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6176A - 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06176A CN111806176A CN202010699833.7A CN202010699833A CN111806176A CN 111806176 A CN111806176 A CN 111806176A CN 202010699833 A CN202010699833 A CN 202010699833A CN 111806176 A CN111806176 A CN 1118061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vehicle body
- side wall
- suspension system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18—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 B60G15/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10—Independent susp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悬挂系统包括:连接装置,位于车身一侧,安装在车轮轴上;前连杆,由上至下倾斜,可转动地安装在车身的侧壁和连接装置之间;后连杆,由上至下倾斜,可转动地安装在车身的侧壁和连接装置之间,与前连杆相互平行;弹簧,弹簧的一端安装在车身侧壁上,弹簧另一端与前连杆或后连杆连接,弹簧在常态下处于自然状态,在车轮轴向上运动时,弹簧能够在前连杆或后连杆的作用下被拉长。该种悬挂系统,在车辆受到冲击力时,整个悬挂系统会整体向后摆动,从而使得悬挂系统既能够对向上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又能够对向后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这就解决了现有悬挂系统无法对向后的冲击力进行缓冲的问题,完善了悬挂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车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在车轮受到冲击时,会对车体产生一部分向后的冲击力,但现有车辆的悬挂系统,其内部的弹簧都是竖向设置的,其只能够对上下方向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而无法对向后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也即现有的悬挂系统未考虑到车辆受到冲击时向后的冲击力,从而使得悬挂系统的性能并不是太完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挂系统,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和车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包括:
连接装置,位于所述车身的一侧,并安装在车轮轴上;其中,这里的车轮轴既可以是转向系统中与转向轮连接的轴,也可以是与驱动系统和驱动轮连接的轴;
前连杆,所述前连杆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所述前连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能够转动地连接,且所述前连杆由上至下倾斜设置;
后连杆,安装在所述前连杆的后侧预设距离,与所述后连杆相互平行,所述后连杆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所述后连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能够转动地连接;
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连杆或所述后连杆连接,所述弹簧在常态下处于自然状态,在所述车轮轴向上运动时,所述弹簧能够在所述前连杆或所述后连杆的作用下被拉长。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后连杆的上端和车身的连接处,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连杆的上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比如通过弯杆等中间杆进行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后连杆与所述车身的外侧壁面相平行,所述前连杆与所述车身的外侧壁面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前连杆与所述车身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连杆与所述车身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悬挂系统还包括: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所述前连杆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所述后连杆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其中,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连杆的上端上设置有弯杆,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杆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前连杆和所述弯杆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车身的侧壁面相互垂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前连杆和后连杆由上至下均倾斜向后设置,和/或所述弯杆为向远离所述后连杆的方向凸起的弧形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弯杆、所述弧形杆为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弯杆在所述前连杆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前连杆的长度,和/或所述弯杆的两端均位于所述前连杆的延伸方向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前连杆和所述后连杆远离和靠近所述车身侧壁的两面上均设置有凹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装置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在所述车轮轴上。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上设置有多个车轮轴;一个或多个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悬挂系统,每一所述悬挂系统均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部,并与对应的所述车轮轴连接。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悬挂系统,其结构大致呈四边形结构,而悬挂系统可通过四边形结构的平行摆动而实现对车辆的冲击缓冲,而在车辆受到冲击力时,整个悬挂系统会整体向后摆动,从而使得悬挂系统既能够对向上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又能够同时对向后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该种悬挂系统充分考虑到了车辆受到冲击时向后冲击力对车体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悬挂系统无法对向后的冲击力进行缓冲的问题,从而完善了悬挂系统的性能。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悬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车身,2车轮轴,3连接装置,32第一连接臂,34第二连接臂,4前连杆,5后连杆,6弹簧,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悬挂系统,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车身1和车轮轴2,如图1至图3所示,悬挂系统包括:
连接装置3,位于车身1的一侧,并安装在车轮轴2上;
前连杆4,前连杆4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的侧壁上,前连杆4的下端与连接装置3能够转动地连接,且前连杆4由上至下倾斜设置;
后连杆5,安装在前连杆4的后侧预设距离,与后连杆5相互平行,后连杆5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的侧壁上,后连杆5的下端与连接装置3能够转动地连接;
弹簧6,弹簧6的一端安装在车身1的侧壁上,弹簧6的另一端与前连杆4或后连杆5连接,弹簧6在常态下处于自然状态,在车轮轴2向上运动时,弹簧6能够在前连杆4或后连杆5的作用下被拉长。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悬挂系统,其结构大致呈四边形结构,而悬挂系统可通过四边形结构的平行摆动而实现对车辆的冲击缓冲,而在车辆受到冲击力时,整个悬挂系统会整体向后摆动,从而使得悬挂系统既能够对向上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又能够同时对向后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该种悬挂系统充分考虑到了车辆受到冲击时向后冲击力对车体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悬挂系统无法对向后的冲击力进行缓冲的问题,从而完善了悬挂系统的性能。
进一步地,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前连杆和后连杆由上至下均倾斜向后设置。
优选地,如图3所示,连接装置3包括用于安装前连杆4的第一连接臂32和用于安装后连杆5的第二连接臂34,通过第一连接臂32和第二连接臂34来限定前连杆4和后连接杆的下端安装位置,以确保前连杆4安装到第一连接臂32,后连杆5安装到第二连接臂34后,前连杆4与后连杆5能够保持平行。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前连杆4与后连杆5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后连杆5与车身1的外侧壁面相平行,前连杆4与车身1的外侧壁面相平行。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前连杆4与车身1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后连杆5与车身1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即前连杆4距离车身1的外侧面更远,后连杆5距离车身1的外侧面更近。而前连杆4距离车身1的外侧面较远为弯杆9的设置预留出了空间。而前连杆4和后连杆5均与车身1保持一定的距离可避免前连杆4和后连杆5在转动时与车身1侧面发生摩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悬挂系统还包括:第一转轴7,安装在车身1的侧壁上,前连杆4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转轴7上;第二转轴8,安装在车身1的侧壁上,后连杆5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转轴7上;其中,弹簧6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8安装在车身1的侧壁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7固定安装在车身1上,用于实现前连杆4的转动安装,第二转轴8固定安装在车身1上,用于实现后连杆5的安装,通过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8便能够将前连杆4和后连杆5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车身1侧面上。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前连杆4的上端上设置有弯杆9,弹簧6的一端安装在第二转轴8上,弹簧6的另一端与弯杆9连接;其中,第一转轴7设置在前连杆4和弯杆9的连接处,且第一转轴7与车身1的侧壁面相互垂直。通过弯杆9能够实现弹簧6与前连杆4之间的连接,且通过弯杆9的设计能够使前连杆4加长,从而使得弹簧6能够与前后连杆5的下端之间的连线大致平齐,这样就使得悬挂系统的整体结构分布的更加合理。
优选地,如图1所示,弯杆9为向远离后连杆5的方向凸起的弧形杆。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弯杆9和前连杆4为一体式结构,和/或弯杆9在前连杆4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小于前连杆4的长度,和/或弯杆9的两端均位于前连杆4的延伸方向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前连杆4和后连杆5远离和靠近车身1侧壁的两面上均设置有凹槽。通过设置凹槽能够减轻连杆的重量,降低连杆的耗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装置3上设置有安装孔,连接装置3通过安装孔安装在车轮轴2上。
进一步优选地,悬挂系统还包括避震器,避震器的一端与车身1连接,避震器的另一端与前连杆4或弯杆9连接,优选地,避震器优选用弹簧6一样的方式进行安装。
在一方案中,避震器与弹簧6平行安装,进一步地,避震器的一端固定安装至车身1与后连杆上端的连接处,避震器的另一端与弯杆9连接,此时,可将避震器安装在弹簧6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1,车身1上设置有多个车轮轴2;一个或多个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悬挂系统,每一悬挂系统均安装在车身1的侧部,并与对应的车轮轴2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悬挂系统,因此,具有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悬挂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挂系统,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和车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包括:
连接装置,位于所述车身的一侧,并安装在车轮轴上;
前连杆,所述前连杆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所述前连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能够转动地连接,且所述前连杆由上至下倾斜设置;
后连杆,安装在所述前连杆的后侧预设距离,与所述后连杆相互平行,所述后连杆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所述后连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能够转动地连接;
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连杆或所述后连杆连接,所述弹簧在常态下处于自然状态,在所述车轮轴向上运动时,所述弹簧能够在所述前连杆或所述后连杆的作用下被拉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连杆与所述车身的外侧壁面相平行,所述前连杆与所述车身的外侧壁面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连杆与所述车身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连杆与所述车身的外侧壁面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所述前连杆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所述后连杆的上端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其中,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连杆的上端上设置有弯杆,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杆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前连杆和所述弯杆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车身的侧壁面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连杆和所述后连杆由上至下均倾斜向后设置;和/或
所述弯杆为向远离所述后连杆的方向凸起的弧形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杆和所述前连杆为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弯杆在所述前连杆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前连杆的长度,和/或所述弯杆的两端均位于所述前连杆的延伸方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连杆和所述后连杆远离和靠近所述车身侧壁的两面上均设置有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装置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装置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在所述车轮轴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上设置有多个车轮轴;
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挂系统,每一所述悬挂系统均安装在所述车身的侧部,并与对应的所述车轮轴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99833.7A CN111806176B (zh) | 2020-07-20 | 2020-07-20 | 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99833.7A CN111806176B (zh) | 2020-07-20 | 2020-07-20 | 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06176A true CN111806176A (zh) | 2020-10-23 |
CN111806176B CN111806176B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2866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99833.7A Active CN111806176B (zh) | 2020-07-20 | 2020-07-20 | 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06176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75712A (ja) * | 2002-12-27 | 2003-06-24 | Fuji Heavy Ind Ltd | 車両の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 |
CN101670758A (zh) * | 2009-10-22 | 2010-03-17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单边式悬架系统 |
KR20120007608U (ko) * | 2011-04-27 | 2012-11-06 | 박병훈 | 보조쇽업소버 장착을 위한 보조브래킷 |
DE102015203564A1 (de) * | 2015-02-27 | 2016-09-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inzelradaufhängung sowie Hinterachse mit Einzelradaufhängungen für ein Fahrzeug |
CN106853752A (zh) * | 2017-03-01 | 2017-06-16 | 青岛霍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平台车用液压阻尼减震驱动装置 |
CN207549892U (zh) * | 2017-11-20 | 2018-06-29 | 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轮独立悬架 |
CN207860349U (zh) * | 2018-02-07 | 2018-09-14 | 河北铭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简易多连杆自倾斜悬架结构 |
CN110001326A (zh) * | 2019-03-27 | 2019-07-12 | 清华大学 | 电机悬置的电动轮 |
CN209096406U (zh) * | 2018-08-24 | 2019-07-12 | 李德兴 | 车辆平衡悬挂系统及车辆 |
CN209581666U (zh) * | 2019-03-07 | 2019-11-05 | 福勤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悬挂系统及移动设备 |
CN110626134A (zh) * | 2019-10-11 | 2019-12-31 | 湖北工业大学 | 一种平行四边形悬挂机构 |
-
2020
- 2020-07-20 CN CN202010699833.7A patent/CN1118061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75712A (ja) * | 2002-12-27 | 2003-06-24 | Fuji Heavy Ind Ltd | 車両の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 |
CN101670758A (zh) * | 2009-10-22 | 2010-03-17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单边式悬架系统 |
KR20120007608U (ko) * | 2011-04-27 | 2012-11-06 | 박병훈 | 보조쇽업소버 장착을 위한 보조브래킷 |
DE102015203564A1 (de) * | 2015-02-27 | 2016-09-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inzelradaufhängung sowie Hinterachse mit Einzelradaufhängungen für ein Fahrzeug |
CN106853752A (zh) * | 2017-03-01 | 2017-06-16 | 青岛霍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平台车用液压阻尼减震驱动装置 |
CN207549892U (zh) * | 2017-11-20 | 2018-06-29 | 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轮独立悬架 |
CN207860349U (zh) * | 2018-02-07 | 2018-09-14 | 河北铭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简易多连杆自倾斜悬架结构 |
CN209096406U (zh) * | 2018-08-24 | 2019-07-12 | 李德兴 | 车辆平衡悬挂系统及车辆 |
CN209581666U (zh) * | 2019-03-07 | 2019-11-05 | 福勤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悬挂系统及移动设备 |
CN110001326A (zh) * | 2019-03-27 | 2019-07-12 | 清华大学 | 电机悬置的电动轮 |
CN110626134A (zh) * | 2019-10-11 | 2019-12-31 | 湖北工业大学 | 一种平行四边形悬挂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06176B (zh) | 2021-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29764B (zh) | 扭杆式汽车悬挂装置 | |
JP2924306B2 (ja) | 車輪独立懸架装置 | |
US10556474B2 (en) | Front suspension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 |
KR101284333B1 (ko) | 차량용 안티 롤 장치 | |
GB2030089A (en)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 |
US5558361A (en) | Suspension system for front wheels of a low-body bus | |
JP2004306749A (ja) |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 |
US7748727B2 (en) | Suspension structure | |
CN111806176B (zh) | 一种悬挂系统和车辆 | |
JPS58112814A (ja) | 車輌サスペンシヨン・システム | |
CN203186029U (zh) | 一种汽车横向稳定杆装置 | |
US10065700B2 (en) | Arrangement for the vibration decoupling of a motor for motorized two-wheelers, having an engine-mount swing arm | |
KR101491181B1 (ko) | 차량용 부시장착구조 | |
CN111806559B (zh) | 一种车身组件和车辆 | |
EP0752934A1 (en)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 |
KR20180068805A (ko) | 자동차의 현가장치 | |
JP3654337B2 (ja) | 車両のリアサスペンション | |
CN201161539Y (zh) | 扭杆式汽车悬挂装置 | |
CN112455174A (zh) |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 |
KR101305680B1 (ko) | 차량용 커플드 토션빔 액슬 | |
CN217477023U (zh) | 一种前臂支架结构 | |
CN215398051U (zh) | 摆臂组件、悬架结构及车辆 | |
CN108263158B (zh) | 一种减小螺旋弹簧上绞座自由度的专用限位块及其安装结构 | |
CN218197806U (zh) | 一种商用车随动轴复合空气悬架 | |
CN101941366B (zh) | 扭杆式汽车悬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7 / F, Yinxing technology building, 1301 Guanlan street,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7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Yuntai Im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 / F, Yinxing technology building, 1301 Guanlan street,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7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SIBO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