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5139A - 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5139A
CN111805139A CN202010667035.6A CN202010667035A CN111805139A CN 111805139 A CN111805139 A CN 111805139A CN 202010667035 A CN202010667035 A CN 202010667035A CN 111805139 A CN111805139 A CN 111805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block
core shaft
conical shell
con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670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05139B (zh
Inventor
孙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rui metal product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孙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孙君 filed Critical 孙君
Priority to CN2020106670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5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5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5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05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5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26Fixtures for other work
    • B23K37/0435Clam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包括基体、压紧螺钉、定位芯轴组件和压杆。基体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悬梁,其上分别插接定位芯轴组件、压杆和压紧螺钉,压杆通过螺旋运动向定位芯轴组件靠近来固定锥形壳体,筋板插设于悬梁上的筋板插槽中,并通过旋入压紧螺钉固定,两者固定后便可进行焊接。定位芯轴组件具体包括加力芯轴杆、定位芯轴套和定位块组件,加力芯轴杆通过插设定位芯轴套以及沿其轴向移动,使定位块组件逐渐撑开,形成对壳体组件内撑式固定。同时定位块组件通过相互铰接的定位槽块和定位插块结构设计,能够适应锥形壳体内锥面夹角变化而改变自身角度,始终保持与锥形壳体内置面的贴合,保证焊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可将多个彼此独立的零件组装成一体,但是在具体焊接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作为壳体类零件,其本身的制造精度较低,在与其他零件进行组装焊接时,如何保证焊后尺寸,成为一个难题,尤其对于锥形壳体,其锥形的夹角由于制造误差常有1~2°的尺寸偏差,如果以其锥面直接作为定位元素,那么定位误差较大,无法很好的保证焊后的零件尺寸。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包括基体、压紧螺钉、定位芯轴组件和压杆。基体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悬梁,其上分别插接定位芯轴组件、压杆和压紧螺钉,压杆通过螺旋运动向定位芯轴组件靠近来固定锥形壳体,筋板插设于悬梁上的筋板插槽中,并通过旋入压紧螺钉固定,两者固定后便可进行焊接。定位芯轴组件具体包括加力芯轴杆、定位芯轴套和定位块组件,加力芯轴杆通过插设定位芯轴套以及沿其轴向移动,使定位块组件逐渐撑开,形成对壳体组件内撑式固定。同时定位块组件通过相互铰接的定位槽块和定位插块结构设计,能够适应锥形壳体内锥面夹角变化而改变自身角度,始终保持与锥形壳体内置面的贴合,保证焊接质量。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用于锥形壳体组件焊接,锥形壳体组件包括锥形壳体和插装焊接于锥形壳体外锥面的筋板;包括基体、压紧螺钉、定位芯轴组件和压杆;基体包括基底板、沿基底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设于第一立板顶部并向第二立板伸出的悬梁;悬梁的悬置段设有筋板插槽;压紧螺钉沿垂直于筋板插槽方向,并平行于基底板顶面方向螺旋插接于筋板插槽侧方;定位芯轴组件包括定位芯轴套;定位芯轴套包括设于头部的定位套部,并且尾部插接固定于第一立板;压杆尾部设有外螺纹,并且螺旋插接于第二立板;定位套部外周为锥面并用于穿设锥形壳体,以及邻近压杆头部;压杆通过螺旋运动相对定位芯轴套运动,并配合定位芯轴套对锥形壳体进行固定;筋板能穿过筋板插槽而插接在锥形壳体上,并通过旋入压紧螺钉使筋板固定于筋板插槽中。进一步的,压紧螺钉共计两个,并对称设置于筋板插槽两侧。
进一步的,筋板插槽开设方向垂直于定位套部锥面。
进一步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互为平行并均垂设于基底板;定位芯轴组件垂设于第一立板,压杆垂设于第二立板;定位芯轴组件与压杆共轴设置。
进一步的,定位芯轴组件还包括加力芯轴杆和定位块组件;加力芯轴杆包括分别位于头部和尾部的加力部和螺杆部;加力部为圆锥体;定位芯轴套还包括环设于定位套部上的插块槽;插块槽的数目和位置与锥形壳体组件上筋板的数目和插接位置一一对应,并且开设方向垂直于定位套部锥面;定位芯轴套内设与加力芯轴杆形状互补的第一容纳孔,第一容纳孔包括分别位于头部和尾部的螺孔部和加力孔部;加力芯轴杆穿设于定位芯轴套中,并且加力部容纳于加力孔部,螺杆部螺纹连接于螺孔部;定位块组件插接于插块槽中;定位块组件底面与加力部接触,并且顶面具有与锥形壳体内锥面一致的轮廓;加力芯轴杆通过螺旋运动沿定位芯轴套轴向运动,并通过加力部将定位块组件逐渐顶出插块槽外。
进一步的,定位块组件包括定位槽块、定位插块和转轴;定位槽块设有位于顶面的凹槽,定位插块容纳于定位槽块的凹槽中;转轴将定位槽块和定位插块串接为一体并且插设方向为基底板宽度方向,以及使定位插块铰接于定位槽块,定位插块绕转轴转动;定位槽块底面与加力部接触;定位插块顶面具有与锥形壳体内锥面一致的轮廓并用于与锥形壳体内锥面接触。
进一步的,定位套部的锥面夹角小于锥形壳体内锥面夹角。
进一步的,定位插块的中部底面为圆弧面,定位插块两侧底面为相切于中部底面的斜面;定位槽块槽面与定位插块底面形状互补。
进一步的,定位块组件还包括撑销和复位弹簧;定位槽块上设有对称于转轴两侧的第二容纳孔;第二容纳孔中由上而下依次容纳撑销和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二容纳孔底和撑销;复位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并通过弹性形变使撑销头部伸出于定位槽块顶面外,并使撑销头部始终与定位插块两侧的底面接触。
进一步的,定位插块具有对称设置并沿垂直侧面方向伸出的搭接板;撑销头部始终与定位插块搭接板底面接触。
进一步的,定位槽块顶面两侧为倒角或倒钝面。
进一步的,定位插块顶面具有凹设于中部的槽面,以及凸设于两侧并与锥形壳体内锥面一致的轮廓面。
进一步的,加力芯轴杆还包括位于螺杆部和加力部之间的导杆部;定位芯轴套还包括位于螺孔部和加力孔部之间的导孔部;导杆部和导孔部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压杆顶面为压力面;压力面与锥形壳体顶部外轮廓形状一致;定位芯轴套顶部型面与锥形壳体顶部内周面形状一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基体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和悬梁,其上分别插接定位芯轴组件、压杆和压紧螺钉,压杆通过螺旋运动向定位芯轴组件靠近来固定锥形壳体,筋板插设于悬梁上的筋板插槽中,并通过旋入压紧螺钉固定,两者固定后便可进行焊接。
2)定位芯轴组件具体包括加力芯轴杆、定位芯轴套和定位块组件,加力芯轴杆通过插设定位芯轴套以及沿其轴向移动,使定位块组件逐渐撑开,形成对锥形壳体周面的内撑式固定,配合压杆对锥形壳体顶部的,形成对锥形壳体全方位的固定。
3)定位块组件通过相互铰接的定位槽块和定位插块结构设计,能够适应锥形壳体内锥面夹角变化而改变自身角度,始终保持与锥形壳体内置面的贴合,通过此自适应柔性调整的设计,进一步保证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锥形壳体组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锥形壳体组件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夹具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基体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夹具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6的B向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6的I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定位芯轴组件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定位芯轴组件平面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加力芯轴杆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加力芯轴套平面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加力芯轴套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定位块组件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定位块组件定位原理一状态图;
图1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定位块组件定位原理另一状态图;
图1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压杆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M-锥形壳体组件、M1-锥形壳体、M2-筋板、1-基体、1A-基底板、1B-第一立板、1C-悬梁、1D-第二立板、1E-筋板插槽、2-压紧螺钉、3-定位芯轴组件、3A-加力芯轴杆、3A1-螺杆部、3A2-导杆部、3A3-加力部、3B-定位芯轴套、3B1-插块槽、3B2-定位套部、3B3-螺孔部、3B4-导孔部、3B5-加力孔部、3C-定位块组件、3C1-定位槽块、3C2-定位插块、3C3-撑销、3C4-转轴、3C5-复位弹簧、4-压杆、4A-压力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包括复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锥形壳体组件M焊接,该锥形壳体组件M多用于飞机或轮船上,常扣接在某些零件上用于防尘或隔离。锥形壳体组件M包括锥形壳体M1和筋板M2。筋板M2环形阵列布局并插装于锥形壳体M1外锥面。锥形壳体组件M的焊接难度在于,作为具有薄壁结构的锥形壳体M1,其制造精度不高,尤其表现在其上内外表面都具有的锥面结构,由于锥体夹角在制造过程中误差加大,通常具有1~2°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夹具的装夹固定,使得焊后的筋板M2之于锥形壳体M1有较好的尺寸一致性。下面对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如图3所示,本申请夹具包括基体1、压紧螺钉2、定位芯轴组件3和压杆4。基体1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基底板1A、沿基底板1A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1B和第二立板1D、设于第一立板1B顶部并向第二立板1D伸出的悬梁1C。悬梁1C的悬置段设有筋板插槽1E,筋板插槽1E的槽面与基底板1A顶面相互垂直。如图6和图7所示,压紧螺钉2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沿垂直于筋板插槽1E方向,并平行于基底板1A顶面方向螺旋插接于筋板插槽1E侧方。
定位芯轴组件3包括如图12所示定位芯轴套3B。定位芯轴套3B包括设于头部的定位套部3B2,并且尾部如图6所示插接固定于第一立板1B。定位套部3B2为图12所示的锥体结构。压杆4为螺纹杆结构,并且如图6所示尾部螺旋插接于第二立板1D。布局上定位套部3B2与压杆4头部相邻设置。
使用时,将锥形壳体M1如图3和图6所示套设于定位芯轴组件3的定位套部3B2上,然后旋入压杆4向定位芯轴组件3一侧运动,使压杆4头部配合定位套部3B2,形成对锥形壳体M1顶部内外周面的对夹式预紧,然后将筋板M2从如图6所示从筋板插槽1E外侧向锥形壳体M1插入,并使筋板M2最终插入锥形壳体M1外周上预留的插口上,以及使筋板M2的一端与定位芯轴组件3相接触,另一端留置于筋板插槽1E中,至此完成对筋板M2和锥形壳体M1的定位。接着继续旋入压杆4,使压杆4如图6所示装夹固定锥形壳体M1于定位套部3B2上,并如图7所示旋入压紧螺钉2,使筋板M2端部固定夹紧于筋板插槽1E,至此完成对筋板M2和锥形壳体M1的夹紧固定。然后开始对筋板M2和锥形壳体M1的对焊。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压紧螺钉2共计两个,并对称设置于筋板插槽1E两侧,筋板M2被夹持于两个压紧螺钉2之间,可以沿压紧螺钉2轴向调整筋板M2位置,使筋板M2更准确的插入锥形壳体M1上预留的槽口中。同时为了便于插入和观察插接位置,筋板插槽1E开设方向如图6所示垂直于定位套部3B2锥面。
更为优选的一种优化布局方式为:第一立板1B和第二立板1D如图4所示互为平行并均垂设于基底板1A,并且如图3和图6所示,定位芯轴组件3垂设于第一立板1B,压杆4垂设于第二立板1D;定位芯轴组件3与压杆4共轴设置。这样的设计便于定位芯轴组件3与压杆4相互配合对锥形壳体M1进行夹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考虑零件制造精度对定位的影响,尤其是锥形壳体M1内外锥体表面的夹角偏差,由于夹具的尺寸和轮廓形状是固定的,如定位套部3B2的锥体夹角等,这样,不同的锥形壳体M1套设于定位套部3B2时,两者的锥体之间可能出现较大的不可重合的间隙,致使筋板M2焊接时也无法准确定位,出现尺寸误差或者部分材料伸出锥形壳体M1内部的情况,故为了解决该问题,夹具设计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比如将定位套部3B2的锥体夹角设计略大于锥形壳体M1夹角允许最大值,这样,在压杆4加压固定锥形壳体M1时,锥形壳体M1能够通过轻微形变涨套紧锢于定位套部3B2上,以减小上述误差,此法对于夹具设计和制作是一种省成本的方法,但对于质量控制来说并不是最优解决办法,下面将详述一种优化设计方案。
如图9和图10所示,定位芯轴组件3还包括加力芯轴杆3A和定位块组件3C。加力芯轴杆3A如图11所示包括分别位于头部和尾部的加力部3A3和螺杆部3A1。加力部3A3为圆锥体。如图12和13所示,定位芯轴套3B还包括环设于定位套部3B2上的插块槽3B1;插块槽3B1的数目和位置与锥形壳体组件M上筋板M2的数目和插接位置一一对应,并且开设方向垂直于定位套部3B2锥面。定位芯轴套3B内设有与加力芯轴杆3A形状互补的第一容纳孔,第一容纳孔包括分别位于尾部和头部的螺孔部3B3和加力孔部3B5。如图9和图10所示,加力芯轴杆3A穿设于定位芯轴套3B中,并且加力部3A3容纳于加力孔部3B5,螺杆部3A1螺纹连接于螺孔部3B3。定位块组件3C如图10所示插接于插块槽3B1中;定位块组件3C底面与加力部3A3接触;定位块组件3C顶面具有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一致的轮廓。这样,如图6和图8所示,当锥形壳体M1套设于定位套部3B2上,并使压杆4完成对锥形壳体M1顶部的压紧后,通过旋入加力芯轴杆3A,使其整体沿定位芯轴套3B轴向向压杆4方向运动,此时加力部3A3能够将定位块组件3C逐渐顶出插块槽3B1外,使定位块组件3C顶面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贴合,并逐渐形成对锥形壳体M1内撑式的固定。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到,本申请的夹具主要是使筋板M2之于锥形壳体M1在焊接时能够处于正确的位置,那么夹具的定位实际就是对筋板M2相对于锥形壳体M1位置的确定,那么设计的定位块组件3C只用保证能够与筋板M2进行接触便足够了,这样在实际定位中,相比定位套部3B2与锥形壳体M1全接触的方式,设计的定位块组件3C的内撑式固定方式能够在保证对锥形壳体M1和筋板M2有效定位的同时,减少与锥形壳体M1的接触长度,即减少与非精密表面的接触,能够更好的保证焊接质量,固定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4所示,定位块组件3C包括定位槽块3C1、定位插块3C2和转轴3C4。定位槽块3C1设有位于顶面的凹槽,定位插块3C2容纳于定位槽块3C1的凹槽中。转轴3C4将定位槽块3C1和定位插块3C2串接为一体并且插设方向为基底板1A宽度方向,以及使定位插块3C2铰接于定位槽块3C1,定位插块3C2绕转轴3C4转动。定位槽块3C1底面如图8所示与加力部3A3接触;定位插块3C2顶面具有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一致的轮廓并用于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接触。这样的设计使得,定位块组件3C能够随锥形壳体M1内锥夹角的变化而调整自身角度,其原理如图15和16所示,假设锥形壳体M1的内锥角为α时,定位插块3C2此时与定位槽块3C1保持一相对夹角值,使定位插块3C2顶面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保持接触,当锥形壳体M1的内锥角变化为β时,定位插块3C2此时通过相对定位槽块3C1旋转,改变与定位槽块3C1之间的夹角值,使定位插块3C2顶面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保持接触;可见无论锥形壳体M1内锥的内锥角为何值,定位插块3C2都能通过相对定位槽块3C1旋转,使其顶面保持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的贴合,即定位块组件3C能够根据每个锥形壳体M1内锥面锥体夹角的不同而做出自适应调整,使其顶部轮廓变化为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相同的形状,来与锥形壳体M1充分贴合,从而保证对锥形壳体M1周部的准确定位,避免锥形壳体M1因制造精度过低而造成锥形壳体M1内锥面无法与定位套部3B2完全贴合影响定位,焊接过程筋板M2部分材料伸入锥形壳体M1内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进一步的,如图8、图15和图16所示,定位套部3B2的锥面夹角应当小于锥形壳体M1内锥面夹角的最小允许值,这样如图15和16所示,保持参与对锥形壳体M1周部定位的始终是定位块组件3C,定位套部3B2不参与定位,即避免出现定位干涉。
更为优选的,如图8所示,定位插块3C2的中部底面为圆弧面,定位插块3C2两侧底面为相切于中部底面的斜面;定位槽块3C1槽面与定位插块3C2底面形状互补。这样可以保证两者铰接旋转的流畅顺滑。
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14所示,定位块组件3C还包括撑销3C3和复位弹簧3C5。定位槽块3C1上设有对称于转轴3C4两侧的第二容纳孔;第二容纳孔中由上而下依次容纳撑销3C3和复位弹簧3C5;复位弹簧3C5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二容纳孔底和撑销3C3。如图8所示,复位弹簧3C5在定位槽块3C1、撑销3C3和定位插块3C2的共同作用下始终保持弹性形变并处于压缩状态,以及使撑销3C3头部伸出定位槽块3C1顶面,以及使撑销3C3头部始终与定位插块3C2两侧的底面接触。这样使得定位插块3C2的两侧始终受到撑销3C3由下至上的顶紧力,使得定位插块3C2顶面和锥形壳体M1的贴合更加紧密。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如图8和图14所示,定位插块3C2优选的设置为具有对称设置并沿垂直侧面方向伸出的搭接板;撑销3C3头部始终与定位插块3C2搭接板底面接触。而定位槽块3C1为不干涉定位插块3C2的旋转,并能为定位插块3C2的搭接板让出旋转所需的空间,在自身顶面两侧以切除材料的方式进行倒角或倒钝设计。
更为优选的,考虑定位块组件3C的设计是对锥形壳体M1周部进行内撑式固定,其关键在于定位插块3C2在定位过程应该贴紧锥形壳体M1内周用于插接筋板M2槽口处,故设计定位插块3C2顶面具有凹设于中部的槽面,以及凸设于两侧并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一致的轮廓面。这样定位插块3C2与锥形壳体M1的贴合实际仅为图8所示,在锥形壳体M1的插槽两端的贴合,这样可以在保证有效定位同时减少两者的线接触长度,越短的接触长度越利于贴合的有效接触,进一步保证定位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12所示,加力芯轴杆3A还包括位于螺杆部3A1和加力部3A3之间的导杆部3A2。定位芯轴套3B还包括位于螺孔部3B3和加力孔部3B5之间的导孔部3B4;导杆部3A2和导孔部3B4间隙配合。这样,在加力芯轴杆3A插接定位芯轴套3B中,能够通过导杆部3A2的导向作用使得插接更加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压杆4顶面为压力面4A;压力面4A与锥形壳体M1顶部外轮廓形状一致;定位芯轴套3B顶部型面与锥形壳体M1顶部内周面形状一致。更利于对锥形壳体M1顶部的对夹固定。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用于锥形壳体组件(M)的焊接,锥形壳体组件(M)包括锥形壳体(M1)和插装焊接于锥形壳体(M1)外锥面的筋板(M2),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焊夹具包括基体(1)、压紧螺钉(2)、定位芯轴组件(3)和压杆(4);
基体(1)包括基底板(1A)、沿基底板(1A)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1B)和第二立板(1D)、设于第一立板(1B)顶部并向第二立板(1D)伸出的悬梁(1C);悬梁(1C)的悬置段设有筋板插槽(1E);
压紧螺钉(2)沿垂直于筋板插槽(1E)方向螺旋插接于筋板插槽(1E)侧方;
定位芯轴组件(3)包括定位芯轴套(3B),定位芯轴套(3B)包括设于头部的定位套部(3B2),定位芯轴套(3B)的尾部插接固定于第一立板(1B);压杆(4)尾部设有外螺纹,并且螺旋插接于第二立板(1D);
定位套部(3B2)外周为锥面并用于穿设锥形壳体(M1);
压杆(4)通过螺旋运动相对定位芯轴套(3B)运动,并配合定位芯轴套(3B)对锥形壳体(M1)进行固定;
筋板(M2)能穿过筋板插槽(1E)而插接在锥形壳体(M1)上,并通过旋入压紧螺钉(2)使筋板(M2)固定于筋板插槽(1E)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芯轴组件(3)还包括加力芯轴杆(3A)和定位块组件(3C);
加力芯轴杆(3A)包括位于头部的加力部(3A3)和位于尾部的螺杆部(3A1);加力部(3A3)为圆锥体;
定位芯轴套(3B)还包括环设于定位套部(3B2)上的插块槽(3B1);插块槽(3B1)的数目和位置与锥形壳体组件(M)上筋板(M2)的数目和插接位置一一对应,并且开设方向垂直于定位套部(3B2)锥面;
定位芯轴套(3B)内设与加力芯轴杆(3A)形状互补的第一容纳孔,第一容纳孔包括位于尾部的螺孔部(3B3)和位于头部的加力孔部(3B5);
加力芯轴杆(3A)穿设于定位芯轴套(3B)中,并且加力部(3A3)容纳于加力孔部(3B5),螺杆部(3A1)螺纹连接于螺孔部(3B3);
定位块组件(3C)插接于插块槽(3B1)中;定位块组件(3C)底面与加力部(3A3)接触,并且顶面具有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一致的轮廓;
加力芯轴杆(3A)通过螺旋运动沿定位芯轴套(3B)轴向运动,并通过加力部(3A3)将定位块组件(3C)逐渐顶出插块槽(3B1)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块组件(3C)包括定位槽块(3C1)、定位插块(3C2)和转轴(3C4);
定位槽块(3C1)设有位于顶面的凹槽,定位插块(3C2)容纳于定位槽块(3C1)的凹槽中;转轴(3C4)将定位槽块(3C1)和定位插块(3C2)串接为一体,定位插块(3C2)铰接于定位槽块(3C1),定位插块(3C2)能绕转轴(3C4)转动;
定位槽块(3C1)底面与加力部(3A3)接触;定位插块(3C2)顶面具有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一致的轮廓并用于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块组件(3C)还包括撑销(3C3)和复位弹簧(3C5);
定位槽块(3C1)上设有对称于转轴(3C4)两侧的第二容纳孔;第二容纳孔中由上而下依次容纳撑销(3C3)和复位弹簧(3C5);复位弹簧(3C5)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二容纳孔底和撑销(3C3);
复位弹簧(3C5)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并通过弹性形变使撑销(3C3)头部伸出于定位槽块(3C1)顶面外,并使撑销(3C3)头部始终与定位插块(3C2)两侧的底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插块(3C2)具有对称设置并沿垂直侧面方向伸出的搭接板;撑销(3C3)头部始终与定位插块(3C2)搭接板底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槽块(3C1)顶面两侧为倒角或倒钝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插块(3C2)顶面具有凹设于中部的槽面,以及凸设于两侧并与锥形壳体(M1)内锥面一致的轮廓面。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条所述的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力芯轴杆(3A)还包括位于螺杆部(3A1)和加力部(3A3)之间的导杆部(3A2);定位芯轴套(3B)还包括位于螺孔部(3B3)和加力孔部(3B5)之间的导孔部(3B4);导杆部(3A2)和导孔部(3B4)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条所述的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杆(4)顶面为压力面(4A);压力面(4A)与锥形壳体(M1)顶部外轮廓形状一致;
定位芯轴套(3B)顶部型面与锥形壳体(M1)顶部内周面形状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插块(3C2)的中部底面为圆弧面,定位插块(3C2)两侧底面为相切于中部底面的斜面;定位槽块(3C1)槽面与定位插块(3C2)底面形状互补,定位套部(3B2)的锥面夹角小于锥形壳体(M1)内锥面夹角。
CN202010667035.6A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 Active CN111805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7035.6A CN111805139B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67035.6A CN111805139B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5139A true CN111805139A (zh) 2020-10-23
CN111805139B CN111805139B (zh) 2022-03-29

Family

ID=72842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67035.6A Active CN111805139B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513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4535A (zh) * 2011-12-29 2012-07-11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叶轮总成的叶片焊接夹具
WO2013037990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Schaublin Sa Expanding arbor
CN203109284U (zh) * 2013-04-01 2013-08-07 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等速万向节钟形壳内撑夹具
CN204221264U (zh) * 2014-11-05 2015-03-25 四川达宇特种车辆制造厂 微型涡喷发动机壳体组合件焊接工装
CN208147229U (zh) * 2018-03-05 2018-11-27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离心叶轮的通用点焊工装
CN210678444U (zh) * 2019-09-18 2020-06-05 苏州普利格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内径产品内撑夹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7990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Schaublin Sa Expanding arbor
CN102554535A (zh) * 2011-12-29 2012-07-11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叶轮总成的叶片焊接夹具
CN203109284U (zh) * 2013-04-01 2013-08-07 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等速万向节钟形壳内撑夹具
CN204221264U (zh) * 2014-11-05 2015-03-25 四川达宇特种车辆制造厂 微型涡喷发动机壳体组合件焊接工装
CN208147229U (zh) * 2018-03-05 2018-11-27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离心叶轮的通用点焊工装
CN210678444U (zh) * 2019-09-18 2020-06-05 苏州普利格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内径产品内撑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5139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448571B2 (zh)
US5129637A (en) Device for fixing work in position
EP1733828A1 (en) Tool holding structure
CN111702394A (zh) 适用于管筒类零件对焊加工的自适应找正夹持装置
CN111805139B (zh) 一种用于焊接加工的夹持定位装置
US7475466B2 (en) Alignment of body and frame of vehicle
JP5910832B2 (ja) ケーブル保持装置
CN212704437U (zh) 一种涨套夹具
US20020054807A1 (en) Assembly unit including a component and at least one screw
CN214080032U (zh) 一种径向扩压器螺座焊接用夹具
EA000372B1 (ru) Способ сборки цепи и заклепка,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ая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такой сборке
CN106334955B (zh) 用于偏心鼠笼类零件加工的装夹工装
CN209748367U (zh) 用于发电机装配的定位装置
CN208196226U (zh) 一种用于加工滚珠丝杠用螺母的夹具
CN215318450U (zh) 一种用于曲轴上油封的拆装工具
CN108539675B (zh) 用于工具机的机头的线材固定装置
CN112123659A (zh) 定位组件、模头组件及涂布机
TWM513103U (zh) 刀輪夾具裝置
JP2006123016A (ja) 位置決めクランプ装置
CN110748006B (zh) 推压紧固式接头及装配式建造构件
CN210650407U (zh) 一种用于灯具装配的夹具
CN213525345U (zh) 防脱落颅骨钻头
CN113369517B (zh) 一种适用于活塞杆类零件的夹具
CN215110142U (zh) 滚动轴承外圈防转动结构
CN217964832U (zh) 装夹机构及走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1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121, building 6, No. 86, Zhujiadun, Beizhuang village, Chongxia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Qirui metal products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9 / F, unit 7, building 1, 13 Yifu lane,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pplicant before: Sun Ju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