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3452B - 粘着片及显示体 - Google Patents

粘着片及显示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3452B
CN111793452B CN202010255288.2A CN202010255288A CN111793452B CN 111793452 B CN111793452 B CN 111793452B CN 202010255288 A CN202010255288 A CN 202010255288A CN 111793452 B CN111793452 B CN 1117934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display
meth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52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3452A (zh
Inventor
小鲭翔
高桥洋一
藤井结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93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3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3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3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2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 C09J2301/208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constituted by at least two or more adjacent or superposed adhesive layers, e.g. multilayer adhesiv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粘着剂层的透射率不均的粘着片及显示体。所述粘着片(1)具有贴附在表面具有凹凸的被粘物上的粘着剂层(11),粘着剂层(11)为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111)与至少一层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层叠体,无色粘着剂层(112)位于粘着剂层(11)的与被粘物的凹凸接触的面上。

Description

粘着片及显示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附在表面具有凹凸的被粘物上的粘着片、及使用了该粘着片的显示体。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显示体(显示器)中,例如在设置于汽车的仪表板、汽车导航系统、控制台的各种仪表等中的车载用显示体、一般用户用的平板终端等的显示体、商业用的平板终端或数字标牌等的显示体、室外用的数字标牌等的显示体等中,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逐渐变多。
对于如上所述的以车载用为首的显示体,有时要求在熄灭该显示体时,该显示体与周边构件、例如与框架材料体现出一体感,由此提高设计性。为此,可考虑对显示体进行着色。作为一个例子,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发明,其中,在构成显示体的层的一部分上设置在粘着剂中分散并含有着色色素的着色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40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中,以与形成于显示体的俯视时为框状的隐蔽层、即以与段差接触的方式设置着色层。然而,在该构成的显示体中,在着色层上存在透射率不均,因此存在在显示体上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粘着剂层的透射率不均的粘着片及显示体。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片,其具有贴附在表面具有凹凸的被粘物上的粘着剂层,所述粘着片的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为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与至少一层无色粘着剂层的层叠体,所述无色粘着剂层位于所述粘着剂层的与所述被粘物的凹凸接触的面上(发明1)。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使粘着剂层接触并追随被粘物的凹凸时,与被粘物的凹凸接触的层为无色粘着剂层而非着色粘着剂层。能够利用无色粘着剂层而对被粘物的凹凸进行一定程度的吸收。因此,着色粘着剂层因被粘物的凹凸而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的情况得以抑制,由此,能够抑制粘着剂层的透射率不均。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位于与所述被粘物的凹凸接触的面上的所述无色粘着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被粘物的凹凸的深度或高度(发明2)。
在上述发明(发明1、2)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为用于贴合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的粘着剂层(发明3)。
在上述发明(发明1~3)中,优选构成所述无色粘着剂层的粘着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0.01MPa以上、1MPa以下(发明4)。
在上述发明(发明1~4)中,优选构成所述着色粘着剂层的粘着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0.01MPa以上、1MPa以下(发明5)。
在上述发明(发明1~5)中,优选所述粘着片具备两片剥离片、及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所述剥离片夹持的所述粘着剂层(发明6)。
第二,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体,其具备: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将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相互贴合的粘着剂层,所述显示体的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被所述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所述粘着剂层为所述粘着片(发明1~6)的粘着剂层(发明7)。
第三,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体,其具备: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将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相互贴合的粘着剂层,所述显示体的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被所述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所述粘着剂层至少具备一层着色粘着剂层,所述凹凸的临近部的光束透射率相对于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的比为0.980以上(发明8)。
在上述发明(发明7、8)中,所述凹凸可以为由印刷层形成的凹凸,所述印刷层设置于所述显示体的俯视面(平面視)的一部分(发明9)。
在上述发明(发明7、8)中,所述凹凸可以为由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发光体形成的凹凸(发明10)。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粘着片及显示体,能够抑制粘着剂层的透射率不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截面图。
图5为试验例(光束透射率的测定)中所使用的被粘物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试验例(光束透射率的测定)中所制作的样品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粘着片;11:粘着剂层;111:着色粘着剂层;112:无色粘着剂层;12a、12b:剥离片;2A、2B:显示体;21: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2: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3:印刷层;30:背光源;31:基板;32:发光体;41:扩散构件;42:液晶面板;5:被粘物;51:基板;52:凸部;L1:平坦部的光束;L2:凹凸临近部的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粘着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为具有贴附在表面具有凹凸的被粘物上的粘着剂层的粘着片。该粘着剂层为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与至少一层无色粘着剂层的层叠体,上述无色粘着剂层位于上述粘着剂层的与被粘物的凹凸接触的面上。
此处,如以往那样使着色粘着剂层接触并追随被粘物的凹凸时,该着色粘着剂层因被粘物的凹凸而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由此,着色粘着剂层的颜色出现深浅,在透射率上产生不均。例如,在着色粘着剂层被压缩的部分颜色变深,透射率下降。对此,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通过具有上述构成,与被粘物的凹凸接触的层为无色粘着剂层而非着色粘着剂层。因此,着色粘着剂层因被粘物的凹凸而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的情况得以抑制。由此,能够抑制粘着剂层的透射率不均。
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中,优选位于与被粘物的凹凸接触的面上的无色粘着剂层的厚度大于被粘物的凹凸的深度或高度。由此,能够利用无色粘着剂层而吸收被粘物的凹凸,从而更有效地抑制着色粘着剂层因该凹凸而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因此,可更有效地抑制粘着剂层的透射率不均。
优选上述粘着剂层为用于贴合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的粘着剂层。在后文中对显示体及显示体构成构件进行说明。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而得到的显示体中,通过抑制粘着剂层的透射率不均,能够抑制在显示体上产生亮度不均。然而,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用途不限定于在显示体中的用途。
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一个例子的具体构成示于图1。
如图1所示,粘着片1由两片剥离片12a、12b与粘着剂层11构成,所述粘着剂层11以与该两片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该两片剥离片12a、12b夹持。另外,本说明书的剥离片的剥离面是指剥离片中具有剥离性的面,包括实施了剥离处理的面及即使未实施剥离处理也表现出剥离性的面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1为一层着色粘着剂层111与一层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层叠体。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着色粘着剂层111、无色粘着剂层112也可分别存在多层。上述无色粘着剂层112位于粘着剂层11的与被粘物的凹凸接触的面上。
1.各构件
1-1.粘着剂层
着色粘着剂层111优选由含有着色剂的粘着剂构成。另一方面,无色粘着剂层112优选由不含有着色剂的粘着剂构成,并且优选为无色透明。另外,“不含有着色剂”是指“基本上不含有着色剂”,除了完全不含有着色剂以外,也包括以不损害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量含有着色剂的情况。着色剂的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01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1质量%以下,最优选为0质量%。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的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丙烯酸类粘着剂、聚酯类粘着剂、聚氨酯类粘着剂、橡胶类粘着剂、硅酮类粘着剂等中的任一种。此外,该粘着剂可以为乳液型、溶剂型或无溶剂型中的任一种,还可以为交联型或非交联型中的任一种。其中,优选粘着物性、光学特性等优异的丙烯酸类粘着剂。
此外,作为丙烯酸类粘着剂,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也可以为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此外,作为丙烯酸类粘着剂,优选交联型的丙烯酸类粘着剂,进一步优选热交联型的丙烯酸类粘着剂。
另外,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及构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可以互为相同种类,也可以互为不同种类。例如,可以一个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另一个为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此外,即使在两者同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或同为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丙烯酸类粘着剂的情况下,其粘着剂的组成或主聚合物的单体组成也可不同。
具体而言,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及构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优选由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交联剂(B)的粘着性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而成。针对着色粘着剂层111的情况,优选粘着性组合物P进一步含有着色剂(C)。此外,将上述粘着剂设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优选粘着性组合物P进一步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
由该粘着性组合物P得到的粘着剂能够发挥优异的光学特性、粘着力、耐久性(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耐起泡性)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其他类似用语也相同。此外,“聚合物”还包含“共聚物”的概念。
(1)粘着性组合物的成分
(1-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本实施方式中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该含反应性基团单体在分子内具有与交联剂(B)进行反应的反应性基团。来自该含反应性基团单体的反应性基团与交联剂(B)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立体网状结构),得到具有所需凝聚力的粘着剂。
作为上述含反应性基团单体,可优选列举出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单体(含羟基单体)、分子内具有羧基的单体(含羧基单体)、分子内具有氨基的单体(含氨基单体)等。其中,优选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优异的含羟基单体或含羧基单体,也优选同时使用含羟基单体及含羧基单体。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其中,从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的羟基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及该羟基与其他单体的共聚性的点出发,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1~4的羟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具体而言,例如可优选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可特别优选地列举出丙烯酸2-羟基乙酯或丙烯酸4-羟基丁酯。这些含羟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烯属不饱和羧酸。其中,从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的羧基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及该羧基与其他单体的共聚性的点出发,优选丙烯酸。这些含羧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含氨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基氨基乙酯等。这些含氨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后文所述的含氮原子单体被排除于该含氨基单体之外。
以下限值计,(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15质量%以上的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此外,以上限值计,(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3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25质量%以下的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上述的量含有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作为单体单元,则能够在所得到的粘着剂中形成良好的交联结构,得到所需的凝聚力。此外,当含有着色剂(C)时,有着色剂(C)在所得到的粘着剂中的分散性变得良好的倾向。由此,所得到的粘着剂能够发挥适当的凝聚力,且同时光学物性的再现性及均匀性良好,容易将后文所述的光束透射率控制为所需的值。进一步,当含反应性基团单体为含羟基单体时,其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5质量%以上。此时,粘着剂中会残留有规定量的羟基。羟基为亲水性基团,若这样的亲水性基团以规定量存在于粘着剂中,则即使在将粘着剂置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情况下,与在该高温高湿条件下渗透至粘着剂的水分的相容性也会良好,其结果,恢复至常温常湿时的粘着剂的白化得以抑制(耐湿热白化性优异)。
此外,还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不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于羧基为酸成分,因此通过不含有含羧基单体,即使在粘着剂的贴附对象上存在因酸而产生不良情况的构件、例如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膜或金属膜等时,也能够抑制酸所造成的这些不良情况(腐蚀、电阻值变化等)。然而,也允许以不产生该不良情况的程度,含有规定量的含羧基单体。具体而言,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允许以0.1质量%以下的量、优选以0.01质量%以下的量、进一步优选以0.001质量%以下的量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单体单元。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此,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粘着性。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或支链状。
从粘着性的角度出发,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棕榈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等。其中,从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角度出发,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8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或(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进一步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另外,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4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5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65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通过使(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的下限值为上述值,(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能够发挥适当的粘着性。此外,当含有着色剂(C)时,有能够使着色剂(C)在粘着剂中的分散性变得良好的倾向,(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损害所需粘着性的情况得以抑制。由此,所得到的粘着剂能够发挥适当的粘着性,且同时光学物性的再现性及均匀性良好,容易将后文所述的光束透射率控制为所需的值。另一方面,(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99质量%以下、更优选含有9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85质量%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能够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导入适当量的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等其他单体成分。
还优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在分子内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单体(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推测由于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体积大,因此通过使其存在于聚合物中,聚合物之间的间隔扩大,能够使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柔软性优异。由此,粘着剂的凹凸追随性优异。
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中的脂环式结构的碳环可以为饱和结构,也可以在一部分具有不饱和键。此外,脂环式结构可以为单环的脂环式结构,也可以为双环、三环等多环的脂环式结构。从使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互之间的距离适当,对粘着剂赋予更高的应力缓和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上述脂环式结构为多环的脂环式结构(多环结构)。进一步,考虑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上述多环结构特别优选为双环至四环。此外,与上述相同,从赋予应力缓和性的角度出发,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指形成环的部分的所有碳原子数,当独立存在多个环时,则指其合计的碳原子数)通常优选为5以上,特别优选为7以上。另一方面,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与上述相同,从相容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为15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
具体而言,作为上述含脂环式结构单体,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乙基酯等,其中,优选发挥更优异的凹凸追随性的(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10)、(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10)或(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7),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进一步优选丙烯酸异冰片酯。这些含脂环式结构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时,优选含有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4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8质量%以上的该含脂环式结构单体。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下的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通过使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凹凸追随性更优异。
此外,还优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通过将含氮原子单体作为结构单元并使其存在于聚合物中,能够赋予粘着剂规定的极性,即使对玻璃这种具有某种程度的极性的被粘物,亲和性也优异。从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具备适度的刚性的角度出发,作为上述含氮原子单体,优选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此外,从提高来自上述含氮原子单体的部分在所构成的粘着剂的高维结构中的自由度的角度出发,优选该含氮原子单体除了在用于形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中所使用的一个聚合性基团以外,不含有反应性不饱和双键基团。
作为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N-(甲基)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N-(甲基)丙烯酰基氮丙啶、(甲基)丙烯酸氮丙啶基乙酯、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2-乙烯基吡嗪、1-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等,其中,优选发挥更优异的粘着力的N-(甲基)丙烯酰吗啉,特别优选N-丙烯酰吗啉。这些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时,优选含有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4质量%以上的该含氮原子单体。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24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16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8质量%以下的该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若含氮原子单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所得到的粘着剂能够充分地发挥对玻璃的优异的粘着力。
根据所需,(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也可含有其他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作为其他单体,为了不阻碍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的上述作用,优选不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单体。作为该其他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这些其他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为直链状的聚合物。通过使其为直链状的聚合物,容易引起分子链的相互缠绕,能够期待凝聚力的提高,因此容易得到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优异的粘着剂。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为通过溶液聚合法而得到的溶液聚合物。通过使其为溶液聚合物,容易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能够期待凝聚力的提高,因此容易得到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优异的粘着剂。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形态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以下限值计,优选为20万以上,更优选为30万以上,特别优选为40万以上,从着色剂(C)的分散性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优选为50万以上。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及储能模量等值容易变得适当,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更优异。此外,有能够使着色剂(C)在粘着剂中的分散性良好的倾向,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光学物性的再现性及均匀性良好,容易将后文所述的光束透射率控制为所需的值。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以上限值计,优选为150万以下,更优选为120万以下,特别优选为10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万以下。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及储能模量等值容易变得适当,初期的凹凸追随性更优异。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另外,在粘着性组合物P中,(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1-2)交联剂(B)
交联剂(B)能够通过粘着性组合物P的加热而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联,良好地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由此,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聚力得以提高,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优异。
作为上述交联剂(B),只要为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基团进行反应的交联剂即可,例如可列举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肼类交联剂、醛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铵盐类交联剂等。上述之中,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基团为羟基时,优选使用与羟基的反应性优异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当(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基团为羧基时,优选使用与羧基的反应性优异的环氧类交联剂。此外,当羟基和羧基作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基团而共存时,可以同时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也可以仅使用对(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的含量较多的反应性基团而言优选的交联剂。另外,交联剂(B)可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至少含有多异氰酸酯(polyisocyanate)化合物。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等、及这些成分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以及作为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低分子含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加成物等。其中,从与羟基的反应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的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及三羟甲基丙烷改性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作为环氧类交联剂,例如可列举出1,3-双(N,N-二缩水甘油氨甲基)环己烷、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亚甲基二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二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二缩水甘油胺等。其中,从与羧基的反应性的角度出发,优选1,3-双(N,N-二缩水甘油氨甲基)环己烷。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交联剂(B)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下,最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下。通过使交联剂(B)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储能模量及粘着力等容易变得适当,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更优异。
(1-3)着色剂(C)
着色剂(C)可以为颜料,也可以为染料。颜料可以为无机类颜料,也可以为有机类颜料。从所得到的粘着剂的耐久性的角度出发,优选无机类颜料。着色剂的颜色可根据目的进行适当选择。例如想要与周边构件体现出一体感时,只要配合该周边构件的颜色进行选择即可,通常优选为黑、棕、深蓝、紫、蓝等暗色或深色,特别优选为黑色。
作为无机类颜料,例如可列举出炭黑类颜料、钴类色素、铁类色素、铬类色素、钛类色素、钒类色素、锆类色素、钼类色素、钌类色素、铂类色素、ITO(氧化铟锡)类色素、ATO(氧化锑锡)类色素等。
此外,作为有机类颜料及有机类染料,例如可列举出胺(aminium)类色素、花青类色素、部花青类色素、克酮酸(croconium)类色素、方酸菁(squarylium)类色素、甘菊蓝(azulenium)类色素、聚甲炔类色素、萘醌类色素、吡喃鎓类色素、酞菁类色素、萘菁类色素、萘内酰亚胺(naphtholactam)类色素、偶氮类色素、缩合偶氮类色素、靛蓝类色素、紫环酮(perinone)类色素、苝类色素、二噁嗪类色素、喹吖啶酮类色素、异吲哚啉酮类色素、喹酞酮类色素、吡咯类色素、硫靛(thioindigo)类色素、金属络合物类色素(金属络合盐染料)、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类色素、吲哚酚类色素、三芳基甲烷类色素、蒽醌类色素、二噁嗪类色素、萘酚类色素、偶氮甲碱类色素、苯并咪唑酮类色素、皮蒽酮类色素及士林(threne)类色素等。
作为黑色颜料,例如可列举出炭黑、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苯胺黑、活性碳等。此外,作为黑色染料,例如可列举出高浓度的植物性染料或偶氮类染料等。
另外,可根据目的,适当地混合使用上述颜料或染料。
从容易体现出与周边构件的一体感的角度出发,在上述的着色剂中,优选炭黑类颜料、苯胺黑(nigrosine)类黑色染料及铬酸盐类黑色染料。另外,可对炭黑的表面进行规定的处理(例如亲溶剂化处理),也可不进行处理。
上述着色剂的平均雾度的下限值优选为1%以上,特别优选为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以上,所述平均雾度为使用乙酸乙酯对该着色剂进行1万倍稀释而得到的液体的、波长780nm处的雾度值与波长380nm处的雾度值的平均值。此外,上述着色剂的该平均雾度的上限值优选为60%以下,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最优选为10%以下。通过适量地使用这样的着色剂,所得到的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光学物性变得适当,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层11的光学物性容易变得适当。
此外,对于上述着色剂,使用乙酸乙酯对该着色剂进行1万倍稀释而得到的液体的、波长780nm处的雾度值与波长380nm处的雾度值的差值优选为30个百分点(point)以下,更优选为25个百分点以下,特别优选为20个百分点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个百分点以下,最优选为10个百分点以下。通过适量地使用这样的着色剂,所得到的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光学物性变得适当,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层11的光学物性容易变得适当。
另外,上述雾度值的差的下限值可以为0个百分点,但从能够容易地将上述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光学物性调节得适当的角度出发,优选为0.1个百分点以上,更优选为0.5个百分点以上,特别优选为1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个百分点以上。
使用乙酸乙酯对上述着色剂进行1万倍稀释而得到的液体的、波长780nm处的雾度值优选为0.1~50%,更优选为0.5~40%,特别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1.5~20%,最优选为2~10%。此外,使用乙酸乙酯对上述着色剂进行1万倍稀释而得到的液体的、波长380nm处的雾度值优选为1~60%,更优选为3~50%,特别优选为6~40%,进一步优选为8~30%,最优选为10~20%。由此,容易满足上述的雾度值的差。
进一步,使用乙酸乙酯对上述着色剂进行1万倍稀释而得到的液体的、波长区域380nm~780nm内的5nm间隔(pitch)的各波长(即,380nm、385nm、390nm······775nm、780nm)处的雾度值的标准偏差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特别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上述标准偏差的下限值最优选为0,通常优选为0.1以上,特别优选为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由此,所得到的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光学物性变得适当,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层11的光学物性容易变得适当。
从容易将总透光率控制为所需的值、熄灭显示体时容易发挥优异的隐蔽性的角度出发,在着色粘着剂层111中,着色剂(C)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上。此外,从容易将雾度控制为所需的值、熄灭显示体时容易发挥优异的可视性(图像及影像的识别难易度)的角度出发,上述含量优选为8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通过使着色剂(C)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不降低所得到的粘着剂的耐久性等且充分地进行着色,能够发挥所需的隐蔽性及可视性。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隐蔽性”是指熄灭显示体时,显示体中的显示部与框状的印刷层或框架材料等周边构件等的外观协调,不易观察到它们的边界。
(1-4)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
当将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或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设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优选粘着性组合物P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推测在对交联粘着性组合物P而成的粘着剂进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而得到的粘着剂中,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相互聚合,该聚合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缠绕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交联结构(立体网状结构)上。该具有高维结构的粘着剂发挥非常优异的耐久性,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变得特别优异。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只要为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进行固化、并获得上述效果的成分,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中的任一种,也可以为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其中,可优选列举出耐起泡性更优异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
作为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例如可列举出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己二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9,9-双[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等双官能度型;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等三官能度型;二丙三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四官能度型;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五官能度型;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六官能度型等。这些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此外,从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容性的角度出发,优选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分子量小于1000。
从所得到的粘着剂的耐起泡性的角度出发,上述之中,优选二(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等在分子内含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或三环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在分子内含有环状结构(特别是环烷烃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更优选三官能度以上且在分子内含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或者双官能度以上且在分子内含有多环结构(特别是环烷烃的多环结构)的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特别优选ε-己内酯改性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或三环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或三环癸烷二甲醇丙烯酸酯,最优选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
从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及储能模量等值适当、使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更优异的角度出发,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的含量以下限值计,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份以上。另一方面,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粘着力的角度出发,上述含量以上限值计,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份以下。
(1-5)光聚合引发剂(E)
当使用紫外线作为使粘着性组合物P固化的活性能量射线时,优选粘着性组合物P进一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E)。通过如此地含有光聚合引发剂(E),能够有效地聚合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并且能够减少聚合固化时间及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量。
作为这样的光聚合引发剂(E),例如可列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正丁醚、苯偶姻异丁醚、苯乙酮、二甲基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丙烷-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对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噻吨酮、2-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苄基二甲基缩酮、苯乙酮二甲基缩酮、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酯、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等。这些光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之中,优选即使在隔着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塑料板进行紫外线照射时,也容易裂解且容易使粘着剂确实地进行固化的氧化膦类的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优选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等。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光聚合引发剂(E)的含量以下限值计,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此外,以上限值计,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下。
光聚合引发剂(E)的量相对于着色剂(C)的量的质量比(光聚合引发剂(E)/着色剂(C))优选为0.1以上,特别优选为0.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上。此外,该质量比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特别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通过使光聚合引发剂(E)的量相对于着色剂(D)的量的比在上述范围内,容易将总透光率及雾度值控制在优选范围内,同时通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可得到具有适当的凝胶分率、储能模量及粘着力的粘着剂,容易使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更优异。
(1-6)各种添加剂
根据所需,还可在粘着性组合物P中添加通常用于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防锈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增粘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软化剂、折射率调节剂等。另外,构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添加剂中不包含后文所述的聚合溶剂或稀释溶剂。
上述之中,粘着性组合物P优选含有硅烷偶联剂。由此,即使被粘物为塑料板或为玻璃构件,与该被粘物的密合性仍得以提高,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仍会更优异。
作为硅烷偶联剂,优选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容性良好且具有透光性的、在分子内至少具有一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
作为该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硅化合物;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结构的硅化合物;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等含巯基的硅化合物;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的硅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这些成分中的至少一种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烷基的硅化合物的缩合物等。这些硅烷偶联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8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份以下。
(2)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粘着性组合物P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将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交联剂(B)混合,同时根据所需而加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光聚合引发剂(E)、添加剂等。在为着色粘着剂层111的情况下,进一步掺合着色剂(C)。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通过使用通常的自由基聚合法对构成聚合物的单体的混合物进行聚合而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优选根据所需而使用聚合引发剂,并通过溶液聚合法进行。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无溶剂的条件下进行聚合。作为聚合溶剂,例如可列举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甲苯、丙酮、己烷、甲基乙基酮等,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上述聚合溶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偶氮类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作为偶氮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1-甲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4,4’-偶氮双(4-氰基戊酸)、2,2’-偶氮二(2-羟基甲基丙腈)、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等。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氧基乙基)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双(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二丙酰、二乙酰过氧化物等。
另外,在上述聚合工序中,通过掺合2-巯基乙醇等链转移剂,可调节所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在得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后,通过向(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溶液中添加交联剂(B),且根据所需而添加稀释溶剂、着色剂(C)、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光聚合引发剂(E)、添加剂等,并充分地进行混合,得到用溶剂稀释的粘着性组合物P(涂布溶液)。另外,对于上述各成分中的任意一种而言,在使用固体状物质的情况下、或者在以未被稀释的状态与其他成分混合时生成析出的情况下,可预先将该成分单独溶解或稀释于稀释溶剂,然后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作为上述稀释溶剂,例如可使用己烷、庚烷、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氯乙烯等卤代烃;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丙酮、甲基乙基酮、2-戊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剂等。
通过上述方式制备的涂布溶液的浓度及粘度只要为能够涂布的范围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情况而进行适当选择。例如,以使粘着性组合物P的浓度为10~60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另外,在得到涂布溶液时,稀释溶剂等的添加并非必要条件,只要粘着性组合物P为能够涂布的粘度等,则也可以不添加稀释溶剂。此时,粘着性组合物P为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溶剂直接作为稀释溶剂的涂布溶液。
(3)粘着剂层的形成
优选本实施方式的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分别由交联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层)而得到的粘着剂构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交联通常可通过加热处理来进行。另外,也可以将使稀释溶剂等从涂布在所需对象物上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层中挥发时的干燥处理兼作为该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优选为50~150℃,特别优选为70~120℃。此外,加热时间优选为10秒~10分钟,特别优选为50秒~2分钟。
加热处理后,可根据需要在常温(例如,23℃、50%RH)下设置1~2周左右的熟化期。需要该熟化期时,在经过熟化期后形成粘着剂,不需要该熟化期时,在加热处理结束后形成粘着剂。
通过上述加热处理(及熟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经由交联剂(B)而充分地交联。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1可通过层叠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而得到。层叠的时机可以为对各粘着剂层进行熟化前,也可以为进行熟化后。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密合性,优选在对各粘着剂层进行熟化前进行层叠。
(4)粘着剂的物性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优选具有以下物性。
(4-1)凝胶分率
优选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以下限值计,均为2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2%以上。此外,上述凝胶分率以上限值计,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最优选为55%以下。若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为上述范围,则粘着剂发挥良好的凝聚力,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均优异。此外,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与被粘物的粘合性更优异。此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的测定方法如后文所述的试验例所示。
当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以下限值计,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以上。此外,该凝胶分率以上限值计,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特别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以下,最优选为71%以下。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在上述范围内,则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更优异。此外,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与被粘物的粘合性更优异。
(4-2)储能模量
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以下限值计,优选为0.01MPa以上,优选为0.02MPa以上,特别优选为0.04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6MPa以上。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的下限值为上述值,耐起泡性优异。此外,使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1的无色粘着剂层112接触并追随被粘物的凹凸时,其因被粘物的凹凸而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因此,存在着色粘着剂层111受到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压缩或变形的影响(即,产生透射率不均)的可能性,但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的下限值为上述值,着色粘着剂层111不易受到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压缩或变形的影响,容易将后文所述的光束透射率控制为所需的值。由此,抑制透射率不均的效果变得更优异。
上述储能模量以上限值计,优选为1MPa以下,更优选为0.5MPa以下,特别优选为0.2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MPa以下。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的上限值为上述值,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与被粘物的粘合性变得更优异。
另一方面,构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以下限值计,优选为0.01MPa以上,特别优选为0.02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4MPa以上。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的下限值为上述值,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更优异。
上述储能模量以上限值计,优选为1MPa以下,更优选为0.5MPa以下,特别优选为0.2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MPa以下,最优选为0.05MPa以下。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初期的凹凸追随性优异。此外,能够利用无色粘着剂层112吸收被粘物的凹凸,可更有效地抑制着色粘着剂层111因该凹凸而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由此,能够将后文所述的光束透射率等控制为所需的值。因此,可更有效地抑制粘着剂层11的透射率不均。
当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该粘着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以下限值计,优选为0.05MPa以上,更优选为0.09MPa以上,特别优选为0.12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5MPa以上。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的下限值为上述值,耐起泡性优异。此外,上述储能模量以上限值计,优选为2MPa以下,更优选为1MPa以下,特别优选为0.5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MPa以下。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的上限值为上述值,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与被粘物的粘合性更优异。
另一方面,当构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该粘着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以下限值计,优选为0.05MPa以上,特别优选为0.08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2MPa以上。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的下限值为上述值,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优异。此外,上述储能模量以上限值计,优选为2MPa以下,更优选为1MPa以下,特别优选为0.5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MPa以下。通过使上述储能模量的上限值为上述值,表现出良好的粘着力,与被粘物的粘合性更优异。
将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的23℃下的储能模量设为G1、构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的23℃下的储能模量设为G2时,优选G1及G2满足下述关系式:
G1≥G2。
通过满足上述关系式,使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1的无色粘着剂层112接触并追随被粘物的凹凸时,不易对着色粘着剂层111造成无色粘着剂层112因被粘物的凹凸而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的影响,容易将后文所述的光束透射率控制为所需的值,抑制透射率不均的效果更优异。从该角度出发,更优选G1及G2满足下述关系式:
G1>G2。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储能模量为以JIS K7244-6为基准,以1Hz的测定频率通过扭转剪切法(ねじリせん断法)而测定的值。具体而言,如后文所述的试验例所示。
(5)粘着剂层的厚度
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厚度只要为能够获得所需光学特性(包括着色程度)的厚度即可,通常以下限值计,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4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上。通过使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厚度的下限值为上述值,通过与着色剂(C)的含量的关系,容易获得所需的光学物性,此外,容易发挥所需的粘着力。
此外,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厚度以上限值计,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μm以下。若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厚度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粘着剂层11的厚度容易变得适当。此外,通过与着色剂(C)的含量等的关系,容易获得所需的光学物性。另外,着色粘着剂层111可形成为单层,也可层叠多层而形成。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优选无色粘着剂层112(位于与被粘物的凹凸接触的面的无色粘着剂层)的厚度大于被粘物的凹凸的深度或高度。通常,以下限值计,优选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厚度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4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上。若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厚度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能够利用无色粘着剂层112吸收被粘物的凹凸,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着色粘着剂层111因该凹凸而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由此,容易将后文所述的光束透射率等控制为所需的值。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粘着剂层11的透射率不均。
此外,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厚度以上限值计,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μm以下。若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厚度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粘着剂层11的厚度容易变得适当。另外,无色粘着剂层112可形成为单层,也可层叠多层而形成。
此处,不位于与被粘物的凹凸接触的面的无色粘着剂层的厚度不受上述范围限定,可设定为所需的厚度。
粘着剂层11的厚度可根据其用途进行适当设定,但通常以下限值计,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8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0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μm以上。若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能够容易地得到所需的粘着力及优异的凹凸追随性。
此外,粘着剂层11的厚度以上限值计,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μm以下。若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加工性良好,并且不易产生由压痕等导致的外观不良。
1-2.剥离片
剥离片12a、12b保护粘着剂层11直至使用粘着片1时为止,其在使用粘着片1(粘着剂层11)时被剥离。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中,剥离片12a、12b中的一个或两个并非是必需的。
作为剥离片12a、12b,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氨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膜、离聚物树脂膜、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膜、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酰亚胺膜、氟树脂膜等。此外,还可使用这些膜的交联膜。进一步,也可以为这些膜的层叠膜。
优选对上述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特别是与粘着剂层11接触的面)实施剥离处理。作为用于剥离处理的剥离剂,例如可列举出醇酸类、硅酮类、氟类、不饱和聚酯类、聚烯烃类、蜡类的剥离剂。另外,对于剥离片12a、12b,优选将先从粘着剂层11上剥离的一侧的剥离片设为剥离力较小的轻剥离型剥离片,将后剥离的一侧的剥离片设为剥离力较大的重剥离型剥离片。
对剥离片12a、12b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0~150μm左右。
2.物性
(1)总透光率
着色粘着剂层111的总透光率(以JIS K7361-1:1997为基准而测定的值;以下相同)以下限值计,优选为3%以上,优选为10%以上,特别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上。通过使着色粘着剂层111的总透光率为上述值,容易确保作为显示体的可视性。另一方面,着色粘着剂层111的总透光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100%以下,若考虑隐蔽性,则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
无色粘着剂层112的总透光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以上。若无色粘着剂层112的总透光率为上述值,则透明性高,为适合于光学用途(显示体用)的粘着剂层11。此外,当无色粘着剂层112因被粘物的凹凸而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时,即使在凹凸附近也容易维持高透明性,作为粘着剂层11,容易将后文所述的光束透射率控制为所需的值,抑制透射率不均的效果更优异。另外,无色粘着剂层112的总透光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100%以下。
粘着剂层11的总透光率以下限值计,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特别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通过使粘着剂层11的总透光率为上述值,作为显示体的可视性良好。另一方面,粘着剂层11的总透光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100%以下,从使隐蔽性良好的角度出发,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特别优选为6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以下。
另外,当粘着剂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时,该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前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基本不发生变化。
(2)雾度值
着色粘着剂层111的雾度值(以JIS K7136:2000为基准而测定的值;以下相同)以下限值计,优选为0.5%以上,优选为1%以上,特别优选为1.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2%以上。通过使着色粘着剂层111的雾度值为上述值,容易得到所需的着色程度。例如,容易对所得到的显示体赋予与周边构件(例如框架材料)的一体感,隐蔽性优异。另一方面,着色粘着剂层111的雾度值的上限值优选为60%以下,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通过使着色粘着剂层111的雾度值为上述值,作为显示体的可视性良好。
无色粘着剂层112的雾度值以上限值计,优选为10%以下,优选为1%以下,特别优选为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以下。若无色粘着剂层112的雾度值为上述值,则透明性高,为适合于光学用途(显示体用)的粘着剂层11。另外,无色粘着剂层112的雾度值以下限值计,通常为0%以上。
粘着剂层11的雾度值以上限值计,优选为60%以下,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通过使粘着剂层11的雾度值为上述值,作为显示体的可视性良好。另一方面,若考虑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存在,则粘着剂层11的雾度值的下限值优选为0.1%以上,优选为1%以上,特别优选为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由此,容易得到所需的着色程度,例如容易对显示体赋予与周边构件(例如框架材料)的一体感。
另外,当粘着剂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时,该粘着剂层的雾度值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前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基本不发生变化。
通过适当地选择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所含有的着色剂(C)的种类及含量,可达成以上的光学物性。
(3)粘着力
着色粘着剂层11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下限值计,优选为10N/25mm以上,更优选为20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30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25mm以上。若粘着力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耐起泡性优异。此外,着色粘着剂层11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上限值计,优选为90N/25mm以下,更优选为70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50N/25mm以下。若粘着力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能够得到良好的再操作性,当发生了贴合失误时,能够再次利用显示体构成构件,特别是高昂的显示体构成构件。
当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力以下限值计,优选为20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30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25mm以上。若粘着力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耐起泡性优异。此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着色粘着剂层11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上限值计,优选为100N/25mm以下,更优选为75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50N/25mm以下。若粘着力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能够得到良好的再操作性,当发生了贴合失误时,能够再次利用显示体构成构件,特别是高昂的显示体构成构件。
无色粘着剂层112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下限值计,优选为10N/25mm以上,更优选为20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30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25mm以上。若粘着力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优异。此外,无色粘着剂层112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上限值计,优选为90N/25mm以下,更优选为70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50N/25mm以下。若粘着力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能够得到良好的再操作性。
当构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无色粘着剂层112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下限值计,优选为20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30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25mm以上。若粘着力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优异。此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无色粘着剂层112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上限值计,优选为100N/25mm以下,更优选为75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50N/25mm以下。若粘着力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能够得到良好的再操作性。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下限值计,优选为10N/25mm以上,更优选为20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30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25mm以上。若粘着力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优异。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上限值计,优选为90N/25mm以下,更优选为70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60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N/25mm以下。若粘着力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能够得到良好的再操作性,当发生了贴合失误时,能够再次利用显示体构成构件,特别是高昂的显示体构成构件。
当构成着色粘着剂层111或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片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下限值计,优选为20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30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N/25mm以上。若粘着力的下限值为上述值,则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优异。此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后的粘着片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以上限值计,优选为100N/25mm以下,更优选为75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65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N/25mm以下。若粘着力的上限值为上述值,则能够得到良好的再操作性,当发生了贴合失误时,能够再次利用显示体构成构件,特别是高昂的显示体构成构件。
此处,本说明书的粘着力是指基本上通过以JIS Z0237:2009为基准的180度剥离法测定的粘着力,其通过将测定样品制成25mm宽、100mm长,将该测定样品贴附在被粘物上,以0.5MPa、50℃加压20分钟后,在常压、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以300mm/min的剥离速度进行测定而得到。
(4)凹凸追随率
可将凹凸追随率(%)作为指标来判断粘着剂层对被粘物的凹凸的追随性、即凹凸追随性。无色粘着剂层112的下述式所示的凹凸追随率(%)以下限值计,优选为20%以上,特别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此外,上述凹凸追随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8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下。
另一方面,着色粘着剂层111的凹凸追随率(%)没有必要像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凹凸追随率那么高,以下限值计,优选为20%以上,特别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此外,上述凹凸追随率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8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下。
凹凸追随率(%)={(在规定的耐久试验后,无气泡、浮起、剥离等而维持被包埋状态的段差的高度(μm))/(粘着剂层的厚度)}×100
另外,凹凸追随率的试验方法如后文所述的试验例所示。此外,当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时,将该凹凸追随率作为在贴附于被粘物后进行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时的凹凸追随率。
3.粘着片的制造
作为粘着片1的一个制造例,在一个剥离片12a的剥离面上涂布用于形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进行加热处理,对粘着性组合物P进行热交联,形成涂布层,得到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a。此外,在另一个剥离片12b的剥离面上涂布用于形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进行加热处理,对粘着性组合物P进行热交联,形成涂布层,得到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b。然后,以使两涂布层相互接触的方式贴合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a与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b。此处,也可制作多个带涂布层的剥离片,根据所需的数量、所需的层叠顺序贴合其涂布层。需要熟化期时,通过设置熟化期,上述层叠的涂布层成为粘着剂层11,不需要熟化期时,上述层叠的涂布层直接成为粘着剂层11。由此,得到具有作为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层叠体的粘着剂层11的上述粘着片1。加热处理及熟化的条件如上文所述。
另外,用于形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涂布层及用于形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涂布层可分别被两片剥离片夹持,可在贴合用于形成无色粘着剂层112的涂布层与用于形成着色粘着剂层111的涂布层时,分别剥离一个剥离片。
作为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的方法,例如可利用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刮板涂布法、模具涂布法(die coating)、凹版涂布法等。
[显示体]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显示器)的种类,例如可列举出设置于汽车的仪表板、汽车导航系统、控制台的各种仪表等中的车载用显示体、一般用户用的平板终端等的显示体、商业用的平板终端或数字标牌等的显示体、室外用的数字标牌等的显示体等。对于这些显示体,有时要求与周边构件的外观协调性或高级感等。然而,本发明的显示体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2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体2A通过具备以下构件而构成: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位于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与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之间并将它们相互贴合的粘着剂层11。
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及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中的一个可在被粘着剂层11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在粘着剂层11一侧的面上具有由印刷层23形成的凹凸。
上述显示体2A中的粘着剂层11为上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1为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层叠体,无色粘着剂层112位于与由印刷层23形成的凹凸接触的一侧。
作为显示体2A,例如可列举出液晶(LCD)显示器、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显示器、电子纸等,也可以为触摸面板。
除了玻璃板、塑料板等以外,也优选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为由含有玻璃板、塑料板的层叠体等形成的保护面板。此时,印刷层23通常在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的粘着剂层11侧形成为框状。
上述玻璃板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化学强化玻璃、无碱玻璃、石英玻璃、钠钙玻璃、含钡-锶玻璃、铝硅酸玻璃、铅玻璃、硼硅酸玻璃、钡硼硅酸玻璃等。玻璃板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0.1~5mm,优选为0.2~2mm。
上述塑料板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亚克力板、聚碳酸酯板等。塑料板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0.2~5mm,优选为0.4~3mm。
另外,可在上述玻璃板或塑料板的单面或两面上设置各种功能层(透明导电膜、金属层、二氧化硅层、硬涂层、防眩层等),也可层叠光学构件。此外,透明导电膜及金属层可被图案化。
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优选为应贴附在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上的光学构件、显示体模块(例如,液晶(LCD)模块、发光二极管(LED)模块、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块等)、作为显示体模块的一部分的光学构件或包含显示体模块的层叠体。
作为上述光学构件,例如可列举出防飞散膜、偏振片(偏振膜)、起偏镜、相位差板(相位差膜)、视角补偿膜、亮度提高膜、对比度提高膜、液晶聚合物膜、扩散膜、半透射反射膜、透明导电性膜等。作为防飞散膜,可列举出在基材膜的单面上形成硬涂层而成的硬涂膜等。
构成印刷层2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印刷用的公知的材料。印刷层23的厚度、即段差的高度的下限值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7μm以上,最优选为10μm以上。通过使下限值为上述值,能够充分地确保从观察者一侧看不到电气布线等的隐蔽性。此外,上限值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通过使上限值为上述值,能够防止粘着剂层11对该印刷层23的凹凸追随性的恶化及抑制透射率不均。
为了制造上述显示体2A,作为一个例子,剥离粘着片1的一个剥离片12a,将粘着片1所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112贴合在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的存在有印刷层23的一侧的面上。
然后,从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上剥离另一个剥离片12b,贴合粘着片1所露出的着色粘着剂层111与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此外,作为其他例子,可调换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及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的贴合顺序。
当粘着剂层11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时,在如上所述地经由粘着剂层11而贴合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与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后,对粘着剂层11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粘着剂层11中的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C)进行聚合,粘着剂层11固化。对粘着剂层11的能量射线的照射通常隔着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或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22中的任意一个进行,优选隔着作为保护面板的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进行。
活性能量射线是指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中具有能量量子的活性能量射线,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紫外线或电子束等。在活性能量射线中,特别优选容易操作的紫外线。
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用高压汞灯、融合H灯(fusion H lamp)、氙灯等进行,关于紫外线的照射量,照度优选为50~1000mW/cm2左右,优选为100~500mW/cm2左右。此外,光量优选为50~10000mJ/cm2,更优选为200~7000mJ/cm2,特别优选为500~3000mJ/cm2。另一方面,电子束的照射可使用电子束加速器等进行,电子束的照射量优选为10~1000krad左右。
在上述显示体2A中,由于在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21的具有由印刷层23形成的凹凸的面上层叠有无色粘着剂层112,且凹凸被该无色粘着剂层112吸收,因此着色粘着剂层111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的情况得以抑制。由此,粘着剂层11的透射率不均得以抑制,在显示体2A上产生亮度不均的情况得以抑制。
在上述显示体2A中,当粘着剂层11由粘着性组合物P形成时,由于该粘着剂层11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优异,因此显示体2A例如即使在被放置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例如,85℃、85%RH)的情况下,也可抑制产生浮起、剥离等。
如图3所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体2B通过具备以下构件而构成:背光源30、层叠在背光源30上的粘着剂层11、层叠在粘着剂层11上的扩散构件41、及层叠在扩散构件41上的液晶面板42。该显示体2B的背光源30相当于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含有扩散构件41及液晶面板42的层叠体相当于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
背光源30通过具备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板31、及设置在该基板31上的多个发光体32而构成。该背光源30具有多个由发光体32形成的凹凸。
上述显示体2B的粘着剂层11为上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1为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无色粘着剂层112的层叠体,无色粘着剂层112位于与由发光体32形成的凹凸接触的一侧。上述多个发光体32被无色粘着剂层112无空隙地密封。由此,由于在所得到的显示体的内部没有空气层或空隙,因此能够防止光的反射损失所造成的画质下降。
基板31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通常用于背光源的基板。该基板31通常为印刷电路基板(PCB基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基板31能够以统合搭载多个发光体32的方式一体化形成,也能够以在一个基板31上搭载一个发光体32的方式分别分离形成。在分离形成时,各基板31通常固定在框架、支撑体、壳体等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基板31优选以统合搭载多个发光体32的方式一体化形成。
可在基板31的粘着剂层11一侧的面上形成反射层,也可设置反射构件。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背光源30所带来的亮度。反射层或反射构件的材料可采用公知的材料。
作为发光体32的种类,例如可列举出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D)、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无机电致发光元件等。其中,从粘着剂层11所带来的密封性的角度出发,优选LED,特别优选mini LED或micro LED。
发光体32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μm以上。此外,发光体32的厚度优选为3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
此外,彼此相邻的发光体32的间隙的宽度优选为0.01mm以上,特别优选为0.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此外,上述间隙的宽度优选为10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特别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
发光体3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长方体状、半球状等。发光体32的大小也没有特别限定,从发光体密封性的角度出发,俯视面的一边或直径优选为0.01~100mm,更优选为0.1~10mm,特别优选为0.2~5mm,进一步优选为0.5~2mm。
扩散构件41为扩散由背光源30照射的光的构件,通过该扩散构件41,能够有效地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扩散构件41可采用公知的扩散构件,例如可使用扩散板或扩散膜、它们的组合等。液晶面板42也可采用公知的液晶面板。
另外,在粘着剂层11与扩散构件41之间、扩散构件41与液晶面板42之间、或者液晶面板42的与扩散构件41为相反侧的面上,可设有所需的光学构件。作为该光学构件,例如可列举出亮度提高膜、对比度提高膜、视角补偿膜、透明导电性膜、液晶聚合物膜、半透射反射膜、防飞散膜等。
为了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2B,例如剥离粘着片1的一个剥离片12a,将粘着片1所露出的无色粘着剂层112贴合在背光源30的存在有发光体32的一侧的面上。
然后,从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上剥离另一个剥离片12b,贴合粘着片1所露出的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扩散构件41。当粘着剂层11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时,对粘着剂层11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条件等与显示体2A的情况相同。
然后,使用所需的粘着片,贴合扩散构件41与液晶面板42。此外,作为其他例子,可调换背光源30及扩散构件41的贴合顺序。
在上述显示体2B中,由于在背光源30的具有由发光体32形成的凹凸的面上层叠有无色粘着剂层112,且凹凸被该无色粘着剂层112吸收,因此着色粘着剂层111受到压缩或发生变形的情况得以抑制。由此,粘着剂层11的透射率不均得以抑制,在显示体2B上产生亮度不均的情况得以抑制。
在上述显示体2B中,当粘着剂层11由粘着性组合物P形成时,由于该粘着剂层11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优异,因此显示体2B例如即使在被置于高温高湿条件下(例如,85℃、85%RH)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产生浮起、剥离等。
此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体(包括上述显示体2A、2B)具备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将它们相互贴合的粘着剂层,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被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该粘着剂层至少具有一层着色粘着剂层,上述凹凸的临近部的光束透射率相对于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的比(凹凸临近部的光束透射率/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优选为0.980以上,特别优选为0.98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990以上。上限值最优选为1。
此外,由上述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减去上述凹凸的临近部的光束透射率而得到的差优选为1个百分点以下,更优选为0.9个百分点以下,特别优选为0.7个百分点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个百分点以下。下限值最优选为0个百分点。
通过使显示体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及物性,透射率不均较小,因此在显示体上产生亮度不均的情况得以抑制。另外,具体而言,上述“凹凸的临近部”是指,从具有由凹凸形成的段差的位置起到平面方向10mm以内为止的部分。上述“平坦部”是指以不受凹凸影响的程度,在平面方向上充分远离凹凸的部分。此外,上述“光束透射率”是指使透射的光的光束大小为时的透射率。上述光束透射率的详细测定方法如后文所述的试验例所示。
通过将上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用作粘着剂层,能够达成上述物性。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通过其他粘着剂层达成上述物性。
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并非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记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各要件,也涵盖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所有设计变更或等同物。
例如,可省略粘着片1中的剥离片12a、12b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此外,可层叠所需的光学构件以代替剥离片12a和/或12b。
进一步,如图4示出的粘着片1A所示,粘着剂层11可依次层叠有无色粘着剂层112、着色粘着剂层111及无色粘着剂层112。该粘着片1A在第一显示体构成构件及第二显示体构成构件均在粘着剂层11侧具有凹凸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
此外,粘着剂层11可以为对层叠了两层的无色粘着剂层112与着色粘着剂层111进行层叠而得到的粘着剂层,也可以为对层叠了两层的着色粘着剂层111与无色粘着剂层112进行层叠而得到的粘着剂层。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等限定。
[制造例1](着色粘着片的制作)
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通过溶液聚合法使45质量份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0质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10质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5质量份的N-丙烯酰吗啉及20质量份的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通过后文所述的方法测定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分子量,其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60万。
2.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将100质量份的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固体成分换算值;以下相同)、0.2质量份的作为交联剂(B)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TOYOCHEMCo.,Ltd.制造,产品名称“BHS8515”)、0.6质量份的作为着色剂(C)的炭黑类黑色颜料(C1)、5.0质量份的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的ε-己内酯改性三-(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造,产品名称“NK ester A-9300-1CL”)、0.5质量份的作为光聚合引发剂(E)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0.3质量份的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混合,充分搅拌,使用甲基乙基酮进行稀释,由此得到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
此处,在表1中示出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设为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时的粘着性组合物的各配比(固体成分换算值)。另外,表1中记载的缩写符号等的详细内容如下。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2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
BA:丙烯酸正丁酯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IBXA:丙烯酸异冰片酯
ACMO:N-丙烯酰吗啉
AA:丙烯酸
HEA:丙烯酸2-羟基乙酯
[着色剂(C)]
C1~C2:具有表2所示的物性的炭黑类黑色颜料
对于使用乙酸乙酯对C1~C2的着色剂进行1万倍稀释而得到的液体,以JISK7136:2000为基准,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H-7000”,光程长度10mm)测定雾度值(%)。根据该测定值,计算波长780nm处的雾度值与波长380nm处的雾度值的差(百分点)、作为波长780nm处的雾度值与波长380nm处的雾度值的平均值的平均雾度(%)、波长区域380nm~780nm内的5nm间隔的各波长处的雾度值的标准偏差。将各结果示于表2。
3.着色粘着片的制造
使用刮刀涂布机,将在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在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重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752150”)的剥离处理面上,以90℃加热处理1分钟,形成涂布层(厚度:50μm)。
然后,将上述得到的重剥离型剥离片上的涂布层、与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轻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381031”),以该轻剥离型剥离片的剥离处理面与涂布层接触的方式进行贴合,制作由重剥离型剥离片/着色粘着剂层(a)(厚度:50μm)/轻剥离型剥离片的构成组成的着色粘着片。
另外,上述着色粘着剂层的厚度为以JIS K7130为基准,使用定压厚度测量仪(TECLOCK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G-02”)而测定的值(以下相同)。
[制造例2~5](着色粘着片的制作)
除了如表1所示地变更构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各单体的种类及比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Mw)、交联剂(B)的掺合量、着色剂(C)的种类及掺合量、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的掺合量、光聚合引发剂(E)的掺合量、以及硅烷偶联剂的掺合量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具有着色粘着剂层(b)(制造例2)、着色粘着剂层(c)(制造例3)、着色粘着剂层(d)(制造例4)及着色粘着剂层(e)(制造例5)的着色粘着片。
另外,制造例2中制作的着色粘着剂层(b)由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形成,除此以外的着色粘着剂层(a)、(c)~(e)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形成。
[制造例6~7](无色粘着片的制作)
除了如表1所示地变更构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各单体的种类及比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Mw)、交联剂(B)的掺合量、着色剂(C)的掺合量(未掺合)、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D)的掺合量、光聚合引发剂(E)的掺合量、以及硅烷偶联剂的掺合量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具有无色粘着剂层(f)(制造例6)及无色粘着剂层(g)(制造例7)的无色粘着片。
另外,制造例6中制作的无色粘着剂层(f)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形成,制造例7中制作的无色粘着剂层(g)由非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的粘着剂形成。
上述重均分子量(Mw)为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并通过以下条件测定(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测定条件>
·GPC测定装置:TOSOH CORPORATION制造,HLC-8020
·GPC色谱柱(按以下顺序通过):TOSOH CORPORATION制造
TSK guard column HXL-H
TSK gel GMHXL(×2)
TSK gel G2000HXL
·测定溶剂:四氢呋喃
·测定温度:40℃
[实施例1]
从制造例1中制作的着色粘着片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露出着色粘着剂层(a)。此外,从制造例6中制作的两片无色粘着片上分别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露出第一及第二无色粘着剂层(f)。在露出的着色粘着剂层(a)上层叠第一无色粘着剂层(f),从该第一无色粘着剂层(f)上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露出第一无色粘着剂层(f)。在该露出的第一无色粘着剂层(f)上层叠第二无色粘着剂层(f)。然后,在23℃、50%RH的条件下熟化7天。
通过上述方式,制造由重剥离型剥离片/着色粘着剂层(a)(第一层;50μm)/无色粘着剂层(f)(第二层;50μm)/无色粘着剂层(f)(第三层;50μm)/重剥离型剥离片组成的粘着片。另外,将第一层贴附在平面状的被粘物上,将第三层贴附在具有凹凸的被粘物上。
[实施例2~9、比较例1~3]
除了如表4所示地变更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的粘着剂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另外,只有实施例8制作了由第一层及第二层构成的粘着剂层。
[试验例1](凝胶分率的测定)
将各制造例中制作的粘着片裁切成80mm×80mm的尺寸,将该粘着剂层包在聚酯制网(网目尺寸200)中,用精密天平秤量其质量,减去上述网单独的质量,由此计算粘着剂自身的质量。将此时的质量记作M1。
然后,在室温下(23℃),将包在上述聚酯制网中的粘着剂浸渍在乙酸乙酯中24小时。然后取出粘着剂,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风干24小时,进一步在80℃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在干燥后用精密天平秤量其质量,减去上述网单独的质量,由此计算粘着剂自身的质量。将此时的质量记作M2。以(M2/M1)×100表示凝胶分率(%)。由此,导出粘着剂的凝胶分率(UV前)。将结果示于表3。
此外,以下述条件,隔着轻剥离型剥离片对制造例1、3~6中制作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紫外线;UV),固化粘着剂层,制作固化后粘着剂层。对于该固化后粘着剂层的粘着剂,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导出凝胶分率(UV后)。将结果示于表3。
<活性能量射线照射条件>
·使用高压汞灯
·照度200mW/cm2,光量2000mJ/cm2
·UV照度-光量计使用Eye graphics Co.,Ltd.制造的“UVPF-A1”
[试验例2](储能模量的测定)
从各制造例中制作的粘着片上剥离剥离片,以使厚度为3mm的方式层叠多层粘着剂层。由所得到的粘着剂层的层叠体冲切出直径为8mm的圆柱体(高度为3mm),将其作为样品。
对于上述样品,以JIS K7244-6为基准,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Anton Paar GmbH制造,产品名称“MCR300”),利用扭转剪切法,并在以下条件下测定23℃下的储能模量(UV前;MPa)。将结果示于表3。
测定频率:1Hz
测定温度:23℃
此外,对于制造例1、3~6中制作的粘着片,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对与上述相同的样品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紫外线;UV),使粘着剂固化,由此得到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后的样品。对于所得到的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后的样品,以与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前的样品相同的方式测定23℃下的储能模量(UV后;MPa)。将结果示于表3。
[试验例3](总透光率的测定)
将各制造例中制作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贴合在玻璃上,将其作为测定用样品。用玻璃进行背景测定(background measurement),并在此基础上,以JIS K7361-1:1997为基准,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H-7000”)测定上述测定用样品的总透光率(%)。将结果示于表3。
此外,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粘着片的第三层侧的面贴合在玻璃上,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总透光率(%)。另外,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对实施例1、3~5、7~9及比较例1~3中制造的粘着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粘着剂固化后,进行上述的测定。将结果示于表5。
[试验例4](雾度值的测定)
对于各制造例中制作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以JIS K7136:2000为基准,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产品名称“SH-7000”)测定雾度值(%)。将结果示于表3。
此外,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雾度值(%)。另外,对于实施例1、3~5、7~9及比较例1~3中制造的粘着片,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粘着剂固化后,进行上述测定。将结果示于表5。
[试验例5](粘着力的测定)
从各制造例中制作的粘着片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在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上,得到剥离片/粘着剂层/PET膜的层叠体。将所得到的层叠体裁切为25mm宽、100mm长,将其作为样品。
在23℃、50%RH的环境下,从上述样品上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附在钠钙玻璃(Nippon Sheet Glass Co.,Ltd.制造)上后,使用KURIHARA SEISAKUSHOCo.,Ltd.制造的压热器(autoclave),以0.5MPa、50℃加压20分钟。然后,在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使用拉伸试验机(ORIENTEC Co.,LTD制造,产品名称“TENSILON”),以剥离速度为300mm/min、剥离角度为180度的条件测定粘着力(UV前;N/25mm)。未记载于此的条件以JIS Z0237:2009为基准而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3。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造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第一层侧的面上层叠PET膜,将第三层侧的面贴附在钠钙玻璃上,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粘着力(UV前;N/25mm)。将结果示于表5。
此外,对于制造例1、3~6中制作的粘着片,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将粘着剂层贴附在钠钙玻璃上,进行压热处理后,在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隔着PET膜,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粘着剂层固化。对于该固化后的粘着剂层,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粘着力(UV后;N/25mm)。将结果示于表3。
另一方面,对于实施例1、3~5、7~9及比较例1~3中制造的粘着片,在粘着剂层的第一层侧的面上层叠PET膜,将第三层侧的面贴附在钠钙玻璃上后,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定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后的粘着力(UV后;N/25mm)。将结果示于表5。
[试验例6](凹凸追随率的测定)
将紫外线固化型油墨(Teikoku Printing Inks Mfg.Co.,Ltd制造,产品名称“POS-911ink”)以框状(外形:长90mm×宽50mm,宽5mm)丝网印刷在玻璃板(Nippon SheetGlass Company,Ltd制造,产品名称“Corning glass eagle XG”,长90mm×宽50mm×厚0.5mm)的表面上。然后,照射紫外线(80W/cm2,金卤灯2盏,灯高度15cm,传送带速度10~15m/分钟),使印刷的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固化,制作具有由印刷形成的段差(段差的高度:5μm、10μm、15μm、20μm及25μm中的任一个)的带段差玻璃板。
从各制造例中制作的粘着片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在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 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上。然后,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露出粘着剂层。然后,使用层压机(FUJIPLA Inc.制造,产品名称“LPD3214”),以使粘着剂层覆盖整个框状的印刷面的方式,将上述层叠体层压在各个带段差玻璃板上,将其作为评价用样品。
在50℃、0.5MPa的条件下对所得到的评价用样品进行30分钟压热处理后,在常压、23℃、50%RH下放置24小时。对于制造例1、3~6中制作的粘着片,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隔着PET膜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粘着剂层。
然后,在85℃、85%RH的高温高湿条件下保管72小时(耐久试验),然后评价凹凸追随性。通过印刷段差是否完全被粘着剂层包埋而判断凹凸追随性,在印刷段差与粘着剂层的界面观察到气泡、浮起、剥离等时,判断为未能追随印刷段差的凹凸。此处,以下述式所示的凹凸追随率(%)评价凹凸追随性。将结果示于表3。
凹凸追随率(%)={(在耐久试验后,无气泡、浮起、剥离等而维持被包埋状态的段差的高度(μm))/(粘着剂层的厚度)}×100
[试验例7](耐起泡性的评价)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上剥离一个重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的第三层侧的面贴附于在PC板上层叠有PMMA层的塑料板(MITSUBISHI GAS CHEMICALCOMPANY,INC.制造,产品名称“iupilon-sheet MR58U”,厚度:0.7mm,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PC板侧,得到带粘着剂层的塑料板。
从上述得到的带粘着剂层的塑料板上剥离另一个重剥离型剥离片,将露出的粘着剂层的第一层侧的面贴附在70mm×150mm大小的钠钙玻璃板(Nippon Sheet Glass Co.,Ltd.制造,厚度:0.7mm)上。然后,在50℃、0.5MPa的条件下进行20分钟压热处理,在常压、23℃、50%RH下放置24小时。
对于实施例1、3~5、7~9及比较例1~3中制造的粘着片,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隔着塑料板对上述粘着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粘着剂层。通过上述方式,得到通过粘着剂层而贴合了塑料板与玻璃板的结构体(70mm×150mm)。
对于上述结构体,在85℃、85%RH的高温高湿条件下保管72小时。然后,通过肉眼确认固化后粘着剂层与被粘物(塑料板、玻璃板)的界面的状态,按照以下基准评价耐起泡性。将结果示于表5。
◎:无气泡或浮起、剥离。
○:无浮起、剥离,虽产生了少许气泡,但不会产生问题。
×:产生了浮起、剥离。
[试验例8](光束透射率的测定)
如图5所示,使用粘合剂,将作为凸部52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UNITIKA LTD.制造,产品名称“emblet”,长10mm×宽10mm×厚度12μm)贴附在作为基板51的钠钙玻璃板(Nippon Sheet Glass Co.,Ltd.制造,长70mm×宽70mm×厚度1.1mm)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将其作为被粘物5。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上剥离一个重剥离型剥离片,露出粘着剂层的第三层侧的面。然后,如图6所示,将露出的粘着剂层11的第三层侧的面贴附在上述被粘物5的存在有凸部52的一侧的面上。然后,在50℃、0.5MPa的条件下进行20分钟压热处理,在常压、23℃、50%RH下放置24小时。最后,从粘着剂层11上剥离另一个重剥离型剥离片,将其作为样品。
对上述样品的平坦部,具体而言,对距凸部52的边缘15~25mm的位置,使用小直径测定用配件(attachment)(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使光束的光透射,以JIS K7361-1:1997为基准测定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在该平坦部的5处测定光束透射率,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在图5中,以L1表示该平坦部的光束的一个例子。
此外,对上述样品的凹凸临近部,具体而言,对距凸部52的边缘10mm以内的位置(图5中,虚线框内),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使光束的光透射,测定凹凸临近部的光束透射率(%)。在该凹凸临近部的5处测定光束透射率,将其平均值作为凹凸临近部的光束透射率(%)。在图5中,以L2表示该凹凸临近部的光束的一个例子。
计算由所得到的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减去凹凸临近部的光束透过率而得到的差(百分点)。此外,计算凹凸临近部的光束透射率相对于所得到的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的比(凹凸临近部的光束透射率/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将这些结果示于表5。
[试验例9](光线透射不均的评价)
使基板侧朝下,将试验例8中制作的样品置于平板终端(Apple Inc.制造,产品名称“iPad(注册商标)”,分辨率:264ppi)上。对于该样品,通过肉眼判断光线的透射是否不均,通过以下基准评价光线透射的不均。将结果示于表5。
◎:完全没有光线透射不均。
〇:光线透射虽有少许不均,但不会产生问题。
×:光线透射不均。
[试验例10](隐蔽性的评价)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裁切成长70mm×宽70mm,以用两片钠钙玻璃板(Nippon Sheet Glass Co.,Ltd.制造,长70mm×宽70mm×厚度1.1mm)夹持该粘着片的粘着剂层的方式进行贴合。对于实施例1、3~5、7~9及比较例1~3中制造的粘着片,以与试验例1相同的条件隔着一片钠钙玻璃板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粘着剂层。将其作为本试验例的样品。
作为背景,将黑色系背景1(L*:29.8,a*:-0.7,b*:0.6)与黑色系背景2(L*:39.2,a*:-0.4,b*:0.4)分别印刷在纸上。然后,以在黑色系背景1上错开叠合黑色系背景2的方式进行配置,形成黑色系背景1与黑色系背景2的交界部。
在包含上述交界部的背景上配置上述样品。然后,在距样品50cm的位置,在三波长荧光灯(距荧光灯的距离:200cm)下通过肉眼判断交界部是否被隐蔽(难以辨别交界部,有一体感),通过以下基准评价隐蔽性。将结果示于表5。
◎:充分隐蔽了交界部。
○:在一定程度上隐蔽了交界部。
×:明显未隐蔽交界部。
另外,使用分光色度计(BYK Japan KK.制造,产品名称“Spectro-Guide”)测定上述黑色系背景1、2的色调(由CIE1976L*a*b*表色系规定的L*a*b*)。
[试验例11](可视性的评价)
在尺寸为15.6英寸、分辨率为1366×768的显示器(Fujitsu Limited制造,产品名称“LITEBOOK A574/H”)上,以5磅(point)至20磅的大小(每1磅)对白背景、黑字的文字(字体:MS PGothic)进行100%显示。
以与试验例10相同的方式,在上述显示器上配置制作的样品。然后,在距显示器50cm的位置确认能够通过肉眼识别的文字的尺寸,通过以下基准评价可视性。将结果示于表3。
◎:能够识别6磅的文字。
○:虽无法完全识别6磅的文字,但能够识别8磅的文字。
△:虽无法完全识别8磅的文字,但能够识别15磅的文字。
×:无法识别15磅的文字。
[表2]
[表3]
[表4]
/>
由表5可知,实施例中得到的粘着片抑制了透射率的不均,且隐蔽性及可视性优异。此外,由表3及表5可知,实施例中得到的粘着片的凹凸追随性及耐起泡性也优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片例如可适当地用于具有黑色框架材料的显示体中的、具有凹凸的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需显示体构成构件的贴合等。

Claims (8)

1.一种显示体,其具备: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将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相互贴合的粘着剂层,所述显示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被所述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
所述粘着剂层为至少一层着色粘着剂层与至少一层无色粘着剂层的层叠体,
所述无色粘着剂层位于与所述显示体构成构件的凹凸接触的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位于与所述显示体构成构件的凹凸接触的面上的所述无色粘着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显示体构成构件的凹凸的深度或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无色粘着剂层的粘着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0.01MPa以上1MPa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着色粘着剂层的粘着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0.01MPa以上1MPa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为由印刷层形成的凹凸,所述印刷层设置于所述显示体的俯视面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为由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发光体形成的凹凸。
7.一种显示体,其具备: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将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相互贴合的粘着剂层,所述显示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被所述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
所述凹凸为由印刷层形成的凹凸,所述印刷层设置于所述显示体的俯视面的一部分,
所述印刷层的厚度为3μm以上50μm以下,
所述粘着剂层至少具备一层着色粘着剂层,
所述凹凸的临近部的光束透射率相对于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的比为0.980以上。
8.一种显示体,其具备: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将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相互贴合的粘着剂层,所述显示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及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被所述粘着剂层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
所述凹凸为由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发光体形成的凹凸,
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300μm以下,
所述粘着剂层至少具备一层着色粘着剂层,
所述凹凸的临近部的光束透射率相对于平坦部的光束透射率的比为0.980以上。
CN202010255288.2A 2019-04-03 2020-04-02 粘着片及显示体 Active CN111793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1198A JP6906560B2 (ja) 2019-04-03 2019-04-03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JP2019-071198 2019-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3452A CN111793452A (zh) 2020-10-20
CN111793452B true CN111793452B (zh) 2023-08-25

Family

ID=72746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5288.2A Active CN111793452B (zh) 2019-04-03 2020-04-02 粘着片及显示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3) JP6906560B2 (zh)
KR (1) KR20200117873A (zh)
CN (1) CN1117934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1840A (zh) * 2019-11-28 2022-07-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光学设备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21106743A1 (ja) * 2019-11-28 2021-06-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38085B2 (ja) * 2020-03-31 2023-09-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2021161263A (ja) * 2020-03-31 2021-10-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US20230378403A1 (en) 2020-10-20 2023-11-2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Surface-emit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sealing member sheet for surface-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rface-emitting device
JP7445081B2 (ja) 2021-02-26 2024-03-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WO2023095452A1 (ja) * 2021-11-25 2023-06-0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JP7369761B2 (ja) * 2021-12-24 2023-10-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JP7369760B2 (ja) * 2021-12-24 2023-10-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JP2023142484A (ja) 2022-03-25 2023-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JP2023142479A (ja) 2022-03-25 2023-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JP2023142485A (ja) 2022-03-25 2023-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JP2023142483A (ja) 2022-03-25 2023-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JP7362872B2 (ja) * 2022-03-25 2023-10-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CN116031351B (zh) 2022-03-25 2024-03-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半导体元件密封用片和显示体
JP2023142478A (ja) 2022-03-25 2023-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JP2023142482A (ja) 2022-03-25 2023-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JP2023142480A (ja) 2022-03-25 2023-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JP2023142481A (ja) 2022-03-25 2023-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JP2023142477A (ja) 2022-03-25 2023-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
WO2023188926A1 (ja) * 2022-03-29 2023-10-05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53460A (ja) 2022-10-03 2024-04-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261A (zh) * 2007-02-28 2012-09-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背光系统及带有粘合剂的光学薄片
CN102959030A (zh) * 2011-03-03 2013-03-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加热剥离型粘合片
CN105885717A (zh) * 2015-02-16 2016-08-2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有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6010326A (zh) * 2015-03-31 2016-10-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及显示体
JP2017075281A (ja) * 2015-10-16 2017-04-2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CN106916541A (zh) * 2015-09-18 2017-07-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07216821A (zh) * 2016-03-22 2017-09-29 琳得科株式会社 双面粘着片、显示体以及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CN107922807A (zh) * 2015-08-25 2018-04-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构件用粘合剂层、带有粘合剂层的光学构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8570295A (zh) * 2017-03-13 2018-09-25 琳得科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胶带的粘合膜
WO2018179475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保護膜形成用複合シート
CN108624247A (zh) * 2017-03-15 2018-10-09 琳得科株式会社 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
CN108699405A (zh) * 2016-02-08 2018-10-2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4307A (ja) * 2000-12-27 2002-07-10 Asahi Rubber Kk マスキングテープ
DE60335285D1 (de) * 2002-10-17 2011-01-20 Bridgestone Cor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olie mit haftklebstoff
JP2006047687A (ja) * 2004-08-04 2006-02-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タ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DE102005027393A1 (de) * 2005-06-13 2006-12-21 Tesa Ag Doppelseitige Haftklebebänder zur Herstellung von LC-Displays mit lichtreflektierenden und absorbierenden Eigenschaften
DE102005027350A1 (de) * 2005-06-13 2006-12-14 Tesa Ag Doppelseitige Haftklebebänder zur Herstellung bzw. Verklebung von LC-Displays mit lichtabsorbierenden Eigenschaften
JP2011168658A (ja) * 2010-02-17 2011-09-01 Daio Paper Corp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US9816685B2 (en) * 2010-11-08 2017-11-14 Lg Chem, Lt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JP2012234028A (ja) 2011-04-28 2012-11-29 Asahi Glass Co Ltd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2090644B1 (ko) 2013-08-29 2020-03-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음매 차광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모듈
JP2017077668A (ja) 2015-10-20 2017-04-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積層体、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261A (zh) * 2007-02-28 2012-09-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背光系统及带有粘合剂的光学薄片
CN102959030A (zh) * 2011-03-03 2013-03-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加热剥离型粘合片
CN105885717A (zh) * 2015-02-16 2016-08-2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有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6010326A (zh) * 2015-03-31 2016-10-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及显示体
CN107922807A (zh) * 2015-08-25 2018-04-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构件用粘合剂层、带有粘合剂层的光学构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6916541A (zh) * 2015-09-18 2017-07-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JP2017075281A (ja) * 2015-10-16 2017-04-2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CN108699405A (zh) * 2016-02-08 2018-10-2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CN107216821A (zh) * 2016-03-22 2017-09-29 琳得科株式会社 双面粘着片、显示体以及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CN108570295A (zh) * 2017-03-13 2018-09-25 琳得科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胶带的粘合膜
CN108624247A (zh) * 2017-03-15 2018-10-09 琳得科株式会社 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
WO2018179475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保護膜形成用複合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06560B2 (ja) 2021-07-21
TW202043399A (zh) 2020-12-01
KR20200117873A (ko) 2020-10-14
JP2020169262A (ja) 2020-10-15
JP7413500B2 (ja) 2024-01-15
JP2023052174A (ja) 2023-04-11
CN111793452A (zh) 2020-10-20
JP2021177244A (ja) 2021-11-11
JP7204830B2 (ja) 202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3452B (zh) 粘着片及显示体
CN110713799B (zh) 粘着片及显示体
JP6937338B2 (ja) 表示体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6792662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CN111334218B (zh) 粘着片、显示体及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WO2022180935A1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JP6971375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CN112646507A (zh) 显示体及粘着片
CN113388338A (zh) 防飞散粘着片及显示体
JP2021066771A (ja)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426539B2 (ja) 構成体の製造方法
JP7233405B2 (ja) 粘着シート、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JP7273887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
CN111748300B (zh) 着色粘着片及显示体
JP7256856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
TWI841760B (zh) 著色黏著片及顯示體
TWI834851B (zh) 黏著片及顯示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