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8037B - 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8037B
CN111828037B CN202010859055.3A CN202010859055A CN111828037B CN 111828037 B CN111828037 B CN 111828037B CN 202010859055 A CN202010859055 A CN 202010859055A CN 111828037 B CN111828037 B CN 1118280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pipe
maximum
pipe joint
rel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90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28037A (zh
Inventor
刘新荣
邓志云
韩亚峰
陈鹏
杜立兵
周小涵
钟祖良
梁宁慧
严如
任联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8590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8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8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8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28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8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03Linings or provisions there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ffic tunnels, e.g. with built-in clea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4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04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 E21D11/08Lining with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preformed concrete sla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并通过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中继间的最大推力和安全系数,确定应对管节与围岩处于全接触这种极端情况的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相邻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并将最大距离与经验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最大距离小于经验阈值范围,则按照最大距离布置第一中继间,反之,按照经验阈值范围布置第一中继间,对于其余中继间可以按照最大间距布置,并在施工后期可以根据顶进施工情况适当调整安全系数,如此就可以保证拥有足够的顶力储备应对管节处于不同接触状态的顶力需求,还可以减少中继间数量,节约施工成本和后期拆卸工作量。

Description

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中继间是长距离顶管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通过加设中继间的方法,可以把原来需要一次性连续顶进的管道,分成若干个短距离的小段来分别加以顶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合理地布置中继间之间的间距对于长距离顶管施工非常重要。如果中继间之间的间距过短,则会增加中继间的数量,这样不仅增加施工成本,而且也增加了后续拆除中继间的工作量。而如果中继间之间的间距过长,则会出现顶力过大导致卡管和管节开裂的现象。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在土层顶管施工中布置中继间的技术。但在岩石顶管施工中,刀盘开挖的碎石会沉积在管节底部,随着管节底部的沉渣逐渐增多,管节会由注浆效果良好时的悬浮状态转变为顶部接触状态,如果沉渣继续增多,管节就会转变为底部填充状态,如果管节底部的沉渣角度2θ超过180度,管节的上部区域也会被沉渣填充,管节将转变为上部填充状态。
由于受到的摩阻力会管节和围岩的接触状态变化而改变,所以在岩石顶管施工中布置中继间会比土层顶管施工更为复杂。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提供在岩石顶管施工中布置中继间的手段,所以,亟需一种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布置中继间的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可以通过岩石顶管施工中最不利情况时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确定首个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和相邻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并以此合理布置中继间在岩石顶管中的位置和数量,以便应对管节处于不同接触状态。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包括:
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
通过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中继间的最大推力和安全系数确定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相邻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
根据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布置中继间。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包括:
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的最大管岩摩擦系数;
采集管节外半径、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以及岩石重度和内摩擦角;
通过管节外半径、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岩石重度、内摩擦角、最大管岩摩擦系数计算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
结合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的最大管岩摩擦系数包括:
采集施工现场的岩石构建原岩试件,以及构建表面粗糙度与所使用管节相同的管节试件;
通过岩石剪切流变试验机进行管岩接触面直剪试验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的最大管岩摩擦系数。
结合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f:
Figure BDA0002647386680000021
其中,R为管节外半径,Gc是管节的每延米重量,Gs为管节的每延米配重,μs为最大管岩摩擦系数,
Figure BDA0002647386680000022
为岩石内摩擦角,γr为围岩重度。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L1
Figure BDA0002647386680000031
其中,Fz为中继间的最大推力,Fface为机头阻力,γ为安全系数。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L2
Figure BDA0002647386680000032
结合第一至六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判断计算得到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经验阈值范围;
若没有超过,则直接按照计算得到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布置第一中继间;
若超过,则按照经验阈值范围布置第一中继间。
结合第一至六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根据顶进施工情况调整所述安全系数。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可以确定足以应对管节与围岩处于全接触这种极端情况的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相邻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并以此在顶进过程中合理地布置中继间的距离,保证拥有足够的顶力储备应对管节处于不同接触状态的顶力需求,还可以在施工后期根据顶进施工情况适当调整安全系数,保证能够顺利施工的同时,减少中继间数量,节约施工成本和后期拆卸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布置方法流程图;
图2为管节与围岩的接触状态示意图;
图3为沉渣与管节的接触示意图。
图4为确定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的流程图;
图5为中继间的布置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的流程图,该布置方法包括:
步骤1-1、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
步骤1-2、通过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中继间的最大推力和安全系数确定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相邻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
步骤1-3、根据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布置中继间。
具体而言,随着开挖的碎石会在管节底部沉积,管节底部的沉渣角度会逐渐增大,管节与围岩之间的接触状态也从图2所示的4种接触状态。如图3所示,如果管节底部的沉渣持续增加,沉渣角度2θ达到360度这种极限情况,管节与围岩之间被碎屑填充,此时管节受到的单位长度摩阻力最大。通过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可以确定足以应对极端情况的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相邻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如此布置中继间就可以保证拥有足够的顶力储备以应对管节处于各种接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包括:
步骤2-1、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的最大管岩摩擦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管岩接触面直剪试验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的最大管岩摩擦系数,具体包括:
采集施工现场的岩石构建原岩试件,以及构建表面粗糙度与所使用管节相同的管节试件;
通过岩石剪切流变试验机进行管岩接触面直剪试验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的最大管岩摩擦系数。试验过程中施加恒定的4KN的法向力,并采用10mm/min剪切速率剪切管-岩接触面,剪切位移设定为12mm。最后,通过计算剪力与轴力的比值获得最大管岩摩擦系数。
步骤2-2、采集管节外半径、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以及岩石重度和内摩擦角;
步骤2-3、通过管节外半径、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岩石重度、内摩擦角、最大管岩摩擦系数计算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当管节处于管岩全接触状态时,管节受到的摩阻力是由润滑泥浆摩阻力、接触压力引起的摩阻力以及侧向压力引起的侧摩阻力组成,而且由于整个管节与围岩之间被碎屑填充,润滑泥浆难以注入管节与围岩之间,润滑泥浆会逐渐流失,可以忽略管节受到的浮力。综上可以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f:
Figure BDA0002647386680000051
其中,R为管节外半径,Gc是管节的每延米重量,Gs为管节的每延米配重,μs为最大管岩摩擦系数,
Figure BDA0002647386680000052
为岩石内摩擦角,γr为围岩重度。
具体而言,首先,可以通过试验确定管节与围岩处于全接触状态时的最大管岩摩擦系数,然后,可以直接测量管节的管节外半径、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并通过现有的检测方法检测施工现场的岩石重度和内摩擦角。最后,根据管节外半径、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岩石重度、内摩擦角、最大管岩摩擦系数,采用上式就可以计算得到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后,第一中继间主要是克服机头受到的阻力和管节受到的摩阻力,所以可以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L1
Figure BDA0002647386680000061
其中,Fz为中继间的最大推力,Fface为机头阻力,γ为安全系数。
中继间的最大推力Fz可以根据中继间所使用的油缸的推力和数量确定,机头阻力Fface可以直接从机头的设备中读取,在顶进初期,安全系数可以设置得较大。
计算得到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后,为更好第应对不良地质条件,可以将最大距离与人为设定的经验阈值范围进行对比,如果计算得到的最大距离没有超过经验阈值范围,则直接按照计算得到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布置第一中继间,如图5所示。反之,则需要按照经验阈值范围布置第一中继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除第一中继间外,其余的中继间主要克服的是管节受到的摩阻力,所以可以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L2
Figure BDA0002647386680000062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安装第一中继间后的其他中继间时,需要保证第二中继间与第一中继间之间的间距不能大于最大间距L2,其余相邻中继间之间的间距同样不能大于最大间距L2。如此才能拥有足够多的顶力储备以满足管节不同接触状态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根据顶进施工情况调整所述安全系数。在顶进快要结束时,在已经清楚顶进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安全系数的取值,在确保能顺利施工的同时,可以减少中继间的数量,节约施工成本和后期拆除的工作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
通过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中继间的最大推力和安全系数确定管节与围岩处于全接触这种极端情况的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相邻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
根据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布置中继间;
所述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包括:
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的最大管岩摩擦系数;
采集管节外半径、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以及岩石重度和内摩擦角;
通过管节外半径、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岩石重度、内摩擦角、最大管岩摩擦系数计算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
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f:
Figure FDA0003550311270000013
其中,R为管节外半径,Gc是管节的每延米重量,Gs为管节的每延米配重,μs为最大管岩摩擦系数,
Figure FDA0003550311270000015
为岩石内摩擦角,γr为围岩岩石重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的最大管岩摩擦系数包括:
采集施工现场的岩石构建原岩试件,以及构建表面粗糙度与所使用管节相同的管节试件;
通过岩石剪切流变试验机进行管岩接触面直剪试验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的最大管岩摩擦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L1
Figure FDA0003550311270000011
其中,Fz为中继间的最大推力,Fface为机头阻力,γ为安全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L2
Figure FDA000355031127000002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计算得到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经验阈值范围;
若没有超过,则直接按照计算得到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布置第一中继间;
若超过,则按照经验阈值范围布置第一中继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顶进施工情况调整所述安全系数。
CN202010859055.3A 2020-08-24 2020-08-24 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 Active CN111828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9055.3A CN111828037B (zh) 2020-08-24 2020-08-24 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9055.3A CN111828037B (zh) 2020-08-24 2020-08-24 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8037A CN111828037A (zh) 2020-10-27
CN111828037B true CN111828037B (zh) 2022-04-26

Family

ID=72918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9055.3A Active CN111828037B (zh) 2020-08-24 2020-08-24 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803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1379A1 (de) * 1984-08-25 1986-02-27 Philipp Holzmann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m abdichten des schildschwanzes gegenueber dem ruecken von im schildvortriebsverfahren eingebrachten tuebbingring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tunnelroehre sowie tuebbingausbau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CN105512411A (zh) * 2015-12-15 2016-04-20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围岩变形时空效应的顶管顶推力计算方法
CN106021959A (zh) * 2016-06-14 2016-10-12 中南大学 适用于深埋条件下仿矩形市政顶管隧道侧摩阻力计算方法
CN108982250A (zh) * 2018-08-10 2018-12-11 重庆大学 一种模拟顶管管节与岩质围岩剪切摩擦的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1503366A (zh) * 2020-04-26 2020-08-07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曲线顶管中继间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1379A1 (de) * 1984-08-25 1986-02-27 Philipp Holzmann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m abdichten des schildschwanzes gegenueber dem ruecken von im schildvortriebsverfahren eingebrachten tuebbingring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tunnelroehre sowie tuebbingausbau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CN105512411A (zh) * 2015-12-15 2016-04-20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围岩变形时空效应的顶管顶推力计算方法
CN106021959A (zh) * 2016-06-14 2016-10-12 中南大学 适用于深埋条件下仿矩形市政顶管隧道侧摩阻力计算方法
CN108982250A (zh) * 2018-08-10 2018-12-11 重庆大学 一种模拟顶管管节与岩质围岩剪切摩擦的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1503366A (zh) * 2020-04-26 2020-08-07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曲线顶管中继间及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管径长距离顶管难点与对策;戴志勇;《中华建设》;20110630(第6期);第186-187页 *
戴志勇.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管径长距离顶管难点与对策.《中华建设》.2011,(第6期), *
郑东新区顶管施工中顶进阻力的确定方法探讨;王刚 等;《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70531(第5期);第88-9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8037A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46356B (zh) 超长距离硬岩顶管施工方法
CN111222275B (zh) 一种脱出盾尾的管片环上浮、错台精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11914373B (zh) 长距离岩石顶管摩阻力计算方法及管岩接触状态检测方法
CN111058855A (zh) 一种盾构下穿的结构物的形变控制方法及评估系统
CN108049878A (zh) 一种粉土地层盾构切桩过河的施工方法
CN109779651B (zh) 一种砂姜黏土地层近距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
AU2020100838A4 (en) A kind of stress adjustment system for side walls of foundation pit in deep and unstable strata
CN109798396A (zh) 一种复杂地层的长距离大口径混凝土管人工顶进工艺
CN114413839B (zh) 一种上下叠落式隧道完全叠落段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1828037B (zh) 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
CN204533812U (zh) 一种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系统
CN112983456B (zh) 一种富水砂层多排顶管地表变形控制方法
CN112503248A (zh) 长距离砼涵管曲线顶管安装方法
CN104389613B (zh) 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
CN110991009B (zh) 一种埋地管线下方土体流失对管线受力形变的确定方法
CN108532650B (zh) 一种原位测定地下结构所受水浮力的方法
LU102928B1 (en)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crossing mixed gravel layer and sandstone layer
CN113642089B (zh) 一种盾构掘进周围地层变形及加固范围确定方法
CN102829246A (zh) 圆形沉井的顶管设置方法
CN113309524B (zh) 一种浅覆土地层矩形顶管掘进对周边环境影响控制方法
CN109208586A (zh) 一种护坡桩施工方法
CN106120578B (zh) 一种山区公路深埋园管涵控制裂缝的施工方法
CN212030788U (zh) 一种用于测量顶管端头阻力和侧面阻力的装置
CN211121185U (zh) 一种机场跑道沉降监测系统
CN111981197B (zh)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