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5403A - 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5403A
CN111845403A CN202010608190.0A CN202010608190A CN111845403A CN 111845403 A CN111845403 A CN 111845403A CN 202010608190 A CN202010608190 A CN 202010608190A CN 111845403 A CN111845403 A CN 111845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ower generation
charging
hinge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81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欣儿
田杰
杜进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81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54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5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5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60L53/51Photovolta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60L53/53Batt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30/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30/4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 F24S30/42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with only one rotation axis
    • F24S30/425Horizont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多个充电桩,多个所述充电桩间隔布置于安装场地,且每个充电桩均用于连接待充电体;蓄电装置,多个充电桩的电能输入端均与蓄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发电装置,蓄电装置的电能输入端与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能够通过蓄电装置传输至多个充电桩。本发明提供的充电系统中,多个充电桩能够共用一套蓄电装置和发电装置,进而同时为多个充电桩进行充电蓄能操作,形成对多个充电桩的充电蓄能集成,便于多个充电桩进行集中且统一的光伏充电管理和多个充电桩的模块化定制。

Description

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占比越来越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一方面提高乘坐和驾驶的舒适感,另一方面减少了燃油的使用,提高环境保护。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保证使用者在需要充电时能够及时进行充电,故而在不同的地方设置充电桩。同时,为了节省充电桩使用市电网的电能,目前的充电桩开始采用光伏充电桩,光伏充电桩能够通过光伏充电的形式储存电能,供新能源汽车充电使用。
通常的充电桩都是独立式的设计,即同一个地方的几个充电桩分别相互独立进行充电蓄能。然而这样的设置不便于统一化管理,如果需要调整充电桩的充电蓄能性能,只能逐一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光伏充电时不能模块化定制和统一化管理的问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
多个充电桩,多个所述充电桩间隔布置于安装场地,且每个所述充电桩均用于连接待充电体;
蓄电装置,多个所述充电桩的电能输入端均与所述蓄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
发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能够通过所述蓄电装置传输至多个所述充电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装置包括第一发电板、安装座以及调节机构;
所述第一发电板的一侧铰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发电板的另一侧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发电板相对所述安装座的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一驱动件;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交叉布置于所述第一发电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且在二者的交叉处铰接;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电板,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发电板;或,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发电板;
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绕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铰接点转动;或,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杆绕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铰接点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块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做互相靠近运动和互相远离运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中的一者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块;
或,
所述第二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块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滑块能够做互相靠近运动和互相远离运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中的一者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滑块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导向杆和第二驱动件;
所述导向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发电板,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导向杆带动所述第一发电板绕所述第一发电板与所述安装座的铰接点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电装置包括第二发电板、固定座以及固设于二者之间的多个固定桩,且多个所述固定桩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二发电板与所述固定座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固定桩自所述第二发电板的第一侧向所述第二发电板的第二侧高度逐渐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充电桩,所述升降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充电桩沿竖直方向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安装板、导杆和第三驱动件;
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导杆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所述充电桩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杆,且位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充电桩的一侧,所述安装板能够与所述弹性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盖板;
所述安装场地设置有用于存放所述充电桩的腔体,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开口处;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开口打开,所述充电桩能够从所述腔体移出;所述盖板相对所述开口关闭,所述充电桩能够封存于所述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与所述腔体的开口边缘密封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个充电桩对应一个发电装置的独立式设置而言,上述的充电系统,多个充电桩能够共用一套蓄电装置和发电装置,进而同时为多个充电桩进行充电蓄能操作。这样的设置形成对多个充电桩的充电蓄能集成,便于多个充电桩进行集中且统一的光伏充电管理和多个充电桩的模块化定制。而且,当需要对充电桩的充电蓄能操作进行维护、抢修时,需要操作的充电蓄能装置的数量明显减小,无需一个一个的充电装置进行维修,不仅节省了维修时间,而且提升了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系统的平面简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系统中发电装置的平面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系统中发电装置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系统中发电装置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系统中发电装置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系统中发电装置的第四种示意图。
标号:10-充电桩;20-蓄电装置;30-发电装置;31-第一发电板;32-安装座;33-调节机构;34-铰接座;40-升降装置;41-安装板;42-导杆;43-第三驱动件;44-弹性件;45-作动杆;50-安装场地;51-腔体;60-盖板;331-第一连接杆;332-第二连接杆;333-第一驱动件;334-第一滑块;335-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的充电系统主要基于光伏发电,即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用于新能源车辆的充电。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充电系统的平面简化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的充电系统,包括发电装置30、蓄电装置20和多个充电桩10,其中,发电装置30用于进行发电,蓄电装置20用于存储电能,充电桩10用于与待充电体(即为上述的新能源车辆)连接,能够将蓄电装置20内存储的电能通过充电桩10传输至待充电体内,实现待充电体的充电操作。
具体地,发电装置30的电能输出端与蓄电装置20的电能输入端连接,使得发电装置30产生的电能能够传输至蓄电装置20进行存储。蓄电装置20的电能输出端与充电桩10的电能输入端连接,充电桩10的电能输出端用于与待充电体的电能输入端连接。如此,形成一个充电系统流程,进而便于充电桩10将传输至蓄电装置20内的存储的电能传输至待充电体内,进而实现待充电体的充电操作。
其中,充电桩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充电桩10间隔布置于安装场地50,且多个充电桩10能够共用一套蓄电装置20和发电装置30,进而便于同时为多个充电桩10进行充电蓄能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个充电桩10对应一个发电装置30的独立式设置而言,本实施例中的这种设置形式形成了对多个充电桩10的充电蓄能集成操作,进而便于同时对多个充电桩10进行集中且统一化的光伏充电管理,还可以进行多个充电桩10的模块化定制。同时,当需要对充电桩10的充电蓄能操作进行维修时,只需对多个充电桩10共用的发电装置30和蓄电装置20进行维修,进而有效降低需要维修的装置数量,不仅节省维修时间,而且提升维修效率。
其中,安装场地50即为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停放的场地,确保每个充电桩10周围均具有充足的空间用于停放新能源汽车。其中,充电桩10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
其中,蓄电装置20能够采用蓄电池或者蓄电池组。
结合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中发电装置的平面简化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发电装置30包括第一发电板31、安装座32以及调节机构33。其中,第一发电板31为光伏第一发电板31。在实际使用时,发电装置30还包括铰接座34,铰接座34固设于安装座32上,且第一发电板31的一侧与铰接座34铰接。调节机构33安装于安装座32与第一发电板31之间,且调节机构33位于铰接座34的相对侧,调节机构33用于驱动第一发电板31相对安装座32绕与铰接座34的铰接点摆动,进而调节第一发电板31相对安装座32之间的夹角大小,即实现第一发电板31相对安装座32的倾斜角度的调整。通过调节机构33的调整促使第一发电板31的倾斜角度能够位于合适的发电工作位,进而提高发电效率。
结合图3-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33包括第一连接杆331、第二连接杆332、第一滑块334、第二滑块335和第一驱动件333,第一连接杆331和第二连接杆332交叉布置于第一发电板31与安装座32之间,且在二者的交叉处通过铰接轴铰接,进而便于第一连接杆331和第二连接杆332均能够绕铰接点转动。第一滑块334滑动连接于第一发电板31,第二滑块335滑动连接于安装座32。
其中,当第一滑块334的数量和第二滑块335的数量不同时,第一连接杆331、第二连接杆332相较于第一发电板31和安装座32的连接关系具有多种方案。以第一滑块334和第二滑块335均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为例,以下举例说明:
第一种方案:请继续参考图3,具体地,第一滑块3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滑块334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第一滑块334能够做互相靠近运动和互相远离运动。第二滑块335的数量为一个,且一个第二滑块335位于右侧。在实际使用时,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铰接于位于左侧的一个第一滑块334,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铰接于位于右侧的第二滑块335;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铰接于位于右侧的一个第一滑块334,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铰接于安装座32的左侧。第一驱动件33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第二滑块335远离第二连接杆332的一侧,第一驱动件333用于驱动第二滑块335相对安装座32左右移动。
当第一驱动件333推动第二滑块335向左移动时,第二滑块335向第二连接杆332施加向左的作用力,此时因为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铰接于安装座32,故而第一连接杆331向第二连接杆332施加相反的作用力,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杆331绕交叉处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带动第一滑块334相对第一发电板31向右滑动,同时第二连接杆332绕交叉处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带动第一滑块334相对第一发电板31向左滑动,进而实现第一发电板31的倾斜角度增大。若需要促使第一发电板31的倾斜角度减小时,通过第一驱动件333带动第二滑块335向右移动即可。
当然,在第一种方案中,第二滑块335还可以设置在安装座32的左侧。此时,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铰接于位于第一发电板31左侧的第一滑块334,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铰接于安装座32的右侧;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铰接于位于第一发电板31右侧的第一滑块334,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二滑块335。
第二种方案:请继续参考图4,具体地,第一滑块334的数量为一个,第二滑块335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第一滑块334位于安装座32的左侧,一个第二滑块335位于安装座32的左侧。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块334,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铰接于安装座32的右侧;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二滑块335,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发电板31的右侧。当第一滑块334和第二滑块335向右移动,增加第一发电板31的高度,当第一滑块334和第二滑块335向左移动,降低第一发电板31的高度。在实际使用时,第一驱动件333驱动第二滑块335向右移动,第二滑块335对第二连接杆332和第一连接杆331均产生向右的作用力,促使第一连接杆331绕与安装座32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第一滑块334相对第一发电板31向右滑动。第一连接杆331向第一发电板31施加向上的推力,促使第一发电板31的高度升高,第二连接杆332在联动的作用下绕与第一发电板31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进而实现第一发电板31的升高操作。
当然,在第二种方案中,第一滑块334和第二滑块335可以均设置在安装座32的右侧。此时,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发电板31的左侧,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二滑块335;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块334,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铰接于安装座32的左侧。
第三种方案:请继续参考图5,具体地,第二滑块33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滑块335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第二滑块335能够做互相靠近运动和互相远离运动。其中,第一滑块334的数量为一个。则,两个第二滑块335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一个第一滑块334位于第一发电板31的右侧。在实际使用时,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发电板31的左侧,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铰接于位于右侧的一个第二滑块335;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块334,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铰接于位于左侧的一个第二滑块335。在实际使用时,第一驱动件333驱动位于安装座32右侧的第二滑块335向左移动,促使第一连接杆331绕与第一发电板31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第一连接杆331对第一发电板31产生向上的推力,且第一连接杆331和第一发电板31能够同时作用于第二连接杆332,第二连接杆332在联动的作用下绕与第一连接杆331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位于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的第一滑块334向左移动,位于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的第二滑块335向右移动,进而实现第一发电板31的倾斜角度增大调整。当减小第一发电板31的倾斜角度时,第一驱动件333带动位于安装座32右侧的第二滑块335向右移动即可。
当然,在第三种方案中,一个第一滑块33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发电板31的左侧。此时,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块334,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铰接于位于右侧的一个第二滑块335;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一发电板31的右侧,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铰接于位于左侧的一个第二滑块335。
第四种方案:请继续参考图6,具体地,第一滑块3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滑块334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滑块335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二滑块335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第一滑块334,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块335。此时,第一驱动件333的动力输出端能够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二滑块335。
其中,第一驱动件333包括液压缸和液压泵,液压泵的动力输出端与液压缸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滑块335连接。液压泵用于产生用于液压缸工作的动力,液压缸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推动第二滑块335进行直线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成熟技术,也不属于本申请的改进点,故而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发电板31背离光伏作用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块334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安装座32朝向第一发电板3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块335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当然,也可以是在第一滑块334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发电板31背离光伏作用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同时第二滑块335设置有第二滑轨,安装座32朝向第一发电板3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无论采用哪一种设置方式,其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滑块334相对第一发电板31滑动,第二滑块335相对安装座32滑动即可。
其中,第一驱动件333也可以用于驱动第一滑块334移动,或者第一驱动件333直接驱动第一连接杆331朝向第一滑块334的一端,或者第一驱动件333驱动第二连接杆332朝向第二滑块335的一端。其无论采用哪一种设置方式,其只有能够实现第一发电板31的倾斜角度调整即可。
其中,安装座32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基座,两个基座沿铰接座34至调节机构33的方向间隔布置。铰接座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铰接座34沿对应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滑块335滑动连接于该基座,第一驱动件333安装于该基座上,进而提高第一驱动件333工作平稳性。
请继续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系统还包括升降装置40,升降装置40连接于充电桩10,升降装置40用于调节充电桩10沿竖直方向的高度,进而提高充电桩10的使用灵活性,
在实际使用时,安装场地50设置有用于存放充电桩10的腔体51,升降装置40安装于该腔体51内。当需要对待充电体进行充电时,通过升降装置40将充电桩10从腔体51内升出,使得充电桩10暴露于安装场地50,便于连接操作。当不需要对待充电体进行充电时,通过升降装置40将充电桩10的高度降低,使得充电桩10存放在腔体51内,对充电桩10进行有效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一组升降装置40能够实现一个充电桩10的升降;或者,一组升降装置40能够实现多个充电桩10的升降。
请继续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系统还包括盖板60,盖板60设置在腔体51的开口处。当升降装置40需要带动充电桩10从腔体51内移出时,盖板60相对开口打开;当升降装置40需要带动充电桩10存放于腔体51内,盖板60相对开口关闭,进而将充电桩10封存在腔体51中,提高对充电桩10的防护性。同时,正是因为充电桩10能够存放于腔体51内,故而在降低充电桩10相对安装场地50表面的占地面积的同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当盖板60封堵在开口后,盖板60上也可以用于停放车辆。
其中,盖板60可以是单开门,也可以是双开门。在本实施例中,盖板6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且两个门体能够互相靠近和远离,进而实现腔体51上开口的关闭和开启。
其中,盖板60腔体51的开口边缘密封连接,提高对充电桩10的防护性能。
请继续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40包括安装板41、导杆42和第三驱动件43,安装板41安装于充电桩10的底部,安装板41上设置有安装孔,导杆42穿过安装孔与安装板41滑动连接,第三驱动件4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安装板41,进而当第三驱动件43推动安装板41移动时,充电桩10随安装板41同步移动。
其中,升降装置40还包括作动杆45,作动杆45的一端固设于第三驱动件43的动力输出端,另一端固设于安装板41背离充电桩10的一侧。第三驱动件43通过作动杆45带动安装板41移动,进而实现充电桩10的升降操作。在实际使用时,安装板41采用四边形板,且在安装板41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每一个安装孔对应连接一个导杆42。导杆42远离安装板41的一端固设于腔体51的底部。第三驱动件43安装于腔体51的底部。其中,第三驱动件43作为驱动充电桩10升降的主要动力,导杆42的设置确保安装板41能够沿导杆42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起到对充电桩10升降的导向作用。
其中,当导杆4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导杆42绕安装板41的轴向间隔布置,每一个导杆42对应一个安装孔,实现导杆42相对安装板41的安装。因此,当导杆42的数量为四个时,也可以是在安装板41的四个边缘的中部分别设置安装孔。当然,导杆4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两个导杆42设置于安装板41上相对的两侧。其无论采用哪一种设置方式,只要实现导杆42对安装板41移动的导向,提升充电桩10升降过程的平稳性即可。
其中,第三驱动件43包括液压泵和液压作动筒,液压泵的动力输出端与液压作动筒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液压作动筒的动力输出端与安装板41连接。液压泵用于产生用于液压作动筒工作的动力,液压作动筒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通过作动杆45推动安装板41进行直线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液压作动筒的工作原理和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成熟技术,也不属于本申请的改进点,故而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40还包括弹性件44,弹性件44套设于导杆42的外侧,且位于安装板41背离充电桩10的一侧。当安装板41在升降装置40的作用下下降至一定高度后,安装板41能够与弹性件44的顶端抵接,进而对安装板41的下降起到缓冲作用,即对充电桩10的下降起到缓冲作用。
在实际使用时,弹性件44采用弹簧,弹簧套设于导杆42的外侧壁,弹簧的底部固接于腔体51的底部,弹簧的顶部为自由端。弹簧的设置确保充电桩10在升降过程中不会承受较大的冲击,提高对充电桩10的防护性,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弹性件44也可以采用橡胶垫,橡胶垫设置有通孔,橡胶垫通过通孔套设于导杆42的外侧壁。橡胶垫也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性,进而降低充电桩10在升降过程中承受的冲击。
其中,一组升降装置40能够实现一个充电桩10的升降;或者,一组升降装置40能够实现多个充电桩10的升降。当一组升降装置40驱动多个充电桩10升降时,可以相适应的增加第三驱动件43的数量,同时增加安装板41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0包括主体、充电线、控制显示器和转换器,其中充电线、控制显示器以及转换器均连接于主体,且充电线和控制显示器均与转换器连接,同时转换器与蓄电装置20和市电网连接。控制显示器用于显示充电信息,例如冲入电量、充电时间等,同时控制显示器能够控制转换器接入蓄电装置20的充电线路或市电网的充电线路。充电线与转换器连接,用于同需要充电的待充电体连接以进行充电。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导向杆和第二驱动件,导向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发电板,导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第二驱动件安装于安装座。第二驱动件能够通过导向杆带动第一发电板绕第一发电板与安装座的铰接点摆动,进而实现第一发电板的倾斜角度的调节,以使第一发电板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姿态。
其中,导向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杆绕第一发电板的周向间隔布置于第一发电板的边缘,且一个导向杆对应一个第二驱动件。
其中,第二驱动件包括液压泵和液压缸,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导向杆连接,进而带动导向杆做直线运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系统,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发电装置中的第一发电板的倾斜角度固定。此时,发电装置包括第二发电板、固定座以及固设于二者之间的多个固定桩,多个固定桩间隔布置,进而实现对第二发电板的支撑。
在实际使用时,多个固定桩能够按照由低至高的顺序间隔布置在第二发电板与固定座之间,确保第二发电板相对固定座倾斜设置。第二发电板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且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高度较低的固定桩设置于第一侧,高度较高的固定桩设置于第二侧,且由第一侧至第二侧,固定桩的高度逐渐增加,进而确保第二发电板呈倾斜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电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发电板间隔布置,每个第二发电板均通过固定桩进行支撑,且不同的第二发电板之间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朝向也不同。这样的设置,确保多个第二发电板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均能有效的采集到光能,进而进行发电,提供充足的充电电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
多个充电桩(10),多个所述充电桩(10)间隔布置于安装场地(50),且每个所述充电桩(10)均用于连接待充电体;
蓄电装置(20),多个所述充电桩(10)的电能输入端均与所述蓄电装置(20)的电能输出端连接;
发电装置(30),所述蓄电装置(20)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发电装置(30)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电装置(30)产生的电能能够通过所述蓄电装置(20)传输至多个所述充电桩(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30)包括第一发电板(31)、安装座(32)以及调节机构(33);
所述第一发电板(31)的一侧铰接于所述安装座(32),所述第一发电板(31)的另一侧通过所述调节机构(33)连接于所述安装座(32),所述调节机构(33)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发电板(31)相对所述安装座(32)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3)包括第一连接杆(331)、第二连接杆(332)、第一滑块(334)、第二滑块(335)和第一驱动件(333);
所述第一连接杆(3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32)交叉布置于所述第一发电板(31)与所述安装座(32)之间,且在二者的交叉处铰接;所述第一滑块(334)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电板(31),所述第二滑块(335)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32);
所述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块(334),所述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安装座(32),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块(335),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发电板(31);或,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块(334),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安装座(32),所述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块(335),所述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发电板(31);
所述第一驱动件(33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331)绕所述第一连接杆(3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的铰接点转动;或,所述第一驱动件(33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绕所述第一连接杆(3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的铰接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块(334)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334)能够做互相靠近运动和互相远离运动;所述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334),所述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中的一者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块(335);
或,
所述第二滑块(33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块(335)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滑块(335)能够做互相靠近运动和互相远离运动;所述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335),所述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32)的第一端中的一者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块(33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3)包括导向杆和第二驱动件;
所述导向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发电板(31),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导向杆带动所述第一发电板(31)绕所述第一发电板(31)与所述安装座(32)的铰接点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30)包括第二发电板、固定座以及固设于二者之间的多个固定桩,且多个所述固定桩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二发电板与所述固定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升降装置(40),所述升降装置(40)连接于所述充电桩(10),所述升降装置(40)用于调节所述充电桩(10)沿竖直方向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0)包括安装板(41)、导杆(42)和第三驱动件(43);
所述充电桩(10)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1),所述安装板(41)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导杆(42)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板(41)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4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板(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0)还包括弹性件(44),所述弹性件(44)套设于所述导杆(42),且位于所述安装板(41)背离所述充电桩(10)的一侧,所述安装板(41)能够与所述弹性件(44)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盖板(60);
所述安装场地(50)设置有用于存放所述充电桩(10)的腔体(51),所述盖板(60)设置于所述腔体(51)的开口处;所述盖板(60)相对所述开口打开,所述充电桩(10)能够从所述腔体(51)移出;所述盖板(60)相对所述开口关闭,所述充电桩(10)能够封存于所述腔体(51)内。
CN202010608190.0A 2020-06-30 2020-06-30 充电系统 Pending CN1118454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8190.0A CN111845403A (zh) 2020-06-30 2020-06-30 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8190.0A CN111845403A (zh) 2020-06-30 2020-06-30 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5403A true CN111845403A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89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8190.0A Pending CN111845403A (zh) 2020-06-30 2020-06-30 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54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4799A (zh) * 2020-11-17 2021-02-26 安徽蓝之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远程臭气自动采样检测系统及其采样方法
WO2023170073A1 (de) * 2022-03-08 2023-09-14 Johann Rainer Solar-agrartracker und verfahren zur verwendung und/oder steuerung mindestens eines solar-agrartracker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874A (zh) * 2017-12-07 2018-06-29 广州航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用的低能耗新能源充电设备
CN207739699U (zh) * 2017-12-08 2018-08-17 济南金久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 多功能车棚及系统
CN208143156U (zh) * 2018-05-04 2018-11-23 江苏荣马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适应性较好的太阳能电池
CN109572467A (zh) * 2018-11-23 2019-04-05 四川光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发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208782757U (zh) * 2018-07-10 2019-04-23 天津珑羽达冷弯型钢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调节的光伏支架
CN209096512U (zh) * 2018-10-02 2019-07-12 上海界翼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两用的充电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874A (zh) * 2017-12-07 2018-06-29 广州航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用的低能耗新能源充电设备
CN207739699U (zh) * 2017-12-08 2018-08-17 济南金久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 多功能车棚及系统
CN208143156U (zh) * 2018-05-04 2018-11-23 江苏荣马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适应性较好的太阳能电池
CN208782757U (zh) * 2018-07-10 2019-04-23 天津珑羽达冷弯型钢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调节的光伏支架
CN209096512U (zh) * 2018-10-02 2019-07-12 上海界翼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两用的充电桩
CN109572467A (zh) * 2018-11-23 2019-04-05 四川光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发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4799A (zh) * 2020-11-17 2021-02-26 安徽蓝之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远程臭气自动采样检测系统及其采样方法
WO2023170073A1 (de) * 2022-03-08 2023-09-14 Johann Rainer Solar-agrartracker und verfahren zur verwendung und/oder steuerung mindestens eines solar-agrartracker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45403A (zh) 充电系统
CN1880759A (zh) 利用车辆减速板或减速带自动发电供电系统
CN108297841A (zh) 电动汽车底盘电池更换系统
CN21062836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震电池
CN111232870B (zh) 用于充电系统的升降平台及充电系统
CN211641856U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充电系统
CN116605088B (zh) 一种路侧能源补给站
CN112874341A (zh) 一种太阳能移动充电装置
CN11231927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内壁清洁装置
CN11344274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
CN215164860U (zh) 一种可发电减速带
CN10905033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111953283B (zh) 发电装置以及充电系统
CN102649423B (zh) 一种乘用车车载动力电池快换系统
CN102588236A (zh) 一种往复式碾压发电机及其应用方法
CN212737793U (zh) 一种车用充电设备的充放电控制设备
CN21164181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
CN210554261U (zh) 一种立体车库充电电源自动插接装置
CN111731129A (zh) 一种新能源微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站
CN11202656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式充电桩
CN202510300U (zh) 一种往复式碾压发电机
CN211592284U (zh) 具有自动泊车功能的汽车充电桩
CN112455261A (zh) 一种可移动式充电桩
CN21696940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座
CN211765043U (zh) 一种升降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