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5008A - 一种用于层压的真空层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层压的真空层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45008A
CN111845008A CN201910363519.9A CN201910363519A CN111845008A CN 111845008 A CN111845008 A CN 111845008A CN 201910363519 A CN201910363519 A CN 201910363519A CN 111845008 A CN111845008 A CN 111845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vacuum
structural body
cavity
lamin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35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nergy Thin Film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nergy Thin Film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nergy Thin Film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nergy Thin Film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35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450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45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450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32B37/101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using only vacuu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光伏组件加工技术领域,其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层压工艺的真空层压装置,包括能够对合形成腔体的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所述腔体能够被抽真空;所述第一结构体靠近所述第二结构体的对合端面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连接壁,所述第一壁相对所述第二壁靠近所述腔体设置,且第一壁开设有第一抽气孔。本申请中采用的第一密封件压缩比例大,在层压过程中,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发生相对位移或变形时,仍可以使真空层压装置处于真空状态,进一步保证了层压工件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层压的真空层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光伏组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层压的真空层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伏组件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层压工艺,在层压的过程中需要在密封腔内形成真空。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直接对腔室抽真空或者将工件放在真空袋中真空密封的方法。由于层压机设备体积较大,直接对腔室抽真空时间较长,费时费力;将工件放在真空袋中真空密封可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有的真空袋均采用子母扣形式密封,在合盖密封时,采用人工对口,需操作人员用橡胶锤锤击密封,且真空袋是柔性材料,强度较低,容易破损,导致层压工件不合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压机中使用的真空层压装置,提高了真空密封件的强度,且真空层压装置直接通过开合盖装置密封和打开,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层压装置,包括能够对合形成腔体的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所述第一结构体靠近所述第二结构体的对合端面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连接壁,所述第一壁相对所述第二壁靠近所述腔体设置,且第二壁开设有第一抽气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壁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壁上用于与所述第二结构体对合的端部沿远离所述第二壁的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第二壁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二壁上用于与所述第二结构体对合的端部沿远离所述第一壁的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相对于所述连接壁中心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壁为第一直线壁,所述第二壁为第二直线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连接壁的夹角与所述第二壁和所述连接壁的夹角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壁为第一褶皱壁,所述第二壁为第二褶皱壁;或所述第一壁为第一波浪型壁,所述第二壁为第二波浪型壁。
可选的,所述第一壁和/或所述第二壁的壁厚均沿背离所述第一结构体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抽气孔位于所述第二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结构体的一端的壁面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抽气孔位于所述第二壁的连接所述连接壁的一端的壁面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结构体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抽气孔,所述第二抽气孔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抽气孔均连接有抽真空管,每个所述抽真空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各所述第二抽气孔均匀分布。
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真空层压装置,具有由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组成的密封空间,工件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中,抽真空层压装置通过抽气口抽真空,使所述工件处于真空密封环境,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结构体和所述第二结构体通常采用密封胶条密封,但层压过程中冷热交替,导致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变形量较大,当变形量大于密封胶条的压缩量时,整个真空层压装置的整体密封性就无法保证,本申请中采用的第一密封件压缩比例大,在层压过程中,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发生相对位移或变形时,仍可以使真空层压装置处于真空状态,保证了所述工件在整个层压过程中一直处于真空环境中,确保层压过程的可靠性,提高了工件的合格率。且真空层压装置可以通过相应的开合盖装置打开和密封,全程无需人工介入,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真空层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密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真空层压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真空层压装置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结构体;11–上硅胶板;2-第二结构体;21-下硅胶板;22-第一连接件;3–工件;4–第一密封件;41–支撑座;42–密封槽;421-第一壁;422–连接壁;423–第二壁;424–连接孔;425-第一抽气孔;43-支撑槽;44-固定件;45–第二密封件;5-滚轮;51-滚轮座;52-旋转轴;53-轮子;6-齿条;7-托板;71-第二连接件;8–第二抽气孔;81-金属底管;82-真空橡胶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层压工艺的真空层压装置,包括能够对合形成腔体的第一结构体1和第二结构体2,所述腔体能够被抽真空;所述第一结构体1靠近所述第二结构体2的对合端面设有第一密封件42,所述第一密封件4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壁421和第二壁4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壁421和所述第二壁423的连接壁422,所述第一壁421相对所述第二壁423靠近所述腔体设置,且第二壁423开设有第一抽气孔425。
本申请所提供的用于层压的真空层压装置,具有由第一结构体1和第二结构体2组成的腔体,工件3放置在所述腔体中,抽真空层压装置通过第二抽气孔8抽真空,使所述工件3处于真空密封环境,现有技术中所述第一结构体1和所述第二结构体2通常采用密封胶条密封,但层压过程中冷热交替,导致第一结构体1和第二结构体2变形量较大,当变形量大于密封胶条的压缩量时,整个真空层压装置的整体密封性就无法保证,本申请中采用的第一密封件42压缩比例大,其压缩比例远大于真空层压装置第一结构体1和第二结构体2的变形量,可完全吸收第一结构体1和第二结构体2的变形量,保证了所述工件3在整个层压过程中一直处于真空环境中,确保层压过程的可靠性,提高了工件3的合格率。且真空层压装置可以通过相应的开合盖装置打开和密封,全程无需人工介入,自动化程度高。
本实施例中的工件3是太阳能光伏瓦,如图1所示,所示太阳能光伏瓦为波浪型,本申请中真空层压装置可以是矩形、方形、圆形、椭圆型等任意形状,但为了开合盖方便,本实施例中优选真空层压装置为矩形真空层压装置。当真空层压装置为矩形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2为如图3所示的长条状沟槽性结构,设置在矩形第一结构体1下表面的四个边缘上。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对所述第一密封件42结构进行了限定,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密封件42的所述第一壁421为能够垂直于所述第二结构体2对合端面弹性伸缩的第一褶皱壁,当对所述腔体抽真空时,第一褶皱壁趴伏于所述第二结构体2对合端面。所述第二壁423为能够垂直于所述第二结构体2对合端面弹性伸缩的第二褶皱壁;所述第一褶皱壁和所述第二褶皱壁相对于连接壁422中心对称。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2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第一密封件42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体1靠近所述第二结构体2的对合端面上,所述第一壁421、所述第二壁423和所述连接壁422组成槽状结构,将所述第一壁421和所述第二壁423远离所述连接壁4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结构体2靠近所述第一结构体1的端面抵接,所述第一密封件42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壁423上的第一抽气孔425与真空层压装置的腔体内部连通,并与所述腔体一同组成一个整体的密封腔,因此,当抽真空层压装置开始抽取密封腔中空气时,所述第一密封件42的所述第一壁421和所述第二壁423就愈发贴紧所述第二结构体2,从而实现第一结构体1和第二结构体2之间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以所述第一壁421和所述第二壁423均为褶皱壁为例进行说明的,但不排除所述第一密封件42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42的所述第一壁421为第一直线壁,所述第二壁423为第二直线壁,所述第一壁421和所述连接壁422的夹角与所述第二壁423和所述连接壁422的夹角相等。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421为褶皱壁,而所述第二壁423为直线壁;或者所述第一壁421为直线壁,所述第二壁为褶皱壁。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一壁421和第二壁423也可以均为波浪形壁。本申请中优选所述第一壁421和所述第二壁423为相同形状且相对于所述连接壁423对称设置,因为不对称设置会使所述第一壁421、第二壁423与第二结构体2的对合端面贴合不平,导致密封不良。此外,所述第一壁421和所述连接壁422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壁423和所述连接壁422的夹角,并不一定是由两条直线组成的夹角,也可以是具有一定曲率的线形成的夹角,也可以为圆弧形的角。上述夹角的具体角度以及所诉第一壁421和第二壁423的长度根据所述第一结构体1和第二结构体2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抽气孔425位于所述第二褶皱壁的远离所述第二结构体2的壁面上。上述设计可以防止在所述第二壁423与所述第二结构体2贴合后,无法再通过所述第一抽气孔425有效对槽体内部抽真空的情况。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壁421和/或所述第二壁423的壁厚均沿背离所述第一结构体1方向逐渐减薄。上述设计即保证了密封条的刚性,又可以使所示第一壁421和/或所述第二壁423在抽真空过程中更好的与所述第二结构体2贴合,已到达更好的密封效果。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结构体41靠近所述第二结构体2的对合端面上还具有支撑座41,所述第一密封件42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41上。为了便于将第一密封件42固定在所述支撑座41上,优选在所述支撑座41的底部设置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件42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和所述连接壁422上均设置有对应的连接孔424,将紧固件如螺丝、螺栓等穿过所述连接孔424,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42和所述支撑座41。应当说明的是,设置所述安装槽只是本实施例较佳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42也可以采用插接、粘接或磁性吸附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支撑座41上。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真空层压装置的密封性,所述第一结构体1设置于所述第二结构体2的上部,所述第一结构体1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结构体2的上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结构体1下方水平固设一层上硅胶板11,所述第二结构体2上水平固设一层下硅胶板21。所述上硅胶板11通过所述支撑座41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体1下侧,且不与所述第一结构体1接触。优选的,所述支撑座4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上硅胶板11的支撑槽43,所述上硅胶板11的四个边缘插入所述支撑槽43中,从而通过支撑座41将所述上硅胶板11在所述第一结构体1下方撑起。为了保证整个真空层压装置的密封性,所述支撑槽43槽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密封件45。所述第二密封件45为弹性密封胶条。所述支撑座41上还设置有固定件44,用于将所述上硅胶板11固定在所述支撑座41的所述支撑槽43中,并将所述支撑座41固定在所述第一结构体1上。所述下硅胶板21铺展在整个所述第二结构体2的上端面上,并通过第一连接件22将其固定在所述第二结构体2上。
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所述第一结构体1的上表面的两端分别固设一个托板7。所述托板7通过第二连接件71连接在所述第一结构体1上。所述托板7是真空层压装置的承重点,在真空层压装置开启或闭合过程中所述托板7落在开合盖装置的滑轮上,滑轮转动从而实现真空层压装置的传送。优选的,所述托板7内侧铺设一层橡胶,通过铺设所述橡胶可增加滑轮附着力并减小真空层压装置下降过程中所述托板7对滑轮的压力。
所述第一连接件2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1可以为螺丝、螺钉等任何用于连接固定的部件。
如图1、4所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体1具有若干格栅,所述第二结构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结构体1对应的格栅,所述第一结构体1与第二结构体2对合,形成若干呈放工件3的独立腔体。每个所述独立腔体均可放置一个所述工件3,故本申请中真空层压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所述工件3进行层压,提高层压机工作效率。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结构体2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抽气孔8,所述第二抽气孔8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抽气孔8均连接有抽真空管,每个所述抽真空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各所述第二抽气孔8均匀分布。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层压装置中通常只设置一个第二抽气孔8,这样会导致每个所述工件3承受的压力都不一样,大大影响了所述工件3的品质,降低了成品的良品率。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抽气孔8进行抽真空,优选设置6个第二抽气孔8,解决了所述工件3受力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良品率,加快了抽真空速度,降低了空气残留量。本实施例中设置六个第二抽气孔8,即左右各3个等距排列。其中,所述抽真空管包括与第二抽气孔8连接的金属底管81以及与所述金属底管81连接的耐高温的真空橡胶软管82,所述抽真空管与所述抽真空层压装置相连。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滚轮5,所述滚轮5包括滚轮座51、旋转轴52和轮子53,两个所述滚轮5中间还设有与齿轮发动机连接的齿条6。所述齿条6与所述滚轮5用于带动所述真空层压装置在真空开合装置以及整个层压装置中传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真空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对合形成腔体的第一结构体(1)和第二结构体(2);
所述第一结构体(1)靠近所述第二结构体(2)的对合端面设有第一密封件(42),所述第一密封件(4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壁(421)和第二壁(4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壁(421)和所述第二壁(423)的连接壁(422),所述第一壁(421)相对所述第二壁(423)靠近所述腔体设置,且第二壁(423)开设有第一抽气孔(425),当对腔体抽真空时,第一壁远离第一结构体的端部吸附于第二结构体的对合端面且向远离第二壁的方向延伸。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421)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一壁(421)上用于与所述第二结构体(2)对合的端部沿远离所述第二壁(423)的方向延伸。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423)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二壁(423)上用于与所述第二结构体(2)对合的端部沿远离所述第一壁(421)的方向延伸。
4.一种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真空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421)和所述第二壁(423)相对于所述连接壁(422)中心对称设置。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421)为第一直线壁,所述第二壁(423)为第二直线壁,所述第一壁(421)和所述连接壁(422)的夹角与所述第二壁(423)和所述连接壁(422)的夹角相等。
6.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421)为第一褶皱壁,所述第二壁(423)为第二褶皱壁;或所述第一壁(421)为第一波浪型壁,所述第二壁(423)为第二波浪型壁。
7.一种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真空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421)和/或所述第二壁(423)的壁厚均沿背离所述第一结构体(1)方向逐渐减小。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气孔(425)位于所述第二壁(423)的远离所述第二结构体(2)的一端的壁面上。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气孔(425)位于所述第二壁(423)的连接所述连接壁(422)的一端的壁面上。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体(2)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抽气孔(8),所述第二抽气孔(8)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抽气孔(8)均连接有抽真空管,每个所述抽真空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各所述第二抽气孔(8)均匀分布。
CN201910363519.9A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用于层压的真空层压装置 Pending CN1118450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3519.9A CN111845008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用于层压的真空层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3519.9A CN111845008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用于层压的真空层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45008A true CN111845008A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6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3519.9A Pending CN111845008A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用于层压的真空层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450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44747A (ja) 真空ガラス封着装置
EP3477711A1 (en) Cooling device of photovoltaic assembly
CN112309947A (zh) 一种吸附装置、曝光台、光刻设备及吸附方法
CN211641268U (zh) 一种层压设备
CN111845008A (zh) 一种用于层压的真空层压装置
JP2002347115A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におけるダイヤフラムの取付方法とこの方法を用いたラミネート装置
CN101271832B (zh) 基座
CN210360440U (zh) 一种板材吸附治具
CN205201367U (zh) 一种真空热台夹具
CN209718861U (zh) 光伏组件层压装置
CN212004798U (zh) 真空隔热板
CN214542172U (zh) 一种吸附式载具
CN111255980A (zh) 一种真空隔热板
CN216359440U (zh) 一种底板专用吸盘
CN113664720A (zh) 一种金属板连续柔性加工设备
CN220133817U (zh) 一种具备双层隔音功能的真空玻璃
CN213039461U (zh) 一种罗茨真空泵专用水冷夹套
CN105234860A (zh) 一种晶体加工治具
CN218454884U (zh) 一种吸盘
CN210499370U (zh) 一种真空吸盘夹具
CN219514330U (zh) 一种电路板铜箔压合工装
CN113539088B (zh) 一种曲面盖板固定装置以及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
CN216917701U (zh) 设有卡槽的负压吸盘
CN217254703U (zh) 一种大尺寸薄壁工件固定用真空吸盘
CN217648956U (zh) 一种热隔膜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