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0413B - 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10413B CN111810413B CN202010265435.4A CN202010265435A CN111810413B CN 111810413 B CN111810413 B CN 111810413B CN 202010265435 A CN202010265435 A CN 202010265435A CN 111810413 B CN111810413 B CN 1118104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or
- engaging
- partition member
- engaging portion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5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2 Bulk moulding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06—Canned motor pumps
- F04D13/06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93—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w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泵装置,即使在形成覆盖定子的树脂密封部件时树脂材料从定子的外周侧朝向定子的径向内侧流入,也能抑制定子的轴向上的定子和隔壁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偏移。在该泵装置中,在隔壁部件(11)上形成有朝向Z2方向侧的第一抵接面,在定子(6)上形成有朝向Z1方向侧并且与第一抵接面抵接来限制定子相对于隔壁部件向Z1方向的移动的第二抵接面。另外,在定子上形成有用于限制定子相对于隔壁部件向Z2方向的移动的卡合部(25a、25b),在隔壁部件上形成有卡合突起(11s),该卡合突起(11s)在定子的周向上以夹着卡合部(25a、25b)的状态配置并且与卡合部(25a、25b)卡合,限制定子相对于隔壁部件向Z2方向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由树脂密封部件覆盖的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具备配置于泵室中的叶轮及转子和配置于泵室的外侧的定子及电路基板的泵装置是公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在定子及电路基板和泵室之间配置有防止流体流入到定子及电路基板的配置部位的隔壁部件。定子及电路基板被树脂密封部件覆盖。定子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具备驱动用线圈和经由绝缘体卷绕驱动用线圈的定子铁芯。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在绝缘体上形成有第一卡合部,在隔壁部件上形成有卡合第一卡合部的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形成为平板状,并且能够在定子的径向上弹性变形,以便能通过卡扣与第二卡合部卡合。第二卡合部形成为门型。第一卡合部从定子的径向上的内侧卡合于第二卡合部。在第一卡合部形成有朝向定子的轴向的一侧的第一抵接面,在第二卡合部形成有第二抵接面,该第二抵接面朝向定子的轴向的另一侧并且供第一抵接面抵接,限制定子向轴向的一侧的移动。
在制造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时,在将隔壁部件插入到定子的内周侧的状态下将电路基板固定到隔壁部件上并且使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卡合。另外,将该状态下的隔壁部件、定子及电路基板配置到模具内,将树脂材料从定子的径向中的一方向注入到模具内并使其固化,形成覆盖定子及电路基板的树脂密封部件。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因为在绝缘体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面,供第一抵接面抵接而限制定子向轴向上的一侧的移动第二抵接面形成在隔壁部件上,所以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即使较大的成型压力作用在隔壁部件、定子及电路基板上,也能够抑制定子的轴向上的定子和隔壁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70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推测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从定子的径向中的一方向注入到模具内的树脂材料沿着定子的外周面在定子的周向上流过之后,从定子的外周侧朝向定子的径向内侧流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揭示,因为形成为平板状的第一卡合部从定子的径向内侧卡合于第二卡合部,所以根据绝缘体的材质、第一卡合部的厚度等不同,树脂材料从定子的外周侧朝向定子的径向内侧流入时,第一卡合部向定子的径向内侧变形,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卡合状态可能被解除。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揭示,如果在树脂材料从定子的外周侧朝向定子的径向内侧流入时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则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不易抑制定子的轴向上的定子和隔壁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于是,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泵装置,其具备具有配置于泵室和定子之间的隔壁的隔壁部件和覆盖定子的树脂密封部件,即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树脂材料从定子的外周侧朝向定子的径向内侧流入,也能够抑制定子的轴向上的定子和隔壁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叶轮;转子,所述转子安装有叶轮并且具有驱动用磁铁;定子,所述定子形成为筒状且配置于转子的外周侧,并且具有驱动用线圈;泵室,所述泵室配置有叶轮及转子并且供流体通过;隔壁部件,所述隔壁部件具有配置于定子和泵室之间且防止泵室内的流体流入到定子的配置部位的隔壁;以及树脂制的树脂密封部件,所述树脂密封部件覆盖定子,将形成为筒状的定子的轴向上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在隔壁部件上形成有朝向第一方向侧的第一抵接面,在定子上形成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朝向第二方向侧并且与第一抵接面抵接,限制定子相对于隔壁部件向第二方向的移动,在定子及隔壁部件中的任一方形成有用于限制定子相对于隔壁部件向第一方向的移动的卡合部,在定子及隔壁部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卡合突起,所述卡合突起在定子的周向上以夹着卡合部的状态配置并且与卡合部卡合,限制定子相对于隔壁部件向第一方向的移动。
在本发明中,例如,卡合部以向定子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定子上,卡合突起以朝向第一方向侧立起的方式形成于隔壁部件上,并且从定子的周向上的一侧且从第一方向侧卡合到卡合部。
在本发明的泵装置中,将定子的轴向上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在隔壁部件上形成有朝向第一方向侧的第一抵接面,在定子上形成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朝向第二方向侧并且与第一抵接面抵接,限制定子相对于隔壁部件向第二方向的移动。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定子及隔壁部件中的任一方形成有卡合部,在定子及隔壁部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卡合突起,所述卡合突起与卡合部卡合,限制定子相对于隔壁部件向第一方向的移动。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即使较大的成型压力作用在隔壁部件及定子上,也能够抑制定子的轴向上的定子和隔壁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卡合突起在定子的周向上以夹着卡合部的状态配置,所以即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树脂材料从定子的外周侧朝向定子的径向内侧流入,卡合突起也不易向卡合部和卡合突起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定子的周向上的一侧变形。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树脂材料从定子的外周侧朝向定子的径向内侧流入,也能够防止卡合部和卡合突起的卡合状态因树脂材料的流动而被解除。
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即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树脂材料从定子的外周侧朝向定子的径向内侧流入,也能够抑制定子的轴向上的定子和隔壁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偏移。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卡合突起在定子的周向上以夹着卡合部的状态配置,所以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能够抑制定子的周向上的定子和隔壁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在本发明中,例如,在卡合部形成有朝向第一方向侧的第三抵接面,在卡合突起上形成有第四抵接面,所述第四抵接面朝向第二方向侧并且供第三抵接面抵接,以限制定子相对于隔壁部件向第一方向的移动。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定子及隔壁部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朝向卡合部在定子的轴向上立起,凸部在定子的周向上配置于以夹着卡合部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之间。像这样构成时,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树脂材料不易流入到定子的周向上的两个卡合突起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流入到定子的周向上的两个卡合突起之间的树脂材料引起卡合突起向定子的周向上的一侧变形,从而导致卡合部和卡合突起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卡合部形成于多个部位,并且以夹着卡合部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形成于多个部位,形成于多个部位的卡合部在定子的周向以不等间隔配置。像这样构成时,相对于隔壁部件,能够将定子安装到定子的周向上的恒定位置。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卡合突起能够在定子的周向上弹性变形,以便能够通过卡扣与卡合部卡合。像这样构成时,能够以使用了卡扣结构的简单的结构使卡合突起卡合到卡合部。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隔壁部件上形成有用于防止树脂密封部件相对于隔壁部件向第一方向剥离的防剥离部。像这样构成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树脂密封部件从隔壁部件剥离。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泵装置具备配置于泵室的外侧并且固定于隔壁部件上的电路基板,定子具备绝缘部件和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经由绝缘部件卷绕驱动用线圈的多个突极部,电路基板以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和定子的轴向一致的状态固定于隔壁的第一方向侧部分,并且配置于比定子铁芯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在绝缘部件上形成有从第一方向侧与电路基板接触的焊接部。像这样构成时,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即使较大的成型压力作用在电路基板上,也能够抑制电路基板的翘曲等变形。
在本发明中,例如,在卡合突起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形成有从第一方向侧与卡合部接触的焊接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限制定子相对于隔壁部件向第一方向的移动。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具备具有配置于泵室和定子之间的隔壁的隔壁部件和覆盖定子的树脂密封部件的泵装置中,即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树脂材料从定子的外周侧朝向定子的径向内侧流入,也能够抑制定子的轴向上的定子和隔壁部件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路基板、定子及隔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定子及隔壁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隔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从图3的E-E方向表示卡合部及卡合突起等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泵装置;2…叶轮;4…电路基板;5…转子;6…定子;9…泵室;11…隔壁部件;11a…隔壁;11h…台阶面(第一抵接面);11p…防剥离部;11s…卡合突起;11u…上表面(第四抵接面);11v…凸部;11w…焊接部;12…树脂密封部件;14…驱动用磁铁;23…驱动用线圈;24…定子铁芯;24b…突极部;24d…抵接面(第二抵接面);25…绝缘体(绝缘部件);25a、25b…卡合部;25d…抵接面(第三抵接面);25f…焊接部;Z1…第二方向;Z2…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泵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路基板4、定子6及隔壁部件11的立体图。在后面的说明中,将图1的上侧(Z1方向侧)设为“上”侧,将图1的下侧(Z2方向侧)设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是被称为密封泵(屏蔽电动泵)的类型的泵,具备叶轮2、使叶轮2旋转的电动机3以及用于控制电动机3的电路基板4。电动机3具备转子5和定子6。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3是三相无刷电动机。叶轮2、电动机3及电路基板4配置于壳体的内部,该壳体具备外壳7和覆盖外壳7的上部的上壳8。外壳7和上壳8通过省略了图示的螺丝互相固定。
在上壳8形成有流体的吸入部8a和流体的排出部8b。在外壳7和上壳8之间形成有从吸入部8a吸入的流体朝向排出部8b通过的泵室9。另外,在外壳7和上壳8的接合部分配置有用于确保泵室9的密闭性的密封部件(O型圈)10。外壳7具备隔壁部件11和树脂制的树脂密封部件12,该隔壁部件11具有配置于泵室9和定子6之间以便将泵室9和定子6隔开的隔壁11a,该树脂密封部件12覆盖隔壁部件11的下表面及侧面。
转子5具备驱动用磁铁14、圆筒状的套筒15以及保持驱动用磁铁14及套筒15的保持部件16。保持部件16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圆筒状。驱动用磁铁14固定于保持部件16的外周侧,套筒15固定于保持部件16的内周侧。在配置于上侧的保持部件16的凸缘部16a固定有叶轮2。即,在转子5上安装有叶轮2。叶轮2及转子5配置于泵室9。
转子5被固定轴17能旋转地支承。固定轴17配置为固定轴17的轴向和上下方向一致。即,上下方向是转子5的轴向。固定轴17的上端被上壳8保持,固定轴17的下端被外壳7保持。固定轴17插入套筒15的内周侧。另外,在固定轴17上安装有与套筒15的上端面抵接的推力轴承部件18。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15作为转子5的向心轴承发挥作用,套筒15及推力轴承部件18作为转子5的推力轴承发挥作用。
定子6具备驱动用线圈23、定子铁芯24以及作为绝缘部件的绝缘体25,整体上形成为筒状。具体地说,定子6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定子6隔着隔壁11a配置于转子5的外周侧,定子6配置为定子6的轴向和上下方向一致。即,上下方向是定子6的轴向。关于定子6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下方向(Z2方向)是定子6的轴向上的一方即第一方向、上方向(Z1方向)是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转子5及定子6的径向设为“径向”,将转子5及定子6的周向(圆周方向)设为“周向”。另外,将径向中的、图1等的X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径向中的、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图1等的Y1方向设为“前方向”,将与前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图1等的Y2方向设为“后方向”。
如上所述,隔壁部件11具备隔壁11a。隔壁11a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具备圆筒部11b、底部11c以及凸缘部11d。圆筒部11b形成为圆筒状,以覆盖驱动用磁铁14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即,圆筒部11b配置于转子5和定子6之间。具体地说,圆筒部11b在径向上配置于转子5和定子6之间。
底部11c形成为封闭圆筒部11b的下端的圆盘状。凸缘部11d形成为从圆筒部11b的上端向径向外侧扩展。如图1所示,隔壁11a的内侧及上侧组成泵室9,叶轮2及转子5配置于隔壁11a的内侧及上侧。隔壁11a起到防止泵室9内的流体流入到定子6及电路基板4的配置部位的作用。关于隔壁部件11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定子、外壳及电路基板的结构)
图3是图2所示的定子6及隔壁部件11的俯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隔壁部件11的立体图。图5是从图3的E-E方向表示卡合部25b及卡合突起11s等的图。
如上所述,定子6具备驱动用线圈23、定子铁芯24以及绝缘体25。定子铁芯24是通过层叠由磁性材料构成的薄磁性板而形成的层叠铁芯。定子铁芯24具备形成为环状的外周环部24a和从外周环部24a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极部24b。本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24具备九个突极部24b。九个突极部24b以等角度间距形成,在周向上以规定间距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定子铁芯24所具有的突极部24b的数量也可以是九个以外的数量。
外周环部24a形成为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外周面的形状为大致圆形状的环状。外周环部24a的外周面构成定子铁芯24的外周面。本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24是所谓的卷边铁芯,通过将由带状铁芯和从该带状铁芯的一表面立起的九个突极部24b构成的铁芯的端部彼此连接,形成为环状。需要说明的是,定子铁芯24也可以是通过组合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的铁芯而形成的所谓分割式铁芯。
构成突极部24b的前端部(径向的内侧端部)的突极前端部24c的前端面(径向内侧端面)隔着圆筒部11b与驱动用磁铁14的外周面对置。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突极前端部24c的形状为圆弧状。突极前端部24c的上端面及下端面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本实施方式的突极前端部24c的上端面用作第二抵接面,该第二抵接面朝向上侧,并且与隔壁部件11上形成的后述的台阶面11h抵接,限制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上方向的移动。即,在定子6上形成有第二抵接面,该第二抵接面朝向上侧,并且与台阶面11h抵接,限制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上方向的移动。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突极前端部24c的上端面设为“抵接面24d”(参照图1)。
绝缘体25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体25由安装在每个突极部24b的多个独立绝缘体26构成。即,绝缘体25由九个独立绝缘体26构成。独立绝缘体26形成为两端具有凸缘部的带凸缘的筒状,以形成为筒状的独立绝缘体26的轴向和定子6的径向一致的方式安装于突极部24b。独立绝缘体26具备构成径向上的独立绝缘体26的外侧部分的外侧凸缘部26a。外侧凸缘部26a覆盖外周环部24a的一部分的上下两端面和外周环部24a的一部分的内周侧。
在绝缘体25上形成有用于限制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下方向的移动的卡合部25a、25b。即,在定子6上形成有用于限制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下方向的移动的卡合部25a、25b。卡合部25a、25b形成于绝缘体25的上端侧部分。卡合部25a、25b以向径向上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卡合部25a、25b的径向上的外侧端比定子铁芯24的外周面(即,外周环部24a的外周面)更向径向上的外侧突出。
卡合部25a、25b形成于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三个部位形成有卡合部25a、25b。具体地说,在绝缘体25的前端部的一个部位形成有卡合部25a,并且在绝缘体25的右端部的一个部位和绝缘体25的左端部的一个部位形成有卡合部25b。即,在三个部位形成的卡合部25a、25b在周向上以不等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绝缘体25的前端部的卡合部25a由在周向上以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部片25c构成。
卡合部25b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板状。卡合部25b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卡合部25b的周向上的端面是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卡合部片25c与卡合部25b同样,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板状。卡合部片25c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卡合部片25c的周向上的端面是与左右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另外,卡合部25b的上表面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及卡合部片25c的上表面的周向上的两端部是随着朝向周向的外侧而向下侧倾斜的倾斜面(参照图5)。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25b的下表面及卡合部片25c的下表面是朝向下侧的第三抵接面。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卡合部25b的下表面及卡合部片25c的下表面设为“抵接面25d”。需要说明的是,卡合部25b形成于九个独立绝缘体26中的两个独立绝缘体26的外侧凸缘部26a,卡合部片25c形成于其余七个独立绝缘体26中的两个独立绝缘体26的外侧凸缘部26a。
在绝缘体25的下端面形成有朝向下侧突出的突起25e。突起25e形成于径向上的绝缘体25的外侧部分。另外,突起25e形成于四个部位。具体地说,在绝缘体25的前端部的两个部位、绝缘体25的右端部的一个部位以及绝缘体25的左端部的一个部位形成有突起25e。另外,突起25e形成于形成卡合部25b的两个独立绝缘体26的外侧凸缘部26a和形成卡合部片25c的两个独立绝缘体26的外侧凸缘部26a。
如后述,电路基板4配置于比定子铁芯24靠下侧的位置。突起25e的前端部(下端部)是从下侧与电路基板4接触并支承电路基板4的焊接部25f。即,在绝缘体25上形成有从下侧与电路基板4接触的焊接部25f。通过对突起25e的前端部施加热量或压力使突起25e的前端部熔融而形成焊接部25f。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示出了形成焊接部25f之前的突起25e。
隔壁部件11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如上所述,隔壁部件11的隔壁11a具备圆筒部11b、底部11c以及凸缘部11d。如图4所示,圆筒部11b的外周面由构成圆筒部11b的外周面的上端侧部分的大径外周面11e和外径略小于大径外周面11e的小径外周面11f构成。
在小径外周面11f上形成有略微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11g。凸部11g形成为从大径外周面11e的下端朝向下侧以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九个凸部11g。九个凸部11g在周向上以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形成,且以等角度间距配置。径向上的凸部11g的外侧面的直径等于大径外周面11e的外径。凸部11g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突极前端部24c之间(参照图3)。
在大径外周面11e和小径外周面11f间的边界形成有作为第一抵接面的台阶面11h。台阶面11h是朝向下侧的平面。另外,台阶面11h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定子铁芯24的抵接面24d与台阶面11h抵接(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台阶面11h和抵接面24d,定子6和隔壁部件11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并且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上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在底部11c的上表面形成有保持固定轴17的下端侧的轴保持部11j(参照图1)。轴保持部11j从底部11c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在底部11c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将电路基板4固定到隔壁部件11上的固定用突起11k和用于将电路基板4定位的定位用突起11n。固定用突起11k及定位用突起11n从底部11c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
在凸缘部11d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防止树脂密封部件12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下方向剥离的防剥离部11p。防剥离部11p由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朝向下侧立起的连接部11q和与连接部11q的下端连接的固定部11r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五个部位形成有防剥离部11p。具体地说,在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前端部的一个部位、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右端部的两个部位以及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左端部的两个部位形成有防剥离部11p。
即,在五个部位形成的防剥离部11p在周向上以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如图3所示,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形成于凸缘部11d的前端部的防剥离部11p在周向上配置于两个卡合部片25c之间。另外,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在凸缘部11d的左右两端部形成的两个防剥离部11p之间配置有卡合部25b。
连接部11q形成为以圆筒部11b的轴心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另外,连接部11q形成为以径向为厚度方向的弯板状。固定部11r形成为以圆筒部11b的轴心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另外,固定部11r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弯板状。固定部11r从连接部11q的下端朝向径向外侧扩展,周向上的防剥离部11p的截面形状为L形状。
另外,在凸缘部11d的下表面形成有卡合突起11s,该卡合突起11s卡合于绝缘体25的卡合部25a、25b,限制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下方向的移动。卡合突起11s在周向上以夹着卡合部25a、25b的状态配置。即,在周向上的卡合部25a的两侧分别配置有卡合突起11s,并且在周向上的卡合部25b的两侧分别配置有卡合突起11s。
如上所述,在多个部位形成有卡合部25a、25b,以夹着卡合部25a、25b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11s配置于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25a、25b形成于三个部位,以夹着卡合部25a、25b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11s形成于三个部位。具体地说,在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前端部的一个部位、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右端部的一个部位以及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左端部的一个部位形成有两个卡合突起11s。即,在隔壁部件11上形成有共计六个卡合突起11s。
形成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前端部的一个部位的防剥离部11p在周向上配置在形成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前端部的两个卡合突起11s之间。形成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右端部的两个卡合突起11s在周向上配置在形成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右端部的两个部位的防剥离部11p之间,形成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左端部的两个卡合突起11s在周向上配置在形成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的左端部的两个部位的防剥离部11p之间。
在周向上以夹着卡合部25a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11s的周向间隔(具体地说,是两个卡合突起11s的除了后面将描述的钩部11t以外的部分的周向间隔)略大于周向上的卡合部25a的宽度(具体地说,是图3中配置于右侧的卡合部片25c的右侧的端面和图3中配置于左侧的卡合部片25c的左侧的端面的周向距离)。在周向上以夹着卡合部25b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11s的周向间隔(具体地说,是两个卡合突起11s的除了后面将描述的钩部11t以外的部分的周向间隔)略大于周向上的卡合部25b的宽度(参照图5)。
卡合突起11s形成为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朝向下侧立起的四棱柱状。形成于凸缘部11d的前端部的卡合突起11s的周向侧面是与左右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分别形成于凸缘部11d的左右两端部的卡合突起11s的周向侧面是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卡合突起11s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防剥离部11p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另外,卡合突起11s的下端面配置于比卡合部25a、25b的下表面(即,抵接面25d)靠下侧的位置。
卡合突起11s的前端部(下端部)形成为钩形状。具体地说,卡合突起11s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在周向上向卡合部25a、25b侧突出的钩部11t的钩形状。周向上的钩部11t的上端的宽度比周向上的钩部11t的下端的宽度宽。如图5所示,钩部11t的上表面11u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钩部11t的下表面是在周向上随着远离卡合部25a、25b而朝向下侧倾斜的倾斜面。
卡合突起11s从周向上的一侧且下侧卡合于卡合部25a、25b。另外,卡合突起11s能够在周向上弹性变形,以便能够通过卡扣与卡合部25a、25b卡合,卡合突起11s通过利用卡合突起11s的弹性使卡合突起11s卡合于卡合部25a、25b的卡扣与卡合部25a、25b卡合。即,卡合突起11s形成为能够在周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片状。
在卡合突起11s和卡合部25a、25b卡合的状态下,钩部11t的上表面11u能够与绝缘体25的抵接面25d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钩部11t的上表面11u和抵接面25d来限制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下方向的移动。本实施方式的上表面11u是第四抵接面,该第四抵接面朝向上侧并且抵接面25d抵接而限制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下方向的移动。
另外,在凸缘部11d的下表面形成有朝向下侧立起的凸部11v。凸部11v在周向上形成于以夹着卡合部25a、25b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11s之间。具体地说,在周向上的以夹着卡合部25a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11s之间的两个部位形成有凸部11v,并且在周向上的以夹着卡合部25b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11s之间的一个部位形成有凸部11v。
凸部11v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凸部11v的厚度方向与径向大致一致。凸部11v的下表面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凸部11v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卡合突起11s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另外,凸部11v的下表面配置于比卡合部25a、25b的上表面靠下侧的位置。在以夹着卡合部25a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11s之间形成的凸部11v配置于卡合部片25c的上侧。在以夹着卡合部25b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11s之间形成的凸部11v配置于卡合部25b的上侧。即,凸部11v朝向卡合部25a、25b立起。
驱动用线圈23由铜合金等制成的导线23a(参照图2)构成。驱动用线圈23经由绝缘体25卷绕到九个突极部24b的每一个上,定子6具备九个驱动用线圈23。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3是三相无刷电动机,九个驱动用线圈23中的三个驱动用线圈23是U相线圈,其余六个驱动用线圈23中的三个驱动用线圈23是V相线圈,剩下的三个驱动用线圈23是W相线圈。
U相线圈、V相线圈以及W相线圈在周向上按顺序排列。通过将一根导线23a按顺序卷绕于三个突极部24b而形成三个U相线圈,通过将一根导线23a按顺序卷绕于三个突极部24b而形成三个V相线圈,通过将一根导线23a按顺序卷绕于三个突极部24b而形成三个W相线圈。
电路基板4是玻璃环氧基板等刚性基板,形成为平板状。电路基板4以电路基板4的厚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一致的状态固定于隔壁部件11上。另外,电路基板4固定于隔壁11a的下端侧部分。具体地说,电路基板4以由固定用突起11k和定位用突起11n定位的状态,通过拧入到固定用突起11k的螺丝28被固定。即,电路基板4在比底部11c靠下侧的位置固定于底部11c,配置于泵室9的外侧。另外,电路基板4配置于比驱动用线圈23及定子铁芯24靠下侧的位置。
在电路基板4的外周端形成有配置突起25e的下端部的缺口。绝缘体25的焊接部25f与电路基板4的下表面接触。另外,在电路基板4的外周端形成有配置导线23a的端部的缺口。在电路基板4的下表面,沿着缺口的边缘形成有软钎焊导线23a的端部的钎焊焊盘4a。钎焊焊盘4a形成于三个部位。电路基板4的后端部是引线连接部4b,从电路基板4引出的引线29(参照图1)的端部软钎焊固定在该引线连接部4b。
树脂密封部件12由BMC(Bulk Molding Compound:团状模塑料)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覆盖定子6及电路基板4。树脂密封部件12起到保护电路基板4及驱动用线圈23等不受流体影响的作用。另外,树脂密封部件12整体上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完全覆盖定子6、圆筒部11b及底部11c。另外,树脂密封部件12覆盖电路基板4的除了引线连接部4b以外的所有部分和凸缘部11d的下表面。在树脂密封部件12的后端部固定有保持引线29的保持部件30(参照图1)。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绝缘体25安装到形成环状的定子铁芯24之前的带状铁芯上之后,卷绕驱动用线圈23,此后,将带状铁芯的端部彼此连接,形成环状的定子铁芯24。当形成环状的定子铁芯24而完成定子6时,将隔壁部件11的圆筒部11b插入到定子6的内周侧,将定子6安装到隔壁部件11上。
将定子6安装到隔壁部件11时,使隔壁部件11的台阶面11h和定子铁芯24的抵接面24d抵接,并且使隔壁部件11的卡合突起11s与绝缘体25的卡合部25a、25b卡合。之后,在已经通过固定用突起11k和定位用突起11n将电路基板4定位的状态下,通过拧入到固定用突起11k的螺丝28,将电路基板4固定到隔壁部件11上。之后,使绝缘体25的突起25e的前端部熔融形成焊接部25f。此后,将导线23a的端部软钎焊固定到钎焊焊盘4a上。
此后,将固定了电路基板4及定子6的隔壁部件11配置到模具内,通过将树脂材料注入该模具内并使其固化,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即,通过将树脂材料注塑到固定了电路基板4及定子6的状态下的隔壁部件11,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时,从前侧将树脂材料注入模具内。
因此,在树脂密封部件12的前表面形成有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时的树脂的流入口(浇口)的痕迹即浇口痕迹。另外,在成型树脂密封部件12时,配置于模具内的电路基板4的后端部(即,引线连接部4b)及隔壁部件11的后端部等被模具支承。需要说明的是,从前侧注入模具内的树脂材料沿着定子6的外周面在周向上流动以后,从定子6的外周侧朝向径向内侧流入。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定子铁芯24的抵接面24d和隔壁部件11的台阶面11h限制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上方向的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绝缘体25的抵接面25d和隔壁部件11的钩部11t的上表面11u限制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下方向的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时,即使较大的成型压力作用在定子6及隔壁部件11上,也能够抑制上下方向上的定子6和隔壁部件11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卡合突起11s在周向上以夹着卡合部25a、25b的状态配置,所以即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时树脂材料从定子6的外周侧朝向径向内侧流入,卡合突起11s也不易向卡合部25a、25b和卡合突起11s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周向上的一侧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时树脂材料从定子6的外周侧朝向径向内侧流入,也能够防止卡合部25a、25b和卡合突起11s的卡合状态因树脂材料的流动而被解除。
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时树脂材料从定子6的外周侧朝向径向内侧流入,也能够抑制上下方向上的定子6和隔壁部件11的相对位置的偏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卡合突起11s在周向上以夹着卡合部25a、25b的状态配置,所以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时能够抑制周向上的定子6和隔壁部件11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的以夹着卡合部25a、25b的状态配置的两个卡合突起11s之间形成有凸部11v。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时,树脂材料不易流入到周向上的两个卡合突起11s之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流入到周向上的两个卡合突起11s之间的树脂材料引起卡合突起11s向卡合部25a、25b和卡合突起11s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周向上的一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三个部位的卡合部25a、25b在周向上以不等间隔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隔壁部件11,能够将定子6安装于周向上的恒定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易于防止构成U相线圈的导线23a、构成V相线圈的导线23a及构成W相线圈的导线23a软钎焊到错误的钎焊焊盘4a上的接线错误。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突起11s通过卡扣与卡合部25a、25b卡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卡合突起11s与卡合部25a、25b卡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隔壁部件11上形成有防剥离部11p,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树脂密封部件12从隔壁部件11剥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绝缘体25上形成有从下侧与电路基板4接触的焊接部25f,所以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2时,即使较大的成型压力作用在电路基板4上,也能够抑制电路基板4的翘曲等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螺丝28将电路基板4固定到隔壁部件11上后,使绝缘体25的突起25e的前端部熔融形成焊接部25f,之后将导线23a的端部软钎焊固定到钎焊焊盘4a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直到将固定有电路基板4及定子6的隔壁部件11配置到模具内的作业工序中,大的负载不易作用在导线23a的软钎焊到钎焊焊盘4a的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直到将固定有电路基板4及定子6的隔壁部件11配置到模具内的作业工序中,能够抑制导线23a的软钎焊到钎焊焊盘4a的部分的损伤。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一例,但不限于此,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卡合突起11s的下端部形成从下侧与卡合部25a、25b接触的焊接部11w(参照图5的双点划线)。通过对钩部11t施加热量或压力使钩部11t熔融而形成焊接部11w。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限制定子6相对于隔壁部件11向下方向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使钩部11t熔融形成焊接部11w时,凸部11v起到支承卡合部25a、25b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绝缘体25的前端部形成卡合部25b,代替卡合部25a。在这种情况下,三个卡合部25b也可以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绝缘体25上形成的卡合部25a、25b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以上,也可以是两个。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卡合部25a、25b的数量,在隔壁部件11上形成多个卡合突起11s。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定子铁芯24上形成相当于卡合部25a、25b的卡合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绝缘体25上形成相当于抵接面24d的抵接面。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驱动用线圈23被卷绕到作为形成为带凸缘的圆筒状的绝缘部件的绕线架之后,将卷绕有驱动用线圈23的状态下的绕线架安装到定子铁芯24的突极部24b。在这种情况下,在绕线架上形成相当于卡合部25a、25b的卡合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隔壁部件11上形成相当于卡合部25a、25b的卡合部,在定子6上形成相当于卡合突起11s的卡合突起。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于定子6上的卡合突起从周向上的一侧且从上侧与形成于隔壁部件11上的卡合部卡合。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定子6上形成相当于凸部11v的凸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合突起11s也可以通过卡扣以外的卡合方法与卡合部25a、25b卡合。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隔壁部件11上也可以不形成凸部11v,也可以不形成防剥离部11p。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叶轮2也可以与转子5一体形成。例如,叶轮2也可以与保持部件16一体形成。
Claims (8)
1.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叶轮;
转子,所述转子安装有所述叶轮并且具有驱动用磁铁;
定子,所述定子形成为筒状且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并且具有驱动用线圈;
泵室,所述泵室配置有所述叶轮及所述转子并且供流体通过;
隔壁部件,所述隔壁部件具有隔壁,所述隔壁配置于所述定子和所述泵室之间,且防止所述泵室内的流体流入到所述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
树脂制的树脂密封部件,所述树脂密封部件覆盖所述定子,
将形成为筒状的所述定子的轴向上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在所述隔壁部件上形成有朝向第一方向侧的第一抵接面,
在所述定子上形成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朝向第二方向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限制所述定子相对于所述隔壁部件向第二方向的移动,
在所述定子及所述隔壁部件中的任一方形成有用于限制所述定子相对于所述隔壁部件向第一方向的移动的卡合部,
在所述定子及所述隔壁部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卡合突起,所述卡合突起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以夹着所述卡合部的状态配置并且与所述卡合部卡合,限制所述定子相对于所述隔壁部件向第一方向的移动,
所述卡合突起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能够弹性变形,以便能通过卡扣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以向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定子,
所述卡合突起以朝向第一方向侧立起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隔壁部件,并且从所述定子的周向上的一侧且从第一方向侧卡合到所述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部形成有朝向第一方向侧的第三抵接面,
在所述卡合突起上形成有第四抵接面,所述第四抵接面朝向第二方向侧并且供所述第三抵接面抵接,限制所述定子相对于所述隔壁部件向第一方向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及所述隔壁部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卡合部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上立起,
所述凸部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配置于以夹着所述卡合部的状态配置的两个所述卡合突起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形成于多个部位,并且以夹着所述卡合部的状态配置的两个所述卡合突起形成于多个部位,
形成于多个部位的所述卡合部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以不等间隔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壁部件上形成有用于防止所述树脂密封部件相对于所述隔壁部件向第一方向剥离的防剥离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于所述泵室的外侧并且固定于所述隔壁部件的电路基板,
所述定子具备绝缘部件和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经由所述绝缘部件卷绕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多个突极部,
所述电路基板以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和所述定子的轴向一致的状态固定于所述隔壁的第一方向侧部分,并且配置于比所述定子铁芯靠第一方向侧的位置,
在所述绝缘部件上形成有从第一方向侧与所述电路基板接触的焊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突起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形成有从第一方向侧与所述卡合部接触的焊接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75736 | 2019-04-11 | ||
JP2019075736 | 2019-04-11 | ||
JP2019156469A JP2020172922A (ja) | 2019-04-11 | 2019-08-29 | ポンプ装置 |
JP2019-156469 | 2019-08-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10413A CN111810413A (zh) | 2020-10-23 |
CN111810413B true CN111810413B (zh) | 2022-02-08 |
Family
ID=7283088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93757.XU Active CN211975417U (zh) | 2019-04-11 | 2020-04-07 | 泵装置 |
CN202010265435.4A Active CN111810413B (zh) | 2019-04-11 | 2020-04-07 | 泵装置 |
CN202020496678.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975418U (zh) | 2019-04-11 | 2020-04-07 | 泵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93757.XU Active CN211975417U (zh) | 2019-04-11 | 2020-04-07 | 泵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96678.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975418U (zh) | 2019-04-11 | 2020-04-07 | 泵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2) | JP2020172922A (zh) |
CN (3) | CN211975417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172922A (ja) * | 2019-04-11 | 2020-10-22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ポンプ装置 |
JP7569667B2 (ja) | 2020-11-19 | 2024-10-18 |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ポンプ装置 |
JP2024119242A (ja) * | 2023-02-22 | 2024-09-03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ウォーターポンプ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01299A (ja) * | 2008-02-22 | 2009-09-03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クローポールモータ及びポンプ |
CN101619724A (zh) * | 2008-06-30 | 2010-01-06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CN102606488A (zh) * | 2012-03-06 | 2012-07-25 | 东莞市众隆电机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液泵 |
CN106555766A (zh) * | 2015-09-30 | 2017-04-05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CN211975418U (zh) * | 2019-04-11 | 2020-11-20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
2019
- 2019-08-29 JP JP2019156469A patent/JP2020172922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09-10 JP JP2019164763A patent/JP2020172923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
- 2020-04-07 CN CN202020493757.XU patent/CN211975417U/zh active Active
- 2020-04-07 CN CN202010265435.4A patent/CN111810413B/zh active Active
- 2020-04-07 CN CN202020496678.4U patent/CN21197541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01299A (ja) * | 2008-02-22 | 2009-09-03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クローポールモータ及びポンプ |
CN101619724A (zh) * | 2008-06-30 | 2010-01-06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CN102606488A (zh) * | 2012-03-06 | 2012-07-25 | 东莞市众隆电机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液泵 |
CN106555766A (zh) * | 2015-09-30 | 2017-04-05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CN211975418U (zh) * | 2019-04-11 | 2020-11-20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75417U (zh) | 2020-11-20 |
CN111810413A (zh) | 2020-10-23 |
CN211975418U (zh) | 2020-11-20 |
JP2020172922A (ja) | 2020-10-22 |
JP2020172923A (ja) | 2020-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10413B (zh) | 泵装置 | |
JP6576773B2 (ja) | ポンプ装置 | |
US9385571B2 (en) | Stator member | |
EP2978107B1 (en) | Stator of electric motor, electric motor, air conditioning un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of electric motor | |
CN110268602B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CN110268604B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CN110383644B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JP2019208335A (ja)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
CN211557011U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CN114696505B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JP2017025854A (ja) | ポンプ装置 | |
CN108933505A (zh) | 马达 | |
CN110268603B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JP5236031B2 (ja) | ポンプ用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ポンプ用電動機及びポンプ | |
US20170257001A1 (en) | Stator | |
JP2017015002A (ja) | ポンプ装置 | |
CN212536099U (zh) | 泵装置 | |
JP2020102954A (ja)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
JP2020102955A (ja) |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 |
JP2020014366A (ja) |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製造方法 | |
CN114696506B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US11876420B2 (en) | Motor and pump system | |
CN117477845A (zh) | 马达及泵装置 | |
JP2019030142A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