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1197B -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1197B
CN111981197B CN202010851074.1A CN202010851074A CN111981197B CN 111981197 B CN111981197 B CN 111981197B CN 202010851074 A CN202010851074 A CN 202010851074A CN 111981197 B CN111981197 B CN 111981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pe joint
jacking
frictional resistance
unit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10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1197A (zh
Inventor
刘新荣
邓志云
杜立兵
陈鹏
韩亚峰
周小涵
梁宁慧
钟祖良
任联玺
严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8510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1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1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1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1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1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024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 F16L1/028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in the gr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024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on land, e.g. above the ground
    • F16L1/06Accessories therefor, e.g. anch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首先,可以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根据管节上的注浆孔的分布位置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然后,通过顶管机现有的设备实时监测顶力和机头阻力,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最后,通过对比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和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管节底部进行清渣,如果管节单位长度摩阻力超过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则表明管节底部的沉渣范围超过了注浆孔,需要进行清渣,反之,则不会影响到注浆效果,不需要进行清渣。如此,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工程清渣,避免堵塞注浆孔,以保持良好地润滑效果,降低了摩阻力,有效地预防了卡管。并且不用频繁清渣,避免延长工程时间。

Description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长距离岩石顶管工程中,底部沉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影响了管岩接触压力分布以及浆液浮力,进而影响顶力。清渣能有效改善管岩接触状态,是长距离岩石顶管工程中减小摩阻力、预防卡管的重要举措,准确判断底部沉渣范围是进行清渣工作的前提,如果频繁清渣会延误工期,而如果清渣不及时,则可能导致膨润土注浆孔堵塞,浆液流失则管节接触压力增大,且泥浆润滑效果降低会导致管岩摩擦力系数增大,一系列因素作用下可能导致卡管。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指导长距离岩石顶管工程清渣的清渣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可以通过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有效地指导长距离岩石顶管工程的清渣工作,避免堵塞顶管机的注浆孔。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包括:
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
监测顶管机的顶力和机头阻力,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
判断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是否超过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
若没有超过,则继续监测顶管机的顶力和机头阻力以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
若超过,则对管节底部进行清渣。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包括:
获取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的施工参数和接触角度阈值;
根据施工参数和接触角度阈值计算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
结合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根据顶管机的注浆孔分布位置设定所述接触角度阈值。
结合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施工参数包括管节外直径、管节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管节半径、注浆压力、管岩摩擦系数、管浆摩擦系数、顶进距离、泥浆重度、中轴线偏差影响系数、接触压力增大系数。
结合第四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通过管-岩接触面直剪试验获取所述管岩摩擦系数。
结合第四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顶进距离确定所述中轴线偏差影响系数。
结合第四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所述接触压力增大系数。
结合第二至七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实现方式中,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fmax
Figure BDA0002644753930000021
Kc为接触压力增大系数,γm为泥浆重度,θ为接触角度,R为管节半径,H为液体自由液面与管节顶面之间的距离,Gc是管节每延米重量,Gs为管节每延米配重、Dp为管节外直径,Pm为注浆压力,μm为管浆摩擦系数,fk为中轴线偏差影响系数、μs为管岩摩擦系数。
结合第一至七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包括:
根据监测结果生成摩阻力曲线;
对摩阻力曲线分段进行曲线拟合,确定顶进距离范围对应的单位长度摩阻力。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充分考虑到了长距离顶管施工中润滑泥浆对摩阻力的影响,以此设定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可以有效地指导工程清渣,避免堵塞注浆孔,以保持良好地润滑效果,降低了摩阻力,有效地预防了卡管。并且不用频繁清渣,避免延长工程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确定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的流程图;
图3为确定管节单位长度摩阻力的流程图;
图4为注浆孔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图5为管节的顶进轨迹示意图;
图6为管节与围岩的接触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1、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
步骤1-2、监测顶管机的顶力和机头阻力,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
步骤1-3、判断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是否超过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
若没有超过,则继续监测顶管机的顶力和机头阻力以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
若超过,则对管节底部进行清渣。
具体而言,首先,可以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是根据管节上的注浆孔的分布位置确定,然后,通过顶管机现有的设备实时监测顶力和机头阻力,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最后,通过对比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和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管节底部进行清渣。
如果管节单位长度摩阻力超过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则表明管节底部的沉渣范围已经到达注浆孔的位置,需要进行清渣,反之,则不需要进行清渣。如此,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工程清渣,避免堵塞注浆孔,以保持良好地润滑效果,降低了摩阻力,有效地预防了卡管。并且不用频繁清渣,避免延长工程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包括:
步骤2-1、获取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的施工参数和接触角度阈值;
步骤2-2、根据施工参数和接触角度阈值计算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顶管机的注浆孔分布位置设定所述接触角度阈值,关于注浆孔分布位置可以直接从设备资料中获取,如图4所示,管节上设置有A、B、C共3个注浆孔,3个注浆孔围绕管节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注浆孔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如图6所示,岩石渣会在管节底部沉积,如果不进行清渣,管节底部的沉渣范围会逐渐增大,直至超过注浆孔的位置,造成注浆孔堵塞,为确保注浆孔不被堵塞,同时避免频繁清渣,接触角度阈值可以设置为120度。
所述施工参数包括管节外直径、管节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管节半径、注浆压力、管岩摩擦系数、管浆摩擦系数、顶进距离、泥浆重度、中轴线偏差影响系数、接触压力增大系数。其中,管节外直径、管节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管节半径、注浆压力可以直接通过设备资料获取得到,管浆摩擦系数可以根据润滑泥浆人工设定。
管岩摩擦系数可以通过管-岩接触面直剪试验获取,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筛选表面粗糙度与现场管节较为接近的混凝土试件以及加工的现场原岩试件,注入与施工所使用的润滑泥浆,采用WDAJ-600型岩石剪切流变试验机进行管-岩接触面直剪试验,通过计算剪力与轴力的比值获得相应的管岩摩擦系数。
中轴线偏差影响系数可以根据所述顶进距离确定。实际工程中,由于受到管节尺寸偏差、地质不均、测量偏差、管节重力以及刀盘损耗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如图5所示,管节在顶进过程中顶进轨迹呈“S”型。中轴线偏差影响系数fk可以采用如下公式求得:
Figure BDA0002644753930000051
L为顶进距离、L0为单根管节长度,λ为人工设定的相邻管节角度偏差,n为“S”型曲线段一半长度范围内的管节数量。
接触压力增大系数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确定,具体而言,首先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检测施工现场围岩、管节的计算参数,如密度、弹性模量等。然后,利用现有的工程模拟软件,如ABAQUS模拟确定不同接触角度对应的顶力数值Fs。最后,根据数值模拟中的管岩摩擦系数μs、顶力数值Fs和管节自重Gp,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接触压力增大系数Kc
Figure BDA0002644753930000052
在确定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的施工参数和接触角度阈值后,可以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fmax
Figure BDA0002644753930000053
Kc为接触压力增大系数,γm为泥浆重度,2θ为接触角度阈值,R为管节外半径,H为液体自由液面与管节顶面之间的距离,Gc是管节每延米重量,Gs为管节每延米配重、Dp为管节外直径,Pm为注浆压力,μm为管浆摩擦系数,fk为中轴线偏差影响系数、μs为管岩摩擦系数。
长距离岩石顶管工程中浆液会从岩石节理裂隙处流失,在持续注浆的情况下也难保持很大压力。根据现场实测,发现在打开顶部注浆孔往往有浆液流出,但流出速度缓慢,因此认为顶部浆液水头高度不高,液体自由液面与管节顶面之间的距离H可取值为0。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包括:
步骤3-1、根据监测结果生成摩阻力曲线;
步骤3-2、对摩阻力曲线分段进行曲线拟合,确定顶进距离范围对应的单位长度摩阻力。
具体而言,首先,可以根据监测得到的顶力和机头阻力计算得到摩阻力实测值,然后,根据监测得到摩阻力实测值生成摩阻力曲线,之后,对摩阻力曲线分段进行曲线拟合并求得斜率,即可确定每一段顶进距离范围内管节对应的单位长度摩阻力。
在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后,将确定的单位长度摩阻力与基于注浆孔分布位置确定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单位长度摩阻力没有超过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则不需要进行工程清渣,反之则需要进行工程清渣,避免注浆孔被堵塞。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
监测顶管机的顶力和机头阻力,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顶进距离范围对应的单位长度摩阻力;
判断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是否超过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
若没有超过,则继续监测顶管机的顶力和机头阻力以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
若超过,则对管节底部进行清渣;
所述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包括:
获取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的施工参数和接触角度阈值;
根据施工参数和接触角度阈值计算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
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fmax
Figure FDA0003506498260000011
Kc为接触压力增大系数,γm为泥浆重度,2θ为接触角度阈值,R为管节外半径,H为液体自由液面与管节顶面之间的距离,Gc是管节每延米重量,Gs为管节每延米配重、Dp为管节外直径,Pm为注浆压力,μm为管浆摩擦系数,fk为中轴线偏差影响系数、μs为管岩摩擦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顶管机的注浆孔分布位置设定所述接触角度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参数包括管节外直径、管节每延米重量、每延米配重、管节半径、注浆压力、管岩摩擦系数、管浆摩擦系数、顶进距离、泥浆重度、中轴线偏差影响系数、接触压力增大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管-岩接触面直剪试验获取所述管岩摩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顶进距离确定所述中轴线偏差影响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所述接触压力增大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包括:
根据监测结果生成摩阻力曲线;
对摩阻力曲线分段进行曲线拟合,确定顶进距离范围对应的单位长度摩阻力。
CN202010851074.1A 2020-08-21 2020-08-21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981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1074.1A CN111981197B (zh) 2020-08-21 2020-08-21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1074.1A CN111981197B (zh) 2020-08-21 2020-08-21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1197A CN111981197A (zh) 2020-11-24
CN111981197B true CN111981197B (zh) 2022-04-19

Family

ID=73442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1074.1A Active CN111981197B (zh) 2020-08-21 2020-08-21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119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2250B (zh) * 2018-08-10 2020-11-13 重庆大学 一种模拟顶管管节与岩质围岩剪切摩擦的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0985016B (zh) * 2019-12-16 2021-02-09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适用于硬质岩层的盾构机在矿山法隧道内的快速接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拱北隧道曲线顶管管幕施工关键技术;张鹏等;《隧道建设》;20160831;第968-975页 *
胡恒千.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关键技术.《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8, *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关键技术;胡恒千;《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80531;第50-5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1197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46356B (zh) 超长距离硬岩顶管施工方法
CN111914373B (zh) 长距离岩石顶管摩阻力计算方法及管岩接触状态检测方法
CN110424949B (zh) 煤层瓦斯参数随钻快速测试的反演计算方法
CN106285710B (zh) 一种基于地表变形的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参数控制方法
CN104533407A (zh) 一种确定井下状态的方法、装置及状态控制方法、装置
CN110984968A (zh) 一种随钻卸压监测方法
CN114622893A (zh) 井下漏失随钻测量装置和方法、以及漏失堵漏系统
CN111981197B (zh)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Xu et 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of subsea wellhead instability in consideration of uncertain factors in deepwater drilling
JP6374640B2 (ja) 高圧噴射撹拌装置、地中圧力の測定方法
CN104358559A (zh) 一种测定煤矿瓦斯抽采有效半径的方法
CN110107358A (zh) 一种巷道掘进期间的大范围岩爆危险性预测方法
CN101929334A (zh) 海上石油管、桩锤入法贯入度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
CN112539052A (zh) 一种钻具下落速度优化的控制装置、方法、介质及设备
CN111444637A (zh) 一种页岩气长段水平井套管下入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6049942A (zh) 一种应用于施工的软岩大变形快速判别及分级方法
CN107503796B (zh) 一种锚索支护巷道顶板失稳冒落预警方法
CN114198087B (zh) 一种用于评估井眼清洁不充分风险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847333A (zh) 煤层瓦斯抽采半径测定方法
CN110687832B (zh) 一种基于拱坝横缝初始粘结强度控制张开时机的方法
CN108166541A (zh)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坚硬整体基岩中成桩质量的检测方法
CN208921113U (zh) 一种钻芯孔斜率测量装置
CN113188504A (zh) 一种用于测试围岩稳定性的系统及其判断方法
CN109386280B (zh) 用于识别并预警随钻仪器振动损害的系统和方法
CN102071925A (zh) 倒垂孔坐标追踪定位定量纠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