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7310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7310B
CN111867310B CN202010764875.4A CN202010764875A CN111867310B CN 111867310 B CN111867310 B CN 111867310B CN 202010764875 A CN202010764875 A CN 202010764875A CN 111867310 B CN111867310 B CN 111867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pening
function module
operation knob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48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7310A (zh
Inventor
吕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48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7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7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7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功能模组和驱动机构;设备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驱动机构设置于设备壳体;驱动机构包括操作旋钮、蜗杆、齿轮传动机构和支架,操作旋钮可相对于设备壳体转动,蜗杆、齿轮传动机构和支架均位于内腔中,功能模组与支架相连,操作旋钮与蜗杆相连接,蜗杆与齿轮传动机构相啮合,齿轮传动机构与支架相连;在操作旋钮转动的情况下,功能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第一开口伸出至设备壳体之外;或,功能模组通过第一开口缩回至设备壳体之内。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因此电子设备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电子设备通常具备拍摄、通话、指纹识别等功能,进而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电子设备的上述功能通常由对应的摄像头模组、受话器、指纹识别模组等结构来完成。
在实现本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存在如下问题,摄像头模组、受话器、指纹识别模组等结构在设置时会占用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功能模组和驱动机构;
所述设备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设备壳体;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操作旋钮、蜗杆、齿轮传动机构和支架,所述操作旋钮设置于所述设备壳体,所述操作旋钮可相对于所述设备壳体转动,所述蜗杆、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和所述支架均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功能模组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操作旋钮与所述蜗杆相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相啮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操作旋钮可驱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杆驱动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转动,所述齿轮传动机构通过所述支架驱动所述功能模组移动;
在所述操作旋钮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功能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至所述设备壳体之外;或,所述功能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缩回至所述设备壳体之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功能模组需要切换至工作状态时,用户旋转操作旋钮,操作旋钮驱动蜗杆转动,蜗杆与齿轮传动机构相啮合,蜗杆驱动齿轮传动机构转动,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支架朝向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支架驱动功能模组移动,功能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第一开口伸出至设备壳体之外;当功能模组工作完成时,用户旋转操作旋钮,操作旋钮驱动蜗杆转动,蜗杆驱动齿轮传动机构转动,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支架背离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支架驱动功能模组移动,功能模组通过第一开口缩回至设备壳体之内。此方案中,功能模组设置于设备壳体的内腔之中,当功能模组工作时,驱动机构驱动功能模组伸出至设备壳体之外,当功能模组不工作时,驱动机构驱动功能模组缩回至设备壳体之内,进而使得功能模组隐藏于设备壳体的内腔中,从而使得功能模组不会占用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能模组缩回至设备壳体之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能模组伸出至设备壳体之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功能模组缩回至设备壳体之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功能模组伸出至设备壳体之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功能模组缩回至设备壳体之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电子设备中,驱动机构和功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电子设备中,驱动机构和功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设备壳体、
200-功能模组、
300-驱动机构、310-操作旋钮、311-连接部、312-操作部、320-蜗杆、330-齿轮机构、331-第一齿轮、332-第二齿轮、340-传动轮、350-支架、351-主体部、352-齿条、325-连接杆、360-导向部、361-第一导向杆、362-第二导向杆、371-第一限位部、372-第二限位部、
400-连接带、410-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图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功能模组200和驱动机构300。
设备主体为电子设备的主体部分,设备主体包括电子设备的主要功能器件,例如显示屏、主板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主体包括设备壳体100,设备壳体100为电子设备的部分功能器件提供安装基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壳体100具有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
设备壳体100具有边框,不同结构的设备壳体100形成边框的部件则不同。例如,设备壳体100可以包括前壳、后盖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中框。边框可以成型于中框上。此种情况下,边框作为中框的一部分。再例如,设备壳体100可以包括前盖和后盖,边框可以成型于后盖上,也可以成型于前盖上。在通常情况下,边框开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内腔连通,第一开口用于供功能模组200穿过进而进出设备壳体100。当然,功能模组200还可以通过其他通道进出设备壳体100,并非限于开设在边框上的第一开口。
功能模组200可活动地设置于内腔中,使得功能模组200可以通过第一开口进出设备壳体100。
驱动机构300设置于设备壳体100,驱动机构300包括操作旋钮310、蜗杆320、齿轮传动机构和支架350,操作旋钮310设置于设备壳体100。操作旋钮310可相对于设备壳体100转动。设备壳体100还开设有第二开口。操作旋钮310的部分通过第二开口外露于设备壳体100的外表面,从而方便用户操作,操作旋钮310的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开口伸入内腔中,从而与驱动机构300的其他部件相配合。
蜗杆320、齿轮传动机构和支架350均位于内腔中,功能模组200与支架350相连,操作旋钮310与蜗杆320相连接,蜗杆320与齿轮传动机构相啮合,齿轮传动机构与支架350相连。操作旋钮310可驱动蜗杆320转动,蜗杆320驱动齿轮传动机构转动,齿轮传动机构通过支架350驱动功能模组200移动。
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当功能模组200需要切换至工作状态时,用户旋转操作旋钮310,操作旋钮310驱动蜗杆320转动,蜗杆320与齿轮传动机构相啮合,蜗杆320驱动齿轮传动机构转动,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支架350朝向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支架350驱动功能模组200移动,功能模组200的至少部分通过第一开口伸出至设备壳体100之外。
当功能模组200工作完成时,用户再次旋转操作旋钮310,操作旋钮310驱动蜗杆320转动,蜗杆320驱动齿轮传动机构转动,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支架350在背离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支架350驱动功能模组200移动,功能模组200通过第一开口缩回至设备壳体100之内。
具体地,该功能模组200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受话器、补光灯、卡托、扬声器、麦克风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可以进出设备壳体100的器件。
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功能模组200设置于设备壳体100的内腔之中,当功能模组200工作时,驱动机构300驱动功能模组200伸出至设备壳体100之外,当功能模组200不工作时,驱动机构300驱动功能模组200缩回至设备壳体100之内,进而使得功能模组200隐藏于设备壳体100的内腔中,从而使得功能模组200不会占用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大。
另外,功能模组200进出设备壳体100的过程中,仅通过用户施加外力即可完成,因此不存在耗电问题,从而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能耗,最终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而且,电子设备无需驱动电机等价格较高的部件,因此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同时,功能模组200的移动的驱动通过用户的手动实现,无疑能够提升用户的机械操作体验感。
本文公开一种齿轮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本文对此不作限制。具体地,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包括齿轮机构330和传动轮340,蜗杆320与齿轮机构330相啮合,齿轮机构330与传动轮340相连,传动轮340与支架350相连接。
蜗杆320可以驱动齿轮机构330转动,齿轮机构330驱动传动轮340转动,传动轮340通过支架350驱动功能模组200移动。
此方案中,通过齿轮机构330与传动轮340的组合,能够使得功能模组200的安装位置较为灵活,进而使得功能模组200的安装位置不受其他部件的尺寸限制。
可选地,齿轮传动机构可以与支架摩擦接触,从而使得齿轮传动机构转动时可以对支架350产生摩擦力,进而可以驱动支架350移动,最终实现对整个功能模组200移动的驱动。具体地,传动轮340可以设置于支架350的一侧,传动轮340与支架350可以摩擦接触。
此外,传动轮340在不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为支架350提供支撑力,从而使得支架350能够保持在该位置,进而可以使得功能模组200在伸出设备壳体100时能够实现位置的保持。
为了提高功能模组200的移动速度,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齿轮机构330可以包括第一齿轮331和第二齿轮332,第一齿轮331与蜗杆320相啮合,第一齿轮331与第二齿轮332相啮合,第二齿轮332与传动轮340固定连接,第二齿轮332与传动轮340同轴设置,第二齿轮332与传动轮340的转速相等。蜗杆320可以驱动第一齿轮331转动,第一齿轮331可以驱动第二齿轮332转动,第二齿轮332可以驱动传动轮340转动。第一齿轮331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齿轮332的直径。此方案中,第二齿轮332的转速大于第一齿轮331的转速,从而能够提高传动轮340的转速,进而提高功能模组200的移动速度。
可选地,传动轮340与第二齿轮332可以一体成型,或者第二齿轮332和传动轮340还可以采用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传动轮340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齿轮332的直径。此方案中,第二齿轮332和传动轮340的转速相同,但是传动轮340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332的直径,因此传动轮340转动的线速度更大,进而使得支架350移动的路径更长,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功能模组200进出设备壳体100的速度。
为了防止功能模组200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斜,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还可以包括导向部360,导向部360可以设置于内腔中。导向部360与支架350可以在功能模组200的移动方向滑动连接。此方案中,导向部360能够辅助限制支架350的移动方向,从而防止支架350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斜,进而能够防止功能模组200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斜,促使功能模组200的移动精度较高,因此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支架350与齿轮传动机构摩擦接触,当支架350与齿轮传动机构接触不紧密时,支架350与齿轮传动机构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进而容易使得支架350与齿轮传动机构发生打滑现象。为此,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架350可以包括主体部351和齿条352,齿条352与主体部351相连接,功能模组200与主体部351相连接,齿轮传动机构与齿条352相啮合,齿轮传动机构可驱动齿条352移动,齿条352可驱动主体部351移动。
由于齿条352需要在设备壳体100内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功能模组200进出设备壳体100。因此,功能模组200在进出设备壳体100时操作旋钮310需要在两个相反的方向转动。操作旋钮310朝向第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功能模组200的至少部分通过第一开口伸出至设备壳体100之外。在操作旋钮310朝向第二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功能模组200通过第一开口缩回至设备壳体100之内。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操作旋钮310朝向第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齿轮传动机构可驱动齿条352朝向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齿条352通过主体部351驱动功能模组200的至少部分伸出至设备壳体100之外。
操作旋钮310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齿轮传动机构可驱动齿条352背离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齿条352通过主体部351驱动功能模组200缩回至设备壳体100之内。
上述方案中,齿条352与齿轮传动机构相啮合,此时齿条与齿轮传动机构中的齿轮相啮合,齿条352与齿轮传动机构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进而不容易发生打滑现象,进而能提高功能模组200进出设备壳体100的可靠性。
当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上述的齿轮机构330和传动轮340时,传动轮340为齿轮,传动轮340与齿条352相啮合。
可选地,第一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逆时针方向,当然第一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
上述实施例中,导向部360可以与主体部351在功能模组200的移动方向滑动连接。当导向部360与齿条352均设置于主体部351的同一侧时,导向部360与齿轮传动机构距离较近,从而容易使得导向部360与齿轮传动机构可能会发生干涉。为此,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齿条352与导向部360可以分别位于主体部351的两侧,功能模组200可以位于齿条352与导向部360之间。导向部360与齿轮传动机构分布于主体部351的两侧,从而使得导向部360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距较远,进而使得导向部360与齿轮传动机构不容易发生干涉。具体地,由于上文中的传动轮340与齿条352连接,进而使得传动轮340与导向部360容易发生干涉,此方案主要防止传动轮340与导向部360发生干涉。另外,导向部360与齿条352位于功能模组200的两侧,使得支架350的两侧受力较为均衡,功能模组200的两侧所受的驱动力相差较小,因此功能模组200所受的驱动力相对较均匀,进而降低了功能模组200卡死于设备壳体100的可能性。
上述方案中,为了防止齿轮传动机构与支架350发生打滑现象,可以压紧齿轮传动机构与支架350,然而,此种方式会使得齿轮传动机构对支架350施加较大的侧向力,进而容易使得支架350朝向一侧倾斜,以至于功能模组200进出设备壳体100时,容易卡死在设备壳体100。
为此,本申请还公开了另一种结构的支架350,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本文不作限制。具体地,支架350可以包括主体部351和连接杆325,功能模组200与主体部351相连接,连接杆325的一端与主体部351铰接,主体部351可相对于连接杆325转动,此时主体部351的转动轴线可以平行于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连接杆325的另一端与齿轮传动机构铰接,具体地,连接杆325与传动轮340铰接。连接杆325与齿轮传动机构的铰接处绕齿轮传动机构的转动中心转动,具体地,连接杆325与传动轮340的铰接处绕传动轮340的转动中心转动。此时连接杆325与齿轮传动机构形成曲柄连杆机构。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325的另一端与传动轮340的铰接处与传动轮340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也就是说,连接杆325与传动轮340的铰接处在传动轮340上偏心设置。传动轮340可以驱动连接杆325转动,连接杆325可以驱动主体部351沿第一开口的轴线方向移动。
此方案中,当功能模组200歪斜时,功能模组200与设备壳体100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可迫使功能模组200停止移动,支架350相对于连接杆325转动,此时主体部351可以带动功能模组200轻微调节自身相对于第一开口的轴线的角度,当调节到功能模组200与设备壳体100不会产生干涉的位置时,进而再次驱动功能模组200移动,此方案能够调节功能模组200的移动方向,保证功能模组200更加顺利地进出设备壳体100。
可选地,第一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相同,也就是说,功能模组200伸出设备壳体100之外和缩回至设备壳体100之内时,操控操作旋钮310转动的方向相同,此时,传动轮340与连接杆325的铰接处在传动轮340转动的过程中具有两个极限位置,在第一极限位置时,传动轮340与连接杆325的铰接处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最小;在第二极限位置时,传动轮340与连接杆325的铰接处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最大,此时,传动轮340需要转动一周,从而完成一次功能模组200进出设备壳体100的操作。
上述方案中,转动轮需要转动一周后才能完成一次功能模组200进出设备壳体100的操作,进而使得传动轮340的移动路径较长,功能模组200的伸出和缩回速度较慢,同时,也容易造成用户误操作。为此,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相反,例如,第一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逆时针方向。
此方案中,当功能模组200伸出至设备壳体100之外的情况下,可以沿第一方向转动操作旋钮310;当功能模组200缩回至设备壳体100之内的情况下,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操作旋钮31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此时,传动轮340无需转动一周,从而使得传动轮340的转动路径较短,进而能够提高功能模组200的伸出和缩回速度,同时也不容易造成用户误操作。
可选地,当操作旋钮310朝向第一方向转动90°的情况下,功能模组200的至少部分通过第一开口伸出至设备壳体100之外;当操作旋钮310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90°的情况下,功能模组200通过第一开口缩回至设备壳体100之内。当然,操作旋钮310还可以为其他转动角度,例如,60°、120°、180°等,本文对此不作限制。
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能模组200卡死在设备壳体100的可能性,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部36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向杆361和第二导向杆362,第一导向杆361和第二导向杆362可以分别位于主体部351的两端,连接杆325与主体部351的铰接处可以位于第一导向杆361和第二导向杆362之间。此方案中,第一导向杆361和第二导向杆362可以分别位于主体部351的两侧,从而使得主体部351的两侧均具有导向作用,进而使得主体部351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容易朝向一侧倾斜,进而能进一步降低功能模组200卡死在设备壳体100内的可能性。
上述实施例中,当功能模组200在缩回设备壳体100的过程中,功能模组200移动的行程大于传动轮340的转动行程时,支架350有可能与传动轮340上脱离,进而造成支架350与传动轮340配合失效。
为此,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部360可以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71,第一限位部371可以位于导向部36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端,第一限位部371与支架350可以在功能模组200的回缩方向限配合。此方案中,当支架35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限位部371能够阻碍支架350继续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限位部371能够防止支架350与传动轮340分离,进而能够有效防止传动轮340和支架350可能存在的配合失效,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避免功能模组200的过度回缩。可选地,第一限位部371可以是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与支架350可以在功能模组200的回缩方向限位配合。
当然,当功能模组200在伸出至设备壳体100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传动轮340与支架350配合失效的问题,为此,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部360可以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72,第二限位部372可以位于导向部360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第二限位部372与支架350可以在功能模组200的伸出方向限位配合。此方案中,当支架350伸出至预设位置时,第二限位部372能够阻碍支架350移动,从而使得第二限位部372能够防止支架350与传动轮340分离,进而能够有效防止传动轮340和支架350可能存在的配合失效,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避免功能模组200的过度伸出。可选地,第二限位部372可以是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与支架350可以在功能模组200的回缩方向限位配合。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371可以与支架350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的表面限位配合,第二限位部372可以与支架350朝向第一开口的一侧的表面限位配合。
为了提高功能模组200的使用性能,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功能模组200与支架350可拆卸连接,功能模组200可以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功能模组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功能模组200与支架350相连,在功能模组2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功能模组200与支架350分离,并且功能模组200与设备壳体100分离。此方案中,当功能模组200从设备壳体100上分离时,功能模组200可以独立工作,从而使得功能模组200在使用时不受方位和角度的限制,因此功能模组200在工作时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从而使得功能模组200的使用灵活性较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独立工作指的是,功能模组200能够在与设备壳体100分离的情况下进行工作。
可选的,功能模组200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支架350可以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此方案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第一卡接部可以为卡勾,第二卡接部可以为卡槽,卡勾与卡槽卡接配合,或者,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可以均为卡勾,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具体结构本文不做限制。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在长时间、高频次的拆卸过程中容易损坏,从而降低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为此,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功能模组200与支架350中,一者可以设置磁性件,另一者可以设置有磁吸件,磁性件与磁吸件磁吸配合。此方案中,磁性件和磁性件不容易损坏,进而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可选地,磁性件可以为永磁铁,磁吸件可以为与磁性件磁性相吸的金属件,当然,磁吸件也可以为永磁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磁性件指的是带有磁性的结构件,磁吸件为能够被磁性件磁性吸附的结构件,例如铁件。
上述实施例中,当操作旋钮310在第二开口的轴线方向的投影轮廓小于第二开口的投影轮廓的情况下,操作旋钮310容易被推入到内腔中,从而使得用户难以旋转操作旋钮310,进而使得功能模组200难以驱动,这无疑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基于此,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操作旋钮310可以包括连接部311和操作部312,连接部311与操作部312相连接,连接部311的部分可以通过第二开口伸入内腔中,连接部311与蜗杆320相连,操作部312的至少部分位于设备壳体100之外,操作部312与设备壳体100的外表面在第二开口的轴线方向限位配合。此方案中,操作部312与设备壳体100的外表面限位配合,第二开口在其轴线方向的投影轮廓位于操作部312的投影轮廓之内,此时,设备壳体100可以阻挡操作部312进入内腔,从而能够防止操作部312被推入到内腔中,进而使得用户可以轻松的旋转操作旋钮310,促使功能模组200驱动方便。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以位于设备壳体100的同一侧面上,该侧面为设备壳体100的外表面,此时,功能模组200与驱动机构300容易发生干涉,同时也会导致设备壳体100的局部强度过低。为此,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以分别设置于设备壳体100相邻的两个侧面,第一开口的轴线与第二开口的轴线可以相交。此方案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以位于不同的两个侧面上,从而使得功能模组200和驱动机构300在安装时不容易发生干涉,同时也方便防水、防尘设计。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开口的轴线与第二开口的轴线可以相垂直。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设置于设备壳体100相背的两个侧面,第一开口的轴线与第二开口的轴线相平行,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错位分布,错位分布是指在第一开口的轴线投影的方向上,第一开口的投影和第二开口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此方案也能起到与上述实施例相似的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带400,连接带400与设备壳体100相连接,连接带400用于实现电子设备在人体上的佩戴。例如,在电子设备为手表的情况下,连接带400可以为手表带,设备主体则可以为表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带400的种类可以有多种,例如,连接带400可以是皮质带、金属带等,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连接带400的具体种类。
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口的位置靠近连接带400时,功能模组200在伸出设备壳体100时容易与连接带400发生干涉,从而容易导致功能模组200损坏。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带400与设备壳体100连接的一端可以开设有避让槽410,在功能模组200的至少部分伸出至设备壳体100之外的情况下,功能模组200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避让槽410之内。此方案中,功能模组200在伸出设备壳体100之外的情况下,可以进入到避让槽410内,从而可以防止连接带400与功能模组200发生干涉,进而不容易造成功能模组200损坏。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带400开设避让槽410,可能会导致连接带400与设备壳体100的连接面的面积减小,进而使得连接带400与设备壳体100的连接可靠性较差。为此,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带400和设备壳体100的连接面的朝向与第一开口的朝向可以呈90°分布设置。此方案中,连接带400与第一开口的位置相距较远,同时,连接带400的延伸方向与功能模组200的伸出方向不同,从而使得连接带400不容易与功能模组200发生干涉,进而不容易造成功能模组200损坏,同时,连接带400无需开设避让槽410,从而使得连接带400与设备壳体100的连接面的面积较大,进而使得连接带400与设备壳体100的可靠性较高。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带400和设备壳体100的连接面的朝向与第一开口也可以为其他角度分布设置,只要连接带400不影响功能模组200的伸出或者缩回操作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当用户误操作触碰到操作旋钮310时,容易造成功能模组200误操作。为此,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操作旋钮310与蜗杆320可拆卸连接。此方案中,在功能模组200伸出至设备壳体100之外或者缩回设备壳体100之内的情况下,操作旋钮310可以与蜗杆320分离,从而防止功能模组200的误操作。可选地,操作旋钮310与蜗杆320可以插接配合,从而使得操作旋钮310和蜗杆320拆卸和安装方便。当然,操作旋钮310与蜗杆320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本文不作限制。
为了提高操作旋钮310的使用性能。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例如,控制组件可以控制电子设备的音量、控制摄像头模组进行拍摄等操作,具体地,控制组件可以为电子设备的操控键,当然,还可以控制其他功能,本文不作限制。
操作旋钮31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旋钮310与蜗杆320相连接,从而能够在被旋转的情况下带动蜗杆320转动;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旋钮310与蜗杆320相分离,并且操作旋钮310与控制组件控制相连。
具体的,操作旋钮310可以在第二开口的贯通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操作旋钮310可以与蜗杆320可拆卸插接配合,例如,操作旋钮310与蜗杆320相连的一端可以开设有多边形槽或花键孔,蜗杆320与操作旋钮310相连的一端为多边形凸起或花键轴。
在操作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推动操作旋钮310,使得多边形凸起或花键轴插接到多边形槽或花键孔中,进而实现与蜗杆320之间的连接,此种情况下,操作旋钮310处于第一位置,操作旋钮310和蜗杆320在操作旋钮310的转动方向限位配合,从而能够在操作旋钮310被操控转动时蜗杆320跟随转动,最终实现动力的传输。用户可以通过拉动操作按钮310,使得多边形凸起或花键轴从多边形槽或花键孔分离,从而使得操作旋钮310与蜗杆320的分离,最终切断两者之间的传动连接,在此种情况下,操作旋钮310处于第二位置,用户可以操控操作旋钮310独自转动。操作旋钮310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旋钮310可以被认为是处于能够与控制组件相连的位置,从而通过自身的转动实现对控制组件的控制操作。
此方案中,操作旋钮310既可以驱动功能模组200进出设备壳体100,又能够控制电子设备的部分功能,进而实现了操作旋钮310的共用,促使操作旋钮310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能。另外,电子设备可以设置较少的控制按键,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制造难度降低,制造成本较低。
当然,操作旋钮310和蜗杆320可以通过电磁铁磁吸的方式实现动力的连接或分离,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的可分离配合结构。
可选地,控制组件可以包括接触弹片,操作旋钮310的圆周面上可以设置有凸起,在操作旋钮31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旋钮310可以与蜗杆320相连接,此时,操作旋钮310用于驱动功能模组200,而且凸起与接触弹片错位分布,操作旋钮310的转动不会导致凸起与接触弹片产生作用;在操作旋钮31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旋钮310与蜗杆320相分离,操作旋钮310处于第二位置,凸起与接触弹片处于相对的位置,此时,当操作旋钮310转动的过程中,凸起能够跟随操作旋钮310转动,在凸起转动至与接触弹片相接触的位置时,能够按压接触弹片,从而实现接触弹片电导通,进而启动控制功能;当然,操作旋钮310的转动能够驱使凸起与接触弹片分离,进而能够解除对接触弹片的压迫时,从而能够关闭控制功能。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控制功能的开启和关闭,本文不作限制。
上述实施例中,当蜗杆320的直径可以大于操作旋钮310的直径时,用户需要施加较大的驱动力才能够驱动蜗杆320转动,从而使得用户驱动功能模组200较为费力。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蜗杆320的直径可以小于操作旋钮310的直径。此方案中,操作旋钮310的直径较大,因此传递至蜗杆320的扭矩较大,进而使得用户驱动功能模组200时较为省力。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电子皮带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100)、功能模组(200)和驱动机构(300);
所述设备壳体(100)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驱动机构(300)设置于所述设备壳体(100);
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操作旋钮(310)、蜗杆(320)、齿轮传动机构和支架(350),所述操作旋钮(310)设置于所述设备壳体(100),所述操作旋钮(310)可相对于所述设备壳体(100)转动,所述蜗杆(320)、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和所述支架(350)均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功能模组(200)与所述支架(350)相连,所述操作旋钮(310)与所述蜗杆(320)相连接,所述蜗杆(320)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相啮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支架(350)相连,所述操作旋钮(310)可驱动所述蜗杆(320)转动,所述蜗杆(320)驱动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转动,所述齿轮传动机构通过所述支架(350)驱动所述功能模组(200)移动;
在所述操作旋钮(310)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功能模组(200)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至所述设备壳体(100)之外;或,所述功能模组(200)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缩回至所述设备壳体(100)之内;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操作旋钮(310)与所述蜗杆(320)可拆卸插接配合,所述操作旋钮(31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操作旋钮(31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操作旋钮(310)和所述蜗杆(320)在所述操作旋钮(310)的转动方向限位配合,在所述操作旋钮(310)被操控转动时,所述蜗杆(320)能够跟随所述操作旋钮(310)转动;在所述操作旋钮(31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操作旋钮(310)与所述蜗杆(320)分离,所述操作旋钮(310)与所述控制组件控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齿轮机构(330)和传动轮(340),所述蜗杆(320)与所述齿轮机构(330)相啮合,所述齿轮机构(330)与所述传动轮(340)相连,所述传动轮(340)与所述支架(350)相连接;
所述蜗杆(320)驱动所述齿轮机构(330)转动,所述齿轮机构(330)驱动所述传动轮(340)转动,所述传动轮(340)通过所述支架(350)驱动所述功能模组(200)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机构(330)包括第一齿轮(331)和第二齿轮(332),所述第一齿轮(331)与所述蜗杆(320)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331)与所述第二齿轮(332)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32)与所述传动轮(340)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32)与所述传动轮(340)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3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33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34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332)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还包括导向部(360),所述导向部(360)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导向部(360)与所述支架(350)在所述功能模组(200)的移动方向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50)包括主体部(351)和齿条(352),所述齿条(352)与所述主体部(351)相连接,所述功能模组(200)与所述主体部(351)相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齿条(352)相啮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齿条(352)移动,所述齿条(352)驱动所述主体部(351)移动;
所述操作旋钮(310)朝向第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功能模组(200)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至所述设备壳体(100)之外;在所述操作旋钮(310)朝向第二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功能模组(200)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缩回至所述设备壳体(100)之内;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还包括导向部(360),所述导向部(360)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导向部(360)与所述主体部(351)在所述功能模组(200)的移动方向滑动连接,所述齿条(352)与所述导向部(360)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351)的两端,所述功能模组(200)位于所述齿条(352)与所述导向部(36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50)包括主体部(351)和连接杆(325),所述功能模组(200)与所述主体部(351)相连接,所述连接杆(325)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351)铰接,所述连接杆(325)的另一端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铰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连接杆(325)转动,所述连接杆(325)驱动所述主体部(351)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还包括导向部(360),所述导向部(360)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导向部(360)与所述主体部(351)在所述功能模组(200)的移动方向滑动连接;
所述导向部(360)包括第一导向杆(361)和第二导向杆(362),所述第一导向杆(361)和所述第二导向杆(362)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351)的两端,所述连接杆(325)与所述主体部(351)的铰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杆(361)和所述第二导向杆(36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360)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71),所述第一限位部(371)位于所述导向部(360)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371)与所述支架(350)在所述功能模组(200)的回缩方向限配合;和/或,
所述导向部(36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72),所述第二限位部(372)位于所述导向部(360)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372)与所述支架(350)在所述功能模组(200)的伸出方向限位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200)与所述支架(350)可拆卸连接,所述功能模组(2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功能模组(20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功能模组(200)与所述支架(350)相连,在所述功能模组(20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功能模组(200)与所述支架(350)分离,且与所述设备壳体(100)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00)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操作旋钮(310)包括连接部(311)和操作部(312),所述连接部(311)与所述操作部(312)相连接,所述操作部(31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设备壳体(100)之外,所述连接部(311)的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内腔中,所述连接部(311)与所述蜗杆(320)相连,所述操作部(312)与所述设备壳体(100)的外表面在所述第二开口的轴线方向限位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设备壳体(100)相邻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轴线相交;或,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设备壳体(100)相背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错位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带(400),所述连接带(400)与所述设备壳体(100)相连接,所述连接带(400)与所述设备壳体(100)连接的一端开设有避让槽(410),在所述功能模组(20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设备壳体(100)之外的情况下,所述功能模组(20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避让槽(410)之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带(400),所述连接带(400)与所述设备壳体(100)相连接,所述连接带(400)和所述设备壳体(100)的连接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朝向呈90°分布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320)的直径小于所述操作旋钮(310)的直径。
CN202010764875.4A 2020-07-31 2020-07-3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867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4875.4A CN111867310B (zh) 2020-07-31 2020-07-3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4875.4A CN111867310B (zh) 2020-07-31 2020-07-3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7310A CN111867310A (zh) 2020-10-30
CN111867310B true CN111867310B (zh) 2022-09-27

Family

ID=72952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4875.4A Active CN111867310B (zh) 2020-07-31 2020-07-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73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5870B (zh) * 2020-11-25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2716120B (zh) * 2020-12-29 2023-08-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3055569B (zh) * 2021-03-09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4299A (zh) * 2018-07-02 2018-11-30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182186A (zh) * 2020-01-09 2020-05-19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升降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954652U (zh) * 2020-01-07 2020-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4299A (zh) * 2018-07-02 2018-11-30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0954652U (zh) * 2020-01-07 2020-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182186A (zh) * 2020-01-09 2020-05-19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升降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7310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7310B (zh) 电子设备
CN111884670B (zh) 电子设备
CN111867311B (zh) 电子设备
CN111867309B (zh) 电子设备
CN111867293A (zh) 电子设备
CN111150189B (zh) 一种智能腕带设备
CN111432593B (zh) 电子设备
CN107610967B (zh) 操作键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设备
CN111510525B (zh) 电子设备
CN111405086B (zh) 电子设备
CN113452823B (zh) 电子设备
CN111465235A (zh) 电子设备
CN110740243A (zh) 电子设备
CN109862145B (zh)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WO2020221352A1 (zh) 终端设备
CN111510529A (zh) 电子设备
WO2020259102A1 (zh) 腕式终端设备
CN110545369B (zh) 电子设备
CN110248065B (zh) 摄像头模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11867313A (zh) 电子设备
EP4175263A1 (e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867312B (zh) 电子设备
CN111880609B (zh) 电子设备
CN110730263B (zh) 电子设备
CN210640921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