-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四氢噻吩、2,5-二异硫氰酸酯基-1,4-二硫杂环己烷、2,5-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4,5-二异硫氰酸酯基-1,3-二硫杂环戊烷、4,5-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等含硫杂环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等。
作为(硫代)环氧化物化合物,可举出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等多环氧化合物;
双(2,3-环氧丙基)硫醚、双(2,3-环氧丙基)二硫醚、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烷、1,2-双(2,3-环氧丙基硫基)乙烷、1,2-双(2,3-环氧丙基硫基)丙烷、1,3-双(2,3-环氧丙基硫基)丙烷、1,3-双(2,3-环氧丙基硫基)-2-甲基丙烷、1,4-双(2,3-环氧丙基硫基)丁烷、1,4-双(2,3-环氧丙基硫基)-2-甲基丁烷、1,3-双(2,3-环氧丙基硫基)丁烷、1,5-双(2,3-环氧丙基硫基)戊烷、1,5-双(2,3-环氧丙基硫基)-2-甲基戊烷、1,5-双(2,3-环氧丙基硫基)-3-硫杂戊烷、1,6-双(2,3-环氧丙基硫基)己烷、1,6-双(2,3-环氧丙基硫基)-2-甲基己烷、3,8-双(2,3-环氧丙基硫基)-3,6-二硫杂辛烷、1,2,3-三(2,3-环氧丙基硫基)丙烷、2,2-双(2,3-环氧丙基硫基)-1,3-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丙烷、2,2-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1-(2,3-环氧丙基硫基)丁烷、1,5-双(2,3-环氧丙基硫基)-2-(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硫杂戊烷、1,5-双(2,3-环氧丙基硫基)-2,4-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硫杂戊烷、1-(2,3-环氧丙基硫基)-2,2-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4-硫杂己烷、1,5,6-三(2,3-环氧丙基硫基)-4-(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硫杂己烷、1,8-双(2,3-环氧丙基硫基)-4-(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氧丙基硫基)-4,5-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氧丙基硫基)-4,4-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氧丙基硫基)-2,5-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氧丙基硫基)-2,4,5-三(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1,1-三[[2-(2,3-环氧丙基硫基)乙基]硫基甲基]-2-(2,3-环氧丙基硫基)乙烷、1,1,2,2-四[[2-(2,3-环氧丙基硫基)乙基]硫基甲基]乙烷、1,11-双(2,3-环氧丙基硫基)-4,8-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双(2,3-环氧丙基硫基)-4,7-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双(2,3-环氧丙基硫基)-5,7-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等链状脂肪族的2,3-环氧丙基硫基化合物;
1,3-双(2,3-环氧丙基硫基)环己烷、1,4-双(2,3-环氧丙基硫基)环己烷、1,3-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环己烷、1,4-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环己烷、2,5-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2,5-双[[2-(2,3-环氧丙基硫基)乙基]硫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2,5-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等环状脂肪族的2,3-环氧丙基硫基化合物;
1,2-双(2,3-环氧丙基硫基)苯、1,3-双(2,3-环氧丙基硫基)苯、1,4-双(2,3-环氧丙基硫基)苯、1,2-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苯、1,3-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苯、1,4-双(2,3-环氧丙基硫基甲基)苯、双[4-(2,3-环氧丙基硫基)苯基]甲烷、2,2-双[4-(2,3-环氧丙基硫基)苯基]丙烷、双[4-(2,3-环氧丙基硫基)苯基]硫醚、双[4-(2,3-环氧丙基硫基)苯基]砜、4,4’-双(2,3-环氧丙基硫基)联苯等芳香族的2,3-环氧丙基硫基化合物等。
作为硫代环氧化物化合物(也称为环硫化物化合物),可举出例如双(1,2-环硫乙基)硫醚、双(1,2-环硫乙基)二硫醚、双(环硫乙基硫基)甲烷、双(环硫乙基硫基)苯、双[4-(环硫乙基硫基)苯基]硫醚、双[4-(环硫乙基硫基)苯基]甲烷等环硫乙基硫基化合物;
双(2,3-环硫丙基)硫醚、双(2,3-环硫丙基)二硫醚、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烷、1,2-双(2,3-环硫丙基硫基)乙烷、1,2-双(2,3-环硫丙基硫基)丙烷、1,3-双(2,3-环硫丙基硫基)丙烷、1,3-双(2,3-环硫丙基硫基)-2-甲基丙烷、1,4-双(2,3-环硫丙基硫基)丁烷、1,4-双(2,3-环硫丙基硫基)-2-甲基丁烷、1,3-双(2,3-环硫丙基硫基)丁烷、1,5-双(2,3-环硫丙基硫基)戊烷、1,5-双(2,3-环硫丙基硫基)-2-甲基戊烷、1,5-双(2,3-环硫丙基硫基)-3-硫杂戊烷、1,6-双(2,3-环硫丙基硫基)己烷、1,6-双(2,3-环硫丙基硫基)-2-甲基己烷、1,8-双(2,3-环硫丙基硫基)-3,6-二硫杂辛烷、1,2,3-三(2,3-环硫丙基硫基)丙烷、2,2-双(2,3-环硫丙基硫基)-1,3-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丙烷、2,2-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1-(2,3-环硫丙基硫基)丁烷、1,5-双(2,3-环硫丙基硫基)-2-(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硫杂戊烷、1,5-双(2,3-环硫丙基硫基)-2,4-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硫杂戊烷、1-(2,3-环硫丙基硫基)-2,2-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4-硫杂己烷、1,5,6-三(2,3-环硫丙基硫基)-4-(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硫杂己烷、1,8-双(2,3-环硫丙基硫基)-4-(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硫丙基硫基)-4,5-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硫丙基硫基)-4,4-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硫丙基硫基)-2,5-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硫丙基硫基)-2,4,5-三(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1,1-三[[2-(2,3-环硫丙基硫基)乙基]硫基甲基]-2-(2,3-环硫丙基硫基)乙烷、1,1,2,2-四[[2-(2,3-环硫丙基硫基)乙基]硫基甲基]乙烷、1,11-双(2,3-环硫丙基硫基)-4,8-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双(2,3-环硫丙基硫基)-4,7-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双(2,3-环硫丙基硫基)-5,7-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等链状脂肪族的2,3-环硫丙基硫基化合物;
1,3-双(2,3-环硫丙基硫基)环己烷、1,4-双(2,3-环硫丙基硫基)环己烷、1,3-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环己烷、1,4-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环己烷、2,5-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2,5-双[[2-(2,3-环硫丙基硫基)乙基]硫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2,5-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等环状脂肪族的2,3-环硫丙基硫基化合物;
1,2-双(2,3-环硫丙基硫基)苯、1,3-双(2,3-环硫丙基硫基)苯、1,4-双(2,3-环硫丙基硫基)苯、1,2-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苯、1,3-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苯、1,4-双(2,3-环硫丙基硫基甲基)苯、双[4-(2,3-环硫丙基硫基)苯基]甲烷、2,2-双[4-(2,3-环硫丙基硫基)苯基]丙烷、双[4-(2,3-环硫丙基硫基)苯基]硫醚、双[4-(2,3-环硫丙基硫基)苯基]砜、4,4’-双(2,3-环硫丙基硫基)联苯等芳香族的2,3-环硫丙基硫基化合物;
双(2,3-环硫丙基)醚、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烷、1,2-双(2,3-环硫丙基氧基)乙烷、1,2-双(2,3-环硫丙基氧基)丙烷、1,3-双(2,3-环硫丙基氧基)丙烷、1,3-双(2,3-环硫丙基氧基)-2-甲基丙烷、1,4-双(2,3-环硫丙基氧基)丁烷、1,4-双(2,3-环硫丙基氧基)-2-甲基丁烷、1,3-双(2,3-环硫丙基氧基)丁烷、1,5-双(2,3-环硫丙基氧基)戊烷、1,5-双(2,3-环硫丙基氧基)-2-甲基戊烷、1,5-双(2,3-环硫丙基氧基)-3-硫杂戊烷、1,6-双(2,3-环硫丙基氧基)己烷、1,6-双(2,3-环硫丙基氧基)-2-甲基己烷、1,8-双(2,3-环硫丙基氧基)-3,6-二硫杂辛烷、1,2,3-三(2,3-环硫丙基氧基)丙烷、2,2-双(2,3-环硫丙基氧基)-1,3-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丙烷、2,2-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1-(2,3-环硫丙基氧基)丁烷、1,5-双(2,3-环硫丙基氧基)-2-(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硫杂戊烷、1,5-双(2,3-环硫丙基氧基)-2,4-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硫杂戊烷、1-(2,3-环硫丙基氧基)-2,2-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4-硫杂己烷、1,5,6-三(2,3-环硫丙基氧基)-4-(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硫杂己烷、1,8-双(2,3-环硫丙基氧基)-4-(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硫丙基氧基)-4,5-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硫丙基氧基)-4,4-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硫丙基氧基)-2,5-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8-双(2,3-环硫丙基氧基)-2,4,5-三(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1,1-三[[2-(2,3-环硫丙基氧基)乙基]硫基甲基]-2-(2,3-环硫丙基氧基)乙烷、1,1,2,2-四[[2-(2,3-环硫丙基氧基)乙基]硫基甲基]乙烷、1,11-双(2,3-环硫丙基氧基)-4,8-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双(2,3-环硫丙基氧基)-4,7-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双(2,3-环硫丙基氧基)-5,7-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等链状脂肪族的2,3-环硫丙基氧基化合物;
1,3-双(2,3-环硫丙基氧基)环己烷、1,4-双(2,3-环硫丙基氧基)环己烷、1,3-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环己烷、1,4-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环己烷、2,5-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2,5-双[[2-(2,3-环硫丙基氧基)乙基]硫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2,5-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等环状脂肪族的2,3-环硫丙基氧基化合物;及,
1,2-双(2,3-环硫丙基氧基)苯、1,3-双(2,3-环硫丙基氧基)苯、1,4-双(2,3-环硫丙基氧基)苯、1,2-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苯、1,3-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苯、1,4-双(2,3-环硫丙基氧基甲基)苯、双[4-(2,3-环硫丙基氧基)苯基]甲烷、2,2-双[4-(2,3-环硫丙基氧基)苯基]丙烷、双[4-(2,3-环硫丙基氧基)苯基]硫醚、双[4-(2,3-环硫丙基氧基)苯基]砜、4,4’-双(2,3-环硫丙基氧基)联苯等芳香族的2,3-环硫丙基氧基化合物等。
作为环硫化物化合物,优选使用下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151
通式(3)中,R1~R7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C1以上且C1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6以上且C18以下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R1~R7分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C1以上且C1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等。
作为芳基,可举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等碳原子数为6以上且18以下的芳基等。
作为取代芳基的取代基,可举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烷基、卤素原子、羟基、碳原子1以上且10以下的烷氧基或烷基硫基、氨基等。
R1~R7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为氢原子或C1以上且C1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均为氢原子。
m表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数,优选为0或1,进一步优选为0。p表示0以上且4以下的整数。
作为氧杂环丁基化合物,可举出3-乙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苯、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二[1-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基醚、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苯酚Novolac氧杂环丁烷等。
作为硫杂环丁基化合物,可举出1-{4-(6-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杂环己烷基硫基}-3-{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7,9-双(巯基甲基硫基)-2,4,6,10-四硫杂十一烷、1,5-双{4-(6-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杂环己烷基硫基}-3-{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2,4-二硫杂戊烷、4,6-双[3-{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5-巯基-2,4-二硫杂戊基硫基]-1,3-二硫杂环己烷、3-{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7,9-双(巯基甲基硫基)-1,11-二巯基-2,4,6,10-四硫杂十一烷、9-{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3,5,13,15-四(巯基甲基硫基)-1,17-二巯基-2,6,8,10,12,16-六硫杂十七烷、3-{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7,9,13,15-四(巯基甲基硫基)-1,17-二巯基-2,4,6,10,12,16-六硫杂十七烷、3,7-双{2-(1,3-二硫杂环丁基)}甲基-1,9-二巯基-2,4,6,8-四硫杂壬烷、4,5-双[1-{2-(1,3-二硫杂环丁基)}-3-巯基-2-硫杂丙基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烷、4-[1-{2-(1,3-二硫杂环丁基)}-3-巯基-2-硫杂丙基硫基]-5-{1,2-双(巯基甲基硫基)-4-巯基-3-硫杂丁基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烷、4-{4-(5-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烷基)硫基}-5-[1-{2-(1,3-二硫杂环丁基)}-3-巯基-2-硫杂丙基硫基]-1,3-二硫杂环戊烷等。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由下式表示。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161
R2表示可包含杂原子或芳香族基团的碳原子数为1~30的2~4价的有机基团。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2~4的整数。
另外,关于(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可举出通式(2-1)、通式(2-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162
p表示1~100的数值,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可以各自不同。p优选为1~50的数值,更优选为1~20的数值,进一步优选为2~10的数值,特别优选为2~4的数值。
关于通式(2-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举出选自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化学式7]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171
q各自表示1以上的数值,2个q的合计表示2~100的数值。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可以各自不同。X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2价芳香族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可包含芳香族基团的2价脂肪族基团。
作为通式(2-2)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举出选自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亚甲基-双-(4,1-亚苯基)-双-(2-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丙烯酸酯、亚甲基-双-(4,1-亚苯基)-双-(2-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基氧基苯基)丙烷、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苯基)-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4-丙烯酰基氧基苯基)-2-(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2-(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苯基)-2-(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举出选自由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氧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烷、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丙烯酸酯系、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甲基丙烯酸酯系、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丙烯酸酯系、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对于(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而言,在这些示例化合物中,优选为选自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为选自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及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特别优选为选自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烯烃化合物,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异丁烯、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二乙烯基苯等。
作为炔烃化合物,可举出2-丁炔、2-戊炔、2-己炔、3-己炔、2-庚炔、3-庚炔、2-辛炔、3-辛炔、4-辛炔、二异丙基乙炔、2-壬炔、3-壬炔、4-壬炔、5-壬炔、2-癸炔、3-癸炔、4-癸炔、5-癸炔、二叔丁基乙炔、二苯基乙炔、二苄基乙炔、甲基异丙基乙炔、甲基叔丁基乙炔、乙基异丙基乙炔、乙基叔丁基乙炔、正丙基异丙基乙炔、正丙基叔丁基乙炔、苯基甲基乙炔、苯基乙基乙炔、苯基正丙基乙炔、苯基异丙基乙炔、苯基正丁基乙炔、苯基叔丁基乙炔等烃系炔烃类;
乙炔二醇、丙炔醇、丁炔醇、戊炔醇、己炔醇、己炔二醇、庚炔醇、庚炔二醇、辛炔醇、辛炔二醇等炔醇类、及上述炔醇类的一部分或全部OH基被NH2基替换而得到的炔胺类等。
作为二官能以上的活性氢化合物,可举出具有2个以上羟基或巯基的多元(硫)醇化合物、具有2个以上氨基或仲氨基的多胺化合物、具有2个以上羧基的多羧酸化合物等。另外,还可举出在一分子中具有选自羟基、巯基、氨基、仲氨基、羧基等中的2个以上活性氢基的化合物。2个以上活性氢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多元(硫)醇化合物中,作为多元醇化合物,可举出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二三羟甲基丙烷、丁三醇、1,2-甲基葡萄糖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苏糖醇、核糖醇、阿拉伯糖醇、木糖醇、蒜糖醇、甘露醇、卫矛醇、艾杜糖醇、甘醇(glycol)、肌醇、己三醇、二缩三甘油、一缩二甘油、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环丁二醇、环戊二醇、环己二醇、环庚二醇、环辛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羟基丙基环己醇、三环[5.2.1.02,6]癸烷-二甲醇、双环[4.3.0]-壬二醇、二环己二醇、三环[5.3.1.1]十二烷二醇、双环[4.3.0]壬烷二甲醇、三环[5.3.1.1]十二烷二乙醇、羟基丙基三环[5.3.1.1]十二烷醇、螺[3.4]辛二醇、丁基环己二醇、1,1’-联亚环己基二醇(1,1’-bicyclohexylidenediol)、环己三醇、麦芽糖醇、乳糖等脂肪族多元醇;
二羟基萘、三羟基萘、四羟基萘、二羟基苯、苯三酚、四羟基联苯、连苯三酚、(羟基萘基)连苯三酚、三羟基菲、双酚A、双酚F、苯二甲撑二醇、二(2-羟基乙氧基)苯、双酚A-双-(2-羟基乙基醚)、四溴双酚A、四溴双酚A-双-(2-羟基乙基醚)等芳香族多元醇;
二溴新戊二醇等卤代多元醇;
环氧树脂等高分子多元醇。
本实施方式中,可将从它们中选择的至少1种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多元醇化合物,还可举出草酸、谷氨酸、己二酸、乙酸、丙酸、环己烷甲酸、β-氧代环己烷丙酸、二聚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3-溴丙酸、2-溴甘醇(2-bromoglycol)、二羧基环己烷、均苯四甲酸、丁烷四甲酸、溴邻苯二甲酸等有机酸与上述多元醇的缩合反应产物;
上述多元醇与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等氧化烯的加成反应产物;
亚烷基多胺与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等氧化烯的加成反应产物;以及,双-[4-(羟基乙氧基)苯基]硫醚、双-[4-(2-羟基丙氧基)苯基]硫醚、双-[4-(2,3-二羟基丙氧基)苯基]硫醚、双-[4-(4-羟基环己氧基)苯基]硫醚、双-[2-甲基-4-(羟基乙氧基)-6-丁基苯基]硫醚及向这些化合物加成每羟基平均3分子以下的氧化乙烯及/或氧化丙烯而得到的化合物;
二-(2-羟基乙基)硫醚、1,2-双-(2-羟基乙基巯基)乙烷、双(2-羟基乙基)二硫醚、1,4-二硫杂环己烷-2,5-二醇、双(2,3-二羟基丙基)硫醚、四(4-羟基-2-硫杂丁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砜(双酚S)、四溴双酚S、四甲基双酚S、4,4’-硫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3-双(2-羟基乙基硫基乙基)-环己烷等含有硫原子的多元醇等。本实施方式中,可将从它们中选择的至少1种组合使用。
作为多元硫醇化合物,可举出甲二硫醇、1,2-乙二硫醇、1,2,3-丙三硫醇、1,2-环己二硫醇、双(2-巯基乙基)醚、四(巯基甲基)甲烷、二乙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二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乙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2-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2-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双(巯基甲基)硫醚、双(巯基甲基)二硫醚、双(巯基乙基)硫醚、双(巯基乙基)二硫醚、双(巯基丙基)硫醚、双(巯基甲基硫基)甲烷、双(2-巯基乙基硫基)甲烷、双(3-巯基丙基硫基)甲烷、1,2-双(巯基甲基硫基)乙烷、1,2-双(2-巯基乙基硫基)乙烷、1,2-双(3-巯基丙基硫基)乙烷、1,2,3-三(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2,3-三(2-巯基乙基硫基)丙烷、1,2,3-三(3-巯基丙基硫基)丙烷、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四(巯基甲基硫基甲基)甲烷、四(2-巯基乙基硫基甲基)甲烷、四(3-巯基丙基硫基甲基)甲烷、双(2,3-二巯基丙基)硫醚、2,5-二巯基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2,5-二巯基-1,4-二硫杂环己烷、2,5-二巯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硫杂环己烷、及它们的巯基乙酸及巯基丙酸的酯、羟基甲基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甲基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乙基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乙基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2-巯基乙基醚双(2-巯基乙酸酯)、2-巯基乙基醚双(3-巯基丙酸酯)、亚硫基二乙酸双(2-巯基乙基酯)、亚硫基二丙酸双(2-巯基乙基酯)、亚二硫基二乙酸双(2-巯基乙基酯)、亚二硫基二丙酸双(2-巯基乙基酯)、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1,1,2,2-四(巯基甲基硫基)乙烷、4,6-双(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杂环己烷、三(巯基甲基硫基)甲烷、三(巯基乙基硫基)甲烷等脂肪族多元硫醇化合物;
1,2-二巯基苯、1,3-二巯基苯、1,4-二巯基苯、1,2-双(巯基甲基)苯、1,3-双(巯基甲基)苯、1,4-双(巯基甲基)苯、1,2-双(巯基乙基)苯、1,3-双(巯基乙基)苯、1,4-双(巯基乙基)苯、1,3,5-三巯基苯、1,3,5-三(巯基甲基)苯、1,3,5-三(巯基亚甲基氧基)苯、1,3,5-三(巯基亚乙基氧基)苯、2,5-甲苯二硫醇、3,4-甲苯二硫醇、1,5-萘二硫醇、2,6-萘二硫醇等芳香族多元硫醇化合物;
2-甲基氨基-4,6-二硫醇-均三嗪、3,4-噻吩二硫醇、2,5-二巯基-1,3,4-噻二唑(bismuthiol)、4,6-双(巯基甲基硫基)-1,3-二硫杂环己烷、2-(2,2-双(巯基甲基硫基)乙基)-1,3-二硫杂环丁烷等杂环多元硫醇化合物等。
作为多胺化合物,可举出乙二胺、1,2-、或1,3-二氨基丙烷、1,2-、1,3-、或1,4-二氨基丁烷、1,5-二氨基戊烷、1,6-二氨基己烷、1,7-二氨基庚烷、1,8-二氨基辛烷、1,10-二氨基癸烷、1,2-、1,3-、或1,4-二氨基环己烷、邻、间或对二氨基苯、3,4-或4,4’-二氨基二苯甲酮、3,4-或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3,3’-、或4,4’-二氨基二苯基砜、2,7-二氨基芴、1,5-、1,8-、或2,3-二氨基萘、2,3-、2,6-、或3,4-二氨基吡啶、2,4-、或2,6-二氨基甲苯、间、或对苯二甲撑二胺、异佛尔酮二胺、二氨基甲基联环庚烷、1,3-、或1,4-二氨基甲基环己烷、2-、或4-氨基哌啶、2-、或4-氨基甲基哌啶、2-、或4-氨基乙基哌啶、N-氨基乙基吗啉、N-氨基丙基吗啉等伯多胺化合物;
二乙基胺、二丙基胺、二正丁基胺、二仲丁基胺、二异丁基胺、二正戊基胺、二-3-戊基胺、二己基胺、二辛基胺、二(2-乙基己基)胺、甲基己基胺、二烯丙基胺、N-甲基烯丙基胺、哌啶、吡咯烷、二苯基胺、N-甲基胺、N-乙基胺、二苄基胺、N-甲基苄基胺、N-乙基苄基胺、二环己基胺、N-甲基苯胺、N-乙基苯胺、二萘基胺、1-甲基哌嗪、吗啉等单官能叔胺化合物;
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甲基-1,2-二氨基丙烷、N,N’-二甲基-1,3-二氨基丙烷、N,N’-二甲基-1,2-二氨基丁烷、N,N’-二甲基-1,3-二氨基丁烷、N,N’-二甲基-1,4-二氨基丁烷、N,N’-二甲基-1,5-二氨基戊烷、N,N’-二甲基-1,6-二氨基己烷、N,N’-二甲基-1,7-二氨基庚烷、N,N’-二乙基乙二胺、N,N’-二乙基-1,2-二氨基丙烷、N,N’-二乙基-1,3-二氨基丙烷、N,N’-二乙基-1,2-二氨基丁烷、N,N’-二乙基-1,3-二氨基丁烷、N,N’-二乙基-1,4-二氨基丁烷、N,N’-二乙基-1,5-二氨基戊烷、N,N’-二乙基-1,6-二氨基己烷、N,N’-二乙基-1,7-二氨基庚烷、哌嗪、2-甲基哌嗪、2,5-二甲基哌嗪、2,6-二甲基哌嗪、高哌嗪、1,1-二-(4-哌啶基)甲烷、1,2-二-(4-哌啶基)乙烷、1,3-二-(4-哌啶基)丙烷、1,4-二-(4-哌啶基)丁烷、四甲基胍等仲多胺化合物;等等。
作为多羧酸化合物,可举出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六氢邻苯二甲酸、萘二甲酸、联苯二甲酸、二聚酸、偏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ε-己内酯等。
作为具有2个以上不同的活性氢基的化合物,可举出具有1个以上巯基和1个以上羟基的羟基硫醇化合物等。
作为羟基硫醇化合物,可举出例如2-巯基乙醇、3-巯基-1,2-丙二醇、甘油二(巯基乙酸酯)、1-羟基-4-巯基环己烷、2,4-二巯基苯酚、2-巯基对苯二酚、4-巯基苯酚、3,4-二巯基-2-丙醇、1,3-二巯基-2-丙醇、2,3-二巯基-1-丙醇、1,2-二巯基-1,3-丁二醇、季戊四醇三(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单(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双(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五(3-巯基丙酸酯)、羟基甲基-三(巯基乙基硫基甲基)甲烷、1-羟基乙基硫基-3-巯基乙基硫基苯、4-羟基-4’-巯基二苯基砜、2-(2-巯基乙基硫基)乙醇、二羟基乙基硫醚单(3-巯基丙酸酯)、二巯基乙烷单(水杨酸酯)、羟基乙基硫基甲基-三(巯基乙基硫基)甲烷等。
作为酸酐,可举出琥珀酸酐、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四溴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或十二烷基琥珀酸酐等。
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可由下式表示。
[化学式8]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231
R1表示来自可包含杂原子的链状或支链的C3~C35的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或来自可包含杂原子的C5~C40的环状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m表示2~10的整数。需要说明的是,R1不包含烯丙基氧基羰基。
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可包含其低聚物。低聚物例如为通过二烯丙基碳酸酯与多元醇的酯交换反应而生成的、介由碳酸酯键连接有2分子以上的多元醇的多(烯丙基碳酸酯)。该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为具有3~35个碳原子的链状或支链状的脂肪族多元醇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在分子中具有5~40个碳原子的环状脂肪族多元醇的多(烯丙基碳酸酯)也适合于该目的。这些多元醇通常可在分子中具有2~6个、优选2~4个羟基。也可使用:混合多(烯丙基碳酸酯)、即来自2种以上多元醇、通过单一多元醇的多(烯丙基碳酸酯)的混合而可得到的产物;或者从多元醇的混合物和二烯丙基碳酸酯出发、通过化学反应而可直接得到的产物。最后,上述所有多(烯丙基碳酸酯)可以为单体或者单体与低聚物的混合物的形态。
关于构成通式(1)的R1的多元醇,作为具体例,可举出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乙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1,4-二羟甲基环己烷、4,8-双(羟基甲基)-[5.2.1.02,6]三环癸烷、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季戊四醇、二甘油、二三羟甲基丙烷、二季戊四醇等。
因此,关于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的例子,例如,可包含选自下述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选自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乙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1,4-二羟甲基环己烷及4,8-双(羟基甲基)-[5.2.1.02,6]三环癸烷中的至少1种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选自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及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中的至少1种三醇的三(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选自季戊四醇、二甘油及二三羟甲基丙烷中的至少1种四醇的四(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二季戊四醇的六(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选自前述二醇、前述三醇、前述四醇及前述二季戊四醇中的至少2种化合物的混合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至少2种二醇的混合物的双(烯丙基碳酸酯)”,例如,二醇为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的情况下,可以以以下的单体成分与低聚物成分的混合物的形式得到。
单体成分
(1)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
(2)新戊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
低聚物成分
(3)仅包含来自二乙二醇的烃(及醚)的低聚物
(4)仅包含来自新戊二醇的烃的低聚物
(5)包含来自二乙二醇的烃(及醚)和来自新戊二醇的烃这两方的复合低聚物
下述的物质为适于本发明的目的的烯丙基碳酸酯聚合性化合物的优选例。
(i)二乙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与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可由式(1-1)定义。
[化学式9]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251
另外,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的低聚物可由式(1-2)定义。
[化学式10]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252
式中,r为2以上。
化合物(1-1)例如可如“化学技术的百科辞典”,Kirk-Othmer,第III版,第2卷,111~112页中记载的那样,通过使二乙二醇双(氯甲酸酯)与烯丙醇反应来制造。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式(1-1))与其低聚物(式(1-2))的混合物例如可如欧洲专利第35,304号说明书中记载的那样,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操作,通过二烯丙基碳酸酯与二乙二醇的酯交换而简便地制造。这些混合物通常包含约80重量%以下的低聚物。
(ii)二乙二醇与新戊二醇的混合物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与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该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而言,除了用二乙二醇与新戊二醇的混合物替换了二乙二醇之外,与前述的(i)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同样。
(iii)二乙二醇与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与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该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如美国专利第4,812,545号中记载的那样,通过二乙二醇与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的混合物的二烯丙基碳酸酯的酯交换而得到。
(iv)二乙二醇与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与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该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而言,除了用三羟甲基丙烷替换了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之外,与前述的(iii)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同样。
(v)二乙二醇与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与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该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而言,除了用季戊四醇替换了三(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之外,与前述的(iii)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同样。
(vi)二乙二醇与新戊二醇与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与其低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该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而言,除了用二乙二醇和新戊二醇这2种二醇替换了二乙二醇之外,与前述的(v)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同样。
(vii)包含二乙二醇与新戊二醇与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和二乙二醇的双(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与其低聚物的混合物的多(烯丙基碳酸酯)混合物
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材料的固化树脂。固化树脂可通过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加热聚合而得到,优选由容易进行浇铸操作的液态组合物得到的固化树脂,这些固化树脂中,优选以下的(a1)~(a29)所述的固化树脂。
(a1)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与多元(硫)醇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氨酯树脂
本申请中,所谓聚(硫)氨酯树脂,是指聚氨酯树脂、聚硫氨酯树脂及聚二硫氨酯树脂。
(a2)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与多胺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脲树脂
本申请中,所谓聚(硫)脲树脂,是指聚脲树脂及聚硫脲树脂。
(a3)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与多胺化合物及多元硫醇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氨酯-聚脲树脂或聚二硫氨酯-聚脲树脂
(a4)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或多异硫氰酸酯化合物、与多元醇化合物及多元硫醇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氨酯-聚氨酯树脂或聚二硫氨酯-聚氨酯树脂
(a5)(硫代)环氧化物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代)环氧化物树脂
(a6)(硫代)环氧化物化合物与多元(硫)醇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代)环氧化物-多元(硫)醇树脂
(a7)(硫代)环氧化物化合物与多胺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代)环氧化物-多胺树脂
(a8)(硫代)环氧化物化合物与酸酐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代)环氧化物-酸酐树脂
(a9)(甲基)丙烯酰基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酰基树脂
(a10)(甲基)丙烯酰基化合物与多元(硫)醇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酰基-多元(硫)醇树脂
(a11)(甲基)丙烯酰基化合物与烯烃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酰基-聚烯烃树脂
(a12)(甲基)丙烯酰基化合物与炔烃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酰基-聚炔烃树脂
(a13)(甲基)丙烯酰基化合物与多胺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酰基-多胺树脂
(a14)(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
(a15)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烯丙基碳酸酯树脂
(a16)(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与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碳酸酯树脂
(a17)烯烃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烯烃树脂
(a18)烯烃化合物与多元(硫)醇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烯烃-多元(硫)醇树脂
(a19)烯烃化合物与多胺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烯烃-多胺树脂
(a20)炔烃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炔烃树脂
(a21)炔烃化合物与多元(硫)醇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炔烃-多元(硫)醇树脂
(a22)炔烃化合物与多胺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炔烃-多胺树脂
(a23)炔烃化合物与烯烃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炔烃-聚烯烃树脂
(a24)氧杂环丁基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氧杂环丁基树脂
(a25)氧杂环丁基化合物与多元(硫)醇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氧杂环丁基-多元(硫)醇树脂
(a26)氧杂环丁基化合物与多胺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氧杂环丁基-多胺树脂
(a27)氧杂环丁基化合物与酸酐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氧杂环丁基-酸酐树脂
(a28)硫杂环丁基化合物与多元(硫)醇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杂环丁基-多元(硫)醇树脂
(a29)硫杂环丁基化合物与多胺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杂环丁基-多胺树脂
(a30)硫杂环丁基化合物与酸酐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硫杂环丁基-酸酐树脂
(a31)选自(a1)~(a30)中的2种以上进行共聚而得到的混合树脂
上述(a1)~(a31)所记载的固化树脂中,如果举出更优选的固化树脂的话,可举出(a1)~(a4)、(a6)及(a14)~(a16)中记载的树脂及它们的混合树脂(共聚物及树脂的混合物)。
[添加剂等其他成分]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合性组合物中可包含除上述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及聚醚改性化合物、酯化合物、或醚化合物等上述改性剂以外的成分。
可举出例如单官能的异(硫)氰酸酯化合物、单官能的(硫代)环氧化合物、单官能的氧杂环丁基化合物、单官能的硫杂环丁基化合物、具有1个任选自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烯酰基硫基、丙烯酰基硫基、甲基丙烯酰胺基、或丙烯酰胺基中的官能团的单官能的(甲基)丙烯酰基化合物、具有1个除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烯酰基硫基、丙烯酰基硫基、甲基丙烯酰胺基、或丙烯酰胺基以外的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单官能的烯烃化合物、作为溶剂使用的醇以外的单官能的醇化合物、单官能的硫醇化合物、具有1个任选自氨基、仲氨基中的官能团的单官能的胺化合物、具有1个羧基的单官能的羧酸化合物、溶剂、及水分等。
在将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物浇铸聚合来制造成型体的过程中,在通过热来进行固化的情况下,添加聚合催化剂或热聚合引发剂,在通过紫外线等红外线(热)以外的放射线来进行固化的情况下,添加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催化剂,可举出路易斯酸、胺化合物、叔胺化合物及其无机酸盐或有机酸盐、金属化合物、季铵盐、或有机磺酸等。
关于上述聚合催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聚合性组合物而言,优选为5ppm~15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10ppm~10重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50ppm~3重量%的范围。
作为可用作聚合催化剂的金属化合物,可举出二甲基氯化锡、二丁基氯化锡、二丁基月桂酸锡等。
作为可使用的热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甲基异丁基酮过氧化物、环己酮过氧化物等酮过氧化物化合物;
过氧化异丁酰、过氧化邻氯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等二酰基过氧化物化合物;
三(叔丁基过氧)三嗪、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等二烷基过氧化物化合物;
1,1-二(叔己基过氧)环己烷、2,2-双(4,4-二叔丁基过氧环己基)丙烷、2,2-二(叔丁基过氧)丁烷、1,1-二(叔戊基过氧)环己烷等过氧缩酮化合物;
过氧新癸酸α-枯基酯、过氧特戊酸叔丁酯、过氧-2-乙基己酸2,4,4-三甲基戊酯、过氧-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过氧新癸酸叔戊酯等过氧酸烷基酯化合物;
过氧二碳酸二-3-甲氧基丁酯、过氧二碳酸双(4-叔丁基环己基)酯、过氧异丙基碳酸叔丁酯、二乙二醇双(叔丁基过氧碳酸酯)等过氧碳酸酯化合物等。
作为可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及光阴离子聚合引发剂等,这些光聚合引发剂中,优选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作为上述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Irgacure 127(BASF公司制)、Irgacure 651(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BASF公司制)、Darocur 1173(BASF公司制)、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Irgacure 500(BASF公司制)、Irgacure 2959(BASF公司制)、Irgacure 907(BASF公司制)、Irgacure 369(BASF公司制)、Irgacure 1300(BASF公司制)、Irgacure 819(BASF公司制)、Irgacure 1800(BASF公司制)、Darocur TPO(BASF公司制)、Darocur 4265(BASF公司制)、Irgacure OXE01(BASF公司制)、Irgacure OXE02(BASF公司制)、Esacure KT55(Lamberti公司制)、Esacure ONE(Lamberti公司制)、Esacure KIP150(Lamberti公司制)、Esacure KIP100F(Lamberti公司制)、Esacure KT37(Lamberti公司制)、Esacure KTO46(Lamberti公司制)、Esacure 1001M(Lamberti公司制)、Esacure KIP/EM(Lamberti公司制)、Esacure DP250(Lamberti公司制)、Esacure KB1(Lamberti公司制)、2,4-二乙基噻吨酮等。
这些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中,优选Irgacure 127(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BASF公司制)、Darocur 1173(BASF公司制)、Irgacure 500(BASF公司制)、Irgacure 819(BASF公司制)、Darocur TPO(BASF公司制)、Esacure ONE(Lamberti公司制)、EsacureKIP100F(Lamberti公司制)、Esacure KT37(Lamberti公司制)及Esacure KTO46(Lamberti公司制)等。
作为上述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Irgacure 250(BASF公司制)、Irgacure 784(BASF公司制)、Esacure 1064(Lamberti公司制)、CYRAURE UVI6990(UnionCarbide Japan Ltd.制)、Adeka Optomer SP-172(ADEKA公司制)、Adeka Optomer SP-170(ADEKA公司制)、Adeka Optomer SP-152(ADEKA公司制)、Adeka Optomer SP-150(ADEKA公司制)等。
在使用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可以并用光聚合促进剂。作为光聚合促进剂,可举出例如2,2-双(2-氯苯基)-4,5’-四苯基-2’H-<1,2’>联咪唑、三(4-二甲基氨基苯基)甲烷、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2-乙基蒽醌、樟脑醌等。
关于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及热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在聚合性组合物中,优选为0.1~2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0.5~10重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的范围。
从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物优选为以下的构成。
组合物(1):包含作为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及活性氢化合物、和前述聚合催化剂的组合物。
组合物(2):包含作为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选自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环硫化物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和前述聚合引发剂或前述聚合催化剂的组合物。
组合物(1)中,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优选包含选自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杂环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中的至少1种,活性氢化合物优选包含选自由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多元硫醇化合物、具有1个以上巯基和1个以上羟基的羟基硫醇化合物、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及胺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组合物(2)中,前述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优选由上述通式(1)表示,前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优选由上述通式(2)表示,前述环硫化物化合物优选由上述通式(3)表示。
另外,在将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物浇铸聚合来制造成型体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添加内部脱模剂。
作为内部脱模剂,可使用酸性磷酸酯。作为酸性磷酸酯,可举出磷酸单酯、磷酸二酯,分别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内部脱模剂使用的酸性磷酸酯可由通式(a)表示。
[化学式11]
Figure BDA0002680656070000331
通式(a)中,x表示1或2的整数,y表示0~18的整数,R27表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R28、R29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乙基。[]x内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20。存在有多个的R27彼此、存在有多个的R28彼此、或存在有多个的R29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通式(a)中的R27,可举出例如衍生自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四烷、十六烷等直链的脂肪族化合物的有机残基、衍生自2-甲基丙烷、2-甲基丁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3-乙基戊烷、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3-乙基己烷、2-甲基庚烷、3-甲基庚烷、4-甲基庚烷、3-乙基庚烷、4-乙基庚烷、4-丙基庚烷、2-甲基辛烷、3-甲基辛烷、4-甲基辛烷、3-乙基辛烷、4-乙基辛烷、4-丙基辛烷等支链的脂肪族化合物的有机残基、衍生自环戊烷、环己烷、1,2-二甲基环己烷、1,3-二甲基环己烷、1,4-二甲基环己烷等脂环族化合物的有机残基等,可使用从它们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并非仅限于这些示例化合物。酸性磷酸酯可使用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通式(a)中,y优选为0或1。
y为0时,R27优选为碳原子数为4~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为4~12的直链烷基。
y为1时,R27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为3~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酸性磷酸酯可以以从它们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作为酸性磷酸酯,可使用ZelecUN(STEPAN公司制)、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城北化学工业公司制的JP系列、东邦化学工业公司制的phosphanol系列、大八化学工业公司制的AP、DP系列等,更优选ZelecUN(STEPAN公司制)、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
为了使由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化树脂形成的成型体即使长期暴露于外部也不改质,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物中进一步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及受阻胺系光稳定剂,制成赋予了耐气候性的组成。
上述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甲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丙二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草酰替苯胺系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紫外线吸收剂。
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2-(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对甲酚、2-(2H-苯并三唑-2-基)-4-叔丁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4,6-二叔丁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4,6-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6-(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4-(3-酮-4-氧杂-十二烷基)-6-叔丁基-苯酚、2-{5-氯(2H)-苯并三唑-2-基}-4-(3-酮-4-氧杂-十二烷基)-6-叔丁基-苯酚、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4,6-二叔戊基苯酚、2-{5-氯(2H)-苯并三唑-2-基}-4,6-二叔丁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4-叔辛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正十二烷基苯酚、3-[3-叔丁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4-羟基苯基]丙酸辛酯、3-[3-叔丁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4-羟基苯基]丙酸2-乙基己酯、3-{3-(2H-苯并三唑-2-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聚乙二醇300的反应产物、商品名Viosorb583(共同药品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inuvin 326(BASF公司制)、商品名Tinuvin 384-2(BASF公司制)、商品名Tinuvin PS(BASF公司制)、商品名Seesorb706(Shipro Kasei Kaisha,Ltd.制)、商品名EVERSORB109(EVER LIGHT公司制)等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2-(4-苯氧基-2-羟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2-(2-羟基-4-氧杂-十六烷氧基)-4,6-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羟基-4-氧杂-十七烷氧基)-4,6-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羟基-4-异辛氧基-苯基)-4,6-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商品名Tinuvin 400(BASF公司制)、商品名Tinuvin 405(BASF公司制)、商品名Tinuvin 460(BASF公司制)、商品名Tinuvin 479(BASF公司制)等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2-羟基-4-正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酯等苯甲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丙二酸-{(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二甲酯、商品名Hostavin PR-25(Clariant Japan Co.,Ltd.制)、商品名Hostavin B-CAP(Clariant Japan Co.,Ltd.制)等丙二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2-乙基-2’-乙氧基-草酰替苯胺、商品名Sanduvor VSU(Clariant Japan Co.,Ltd.制)等草酰替苯胺系紫外线吸收剂等。这些紫外线吸收剂中,存在优选苯并三唑系及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的倾向。
此外,出于赋予调光性的目的,可以添加调光染料或调光色素。作为代表的调光染料或调光色素,例如,可根据所期望的着色而使用选自螺吡喃系化合物、螺噁嗪系化合物、俘精酸酐系化合物、萘并吡喃系化合物、双咪唑化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
进而,根据需要,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物中添加聚合促进剂、催化剂、红外线吸收剂、自由基捕获剂、抗氧化剂、阻聚剂、非调光的色素及染料、粘结剂、分散剂、消泡剂、纳米尺寸的有机或无机粒子等各种添加剂。
将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物加热聚合而得到的固化树脂及由该树脂形成的成型体可通过添加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及根据需要的上述的各种添加剂等来制造。另外,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物中添加本申请中未记载的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及添加剂等。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及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的构成的框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设定装置10为计算上述的组合物中的聚合条件的设定装置。
设定装置10具备物性取得部120、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及聚合温度计算部180。
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还具备存储部100。存储部是可记录测定结果、计算结果、程序的可由计算机读取的介质。例如,包括半导体存储器、IC卡、光盘、磁盘、光磁盘、磁带、数字视频光盘等。记录于存储部的程序可使计算机实现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
物性取得部120取得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加热、并于规定温度保温的情况下的、该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由前述物性值a及前述物性值b计算残留官能团率。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基于反应速度式,由前述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反应速度系数。聚合温度计算部180基于前述反应速度系数及下述条件,计算聚合温度。
条件:在聚合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聚合速度为0.4%/hr以上且15%/hr以下,标准偏差为2.3%/hr以下。
以下详细说明。
物性取得部120例如从存储部100取得将组合物加热、于规定温度保温的情况下的、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于规定温度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物性取得工序S10)。
将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加热的温度根据该聚合反应性化合物进行聚合的温度而不同,例如可从5℃以上且140℃以下的范围中选择1种以上。保温时间根据保温温度而不同,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不使聚合完成即可。
在存储部100,存储由上述的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形成的组合物中的、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于规定温度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物性值b以与保温温度(加热后的温度)关联的方式存储,多个保温温度逐一对应至少1个经过时间而存在。物性值a及b可由未图示的输入部直接输入至存储部100。
存储的物性值为放热量、比重、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IR测定中的光谱强度、1H-NMR波谱强度、或13C-NMR波谱强度。
物性取得部120能读取例如存储于存储部100中的物性值a及物性值b。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热分析装置、比重测定装置、GPC测定装置、IR测定设备、NMR装置等测定设备得到的物性值a及b也可由未图示的输入部直接输入至物性取得部120。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的热分析装置,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差示扫描量热计、热量计、微热量计、差示热测定装置、差示热-热重同时测定装置、热重分析装置、热机械测定装置、动态热机械测定装置等。
接下来,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从物性取得部120取得物性值a及物性值b,基于这些物性值,计算残留官能团率(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工序S20)。
在下文中,对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例如通过由热分析测得的热量来计算残留官能团率的情况进行说明。
残留官能团率可由以下的式1表示。
式1:残留官能团率=Xt/X0
X0(J/g):刚调配后(聚合前)的调配液的利用DSC热分析测定的热量
Xt(J/g):于特定的温度保温t小时后的调配液的热量
本实施方式中,X0相当于物性值a,Xt相当于物性值b。
例如,在通过比重计算残留官能团率的情况下,残留官能团率可由式2表示。
式2:残留官能团率=[1-[(于特定的温度保温t小时后测定的比重-刚调配后(加热前)的调配液比重)/Δd]]
Δd(残留官能团每减少1%的比重增加量)=[(固化的树脂比重-刚调配后的调配液比重)/100
本实施方式中,刚调配后(加热前)的调配液比重相当于物性值a,于特定的温度保温t小时后测定的比重相当于物性值b。
另外,利用IR测定设备,使用(硫)氨酯树脂作为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情况下,可通过将NCO基与CH基的光谱强度的比率的经时变化定量来计算残留官能团率。
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从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取得残留官能团率,由该残留官能团率,基于反应速度式,进行反应速度理论分析,计算反应速度系数(反应速度系数计算工序S30)。
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能读取预先保存在存储部100中的反应速度式。
作为反应速度式,可举出例如n次反应速度式(n为0以上)、Prout-Tompkins速度式、Bawn速度式、Leeson-Mattocks速度式等。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可基于聚合性组合物、反应的次数,选择最合适的式子。
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基于从存储部100读取的反应速度式,基于由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取得的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反应速度系数。以下,对使用了下述式3表示的n次反应速度式的情况进行说明。
式3:kt=f(残留官能团率)
k:n次反应速度系数(n为0以上的实数)
t:保温时间
f(残留官能团率)为残留官能团率的函数,根据n的值而确定。
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在以保温时间t为横轴、以代入了试样中的目标物质(聚合性化合物)的残留官能团率的f(残留官能团率)为纵轴的图中,对相对于保温时间的残留官能团率进行绘图。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由该图取得回归直线,并取得该回归直线的斜率作为反应速度系数k。
为了求出试样中包含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变化的反应速度系数、与试样的温度的相关关系,例如,将保温中的试样的温度换算为绝对温度T,以其倒数为横轴,以该温度时的反应速度系数k的自然对数为纵轴,描绘各点,得到斜率为(-Ea/R)的回归直线。需要说明的是,该图被称为阿累尼乌斯曲线图(Arrhenius plot)。
具体而言,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在以Ln(k)为纵轴、以绝对温度的倒数为横轴的图中,基于得到的反应速度系数,求出Ln(k),对该表进行绘图,制成阿累尼乌斯曲线图。通过阿累尼乌斯曲线图得到回归直线和下述式4的回归直线式。
式4:y=ax+b(回归直线)
而且,为了预测残留官能团率,例如,向按照上述方式求出的回归直线中代入所期望的绝对温度T的倒数,计算该绝对温度T时的反应速度系数k,将该反应速度系数代入按照上述方式求出的式3表示的反应速度式,由此,计算于绝对温度T将试样放置t小时时的残留官能团率。
具体而言,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在式4的回归直线中,按照下述方式替换y、a、x、b,由此,得到下述式5。
y=Ln(k)
a=(-Ea/R)
x=(1/T)
b=Ln(频率因子)
Ea:活化能(J·mol-1K-1)
R:气体系数(8.3145J·mol-1)
T:绝对温度
A:频率因子
式5:Ln(k)=(-Ea/R)×(1/T)+Ln(A)
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进一步得到下述式6,通过使用上述式5及式6来计算作为聚合温度使用的温度时的反应速度系数。
式6:k=EXP(y)
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也可由下述式7计算聚合率。
式7:聚合率(%)=(1-残留官能团率)×100
对于聚合温度计算部180而言,由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取得反应速度系数,基于下述聚合条件,算出聚合温度(聚合温度计算工序S40)。
(聚合条件)
在10%以上且80%以下的聚合率下,聚合速度为0.4%/hr以上且15%/hr以下,每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2.3%/hr以下
基于该聚合条件,计算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由此,能提高光学材料的聚合率,能抑制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中的温度分布的偏差,结果,能抑制光学材料的光学应变、波筋的发生。
由使用者将聚合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的所期望的聚合条件预先保存在存储部100。具体而言,预先在存储部100中保存所期望的聚合速度、聚合速度的标准偏差。也可由未图示的输入部直接向聚合温度计算部180输入。
对于聚合温度计算部180而言,由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取得反应速度系数,由存储部100取得所期望的聚合条件。反应速度系数与聚合性化合物的种类关联,聚合温度计算部180根据聚合性化合物的种类而选择一次反应速度式或二次反应速度式。而且,对于聚合温度计算部180而言,以满足由存储部100取得的所期望的聚合条件的方式,使用选择的反应速度式进行逆运算,计算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
对于聚合温度计算部180而言,也由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取得聚合率,聚合温度计算部180发送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及聚合率,保存在存储部100中。
聚合温度计算部180可以以能将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及聚合率输出至监视器(未图示)等的方式构成。由此,使用者能检查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及聚合率,按照这些条件来实施聚合反应。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具备上述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具备:
加热部,对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进行加热;
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和
控制部,基于通过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得到的聚合温度条件,对前述加热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对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进行加热。
加热部为能对填充有组合物的模具进行加热的装置,作为加热炉,可举出例如电炉、热风循环炉、红外线烘箱、微波炉等。
控制部也可与加热炉一体设置或另行设置,可具备测定热量(例如,烘箱内温度分布测定、模具外表面温度、模具内表面温度、直至组合物进行固化为止的聚合工序的温度)的机构、其监视器。此外,控制部以能访问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的存储部100、并且能监视加热部的温度的方式构成。
对于控制部而言,在聚合开始后,监视聚合组合物的温度,将该温度与从存储部100得到的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对照,基于聚合温度条件来控制加热部。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能合适地实施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为本发明的示例,也可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构成。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它们的限制。
实施例或比较例中,使用了以下的成分。
·烯丙基碳酸酯组合物1:RAV 7MC(二乙二醇、新戊二醇及季戊四醇的多(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及其低聚物,ACOMON公司制)
<紫外线吸收剂>
·EVERSORB109:Everlight Chemical Industrial Corp.制,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
·TINUVIN-326:BASF公司制,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
·VIOSORB-583:共同药品公司制,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LUPEROX 531M80:ARKEMA Yoshitomi Ltd.制,过氧缩酮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其他添加剂>
·添加剂1:聚丙二醇,二醇型,2000(和光纯药工业制)
[实施例1]
向58.9重量份包含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组合物(EVONIC公司制)中,添加1.5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EVERSORB109、0.64重量份TINUVIN-326、0.18重量份作为催化剂的二丁基二氯化锡,并添加0.15重量份作为内部脱模剂的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快速搅拌,使其溶解。进而,添加41.1重量份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硫醇组合物,于15℃快速混合搅拌。将0.5g左右搅拌后的该溶液作为2个检体(用于2个试验温度)放入至样品瓶中,利用真空泵快速减压脱气。从减压恢复至大气压。将该刚调配后的样品作为反应时间第0小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放热量。对该2个检体的样品瓶实施氮置换,就30℃而言,按照经过时间实施3次(0小时后,3小时后,25小时后)基于差示扫描量热计的分析,就70℃而言,按照经过时间实施2次(0小时后,3小时后)基于差示扫描量热计的分析,得到放热量。
于30℃经过0小时后的放热量:203.3(J/g)
于30℃经过3小时后的放热量:193.3(J/g)
于30℃经过25小时后的放热量:142.3(J/g)
于70℃经过0小时后的放热量:203.3(J/g)
于70℃经过3小时后的放热量:134.1(J/g)
将上述的放热量直接输入至存储部100,进行保存,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计算聚合温度条件。
对于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而言,得到下述结果:30℃时,刚混合搅拌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1.0000,3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9498,25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7000;70℃时,刚混合搅拌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1.0000,3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6596。
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使用二次反应速度式,作为回归直线的斜率的反应速度系数在30℃时为0.017,在70℃时为0.172。
存储部100中保存了下述聚合条件:聚合率10%~80%的斜率(聚合速度)为2.70%/hr(平均值),每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0.69%/hr。聚合温度计算部180访问在存储部100中保存的聚合条件,计算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图3示出了在监视器(未图示)中显示的、将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
向589重量份作为原料的以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为主成分的包含异构体的组合物(EVONIC公司制)中添加15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EVERSORB109、6.4重量份TINUVIN-326、1.8重量份作为催化剂的二丁基二氯化锡,并添加1.5重量份作为内部脱模剂的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于15℃~25℃混合搅拌,使其溶解。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411重量份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组合物,于15℃~25℃进行混合搅拌。然后,为了将该混合液纯化,进行过滤,进一步利用真空泵将该溶液减压,进行脱气。将该溶液浇铸至玻璃模具中,制成10个检体。用模具形状为Φ81mm、前表面2曲度(curves)、后表面6曲度、中心厚度15.6mm的厚物实施。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进行聚合。基于实施例1中得到的温度条件,设定聚合烘箱的温度,控制温度条件。聚合结束后(聚合率:96.4%),进行冷却,从聚合烘箱得到固化的聚硫氨酯树脂。对于得到的树脂,通过退火处理将内部应力除去,然后,利用高压汞灯实施光学应变的评价,结果,10个试验体中,有10个试验体得到作为光学用途非常优异的无光学应变的透镜。
[实施例3]
向50.6重量份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中,添加1.5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VIOSORB-583、0.008重量份二丁基二氯化锡,添加0.18重量份作为内部脱模剂的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于15℃进行混合搅拌,使其溶解。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49.4重量份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组合物,于15℃快速混合搅拌。将0.5g左右搅拌后的该溶液作为2个检体(用于2个试验温度)放入至样品瓶中,利用真空泵快速减压脱气。从减压恢复至大气压。将该刚调配后的样品作为反应时间第0小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放热量。对该2个检体的样品瓶实施氮置换,于30℃实施5次(0小时后,1小时后,4小时后,24小时后,48小时后)基于差示扫描量热计的分析,于70℃实施2次(0小时后,3小时后)基于差示扫描量热计的分析,得到放热量。
于30℃经过0小时后的放热量:279.3(J/g)
于30℃经过1小时后的放热量:278.2(J/g)
于30℃经过4小时后的放热量:229.3(J/g)
于30℃经过24小时后的放热量:94.0(J/g)
于30℃经过48小时后的放热量:63.9(J/g)
于70℃经过0小时后的放热量:279.3(J/g)
于70℃经过3小时后的放热量:93.2(J/g)
将上述的放热量直接输入至存储部100,进行保存,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计算聚合温度条件。
对于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而言,30℃时,得到下述结果:刚混合搅拌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1.0000,1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9961,4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8210,24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3366,48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2288。70℃时,得到下述结果:刚混合搅拌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1.0000,3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3337。
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使用二次反应速度式,作为回归直线的斜率的反应速度系数在30℃时为0.0784,在70℃时为0.6656。
存储部100中保存了下述聚合条件:聚合率10%~80%的斜率(聚合速度)为5.85%/hr(平均值),并且,每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0.78%/hr。聚合温度计算部180访问在存储部100中保存的聚合条件,计算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图4示出在监视器(未图示)中显示的、将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中得到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
向506重量份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中,添加15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VIOSORB-583、0.08重量份二丁基二氯化锡,添加1.8重量份作为内部脱模剂的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于15℃~25℃混合搅拌,使其溶解。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494重量份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组合物,于15℃~25℃进行混合搅拌。然后,为了将该混合液纯化,进行过滤,进一步利用真空泵将该溶液减压,进行脱气。将该溶液浇铸至玻璃模具中,制成10个检体。用模具形状为Φ81mm、前表面4曲度、后表面4曲度、中心厚度2.5mm的形状的薄物实施。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进行聚合。基于实施例3中得到的温度条件,设定聚合烘箱的温度,控制温度条件。聚合结束后(聚合率:97.0%),进行冷却,从聚合烘箱得到固化的树脂。对于得到的树脂,通过退火处理将内部应力除去,然后,利用高压汞灯实施光学应变的评价,10个检体中,有10个检体得到作为光学用途非常优异的无光学应变的透镜。
[实施例5]
制成聚合率10%~80%的斜率(聚合速度)为3.65%/hr(平均值)、并且每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0.56%/hr的温度条件,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处理。图5示出在监视器(未图示)中显示的、将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中得到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
向506重量份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中,添加15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VIOSORB-583、0.08重量份二丁基二氯化锡,并添加1.8重量份作为内部脱模剂的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于15℃~25℃混合搅拌,使其溶解。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494重量份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组合物,于15℃~25℃进行混合搅拌。然后,为了将该混合液纯化,进行过滤,进一步利用真空泵将该溶液减压,进行脱气。将该溶液浇铸至玻璃模具中,制成10个检体。用模具形状为Φ80mm、前表面2曲度、后表面6曲度、中心厚度15.6mm的厚物实施。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进行聚合。基于实施例5中得到的温度条件,设定聚合烘箱的温度,控制温度条件。聚合结束后(聚合率:97.1%),进行冷却,从聚合烘箱得到固化的树脂。对于得到的树脂,通过退火处理将内部应力除去,然后,利用高压汞灯实施光学应变的评价,10个检体中,有10个检体得到作为光学用途非常优异的无光学应变的透镜。
[实施例7]
向99.2重量份RAV 7MC中,添加0.8重量份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LUPEROX531M80、0.05重量份聚丙二醇、二醇型、2000(和光纯药工业制),快速搅拌混合。将0.5g左右搅拌后的该溶液作为2个检体(用于2个试验温度)放入至样品瓶中,利用真空泵快速减压脱气。使用氮从减压恢复至大气压。将该刚调配后的样品作为反应时间第0小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放热量。对该2个检体的样品瓶实施氮置换,于80℃实施4次(0小时后,5小时后,30小时后,35小时后)基于差示扫描量热计的分析,于100℃实施3次(0小时后,2小时后,5小时后)基于差示扫描量热计的分析,得到放热量。
于80℃经过0小时后的放热量:358.6(J/g)
于80℃经过5小时后的放热量:324.0(J/g)
于80℃经过30小时后的放热量:198.6(J/g)
于80℃经过35小时后的放热量:183.2(J/g)
于100℃经过0小时后的放热量:358.6(J/g)
于100℃经过2小时后的放热量:221.1(J/g)
于100℃经过5小时后的放热量:174.1(J/g)
将上述的放热量直接输入至存储部100,进行保存,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计算聚合温度条件。
对于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而言,80℃时,得到下述结果:刚混合搅拌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1.0000,5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9035,30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5537,35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5100。100℃时,得到下述结果:刚混合搅拌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1.0000,2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6166,5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4854。
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使用一次反应速度式,作为回归直线的斜率的反应速度系数在80℃时为0.0194,在100℃时为0.158。
存储部100中保存了下述聚合条件:聚合率10%~80%的斜率(聚合速度)为2.57%/hr(平均值)、并且每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0.26%/hr。聚合温度计算部180访问在存储部100中保存的聚合条件,计算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图6示出在监视器(未图示)中显示的、将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实施例8]
向992重量份RAV 7MC中,添加8重量份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LUPEROX 531M80、0.50重量份聚丙二醇、二醇型、2000(和光纯药工业制),进行搅拌混合。进行过滤纯化,进行基于减压的脱气后,进行浇铸。采用2种所使用的浇铸模具形状,用模具形状1为Φ81mm、前表面2曲度、后表面6曲度、中心厚度10mm的厚物、和模具形状2为Φ81mm、前表面4曲度、后表面4曲度、中心厚度2mm的薄物,分别浇铸各10个检体。基于实施例7中得到的温度条件,设定聚合烘箱的温度。聚合结束后(聚合率:97.4%),冷却至60℃,将成型体从模具脱模。对于在模具形状1及模具形状2中成型的透镜而言,在固化时未发生破裂,脱模性良好。在脱模时也未发生破裂。得到作为光学用途非常优异的无光学应变的透镜。
[实施例9]
制成聚合率为10%~80%的斜率(聚合速度)为1.83%/hr(平均值)、并且每1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0.26%/hr的温度条件,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7同样的处理。图7示出在监视器(未图示)中显示的、将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9中得到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
向992重量份RAV 7MC中,添加8重量份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LUPEROX 531M80、0.50重量份聚丙二醇、二醇型、2000(和光纯药工业制),进行搅拌混合。进行过滤纯化,进行基于减压的脱气后,进行浇铸。采用2种所使用的浇铸模具形状,模具形状1为Φ81mm、前表面2曲度、后表面6曲度、中心厚度10mm的厚物,以及,模具形状2为Φ81mm、前表面2曲度、后表面6曲度、中心厚度2mm的薄物,分别浇铸各10个检体。将浇铸后的模具放入聚合烘箱中,使用制成的聚合温度条件实施聚合。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进行聚合。基于实施例8中得到的温度条件,设定聚合烘箱的温度,控制温度条件。聚合结束后(聚合率:98.1%),冷却至60℃,将成型体从模具脱模。对于在模具形状1及模具形状2中成型的各10个检体的透镜而言,在固化时未发生破裂,脱模性良好。在脱模时也未发生破裂。得到作为光学用途非常优异的无光学应变的透镜。
[实施例11]
一边维持为15℃的温度一边在氮气氛下对50.76重量份2,5-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及2,6-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使用微量注射器,经2小时,向其中等速滴加0.33重量份乙二胺。然后,进一步于15℃进行1小时熟成,得到反应液。向该反应液中添加二丁基二氯化锡0.05重量份,并添加0.23重量份作为内部脱模剂的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进行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添加41.54重量份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于15℃快速混合搅拌。将0.5g左右搅拌后的该溶液作为2个检体(用于2个试验温度)放入至样品瓶中,利用真空泵快速减压脱气。从减压恢复至大气压。将该刚调配后的样品作为反应时间第0小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放热量。对该2个检体的样品瓶实施氮置换,就15℃而言,按照经过时间实施3次(0小时后,25小时后,48小时后)基于差示扫描量热计的分析,就50℃而言,按照经过时间实施3次(0小时后,2小时后,5小时后)基于差示扫描量热计的分析,得到放热量。
于15℃经过0小时后的放热量:365.64(J/g)
于15℃经过25小时后的放热量:342.09(J/g)
于15℃经过48小时后的放热量:318.93(J/g)
于50℃经过0小时后的放热量:365.64(J/g)
于50℃经过2小时后的放热量:326.06(J/g)
于50℃经过5小时后的放热量:263.49(J/g)
将上述的放热量直接输入至存储部100,进行保存,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10,计算聚合温度条件。
对于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140而言,15℃时,得到下述结果:刚混合搅拌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1.0000,25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9356,48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8723;50℃时,得到下述结果:刚混合搅拌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1.0000,2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8918,5小时后的残留官能团率为0.7206。
对于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160而言,使用二次反应速度式,作为回归直线的斜率的反应速度系数在15℃时为0.003,在50℃时为0.0784。
存储部100中保存了下述聚合条件:聚合率10%~80%的斜率(聚合速度)为2.43%/hr(平均值),每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0.67%/hr。聚合温度计算部180访问在存储部100中保存的聚合条件,计算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图8示出在监视器(未图示)中显示的、将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1中得到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
一边维持为15℃的温度、一边在氮气氛下对2,5-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及2,6-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的混合物507.6重量份进行搅拌,使用注射器,经2小时,向其中等速滴加3.30重量份乙二胺。然后,进一步于15℃进行1小时熟成,得到反应液。向该反应液中添加0.50重量份二丁基二氯化锡,添加2.30重量份作为内部脱模剂的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进行搅拌,使其溶解。
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415.4重量份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于15℃进行混合搅拌。
然后,为了将该混合液纯化,进行过滤,进一步利用真空泵将该溶液减压,进行脱气。将该溶液浇铸至玻璃模具中,制成10个检体。用模具形状为Φ81mm、前表面2曲度、后表面6曲度、中心厚度15.6mm的厚物实施。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进行聚合。基于实施例11中得到的温度条件,设定聚合烘箱的温度,控制温度条件。聚合结束后(聚合率:96.9%),进行冷却,从聚合烘箱得到固化的聚硫氨酯树脂。对于得到的树脂,通过退火处理将内部应力除去,然后,利用高压汞灯实施光学应变的评价,结果,10个试验体中,有10个试验体得到作为光学用途非常优异的无光学应变的透镜。
[比较例1]
制成聚合率10%~80%的斜率(聚合速度)为2.65%/hr(平均值)、并且每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2.38%/hr的温度条件,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处理。图9示出在监视器(未图示)中显示的、将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比较例2]
在比较例1中得到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
向589重量份包含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组合物(EVONIC公司制)中,添加15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EVERSORB-109、6.4重量份TINUVIN-326、1.8重量份作为催化剂的二丁基二氯化锡(共同药品公司制),添加1.5重量份作为内部脱模剂的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于15℃~25℃混合搅拌,使其溶解。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411重量份包含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的硫醇组合物,于15℃~25℃进行混合搅拌。然后,为了将该混合液纯化,进行过滤,进一步利用真空泵将该溶液减压,进行脱气。将该溶液浇铸至玻璃模具中,制成10个检体。用模具形状为Φ81mm、前表面2曲度、后表面6曲度、中心厚度15.6mm的厚物实施。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进行聚合。基于比较例1中得到的温度条件,设定聚合烘箱的温度,控制温度条件。聚合结束后,进行冷却,得到固化的树脂。对于得到的树脂,通过退火处理将内部应力除去,然后,利用高压汞灯实施光学应变的评价,结果,10个检体中,有10个检体产生了无法作为光学用途使用的光学应变(波筋)。
[比较例3]
添加19.6重量份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和29.7重量份包含2,5-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2,6-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的异氰酸酯组合物、0.05重量份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Seesorb-701(Shipro Kasei Kaisha,Ltd.制)、0.01重量份二丁基二氯化锡(共同药品公司制)、0.1重量份作为内部脱模剂的ZelecUN(Stepan公司制),进行混合搅拌,使其溶解。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50.7重量份包含1,1,3,3-四(巯基甲基硫基)丙烷的多元硫醇组合物,于15℃~25℃进行混合搅拌。然后,为了将该混合液纯化,进行过滤,进一步利用真空泵将该溶液减压,进行脱气。将该溶液浇铸至玻璃模具中,制成试验体。用模具形状为Φ81mm、前表面2曲度、后表面2曲度、中心厚度15.0mm的厚物实施。
制成聚合率10%~55%的斜率(聚合速度)为1.99%/hr(平均值)、并且每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0.89%/hr的温度条件,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处理。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进行聚合。聚合后,冷却至60℃,得到树脂,结果,未充分固化,较软,无法作为透镜使用。
[比较例4]
制成聚合率10%~80%的斜率(聚合速度)为5.57%/hr(平均值)、并且每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2.32%/hr的温度条件,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7同样的处理。图10示出在监视器(未图示)中显示的、将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比较例5]
在比较例4中得到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
向992重量份RAV 7MC(ACOMON公司制)中,添加8重量份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LUPEROX 531M80(ARKEMA Yoshitomi Ltd.制)、0.50重量份聚丙二醇、二醇型、2000(和光纯药工业制),进行搅拌混合。进行过滤纯化,进行基于减压的脱气后,进行浇铸。采用2种所使用的铸塑模具形状,用模具形状1为Φ81mm、前表面2曲度、后表面6曲度、中心厚度10mm的厚物、和模具形状2为Φ81mm、前表面2曲度、后表面6曲度、中心厚度2mm的薄物,分别各浇铸10个检体。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进行聚合。基于比较例4中得到的温度条件,设定聚合烘箱的温度,控制温度条件。聚合后,冷却至60℃,将成型体从模具脱模。
在模具形状1中成型的透镜在固化时有3个发生破裂,在冷却时有5个发生破裂,得到2个正常的固化物。
在模具形状2中成型的透镜在固化时有5个发生破裂,在冷却时有2个发生破裂,作为固化物而得到的产物也有3个过早发生剥离,因此,未得到正常的光学用途的透镜。
[比较例6]
制成聚合率10%~80%的斜率(聚合速度)为4.38%/hr(平均值)、并且每小时的聚合速度(斜率)的标准偏差为3.20%/hr的温度条件,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1同样的处理。图11示出在监视器(未图示)中显示的、将相对于聚合时间的聚合温度条件、聚合时间、和聚合率绘图而得到的图。
[比较例7]
在比较例6中得到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
一边维持为15℃的温度、一边在氮气氛下对507.6重量份2,5-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及2,6-双(异硫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使用注射器,经2小时,向其中等速滴加3.30重量份乙二胺。然后,进一步于15℃进行1小时熟成,得到反应液。向该溶液中添加0.50重量份二丁基二氯化锡,并添加2.30重量份作为内部脱模剂的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公司制),进行搅拌,使其溶解。
向该混合液中进一步添加415.4重量份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于15℃进行混合搅拌。
然后,为了将该混合液纯化,进行过滤,进一步利用真空泵将该溶液减压,进行脱气。将该溶液浇铸至玻璃模具中,制成10个检体。用模具形状为Φ81mm、前表面2曲度、后表面6曲度、中心厚度15.6mm的厚物实施。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材料制造装置进行聚合。基于比较例6中得到的温度条件,设定聚合烘箱的温度,控制温度条件。聚合结束后,进行冷却,得到固化的树脂。对于得到的树脂,通过退火处理将内部应力除去,然后,利用高压汞灯实施光学应变的评价,结果,10个检体中,有10个检体产生了无法作为光学用途使用的光学应变(波筋)。
本申请主张以于2018年3月2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8-059326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Claims (13)

1.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物性取得工序,取得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加热、并于规定温度保温的情况下的、该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
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工序,由所述物性值a及所述物性值b计算残留官能团率;
反应速度系数计算工序,基于反应速度式,由所述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反应速度系数;和
聚合温度计算工序,以满足下述条件的方式,使用所述反应速度系数基于反应速度式在聚合时间内进行逆运算得到各聚合温度,所述条件为:
在聚合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聚合速度为0.4%/hr以上且15%/hr以下,标准偏差为2.3%/hr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其中,物性值a及b为放热量、比重、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IR测定中的光谱强度、1H-NMR波谱强度、或13C-NMR波谱强度。
3.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得到的聚合温度条件下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聚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作为所述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及活性氢化合物、和所述聚合催化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包含选自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杂环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中的至少1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活性氢化合物包含选自由具有2个以上巯基的多元硫醇化合物、具有1个以上巯基和1个以上羟基的羟基硫醇化合物、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及胺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作为所述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选自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环硫化物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和所述聚合引发剂或所述聚合催化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烯丙基碳酸酯化合物由下述通式(1)表示,
[化学式1]
Figure FDA0003851425510000021
R1表示来自可包含杂原子的链状或支链的C3~C35的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或来自可包含杂原子的C5~C40的环状脂肪族多元醇的2~20价的基团;m表示2~10的整数;需要说明的是,R1不包含烯丙基氧基羰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由下述通式(2)表示,
[化学式2]
Figure FDA0003851425510000022
R2表示可包含杂原子或芳香族基团的碳原子数为1~30的2~4价的有机基团,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2~4的整数。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环硫化物化合物由下述通式(3)表示,
[化学式3]
Figure FDA0003851425510000031
通式(3)中,R1~R7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C1以上且C10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6以上且C18以下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m表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数,p表示0以上且4以下的整数。
11.聚合条件设定装置,其具备:
物性取得部,取得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加热、并于规定温度保温的情况下的、该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
残留官能团率计算部,由所述物性值a及所述物性值b计算残留官能团率;
反应速度系数计算部,基于反应速度式,由所述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反应速度系数;和
聚合温度计算部,以满足下述条件的方式,使用所述反应速度系数基于反应速度式在聚合时间内进行逆运算得到各聚合温度,所述条件为:
在聚合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聚合速度为0.4%/hr以上且15%/hr以下,标准偏差为2.3%/hr以下。
12.计算机程序,其是用于设定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的聚合条件的计算机程序,
其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下述机构发挥功能,且该计算机程序保存在介质中:
物性取得机构,取得将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加热、并于规定温度保温的情况下的、该聚合反应性化合物的来自加热前的官能团的物性值a及来自保温规定时间后的残留官能团的物性值b;
残留官能团率计算机构,由所述物性值a及所述物性值b计算残留官能团率;
反应速度系数计算机构,基于反应速度式,由所述残留官能团率计算反应速度系数;及
聚合温度计算机构,以满足下述条件的方式,使用所述反应速度系数基于反应速度式在聚合时间内进行逆运算得到各聚合温度,所述条件为:
在聚合率为1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内,聚合速度为0.4%/hr以上且15%/hr以下,标准偏差为2.3%/hr以下。
13.光学材料制造装置,其具备:
加热部,对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进行加热;
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合条件设定装置;和
控制部,基于通过所述聚合条件设定装置得到的聚合温度条件,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以使得对包含聚合反应性化合物、和聚合催化剂及/或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进行加热。
CN201880091222.5A 2018-03-27 2018-06-06 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868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9326 2018-03-27
JP2018059326 2018-03-27
PCT/JP2018/021769 WO2019187176A1 (ja) 2018-03-27 2018-06-06 重合条件設定方法、光学材料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8099A CN111868099A (zh) 2020-10-30
CN111868099B true CN111868099B (zh) 2022-12-16

Family

ID=68057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222.5A Active CN111868099B (zh) 2018-03-27 2018-06-06 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79151A1 (zh)
JP (1) JP7250631B6 (zh)
KR (1) KR102468613B1 (zh)
CN (1) CN111868099B (zh)
WO (1) WO20191871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72984A1 (en) * 2018-07-24 2021-12-02 Mitsui Chemical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material
KR20220019799A (ko) 2019-06-19 2022-02-17 미쯔이가가꾸가부시끼가이샤 중합 촉매의 사용 조건 설정 방법, 중합 조건 설정 방법, 광학 재료의 제조 방법
JP7247836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5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3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8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4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6703A (ja) * 1999-10-06 2001-04-1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品質予測反応制御システム
JP2004091688A (ja) * 2002-08-30 2004-03-2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多成分共重合反応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装置、多成分共重合反応計算方法、算出された重合条件を用いて樹脂を製造する製造方法
WO2008035457A1 (fr) * 2006-09-21 2008-03-27 Mitsui Chemicals, Inc. Catalyseur de polymérisation pour matériau optique en polythiouréthane, composition polymérisable contenant le catalyseur, résine de polythiouréthane obtenue à partir de la composition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la résine
CN101516952A (zh) * 2006-10-16 2009-08-2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材料用树脂的制造方法
CN104755520A (zh) * 2012-11-16 2015-07-0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合性组合物、光学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14230A (zh) * 2015-06-15 2018-01-1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及塑料透镜的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130285B (it) 1980-03-05 1986-06-11 Anic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sintesi di allil carbonati di alcoli poliidrici e loro derivati
JPS60248702A (ja) * 1984-05-24 1985-12-0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重合反応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IT1191615B (it) 1985-05-15 1988-03-23 Enichem Sintesi Procediment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sostituti di vetri ottici e composizione liquida polimerizzabile adatta allo scopo
JP2003252910A (ja) * 2002-02-28 2003-09-10 Nippon Zeon Co Ltd 重合体の製造条件を決定する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2124467B (zh) * 2007-08-07 2015-03-18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改善聚合物性能预测的方法和具有改善的聚合物性能预测能力的系统
JP2009226742A (ja) 2008-03-24 2009-10-08 Seiko Epson Corp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02794847B (zh) 2011-05-24 2017-08-29 Hoya株式会社 热固性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US9678246B2 (en) * 2012-11-21 2017-06-13 Mitsui Chemicals, Inc.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for optical material
WO2017047743A1 (ja) * 2015-09-16 2017-03-2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重合性組成物、当該組成物を用いた有機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ガラス
JP7015631B2 (ja) 2016-10-05 2022-02-03 Jfe建材株式会社 津波バリア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6703A (ja) * 1999-10-06 2001-04-1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品質予測反応制御システム
JP2004091688A (ja) * 2002-08-30 2004-03-2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多成分共重合反応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装置、多成分共重合反応計算方法、算出された重合条件を用いて樹脂を製造する製造方法
WO2008035457A1 (fr) * 2006-09-21 2008-03-27 Mitsui Chemicals, Inc. Catalyseur de polymérisation pour matériau optique en polythiouréthane, composition polymérisable contenant le catalyseur, résine de polythiouréthane obtenue à partir de la composition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la résine
CN101516952A (zh) * 2006-10-16 2009-08-2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材料用树脂的制造方法
CN104755520A (zh) * 2012-11-16 2015-07-0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合性组合物、光学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14230A (zh) * 2015-06-15 2018-01-1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及塑料透镜的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71879A (ja) 2019-10-10
WO2019187176A1 (ja) 2019-10-03
EP3778655A1 (en) 2021-02-17
US20210079151A1 (en) 2021-03-18
JP7250631B6 (ja) 2023-04-25
JP7250631B2 (ja) 2023-04-03
KR20200128098A (ko) 2020-11-11
KR102468613B1 (ko) 2022-11-17
CN111868099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8099B (zh) 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KR101918883B1 (ko) 광학 재료용 중합성 조성물, 당해 조성물로부터 얻어지는 광학 재료 및 플라스틱 렌즈
CN107614230B (zh)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及塑料透镜的制造装置
US11472943B2 (en)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for optical material, optical material,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3993905A (zh) 聚合催化剂的使用条件设定方法、聚合条件设定方法、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JP6009722B1 (ja) 内部離型剤、該内部離型剤を含む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EP3438147B1 (en)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for optical material, optical material obtained from composition, and plastic lens
JP6564950B1 (ja) 光学材料の製造方法
US20210017327A1 (en)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for optical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 of same
JP7034290B2 (ja) 重合条件設定方法、光学材料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