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2070B - 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2070B
CN111812070B CN202010615332.6A CN202010615332A CN111812070B CN 111812070 B CN111812070 B CN 111812070B CN 202010615332 A CN202010615332 A CN 202010615332A CN 111812070 B CN111812070 B CN 111812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nsity value
signal intensity
optical signal
valu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53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2070A (zh
Inventor
戴磊
周文静
余江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cur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ccur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ccur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ccur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53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2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2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2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2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2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01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2015/1006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for cytolog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该方法包括: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散射光强度值;根据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特征,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其中,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特征参数,形态特征参数用于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在至少一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降低仪器差异、仪器调试精度等因素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提高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案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血液分析领域,尤其涉及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背景技术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可以包括成熟中性粒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血液中幼稚中性粒细胞增多,则认为中性粒细胞发生核左移。
现阶段,往往通过在散点图上设置一条分界线或固定门的方式来对中性粒细胞进行划分。比如,将分界线以上或固定门中的中性粒细胞划分为疑似核左移细胞。然后,再对疑似核左移细胞的数量进行计数,如果计数得到的疑似核左移细胞的数量过大则确定中性粒细胞发生核左移。
然而,利用这种识别方式计数得到的疑似核左移细胞的数量,往往因仪器差异、仪器调试精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对核左移识别结果产生较大差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可以降低仪器差异、仪器调试精度等因素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提高了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案的通用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包括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散射光强度值;根据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特征,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其中,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特征参数,形态特征参数用于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在至少一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性粒细胞群的形态特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聚散程度的第一特征参数;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的倾斜角度的第二特征参数;以及,表征分布形态的幅度的第三特征参数,其中,幅度用于表征分布形态在基准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特征参数包括:第一特征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和/或,第二特征参数包括:分布形态的基准方向与目标方向之间的目标夹角,目标方向为荧光强度值的分布方向或者散射光强度值的分布方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特征参数还包括数量特征参数;中性粒细胞群的数量特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群中的核左移细胞的数量,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细胞总数的数量比值;其中,核左移细胞光信号强度值处于预设取值范围,或者核左移细胞光信号强度值处于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的取值范围内为预设取值范围或者为根据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的区域。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包括:当特征参数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特征参数的加权求和的和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中的目标参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具体包括:确定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将取值范围划分为n个子范围;确定n个子范围中每一子范围对应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与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的目标比值;将n个子范围的目标比值代入预设信息熵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其中,预设信息熵计算公式包括:
其中,H表示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p(xi)表示n个子范围中第i个子范围的目标比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性粒细胞群的数量特征参数包括核左移细胞的数量和/或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细胞总数的数量比值;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具体包括: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或散射光强度值;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对光信号强度值处于取值范围内的细胞进行计数,得到核左移细胞的数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散射光强度值;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状态,确定基准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或散射光强度值;根据基准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状态,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具体包括:基于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生成目标直方图,其中,目标直方图的第一坐标轴表示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目标直方图的第二坐标轴表示细胞数量;在目标直方图上,确定细胞数量峰值;计算细胞数量峰值与预设系数的乘积,得到基准细胞数量;将基准细胞数量对应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确定为基准光信号强度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基准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第一荧光强度值,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具体包括:确定取值范围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将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下限值,确定为第一荧光强度值和预设荧光强度值的和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散射光强度值,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
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具体包括:计算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将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跨度,确定为绝对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散射光强度值,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第三散射光强度值,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具体包括:确定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将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中心值,确定为第三散射光强度值。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装置,包括:光信号强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散射光强度值;特征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特征,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其中,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特征参数,形态特征参数用于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核左移诊断模块,用于在至少一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装置,包括:光信号强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散射光强度值;基准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状态,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或散射光强度值;范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细胞分析仪,包括:细胞分析仪包括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识别装置,和/或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在获取到血液样本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后,会根据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特征,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且该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特征参数。由于中性粒细胞群中的幼稚中性粒细胞包括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群中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分叶核,二者核酸含量不同,相应地,可以反映细胞的核酸含量的荧光强度也不同。如此,当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时,即中性粒细胞群中幼稚中性粒细胞增多时,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包括形态特征参数的特征参数来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基于此,本申请在至少一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情况下,即确定出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
相较于基于固定门计数方式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的方式,由于中性粒细胞群在目标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受仪器差异、调试精度等因素影响较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能够表征中性粒细胞群在目标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的形态特征参数确定是否发生核左移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仪器差异、仪器调试精度等因素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提高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案的通用性,同时还能提高核左移报警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地计算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的逻辑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于正常状态的中性粒细胞群在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生核左移的中性粒细胞群的在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地计算中性粒细胞群的幅度的逻辑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的示意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地确定识别区域边界的逻辑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地确定识别区域边界的逻辑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可以应用到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或分析的应用场景中。示例性的,可以具体应用于根据细胞散点图判断中性粒细胞群是否发生核左移现象的具体应用场景中。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依次对涉及的血液样本、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细胞散点图、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等概念作具体解释说明。
(1)血液样本。血液样本可以从人类或动物体内采集,并用于临床检验,例如可以是人体外周血的血液样本。血液样本中可以包含多种白细胞,例如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个类别。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需要血液中细胞的散射光强度信号和荧光信号构建散点图,血液样本可以指与试剂反应后得到的样本。例如试剂可以包括荧光试剂。
(2)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在血液样本分析仪中,细胞经过检测区会受到激光的照射,并在照射后产生各种光信号强度值,例如能够反映细胞体积大小的前向散射光(Forward SCatter,FSC)强度、能够反映细胞复杂程度的侧向散射光(Side SCatter,SSC)强度和能够反映细胞核酸含量的荧光(Side FLuorescence,SFL)强度等,因此,为了能够区分不同分化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信号强度值可以是荧光强度值和前向散射光强度值,或者是荧光强度值和侧向散射光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分化程度相同的中性粒细胞彼此间的荧光强度以及散射光强度值往往差异性较小,然而对于分化程度不同的中性粒细胞,其荧光强度以及散射光强度值往往存在一定差异性。
(3)细胞散点图。为了便于直观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核左移确定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还引入了细胞散点图。本申请实施例的细胞散点图可以是根据血液样本中的细胞的荧光强度特征和散射光强度特征建立的。血液样本中的每一细胞均对应于细胞散点图上的第一个点。
细胞散点图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坐标轴和第二坐标轴。对第一坐标轴和第二坐标轴的具体说明如下。
其中,第一坐标轴表示血液样本中的各细胞的荧光强度,细胞的荧光强度可以反映细胞的核酸含量,细胞的荧光强度越高表征该细胞的核酸含量越高。也就是说,在细胞散点图上,沿着第一坐标轴,荧光强度值逐渐增大,细胞的核酸含量越高。在一个实施例中,荧光信号可以是侧向荧光信号。
其中,第二坐标轴可以表示血液样本中的各细胞的散射光强度。也就是说,在细胞散点图上,沿着第二坐标轴,散射光强度值逐渐增大。具体地,第二坐标轴表示的散射光强度可以是能够反映细胞的体积大小的FSC,或者,第二坐标轴表示的散射光强度可以是SSC。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坐标轴表示各细胞的侧向散射光强度。当细胞散点图的第二坐标轴表示各细胞的侧向散射光强度时,由于中性粒细胞与其他类别细胞的复杂程度的差异性,中性粒细胞与其他类别细胞在细胞散点图上重叠区域较少,从而降低其他类别细胞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识别准确度。
此外,考虑到分化程度相同的中性粒细胞彼此间的荧光强度以及散射光强度差异性较小,分化程度相同的中性粒细胞的散点往往以群聚的方式分布在散点图上。考虑到不同分化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彼此间的荧光强度以及彼此间的散射光强度具备差异性,不同分化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在细胞散点图上分布区域不完全重合,也就是说不同分化程度的中性粒细胞的分布区域往往存在一定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描述荧光信号和散射光信号的“前向”和“侧向”可以是针对信号发生装置和信号采集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设置的,如果二者在同一直线上,则采集的是前向信号,如果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夹角,则采集的是侧向信号。
(4)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例如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由于血液样本中往往包括多个中性粒细胞,可以将血液样本中的中性粒细胞的集合视作中性粒细胞群。同时,由于中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具备一定相似性,血液样本中的中性粒细胞的散点往往聚集在一起,可以将血液样本中的中性粒细胞的散点视作中性粒细胞群的散点。
此外,按照中性粒细胞的成熟阶段,可以将中性粒细胞划分为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成熟粒细胞等。其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情况可以反映细胞的成熟度。例如,中性粒细胞群中的幼稚中性粒细胞包括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群中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分叶核,成熟中性粒细胞内一般包括2~5个分叶核,在正常情况血液中包括3个分叶核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居多,成熟中性粒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幼稚中性粒细胞的核酸含量高于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核酸含量。因此,幼稚中性粒细胞在第一坐标轴上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大于成熟中性粒细胞在第一坐标轴方向上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具体地,在散点图上,若第一坐标轴为纵轴,第二坐标轴为横轴,幼稚中性粒细胞往往分布在成熟中性粒细胞的上部区域。
(5)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现象。首先,核左移现象并非单个中性粒细胞的特征,而是多个中性粒细胞形成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整体特征。在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群中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比值为1:13。而因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原因,骨髓释放大量的粒细胞至血液中时,血液样本中的幼稚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群中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比值增大,此时中性粒细胞群出现核左移现象。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应注意,这些实施例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1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0至S130。
S110,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
其中,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可以是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样本分析得到的。具体地,血液细胞分析仪需要具备分类识别出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比如,可以是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四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或者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对此不做限定。示例性地,可以选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通道(Florescence Channel,FCD)或者DIFF通道(即一种白细胞分类通道)等分类通道获取目标散点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S110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的特定通道溶解掉红细胞和血小板,并获取剩下的白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然后,血液细胞分析仪可以基于细胞的光学强度值,从白细胞中划分出中性粒细胞。比如,将光学强度值落入中性粒细胞的光学强度值取值范围内的白细胞识别为中性粒细胞。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方式,就是获取包含有中性粒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信息的目标散点图。其中,目标散点图包括两个垂直的坐标轴,其中一个坐标轴为荧光强度值,另一个坐标轴为散射光强度值。具体地,散射光强度值可以为侧向散射光强度值和前向散射光强度值。
S120,根据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特征,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该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特征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特征参数可以仅包括一个或多个形态特征参数,也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形态特征参数的同时还包括能够从其他维度对是否发生核左移现象进行衡量的参数,例如数量特征参数等。下面逐一对形态特征参数、数量特征参数,以及各自的获取方式作具体解释说明。
首先,对于形态特征参数。形态特征参数用于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若利用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生成目标散点图,则形态特征参数可以表示中性粒细胞群在目标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其中,中性粒细胞群的分布形态主要与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荧光强度相关。
由于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便于直观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将以中性粒细胞群的散点在目标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对其进行说明。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与正常的中性粒细胞群相比,发生核左移的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往往可能具备如下几个特点中的至少一个:(1)更加离散,比如在细胞散点图上发生核左移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散点往往更加分散;(2)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朝着荧光强度方向上翘,比如在细胞散点图上中性粒细胞群朝着荧光强度坐标轴方向上翘;(3)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在特定方向上长度变长,比如在细胞散点图上中性粒细胞群在特定方向上长度变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分析,中性粒细胞群的形态特征参数可以包括以下参数A1-A3中的至少一个。
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聚散程度的第一特征参数,形态特征参数还可以包括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的倾斜角度的第二特征参数。
参数A1:第一特征参数。示例性地,第一特征参数可以包括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或者其他能够反映聚散程度的特征参数,例如,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的面积、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密度等参数,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对于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H,信息熵可以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聚散程度。其中,信息熵的值越大,则中性粒细胞群中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离散度越高,聚集度越低。信息熵的值越小,则中性粒细胞群中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聚集度越高,离散度越低。比如,在目标散点图上,信息熵的值越大,中性粒细胞的散点越分散。
可选地,若中性粒细胞群的形态特征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则S12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如下四个子步骤。
第一子步骤,确定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为了简化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述部分将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简称为第一取值范围。
具体地,第一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和具体需求设置,对此不作限定。由于可以将光信号强度值落入第一取值范围内的细胞确定为中性粒细胞。可以将其想象为目标散点图上的中性粒细胞的识别区域。可选地,为了尽可能不漏过每一个中性粒细胞,应尽可能使中性粒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均落入第一取值范围内。对应在目标散点图上,需要保证与第一取值范围对应的分布区域可以包括血液样本中所有中性粒细胞的散点。可选地,考虑到少量中性粒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与大多数中性粒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偏差过大,为了提高计算速率,可以使大多数中性粒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落入第一取值范围内。对应在目标散点图上,少量中性粒细胞会远离中性粒细胞群的主体区域,需要保证与该取值范围对应的分布区域可以包括血液样本中大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散点,例如包括中性粒细胞的主体区域。
示例性地,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地计算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的逻辑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共包括35个小矩形框,每个小矩形框均可以表示为一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对应一个小的光信号强度值取值范围,35个小矩形框组成的大矩形框可以表示为中性粒细胞群的分布区域,该分布区域对应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即为第一子步骤中确定的第一取值范围。相应地,每个小矩形对应的取值范围均为第一取值范围的一个子范围。
具体地,与分布区域对应的第一取值范围D0可以表示为公式(1)
其中,a1≤x≤a6可以称为第一取值范围D0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取值范围,b1≤y≤b8可以称为第一取值范围D0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
具体地,与子区域A对应的子取值范围D1可以表示为公式(2)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为了对计算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的逻辑过程作示例性说明,图2中示出的散点图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散点图的形式作具体限制,本申请的目标散点图可以仅包括对应中性粒细胞的散点。同理地,图2中示出的分布区域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分布区域的形式作具体限制。
第二子步骤,将第一取值范围D0划分为n个子范围D1-Dn。示例性地,继续以图2为例,可以将分布区域划分为35个子区域。对应地,与分布区域对应的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D0划分为分别与35个子区域对应的子范围D1-D35
第三子步骤,确定n个子范围中每一子范围对应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与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的目标比值。其中,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可以由血液细胞分析仪计数得到的。也就是说,若有x个中性粒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落入某一子范围,则该子范围对应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为x。对应地,若在目标散射图上执行第三子步骤,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为a,对于n个子区域中第i个子区域,若第i个子区域中共包括bi个散点,则第i个子区域的目标比值为bi/a。其中,i可以为不大于n的任意整数。
第四子步骤,将n个子范围的目标比值代入预设信息熵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
其中,预设信息熵计算公式包括下述公式(3):
H表示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p(xi)表示n个子范围中第i个子范围的目标比值。可选地,log()函数可以以2为底。示例性地,若在目标散点图上执行上述步骤,则p(xi)表示n个子区域中第i个子区域的目标比值。
参数A2: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的倾斜角度的第二特征参数。
示例性地,在目标散点图上,中性粒细胞群的倾斜角度包括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基准方向与目标坐标轴的目标夹角。其中,目标坐标轴可以是目标散点图的第一坐标轴,或者目标散点图的第二坐标轴。示例性地,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于正常状态的中性粒细胞群在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生核左移的中性粒细胞群的在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的示意图。图3和图4中的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中性粒细胞群的基准方向,角度α表示中性粒细胞群的倾斜角度。对图3和图4结合可知,与正常状态时基准方向的角度相比,发生核左移时,中性粒细胞群的基准方朝着第一坐标轴(即图中的纵轴)倾斜,也就是说,正常状态时的倾斜角度α小于发生核左移时的倾斜角度α。
可选地,若中性粒细胞群的形态特征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群的基准方向与目标坐标轴之间的目标夹角,则S12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如下两个步骤a1和a2。
步骤a1,在目标散射图上,确定中性粒细胞群的基准方向。
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3和图4,中性粒细胞群包括聚集的中性粒细胞主体,以及离散的中性粒细胞(例如荧光强度较强的幼稚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主体的形状接近于椭圆形,可以将椭圆形的长轴方向确定为中性粒细胞群的基准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中性粒细胞群的基准方向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具体场景进行设置,对此不做限定,例如还可以是短轴方向等。
步骤a2,计算基准方向与目标坐标轴的目标夹角,目标坐标轴包括第一坐标轴或者第二坐标轴。
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3和图4,可以计算基准方向与第二坐标轴(即图中横轴)的目标夹角α。具体地,可以获取中性粒细胞主体分布在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长度,以及分布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长度。计算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的长度比值,并计算该长度比值的反正切函数,计算得到的角度值即为目标夹角α。此外,还可以用其他方式确定目标夹角α,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不通过目标散点图计算第二特征参数,则可以确定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在荧光强度方向上的长度,以及该分布形态在散射光强度值方向上的长度。
示例性地,可以选用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计算该分布形态在散射光强度值方向上的长度。以公式(1)为例,该分布形态在散射光强度值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等于a6-a1。
示例性地,可以选用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计算该分布形态在荧光强度值方向上的长度。以公式(1)为例,该分布形态在散射光强度值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等于b8-b1。
参数A3: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的幅度的第三特征参数。其中,幅度用于表征中性粒细胞群分布在基准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地,若中性粒细胞群的形态特征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群的幅度,则S12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如下五个子步骤。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地计算中性粒细胞群的幅度的逻辑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述部分将结合图5对下述计算幅度的步骤b1-步骤b5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步骤b1,获取中性粒细胞群分布在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长度值。
如图5所示,第一坐标轴即为图5的纵轴,中性粒细胞群分布在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长度值即为L1。对于第一长度值L1,可以将其想象为目标散点图上的中性粒细胞主体在第一坐标轴上的正投影的长度。
步骤b2,获取中性粒细胞群分布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长度值。
继续参见图5,第二坐标轴即为图5的横轴,中性粒细胞群分布在第二坐标轴上的第二长度值即为L2。对于第二长度值L2,可以将其想象为目标散点图上的中性粒细胞主体在第二坐标轴上的正投影的长度。
步骤b3,计算第一长度值的平方与第二长度值的平方的和值,该和值可表示为
步骤b4,计算和值的平方根,即该和值的平方根可以表示为
步骤b5,将和值的平方根,确定为中性粒细胞群的幅度。
继续参见图5,即图5中的中性粒细胞群的幅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不通过目标散点图计算第三特征参数,则可以根据确定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在荧光强度方向上的长度,以及该分布形态在散射光强度值方向上的长度计算幅度。
由于在一些实施例中,特征参数除了包括形态特征参数之外,还可以包括数量特征参数。因此,在介绍完形态特征参数之后,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述部分将对数量特征参数展开具体说明。
具体地,中性粒细胞群的数量特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B1至B3中的至少一种。
参数B1: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其中,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包括成熟中性粒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可选地,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可以是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的计数通道计数得到的。
参数B2:中性粒细胞群中的核左移细胞的数量。其中,核左移细胞可以是光信号强度值处于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的取值范围内的中性粒细胞。为了简化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下述部分将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的取值范围简称为第二取值范围。
其中,第二取值范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取值范围,或者第二取值范围可以是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的取值范围。
在目标散点图上,第二取值范围对应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也就是说,若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落入第二取值范围,则核左移细胞的散点在目标散点图上也落入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内。核左移细胞往往是指中性粒细胞群中荧光信号强度相对较大的细胞。比如说,至少部分荧光信号强度较大的幼稚中性粒细胞。
由于核左移细胞是基于第二取值范围识别得到的,为了充分了解核左移细胞,本申请下述部分将先对第二取值范围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取值范围为预设取值范围。由于第二取值范围与识别区域相对应,为了便于理解该取值范围,本实施例下述部分结合附图对识别区域作具体说明。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目标散点图上、可以将矩形框内的区域确定为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并且,可以将矩形框内的点所对应的中性粒细胞,确定为核左移细胞。此外,预设区域还可以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例如可以将临界线一侧的区域作为预设识别区域,或者还可以是椭圆形区域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取值范围可以是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的取值范围。
对应地,在目标散点图上,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为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荧光强度的分布情况确定的区域。也就是说,识别区域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区域,而是一个浮动区域。
相应地,若中性粒细胞群的数量特征参数包括核左移细胞的数量,S12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如下三个步骤c1-c3。
步骤c1,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其中,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或散射光强度值。
其中,步骤c1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子步骤c11至子步骤c13。
子步骤c11,基于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生成目标直方图。
其中,目标直方图的第一坐标轴表示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目标直方图的第二坐标轴表示细胞数量。示例性地,若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可以生成一个横轴为荧光强度值,纵轴为细胞数量的第一直方图。若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散射光强度值,可以生成一个横轴为散射光强度值,纵轴为细胞数量的第二直方图。
子步骤c12,在目标直方图上,确定细胞数量峰值。
示例性地,若目标直方图的横坐标为荧光强度,纵坐标为细胞数量,对于目标直方图上的变化曲线,该变化曲线对应的最大纵坐标值即为细胞数量峰值X。
子步骤c13,计算细胞数量峰值X与预设系数的乘积,得到基准细胞数量。其中,预设基准系数可以是小于1的任意值,比如,可以是一个经验值10%*X。
子步骤c14,将基准细胞数量对应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确定为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目标直方图上的曲线中间高两头低,一个基准细胞数量可以确定两个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则可以从里面选择一个值作为基准光信号强度值,或者可以将两个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均作为基准光信号强度值。
步骤c2,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取值范围与识别区域对应,为了便于理解该取值范围的确定方式,本实施例将通过识别区域的确定方式对第二取值范围的确定范围进行说明。在目标直方图上可以通过调整识别区域的位置等方式对识别区域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地确定识别区域的逻辑示意图。如图7A所示,为了能够对目标直方图和目标散点图进行直观比较,可以将目标直方图绘制在目标散点图中,其中,纵坐标的比例相同,目标直方图的横坐标为细胞数量。继续参见图7,识别区域可以为一个矩形区域,识别区域的长为L3,宽为H2。在目标直方图中S1为细胞数量峰值对应的荧光强度值,第一荧光强度值S2与细胞数量峰值S1乘预设基准系数对应的基准细胞数量对应。在以第一荧光强度值S2为基准,调整识别区域时,可以将S2加上预设荧光强度值H1得到的和值,作为该识别区域的下边界的取值。其中,预设荧光强度值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进行设置,比如是一个经验值。
需要说明的是,识别区域还可以是一个未封闭区域,例如可以将平行于第二坐标轴的分界线的一侧作为识别区域。示例性地,可以将基准荧光强度值加上预设荧光强度值得到的和值,确定为识别区域的边界的荧光强度值。
相对应地,步骤c2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子步骤c21和子步骤c22:
子步骤c21,确定第二取值范围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
示例性地,第二取值范围N0可以表示为公式(4)
其中,l1≤x≤l2可以称为第二取值范围N0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取值范围,h1≤y≤h2可以称为第二取值范围N0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
子步骤c22,将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下限值,确定为第一荧光强度值S2和预设荧光强度值H1的和值。示例性地,若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为[h1,h2],则h1=S2+H1。可选地,可以设置一个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基准跨度,即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对应在目标散点图上可以理解为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的宽度H2。则利用第二取值范围确定的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可以是[S2+H1,S2+H1+H2]。其中,基准跨度可以是一个经验值,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和具体需求设置,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地,还可以设置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基准范围[g1,g2]。相应地,结合子步骤c22,可以确定一个第二取值范围N0,其可以表示为公式(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确定第二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大小。相对应的,在目标直方图上还可以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识别区域的长度值,由于第二取值范围与识别区域对应,第二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与核左移细胞识别区域的长度对应。为了便于理解该取值范围的确定方式,本实施例将以识别区域的确定方式对其进行说明。
示例性地,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示例性地确定识别区域的逻辑示意图。如图7B所示,为了能够对目标直方图和目标散点图进行直观比较,可以将目标直方图绘制在目标散点图中,其中,横坐标的比例相同,目标直方图的纵坐标为细胞数量。继续参见图7B,识别区域可以为一个矩形区域,识别区域的长为L4,宽为H2。在目标直方图中S3对应细胞数量峰值,细胞数量峰值乘预设基准系数后得到基准细胞数量,基准细胞数量在目标直方图上对应第一散射光强度值S4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S5,则可以将二者的差值S5-S4作为识别区域的长度L4
相对应地,子步骤c2可以具体包括子步骤c23和子步骤c24。
子步骤c23,计算第一散射光强度值S5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S4的差值的绝对值。其中,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的计算过程可参见子步骤c11-子步骤c13。其中,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对应同一基准细胞数量。其中,基准细胞数量的预设基准系数可以是小于1的任意值,比如,可以是一个经验值10%*X。
子步骤c24,将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跨度,确定为绝对值。
示例性地,若该取值范围的中心值为S0,则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可以表示为[S0-(S5-S4)/2,S0+(S5-S4)/2]。其中,中心值S0可以是一个经验值,或者可以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设置的一个值。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取值范围对应的识别区域是一个封闭区域,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跨度H2可以是一个预设的经验值。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确定第二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中心值。相对应的,在目标直方图上还可以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识别区域在横轴方向上的中点,由于第二取值范围与识别区域对应,第二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与核左移细胞识别区域的长度对应。为了便于理解该取值范围的确定方式,本实施例将以识别区域的确定方式对其进行说明。继续参见图7B,可以将对应细胞数量峰值的第三散射光强度值S3确定为识别区域在横轴方向上的中点。
相对应地,子步骤c2可以具体包括子步骤c25和子步骤c26。
子步骤c25,确定第二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
子步骤c26,将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中心值,确定为第三散射光强度值。若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跨度为L4可以表示为[S3-L4/2,S3+L4/2]。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取值范围对应的识别区域是一个封闭区域,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跨度L4可以是一个预设的经验值或者根据子步骤c23和子步骤c24计算得到,荧光光强度值取值范围跨度H2是一个预设的经验值,荧光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下限值可以是一个预设的经验值或者根据子步骤c21和子步骤c22计算得到。
步骤c3,对光信号强度值处于第二取值范围内的细胞进行计数,得到核左移细胞的数量。其中,可以由细胞分析仪进行计数,对计数方式不作具体限制。也就是说,若有n个中性粒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处于第二取值范围内,对应地在散点图上有n个中性粒细胞的散点位于识别区域内,则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为n。
参数B3: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的数量比值。
示例性地,该数量比值可以表示为百分比、分数等形式,对此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对两者的具体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在计算该数量比值时,可以先获取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然后再计算二者的比值,其中,获取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可参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S130,在至少一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
其中,预设核左移条件用于判断至少一个特征参数自身是否符合预设要求,或者利用至少一个特征参数获取的中间参数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述部分将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核左移条件的具体内容展开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包括:当特征参数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特征参数的加权求和的和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和具体需求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在S120之后以及S130之前,方法100还可以确定上述至少两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步骤,具体包括下述三个步骤d1-d3。
步骤d1,针对至少两个特征参数的每一参数,确定每一参数的得分以及每一参数的权重值。
示例性地,若包括m个特征参数的得分分别为A1至Am,m个特征参数的权重依次为w1至wm,m为大于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步骤d2,计算至少两个特征参数的加权求和的和值。
具体地,可以将每一参数的得分以及每一参数的权重值的乘积作为每一参数的加权得分。例如,第j个特征的加权得分Bj=Aj×wj,其中,j为不大于m的任意正整数。然后,计算所有特征参数的加权得分的和值C,将和值C确定为m个特征参数的加权求和的和值。其中,和值C=B1+…+Bm
步骤d3,在至少两个特征参数的加权求和的和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上述至少两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步骤中每一参数的权重值可以是根据参数的重要程度设置的经验值。示例性地,若该至少两个特征参数共包括5个参数,按照参数重要参数可以依次为,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中性粒细胞群的倾斜角度、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的数量比值、中性粒细胞群的幅度、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也就是说,对于权重值,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中性粒细胞群的倾斜角度>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的数量比值>中性粒细胞群的幅度>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特征参数的重要程度,为不同的特征参数合理分配不同的权重,并利用特征参数的加权求和的结果判断是否发生核左移,可以进一步提高核左移现象的识别准确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三个步骤可以是由识别模型确定的。具体地,识别模型可以是感知机模型或者支持向量机模型等具备分类功能的模型。具体地,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两个特征参数输入识别模型之后,可以输出中性粒细胞群是否发生核左移的识别结果。可选地,在识别模型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将标注了是否发生核左移的训练血液样本的特征参数输入识别模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中的目标参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目标参数可以是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中的部分参数或者全部参数。
示例性地,可以同时设置多个核左移确定条件,不同的核左移确定条件中的目标参数可以不同,不同的核左移确定条件中的同一目标参数的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不同。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应用场景、参数重要程度确定目标参数以及各目标参数的第二预设阈值。
示例性地,可以包括下述核左移条件的至少一者。
判断条件1:熵>1.3,且中性粒细胞群的倾斜角度>35,且中性粒细胞群的幅度>130。
判断条件2:中性粒细胞群倾斜角度>35,且中性粒细胞群的幅度>170,且核左移计数百分比>20。
判断条件3:信息熵>1.8。
判断条件4:信息熵>1.6,且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的百分比>20,且中性粒细胞总数>1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同一特征参数配置多个第二预设阈值,对于重要的特征参数,当其大于多个第二预设阈值中某一较大的第二预设阈值时,可以直接判断中性粒细胞群出现核左移。若其小于等于多个第二预设阈值中某一较大的第二预设阈值时,需要利用其他重要度较低的特征参数辅助判断是否发生核左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核左移的确定方法,在获取到血液样本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后,会根据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特征,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且该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特征参数。由于中性粒细胞群中的幼稚中性粒细胞包括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群中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分叶核,二者核酸含量不同,相应地,可以反映细胞的核酸含量的荧光强度也不同。如此,当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时,即中性粒细胞群中幼稚中性粒细胞增多时,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包括形态特征参数的特征参数来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基于此,本申请在至少一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情况下,即确定出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
相较于基于固定门计数方式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的方式,由于中性粒细胞群在目标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受仪器差异、调试精度等因素影响较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能够表征中性粒细胞群在目标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的形态特征参数确定是否发生核左移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仪器差异、仪器调试精度等因素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提高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案的通用性。
此外,本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提高核左移现象的确定精度。在验证精度的可靠性的过程中,采用相关技术,即通过设置固定区域识别核左移细胞,并利用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中性粒细胞总数量的比值的相关技术,对一组数据(616个样本,其中核左移样本有41个)进行了一轮判别,假阴率为28.26%,假阳率为0.88%。采用本方案对同样一组的样本重新进行判别,假阴率为0%,假阳率2.65%;假阴率得到了显著降低,而假阳率升高不多,整体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现象之后,还可以进行核左移告警。
例如,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显示界面显示表征发生核左移的标识或者文字。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认血液样本发生核左移现象之后,显示相应地核左移报警信息,能够将核左移现象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内容,对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进行里详细描述。此外,由于在核左移确定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通过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识别核左移细胞的相关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内容说明如下。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8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810至S830。
S810,获取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
其中,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散射光强度值。
其中,S810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S820,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状态,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
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或散射光强度值。其中,基准光信号强度值能够反映血液样本的中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的整体分布状态的特征参数。可以是根据目标直方图的细胞数量峰值确定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其中,目标直方图的一个坐标轴表示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另一个坐标轴表示细胞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S820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e1-e4。
步骤e1,基于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生成目标直方图。
其中,目标直方图的第一坐标轴表示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目标直方图的第二坐标轴表示细胞数量。
步骤e2,在目标直方图上,确定细胞数量峰值。
步骤e3,计算细胞数量峰值与预设系数的乘积,得到基准细胞数量。
步骤e4,将基准细胞数量对应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确定为基准光信号强度值。
其中,S820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目标直方图能够准确地反映血液样本的中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的整体分布状态。基于整体分布状态,确定一个基准荧光强度值,并根据基准荧光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从而能够根据中性粒细胞的荧光强度的整体分布状态,动态设置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提高了核左移细胞的识别精准度。
S830,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其中,S830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S830具体包括:
步骤f1,确定取值范围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
步骤f2,将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下限值,确定为第一荧光强度值和预设荧光强度值的和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S830具体包括:
步骤f3,计算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步骤f4,将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跨度,确定为绝对值。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S830具体包括:
步骤f6,确定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
步骤f7,将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中心值,确定为第三散射光强度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能够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确定一个表征血液样本的中性粒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的整体分布状态的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然后基于该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从而能够根据中性粒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的整体分布状态动态设置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保证了核左移细胞的识别精准度。
基于相同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除了提供了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之外,还提供了与之对应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装置。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装置900包括光信号强度值获取模块910、特征参数确定模块920、核左移诊断模块930。
光信号强度值获取模块910,用于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散射光强度值。
特征参数确定模块920,用于根据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特征,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
其中,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特征参数,形态特征参数用于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
核左移诊断模块930,用于在至少一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性粒细胞群的形态特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
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聚散程度的第一特征参数。
表征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的倾斜角度的第二特征参数。
以及,表征分布形态的幅度的第三特征参数,其中,幅度用于表征分布形态在基准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特征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特征参数包括:分布形态的基准方向与目标方向之间的目标夹角,目标方向为荧光强度值的分布方向或者散射光强度值的分布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特征参数还包括数量特征参数;
中性粒细胞群的数量特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群中的核左移细胞的数量,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细胞总数的数量比值。
其中,核左移细胞光信号强度值处于预设取值范围,或者核左移细胞光信号强度值处于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的取值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包括:当特征参数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特征参数的加权求和的和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中的目标参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态特征参数包括信息熵。
特征参数确定模块920,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范围划分单元,用于将取值范围划分为n个子范围。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n个子范围中每一子范围对应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与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的目标比值。
计算单元,用于将n个子范围的目标比值代入预设信息熵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性粒细胞群的数量特征参数包括核左移细胞的数量和/或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细胞总数的数量比值。
特征参数确定模块920,具体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或散射光强度值。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计数单元,用于对光信号强度值处于取值范围内的细胞进行计数,得到核左移细胞的数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核左移的确定装置,在获取到血液样本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后,会根据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特征,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且该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特征参数。由于中性粒细胞群中的幼稚中性粒细胞包括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群中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包括分叶核,二者核酸含量不同,相应地,可以反映细胞的核酸含量的荧光强度也不同。如此,当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时,即中性粒细胞群中幼稚中性粒细胞增多时,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包括形态特征参数的特征参数来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基于此,本申请在至少一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情况下,即确定出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
相较于基于固定门计数方式确定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的方式,由于中性粒细胞群在目标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受仪器差异、调试精度等因素影响较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能够表征中性粒细胞群在目标散点图上的分布形态的形态特征参数确定是否发生核左移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仪器差异、仪器调试精度等因素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提高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案的通用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装置的其他细节,与以上结合图1至图7所示实例描述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类似,并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相同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除了提供了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之外,还提供了与之对应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装置。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装置1000包括光信号强度值获取模块1010、基准值确定模块1020和范围确定模块1030。
光信号强度值获取模块1010,用于获取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散射光强度值;
基准值确定模块1020,用于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状态,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或散射光强度值;
范围确定模块1030,用于根据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准值确定模块1020具体用于:
基于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生成目标直方图,其中,目标直方图的第一坐标轴表示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目标直方图的第二坐标轴表示细胞数量;
在目标直方图上,确定细胞数量峰值;
计算细胞数量峰值与预设系数的乘积,得到基准细胞数量;
将基准细胞数量对应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确定为基准光信号强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基准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第一荧光强度值。
范围确定模块1030,具体用于:
确定取值范围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
将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下限值,确定为第一荧光强度值和预设荧光强度值的和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散射光强度值,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
范围确定模块1030,具体用于:
计算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将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跨度,确定为绝对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散射光强度值,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第三散射光强度值。
范围确定模块1030,具体用于:
确定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
将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中心值,确定为第三散射光强度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装置,能够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确定一个表征血液样本的中性粒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的整体分布状态的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然后基于该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从而能够根据中性粒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的整体分布状态动态设置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保证了核左移细胞的识别精准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确定装置的其他细节,与以上结合图7所示实例描述的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确定方法类似,并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如图11所示,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设备1100包括输入设备1101、输入接口1102、中央处理器1103、存储器1104、输出接口1105、以及输出设备1106。其中,输入接口1102、中央处理器1103、存储器1104、以及输出接口1105通过总线1110相互连接,输入设备1101和输出设备1106分别通过输入接口1102和输出接口1105与总线1110连接,进而与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设备1100的其他组件连接。
具体地,输入设备1101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信息,并通过输入接口1102将输入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1103;中央处理器1103基于存储器1104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生成输出信息,将输出信息临时或者永久地存储在存储器1104中,然后通过输出接口1105将输出信息传送到输出设备1106;输出设备1106将输出信息输出到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设备1100的外部供用户使用。
也就是说,图11所示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设备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在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可以实现结合图1至图7描述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设备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1所示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设备1100可以被实现为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如图12所示,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设备1200包括输入设备1201、输入接口1202、中央处理器1203、存储器1204、输出接口1205、以及输出设备1206。其中,输入接口1202、中央处理器1203、存储器1204、以及输出接口1205通过总线1210相互连接,输入设备1201和输出设备1206分别通过输入接口1202和输出接口1205与总线1210连接,进而与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设备1200的其他组件连接。
具体地,输入设备1201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信息,并通过输入接口1202将输入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1203;中央处理器1203基于存储器1204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生成输出信息,将输出信息临时或者永久地存储在存储器1204中,然后通过输出接口1205将输出信息传送到输出设备1206;输出设备1206将输出信息输出到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设备1200的外部供用户使用。
也就是说,图12所示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设备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在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可以实现结合图8描述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设备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2所示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设备1200可以被实现为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的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左移细胞的识别区域的确定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指非暂态可读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1)

1.一种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所述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散射光强度值;
根据所述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特征,获取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特征参数,所述形态特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形态特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表征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聚散程度的第一特征参数;表征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的倾斜角度的第二特征参数;以及,表征所述分布形态的幅度的第三特征参数;
在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其中,所述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包括:当所述特征参数为至少两个时,所述至少两个特征参数的加权求和的和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中的目标参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中性粒细胞群中发生核左移的核左移细胞光信号强度值处于预设取值范围,或者所述核左移细胞光信号强度值处于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的取值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幅度用于表征所述分布形态在基准方向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包括: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
和/或,
所述第二特征参数包括:所述分布形态的基准方向与目标方向之间的目标夹角,所述目标方向为荧光强度值的分布方向或者散射光强度值的分布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参数还包括数量特征参数;
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数量特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所述中性粒细胞群中的核左移细胞的数量,所述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所述细胞总数的数量比值;
其中,所述核左移细胞光信号强度值处于预设取值范围,或者所述核左移细胞光信号强度值处于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的取值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态特征参数包括信息熵,
所述获取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将所述取值范围划分为个子范围;
确定所述个子范围中每一子范围对应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与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细胞总数的目标比值;
将所述个子范围的目标比值代入预设信息熵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
其中,
所述预设信息熵计算公式包括:
其中,/>表示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信息熵,/>表示所述/>个子范围中第/>个子范围的目标比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数量特征参数包括所述核左移细胞的数量和/或所述核左移细胞的数量与所述细胞总数的数量比值;
所述获取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具体包括:
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情况,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所述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或散射光强度值;
根据所述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对光信号强度值处于所述取值范围内的细胞进行计数,得到所述核左移细胞的数量。
7.一种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所述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或散射光强度值;
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状态,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所述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或散射光强度值;
根据所述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其中,所述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状态,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
基于所述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生成目标直方图,其中,所述目标直方图的第一坐标轴表示目标光信号强度值,所述目标直方图的第二坐标轴表示细胞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直方图的细胞数量峰值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
所述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所述基准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第一荧光强度值,
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
将所述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下限值,确定为所述第一荧光强度值和预设荧光强度值的和值;
所述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散射光强度值,所述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或者,第三散射光强度值;
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散射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将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跨度,确定为所述绝对值;
或者,
确定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将所述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中心值,确定为所述第三散射光强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直方图的细胞数量峰值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具体包括:
在所述目标直方图上,确定细胞数量峰值;
计算所述细胞数量峰值与预设系数的乘积,得到基准细胞数量;
将所述基准细胞数量对应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确定为基准光信号强度值。
9.一种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光信号强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所述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散射光强度值;
特征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特征,获取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参数包括形态特征参数,所述形态特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形态特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表征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聚散程度的第一特征参数;表征所述中性粒细胞群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形态的倾斜角度的第二特征参数;以及,表征所述分布形态的幅度的第三特征参数;
核左移诊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中性粒细胞群发生核左移;其中,所述预设核左移确定条件包括:当所述特征参数为至少两个时,所述至少两个特征参数的加权求和的和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中的目标参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10.一种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光信号强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所述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或散射光强度值;
基准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分布状态,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所述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和/或散射光强度值;
范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准光信号强度值,确定核左移细胞的光信号强度值的取值范围;
所述基准值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中性粒细胞群中各细胞的目标光信号强度值,生成目标直方图,其中,所述目标直方图的第一坐标轴表示目标光信号强度值,所述目标直方图的第二坐标轴表示细胞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直方图的细胞数量峰值确定基准光信号强度值;
所述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荧光强度值,所述基准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第一荧光强度值,所述范围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
将所述荧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下限值,确定为所述第一荧光强度值和预设荧光强度值的和值;
所述目标光信号强度值包括散射光强度值,所述基准光信号强度值包括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第二散射光强度值,或者,第三散射光强度值;所述范围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散射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散射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将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跨度,确定为所述绝对值;
或者,
确定所述取值范围对应的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将所述散射光强度值取值范围的中心值,确定为所述第三散射光强度值。
11.一种细胞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胞分析仪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性粒细胞群的核左移识别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针对核左移细胞的取值范围的确定装置。
CN202010615332.6A 2020-06-30 2020-06-30 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Active CN111812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5332.6A CN111812070B (zh) 2020-06-30 2020-06-30 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5332.6A CN111812070B (zh) 2020-06-30 2020-06-30 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2070A CN111812070A (zh) 2020-10-23
CN111812070B true CN111812070B (zh) 2023-08-11

Family

ID=72855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5332.6A Active CN111812070B (zh) 2020-06-30 2020-06-30 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207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739A (ja) * 1995-07-04 1997-01-21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粒子分析装置
JP2001091513A (ja) * 1999-09-02 2001-04-06 Sysmex Corp 白血球の分類計数方法
JP2008523407A (ja) * 2004-12-14 2008-07-03 ユニバーシティ・オブ・ジ・ウィトウォーターズランド・ヨハネスブルク 疾患の細胞貯蔵庫を診断しモニターする方法
CN105659068A (zh) * 2013-10-09 2016-06-08 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细胞的细胞类型的无标识确定的体外方法
CN106687810A (zh) * 2014-12-31 2017-05-1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核红细胞报警方法、装置及流式细胞分析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6083B (zh) * 2017-02-17 2022-12-2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红细胞碎片识别方法和装置、血液细胞分析仪及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739A (ja) * 1995-07-04 1997-01-21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粒子分析装置
JP2001091513A (ja) * 1999-09-02 2001-04-06 Sysmex Corp 白血球の分類計数方法
JP2008523407A (ja) * 2004-12-14 2008-07-03 ユニバーシティ・オブ・ジ・ウィトウォーターズランド・ヨハネスブルク 疾患の細胞貯蔵庫を診断しモニターする方法
CN105659068A (zh) * 2013-10-09 2016-06-08 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细胞的细胞类型的无标识确定的体外方法
CN106687810A (zh) * 2014-12-31 2017-05-1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核红细胞报警方法、装置及流式细胞分析仪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散点图分析及临床意义;乐家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20316(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2070A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5814B2 (ja) サポートベクタマシンを用いてフローサイトメトリーデータを分析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1105742B2 (en)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 warn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flow cytometer using the same
EP0698211B1 (en) Reticulocyte analyz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light scatter techniques
CN101097180B (zh) 分析仪及分析方法
Liu et al. Bone marrow cells detection: a technique for the microscopic image analysis
CN103345654B (zh) 一种基于形态学分类计数白细胞的方法
WO2012139047A2 (en) Identifying and enumerating early granulated cells (egcs)
US6842233B2 (en) Method of classifying particles on two-dimensional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ap and blood analyzer utilizing the same
CN105986003B (zh) 一种白细胞计数方法、装置及细胞分析仪
US1112373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mune activity determination
CN111274949B (zh) 一种基于结构分析的血液病白细胞散点图相似度分析方法
CN111812070B (zh) 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US8512977B2 (en) Analyzing reticulocytes
US11965817B2 (en) Cell classification method, classific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CN113470770B (zh) 基于误差预测模型的血小板检测系统
CN112424582A (zh) 血液样本检测的方法、血液样本检测仪和存储介质
Tycko et al. Automatic leukocyte classification using cytochemically stained smears.
CN111812068B (zh) 异型淋巴细胞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CN111781168B (zh) 红细胞碎片识别区域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20210041345A1 (en) Detecting and reporting subpopulations of neutrophils
CN108169105B (zh) 应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处理方法
CN116625912A (zh) 基于椭圆率的有核红细胞成熟度分析方法系统及分析仪
CN114660058A (zh) 生成用于细胞分析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388154A (zh) 白细胞分类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14615923A (zh) 一种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