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7943A - 包装容器和流体排出器 - Google Patents

包装容器和流体排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7943A
CN111867943A CN201980019906.9A CN201980019906A CN111867943A CN 111867943 A CN111867943 A CN 111867943A CN 201980019906 A CN201980019906 A CN 201980019906A CN 111867943 A CN111867943 A CN 111867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ump chamber
fluid
inflow
sid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99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7943B (zh
Inventor
上原一之
山田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309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6716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67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7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9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流体从包装容器更顺利的排出。本发明的包装容器(1)具有收纳流体的容器主体(10)和将收纳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流体排出器(20),所述流体排出器(20)包括:具有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挠性的收纳部(40);流入侧阀部(30),其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容器主体(10)向所述收纳部(40)的流入;和流出侧阀部(50),其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的流出,所述收纳部(40)具有:形成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框架(42);和弹性体(44),其从所述框架延伸出来,使因对所述收纳部的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扩大。

Description

包装容器和流体排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纳流体的包装容器和流体排出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洗发剂和漂清剂等的替换装用袋被广泛地普及。在替换装用袋设置有内容液的取出口,经由该取出口将内容液重装在带泵的容器等中。
关于替换装用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泵送室、入口阀、出口阀和泵送按钮的自立袋。在该自立袋中,内容液经由入口阀被引入至泵送室,通过泵送按钮的按压,泵送室的内容液经由出口阀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25506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1929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自立袋中,用于使由于挤压而减容了的泵送室扩大的恢复力并不充分。因此,根据收纳在自立袋的内容液的粘度,向泵送室的内容液的引入和内容液的排出变得困难。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更顺利的流体的排出的包装容器和流体排出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是一种包装容器,其具有:用于收纳流体的容器主体;和将收纳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流体排出器,其中,所述流体排出器包括:具有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挠性的收纳部;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容器主体向所述收纳部的流入的流入侧阀部;和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的流出的流出侧阀部,所述收纳部具有:形成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框架;和弹性体,其从所述框架延伸出来,使因对所述收纳部的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扩大。此外,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是一种流体排出器,其将收纳于包装容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该流体排出器包括:具有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挠性的收纳部;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包装容器向所述收纳部的流入的流入侧阀部;和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的流出的流出侧阀部,所述收纳部具有:形成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框架;和弹性体,其从所述框架延伸出来,使因对所述收纳部的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扩大。
发明效果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包装容器和流体排出器,能够实现更顺利的流体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的外观的泵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的侧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的正面图。
图6是表示由挤压所致的泵室框架的变形的正面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I-I截面处的泵室框架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的侧面图。
图9是第1变形例的泵的正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II-II截面的说明图。
图11是第2变形例的泵的立体图。
图12是第2变形例的泵的正面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III-III截面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弯曲引导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另一变形例的弯曲引导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另一变形例的弯曲引导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另一变形例的弯曲引导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和包装容器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的外观的泵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的截面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的侧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的正面图。
图23是表示由挤压所致的泵室框架的变形的正面图。
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的I-I截面处的泵室框架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的侧面图。
图26是第1变形例的泵的正面图。
图27是表示图26的II-II截面的说明图。
图28是第2变形例的泵的立体图。
图29是第2变形例的泵的正面图。
图30是表示图29的III-III截面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于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包装容器的概略结构>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有泵的包装容器。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的概略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1的外观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1具有:收纳内容液的容器主体10;和排出收纳在容器主体10中的内容液的泵20。
容器主体10由具有挠性的多层膜构成。多层膜例如包含相对的1对膜12和底面膜,1对膜12和底面膜的外缘彼此通过热压接而接合(热封),由此形成内容液的收纳空间。就膜彼此的利用热压接的接合的容易性、收纳在容器主体10的内容液的质量保持等观点而言,各膜优选为例如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的膜或由这些合成树脂的组合构成的单层或多层的膜。此外,各膜也优选在上述合成树脂的膜或由合成树脂的组合构成的单层或多层的膜上添加有铝、氧化硅等金属蒸镀层、无机蒸镀层的层叠膜。此外,就与下述流出嘴70所使用的材质的利用热压接进行的接合的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与流出嘴70接合的一侧的膜12的材质优选为与流出嘴70相同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膜12,就与流出嘴70的接合的容易性等观点而言,使用聚丙烯。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容器主体10收纳作为流体的一例的液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容器主体10也可以收纳气体。此外,除1对膜12和底面膜以外,也可以设置有顶面膜或侧面膜。
泵20包括具有排出口70a的流出嘴70。泵20的流出嘴70从容器主体10的边缘突出,泵20的其他部分位于容器主体10的内侧。在流出嘴70设置有未图示的盖。泵20通过与容器主体10的膜12接合而固定于容器主体10。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泵20是流体排出器,其根据由使用者的手指进行的挤压和挤压的解除,进行从容器主体10的内容液的取入和从排出口70a的内容液的排出。
另外,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1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包装容器1可以被用作流体(内容液)的替换源的容器,从包装容器1的流出嘴70排出的内容液也可以直接被使用者使用。此外,内容液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内容液可以为沐浴乳、洗手液、洗发剂、漂清剂、护发素、染色剂(例如染发剂)、香水、饮料或食品(例如酱油、味噌、醋、打发奶油等)。
<泵的概略结构>
接着,参照图2和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的概略结构。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的外观的泵20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的截面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泵20具有流入侧阀部30、泵室形成部40、流出侧阀部50、密封部60和流出嘴70。另外,在图2中,利用阴影线表示容器主体10的膜12与泵20接合的部位。在膜12与泵20的接合前,在由阴影线示出的部位形成有凸部,该凸部通过热压接而熔融,由此将膜12与泵20接合。
流入侧阀部30包括具有流入口34的流入侧阀框架32和流入侧阀36。流入侧阀36控制从容器主体10向泵20的经由流入口34的内容液的流入。即,流入侧阀36能够实现从容器主体10向泵20的内容液的流入,且防止从泵20向容器主体10的内容液的逆流。作为这样的流入侧阀36,能够应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12-19297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阀结构。
泵室形成部40具有泵室框架42、2个板簧44A和2个板簧44B。泵室框架42是环状的框架。在本说明书中,环状是包围某区域的形状,该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而且可以遍及整体连续设置,也可以断续设置。通过在泵室框架42的两面(在与泵室框架42所处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隔开的2个面)接合膜12,能够由泵室框架42和膜12形成作为内容液的收纳空间的泵室S。
此处,在本说明书中,将与上述泵室框架42所处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图2所示的Y方向)。此外,将通过流出嘴70和流入口34的中心轴L的轴向、即流入侧阀部30与流出侧阀部50的分隔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图2所示的Z方向),将流入侧阀部30相对于泵室形成部40所处的一侧称为下侧,将下侧的相反侧称为上侧。此外,将与厚度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图2所示的X方向)。
板簧44A和板簧44B是与泵室框架42一体地形成且从泵室框架42向泵室框架42的内侧延伸出的弹性体的一例。板簧44A是向厚度方向的一侧从泵室框架42延伸出的第1弹性体的一例,板簧44B是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从泵室框架42延伸出的第2弹性体的一例。以下,在无需特别区分2个板簧44A和2个板簧44B时,将板簧44A和板簧44B简单地统称为板簧44。板簧44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至超过中心轴L的位置的、在中心轴L上向厚度方向的外侧最为扩展的弯曲形状。该板簧44以在俯视泵20时该板簧44的外侧面沿着泵室框架42的外缘的方式形成(参照图7)。
流出侧阀部50包括具有流出口54的流出侧阀框架52和流出侧阀56。流出侧阀56控制从泵室S经由流出口54的内容液的流出。即,流出侧阀56能够实现从泵室S向流出嘴70的内容液的流出,防止从流出嘴70向泵室S的内容液的逆流。作为这样的流出侧阀56,与流入侧阀36同样,例如能够应用日本专利特开2012-19297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阀结构。
密封部60具有底面和上表面为菱形的角柱形状。具体而言,密封部6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L的位置具有最大厚度,随着趋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密封部60的厚度减小。通过将该密封部60的侧面与膜12接合,能够将容器主体10的上侧的边缘相对于外部密封。另外,为了提高密封性且削减树脂量,密封部60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多个槽62。此外,如图3所示,密封部60具有将流出侧阀部50与流出嘴70连通的中空部64。
流出嘴70是从密封部60和容器主体10向上侧突出的筒状部。在图2中表示流出嘴70为圆柱形的例子,但筒状所指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柱形,可以为角柱形,可以为圆锥台,也可以为角锥台。排出口70a位于流出嘴70的上端,从该排出口70a排出内容液。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中,上述流入侧阀框架32、泵室形成部40、流出侧阀框架52、密封部60和流出嘴70是一体地形成的。因此,与各构成部件分离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容器主体10中的泵20的定位。另外,作为流入侧阀框架32、泵室形成部40、流出侧阀框架52、密封部60和流出嘴70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等。就泵室形成部40利用板簧44所获得的弹性力的观点而言,流入侧阀框架32、泵室形成部40、流出侧阀框架52、密封部60和流出嘴70的材料优选为聚丙烯。
<泵的动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的结构。接着,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的动作。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的侧面图。具体而言,图4的左图是待机时的泵20的侧面图,图4的中央图是泵室S被挤压时的泵20的侧面图,图4的右图表示对泵室S的挤压解除时的泵20的侧面图。
如图4的中央图所示,当泵室S被使用者的手指从厚度方向的两侧挤压(squeeze)时,板簧44和膜12以接近中心轴L的方式变形。由此,泵室S减容,泵室S的内压增加。当泵室S的内压增加时,流出侧阀部50打开,收纳在泵室S中的内容液经由流出口54流出,经由流出口54流出的内容液从流出嘴70的排出口70a排出。此时,膜12一边拉拽泵室框架42的上侧的缘部和下侧的缘部一边变形。其结果是,泵室框架42产生变形,泵室框架42在上下方向上收缩,在宽度方向上扩展。
其后,当泵室S的挤压解除(squeeze back)时,如图4的右图所示,由于板簧44的弹性力,板簧44向离开中心轴L的方向恢复。此外,由于泵室框架42的弹性力,泵室框架42的变形消除,泵室框架42在上下方向上伸展。通过上述板簧44和泵室框架42的形状的恢复,膜12的形状也恢复。由此,因挤压而减容的泵室S扩大,泵室S的内压降低。当泵室S的内压降低时,流入侧阀部30打开,收纳在容器主体10中的内容液经由流入口34流入至泵室S。结果在泵室S收纳新的内容液,泵20的状态成为图4的左图所示的待机时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受到来自泵室S的两侧的挤压,在挤压解除时,利用板簧44A和44B使泵室S向厚度方向的两侧扩大。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通过一次挤压产生的内容液的排出量和通过一次挤压的解除产生的向泵室S的内容液的吸入量。此外,由于一体地形成于泵室框架42的板簧44发挥弹性力,即使是粘度高的内容液,也能够顺利地进入泵室S,并顺利地从排出口70a排出。除此以外,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还具有用于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的若干个构成要素。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的结构。
<板簧的结构>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的正面图。在图5中,通过使用符号44A1和符号44A2来区分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出的2个板簧44A。同样地,通过使用符号44B1和符号44B2来区分向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出的2个板簧44B。
板簧44A1和板簧44A2从泵室框架42的上下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来。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板簧44A1从比板簧44A2靠泵室框架42的上侧的位置延伸出。同样,板簧44B1和板簧44B2从泵室框架42的上下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板簧44B1从比板簧44B2靠泵室框架42的上侧的位置延伸出。
此外,从泵室框架42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延伸出的2个板簧44是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出的板簧44A和向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出的板簧44B。例如,板簧44B1与板簧44A2从图5所示的泵室框架42的左侧延伸出来。
在该结构中,由于板簧44B1的挤压而在泵室框架42产生的力矩与由于板簧44A2的挤压而在泵室框架42产生的力矩成为反方向的力矩。结果,能够使两力矩相互抵消。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泵室框架42扭转、或难以挤压、或作用了将膜12从泵室框架42剥下的方向的力。在上文中着眼于泵室框架42的从图5中的左侧延伸出的板簧44B1与板簧44A2进行了说明,但泵室框架42的从图5中的右侧延伸出的板簧44A1与板簧44B2也是同样的。
此外,多个板簧44从在正面看时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延伸出,由此,挤压泵室S的使用者的手指能够以在泵室S的各面中跨多个板簧44的方式放置。因此,使用者能够在挤压泵室S时获得稳定感。
为了如上所述实现使用者的手指在泵室S的各面中跨多个板簧44,优选向同一面侧延伸出的2个板簧44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比手指的宽度窄。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能够实现这样的板簧44的间隔、且能够实现包含板簧44的泵20的制造的容易化。
首先,关于制造的容易化,如图5所示,在正面看泵20时,各板簧44不与其他板簧44重叠。此种板簧44的配置能够通过将用于成形泵20的模具向厚度方向的两侧脱出而实现,因此有助于泵20的制造的容易化。
其次,关于板簧44的间隔,各板簧44具有与泵室框架42结合的结合端和自由端。如图5所示,各板簧44的自由端的宽度w1比结合端的宽度w2小。此外,各板簧44的自由端彼此错开地设置,与此不同,各板簧44的结合端设置在与其他板簧44的结合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例如,板簧44A1的自由端与板簧44B1的自由端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地设置,而板簧44A1的结合端与板簧44B1的结合端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与各板簧的结合端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完全错开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向同一面侧延伸出的2个板簧44(例如板簧44A1与板簧44A2)的自由端的间隔变窄。进而,结合端的宽度比自由端的宽度大,因此能够提高板簧44的弹性力,且能够在挤压解除时以更强的力将内容液从容器主体10吸入至泵室S。另外,各板簧44的自由端的宽度w1可才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各板簧44的结合端的宽度w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多个板簧44从正面图中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延伸出的结构,具有更进一步的优势。如图4的中央图所示,在挤压泵室S时膜12挠曲成在侧面看时为大致V字形。通过多个板簧44从在正面看时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延伸出,各板簧44以沿着膜12所形成的大致V字形的方式变形。即,各板簧44的变形量根据上下方向上的各板簧44的位置而不同,特别是越靠近被挤压的部分(中央附近)的板簧44,变形量越大。如此,通过多个板簧44从正面图中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延伸出,各板簧44能够以与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应的适当的量变形。此外,弹性体的功能被分割至多个板簧44,因此能够减少挤压时的泵室框架42的变形阻碍。
<泵室框架的结构>
如在“泵的动作”中所说明的那样,在挤压泵室S时,膜12一边拉拽泵室框架42的上侧的缘部和下侧的缘部使泵室框架42变形而一边变形。即,要求使用者用除了使板簧44变形的力以外还包含经由膜12使泵室框架42变形的力的挤压力进行挤压。就使用者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优选挤压力更小,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20具有窄幅部和厚壁部,作为用于减小使泵室框架42变形的力的结构。以下,在对泵室框架42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说明后,依次对窄幅部和厚壁部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泵室框架42具有:第1区域421,其邻接于流入侧阀部30;第2区域422,其邻接于流出侧阀部50;和一对第3区域423,其位于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且彼此相对。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L上的第1区域421和第2区域422的厚度相等(参照图8)。此外,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L上的第1区域421和第2区域422的厚度在泵室框架42的厚度中最大,第1区域421和第2区域422的厚度比第3区域的厚度大。
因此,与泵室框架42接合的膜12在待机时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在中心轴L上向厚度方向的外侧最为扩展(扩大度最大)的弯曲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大致直线形状。在挤压时,膜12在宽度方向上从弯曲形状向直线形状接近,膜12产生宽度方向上的松弛,因此不产生将泵室框架4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缘部(一对第3区域423)相互拉拽的力。另一方面,在挤压时,膜12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向厚度方向的内侧凹陷的形状,因此如上所述,泵室框架42的上侧的缘部(第2区域422)和下侧的缘部(第1区域421)经由膜12而相互拉拽。
(窄幅部)
此处,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泵室框架42具有窄幅部423a。具体而言,窄幅部423a设置在第3区域423,且位于上下方向上的泵室框架42的中央。窄幅部423a的宽度W3例如优选为第3区域423内的最大宽度W4的0.75倍以下,更优选为0.5倍以下。另一方面,就膜12与泵室框架42的接合性的观点而言,窄幅部423a的宽度W3优选为第3区域423内的最大宽度W4的0.2倍以上。窄幅部423a与第3区域423的其他部分相比宽度较窄,因此窄幅部423a的刚性比第3区域423的其他部分的刚性低。即,基于窄幅部423a的对于弯曲的柔软性,泵室框架42在更小的力作用下变形。另外,窄幅部423a设置在与将泵室框架42和板簧44接合的部分不同的部分,由此能够充分地发挥变形性。此外,在图5中说明了将窄幅部423a设置在上下方向上的泵室框架42的中央的例子,但窄幅部423a也可以设置在板簧44B1的上侧、板簧44A1的上侧、板簧44A2的下侧和板簧44B2的下侧等其他部分,窄幅部423a的数量也并不限定于2个,窄幅部423a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
图6是表示由挤压所致的泵室框架42的变形的正面图。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I-I截面处的泵室框架42的变形的说明图。当通过泵室S的挤压而使得第1区域421和第2区域422相互拉拽时,如图6所示,窄幅部423a比其他部分更大幅度地弯曲。结果,在泵室框架42产生变形,泵室框架42在上下方向上收缩,且在宽度方向上扩宽。
如此,通过形成窄幅部423a而使得泵室框架42在更小的力作用下变形。因此,能够使得为了使泵20排出内容液而对使用者要求的挤压力变小,使用者的操作性提高。此外,如参照图5所说明的那样,在挤压时在膜12产生宽度方向上的松弛,因此泵室框架42能够不从膜12受到拉拽泵室框架4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缘部的力,能够容易地在宽度方向上扩宽。
(厚壁部)
泵室框架42在第3区域423具有厚壁部,作为用于使对使用者要求的挤压力变小的结构。以下,参照图8对厚壁部进行具体说明。
图8是泵20的侧面图。泵室框架42的第3区域423的厚度沿着上下方向反复增减。在图8所示的例中,第3区域423的厚度随着从第1区域421侧向上侧去而减小、之后随之增加、其后成为一定值。进而,第3区域423的厚度随着从厚度为一定值的部分向上侧去而减小、之后随之增加。由此,在第3区域423形成厚度比邻接的部分大的厚壁部423b。
通过像这样在第3区域形成厚壁部423b,膜12的沿着第3区域423的部分的长度与第3区域423形成为一定的厚度的情况相比变长。因此,能够使形成泵室S的膜1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松弛度。
进而,各板簧44具有在连接第1区域421与第2区域422的上下方向的线上,比第1区域421和第2区域422更向泵室S的外侧方向突出的面。例如,板簧44B1和板簧44A2具有从与泵室框架42的结合端到自由端、向比第1区域421和第2区域422靠泵室S的外侧方向的位置突出的面。板簧44A1和板簧44B2也在具有宽度w2的宽幅部,具有与第1区域421和第2区域422相比向泵室S的外侧方向突出的面。因此,如图8所示,膜12以弯曲的状态熔接于泵室框架42,具有该弯曲遍及膜12的整个区域存在的上下方向上的松弛度。
当形成泵室S的膜1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松弛度时,在挤压泵室S时,膜12不拉拽泵室框架42的第1区域421和第2区域422而能够变形的量增加。因此,得以抑制为了泵室框架42的变形而消耗的力。结果,能够使为了使泵20排出内容液而对使用者要求的挤压力变小,使用者的操作性提高。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几个变形例。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各变形例可以单独应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也可以组合应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此外,各变形例可以代替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来应用,也可以添加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来应用。
(第1变形例)
在上文中说明了一端结合于泵室框架42且另一端为自由端的板簧44。第1变形例的泵21具有两端与泵室框架42结合的板簧45。以下参照图9说明第1变形例的泵21。
图9是第1变形例的泵21的正面图。如图9所示,第1变形例的泵21具有流入侧阀部30、泵室形成部41、流出侧阀部50、密封部60和流出嘴70。流入侧阀部30、流出侧阀部50、密封部60和流出嘴70的结构如上所述,因此省略此处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9中,用阴影线表示容器主体10的膜12与泵21接合的部位。
泵室形成部41具有泵室框架42、2个板簧45A和2个板簧45B。
板簧45A和2个板簧45B是与泵室框架42一体地形成且从泵室框架42延伸出的弹性体的一例。板簧45A和2个板簧45B的两端如图9所示与泵室框架42结合。板簧45A是向厚度方向的一侧从泵室框架42延伸出的第1弹性体的一例,板簧45B是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从泵室框架42延伸出的第2弹性体的一例。以下,在无需特别区分板簧45A和2个板簧45B时,将板簧45A和板簧45B简单地统称为板簧45。
图10是表示图9的II-II截面的说明图。如图10所示,板簧45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L上向厚度方向的外侧最为扩展的弯曲形状。此外,板簧45形成为在图10所示的截面图中,板簧45的外侧面沿着泵室框架42的第2区域422的外缘。
在此种第1变形例中,板簧45的两端与泵室框架42结合,因此即使将板簧45的宽度形成得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板簧44的结合端的宽度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等的弹性力。此外,通过板簧45的挤压而使得板簧45伸长,由此板簧45使泵室框架42在宽度方向上扩大,泵室框架42的上下方向收缩。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抑制膜12拉拽泵室框架42的上侧的缘部和下侧的缘部的力。因此,不易发生膜12的破裂和膜12从泵室框架42的剥离。
(第2变形例)
在上文中,对利用板簧44的弹性力将内容液引入至泵室S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第2变形例的泵22具有提高使已减容的泵室S扩大的力的结构,能够将粘度高的内容液可靠且迅速地引入至泵室S。以下参照图11~图13说明第2变形例的泵22。
图11是第2变形例的泵22的立体图。图12是第2变形例的泵22的正面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2变形例的泵22具有流入侧阀部31、泵室形成部43、流出侧阀部51、密封部61和流出嘴70。流出嘴70的结构如上所述,因此省略此处的详细的说明。
流入侧阀部31、流出侧阀部51和密封部61的功能与上述流入侧阀部30、流出侧阀部50和密封部60的功能大致对应。然而,流入侧阀部31、流出侧阀部51和密封部61的形状由于下述圆锥弹簧48设置在泵室形成部43的关系,而与上述流入侧阀部30、流出侧阀部50和密封部60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流入侧阀部31、流出侧阀部51和密封部61的厚度方向上的顶部(图11中被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曲率半径比流入侧阀部30、流出侧阀部50和密封部60的厚度方向上的顶部的曲率半径大。导致该情况的原因如下:为了收纳圆锥弹簧48而使泵室形成部43的厚度方向上的顶部的曲率半径变大,且在泵22的俯视图中,以流入侧阀部31、流出侧阀部51和密封部61的外缘沿着泵室形成部43的外缘的方式形成流入侧阀部31、流出侧阀部51和密封部61。
如图11所示,泵室形成部43具有2个板簧46A、2个板簧45B、泵室框架47和圆锥弹簧48。另外,在图12中,为方便说明,省略了圆锥弹簧48。
板簧46A和板簧46B是与泵室框架47一体地形成且从泵室框架47向泵室框架47的内侧延伸出的弹性体的一例。板簧46A向厚度方向的一侧从泵室框架47延伸出,板簧46B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从泵室框架47延伸出。板簧46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至超过中心轴L的位置、在中心轴L上向厚度方向的外侧最为扩展的弯曲形状。该板簧46以在泵22的俯视图中该板簧46的外侧面沿着泵室框架47的外缘的方式形成(参照图13)。
如图12所示,2个板簧46B具有跨中心轴L地向泵室S的内侧突出的圆弧状的壁部462B。2个壁部462B形成同一圆的一部分圆弧。同样地,如图12中虚线所示,板簧46A具有跨中心轴L地向泵室S的内侧突出的圆弧状的壁部462A。2个壁部462A形成同一圆的一部分圆弧。壁部462B的曲率半径比壁部462A的曲率半径大。
以卡合于这些壁部462A和壁部462B的方式设置圆锥弹簧48。具体而言,在圆锥弹簧48的一端面即最大径部分卡合着2个壁部462B,在圆锥弹簧48的另一端面即最小径部分卡合着2个壁部462A。根据该结构,在2个壁部462A与2个壁部462B之间支承圆锥弹簧48。
另外,圆锥弹簧48是在泵22的厚度方向上伸缩的第3弹性体的一例,第3弹性体并不限定于圆锥弹簧48。例如,具有圆柱形状的螺旋弹簧和角锥弹簧也能够应用于该变形例。然而,更优选是如圆锥弹簧48和角锥弹簧那样具有厚度的弹簧,且是在非压缩时存在于弹簧的厚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弹簧要素部分在压缩时存在于弹簧的厚度方向上的重叠的位置的弹簧。除此以外,也能够将形成为V字、Z字或W字等弯曲形状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薄板簧、高分子的多孔质体(例如海绵)、球形且在中空部装有气体的橡胶薄膜(即气球)等作为上述第3弹性体应用于该变形例,不论哪一者均能够使压缩时的厚度相对于非压缩时的厚度充分小。
以上说明了第2变形例的泵22的结构。接着,参照图13说明第2变形例的泵22的动作。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III-III截面处的泵室框架47的说明图。如图13的上部所示,在泵室S的挤压的待机时,圆锥弹簧48具有圆锥形状,泵室S具有与圆锥弹簧48的高度对应的大小的空间。其后,当泵室S被使用者的手指从厚度方向的两侧挤压(squeeze)时,如图13的下部所示,板簧46和膜12以接近中心轴L的方式变形,圆锥弹簧48被压缩。由此,泵室S减容,泵室S的内压增加。当泵室S的内压增加时,流出侧阀部51打开,收纳在泵室S的内容液流出,流出的内容液从流出嘴70的排出口70a排出。
其后,当泵室S的挤压被解除时,如图13的上部所示,板簧46向离开中心轴L的方向恢复。此时,板簧46除了基于板簧46自身的弹性力以外还基于圆锥弹簧48的弹性力而向离开中心轴L的方向恢复。由此,因挤压而减容的泵室S扩大,泵室S的内压降低。当泵室S的内压降低时,流入侧阀部31打开,收纳在容器主体10的内容液经由流入侧阀部31流入至泵室S。
根据上述第2变形例,在挤压解除时,已减容的泵室S除了基于板簧46自身的弹性力以外还基于圆锥弹簧48的弹性力而扩大。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粘度更高的内容液可靠且迅速地取入至泵室S。进而,在该变形例中,使用圆锥弹簧48作为第3弹性体,因此能够在挤压泵室S时如图13的下部所示那样使泵室S充分地减容。因此,能够更多地排出泵室S内的内容液。
(第3变形例)
在上文中,说明了多个弹性体(板簧44、45)在泵20的正面图中不重叠的例子,多个弹性体也可以在泵20的正面图中重叠。例如也可以设置连接泵室框架42的一对第3区域423的2块板部,该2块板部在泵20的正面图中重叠。进而,也可以像在第2变形例中所说明的那样,在该2块板部之间设置当2块弹性体的间隔缩窄时发挥使该间隔扩大的力的弹簧。根据该结构,利用2块板部和弹簧所具有的弹性,能够在挤压解除时将内容液从容器主体10引入至泵室S。
(第4变形例)
在上文中,说明了在第3区域423设置有比第3区域423的其他部分的刚性低的窄幅部423a的例子。该窄幅部423a是与第3区域423的其他部分相比容易局部弯曲的弯曲引导部的一例,第3区域423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作为弯曲引导部。以下说明第3区域423的几个变形例。
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第3区域423-1的结构的说明图。如图14所示,第3区域423-1具有包含孔h的弯曲引导部423a-1。因存在孔h,由于弯曲引导部423a-1与第3区域423-1的其他部分相比容易局部弯曲。
图15是表示另一变形例的第3区域423-2的结构的说明图。如图15所示,第3区域423-2具有弯曲引导部423a-2。弯曲引导部423a-2包含刚性比第3区域423-2的其他部分低的材质。例如,弯曲引导部423a-2也可以由弹性体构成。
图16是表示另一变形例的第3区域423-3的结构的说明图。如图16所示,第3区域423-3具有弯曲引导部423a-3。弯曲引导部423a-3是在第3区域423-3中厚度局部变小的部分。因此,弯曲引导部423a-3在第3区域423-3中容易局部弯曲。
图17是表示另一变形例的第3区域423-4的构成的说明图。如图17所示,第3区域423-4具有弯曲点作为弯曲引导部423a-4。在弯曲引导部423a-4,因泵室S的挤压而导致第1区域421和第2区域422相互拉拽的力集中,因此弯曲引导部423a-4与第3区域423-4的其他部分相比容易局部弯曲。
如此,弯曲引导部423a-1~弯曲引导部423a-4容易弯曲,因此能够使为了使泵20排出内容液而对使用者要求的挤压力变小,使用者的操作性提高。
另外,弯曲引导部可以设置在成对的2个第3区域423两者,也可以仅设置在一个第3区域423。此外,设置在1个第3区域423的弯曲引导部的数量并不限定于1个,也可以在1个第3区域423设置2个以上的弯曲引导部。
(第5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2个板簧44A向厚度方向的一侧从泵室框架42延伸出且2个板簧44B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从泵室框架42延伸出的例子。然而,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的板簧44A向厚度方向的一侧从泵室框架42延伸出,1个或3个以上的板簧44B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从泵室框架42延伸出。此外,向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的板簧44A的数量与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出的板簧44B的数量也可以不是相同的数量。此外,也可以是板簧44A从泵室框架42向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但没有设置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出的板簧44B。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公开以下的包装容器。
<1A>
一种包装容器,其具有:用于收纳流体的容器主体;和将收纳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流体排出器包括:
具有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挠性的收纳部;
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容器主体向所述收纳部的流入的流入侧阀部;和
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的流出的流出侧阀部,
所述收纳部具有:形成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框架;和弹性体,其从所述框架延伸出来,使因对所述收纳部的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扩大。
<2A>
如所述<1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框架优选为环状,
所述收纳部优选具有:第1弹性体,其使因所述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向与所述框架所处的平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扩大;和第2弹性体,其使因所述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扩大。
<3A>
如所述<2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优选通过在所述框架的所述一侧的面和所述另一侧的面分别接合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膜而形成所述收纳空间。
<4A>
如所述<2A>或<3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框架优选具有邻接于所述流入侧阀部的第1区域、邻接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第2区域和位于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且彼此相对的一对第3区域,
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厚度优选比所述第3区域的厚度大。
<5A>
如所述<4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第3区域的厚度优选沿着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反复增减。
<6A>
如所述<4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1对第3区域的分隔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上的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厚度优选在所述框架的厚度中最大。
<7A>
如所述<6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优选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至超过所述中心轴的位置的、在所述中心轴上向所述厚度方向的外侧最为扩展的弯曲形状。
<8A>
如所述<7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优选以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沿着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方式形成。
<9A>
如所述<1A>至<8A>中任一项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框架优选由聚乙烯、聚烯烃或聚酯形成。
<10A>
如所述<4A>或<5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第3区域具有弯曲引导部,该弯曲引导部与所述第3区域中的其他部分相比容易局部弯曲。
<11A>
如所述<10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弯曲引导部是在所述第3区域中所述框架的宽度极小的窄幅部。
<12A>
如所述<11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窄幅部的宽度优选为所述第3区域内的最大宽度的0.75倍以下且0.2倍以上,更优选为0.5倍以下。
<13A>
如所述<11A>或<12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窄幅部优选设置在所述框架中的与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的接合部分不同的部分。
<14A>
如所述<11A>至<13A>中任一项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窄幅部优选设置在所述框架的、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的分隔方向上的中央部分。
<15A>
如所述<2A>至<14A>中任一项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收纳部优选具有多个所述第1弹性体和多个第2弹性体,
所述多个第1弹性体优选从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来,
所述多个第2弹性体优选从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来。
<16A>
如所述<15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在正面看所述包装容器时所述多个所述第1弹性体和多个第2弹性体优选位于各不重叠的位置。
<17A>
如所述<16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至少1个第1弹性体和至少1个第2弹性体在俯视时优选具有相比于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外缘向所述收纳空间的外侧方向突出的面。
<18A>
如所述<15A>至<17A>中任一项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1弹性体中的一者和另一者优选从所述相对的第3区域的不同侧延伸出来。
<19A>
如所述<15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1弹性体和所述多个第2弹性体优选具有与所述框架结合的结合端和宽度比所述结合端小的自由端,
至少1个所述第1弹性体的结合端和与所述至少1个所述第1弹性体相对的所述第2弹性体的结合端,优选设置于在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20A>
如所述<2A>至<18A>中任一项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的两端与所述框架结合。
<21A>
如所述<2A>至<20A>中任一项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流入侧阀部优选具有流入侧阀框架和流入侧阀,该流入侧阀框架具有供所述流体从所述容器主体向所述收纳空间流入的流入口,
所述流出侧阀部优选具有流出侧阀框架和流出侧阀,该流出侧阀框架具有供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流出的流出口,
所述收纳部、所述流入侧阀框架和所述流出侧阀框架优选一体地形成。
<22A>
如所述<2A>至<21A>中任一项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在所述第1弹性体与所述第2弹性体之间,优选设置有能够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伸缩的第3弹性体。
<23A>
如所述<22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第3弹性体优选为圆锥弹簧或角锥弹簧。
<24A>
如所述<22A>或<23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优选具有向泵室S的内侧突出的壁部,所述第3弹性体卡合于所述第1弹性体的所述壁部和所述第2弹性体的所述壁部。
<25A>
如所述<22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第3弹性体优选是形成为弯曲形状的金属制成或树脂制成的薄板簧、高分子的多孔质体、或球形且在中空部装有气体的橡胶薄膜。
<26A>
如所述<3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膜优选包含具有聚烯烃、聚酯、聚酰胺或聚丙烯的合成树脂、或者这些合成树脂的组合。
<27A>
如所述<26A>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膜优选由所述合成树脂或所述合成树脂的组合、与金属蒸镀层和无机蒸镀层形成。
<第2实施方式>
<泵和包装容器的概略结构>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取入收纳在包装容器中的流体、且将取入的流体排出的泵。首先,参照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和包装容器的概略结构。
图18是表示包装容器1001和泵1020的外观的说明图。如图18所示,包装容器1001具有容器主体1010、喷嘴部1012和固接部1019。
如图18所示,容器主体1010具有顶面片部1013、正面片部1014、背面片部1015和底面片部1016,由顶面片部1013形成顶面部,由正面片部1014形成正面部,由背面片部1015形成背面部,且由底面片部1016形成底部。在容器主体1010中,正面片部1014的两侧的侧缘部1014s与背面片部1015的两侧的侧缘部1015s接合(热封),在由正面片部1014和背面片部1015形成的筒状体的一端部,接合底面片部1016的周缘部。此外,正面片部1014的顶面片部1013侧的边缘1014t与顶面片部1013的一侧的缘部1013s接合,背面片部1015的顶面片部1013侧的边缘1015t与顶面片部1013的另一侧的缘部1013s'接合。容器主体1010通过像这样将顶面片部1013、正面片部1014、背面片部1015和底面片部1016的各部分接合而形成为袋状,形成能够在内部收纳液体的收纳空间。包装容器1001是容器主体1010由挠性的片材形成的袋容器。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容器主体1010收纳液体作为流体的一例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容器主体1010也可以收纳气体。
喷嘴部1012使容器主体1010的内外连通。固接部1019以从喷嘴部1012的容器主体1010侧的端部在水平方向上伸出的方式连接设置在喷嘴部1012。在喷嘴部1012的外周形成有用于与泵1020连结的螺合面。
泵1020包括:具有排出口1070a的流出嘴1070;和连结于包装容器1001的喷嘴部1012的连结部1080。此外,泵1020具有在泵1020的内部形成封闭空间的膜1024。该膜1024的材料例如优选为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的膜或由这些合成树脂的组合形成的单层或多层的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膜1024,就与泵1020的接合的容易性等观点而言,使用聚丙烯。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泵1020是流体排出装置,其根据由使用者的手指进行的挤压和挤压的解除,进行从容器主体1010的内容液的引入和从排出口1070a的内容液的排出。另外,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包装容器1001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包装容器1001可以被用作流体(内容液)的替换源的容器,从包装容器1001经由泵1020排出的内容液也可以直接被使用者使用。此外,内容液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内容液可以为沐浴乳、洗手液、洗发剂、漂清剂、护发素、染色剂(例如染发剂)、香水、饮料或食品(例如酱油、味噌、醋、打发奶油等)。
<泵的概略结构>
接着,参照图19和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的概略结构。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的外观的泵1020的立体图。图2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的截面图。
如图19和图20所示,泵1020具有流入侧阀部1030、泵室形成部1040、流出侧阀部1050、流出嘴1070和连结部1080。另外,在图19中,利用阴影线表示膜1024的接合部位。在膜1024与泵1020接合前,在由阴影线示出的部位形成有凸部,该凸部由于热压接而熔融,由此将膜1024与泵1020接合。
流入侧阀部1030包括具有流入口1034的流入侧阀框架1032和流入侧阀1036。流入侧阀1036控制从容器主体1010向泵1020的经由流入口1034的内容液的流入。即,流入侧阀1036能够实现从容器主体1010向泵1020的内容液的流入,且防止从泵1020向容器主体1010的内容液的逆流。作为这样的流入侧阀1036,能够应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12-19297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阀结构。
泵室形成部1040具有泵室框架1042、2个板簧1044A和2个板簧1044B。泵室框架1042是环状的框架。在本说明书中,环状是包围某区域的形状,该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而且可以遍及整体地连续设置,也可以断续设置。通过在泵室框架1042的两面(在与泵室框架1042所处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的2个面)接合膜1024,能够由泵室框架1042和膜1024形成作为内容液的收纳空间的泵室S。
此处,在本说明书中,将与上述泵室框架1042所处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图19所示的Y方向)。此外,将通过流出嘴1070和流入口1034的中心轴L的轴向、即流入侧阀部1030与流出侧阀部1050的分隔方向(分离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图19所示的Z方向),将流入侧阀部1030相对于泵室形成部1040所处的一侧称为下侧,将下侧的相反侧称为上侧。此外,将与厚度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图19所示的X方向)。
板簧1044A和板簧1044B是与泵室框架1042一体地形成、且从泵室框架1042向泵室框架1042的内侧延伸出的弹性体的一例。板簧1044A是向厚度方向的一侧从泵室框架1042延伸出的第1弹性体的一例,板簧1044B是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从泵室框架1042延伸出的第2弹性体的一例。以下,在无需特别区分2个板簧1044A和2个板簧1044B时,将板簧1044A和板簧1044B简单地统称为板簧1044。板簧1044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至超过中心轴L的位置的、在中心轴L上向厚度方向的外侧最为扩展的弯曲形状。该板簧1044以在俯视泵1020时该板簧1044的外侧面沿着泵室框架1042的外缘的方式形成(参照图24)。
流出侧阀部1050包括具有流出口1054的流出侧阀框架1052和流出侧阀1056。流出侧阀1056控制从泵室S经由流出口1054的内容液的流出。即,流出侧阀1056能够实现从泵室S向流出嘴1070的内容液的流出,防止从流出嘴1070向泵室S的内容液的逆流。作为这样的流出侧阀1056,与流入侧阀1036同样,例如能够应用日本专利特开2012-19297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阀结构。
流出嘴1070是从流出侧阀部1050向上侧突出的筒状部。在图19中示出流出嘴1070为圆柱形的例子,但筒状所指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柱形,可以为角柱形,可以为圆锥台,也可以为角锥台。排出口1070a位于流出嘴1070的上端,从该排出口1070a排出内容液。
连结部1080是用于连结包装容器1001的喷嘴部1012和泵1020的部分。如图20所示,连结部1080在内周具有螺合面1082,该螺合面1082与喷嘴部1012螺合,由此将喷嘴部1012与泵1020连结。连结部1080在中心轴L上具有开口1084,收纳在容器主体1010中的内容液经由该开口1084到达流入侧阀部1030。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中,上述流入侧阀框架1032、泵室形成部1040和流出侧阀框架1052是一体地形成的。因此,与各构成部分分离地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膜1024接合于流入侧阀框架1032、泵室形成部1040和流出侧阀框架1052。另外,作为流入侧阀框架1032、泵室形成部1040和流出侧阀框架1052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等。就泵室形成部1040利用板簧1044所获得的弹性力的观点而言,流入侧阀框架1032、泵室形成部1040和流出侧阀框架1052的材质优选为聚丙烯。进而,流出嘴1070或连结部1080也可以与流入侧阀框架1032、泵室形成部1040和流出侧阀框架1052一体地形成。
<泵的动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的结构。接着,参照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的动作。
图2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的侧面图。具体而言,图21的左图是待机时的泵1020的侧面图,图21的中央图是泵室S被挤压时的泵1020的侧面图,图21的右图表示对泵室S的挤压解除时的泵1020的侧面图。
如图21的中央图所示,当泵室S被使用者的手指从厚度方向的两侧挤压(squeeze)时,板簧1044和膜1024以接近中心轴L的方式变形。由此,泵室S减容,泵室S的内压增加。当泵室S的内压增加时,流出侧阀部1050打开,收纳在泵室S中的内容液经由流出口1054流出,经由流出口1054流出的内容液从流出嘴1070的排出口1070a排出。此时,膜1024一边拉拽泵室框架1042的上侧的缘部和下侧的缘部一边变形。其结果是,泵室框架1042发生变形,泵室框架1042在上下方向上收缩、在宽度方向上扩展。
其后,当泵室S的挤压被解除(squeeze back)时,如图21的右图所示,由于板簧1044的弹性力,板簧1044向离开中心轴L的方向恢复。此外,由于泵室框架1042的弹性力,泵室框架1042的变形消除,泵室框架1042在上下方向上伸展。通过上述板簧1044和泵室框架1042的形状的恢复,膜1024的形状也恢复。由此,因挤压而减容的泵室S扩大,泵室S的内压降低。当泵室S的内压降低时,流入侧阀部1030打开,收纳在容器主体1010中的内容液经由流入口1034流入至泵室S。结果在泵室S中收纳新的内容液,泵1020的状态成为图21的左图所示的待机时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受到来自泵室S的两侧的挤压,在挤压解除时,利用板簧1044A和1044B使泵室S向厚度方向的两侧扩大。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通过一次挤压产生的内容液的排出量和通过一次挤压的解除产生的向泵室S的内容液的吸入量。此外,由于一体地形成于泵室框架1042的板簧1044发挥弹性力,因此即使是粘度高的内容液,也能够顺利地进入泵室S,且顺利地从排出口1070a排出。除此以外,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还具有用于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的多个结构。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的结构。
<板簧的结构>
图2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的正面图。在图22中,通过使用符号1044A1和符号1044A2来区分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出的2个板簧1044A。同样地,通过使用符号1044B1和符号1044B2来区分向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出的2个板簧1044B。
板簧1044A1和板簧1044A2从泵室框架1042的上下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板簧1044A1从比板簧1044A2靠泵室框架1042的上侧的位置延伸出。同样,板簧1044B1和板簧1044B2从泵室框架1042的上下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板簧1044B1从比板簧1044B2靠泵室框架1042的上侧的位置延伸出。
此外,从泵室框架1042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延伸出的2个板簧1044是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出的板簧1044A和向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出的板簧1044B。例如,板簧1044B1和板簧1044A2从图22所示的泵室框架1042的左侧延伸出来。
在该结构中,由于板簧1044B1的挤压而在泵室框架1042产生的力矩与由于板簧1044A2的挤压而在泵室框架1042产生的力矩成为反方向的力矩。结果,能够使两力矩相互抵消。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泵室框架1042扭转、或难以挤压、或作用了将膜1024从泵室框架1042剥离的方向的力。此外,多个板簧1044从在正面看时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延伸出,由此,挤压泵室S的使用者的手指能够以在泵室S的各面中跨多个板簧1044的方式放置。因此,使用者能够在挤压泵室S时获得稳定感。
为了如上所述实现使用者的手指在泵室S的各面中跨多个板簧1044放置,优选向同一面侧延伸出的2个板簧1044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比手指的宽度窄。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能够实现这样的板簧1044的间隔,且能够实现包含板簧1044的泵1020的制造的容易化。
首先,关于制造的容易化,如图22所示,在正面看泵1020时,各板簧1044不与其他板簧1044重叠。此种板簧1044的配置能够通过将用于成形泵1020的模具向厚度方向的两侧脱出而实现,因此有助于泵1020的制造的容易化。
其次,关于板簧1044的间隔,各板簧1044具有与泵室框架1042结合的结合端和自由端。如图22所示,各板簧1044的自由端的宽度w1比结合端的宽度w2小。此外,各板簧1044的自由端彼此错开地设置,与此不同,各板簧1044的结合端设置在与其他板簧1044的结合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例如,板簧1044A1的自由端与板簧1044B1的自由端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地设置,而板簧1044A1的结合端与板簧1044B1的结合端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与各板簧的结合端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完全错开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向同一面侧延伸出的2个板簧1044(例如板簧1044A1和板簧1044A2)的自由端的间隔变窄。进而,结合端的宽度比自由端的宽度大,因此能够提高板簧1044的弹性力,能够在挤压解除时用更强的力将内容液从容器主体1010引入泵室S。另外,各板簧1044的自由端的宽度w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各板簧1044的结合端的宽度w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多个板簧1044从在正面看时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延伸出的结构,具有更进一步的优势。如图21的中央图所示,在挤压泵室S时膜1024挠曲成在侧面看时为大致V字形。通过多个板簧1044从在正面看时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延伸出,各板簧1044以沿着膜1024所形成的大致V字形的方式变形。即,各板簧1044的变形量根据上下方向上的各板簧1044的位置而不同,特别是越靠近被挤压的部分(中央附近)的板簧1044,变形量越大。如此,通过多个板簧1044从在正面看时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延伸出,各板簧1044能够以与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应的适当的量变形。此外,弹性体的功能被分割至多个板簧1044,因此能够减少挤压时的泵室框架1042的变形阻碍。
<泵室框架的结构>
如在“泵的动作”中所说明的那样,在挤压泵室S时,膜1024一边拉拽泵室框架1042的上侧的缘部和下侧的缘部使泵室框架1042变形而一边变形。即,要求使用者用除了使板簧1044变形的力以外还包含经由膜1024使泵室框架1042变形的力的挤压力来进行挤压。就使用者的操作性的观点而言,优选挤压力更小,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1020具有窄幅部和厚壁部,作为用于减小使泵室框架1042变形的力的结构。以下,在对泵室框架1042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后,依次对窄幅部和厚壁部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泵室框架1042具有:邻接于流入侧阀部1030的第1区域1421;邻接于流出侧阀部1050的第2区域1422;和位于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且彼此相对的一对第3区域1423。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L上的第1区域1421和第2区域1422的厚度相等(参照图25)。此外,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L上的第1区域1421和第2区域1422的厚度在泵室框架1042的厚度中最大,第1区域1421和第2区域1422的厚度比第3区域的厚度大。
因此,与泵室框架1042接合的膜1024在待机时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在中心轴L上向厚度方向的外侧最为扩展(扩大度最大)的弯曲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大致直线形状。在挤压时,膜1024在宽度方向上从弯曲形状向直线形状接近,膜1024产生宽度方向上的松弛,因此不产生将泵室框架104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缘部(一对第3区域1423)相互拉拽的力。另一方面,在挤压时,膜1024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向厚度方向的内侧凹陷的形状,因此如上所述,泵室框架1042的上侧的缘部(第2区域1422)和下侧的缘部(第1区域1421)经由膜1024而相互拉拽。
(窄幅部)
此处,如图22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泵室框架1042具有窄幅部1423a。具体而言,窄幅部1423a设置于第3区域1423,且位于上下方向上的泵室框架1042的中央部分。窄幅部1423a的宽度W3例如优选为第3区域1423内的最大宽度W4的第3区域1423内的最大宽度的0.75倍以下,更优选为0.5倍以下。另一方面,就膜1024与泵室框架1042的接合性的观点而言,窄幅部1423a的宽度W3优选为第3区域1423内的最大宽度W4的0.2倍以上。窄幅部1423a与第3区域1423的其他部分相比宽度较窄,因此窄幅部1423a的刚性比第3区域1423的其他部分的刚性低。即,基于窄幅部1423a的对于弯曲的柔软性,泵室框架1042能够在更小的力作用下变形。另外,窄幅部1423a设置在与将泵室框架1042和板簧1044接合的部分不同的部分,由此能够充分地发挥变形性。此外,在图22中说明了将窄幅部1423a设置在上下方向上的泵室框架1042的中央部分的例子,但窄幅部1423a也可以设置在板簧1044B1的上侧、板簧1044A1的上侧、板簧1044A2的下侧和板簧1044B2的下侧等其他部分,窄幅部1423a的数量也并不限定于2个,窄幅部1423a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
图23是表示由挤压所致的泵室框架1042的变形的正面图。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的I-I截面处的泵室框架1042的变形的说明图。当通过泵室S的挤压而使得第1区域1421和第2区域1422相互拉拽时,如图23所示,窄幅部1423a比其他部分更大幅度地弯曲。结果,泵室框架1042发生变形,泵室框架1042在上下方向上收缩,且在宽度方向上扩宽。
如此,通过形成窄幅部1423a而使得泵室框架1042在更小的力作用下变形。由此,能够使得为了使泵1020排出内容液而对使用者要求的挤压力变小,使用者的操作性提高。此外,如参照图22所说明的那样,在挤压时在膜1024产生宽度方向上的松弛,因此泵室框架1042能够不从膜1024受到拉拽泵室框架104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缘部的力,能够容易地在宽度方向上扩宽。
(厚壁部)
泵室框架1042在第3区域1423具有厚壁部,作为用于使对使用者要求的挤压力变小的结构。以下,参照图25对厚壁部进行具体说明。
图25是泵1020的侧面图。泵室框架1042的第3区域1423的厚度沿着上下方向反复增减。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第3区域1423的厚度随着从第1区域1421侧向上侧去而减小、之后随之增加,其后成为一定值。进而,第3区域1423的厚度随着从厚度为一定值的部分向上侧去而减小、之后随之增加。由此,在第3区域1423形成厚度比邻接的部分大的厚壁部1423b。
通过像这样在第3区域形成厚壁部1423b,膜1024的沿着第3区域1423的部分的长度与第3区域1423形成为一定的厚度的情况相比变长。因此,能够使形成泵室S的膜1024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松弛度。
进而,各板簧1044具有在连接第1区域1421与第2区域1422的上下方向的线上,相比于第1区域1421和第2区域1422向泵室S的外侧方向突出的面。例如,板簧1044B1和板簧1044A2具有从与泵室框架1042的结合端至自由端、向比第1区域1421和第2区域1422靠泵室S的外侧方向的位置突出的面。板簧1044A1和板簧1044B2也在具有宽度w2的宽幅部,具有相比于第1区域1421和第2区域1422向泵室S的外侧方向突出的面。因此,如图25所示,膜1024以弯曲的状态熔接于泵室框架1042,具有该弯曲遍及膜1024的整个区域存在的上下方向上的松弛度。
当形成泵室S的膜1024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松弛度时,在挤压泵室S时,膜1024不拉拽泵室框架1042的第1区域1421和第2区域1422而能够变形的量增加。因此,能够抑制为了泵室框架1042的变形而消耗的力。结果能够使得为了使泵1020排出内容液而对使用者要求的挤压力变小,使用者的操作性提高。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几个变形例。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各变形例可以单独应用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组合应用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此外,各变形例可以代替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来应用,也可以添加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来应用。
(第1变形例)
在上文中说明了一端结合于泵室框架1042且另一端为自由端的板簧1044。第1变形例的泵1021具有两端与泵室框架1042结合的板簧1045。以下,参照图26说明第1变形例的泵1021。
图26是第1变形例的泵1021的正面图。如图26所示,第1变形例的泵1021具有流入侧阀部1030、泵室形成部1041、流出侧阀部1050和流出嘴1070。流入侧阀部1030、流出侧阀部1050和流出嘴1070的结构如上所述,因此省略此处的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图26中,用阴影线表示膜1024的接合部位。
泵室形成部1041具有泵室框架1042、2个板簧1045A和2个板簧1045B。
板簧1045A和2个板簧1045B是与泵室框架1042一体地形成且从泵室框架1042延伸出的弹性体的一例。如图26所示,板簧1045A和2个板簧1045B的两端与泵室框架1042结合。板簧1045A是向厚度方向的一侧从泵室框架1042延伸出的第1弹性体的一例,板簧1045B是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从泵室框架1042延伸出的第2弹性体的一例。以下,在无需特别区分板簧1045A和2个板簧1045B时,将板簧1045A和板簧1045B简单地统称为板簧1045。
图27是表示图26的II-II截面的说明图。如图27所示,板簧1045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L上向厚度方向的外侧最为扩展的弯曲形状。此外,板簧1045形成为在图27所示的截面图中板簧1045的外侧面沿着泵室框架1042的第2区域1422的外缘。
在这样的第1变形例中,板簧1045的两端与泵室框架1042结合,因此即使将板簧1045的宽度形成得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板簧1044的结合端的宽度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等的弹性力。此外,通过板簧1045的挤压而使得板簧1045伸长,由此,板簧1045使泵室框架1042在宽度方向上扩大,泵室框架1042的上下方向收缩。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抑制膜1024拉拽泵室框架1042的上侧的缘部和下侧的缘部的力。因此,不易发生膜1024的破裂和膜1024从泵室框架1042的剥离。
(第2变形例)
在上文中对利用板簧1044的弹性力将内容液吸入至泵室S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第2变形例的泵1022具有提高使已减容的泵室S扩大的力的结构,能够将粘度更高的内容液可靠且迅速地取入泵室S。以下,参照图28~图30说明第2变形例的泵1022。
图28是第2变形例的泵1022的立体图。图29是第2变形例的泵1022的正面图。如图28和图29所示,第2变形例的泵1022具有流入侧阀部1031、泵室形成部1043、流出侧阀部1051和流出嘴1070。流出嘴1070的结构如上所述,因此省略此处的详细的说明。
流入侧阀部1031和流出侧阀部1051的功能与上述流入侧阀部1030和流出侧阀部1050的功能大致对应。然而,流入侧阀部1031和流出侧阀部1051的形状由于下述圆锥弹簧1048设置在泵室形成部1043的关系,而与上述流入侧阀部1030和流出侧阀部1050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流入侧阀部1031和流出侧阀部1051的厚度方向上的顶部(图28中被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曲率半径比流入侧阀部1030和流出侧阀部1050的厚度方向上的顶部的曲率半径大。导致该情况的原因如下:为了收纳圆锥弹簧1048而使泵室形成部1043的厚度方向上的顶部的曲率半径变大,且在泵1022的俯视图中,以流入侧阀部1031和流出侧阀部1051的外缘沿着泵室形成部1043的外缘的方式形成流入侧阀部1031和流出侧阀部1051。
如图28所示,泵室形成部1043具有2个板簧1046A、2个板簧1045B、泵室框架1047和圆锥弹簧1048。另外,在图29中,为方便说明,省略了圆锥弹簧1048。
板簧1046A和板簧1046B是与泵室框架1047一体地形成且从泵室框架1047向泵室框架1047的内侧延伸出的弹性体的一例。板簧1046A向厚度方向的一侧从泵室框架1047延伸出,板簧1046B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从泵室框架1047延伸出。板簧1046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至超过中心轴L的位置、且在中心轴L上向厚度方向的外侧最为扩展的弯曲形状。该板簧1046以在泵1022的俯视图中该板簧1046的外侧面沿着泵室框架1047的外缘的方式形成(参照图30)。
如图29所示,2个板簧1046B具有跨中心轴L地向泵室S的内侧突出的圆弧状的壁部1462B。2个壁部1462B形成同一圆的一部分圆弧。同样地,如图29中虚线所示,板簧1046A具有跨中心轴L地向泵室S的内侧突出的圆弧状的壁部1462A。2个壁部1462A形成同一圆的一部分圆弧。壁部1462B的曲率半径比壁部1462A的曲率半径大。
以卡合于这些壁部1462A和壁部1462B的方式设置圆锥弹簧1048。具体而言,在圆锥弹簧1048的一端面即最大径部分卡合2个壁部1462B,在圆锥弹簧1048的另一端面即最小径部分卡合2个壁部1462A。根据该结构,在2个壁部1462A与2个壁部1462B之间支承圆锥弹簧1048。
另外,圆锥弹簧1048是在泵1022的厚度方向上伸缩的第3弹性体的一例,第3弹性体并不限定于圆锥弹簧1048。例如,具有圆柱形状的螺旋弹簧和角锥弹簧也能够应用于该变形例。然而,更优选是如圆锥弹簧1048和角锥弹簧那样具有厚度(高度)的弹簧,且是在非压缩时存在于弹簧的厚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弹簧要素部分在压缩时存在于弹簧的厚度方向上的重叠的位置的弹簧。除此以外,也能够将形成为V字、Z字或W字等弯曲形状的金属制成或树脂制成的薄板簧、高分子的多孔质体(例如海绵)、球形且在中空部装有气体的橡胶薄膜(即气球)等作为上述第3弹性体应用于该变形例,不论哪一者均能够使压缩时的厚度相对于非压缩时的厚度充分小。
以上说明了第2变形例的泵1022的结构。接着,参照图30说明第2变形例的泵1022的动作。
图30是表示图29所示的III-III截面处的泵室框架1047的说明图。如图30的上部所示,在泵室S的挤压的待机时,圆锥弹簧1048具有圆锥形状,泵室S具有与圆锥弹簧1048的高度对应的大小的空间。其后,当泵室S被使用者的手指从厚度方向的两侧挤压(squeeze)时,如图30的下部所示,板簧1046和膜1024以接近中心轴L的方式变形,圆锥弹簧1048被压缩。由此,泵室S减容,泵室S的内压增加。当泵室S的内压增加时,流出侧阀部1051打开,收纳在泵室S中的内容液流出,流出的内容液从流出嘴1070的排出口1070a排出。
其后,当泵室S的挤压被解除时,如图30的上部所示,板簧1046向离开中心轴L的方向恢复。此时,板簧1046除了基于板簧1046自身的弹性力以外还基于圆锥弹簧1048的弹性力而向离开中心轴L的方向恢复。由此,因挤压而减容的泵室S扩大,泵室S的内压降低。当泵室S的内压降低时,流入侧阀部1031打开,收纳在容器主体1010的内容液经由流入侧阀部1031流入至泵室S。
根据上述第2变形例,在挤压解除时,已减容的泵室S除了基于板簧1046自身的弹性力以外还基于圆锥弹簧1048的弹性力而扩大。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粘度更高的内容液可靠且迅速地取入至泵室S。进而,在该变形例中,使用圆锥弹簧1048作为第3弹性体,因此能够在挤压泵室S时如图30的下部所示那样使泵室S充分地减容。由此,能够更多地排出泵室S内的内容液。
(第3变形例)
在上文中说明了多个弹性体(板簧1044、1045)在泵1020的正面图中不重叠的例子,多个弹性体也可以在泵1020的正面图中重叠。例如也可以设置连接泵室框架1042的一对第3区域1423的2块板部,该2块板部在泵1020的正面图中重叠。进而,也可以如在第2变形例中所说明的那样,在该2块板部之间设置当2块弹性体的间隔缩窄时发挥使该间隔扩大的力的弹簧。根据该结构,利用2块板部和弹簧所具有的弹性,能够在挤压解除时将内容液从容器主体1010吸入至泵室S中。
(第4变形例)
如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说明的那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代替窄幅部1423a而应用参照图14~图17所说明的弯曲引导部423a-1~弯曲引导部423a-4等结构。
(第5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2个板簧1044A向厚度方向的一侧从泵室框架1042延伸出、且2个板簧1044B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从泵室框架1042延伸出的例子。然而,也可以为1个或3个以上的板簧1044A向厚度方向的一侧从泵室框架1042延伸出,1个或3个以上的板簧1044B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从泵室框架1042延伸出。此外,向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的板簧1044A的数量与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出的板簧1044B的数量也可以不是相同数量。此外,也可以是板簧1044A从泵室框架1042向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但没有设置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延伸出的板簧1044B。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公开以下的包装容器。
<1B>
一种流体排出器,其将收纳于包装容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该流体排出器包括:
具有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挠性的收纳部;
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包装容器向所述收纳部的流入的流入侧阀部;和
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的流出的流出侧阀部,
所述收纳部具有:形成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框架;和弹性体,其从所述框架延伸出来,使因对所述收纳部的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扩大。
<2B>
如所述<1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框架优选为环状,
所述收纳部优选具有:第1弹性体,其使因所述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向与所述框架所处的平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扩大;和第2弹性体,其使因所述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扩大。
<3B>
如所述<2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优选通过在所述框架的所述一侧的面和所述另一侧的面分别接合膜而形成所述收纳空间。
<4B>
如所述<2B>或<3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框架优选具有邻接于所述流入侧阀部的第1区域、邻接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第2区域和位于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且彼此相对的一对第3区域,
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厚度优选比所述第3区域的厚度大。
<5B>
如所述<4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第3区域的厚度优选沿着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反复增减。
<6B>
如所述<4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1对第3区域的分隔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轴上的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厚度优选在所述框架的厚度中最大。
<7B>
如所述<6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优选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至超过所述中心轴的位置的、在所述中心轴上向所述厚度方向的外侧最为扩展的弯曲形状。
<8B>
如所述<7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优选以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沿着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方式形成。
<9B>
如所述<1B>至<8B>中任一项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框架优选由聚乙烯、聚烯烃或聚酯形成。
<10B>
如所述<4B>或<5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第3区域具有弯曲引导部,该弯曲引导部与所述第3区域中的其他部分相比容易局部弯曲。
<11B>
如所述<10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弯曲引导部是在所述第3区域中所述框架的宽度极小的窄幅部。
<12B>
如所述<11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窄幅部的宽度优选为所述第3区域内的最大宽度的0.75倍以下且0.2倍以上,更优选为0.5倍以下。
<13B>
如所述<11B>或<12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窄幅部优选设置在所述框架中的与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的接合部分不同的部分。
<14B>
如所述<11B>至<13B>中任一项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窄幅部优选设置在所述框架的、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的分隔方向上的中央部分。
<15B>
如所述<2B>至<14B>中任一项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收纳部优选具有多个所述第1弹性体和多个第2弹性体,
所述多个第1弹性体优选从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来,
所述多个第2弹性体优选从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来。
<16B>
如所述<15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在正面看所述流体排出器时所述多个所述第1弹性体和多个第2弹性体优选位于各不重叠的位置。
<17B>
如所述<16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至少1个第1弹性体和至少1个第2弹性体在俯视时优选具有相比于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外缘向所述收纳空间的外侧方向突出的面。
<18B>
如所述<15B>至<17B>中任一项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1弹性体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优选从所述相对的第3区域的不同侧延伸出来。
<19B>
如所述<15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1弹性体和所述多个第2弹性体优选具有与所述框架结合的结合端和宽度比所述结合端小的自由端,
至少1个所述第1弹性体的结合端和与所述至少1个所述第1弹性体相对的所述第2弹性体的结合端,优选设置于在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20B>
如所述<2B>至<18B>中任一项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的两端与所述框架结合。
<21B>
如所述<2B>至<20B>中任一项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流入侧阀部优选具有流入侧阀框架和流入侧阀,该流入侧阀框架具有供所述流体从所述容器主体流入至所述收纳空间的流入口,
所述流出侧阀部优选具有流出侧阀框架和流出侧阀,该流出侧阀框架具有供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流出的流出口,
所述收纳部、所述流入侧阀框架和所述流出侧阀框架优选一体地形成。
<22B>
如所述<2B>至<21B>中任一项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在所述第1弹性体与所述第2弹性体之间,优选设置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伸缩的第3弹性体。
<23B>
如所述<22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第3弹性体优选为圆锥弹簧或角锥弹簧。
<24B>
如所述<22B>或<23B>记载的流体排出器,其中,
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优选具有向泵室S的内侧突出的壁部,所述第3弹性体卡合于所述第1弹性体的所述壁部和所述第2弹性体的所述壁部。
<25B>
如所述<22B>记载的包装容器,其中,
所述第3弹性体优选是形成为弯曲形状的金属制成或树脂制成的薄板簧、高分子的多孔质体、或球形且在中空部装有气体的橡胶薄膜。
<结语>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只要是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人,在要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技术性思想的范畴内,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应当了解这些内容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 包装容器
10 容器主体
12 膜
20、21 泵
30、31 流入侧阀部
32 流入侧阀框架
34 流入口
36 流入侧阀
40、41、43 泵室形成部
42、47 泵室框架
421 第1区域
422 第2区域
423 第3区域
423a 窄幅部
423b 厚壁部
44、45、46 板簧
48 圆锥弹簧
50、51 流出侧阀部
52 流出侧阀框架
54 流出口
56 流出侧阀
60、61 密封部
62 槽
64 中空部
70 流出嘴
70a 排出口
1001 包装容器
1010 容器主体
1012 喷嘴部
1019 固接部
1020、1021 泵
1024 膜
1030、1031 流入侧阀部
1032 流入侧阀框架
1034 流入口
1036 流入侧阀
1040、1041、1043 泵室形成部
1042、1047 泵室框架
1421 第1区域
1422 第2区域
1423 第3区域
1423a 窄幅部
1423b 厚壁部
1044、1045、1046 板簧
1048 圆锥弹簧
1050、1051 流出侧阀部
1052 流出侧阀框架
1054 流出口
1056 流出侧阀
1070 流出嘴
1070a 排出口
1080 连结部。

Claims (28)

1.一种包装容器,其具有:用于收纳流体的容器主体;和将收纳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流体排出器,该包装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排出器包括:
具有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挠性的收纳部;
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容器主体向所述收纳部的流入的流入侧阀部;和
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的流出的流出侧阀部,
所述收纳部具有:形成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框架;和弹性体,其从所述框架延伸出来,使因对所述收纳部的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扩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为环状,
所述收纳部具有:第1弹性体,其使因所述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向与所述框架所处的平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扩大;和第2弹性体,其使因所述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扩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所述框架的所述一侧的面和所述另一侧的面分别接合构成所述容器主体的膜而形成所述收纳空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邻接于所述流入侧阀部的第1区域、邻接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第2区域和位于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且彼此相对的一对第3区域,
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厚度比所述第3区域的厚度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区域的厚度沿着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反复增减。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区域具有弯曲引导部,该弯曲引导部与所述第3区域中的其他部分相比容易局部弯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引导部是在所述第3区域中所述框架的宽度极小的窄幅部。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具有多个所述第1弹性体和多个第2弹性体,
所述多个第1弹性体从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来,
所述多个第2弹性体从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正面看所述包装容器时所述多个所述第1弹性体和多个第2弹性体位于各不重叠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1弹性体和所述多个第2弹性体具有与所述框架结合的结合端和宽度比所述结合端小的自由端,
至少1个所述第1弹性体的结合端和与所述至少1个所述第1弹性体相对的所述第2弹性体的结合端,设置于在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的两端与所述框架结合。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侧阀部具有流入侧阀框架和流入侧阀,该流入侧阀框架具有供所述流体从所述容器主体向所述收纳空间流入的流入口,
所述流出侧阀部具有流出侧阀框架和流出侧阀,该流出侧阀框架具有供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流出的流出口,
所述收纳部、所述流入侧阀框架和所述流出侧阀框架一体地形成。
13.如权利要求2~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弹性体与所述第2弹性体之间,设置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伸缩的第3弹性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弹性体为圆锥弹簧或角锥弹簧。
15.一种流体排出器,其将收纳于包装容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该流体排出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挠性的收纳部;
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包装容器向所述收纳部的流入的流入侧阀部;和
控制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的流出的流出侧阀部,
所述收纳部具有:形成所述流体的收纳空间的框架;和弹性体,其从所述框架延伸出来,使因对所述收纳部的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扩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为环状,
所述收纳部具有:第1弹性体,其使因所述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向与所述框架所处的平面正交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扩大;和第2弹性体,其使因所述挤压而减容的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扩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所述框架的所述一侧的面和所述另一侧的面分别接合膜而形成所述收纳空间。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邻接于所述流入侧阀部的第1区域、邻接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第2区域和位于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且彼此相对的一对第3区域,
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厚度比所述第3区域的厚度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区域的厚度沿着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反复增减。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区域具有弯曲引导部,该弯曲引导部与所述第3区域中的其他部分相比容易局部弯曲。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引导部是在所述第3区域中所述框架的宽度极小的窄幅部。
22.如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具有多个所述第1弹性体和多个第2弹性体,
所述多个第1弹性体从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来,
所述多个第2弹性体从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延伸出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在正面看所述流体排出器时所述多个所述第1弹性体和多个第2弹性体位于各不重叠的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1弹性体和所述多个第2弹性体具有与所述框架结合的结合端和宽度比所述结合端小的自由端,
至少1个所述第1弹性体的结合端和与所述至少1个所述第1弹性体相对的所述第2弹性体的结合端,设置于在所述流入侧阀部与所述流出侧阀部的分隔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25.如权利要求16~2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弹性体和所述第2弹性体的两端与所述框架结合。
26.如权利要求15~2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侧阀部具有流入侧阀框架和流入侧阀,该流入侧阀框架具有供所述流体从所述包装容器向所述收纳空间流入的流入口,
所述流出侧阀部具有流出侧阀框架和流出侧阀,该流出侧阀框架具有供所述流体从所述收纳空间向所述排出口流出的流出口,
所述收纳部、所述流入侧阀框架和所述流出侧阀框架一体地形成。
27.如权利要求16~2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弹性体与所述第2弹性体之间,设置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伸缩的第3弹性体。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流体排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弹性体为圆锥弹簧或角锥弹簧。
CN201980019906.9A 2018-03-22 2019-03-08 包装容器和流体排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679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4271 2018-03-22
JP2018054271 2018-03-22
JP2018054272 2018-03-22
JP2018-054272 2018-03-22
JP2019030982A JP2019167161A (ja) 2018-03-22 2019-02-22 包装容器
JP2019-030982 2019-02-22
PCT/JP2019/009444 WO2019181575A1 (ja) 2018-03-22 2019-03-08 包装容器および流体吐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7943A true CN111867943A (zh) 2020-10-30
CN111867943B CN111867943B (zh) 2022-03-29

Family

ID=6798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990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67943B (zh) 2018-03-22 2019-03-08 包装容器和流体排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7943B (zh)
WO (1) WO2019181575A1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94559A1 (en) * 1999-12-14 2001-06-21 Daniel P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medicament into the nasal passage
EP1270085A2 (en) * 2001-06-23 2003-01-02 Ing. Erich Pfeiffer GmbH Dispenser for discharging a fluid medium
CN1703357A (zh) * 2002-10-07 2005-11-30 瓦卢瓦有限合伙公司 流体产品分配器
US20060255068A1 (en) * 2003-03-23 2006-11-16 Amir Genosar Flexible film package with integral dosing pump
CN1901958A (zh) * 2003-11-03 2007-01-24 葛兰素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分配装置
CN1917961A (zh) * 2004-02-13 2007-02-21 拉布拉伯公司 可变形的柔性袋和用于包装和分配流体物品的装置
CN101437625A (zh) * 2006-03-02 2009-05-20 米德韦斯瓦科公司 扁平状雾化泵
CN102030161A (zh) * 2010-07-26 2011-04-27 韩贞植 双层储水包
CN102131486A (zh) * 2008-07-09 2011-07-20 泰尔茂株式会社 药剂收纳容器
WO2014098116A1 (ja) * 2012-12-20 2014-06-26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逆止弁、逆止弁付キャップ、該逆止弁を備える噴出ポンプ及び流体容器
WO2015164242A1 (en) * 2014-04-21 2015-10-29 BlokRok, Inc.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a fluid
CN106458415A (zh) * 2014-06-04 2017-02-22 株式会社悠心 包装袋
CN206231800U (zh) * 2016-08-29 2017-06-09 宜兴威尼特集装袋有限公司 防静电纸包装袋
JP6279806B1 (ja) * 2017-11-21 2018-02-14 東邦電子株式会社 携帯用薬剤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54482B (it) * 1992-02-28 1995-09-25 Sar Spa Flacone nebulizzatore con pompetta azionabile per schiacciamento dello stesso
DE19729516C2 (de) * 1997-07-10 1999-04-22 Georg Wiegner Pumpe zum dosierten Austragen von flüssigen, gelartigen oder viskosen Substanzen
JP2001180728A (ja) * 1999-12-27 2001-07-03 Kiyota Engineering:Kk 飲料容器用注出装置
FR2813283B1 (fr) * 2000-08-25 2003-02-14 Valois Sa Distributeur a pompe integree
DE202015009097U1 (de) * 2015-07-23 2016-10-27 Pöppelmann Holding GmbH & Co. KG Ausgießer und Behältnis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94559A1 (en) * 1999-12-14 2001-06-21 Daniel P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medicament into the nasal passage
EP1270085A2 (en) * 2001-06-23 2003-01-02 Ing. Erich Pfeiffer GmbH Dispenser for discharging a fluid medium
CN1703357A (zh) * 2002-10-07 2005-11-30 瓦卢瓦有限合伙公司 流体产品分配器
US20060255068A1 (en) * 2003-03-23 2006-11-16 Amir Genosar Flexible film package with integral dosing pump
CN1901958A (zh) * 2003-11-03 2007-01-24 葛兰素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分配装置
CN1917961A (zh) * 2004-02-13 2007-02-21 拉布拉伯公司 可变形的柔性袋和用于包装和分配流体物品的装置
CN101437625A (zh) * 2006-03-02 2009-05-20 米德韦斯瓦科公司 扁平状雾化泵
CN102131486A (zh) * 2008-07-09 2011-07-20 泰尔茂株式会社 药剂收纳容器
CN102030161A (zh) * 2010-07-26 2011-04-27 韩贞植 双层储水包
WO2014098116A1 (ja) * 2012-12-20 2014-06-26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逆止弁、逆止弁付キャップ、該逆止弁を備える噴出ポンプ及び流体容器
WO2015164242A1 (en) * 2014-04-21 2015-10-29 BlokRok, Inc.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a fluid
CN106458415A (zh) * 2014-06-04 2017-02-22 株式会社悠心 包装袋
CN206231800U (zh) * 2016-08-29 2017-06-09 宜兴威尼特集装袋有限公司 防静电纸包装袋
JP6279806B1 (ja) * 2017-11-21 2018-02-14 東邦電子株式会社 携帯用薬剤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晟等: "日化及彩妆产品替换装发展与趋势", 《上海包装》 *
沈志红: "自动风环技术在薄膜厚度控制上的应用",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81575A1 (ja) 2019-09-26
CN111867943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50878A (en) Dispensing tube valve assembly
US7025233B2 (en) Fluid discharge pump for discharging fluid stored inside fluid storing portion
US6971553B2 (en) Pump for dispensing flowable material
EP1538099A1 (en) Reverse-flow prevention plug for container, the container, and pouring device
JP2004083013A (ja) 弁機構
JP5282168B2 (ja) 一体式ポンプアセンブリ付き計量分配システム
JP2006517859A (ja) 分配ノズル
MX2008012583A (es) Contenedor de descarga y contenedor de colirio.
AU2001268841A1 (en) Pump for dispensing flowable material
JP2008526636A (ja) 流れ制御要素、およびそれを組み込んだ分配構造体
EP3650367A1 (en) Closing valve made of sheet and bag with closing valve
US20150260179A1 (en) Fluent Product Dispensing Package and Diaphragm Pump For Use Therein
JPH03133748A (ja) 注出容器
US20160150867A1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filling pipette
CN111867943B (zh) 包装容器和流体排出器
CN112955385A (zh) 折叠并密封柔性阀
JP2015137107A (ja) 注出具、及びそのような注出具によって構成される割り栓
US10906727B2 (en) Squeeze container
JP2019081591A (ja) 二重容器用キャップ
TW201940391A (zh) 包裝容器及流體噴出器
JP2006315745A (ja) ポンプ付チューブ容器
CN110831865B (zh) 片材制继流阀及带有继流阀的袋
JP6442793B1 (ja) チューブ容器及びその口頸体
US20040000561A1 (en) Fluid dispenser
JP7266962B2 (ja) 吐出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