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3320A - 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3320A
CN111793320A CN202010804575.4A CN202010804575A CN111793320A CN 111793320 A CN111793320 A CN 111793320A CN 202010804575 A CN202010804575 A CN 202010804575A CN 111793320 A CN111793320 A CN 111793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rylonitrile
styrene copolymer
modified plastic
parts
antioxid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045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Bangt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Bangt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Bangt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ou Bangt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045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33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3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3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23/00 - C08L53/00
    • C08L55/02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80~12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0~60份、贝壳色粉填料10~20份以及抗氧剂0.1~0.5份。本发明以贝壳粉填料为原料,经植物染料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共同改性所得的贝壳色粉填料作为聚合物体系的着色剂,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体系的相容性佳,可在体系中均匀分散,形成稳定体系,减少其他有机助剂的添加;另外,其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及抗氧剂复配所得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不仅具有优异力学性能,还保持着鲜亮的颜色,且提高了聚合物体系光泽度。

Description

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多数化妆品是以液体、乳液状或者膏状形态存在,因此需要通过精美包装对其进行修饰,当前,塑料和玻璃是主要使用的化妆品包装材料,其中,塑料容器的多样性以及可塑性使得其成为日渐流行的包装材料。
为了让包装更为精美以提高化妆品颜值,通常会对包装的颜色进行调整,并对包装材料的色泽度要求高,当前常用的塑料颜料主要分为有机颜料以及无机颜料,其中,无机颜料常存在颜色偏暗、大部分包含重金属有毒成分,并且其与塑料体系的分散性较差,色度不均;而有机颜料虽然颜色鲜亮、色光明亮,但其耐老化性能、耐热性能以及耐光性能均不如无机颜料,而且着色不稳定,容易因不同操作条件、操作模具、设备等而出现色差情况;二者作为塑料体系的着色剂均存在色光不鲜艳、色度不均,甚至还会因分散性差而影响塑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导致残次品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旨在解决现有塑料体系的着色剂均存在色光不鲜艳、色度不均,甚至还会因分散性差而影响塑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导致残次品率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80~12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0~60份、贝壳色粉填料10~20份以及抗氧剂0.1~0.5份;所述贝壳色粉填料是以贝壳粉填料为原料,经植物染料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共同改性所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
将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贝壳色粉填料以及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剪切分散,并挤出、造粒,得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10~220℃、螺杆转速为330~360r/min。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在制备塑料容器中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光性改性塑料,利用以贝壳粉填料为原料,经植物染料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共同改性所得的贝壳色粉填料作为聚合物体系的着色剂,具有优异的着色性能,且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体系的相容性佳,可在体系中均匀分散,形成稳定体系,大大减少了其他有机助剂的添加;另外,将其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及抗氧剂复配所得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还保持着鲜亮的颜色,且提高了聚合物体系光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塑料体系的着色剂均存在色光不鲜艳、色度不均,甚至还会因分散性差而影响塑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导致残次品率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高光性改性塑料,利用以贝壳粉填料为原料,经植物染料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共同改性所得的贝壳色粉填料作为聚合物体系的着色剂,具有优异的着色性能,且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体系的相容性佳,可在体系中均匀分散,形成稳定体系,大大减少了其他有机助剂的添加;另外,将其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及抗氧剂复配所得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还保持着鲜亮的颜色,且提高了聚合物体系光泽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80~12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0~60份、贝壳色粉填料10~20份以及抗氧剂0.1~0.5份;所述贝壳色粉填料是以贝壳粉填料为原料,经植物染料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共同改性所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植物染料为番红、刚果红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两种。当然,除了上述番红、刚果红外,还可以尝试其他水溶性植物染料作为贝壳粉的改性染料,虽然本发明实施例目前仅采用了番红、刚果红,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适用范围,其他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贝壳粉填料同时用植物染料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进行特定比例下的复配改性,不仅使贝壳粉填料得以稳定固色,还能对贝壳粉的表面进行有机改性处理,有助于提高贝壳粉填料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体系的界面相容性。当所得贝壳色粉填料填充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体系的同时携带植物染料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体系进行优异着色,并且,经本发明研究发现,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作用下,通过贝壳粉填料搭载植物染料,有助于提高聚合基体系的光泽度,并对植物染料起到了更好的屏障性阻碍作用,进一步有效降低了染料的色迁、降解速率。所述植物染料与质量分数为10~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重量比例为1:900~10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贝壳粉填料与植物染料的重量比例为300~400:1。
具体地,所述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植物染料与质量分数为10~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按1:900~1000的重量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得混合溶液;将贝壳粉填料缓慢且匀速地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持续搅拌2~3h后,静置12~24h,得混合浆料;所述贝壳粉填料与植物染料的重量比例为300~400:1;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过滤、清洗、干燥,即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及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均为20~25%。经本发明研究发现,当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丙烯腈含量相当,尤其质量分数均为20~25%时,二者相容性更佳、折射率更近,对体系的光泽度改善效果也更显著。除另有说明外,实施例中所用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均为2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CA、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TNP、抗氧剂BHT中的一种或任意质量比的几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还包括润滑剂0.1~0.5份;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钡、TAF润滑剂中的一种或任意质量比的两种。润滑剂的添加有利于提高树脂体系加工流动性,使得其脱模性能增加,可选择性添加。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90~11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5~55份、贝壳色粉填料13~17份以及抗氧剂0.1~0.5份。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50份、贝壳色粉填料15份以及抗氧剂0.3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
将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贝壳色粉填料以及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剪切分散,并挤出、造粒,得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10~220℃、螺杆转速为330~360r/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在制备塑料容器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可应用在制备塑料容器。塑料容器包括但不限于化妆品容器,例如,口红管、瓶盖、真空瓶、彩盒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均购自杭州三联工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润滑剂、抗氧剂均购自吉林卓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贝壳粉购自湖南常德贝壳粉生产有限公司,番红、刚果红均购自湖南汇百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均购自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以下给出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其目的不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给出的数值是尽可能精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由于不可能避免的测量误差和实验操作问题,每一个数字都应该被理解为约数,而不是绝对准确的数值。例如,由于称量器具的误差,关于各实施例高光性改性塑料中各原料的重量值,应该理解为其可能具有±2%或±1%的误差。
实施例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82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1份、贝壳色粉填料10份以及抗氧剂CA 0.1份。其中,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将番红与质量分数为10%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按1:900的重量比例混合,在温度为45℃下利用磁力搅拌器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将贝壳粉填料缓慢且匀速地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2h后,静置24h,得到贝壳粉填料对番红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的混合浆料;所述贝壳粉填料与番红的重量比例为300:1;最后,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过滤并采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滤渣,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以120℃恒温干燥并粉碎,研磨至300目,即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上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将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贝壳色粉填料以及抗氧剂CA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剪切分散,并挤出、造粒,得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10℃、螺杆转速为340r/min。
实施例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18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57份、贝壳色粉填料20份以及抗氧剂TNP 0.5份。其中,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刚果红与质量分数为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按1:950的重量比例混合,在温度为45℃下利用磁力搅拌器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将贝壳粉填料缓慢且匀速地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3h后,静置24h,得到贝壳粉填料对刚果红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的混合浆料;所述贝壳粉填料与刚果红的重量比例为350:1;最后,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过滤并采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滤渣,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以120℃恒温干燥并粉碎,研磨至300目,即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上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将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贝壳色粉填料以及抗氧剂TNP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剪切分散,并挤出、造粒,得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20℃、螺杆转速为360r/min。
实施例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9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5份、贝壳色粉填料13份以及抗氧剂TNP 0.1份。其中,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将番红与质量分数为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按1:1000的重量比例混合,在温度为45℃下利用磁力搅拌器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将贝壳粉填料缓慢且匀速地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3h后,静置24h,得到贝壳粉填料对番红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的混合浆料;所述贝壳粉填料与番红的重量比例为400:1;最后,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过滤并采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滤渣,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以120℃恒温干燥并粉碎,研磨至300目,即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上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将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贝壳色粉填料以及抗氧剂TNP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剪切分散,并挤出、造粒,得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20℃、螺杆转速为360r/min。
实施例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8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55份、贝壳色粉填料17份以及抗氧剂TNP 0.5份。其中,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刚果红与质量分数为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按1:1000的重量比例混合,在温度为45℃下利用磁力搅拌器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将贝壳粉填料缓慢且匀速地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3h后,静置24h,得到贝壳粉填料对刚果红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的混合浆料;所述贝壳粉填料与刚果红的重量比例为400:1;最后,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过滤并采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滤渣,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以120℃恒温干燥并粉碎,研磨至300目,即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上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将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贝壳色粉填料以及抗氧剂TNP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剪切分散,并挤出、造粒,得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20℃、螺杆转速为360r/min。
实施例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50份、贝壳色粉填料15份以及抗氧剂CA 0.3份。其中,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刚果红与质量分数为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按1:1000的重量比例混合,在温度为45℃下利用磁力搅拌器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将贝壳粉填料缓慢且匀速地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3h后,静置24h,得到贝壳粉填料对刚果红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的混合浆料;所述贝壳粉填料与刚果红的重量比例为400:1;最后,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过滤并采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滤渣,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以120℃恒温干燥并粉碎,研磨至300目,即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上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将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贝壳色粉填料以及抗氧剂CA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剪切分散,并挤出、造粒,得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20℃、螺杆转速为360r/min。
实施例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50份、贝壳色粉填料15份、抗氧剂1010 0.3份以及TAF润滑剂0.3份。其中,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将番红与质量分数为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按1:1000的重量比例混合,在温度为45℃下利用磁力搅拌器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将贝壳粉填料缓慢且匀速地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2~3h后,静置24h,得到贝壳粉填料对番红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的混合浆料;所述贝壳粉填料与番红的重量比例为400:1;最后,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过滤并采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滤渣,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以120℃恒温干燥并粉碎,研磨至300目,即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上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将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贝壳色粉填料、抗氧剂1010以及TAF润滑剂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剪切分散,并挤出、造粒,得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20℃、螺杆转速为360r/min。
实施例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光性改性塑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50份、贝壳色粉填料15份、抗氧剂TNP 0.3份以及硬脂酸钡0.3份。其中,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刚果红与质量分数为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按1:1000的重量比例混合,在温度为45℃下利用磁力搅拌器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将贝壳粉填料缓慢且匀速地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3h后,静置24h,得到贝壳粉填料对刚果红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的混合浆料;所述贝壳粉填料与刚果红的重量比例为400:1;最后,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过滤并采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滤渣,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以120℃恒温干燥并粉碎,研磨至300目,即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上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将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贝壳色粉填料、抗氧剂TNP以及硬脂酸钡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剪切分散,并挤出、造粒,得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20℃、螺杆转速为360r/min。
对比例1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仅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50份以及抗氧剂CA0.3份。
对比例2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仅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0份以及抗氧剂CA 0.3份。
对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2所制备得到的材料在90℃下干燥2h后,用注塑机制样,注塑温度为240℃,试样成型后在(23±2)℃温度、(50±5)%湿度环境中调节24h,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其中,相关性能测试包括:洛氏硬度(按照GB/T3398-2008测试,压头直径12.7mm),铅笔硬度(按照GB/T6739-2006测试,荷重1kg),光泽度(按照ASTM D523-2008测试,在60℃下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628609370000101
Figure BDA0002628609370000111
综上,从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7所制备得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表面光泽度(98.7~99.6),同时具有较高的刚性和表面耐划伤性,且冲击韧性均较好,远远优异于对比例1中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组合聚合物基体以及对比例2中单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合物基体,说明本发明利用以贝壳粉填料为原料,经植物染料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共同改性所得的贝壳色粉填料作为聚合物体系的着色剂,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体系的相容性佳,可在体系中均匀分散,形成稳定体系,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及抗氧剂复配所得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还保持着鲜亮的颜色,且提高了聚合物体系光泽度。
对比例3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将丙烯腈的质量分数为25%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组分替换成丙烯腈的质量分数为35%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对比例4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仅对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条件进行调整,所述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刚果红与水溶液按1:1000的重量比例混合,在温度为45℃下利用磁力搅拌器恒温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将贝壳粉填料缓慢且匀速地加入至所述混合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3h后,静置24h,得到贝壳粉填料对刚果红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的混合浆料;所述贝壳粉填料与刚果红的重量比例为400:1;最后,对所述混合浆料进行过滤并采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滤渣,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以120℃恒温干燥并粉碎,研磨至300目,即得。
对比例5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仅对贝壳色粉填料的制备条件进行调整,所述刚果红与质量分数为20%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重量比例为1:1000。
参照上述实验方法分别对上述对比例3-5制得的各组材料进行光泽度测试,测试结果见下表2。
表2
对比例3 对比例4 对比例5
光泽度/% 95.8 93.7 94.1
综上,从表2可知,对比例3所得材料的光泽度稍微弱于实施例5,主要在于对比例3体系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丙烯腈质量分数相差较远,而实施例5中当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相当,且为25%时,二者相容性更佳、折射率更近,对体系的光泽度改善效果也更显著。另外,综合实施例5以及对比例4-5来看,本发明在特定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作用下,通过贝壳粉填料搭载植物染料,有助于提高聚合基体系的光泽度,并对植物染料起到了更好的屏障性阻碍作用,且其可进一步有效降低了染料的色迁、降解速率,在长期光照条件下可维持持久的颜色以及光泽度,而对比例4-5在长期光照条件下固色效果差,光泽度也会受到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80~12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0~60份、贝壳色粉填料10~20份以及抗氧剂0.1~0.5份;所述贝壳色粉填料是以贝壳粉填料为原料,经植物染料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共同改性所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染料为番红、刚果红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两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染料与质量分数为10~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重量比例为1:900~10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粉填料与植物染料的重量比例为300~40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及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均为20~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CA、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TNP、抗氧剂BHT中的一种或任意质量比的几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剂0.1~0.5份;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钡、TAF润滑剂中的一种或任意质量比的两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光性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90~110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5~55份、贝壳色粉填料13~17份以及抗氧剂0.1~0.5份。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的配方称取各原料;
将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贝壳色粉填料以及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剪切分散,并挤出、造粒,得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其中,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210~220℃、螺杆转速为330~360r/min。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高光性改性塑料在制备塑料容器中的应用。
CN202010804575.4A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Pending CN111793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04575.4A CN111793320A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04575.4A CN111793320A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3320A true CN111793320A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3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04575.4A Pending CN111793320A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33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2841A (zh) * 2021-07-30 2021-09-17 横琴桦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bs贝壳粉生物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0010A1 (en) * 2002-05-01 2004-02-12 Fridolin Babler Pigment preparations
CN106751312A (zh) * 2016-11-10 2017-05-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0705A (zh) * 2017-01-23 2017-06-09 浙江大学 一种abs树脂着色的新工艺
CN107216562A (zh) * 2017-05-24 2017-09-29 王海燕 阻燃型pvc材料
CN107805353A (zh) * 2017-11-15 2018-03-16 广汉市盛泰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abs色母粒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08841132A (zh) * 2018-08-02 2018-11-20 青岛东海塑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abs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68062A (zh) * 2019-03-26 2019-06-11 张灯彩 一种防污抗裂皮革涂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0010A1 (en) * 2002-05-01 2004-02-12 Fridolin Babler Pigment preparations
CN106751312A (zh) * 2016-11-10 2017-05-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0705A (zh) * 2017-01-23 2017-06-09 浙江大学 一种abs树脂着色的新工艺
CN107216562A (zh) * 2017-05-24 2017-09-29 王海燕 阻燃型pvc材料
CN107805353A (zh) * 2017-11-15 2018-03-16 广汉市盛泰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abs色母粒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08841132A (zh) * 2018-08-02 2018-11-20 青岛东海塑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abs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68062A (zh) * 2019-03-26 2019-06-11 张灯彩 一种防污抗裂皮革涂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水林: "《粉体表面改性(第2版)》", 31 August 2003,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黄彩霞等: "高光耐划伤ABS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塑料工业》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2841A (zh) * 2021-07-30 2021-09-17 横琴桦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bs贝壳粉生物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7503B (zh) 一种具有金属光泽免喷涂的高冲击pc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92077B (zh) 带珠光干涉效果的聚丙烯着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5506B (zh) 一种高抗冲聚苯乙烯用白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020713A1 (en) Liquid color composition with cottonseed oil base
CN104312109B (zh) 用于聚酯pet吹塑珠光效果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84716B (zh) 耐候高光免喷涂pc/asa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6202A (zh) 油画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3320A (zh) 一种高光性改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5400184A (zh) 一种聚酰胺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03922B (zh) 一种颜料功能母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4249935A (zh) 一种耐候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US5092907A (en) Liquid colorant dispersion
CN109054321A (zh) 一种适用于tpu的仿大理石纹母粒
CN106519629B (zh) 一种特黑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14826A (zh) 耐强酸腐蚀的聚烯烃艳蓝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41181A (zh) 一种增韧型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00076A (zh) 一种聚丙烯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7666A (zh) 一种抗拉强度环保塑料色母粒高分子载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20935B (zh) 改善聚碳酸酯合金材料色粉点的生产工艺
CN110041676A (zh) 具有金属色彩、光泽度可调的聚乳酸3d打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8867A (zh) 应用于pc的高光泽、高黑度专用母粒
CN103435963B (zh) 一种阻燃抗静电pom专用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61858A (zh) 具有增韧效果的实色pc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92782B (zh) 一种通用性黑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US11602883B2 (en) Cottonseed oil liquid colo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