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7180B - 分析仪及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析仪及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97180B CN101097180B CN200710109476.9A CN200710109476A CN101097180B CN 101097180 B CN101097180 B CN 101097180B CN 200710109476 A CN200710109476 A CN 200710109476A CN 101097180 B CN101097180 B CN 1010971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ukocyte count
- obtains
- leucocyte
- blood sample
- samp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0265 leukocyt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9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150000002632 lipi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06010018910 Haemolysis Diseas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8588 hemolysi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0440 neutrophi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4698 lymphocyt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3003 monocyte-macrophage precursor ce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743 erythrocyt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10000003617 erythrocyte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219 hemolytic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790 di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895 di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616 mon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HTTJABKRGRZYRN-UHFFFAOYSA-N Heparin Chemical compound OC1C(NC(=O)C)C(O)OC(COS(O)(=O)=O)C1OC1C(OS(O)(=O)=O)C(O)C(OC2C(C(OS(O)(=O)=O)C(OC3C(C(O)C(O)C(O3)C(O)=O)OS(O)(=O)=O)C(CO)O2)NS(O)(=O)=O)C(C(O)=O)O1 HTTJABKRGRZYR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84 flow cy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60002897 hepar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669 hepar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601 blood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502 liposo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877 mucos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20 blood cou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KPHWPUGNDIVLNH-UHFFFAOYSA-M diclofenac sodium Chemical compound [Na+].[O-]C(=O)CC1=CC=CC=C1NC1=C(Cl)C=CC=C1Cl KPHWPUGNDIVLNH-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714 granul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49 argon plasma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59 blood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1 blood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34 blood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66 juveni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60 lipid emul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473 lipid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86 st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9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blood cell popul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66—Animal cells
- G01N33/56972—White blood cel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1—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logical cells, e.g. blood cells
- G01N2015/016—White blood cel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2015/1486—Counting the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2015/1497—Particle shap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0—Composi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calibration, simulation, stabilization, preparation or preservation; processes of use in preparation for chemical tes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0—Composi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calibration, simulation, stabilization, preparation or preservation; processes of use in preparation for chemical testing
- Y10T436/101666—Particle count or volume standard or control [e.g., platelet count standards, etc.]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输出因脂质粒子和溶血不良红细胞而产生异常白细胞数的分析仪。其具有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输出系统以及判断白细胞数是否异常的判断系统,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异常时,所述输出系统输出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析方法,其包含:a)根据第一测定数据对血样白细胞第一分类;b)根据第一分类获取血样白细胞数;c)根据第二测定数据对血样白细胞第二分类;d)根据第二分类获取血样白细胞数;e)根据测定数据判断步骤d)白细胞数是否异常;f)步骤d)获得白细胞数异常输出步骤b)白细胞数,判断步骤d)获得白细胞数未异常输出步骤d)白细胞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液分析仪及血液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分析仪从采血管吸取血液,将吸取的血液(试样)与溶血剂等试剂混合制备测定试样。血液分析仪测定该测定试样,分析测得的测定结果,获取血细胞数等分析结果。
比如,用被称为流式细胞技术的方式检测白细胞时,在红细胞被溶血剂溶血的同时,稀释的血样被送往光学检测单元(流动室)。
在光学检测单元,血细胞受到激光照射。血液分析仪根据激光照射所得到的前向散射光和侧向散射光生成粒子的二维分布图(散点图)。
美国专利第6979570号公报记载有上述粒子分析仪。美国专利第6979570号公报记载的粒子分析仪能够根据上述散点图对白细胞分类的同时,计算出白细胞个数。
本发明者们关于上述分析装置对粒子的计数发现了如下问题。比如,如果血液中的脂质粒子因患者注射了脂肪乳剂而增加,则如图12所示,此脂质粒子会出现在作为测定结果的散点图中,当根据此散点图检测白细胞数时,由于脂质粒子的存在,检出的白细胞数量比实际白细胞数多,白细胞数出现假性增高。另,图1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分析仪测定的结果绘制的。
另外,如果红细胞的膜抵抗性高的话,有时会出现溶血剂不能使红细胞充分溶血的溶血不良现象。溶血不良的粒子如图13和图14所示,会出现在作为测定结果的散点图上。因此,如果根据这个散点图检测白细胞数的话,白细胞数就会因溶血不良粒子的存在而检测得比实际白细胞数多,白细胞出现假性增高。图13和图14也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分析仪测定的结果绘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部分涉及一种分析血液试样的分析仪,其包含: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其根据从含血样的测定试样测得的第一测定数据对血样中的白细胞进行第一分类,同时获取上述血样中的白细胞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其根据从含血样的测定试样测得的第二测定数据对血样中的白细胞进行第二分类,同时获取上述血样中的白细胞数;输出系统,用于输出上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以及判断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定数据和第二测定数据至少其中之一判断上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是否发生异常;其中,当上述判断系统判断上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发生异常时,上述输出系统输出上述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
其中所述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可测定从所述血样和第一试剂制备的第一测定试样,根据测得的数据,获取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数;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可以测定从所述血样和不同于第一试剂的第二试剂制备的第二测定试样,根据测得的数据,获取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数。
所述的分析仪其中还包括:分类系统,其根据所述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得的第一分类结果和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第二分类结果将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分为5类。
其中所述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可以将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分成复数个类;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可以将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分成属于所述复数个类中的一类和其他白细胞。其中所述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可以将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分成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 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群以及嗜酸性细胞4类;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可以将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分成嗜碱性细胞群和其他白细胞。
所述的分析仪其中还包括:检测部分,其对含血样的测定试样进行光学测定,检出互不相同的数个光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根据所述检测部分测定所述测定试样时检出的至少第一光学信息对所述血样中的血细胞进行第一分类;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根据所述检测部分测定所述测定试样时检出的至少第二光学信息对所述血样中的血细胞进行第二分类。
其中所述判断系统判断,是否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因将白细胞以外的粒子当作白细胞而多获取白细胞数,从而造成白细胞数异常。
其中所述判断系统可以判断测定试样所含脂质粒子造成的白细胞数异常。其中所述判断系统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测定数据和所述第二测定数据至少一方判断由脂质粒子造成的白细胞数异常。其中所述判断系统可以根据被认为是白细胞以外的血影粒子的粒子中是否含有脂质粒子判断白细胞数是否异常。
所述的分析仪,其中所述判断系统可以判断测定试样中的溶血不良所产生的白细胞数异常。其中所述判断系统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测定数据判断有溶血不良所产生的白细胞数异常。
所述的分析仪,其中所述判断系统可以根据出现在区分白细胞和白细胞以外的血影粒子的境界附近的粒子判断白细胞的异常。
本发明第二部分涉及一种分析血液试样分析仪,其包含: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用于根据从第一试剂和血样制备的测定试样测得的第一测定数据对该血样中的白细胞进行第一分类,同时获取上述血样中的白细胞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根据从第二试剂和所述血样制备的测定试样测得的第二测定数据对该血样中的白细胞进行第二分类,同时获取上述血样中的白细胞数;选择系统,用于根据第一测定数据和第二测定数据至少其中之一选择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或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以及输出系统,用于输出被选白细胞数。
本发明第三部分涉及一种分析血液试样的分析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a)根据测定从第一试剂和血样制备的测定试样得到的第一测定数据对该血样中的白细胞进行第一分类;(b)根据步骤(a)得到的第一分类结果,获取该血样中的白细胞数;(c)根据测定从与所述第一试剂不同的第二试剂和所述血样制备的测定试样得到的第二测定数据对该血样中的白细胞进行第二分类;(d)根据步骤(c)得到的第二分类结果,获取该血样中的白细胞数;(e)根据第一测定数据和第二测定数据至少其中之一判断步骤(d)获得的白细胞数是否发生异常;以及(f)如果步骤(c)判断步骤(d)获得的白细胞数发生异常,则输出步骤(b)获得的白细胞数,如果在步骤(e)判断步骤(d)获得的白细胞数未发生异常,则输出步骤(d)获得的白细胞数。
附图说明:
图1为血液分析仪的斜视图;
图2为测定单元的功能框图;
图3为检测部分的结构图;
图4为DIFF测定的流程图;
图5为4DIFF散点图;
图6为WBC/BASO测定的流程图;
图7为WBC/BASO散点图;
图8为数据处理单元的功能框图;
图9为测定和分析的流程图;
图10为在散点图上检出脂质粒子的说明图;
图11为在散点图上检出溶血不良粒子的说明图;
图12为有脂质粒子出现的散点图;
图13为有溶血不良粒子出现的散点图;
图14为有溶血不良粒子出现的其他散点图;
图15为数据处理单元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一说明。
图1显示了血液分析仪1。此分析仪1是一个用于血液检查的多项目自动血细胞分析装置,可以测定试样容器(采血管)中的血样,并分析其测定结果。
分析仪1具有能测定作为试样的血液的测定单元2和分析测定单元2输出的测定结果、取得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单元3。
另外,图1中测定单元2和数据处理单元3是二个不同的仪器,也可以为一体机。
此分析仪1除可以对白细胞分类和计数外,还能对其他血细胞分类、计数,以下主要就白细胞进行说明。
图2显示了分析仪1的测定单元2的框图。如图2所示,测定单元2包括:血细胞检测部分4、针对检测部分4输出数据的模拟信号处理器5、微机部分6、显示·操作部分7和用于测定血液的仪器机械部分8。
检测部分4含有检测白细胞的白细胞检测器。检测部分4除白细胞检测器外,还有测定红细胞数和血细胞的RBC/PLT检测器、测定血液中的血色素量的HGB检测器和检测幼稚细胞的IMI检测器。
上述白细胞检测器结构为光学式检测器,具体而言,其结构为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的检测器。
在此,所谓血细胞计数技术是测定细胞及其他生物学上的粒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所谓流式细胞技术指让这些粒子在细流中通过进行测定 的方法。
图3显示了白细胞检测器的光学系统。在该图中,激光二极管401发射的光束通过透镜系统402照射到通过鞘液流动室403内的血细胞。
此白细胞检测器可以检出被激光照射的流动室内的血细胞发出的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侧向荧光。
在此,光散射是由于血细胞等粒子阻碍了光的行进方向、光改变其行进方向而产生的现象。检测此散射光可以取得有关粒子大小和结构的信息。所谓前向散射光指粒子发出的与照射光方向基本相同的散射光。从前向散射光可以获得有关粒子(血细胞)大小的信息。所谓侧向散射光是粒子发出的与照射光方向略呈垂直方向的散射光。从侧向散射光可能获得粒子内部的信息。当激光照射血细胞时,侧向散射光强度取决于细胞内部的复杂性(核的形态、大小、密度和颗粒的数量)。因此,利用侧向散射光强度的这一特性可以在对血细胞分类(区分)的基础上,测定血细胞的数量。上面已经叙述了使用前向散射光和侧向散射光作为散射光的原理,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仅限于此,只要能获得反映分析所需粒子特征的散射光信号,对于光源发出的透过鞘液流动室的光束呈哪个角度的散射光都可以使用。
当经染色的血细胞之类的荧光物质受光照射,就会发出比照射光光波长的光。只要得到充分染色,荧光强度就会变强,测定该荧光强度,即可得到有关血细胞染色程度的信息。因此,根据(侧向)荧光强度的差即可进行白细胞分类及其他测定。
如图3所示,通过鞘液流动室403的血细胞(白细胞)发出的前向散射光透过集光镜404和针孔405被光电二极管(前向散射光集光器)406接收。
侧向散射光透过集光镜407、分色镜408、滤光膜409及针孔410被光电倍增管(侧向散射光集光器)411接收。
侧向荧光透过集光镜407和分色镜408被光电倍增管(侧向荧光集光 器)412接收。
各集光器406、411、412输出的集光信号分别由放大器51、52和53等构成的模拟信号处理器5进行放大、波形处理等模拟信号处理,传送至微机部分6。
微机部分6具有将模拟信号处理器5传送过来的集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61。A/D转换器61的输出信号送至微机部分6的演算器62,演算器62演算集光信号,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
微机部分6有由控制用处理器和用于控制用处理器运行的存储器构成的控制器63及由分析用处理器和用于分析用处理器运行的存储器构成的分析器64。
控制器63用于控制仪器机械部分8和其他部分,仪器机械部分8由自动供应采血管的供样器(图示省略)、制样和测定用的流体系统等构成。
分析器64用于分析检测部分4输出的信号,比如,根据检测部分4的输出信号生成二维散点图(尚未分类)等。分析器64通过外部接口65与数据处理单元3连接,能够将生成的散点图等测定结果输送到数据处理单元3。
微机部分6分别通过接口66和接口67与显示和操作部分7、仪器机械部分8连接。
演算器62、控制器63和接口66、67通过总线68连接,控制器63和分析器64通过总线69连接。
作为白细胞测定,本实施方式的分析仪1的测定单元2可以对同一种血样进行第一测定(DIFF测定)和第二测定(WBC/BASO测定)。在此,白细胞大致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粒细胞根据颗粒的染色性分为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
上述第一测定(DIFF测定)是将白细胞分类为4个群进行测定的4DIFF 测定,具体而言,分为淋巴细胞群、单细胞群、嗜酸性细胞群以及中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群测定,对各群的粒子个数计数。
图4显示了测定单元2进行4DIFF测定的流程。此图4显示出在血样中混合第一测定(DIFF)用第一试剂以制备第一测定试样、用白细胞检测器测定该第一测定试样的过程。
图4中,采血管11内的血样被无图示的吸移管抽往采样阀12。用作为第一试剂的一定量溶血剂(STROMATOLYSER-4DL、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制)稀释采样阀12定量的血样,此稀释试样送至反应室13。再向反应室13加入作为其它第一试剂的一定量染色剂(STROMATOLYSER-4DS、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制),进一步稀释已稀释试样。在此状态下将稀释试样在反应室13反应一定时间,即获得血样中的红细胞溶血、白细胞染色的第一测定试样。
第一测定试样与鞘液(CELLPACK(II)、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制)一起送至白细胞检测器,在白细胞检测器用流式细胞法测定。
在第一测定中,分析器64根据白细胞检测器输出的光检测信号中的侧向散射光信号和侧向荧光信号,生成图5所示二维散点图(粒子分布图)作为第一测定结果。在此,侧向散射光信号和侧向荧光信号称为第一光学信息。
此散点图是以侧向散射光强度为X轴、侧向荧光强度为Y轴绘制的,通常出现“红细胞血影细胞群”、“淋巴细胞细胞群”、“单核细胞细胞群”、“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细胞群”和“嗜酸性细胞细胞群”。这些细胞群通过数据处理单元3分析(分类处理)散点图被认识,该分析对白细胞进行第一分类。该分析还对白细胞进行计数。
作为第一试剂的溶血剂(STROMATOLYSER-4DL、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制)其溶血能力受到一定控制,这是因为溶血剂不仅使红细胞,也会使白细胞溶血、收缩,白细胞过度溶血会造成白细胞分类困难,因此,在对白细 胞比较细地分类的DIFF测定中比较稳妥地溶血,抑制白细胞的收缩。
上述WBC/BASO测定(第二测定)可以将血样分类为白细胞(嗜碱性细胞除外)群和嗜碱性细胞群两大类来测定,算出各群的粒子数量。
图6显示分析仪1进行WBC/BASO测定的流程。此图6显示出将第二测定(WBC/BASO)用第二试剂混入血样中制备第二测定试样、用白细胞检测器测定该第二测定试样的过程。
图6中,采血管11内的血样被无图示的吸移管抽往采样阀12。在采样阀12定量的血样用作为第二试剂的一定量溶血剂(STROMATOLYSER-FB(II)、日本希森美康公司产品)稀释,作为稀释试样送至反应室13。在此状态下将稀释试样在反应室13反应一定时间,即获得血样中的红细胞溶血的第二测定试样。
第二测定试样与鞘液(CELLPACK(II)、日本希森美康公司产品)一起送至白细胞检测器,在白细胞检测器用流式细胞法测定。
在第二测定中,分析器64根据白细胞检测器输出的光检测信号中的侧向散射光信号和前向散射光信号,生成图7所示二维散点图(粒子分布图)作为第二测定结果。在此,侧向散射光信号和前向散射光信号称为第二光学信息。
此散点图是以侧向散射光强度为X轴、前向散射光强度为Y轴绘制的,通常出现“红细胞血影细胞群”、“嗜碱性细胞细胞群”和“其他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细胞群”。这些细胞群通过数据处理单元3分析(分类处理)散点图被认识,该分析对白细胞进行第二分类(WBC·BASO分类)。该分析还对白细胞进行计数。
作为第二试剂的溶血剂(STROMATOLYSER-FB(II)、日本希森美康公司产品)其溶血能力比作为第一试剂的溶血剂(STROMATOLYSER-4DL)高。第二测定(WBC/BASO)不对白细胞细分类,因此,即使白细胞也被溶 血剂某种程度地收缩,也可以因用溶血剂切实对红细胞溶血而在准确对白细胞计数的同时,抑制采血后白细胞随时间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检测出白细胞数。
如上所述,分析仪1可以用2个(复数个)测定(分类测定)方法对一个粒子(白细胞)测定,可以获得第一测定的第一测定结果(未分类散点图)和第二测定的第二测定结果(未分类散点图)这二个(数个)测定结果。
测定单元2的微机部分6将第一和第二测定结果输送至数据处理单元3,如图8所示,数据处理单元3主要由主机301、显示装置302和输入设备303构成的计算机构成。主机301主要由CPU301a、ROM301b、RAM301c、硬盘301d、读取装置301e、输出输入接口301f和图像输出接口301h构成,CPU301a、ROM301b、RAM301c、硬盘301d、读取装置301e、输出输入接口301f和图像输出接口301h通过总线301i连接,可进行数据通信。
CPU301a可以执行存储于ROM301b的计算机程序和读到RAM301c的计算机程序。而且,该CPU301a还能通过执行后述应用程序305a实现后述各功能块,发挥数据处理单元的功能。
ROM301b由只读存储器、PROM、EPROM、EEPROM等构成,存储由CPU301a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及其所用数据等。
RAM301c由SRAM或DRAM等构成,用于读取存储在ROM301b和硬盘301d的计算机程序。还可以作为CPU301a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的工作空间。
硬盘301d装有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供CPU301a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以及执行计算机程序所需的数据。后述应用程序305a也装在这个硬盘301d中。
读取装置301e由软驱、CD-ROM驱动器或DVD-ROM驱动器等构成,可读取存储于便携型存储介质305的计算机程序或数据。便携型存储介质 305存储有让计算机实现所定功能的应用程序305a,作为数据处理单元3的计算机可从该便携型存储介质305读取应用程序305a,将其装入硬盘301d。
上述应用程序305a不仅可由便携型存储介质305提供,也可以通过电子通信线路从该电子通信线路(不论有线、无线)连接的、可与数据处理单元3通信的外部机器上下载。比如,上述应用程序305a存储于网络服务器的硬盘中,数据处理单元3可访问该服务器,下载该计算机程序,装入硬盘301d。
硬盘301d比如装有美国微软公司生产的Windows(注册商标)等提供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在以下说明中,本实施方式的应用程序305a均在上述操作系统上运行。
输出输入接口301f由比如USB、IEEE1394、RS—232C等串行接口、SCSI、IDE、IEEE1284等并行接口和由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等组成的模拟信号接口构成。输出输入接口301f接由键盘和鼠标构成的输入设备303,用户可以用该输入设备303直接向数据处理单元3输入数据。
图像输出接口301h与由LCD或CRT等构成的显示装置302连接,将与从CPU301a接收的图像数据相应的图象信号输出到显示装置302。显示装置302按照输入的图象信号显示图像(画面)。
图9显示数据处理单元3用上述应用程序(数据处理程序)进行处理的流程和与之相关的测定单元2的处理流程。首先,当用户开启测定单元2和数据处理单元3的电源,仪器进行测定单元2各机械部分的初始化和数据处理单元3中的计算机程序等初始化(步骤S2-1、S3-1)。
接下来,在数据处理单元3通过用户的操作,测定开始指令被送往测定单元2(步骤S3-2),测定单元2判断是否接收到测定开始指令(步骤S2-2)。
当判断接收到测定开始指令时,测定单元2制备第一、第二测定试样 (步骤S2-3)。在步骤S2-3,第一、第二测定试样的制备是同时进行的。
然后,测定单元2的白细胞检测器依次进行第一测定(4DIFF测定)及其分析处理(步骤S2-4)和第二测定(WBC/BASO测定)及其分析处理(步骤S2-5)。
接着,测定单元2向数据处理单元3输送第一、第二测定中获得的测定结果(第一、第二测定结果)(步骤S2-6)。
数据处理单元3判断是否从测定单元2接收到第一、第二测定结果(步骤S3-3),当判断接收到时,进行以下所述分析处理。
[分析处理]
数据处理单元3对第一和第二测定结果进行白细胞分类的分类处理等分析处理(步骤S3-4、S3-5)。进行分析处理时,也同时进行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等血影的境界处理。
(境界处理)
对DIFF测定(第一测定)结果进行第一分析时,如图5所示,在DIFF散点图上,设定一定的荧光强度作为“血影·白细胞(对象粒子)境界”用于区分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与红细胞血影。根据DIFF测定结果进行境界处理时,出现在荧光强度(染色程度)比血影·白细胞境界强的范围(白细胞范围)内的粒子被认为是白细胞(对象粒子),在荧光强度比血影·白细胞境界弱的范围(血影范围)内的粒子被认为是血影。
对WBC/BASO测定(第二测定)结果进行第二分析时也同样,如图7所示,在WBC散点图上,设定“血影·白细胞(对象粒子)境界”。此境界在侧向散射光强度弱的范围为向右下倾斜趋势,即侧向散射光强度越大,前向散射光强度越小,而在侧向散射光强度强的范围,则前向散射光是一定的。根据WBC/BASO测定结果进行境界处理时,出现在前向散射光强 度(粒子大小)比血影·白细胞境界强的范围(白细胞范围)内的粒子被认为是白细胞(对象粒子),在前向散射光强度比血影·白细胞境界弱的范围(血影范围)内的粒子被认为是血影。
(分类处理)
在分类处理中,经境界处理被认定为白细胞的粒子再通过粒子群(聚类)的识别(分类),分类为白细胞数个分类项目。即在第一分析处理(DIFF分析处理)中将白细胞分为4类。
属于4类的粒子最终被认定为白细胞。在第二分析处理(WBC/BASO分析处理)中,白细胞被分为2类的同时,属于2类的粒子被最终认定为白细胞。从通过分类处理在各散点图中认定为白细胞的粒子数中可以求出DIFF分析处理检出的白细胞数和WBC/BASO分析处理检出的白细胞数。
在各散点图中,从境界处理被认定为血影的物质当中再分出红细胞血影,作为各散点图中的红细胞类。
在分出的各类中生成用于区分各类与散点图上的其他区域的境界,存在于这些境界内的粒子被认定为属于该类的粒子。
进行分类处理时,有时白细胞类会到达血影范围,红细胞血影类也会到达白细胞范围。
(白细胞的5分类)
数据处理单元3根据第一分析处理将白细胞分为4类的结果(第一分类结果)和第二分析处理将白细胞分为2类的结果,将血样的白细胞分为5类。具体而言,从第一分析处理获得的“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群”和第二分析处理获得的“嗜碱性细胞群”分别计算出中性细胞的血细胞个数和嗜碱性细胞的血细胞个数。如此根据第一分析处理所得其他3个白细胞群的各血细胞数量,可以将白细胞5分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并求出各类的血细胞个数。
[判断处理]
数据处理单元3根据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以及必要的话还根据第一分析结果和第二分析结果进行以下判断处理(步骤S3-6)。
[白细胞数(粒子数)的异常判断处理]
如图15所示,数据处理单元3首先判断第一测定结果是否不适用后述规则1(步骤S61)。如果判断第一测定结果不适用规则1,则数据处理单元3判断第二测定结果是否不适用后述规则2(步骤S62)。如果判断第二测定结果不适用规则2,则数据处理单元3判断第二测定结果是否不适用后述规则3(步骤S63)。如果判断第二测定结果不适用规则3,则数据处理单元3判断第二测定结果是否不适用后述规则4(步骤S64)。如果通过步骤S61~64判断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均不适用规则1~4,则数据处理单元3判断:根据第二测定(WBC/BASO测定)结果检出的白细胞数正常(步骤S65)。如果通过步骤S61~64判断第一测定结果和第二测定结果适用规则1~4中的某一项,则数据处理单元3判断:根据第二测定(WBC/BASO测定)结果检出的白细胞数含有白细胞以外的粒子数,为异常(假性高值)(步骤S66)。规则1~4大致分为以脂质粒子为异常原因(规则1和2)和以溶血不良为异常原因(规则3和4)。
[起因于脂质粒子的异常判断条件:规则1、规则2]
是否因脂质粒子原因发生异常,关键看作为第一测定结果的DIFF散点图或作为第二测定结果的WBC/BASO散点图里是否有脂质粒子出现。即,在散点图上设定一定区域为脂质粒子检测用区域,根据在该一定区域中的粒子数量等判断是否有脂质粒子出现。
在此,脂质粒子在4DIFF(第一测定)的散点图中,几乎都如图10(a)所示,横长形地出现在右下方。即,脂质粒子荧光强度(染色程度)比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低。换言之,脂 质粒子的荧光强度与红细胞血影差不多或更低。而且,脂质粒子有从侧向荧光强度(粒子内部的复杂性)低的范围向高的范围扩散分布的倾向。
如此,脂质粒子在DIFF散点图中,主要出现在比血影·白细胞境界靠下的血影范围,因此,根据DIFF散点图算出的白细胞数几乎不含脂质粒子数。
脂质粒子在WBC/BASO(第二测定)的散点图中如图10(b)所示,有时在白细胞(嗜碱性细胞除外)群附近,触须状出现在显示为“脂质粒子1”“脂质粒子2”的某一处,但与DIFF散点图的情况不同,该位置未必一定。图10(b)所示“脂质粒子2”与图12(b)所示脂质粒子对应。
脂质粒子1、2中无论哪一个在WBC/BASO散点图中,还都会出现在比血影·白细胞境界靠上的白细胞范围,因此根据WBC/BASO散点图算出的白细胞数量含有大量脂质粒子数。即使对WBC/BASO散点图进行分类处理,也会出现分类无法适当进行的分类异常,分类处理后所得白细胞数也仍会含有大量脂质粒子数。
[规则1]
根据规则1,在图10(a)所示区域A存在一定数量的血影的话,则判断为异常。
规则1以DIFF散点图为对象、利用了脂质粒子出现在第一测定(DIFF测定)所得DIFF散点图的下方(血影范围)的特性。即,检测脂质粒子用的区域A设定于DIFF散点图上。此区域A虽然设定于上述血影·白细胞境界靠下的血影范围,但也是血影范围中红细胞血影不太出现而脂质粒子会出现的位置。
具体来说,区域A设定于是血影范围、但比红细胞血影群常出现的位置(侧向散射光强度弱的位置)靠近侧向散射光强度强的范围(图10(a)中红细胞血影的右侧)。
如果第一测定结果符合规则1,则判断血样中存在脂质粒子,WBC/BASO测定所得白细胞数为假性高值。
脂质粒子也会出现在WBC/BASO散点图的白细胞范围(图10(b)所示脂质粒子2),因此,也可在WBC/BASO散点图的白细胞范围将区域A设于能与白细胞区分的位置。
[规则2]
根据规则2,当图10(b)所示区域B存在一定数量的血影粒子时,则判断为异常。
规则2以WBC/BASO散点图为对象、利用了图10(b)所示“脂质粒子1”出现在第二测定(WBC/BASO测定)所得WBC/BASO散点图的血影范围(血影·白细胞境界的下方范围)内的特性。即,检测脂质粒子用的区域B设定于WBC/BASO散点图上。此区域B虽然设定于上述血影·白细胞境界靠下的血影范围,但也是血影范围中红细胞血影不太出现而脂质粒子出现的位置。
具体来说,区域B设定于是血影范围、但比红细胞血影群常出现的位置(侧向荧光强度弱的位置)靠近侧向荧光强度强的范围(红细胞血影的上方)。
如果第二测定结果符合规则2,则判断血样中存在脂质粒子,WBC/BASO测定所得白细胞数为假性高值。
脂质粒子也会出现在散点图的白细胞范围,因此,也可将区域B设于散点图的白细胞范围中能与白细胞区分的位置。
用以上规则1、2,图10(b)所示“脂质粒子1”“脂质粒子2”都可以检测出来。特别是用上述规则1可以检出“脂质粒子1”和“脂质粒子2”任何一种。尤其是“脂质粒子1”用规则2也能检测,因此检测精度很高。另外,规则1即使脂质粒子出现在图10(b)所示其他位置也基本上都能检测 出来。
[起因于溶血不良的异常判断条件:规则3、规则4]
判断是否因溶血不良原因发生异常,关键看作为第二测定结果的WBC/BASO散点图是否有溶血不良的粒子(红细胞)出现。即,根据在WBC/BASO散点图上的一定位置中的粒子数量等判断是否发生溶血不良。
在此,溶血不良的粒子在WBC/BASO散点图中,出现在除嗜碱性细胞外的白细胞类和红细胞血影类的中间、或该中间位置靠右侧的位置(稍微右下方)(参照图13(b)和图14(b))。
即,溶血不良的红细胞出现在上述血影·白细胞境界附近跨该境界的位置。换言之,溶血不良的红细胞出现在白细胞类的境界线和红细胞血影类的境界线之间或两境界线附近。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溶血不良的粒子、无异常的话,白细胞类和红细胞血影类的中间位置粒子数很少,但是当红细胞溶血不良时,未充分溶血的红细胞会分布在白细胞类和红细胞血影类的中间位置和其右侧。
如此,溶血不良的红细胞在WBC/BASO散点图中,也出现于比血影·白细胞境界靠上的白细胞范围,因此,根据WBC/BASO散点图算出的白细胞数含有大量溶血不良的红细胞数。
另一方面,溶血不良的红细胞在DIFF散点图中主要出现在比血影·白细胞境界向下的血影范围,因此,根据DIFF散点图算出的白细胞数几乎不含溶血不良的红细胞数。
[规则3]
根据规则3,如图11所示,如果在红细胞血影类和除嗜碱性细胞外的白细胞类的中间位置(血影·白细胞境界附近的第一区域)C1有一定数量以上的粒子,则判断为异常。
当第二测定结果符合规则3时,则判断血样中有溶血不良的红细胞, WBC/BASO测定所得白细胞数为假性高值。
[规则4]
根据规则4,如图11所示,如果在红细胞血影类和除嗜碱性细胞外的白细胞类的中间位置靠右侧(血影·白细胞境界附近的第二区域)C2有一定数量以上的粒子,则判断为异常。
当第二测定结果符合上述规则4时,则判断血样中有溶血不良的红细胞,WBC/BASO测定所得白细胞数为假性高值。
[白细胞个数显示的切换]
因不适用上述规则1~4的任何一个而白细胞数正常时,数据处理单元3判断无需切换白细胞数的输出(步骤S3-7),将WBC/BASO测定检测出的白细胞数输送至显示装置(输出部分)302和打印机等(通常显示;步骤S3-8)。另一方面,如果符合规则1~4的某一个而白细胞数异常的话,数据处理单元3会判断需要进行白细胞输出的切换((步骤S-7),输出DIFF测定检测出来的白细胞数(切换显示;步骤S3-9))。
当输出DIFF测定检测出来的白细胞数时,显示此非WBC/BASO测定检测出的白细胞数,以便让用户了解。比如,输出DIFF测定检测出来的白细胞数时,以带特别标志的方式显示。
如上所述,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分析仪1可以防止因脂质粒子或溶血不良红细胞而显示出虚高的白细胞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析仪1可以根据被认为是白细胞以外的血影粒子的粒子当中是否含有脂质粒子而判断白细胞数是否异常。当有脂质粒子存在时,由于区分白细胞和脂质粒子未必容易,可以通过判断被认为是白细胞以外的血影粒子的粒子当中是否含有脂质粒子来比较容易地判断白细胞数异常。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变形。比如,造成假性高 值的粒子不仅限于脂质粒子和溶血不良粒子,也可以是其他粒子。
当检出脂质粒子时,也可不着眼于散点图的血影范围,而是将着眼点放在白细胞范围(特别是WBC/BASO散点图的白细胞范围中出现的脂质区域)。
Claims (8)
1.一种分析血样的分析仪,包含以下部分:
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其根据从第一试剂和血样制备的测定试样测得的第一测定数据将血样中的白细胞分成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群以及嗜酸性细胞4类,同时获取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数;
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其根据从与所述第一试剂不同的第二试剂和所述血样制备的测定试样测得的第二测定数据将血样中的白细胞分成嗜碱性细胞群和其他白细胞,同时获取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数;
输出系统,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以及
判断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定数据和所述第二测定数据至少其中之一判断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是否发生异常;
其中,所述判断系统能够判断由测定试样所含脂质粒子造成的白细胞数异常,或判断由测定试样中的溶血不良所产生的白细胞数异常;
当所述判断系统判断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发生异常时,所述输出系统输出所述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其中还包括:分类系统,其根据所述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得的第一分类结果和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第二分类结果将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分为5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其中还包括:
检测部分,对含血样的测定试样进行光学测定,检出互不相同的数个光学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根据所述检测部分测定所述测定试样时检出的至少第一光学信息对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进行分类;
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根据所述检测部分测定所述测定试样时检出的至少第二光学信息对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进行分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其中所述判断系统能够根据被认为是白细胞以外的血影粒子的粒子中是否含有脂质粒子判断白细胞数是否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其中所述判断系统能够根据所述第二测定数据判断由溶血不良所产生的白细胞数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仪,其中所述判断系统能够根据出现在区分白细胞和白细胞以外的血影粒子的境界附近的粒子判断白细胞数的异常。
7.一种分析血样的分析仪,包含以下部分:
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其根据从第一试剂和血样制备的测定试样测得的第一测定数据将该血样中的白细胞分成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群以及嗜酸性细胞4类,同时获取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数;
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其根据从与所述第一试剂不同的第二试剂和所述血样制备的测定试样测得的第二测定数据将该血样中的白细胞分成嗜碱性细胞群和其他白细胞,同时获取所述血样中的白细胞数;
选择系统,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定数据和所述第二测定数据至少其中之一选择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和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之一;以及
输出系统,其用于输出被选白细胞数;
其中,当由测定试样所含脂质粒子或由测定试样中的溶血不良导致了所述第二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异常时,所述选择系统选择所述第一白细胞数获取系统获取的白细胞数。
8.一种分析血样的分析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a)根据测定从第一试剂和血样制备的测定试样得到的第一测定数据将该血样中的白细胞分成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群以及嗜酸性细胞4类;
(b)根据在步骤(a)得到的第一分类结果,获取该血样中的白细胞数;
(c)根据测定从与所述第一试剂不同的第二试剂和所述血样制备的测定试样得到的第二测定数据将该血样中的白细胞分成嗜碱性细胞群和其他白细胞;
(d)根据在步骤(c)得到的第二分类结果,获取该血样中的白细胞数;
(e)根据所述第一测定数据和所述第二测定数据至少其中之一判断步骤(d)获得的白细胞数是否发生异常;以及
(f)如果在步骤(e)判断步骤(d)获得的白细胞数发生异常,则输出步骤(b)获得的白细胞数,如果在步骤(e)判断步骤(d)获得的白细胞数未发生异常,则输出步骤(d)获得的白细胞数;
其中,所述步骤(e)判断是由测定试样所含脂质粒子造成的白细胞数异常,或是由测定试样中的溶血不良所产生的白细胞数异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80196 | 2006-06-29 | ||
JP2006180196A JP4922682B2 (ja) | 2006-06-29 | 2006-06-29 | 分析装置 |
JP2006180196 | 2006-06-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97180A CN101097180A (zh) | 2008-01-02 |
CN101097180B true CN101097180B (zh) | 2013-01-23 |
Family
ID=3882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09476.9A Active CN101097180B (zh) | 2006-06-29 | 2007-06-26 | 分析仪及分析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43383B2 (zh) |
EP (1) | EP1887357B1 (zh) |
JP (1) | JP4922682B2 (zh) |
CN (1) | CN10109718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99647B2 (ja) * | 2008-03-28 | 2014-01-29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試料分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01762448B (zh) * | 2008-12-17 | 2013-03-13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粒子分类方法及粒子检测装置 |
JP5355362B2 (ja) | 2008-12-22 | 2013-11-27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検体検査システム、検体検査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5670052B2 (ja) * | 2009-03-26 | 2015-02-18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血液分析装置、血液分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WO2011001681A1 (ja) * | 2009-07-03 | 2011-01-06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血液分析装置及び血液分析方法 |
WO2011105247A1 (ja) * | 2010-02-26 | 2011-09-01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分析装置および試薬容器 |
CN102175587A (zh) * | 2010-12-31 | 2011-09-07 | 深圳市美思康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血液细胞分析、流式细胞分析、体液分析的激光系统 |
CN102539300B (zh) | 2010-12-31 | 2016-01-20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低值样本粒子测量方法及粒子分析仪 |
JP6027742B2 (ja) * | 2011-12-28 | 2016-11-16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血球分析装置、血球分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BR112015024266A2 (pt) | 2013-03-27 | 2017-07-18 | Theranos Inc | método para testar uma amostra biológica em um dispositivo, dispositivo e sistema relacionados |
CN104297497B (zh) | 2013-07-16 | 2016-02-24 | 成都深迈瑞医疗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血液分析方法、控制装置和血液细胞分析仪 |
JP6092132B2 (ja) * | 2014-01-29 | 2017-03-08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血球分析装置 |
MX2016016234A (es) * | 2014-06-11 | 2017-10-02 | Theranos Inc | Metodos, dispositivos y sistemas para analisis de muestras. |
CN105986003B (zh) * | 2015-02-12 | 2020-11-13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白细胞计数方法、装置及细胞分析仪 |
JP6875930B2 (ja) * | 2017-05-31 | 2021-05-26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尿分析装置および尿分析方法 |
CN109270281A (zh) * | 2017-07-18 | 2019-01-25 |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提高白细胞分类结果准确性和计数结果重复性的方法及设备 |
WO2021179177A1 (zh) * | 2020-03-10 | 2021-09-16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JP7357425B2 (ja) | 2020-03-19 | 2023-10-06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細胞分類方法、分類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2730203B (zh) * | 2020-12-29 | 2023-06-16 | 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血球分析仪的光学系统、光学增益校准方法和存储介质 |
EP4174488A4 (en) | 2021-08-31 | 2023-10-11 | Shenzhen Mindray Anim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 SAMPLE ANALYZING DEVICE AND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
WO2023115389A1 (zh) * | 2021-12-22 | 2023-06-29 | 深圳迈瑞动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和样本分析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98350A (zh) * | 2000-02-08 | 2003-02-19 | 国际试药株式会社 | 脂质成分的测定方法和肾病的检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304360A (ja) * | 1989-05-18 | 1990-12-18 |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 血液データの解析方法 |
JP3929283B2 (ja) * | 2000-11-08 | 2007-06-13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骨髄有核細胞の分類計数方法 |
JP2002148261A (ja) * | 2000-11-09 | 2002-05-22 | Sysmex Corp | 異常細胞分類計数方法 |
JP3871624B2 (ja) * | 2001-07-26 | 2007-01-24 |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粒子分析装置 |
US6979570B2 (en) | 2001-07-26 | 2005-12-27 | Sysmex Corporation | Particle analyzer and particle analyzing method |
DE60326603D1 (de) | 2002-06-24 | 2009-04-23 | Sysmex Corp | Verfahren zur klassifizierung und zählung von leukozyten |
-
2006
- 2006-06-29 JP JP2006180196A patent/JP4922682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6-26 CN CN200710109476.9A patent/CN101097180B/zh active Active
- 2007-06-28 EP EP07012709.7A patent/EP1887357B1/en active Active
- 2007-06-28 US US11/824,002 patent/US794338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98350A (zh) * | 2000-02-08 | 2003-02-19 | 国际试药株式会社 | 脂质成分的测定方法和肾病的检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2-148261A 2002.05.2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80041140A1 (en) | 2008-02-21 |
JP4922682B2 (ja) | 2012-04-25 |
EP1887357A2 (en) | 2008-02-13 |
JP2008008786A (ja) | 2008-01-17 |
US7943383B2 (en) | 2011-05-17 |
EP1887357A3 (en) | 2009-07-29 |
CN101097180A (zh) | 2008-01-02 |
EP1887357B1 (en) | 2013-05-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97180B (zh) | 分析仪及分析方法 | |
JP5010443B2 (ja) | 血球分析装置および血球分析方法 | |
EP1714146B1 (en) | Method of measurement of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 | |
Bain et al. | Basic haematological techniques | |
CN101726609B (zh) | 标本分析仪 | |
US20100248300A1 (en) | Blood analyzer, blood analyz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EP1953525B1 (en) | Particle analyzer and particle analyzing method | |
WO2007056621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platelet measurement | |
JP2004506876A5 (zh) | ||
CN102933964A (zh) | 用于测定单个红血细胞的体积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 |
EP2694960A2 (en) | Identifying and enumerating early granulated cells (egcs) | |
JP2000310642A (ja) | 自動分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 |
CN111684263A (zh) | 血液分析系统、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4450589A (zh) | 分析血液样本中红细胞方法及血液分析系统 | |
Longanbach et al. | Automated blood cell analysis | |
CN104749108A (zh) | 血中丝虫幼虫的检测方法、血液分析装置和信息处理系统 | |
Davis et al. | Automated cell analysis: principles | |
JP7319986B2 (ja) | 生体細胞を含む生体試料の分析方法及びその分析方法を実施する分析装置 | |
CN111812070A (zh) | 核左移以及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细胞分析仪 | |
CN114222907B (zh) | 检测和报道中性粒细胞亚群 | |
KR102714409B1 (ko) | 생물학적 세포를 포함하는 생물학적 샘플을 분석하는 방법 및 그 분석 방법을 실현하기 위한 분석 장치 | |
Lewis | Automation in haematology-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 |
CN113884690A (zh) | 样本分析仪及其荧光试剂余量不足的判断方法 | |
Longanbach et al. | Since the 1980s, automated blood cell analysis has virtu-ally replaced manual hemoglobin, hematocrit, and cel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