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9063B - 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29063B CN111829063B CN202010765505.2A CN202010765505A CN111829063B CN 111829063 B CN111829063 B CN 111829063B CN 202010765505 A CN202010765505 A CN 202010765505A CN 111829063 B CN111829063 B CN 1118290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ventilation pipe
- plate
- mode
- condition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3789 Dry throa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2843 Hemorrh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240 nasopharyng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内机壳体、驱动机构和中空的扫风板,内机壳体具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有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的导风板,扫风板位于内机壳体的内部并靠近出风口,扫风板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扫风板的中空内腔通过通风管与室外相连通,通风管靠近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机,驱动机构可控制扫风板相对内机壳体转动并使得通孔朝向出风口。新风通过扫风板的多个通孔朝向出风口送风,与制冷风或制热风一同送至室内,使得室内温度稳定,同时驱动机构一直控制扫风板转动进行多角度吹扫新风,室内新风流动性好,用户体验更为舒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调产品的功能要求逐渐增多,同时对空调产品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现有空调产品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别安装在室内与室外,导致室内机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循环封闭的室内空气,室内长期封闭的循环风量容易滋生细菌,对消费者的健康、生活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例如常见的感冒、空调病等。若直接打开空间使室内与室外空气直接进行对流,对空调产品的制冷效果或者制热效果有很大的负作用。
在追求室内空间舒适的同时,消费者对健康的方面的呼声越来越高,带新风系统的家用空调也应运而生。新风空调为带有空调新风系统的空调,在新风空调进行制热或制冷时,空调新风系统可以从室外引入空气,实现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用于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但是,现有空调新风系统在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时,新风的出风口固定在某一区域,送风区域受限且集中输出,新风在室内的流动性差,局部区域存在温差,容易造成新风空调制冷、制热的舒适性下降,用户体验也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多角度扫新风、室内新风流动性好且体验舒适感好的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多角度扫新风、室内新风流动性好且体验舒适感好的空调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空调控制方法的空调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空调控制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内机壳体、驱动机构和中空的扫风板,内机壳体具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有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的导风板,扫风板位于内机壳体的内部并靠近出风口,扫风板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扫风板的中空内腔通过通风管与室外相连通,通风管靠近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机,驱动机构可控制扫风板相对内机壳体转动并使得通孔朝向出风口。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空调系统进行制热或制冷过程中,开启空调系统的新风模式,使得第一风机正转对室外的新风进行抽吸,新风通过通风管进入到扫风板的中空内腔,此时驱动机构控制扫风板相对内机壳体转动并使得扫风板的多个通孔朝向出风口,则扫风板的中空内腔中的新风通过扫风板的多个通孔朝向出风口送风,之后新风经过出风口和制冷风或者制热风一同送至室内,使得室内温度稳定,不会造成室内局部区域存在温差。而且,空调系统在新风模式下,室内机的驱动机构一直控制扫风板相对内机壳体转动,从而扫风板的多个通孔朝向出风口地实现多角度转动吹扫新风,新风的出风方向和角度均可调节,使得新风在室内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用户体验更为舒适。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扫风板的开口端凸出设置有弧形的导流舌,导流舌可转动地插入通风管内,扫风板的中空内腔通过开口端与通风管相连通。在导流舌的导向作用下,通风管内的新风可顺畅地进入扫风板的中空内腔。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扫风板的延伸方向与导风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扫风板的延伸方向与导风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从而减少扫风板阻挡出风口的制冷/制热出风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扫风板为长条板,多个通孔位于扫风板的一个宽棱周壁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扫风板的一个高棱周壁朝向出风口,使得扫风板两个相对的宽棱周壁均平行于出风口的制冷或者制热出风方向,扫风板的高棱周壁面积大大小于宽棱周壁面积,从而可进一步减少扫风板阻挡出风口的制冷/制热出风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管上还设置有调温机构,第一风机位于调温机构和扫风板之间,调温机构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由上述方案可见,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进新风时,调温机构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冷;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进新风时,调温机构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热。因此,使得新风的温度接近室内机的出风口吹出的冷风/热风温度,室内温度稳定,用户体验更为舒适。
进一步的方案是,调温机构包括加热装置和冷凝水管,冷凝水管贯穿通风管设置且接通室内机的冷凝水,冷凝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冷凝水经过通风管,加热装置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加热。利用室内机的冷凝水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降温制冷,节能减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管上还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位于调温机构和第一风机之间,过滤器用于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净化,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细菌、微生物等进入室内,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管上还设置有加湿器,加湿器位于过滤器和第一风机之间,加湿器用于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加湿,避免进入室内的新风过于干燥,造成室内的用户喉咙干燥,鼻孔扩张进而导致出血。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管上还设置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位于加湿器和过滤器之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室内机包括多个扫风板,多个扫风板在垂直于扫风板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一个扫风板的中空内腔与通风管相连通,驱动机构可同步控制多个扫风板各自绕自身的延伸方向转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室内机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在垂直于扫风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每一个扫风板与连接杆连接,驱动机构可控制连接杆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外机壳体、控制机构和中空的送风板,外机壳体具有进风口,送风板位于进风口内,送风板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送风板的中空内腔与通风管相连通,通风管靠近外机壳体处设置有第三风机,控制机构可控制送风板相对外机壳体转动并使得开孔朝外或者朝内。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空调系统进行制热或制冷过程中,开启空调系统的新风模式,第三风机正转,此时控制机构控制送风板相对外机壳体转动并使得开孔朝外,在第三风机正转抽吸的作用下,室外的新风通过送风板的多个开孔进入送风板的中空内腔并进入到通风管内。同时,第二风机和第一风机正转,从而对室外机的通风管内的新风抽吸至室内机的通风管内,之后进入到扫风板的中空内腔,通过扫风板的多个通孔把新风送至室内。通过室外机给予室内机供给新风,则外墙或外窗只需要预留一个较小的位置供通风管穿过,避免了现有新风管需要墙体或者外窗预留单独的安装空间,则墙体或者外窗至少要开设有两个过通孔,为了室外机和室外机的连接以及新风管的安装,极大影响建筑安全与美观。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送风板为长条板,多个开孔位于送风板的一个高棱周壁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送风板的一个高棱周壁朝外,使得送风板两个相对的宽棱周壁均平行于进风口的进风方向,送风板的高棱周壁面积大大小于宽棱周壁面积,从而减少送风板阻挡进风口的进风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室外机包括多个送风板,多个送风板在垂直于送风板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一个送风板的中空内腔与通风管相连通,控制机构可同步控制多个送风板各自绕自身的延伸方向转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室外机还包括联动杆,联动杆在垂直于送风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每一个送风板与联动杆连接,控制机构可控制联动杆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多个送风板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内机壳体、驱动机构和中空的扫风板,内机壳体具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有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的导风板,扫风板位于内机壳体的内部并靠近出风口,扫风板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扫风板的中空内腔通过通风管与室外相连通,通风管靠近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机,驱动机构可控制扫风板相对内机壳体转动并使得通孔朝向出风口,空调控制方法包括工作在新风模式,新风模式包括:
在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下,获取新风模式信号;
第一风机正转,驱动机构控制扫风板转动并使得通孔朝向出风口。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管上还设置有调温机构,第一风机位于调温机构和扫风板之间,调温机构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在制冷模式下,新风模式还包括:调温机构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冷;或者,在制热模式下,新风模式还包括:调温机构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热。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调温机构包括加热装置和冷凝水管,冷凝水管贯穿通风管设置且接通室内机的冷凝水,冷凝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打开或者关闭冷凝水经过通风管,加热装置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加热;在制冷模式下,新风模式还包括:控制阀开启,加热装置关闭,冷凝水经过通风管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冷;或者,在制热模式下,新风模式还包括:控制阀关闭,加热装置开启,加热装置对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热。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管上还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位于调温机构和第一风机之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管上还设置有加湿器,加湿器位于过滤器和第一风机之间,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工作在加湿模式,加湿模式包括:
在新风模式下,获取加湿模式信号;
加湿器开启。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风管上还设置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位于加湿器和过滤器之间,新风模式还包括:第二风机正转。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还包括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外机壳体、控制机构和中空的送风板,外机壳体具有进风口,送风板位于进风口内,送风板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送风板的中空内腔与通风管相连通,通风管靠近外机壳体处设置有第三风机,控制机构可控制送风板相对外机壳体转动并使得开孔朝外或者朝内,新风模式还包括:第三风机正转,控制机构控制送风板转动并使得开孔朝外。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工作在除霜模式,除霜模式包括:
获取除霜模式信号;
驱动机构控制扫风板转动并使得通孔朝向出风口,控制机构控制送风板转动并使得开孔朝内,第一风机反转,第三风机反转。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空调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空调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空调系统实施例中室内机的第一局部后视图。
图2是本发明空调系统实施例中室内机的第二局部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空调系统实施例中扫风板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空调系统实施例中扫风板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空调系统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第一工作状态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空调系统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第二工作状态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空调系统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第二工作状态局部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空调系统实施例中送风板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实施例中新风模式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实施例中加湿模式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实施例中除霜模式的流程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空调系统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1,室内机1包括内机壳体11、驱动机构和中空的扫风板13,内机壳体11具有出风口111,出风口111处设置有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11的导风板12。扫风板13位于内机壳体11的内部并靠近出风口111,扫风板13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135。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通过通风管15与室外相连通,通风管15靠近出风口111处设置有第一风机14,驱动机构可控制扫风板13相对内机壳体11转动并使得通孔135朝向出风口111。在空调系统进行制热或制冷过程中,开启空调系统的新风模式,使得第一风机14正转对室外的新风进行抽吸,新风通过通风管15进入到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此时驱动机构控制扫风板13相对内机壳体11转动并使得扫风板13的多个通孔135朝向出风口111,则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中的新风通过扫风板13的多个通孔135朝向出风口111送风,之后新风经过出风口111和制冷风或者制热风一同送至室内,使得室内温度稳定,不会造成室内局部区域存在温差。而且,空调系统在新风模式下,室内机1的驱动机构一直控制扫风板13相对内机壳体11转动,从而扫风板13的多个通孔135朝向出风口111地实现多角度转动吹扫新风,新风的出风方向和角度均可调节,使得新风在室内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用户体验更为舒适。
本实施例室内机1包括多个扫风板13,多个扫风板13在垂直于扫风板13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一个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与通风管15相连通,驱动机构可同步控制多个扫风板13各自绕自身的延伸方向转动。其中,每一个扫风板13的延伸方向均与导风板12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设置,优选地,每一个扫风板13的延伸方向与导风板1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设置,从而减少扫风板13阻挡出风口111的制冷出风量或者制热出风量。具体地,扫风板13为长条板,多个通孔135位于扫风板13的一个宽棱周壁131上。关闭新风模式时,扫风板13的一个高棱周壁132朝向出风口111,使得扫风板13两个相对的宽棱周壁131均平行于出风口111的制冷或者制热出风方向,扫风板13的高棱周壁132面积大大小于宽棱周壁131面积,从而可进一步减少扫风板13阻挡出风口111的制冷出风量或者制热出风量。
每一个扫风板13的开口端133凸出设置有弧形的导流舌134,导流舌134可转动地插入通风管15内,每一个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通过各自的开口端133与通风管15相连通。在导流舌134的导向作用下,通风管15内的新风可顺畅地进入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具体地,室内机1还包括与通风管15相连通的分流管121,分流管121在导风板12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每一个扫风板13的导流舌134可转动地插入分流管121内,每一个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通过各自的开口端133与分流管121相连通,本实施例第一风机14位于分流管121和通风管15的连接处。
其中,室内机1还包括连接杆122,连接杆122在垂直于扫风板13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每一个扫风板13与连接杆122连接,驱动机构可控制连接杆122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本实施例驱动机构为电机123,连接杆122在导风板12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在多个扫风板13的一端上,电机123可控制连接杆122在导风板12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从而同步带动多个扫风板13各自绕自身的延伸方向转动。另一种实施方式,电机123可控制一个扫风板13绕自身的延伸方向转动,由于连接杆122连接在多个扫风板13的一端上,从而通过连接杆122同步带动其他扫风板13各自绕自身的延伸方向转动。
通风管15上还设置有调温机构18,第一风机14位于调温机构18和扫风板13之间,调温机构18对通风管15内的新风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具体地,调温机构18包括加热装置(未标示)和冷凝水管19,冷凝水管19贯穿通风管15设置且接通室内机1的冷凝水,冷凝水管19上设置有控制阀(未标示)。控制阀打开或者关闭冷凝水经过通风管15,加热装置对通风管15内的新风进行加热。利用室内机1的冷凝水对通风管15内的新风进行降温制冷,节能减效。其中,通风管15上还设置有过滤器120,过滤器120位于调温机构18和第一风机14之间,过滤器120用于对通风管15内的新风进行净化,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细菌、微生物等进入室内,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此外,通风管15上还设置有加湿器16,加湿器16位于过滤器120和第一风机14之间,加湿器16用于对通风管15内的新风进行加湿,避免进入室内的新风过于干燥,造成室内的用户喉咙干燥,鼻孔扩张进而导致出血。通风管15上还设置有第二风机17,第二风机17位于加湿器16和过滤器120之间。
本实施例室内机1为立柜式室内机1,出风口111位于内机壳体11的上部,第一风机14、加湿器16、第二风机17、过滤器120和调温机构18均位于立柜式室内机1的内部且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地从出风口111处朝向内机壳体11的下部并排分布,因此调温机构18位于内机壳体11的下部。如果室内机1为悬挂式室内机1,第一风机14、加湿器16、第二风机17、过滤器120和调温机构18可根据悬挂式室内机1的壳体内部空间进行适配地安装即可。
参见图5至图8,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机2,室外机2包括外机壳体21、控制机构和中空的送风板22,外机壳体21具有进风口211,送风板22位于进风口211内。送风板22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221,送风板22的中空内腔与通风管15相连通,通风管15靠近外机壳体21处设置有第三风机25,控制机构可控制送风板22相对外机壳体21转动并使得开孔221朝外或者朝内。在空调系统进行制热或制冷过程中,开启空调系统的新风模式,第三风机25正转,此时控制机构控制送风板22相对外机壳体21转动并使得开孔221朝外,在第三风机25正转抽吸的作用下,室外的新风通过送风板22的多个开孔221进入送风板22的中空内腔并进入到通风管15内。同时,第二风机17和第一风机14正转,从而对室外机2的通风管15内的新风抽吸至室内机1的通风管15内,之后进入到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通过扫风板13的多个通孔135把新风送至室内。通过室外机2给予室内机1供给新风,则外墙或外窗只需要预留一个较小的位置供通风管15穿过,避免了现有新风管需要墙体或者外窗预留单独的安装空间,则墙体或者外窗至少要开设有两个过通孔,为了室外机2和室外机2的连接以及新风管的安装,极大影响建筑安全与美观。
本实施例室外机2包括多个送风板22,多个送风板22在垂直于送风板22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一个送风板22的中空内腔与通风管15相连通,控制机构可同步控制多个送风板22各自绕自身的延伸方向转动。室外机2还包括联动杆23,联动杆23在垂直于送风板22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每一个送风板22与联动杆23连接,控制机构可控制联动杆23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本实施例多个送风板22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控制机构为电机24,联动杆23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与多个送风板22的一端连接,电机24控制联动杆2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多个送风板22各自绕自身的延伸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送风板22为长条板,多个开孔221位于送风板22的一个高棱周壁222上。关闭新风模式时,送风板22的一个高棱周壁222始终朝外,使得送风板22两个相对的宽棱周壁223均平行于进风口211的进风方向,送风板22的高棱周壁222面积大大小于宽棱周壁223面积,从而减少送风板22阻挡进风口211的进风量。具体地,室外机2还包括与通风管15相连通的汇集管26,汇集管26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每一个送风板22的另一端为敞口端224,每一个送风板22的中空内腔通过各自的敞口端224与汇集管26相连通,本实施例第三风机25位于汇集管26和通风管15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空调系统同时具备增加室内新风、有效进行加湿以及无需开停机即可进行室外换热器化霜的功能,在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用户体验舒适感好。
空调控制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空调控制方法为上述空调系统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至少包括工作在制冷模式和/或者制热模式、新风模式、加湿模式和除霜模式。在空调系统整机未启动前,室内机1的导风板12关闭出风口111,室外机2的送风板22关闭进风口211(参见图5),有效防止粉尘等异物进入室内机1和室外机2的内部。
空调系统整机得电开启后进行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室内机1的导风板12打开出风口111在默认状态,室内机1的扫风板13也处于默认状态,优选地,扫风板13的默认状态为扫风板13的一个高棱周壁132朝向出风口111(参见图2)。与此同时,室外机2的送风板22也打开进风口211在默认状态(参见图6),则室外机2的送风板22与室外换热器(未标示)垂直设置,而且送风板22的开孔221背向室外换热器地朝外,优选地,送风板22的默认状态为送风板22开设有开孔221的高棱周壁222朝外。
参见图9,图9是空调控制方法中新风模式的流程图。在开启新风模式S3之前,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S1或者制热模式S2中。
当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S1下进入新风模式S3,首先执行步骤S31,获取新风模式信号,即用户遥控输出新风指令,空调系统的主控制系统得到新风指令,随后执行步骤S32,驱动机构控制扫风板13转动并使得通孔135朝向出风口111,控制机构控制送风板22转动并使得开孔221朝外(如送风板22处于默认状态,则不需要重复执行该动作),第一风机14正转,第二风机17正转,第三风机25正转,调温机构18对通风管15内的新风进行制冷。具体地,在第三风机25正转抽吸的作用下,室外的新风通过送风板22的多个开孔221进入送风板22的中空内腔并流至通风管15内,第三风机25正转抽吸的新风通过通风管15送至给调温机构18,此时调温机构18的加热装置关闭,调温机构18的控制阀打开使得冷凝水经过通风管15,从而对新风进行降温制冷,使得新风的温度接近室内机1的出风口111吹出的冷风温度。制冷后的新风在第二风机17的正转抽吸作用下经过过滤器120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新风在第一风机14的正转抽吸作用下进入到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之后通过扫风板13的多个通孔135把制冷并净化后的新风送至室内。同时,室内机1的驱动机构一直控制扫风板13相对内机壳体11转动,从而扫风板13的多个通孔135朝向出风口111地实现多角度转动吹扫制冷并净化后的新风,使得制冷并净化后的新风在室内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提升室内空气质量,而且室内制冷温度稳定,用户体验更为舒适。
当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S2下进入新风模式S3,首先执行步骤S33,获取新风模式信号,即用户遥控输出新风指令,空调系统的主控制系统得到新风指令,随后执行步骤S34,驱动机构控制扫风板13转动并使得通孔135朝向出风口111,控制机构控制送风板22转动并使得开孔221朝外(如送风板22处于默认状态,则不需要重复执行该动作),第一风机14正转,第二风机17正转,第三风机25正转,调温机构18对通风管15内的新风进行制热。具体地,在第三风机25正转抽吸的作用下,室外的新风通过送风板22的多个开孔221进入送风板22的中空内腔并流至通风管15内,第三风机25正转抽吸的新风通过通风管15送至给调温机构18,此时调温机构18的控制阀关闭,调温机构18的加热装置开启对新风进行加热制热,使得新风的温度接近室内机1的出风口111吹出的热风温度。制热后的新风在第二风机17的正转抽吸作用下经过过滤器120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新风在第一风机14的正转抽吸作用下进入到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之后通过扫风板13的多个通孔135把制热并净化后的新风送至室内。同时,室内机1的驱动机构一直控制扫风板13相对内机壳体11转动,从而扫风板13的多个通孔135朝向出风口111地实现多角度转动吹扫制热并净化后的新风,使得制热并净化后的新风在室内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提升室内空气质量,而且室内制热温度稳定,用户体验更为舒适。
参见图10,图10是空调控制方法中加湿模式的流程图。在开启新风模式S3下,执行步骤S41,获取加湿模式信号,即用户遥控输出加湿指令,空调系统的主控制系统得到加湿指令,随后执行步骤S42,加湿器16开启,从而加湿器16对制冷并净化后的新风或者制热并净化后的新风进行加湿处理,加湿后的新风在第一风机14的正转抽吸作用下进入到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之后通过扫风板13的多个通孔135送至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用户体验更为舒适。若在新风模式S3未开启前开启加湿模式S4,由于加湿后的水蒸气需从新风系统中吹进室内,从而新风模式S3自动开启,水蒸气与新风混合吹进室内。在新风模式S3执行时,加湿模式S4可关闭或者开启,加湿模式S4的关闭或者开启根据用户的需求决定。
参见图11,图11是空调控制方法中除霜模式的流程图。当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S2下,由于室外温度的变化导致在制热模式S2下室外换热器出现结霜,室外换热器上的温度传感器输送温度信号到主控制系统进行判断除霜条件。若满足除霜条件,即执行步骤S51,获取除霜模式信号,随后执行步骤S52,判断新风模式S3和加湿模式S4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如是,则执行步骤S53,关闭新风模式S3和加湿模式S4,之后再执行步骤S54。若否,则直接执行步骤S54,驱动机构控制扫风板13转动并使得通孔135朝向出风口111,控制机构控制送风板22转动并使得开孔221朝内,第一风机14反转,第二风机17反转,第三风机25反转。具体地,驱动机构控制扫风板13转动并使得通孔135朝向出风口111(如扫风板13的通孔135原先已经朝向出风口111,则不需要重复执行该动作),第一风机14反转抽吸室内热风,室内热风经过通孔135进入到扫风板13的中空内腔并流至通风管15内。同时,在第二风机17反转和第三风机25反转的抽吸作用下,通风管15内的室内热风进入到送风板22的中空内腔,送风板22的中空内腔内的室内热风通过多个开孔221朝内向室外换热器吹扫进行除霜。同时,室外机2的控制机构一直控制送风板22相对外机壳体21转动,从而送风板22的多个开孔221朝内向室外换热器实现多角度转动吹扫除霜,有效进行干净除霜,且不会引起室内温度的变化,使得室内制热温度稳定,用户体验更为舒适。
空调控制装置实施例:
本实施例空调控制装置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空调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例如,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发明的各个模块。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终端设备中的执行过程。
本发明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是电器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器的各个部分。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电器的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器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
空调的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空调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27)
1.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内机壳体,所述内机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出风口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中空的扫风板,所述扫风板位于所述内机壳体的内部并靠近所述出风口,所述扫风板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
所述扫风板的中空内腔通过通风管与室外相连通,所述通风管靠近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驱动机构可控制所述扫风板相对所述内机壳体转动并使得所述通孔朝向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风板的开口端凸出设置有弧形的导流舌,所述导流舌可转动地插入所述通风管内,所述扫风板的中空内腔通过所述开口端与所述通风管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风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风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风板为长条板,多个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扫风板的一个宽棱周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管上还设置有调温机构,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调温机构和所述扫风板之间,所述调温机构对所述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温机构包括加热装置和冷凝水管,所述冷凝水管贯穿所述通风管设置且接通所述室内机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控制阀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冷凝水经过所述通风管,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管上还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调温机构和所述第一风机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管上还设置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位于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一风机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管上还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加湿器和所述过滤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包括多个所述扫风板,多个所述扫风板在垂直于所述扫风板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
每一个所述扫风板的中空内腔与所述通风管相连通,所述驱动机构可同步控制多个所述扫风板各自绕自身的延伸方向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垂直于所述扫风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每一个所述扫风板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可控制所述连接杆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或12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外机壳体、控制机构和中空的送风板,所述外机壳体具有进风口,所述送风板位于所述进风口内;
所述送风板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送风板的中空内腔与所述通风管相连通,所述通风管靠近所述外机壳体处设置有第三风机,所述控制机构可控制所述送风板相对所述外机壳体转动并使得所述开孔朝外或者朝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板为长条板,多个所述开孔位于所述送风板的一个高棱周壁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包括多个所述送风板,多个所述送风板在垂直于所述送风板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
每一个所述送风板的中空内腔与所述通风管相连通,所述控制机构可同步控制多个所述送风板各自绕自身的延伸方向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还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在垂直于所述送风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每一个所述送风板与所述联动杆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可控制所述联动杆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送风板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
18.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内机壳体、驱动机构和中空的扫风板,所述内机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出风口的导风板,所述扫风板位于所述内机壳体的内部并靠近所述出风口,所述扫风板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扫风板的中空内腔通过通风管与室外相连通,所述通风管靠近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驱动机构可控制所述扫风板相对所述内机壳体转动并使得所述通孔朝向所述出风口;
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工作在新风模式,所述新风模式包括:
在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下,获取新风模式信号;
所述第一风机正转,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扫风板转动并使得所述通孔朝向所述出风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管上还设置有调温机构,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调温机构和所述扫风板之间,所述调温机构对所述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在制冷模式下执行新风模式,所述新风模式还包括:所述调温机构对所述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冷;或者,
在制热模式下执行新风模式,所述新风模式还包括:所述调温机构对所述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温机构包括加热装置和冷凝水管,所述冷凝水管贯穿所述通风管设置且接通所述室内机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控制阀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冷凝水经过所述通风管,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加热;
在制冷模式下执行新风模式,所述新风模式还包括:所述控制阀开启,所述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冷凝水经过所述通风管对所述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冷;
或者,
在制热模式下执行新风模式,所述新风模式还包括:所述控制阀关闭,所述加热装置开启,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通风管内的新风进行制热。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管上还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调温机构和所述第一风机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管上还设置有加湿器,所述加湿器位于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一风机之间;
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工作在加湿模式,所述加湿模式包括:
在新风模式下,获取加湿模式信号;
所述加湿器开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管上还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加湿器和所述过滤器之间;
所述新风模式还包括:所述第二风机正转。
24.根据权利要求18至22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还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外机壳体、控制机构和中空的送风板,所述外机壳体具有进风口,所述送风板位于所述进风口内,所述送风板的周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送风板的中空内腔与所述通风管相连通,所述通风管靠近所述外机壳体处设置有第三风机,所述控制机构可控制所述送风板相对所述外机壳体转动并使得所述开孔朝外或者朝内;
所述新风模式还包括:所述第三风机正转,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送风板转动并使得所述开孔朝外。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工作在除霜模式,所述除霜模式包括:
获取除霜模式信号;
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扫风板转动并使得所述通孔朝向所述出风口,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送风板转动并使得所述开孔朝内,所述第一风机反转,所述第三风机反转。
26.空调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8至2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27.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8至2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65505.2A CN111829063B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65505.2A CN111829063B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29063A CN111829063A (zh) | 2020-10-27 |
CN111829063B true CN111829063B (zh) | 2021-06-15 |
Family
ID=72919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65505.2A Active CN111829063B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29063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41297A (ja) * | 1999-11-18 | 2001-05-25 | Bakuma Kogyo Kk | 通風口用器具 |
CN108361855A (zh) * | 2018-05-21 | 2018-08-03 | 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自清洁的新风出风机构 |
DE102017119199A1 (de) * | 2017-08-22 | 2019-02-28 | SLT Schanze Lufttechnik GmbH & Co. Vermögensverwaltungs-K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das Konditionieren der Luft eines Raums |
CN109764407A (zh) * | 2019-03-01 | 2019-05-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
CN109882936A (zh) * | 2019-03-29 | 2019-06-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0319494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11219788A (zh) * | 2020-01-16 | 2020-06-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
-
2020
- 2020-07-31 CN CN202010765505.2A patent/CN1118290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41297A (ja) * | 1999-11-18 | 2001-05-25 | Bakuma Kogyo Kk | 通風口用器具 |
DE102017119199A1 (de) * | 2017-08-22 | 2019-02-28 | SLT Schanze Lufttechnik GmbH & Co. Vermögensverwaltungs-K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das Konditionieren der Luft eines Raums |
CN110319494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08361855A (zh) * | 2018-05-21 | 2018-08-03 | 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自清洁的新风出风机构 |
CN109764407A (zh) * | 2019-03-01 | 2019-05-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
CN109882936A (zh) * | 2019-03-29 | 2019-06-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1219788A (zh) * | 2020-01-16 | 2020-06-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29063A (zh) | 2020-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78799B (zh) |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629740A (zh) | 组合风道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7094824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2413733A (zh) | 一种新风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器 | |
JP4478004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1829063B (zh) | 空调系统、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202171289U (zh) |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 | |
CN209068625U (zh) | 风管机及空调器 | |
CN208418943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 |
CN21659194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KR20010026764A (ko) | 가습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조기기 | |
CN108224573A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 |
CN211177149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386487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9013342U (zh) | 风管机及空调器 | |
CN107490108B (zh) | 一种带恒温恒湿柜的空调机 | |
CN221035989U (zh) | 空气处理装置 | |
JP6845592B1 (ja) | 換気システム | |
CN218972798U (zh) | 一种新风机组 | |
CN217876139U (zh) | 送风区域可调节的一机双室风空调 | |
CN219036840U (zh) | 空调器 | |
CN219103274U (zh) | 整体式热泵空调 | |
JP2845533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20828901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H0914690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