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1152A -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1152A
CN111791152A CN202010711015.4A CN202010711015A CN111791152A CN 111791152 A CN111791152 A CN 111791152A CN 202010711015 A CN202010711015 A CN 202010711015A CN 111791152 A CN111791152 A CN 111791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angular
dust
plate
separ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10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凡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gjiu Heavy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gjiu Heavy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gjiu Heavy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gjiu Heavy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110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1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1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11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1/0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B24C1/08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e.g. smoothing a surface by making use of liquid-borne abrasives
    • B24C1/086Descaling; Removing coating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7/00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 B07B7/01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grav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7/00Equipment for feeding abrasive material; Controlling the flowability, constitution, or oth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rasive bla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B24C9/006Treatment of used abras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包括:上壳体、内设除尘风机且与上壳体接通的下壳体、设置在上壳体顶部的入料组件和由分离仓、三角分离板、调节组件、入风口、通风道、排风口和两个出料通道及两个灰尘通道组成的分离机构;分离仓位中间设有三角分离板,三角分离板的顶端正对入料组件的底部;调节组件由贯穿三角体外壁的手柄、钢板和不锈钢圆棒组成;入风口设置在所述三角体两侧的外壁,其高度低于调节组件;通风道设置在下壳体内部的中间,其与排风口连通;出料通道的入口分别位于三角分离板的底部;灰尘通道的入口分别位于出料通道的入口和通风道之间。本发明可提高钢丸流幕的平稳程度及灰尘分离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抛丸机,尤其是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相比其他表面处理技术来说,它更快、更有效,并可对部分保留或冲压后的铸造过程。20世纪30年代美国公司在世界上制成第一台抛丸机。中国的抛丸强化设备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仿前苏联技术。抛丸机也可用于去除毛刺,隔膜和铁锈,可能会影响物体部分的完整性,外观,或定义。抛丸机也可以针对一个部分涂层的表面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并提供一个增加涂层的附着力表面轮廓,达到强化工件的目的。抛丸机不同于喷丸机,在于这是用来降低零件的疲劳寿命增加不同的表面应力,增加了部件的强度,或防止微动。分离器是抛丸机设备的关键体系。
几乎所有的铸钢件、灰铸件、玛钢件、球铁件等都要进行抛丸处理。这不仅是为了清除铸件表面氧化皮和粘砂,同时也是铸件质量检查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序,比如大型气轮机机壳在进行无损探伤以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抛喷丸清理,以保证探伤结果的可靠性。在一般铸件生产中,抛喷丸清理是发现铸件表面缺陷如皮下气孔、渣孔以及粘砂、冷隔、起皮等的必不可少的工艺手段。有色金属铸件,如铝合金、铜合金等的表面清理,除清除氧化皮、发现铸件的表面缺陷外,更主要的目的是以抛喷丸来清除压铸件的毛刺和获得具有装潢意义的表面质量,获得综合效果。冶金钢铁生产中,抛喷丸或者酸洗是保证钢铁大量生产中获得高生产率而采用的机械或化学联合去除磷皮的一种工艺方法。硅钢片、不锈钢薄板等其他合金钢板、带的生产中,在冷轧工序过程中必须进行退火后再进行抛丸或酸洗处理,以保证冷轧钢板的表面粗糙度及厚度精度。分离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抛丸机的清理效果和易损件的使用寿命,当料仓中弹丸中含砂量为2%时,抛丸效果会变差,被抛丸构件表面会附着灰尘,并且抛丸器叶片的磨损速度比使用纯钢或铁丸增加5-10倍,其它易损件的磨损也不同程度地加剧。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在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抛丸机的分离设备表现出分离效率低的情况;此外,还存在着钢丸流幕不平稳,导致粉尘无法有效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的问题,到达了提高钢丸流幕的平稳程度及灰尘分离效率的技术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包括:
上壳体,由金属板料围蔽而成,上方为长方体,其下方为三角体;
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接通,内设除尘风机;
入料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顶部;
分离机构,由分离仓、三角分离板、调节组件、入风口、通风道、排风口和两个出料通道及两个灰尘通道组成:
所述分离仓位于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三角体内,其中间设有三角分离板;所述三角分离板的顶端正对所述入料组件的底部,使丸料下落时分别往所述三角分离板的两条斜板下滑;
所述调节组件由贯穿所述三角体外壁的手柄、钢板和不锈钢圆棒组成;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钢板连接,以调节钢板的角度;所述不锈钢钢圆棒设置在所述钢板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所述不锈钢钢圆棒的表面靠近所述三角分离板的外表面,调节所述手柄可以带动所述不锈钢圆棒以调整所述不锈钢圆棒与所述三角分离板之间的空隙,从而控制丸砂瀑流的流量大小;
所述入风口设置在所述三角体两侧的外壁,其高度低于所述调节组件;
所述通风道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部的中间,其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
所述出料通道的入口分别位于所述三角分离板的底部;所述灰尘通道的入口分别位于所述出料通道的入口和所述通风道之间;所述灰尘通道的底部为出灰口。
优选的,所述入料组件包括丸料入口、螺旋驱动电机和布料螺旋机组;所述丸料入口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顶部;所述螺旋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上壳体的一侧;所述布料螺旋机组位于所述丸料入口的下方,其与所述螺旋驱动电机机械连接。布料螺旋机组使丸砂混合物形成仿佛瀑布一样的丸砂流幕,下落通过所述三角分离板时,分流到所述三角分离板的两边。
更优选的,所述通风道为倒T型。
优选的,所述布料螺旋机组的下方设有滚筒筛。
更优选的,所述入风口外设有阻隔板,所述入风口内设有导风片,以阻挡空气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设备中。
特别优选的,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还可以与匹配提升机的丸料仓连接,所述提升机远离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的一端与所述丸料入口连接,以使得钢丸再次进入分离设备中进行循环分拣。
优选的,还包括内挡板,所述内挡板位于所述灰尘通道的入口上方并与所述三角分离板呈垂直连接,其远离所述三角分离板的一端往所述灰尘通道的入口内侧延伸,以使横向飘动的灰尘撞向其表面后失去横向的动力并往下落入所述灰尘通道中。
更优选的,所述内挡板位呈L型;增加有效的固定面积,以提高固定的牢固程度。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入料组件的下方设有由分离仓、三角分离板、调节组件、入风口、通风道、排风口和两个出料通道及两个灰尘通道组成的分离机构,其中,并结合由贯穿所述三角体外壁的手柄、钢板和不锈钢圆棒组成的调节组件;其中,手柄的一端与钢板连接,以调节钢板的角度;不锈钢钢圆棒设置在钢板远离手柄的一端,不锈钢钢圆棒的表面靠近三角分离板的外表面,调节所述手柄可以带动不锈钢圆棒以调整不锈钢圆棒与三角分离板之间的空隙再结合除尘风机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一方面,丸砂瀑流的流量大小通过手柄调节不锈钢圆棒与三角分离板之间的空隙得以控制;另一方面,负压空气从入风口进入流经通风道后从排风口流出时,形成2股由外而内的连续气流,利用重力风选原理,丸砂瀑流中的弹丸在其重量下落到出料通道,而金属氧化皮碎片、破碎弹丸、灰尘和细小丸料远比弹丸轻,在气流的作用下,往横向飘动一段行程并下落到灰尘通道中,从而实现了废弃物和弹丸的分离。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提高钢丸流幕的平稳程度及灰尘分离效率技术效果。
由于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了位于灰尘通道的入口上方并与三角分离板呈垂直连接的内挡板结合作为技术手段,使得横向飘动的灰尘撞向其表面后失去横向的动力并往下落入所述灰尘通道中,以降低灰尘越过灰尘通道的入口上方随气流进入通风道后被排往空气中的风险;更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技术问题,进而进一步实现了提高灰尘分离效率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5为发明中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入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上壳体,110-长方体,120-三角体,200-下壳体,210-通风道,220-排风口,230-灰尘通道,231-灰尘口,300-入料组件,310-丸料入口,320-布料螺旋机组,321-滚筒筛,330-螺旋驱动机组,400-分离机构,410-分离仓,420-三角分离板,430-调节组件,431-手柄,433-钢板,435-不锈钢圆棒,440-入风口,441-阻隔板,450-出料通道,451-料仓,500-内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的问题,在入料组件300的下方设有由分离仓410、三角分离板420、调节组件430、入风口440、通风道210、排风口220和两个出料通道450及两个灰尘通道230组成的分离机构400结合除尘风机下实现了提高钢丸流幕的平稳程度及灰尘分离效率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采用入料组件300的下方设有由分离仓410、三角分离板420、调节组件430、入风口440、通风道210、排风口220和两个出料通道450及两个灰尘通道230组成的分离机构400,其中,并结合由贯穿三角体120外壁的手柄431、钢板433和不锈钢圆棒435组成的调节组件430;其中,手柄431的一端与钢板433连接,以调节钢板433的角度;不锈钢钢圆棒设置在钢板433远离手柄431的一端,不锈钢钢圆棒的表面靠近三角分离板420的外表面,调节手柄431可以带动不锈钢圆棒435以调整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再结合除尘风机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一方面,丸砂瀑流的流量大小通过手柄431调节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得以控制,从而控制需要除尘的丸料的量;另一方面,负压空气从入风口440进入流经通风道210后从排风口220流出时,形成2股由外而内的连续气流,利用重力风选原理,丸砂瀑流中的弹丸在其重量下落到出料通道450,而金属氧化皮碎片、破碎弹丸、灰尘和细小丸料远比弹丸轻,在气流的作用下,往横向飘动一段行程并下落到灰尘通道230中,从而实现了废弃物和弹丸的分离。在需要除尘的丸料的量得以控制的情况下,有效避免了单位时间过多的丸料进行重力风选,使连续气流的流量得以去除丸料表面的粉尘,而不至于出现因丸砂瀑流流量过大,导致连续气流无法有效去除丸料表面的粉尘的情况。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要原理如下:
1、从提升机流入的丸砂混合物,由布料螺旋形成仿佛瀑布一样的丸砂流幕。
2、除尘风机经由入风口440抽风,利用重力风选原理,将流幕中的弹丸与金属氧化皮碎片、破碎弹丸及粉尘有效分离。
3、大颗粒废料从丸料溢流口流出,细小丸料、粉尘从废料出口流出,弹丸进入丸料仓451进行循环。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如图1-图3所示,包括:
上壳体100,由金属板料围蔽而成,上方为长方体110,其下方为三角体120;
下壳体200,与上壳体100接通,内设除尘风机;
入料组件300,设置在上壳体100的顶部;
分离机构400,由分离仓410、三角分离板420、调节组件430、入风口440、通风道210、排风口220和两个出料通道450及两个灰尘通道230组成:
分离仓410位于上壳体100的三角体120内,其中间设有三角分离板420;三角分离板420的顶端正对入料组件300的底部,使丸料下落时分别往三角分离板420的两条斜板下滑;
如图5所示,调节组件430由贯穿三角体120外壁的手柄431、钢板433和不锈钢圆棒435组成;手柄431的一端与钢板433连接,以调节钢板433的角度;不锈钢钢圆棒设置在钢板433远离手柄431的一端,不锈钢钢圆棒的表面靠近三角分离板420的外表面,调节手柄431可以带动不锈钢圆棒435以调整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从而控制丸砂瀑流的流量大小;
入风口440设置在三角体120两侧的外壁,其高度低于调节组件430;
通风道210设置在下壳体200内部的中间,其与排风口220连通,排风口220位于下壳体200的底部;
出料通道450的入口分别位于三角分离板420的底部;灰尘通道230的入口分别位于出料通道450的入口和通风道210之间;灰尘通道230的底部为出灰口。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入料组件300的下方设有由分离仓410、三角分离板420、调节组件430、入风口440、通风道210、排风口220和两个出料通道450及两个灰尘通道230组成的分离机构400,其中,并结合由贯穿三角体120外壁的手柄431、钢板433和不锈钢圆棒435组成的调节组件430;其中,手柄431的一端与钢板433连接,以调节钢板433的角度;不锈钢钢圆棒设置在钢板433远离手柄431的一端,不锈钢钢圆棒的表面靠近三角分离板420的外表面,调节手柄431可以带动不锈钢圆棒435以调整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再结合除尘风机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一方面,丸砂瀑流的流量大小通过手柄431调节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得以控制;另一方面,负压空气从入风口440进入流经通风道210后从排风口220流出时,形成2股由外而内的连续气流,利用重力风选原理,丸砂瀑流中的弹丸在其重量下落到出料通道450,而金属氧化皮碎片、破碎弹丸、灰尘和细小丸料远比弹丸轻,在气流的作用下,往横向飘动一段行程并下落到灰尘通道230中,从而实现了废弃物和弹丸的分离。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提高钢丸流幕的平稳程度及灰尘分离效率技术效果。
由于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了位于灰尘通道230的入口上方并与三角分离板420呈垂直连接的内挡板500结合作为技术手段,使得横向飘动的灰尘撞向其表面后失去横向的动力并往下落入灰尘通道230中,以降低灰尘越过灰尘通道230的入口上方随气流进入通风道210后被排往空气中的风险;更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技术问题,进而进一步实现了提高灰尘分离效率技术效果。
实施例2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如图1-图3所示,包括:
上壳体100,由金属板料围蔽而成,上方为长方体110,其下方为三角体120;
下壳体200,与上壳体100接通,内设除尘风机;
入料组件300,设置在上壳体100的顶部;
分离机构400,由分离仓410、三角分离板420、调节组件430、入风口440、通风道210、排风口220和两个出料通道450及两个灰尘通道230组成:
分离仓410位于上壳体100的三角体120内,其中间设有三角分离板420;三角分离板420的顶端正对入料组件300的底部,使丸料下落时分别往三角分离板420的两条斜板下滑;
如图5所示,调节组件430由贯穿三角体120外壁的手柄431、钢板433和不锈钢圆棒435组成;手柄431的一端与钢板433连接,以调节钢板433的角度;不锈钢钢圆棒设置在钢板433远离手柄431的一端,不锈钢钢圆棒的表面靠近三角分离板420的外表面,调节手柄431可以带动不锈钢圆棒435以调整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从而控制丸砂瀑流的流量大小;
入风口440设置在三角体120两侧的外壁,其高度低于调节组件430;
通风道210设置在下壳体200内部的中间,其与排风口220连通,排风口220位于下壳体200的底部;
出料通道450的入口分别位于三角分离板420的底部;灰尘通道230的入口分别位于出料通道450的入口和通风道210之间;灰尘通道230的底部为出灰口。
具体的,如图6所示,入料组件300包括丸料入口310、螺旋驱动电机和布料螺旋机组320;丸料入口310设置在上壳体100的顶部;螺旋驱动电机固定在上壳体100的一侧;布料螺旋机组320位于丸料入口310的下方,其与螺旋驱动电机机械连接。布料螺旋机组320使丸砂混合物形成仿佛瀑布一样的丸砂流幕,下落通过三角分离板420时,分流到三角分离板420的两边。
更具体的,通风道210为倒T型。
具体的,布料螺旋机组320的下方设有滚筒筛321。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入料组件300的下方设有由分离仓410、三角分离板420、调节组件430、入风口440、通风道210、排风口220和两个出料通道450及两个灰尘通道230组成的分离机构400,其中,并结合由贯穿三角体120外壁的手柄431、钢板433和不锈钢圆棒435组成的调节组件430;其中,手柄431的一端与钢板433连接,以调节钢板433的角度;不锈钢钢圆棒设置在钢板433远离手柄431的一端,不锈钢钢圆棒的表面靠近三角分离板420的外表面,调节手柄431可以带动不锈钢圆棒435以调整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再结合除尘风机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一方面,丸砂瀑流的流量大小通过手柄431调节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得以控制;另一方面,负压空气从入风口440进入流经通风道210后从排风口220流出时,形成2股由外而内的连续气流,利用重力风选原理,丸砂瀑流中的弹丸在其重量下落到出料通道450,而金属氧化皮碎片、破碎弹丸、灰尘和细小丸料远比弹丸轻,在气流的作用下,往横向飘动一段行程并下落到灰尘通道230中,从而实现了废弃物和弹丸的分离。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提高钢丸流幕的平稳程度及灰尘分离效率技术效果。
由于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了位于灰尘通道230的入口上方并与三角分离板420呈垂直连接的内挡板500结合作为技术手段,使得横向飘动的灰尘撞向其表面后失去横向的动力并往下落入灰尘通道230中,以降低灰尘越过灰尘通道230的入口上方随气流进入通风道210后被排往空气中的风险;更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技术问题,进而进一步实现了提高灰尘分离效率技术效果。
实施例3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如图1-图3所示,包括:
上壳体100,由金属板料围蔽而成,上方为长方体110,其下方为三角体120;
下壳体200,与上壳体100接通,内设除尘风机;
入料组件300,设置在上壳体100的顶部;
分离机构400,由分离仓410、三角分离板420、调节组件430、入风口440、通风道210、排风口220和两个出料通道450及两个灰尘通道230组成:
分离仓410位于上壳体100的三角体120内,其中间设有三角分离板420;三角分离板420的顶端正对入料组件300的底部,使丸料下落时分别往三角分离板420的两条斜板下滑;
如图5所示,调节组件430由贯穿三角体120外壁的手柄431、钢板433和不锈钢圆棒435组成;手柄431的一端与钢板433连接,以调节钢板433的角度;不锈钢钢圆棒设置在钢板433远离手柄431的一端,不锈钢钢圆棒的表面靠近三角分离板420的外表面,调节手柄431可以带动不锈钢圆棒435以调整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从而控制丸砂瀑流的流量大小;
入风口440设置在三角体120两侧的外壁,其高度低于调节组件430;
通风道210设置在下壳体200内部的中间,其与排风口220连通,排风口220位于下壳体200的底部;
出料通道450的入口分别位于三角分离板420的底部;灰尘通道230的入口分别位于出料通道450的入口和通风道210之间;灰尘通道230的底部为出灰口。
具体的,如图6所示,入料组件300包括丸料入口310、螺旋驱动电机和布料螺旋机组320;丸料入口310设置在上壳体100的顶部;螺旋驱动电机固定在上壳体100的一侧;布料螺旋机组320位于丸料入口310的下方,其与螺旋驱动电机机械连接。布料螺旋机组320使丸砂混合物形成仿佛瀑布一样的丸砂流幕,下落通过三角分离板420时,分流到三角分离板420的两边。
更具体的,通风道210为倒T型。
具体的,布料螺旋机组320的下方设有滚筒筛321。
更具体的,如图4所示,入风口440外设有阻隔板441,入风口440内设有导风片,以阻挡空气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设备中。
特别具体的,出料通道450的出口还可以与匹配提升机的丸料仓451连接,提升机远离出料通道450的出口的一端与丸料入口310连接,以使得钢丸再次进入分离设备中进行循环分拣。可认为的将部分甚至全部的好的丸料通过人手或机器设备放入提升机,由提升机送至丸料入口210进行循环筛选。
具体的,还包括内挡板500,内挡板500位于灰尘通道230的入口上方并与三角分离板420呈垂直连接,其远离三角分离板420的一端往灰尘通道230的入口内侧延伸,以使横向飘动的灰尘撞向其表面后失去横向的动力并往下落入灰尘通道230中。
更具体的,内挡板500位呈L型;增加有效的固定面积,以提高固定的牢固程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入料组件300的下方设有由分离仓410、三角分离板420、调节组件430、入风口440、通风道210、排风口220和两个出料通道450及两个灰尘通道230组成的分离机构400,其中,并结合由贯穿三角体120外壁的手柄431、钢板433和不锈钢圆棒435组成的调节组件430;其中,手柄431的一端与钢板433连接,以调节钢板433的角度;不锈钢钢圆棒设置在钢板433远离手柄431的一端,不锈钢钢圆棒的表面靠近三角分离板420的外表面,调节手柄431可以带动不锈钢圆棒435以调整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再结合除尘风机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一方面,丸砂瀑流的流量大小通过手柄431调节不锈钢圆棒435与三角分离板420之间的空隙得以控制;另一方面,负压空气从入风口440进入流经通风道210后从排风口220流出时,形成2股由外而内的连续气流,利用重力风选原理,丸砂瀑流中的弹丸在其重量下落到出料通道450,而金属氧化皮碎片、破碎弹丸、灰尘和细小丸料远比弹丸轻,在气流的作用下,往横向飘动一段行程并下落到灰尘通道230中,从而实现了废弃物和弹丸的分离。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提高钢丸流幕的平稳程度及灰尘分离效率技术效果。
由于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了位于灰尘通道230的入口上方并与三角分离板420呈垂直连接的内挡板500结合作为技术手段,使得横向飘动的灰尘撞向其表面后失去横向的动力并往下落入灰尘通道230中,以降低灰尘越过灰尘通道230的入口上方随气流进入通风道210后被排往空气中的风险;更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无法有效分离粉尘的技术问题,进而进一步实现了提高灰尘分离效率技术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零部件均可采用市面上常规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壳体,由金属板料围蔽而成,上方为长方体,其下方为三角体;
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接通,内设除尘风机;
入料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顶部;
分离机构,由分离仓、三角分离板、调节组件、入风口、通风道、排风口和两个出料通道及两个灰尘通道组成:
所述分离仓位于所述上壳体的所述三角体内,其中间设有三角分离板;所述三角分离板的顶端正对所述入料组件的底部,使丸料下落时分别往所述三角分离板的两条斜板下滑;
所述调节组件由贯穿所述三角体外壁的手柄、钢板和不锈钢圆棒组成;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钢板连接,以调节钢板的角度;所述不锈钢钢圆棒设置在所述钢板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所述不锈钢钢圆棒的表面靠近所述三角分离板的外表面,调节所述手柄可以带动所述不锈钢圆棒以调整所述不锈钢圆棒与所述三角分离板之间的空隙;
所述入风口设置在所述三角体两侧的外壁,其高度低于所述调节组件;
所述通风道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部的中间,其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
所述出料通道的入口分别位于所述三角分离板的底部;所述灰尘通道的入口分别位于所述出料通道的入口和所述通风道之间;所述灰尘通道的底部为出灰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组件包括丸料入口、螺旋驱动电机和布料螺旋机组;所述丸料入口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顶部;所述螺旋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上壳体的一侧;所述布料螺旋机组位于所述丸料入口的下方,其与所述螺旋驱动电机机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为倒T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螺旋机组的下方设有滚筒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外设有阻隔板,所述入风口内设有导风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还可以与匹配提升机的丸料仓连接,所述提升机远离所述出料通道的出口的一端与所述丸料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挡板,所述内挡板位于所述灰尘通道的入口上方并与所述三角分离板呈垂直连接,其远离所述三角分离板的一端往所述灰尘通道的入口内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丸机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板位呈L型。
CN202010711015.4A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Pending CN1117911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1015.4A CN111791152A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1015.4A CN111791152A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1152A true CN111791152A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27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1015.4A Pending CN111791152A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11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4329A (zh) * 2023-06-20 2023-09-15 中化明达河北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矿产勘查钻探岩心劈样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62U (zh) * 1989-05-26 1991-01-09
CN205518616U (zh) * 2016-01-27 2016-08-31 青岛鑫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幕帘式丸砂混合物分离器
CN107671750A (zh) * 2017-11-08 2018-02-09 江苏鑫德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抛丸清理设备的丸砂分离器
CN208020026U (zh) * 2017-12-29 2018-10-30 青岛普华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流量帘幕式抛丸机分离器
CN208451402U (zh) * 2018-07-16 2019-02-01 青岛恒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抛丸机的左右双向分离的高效分离机
CN212859096U (zh) * 2020-07-22 2021-04-02 广东精久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62U (zh) * 1989-05-26 1991-01-09
CN205518616U (zh) * 2016-01-27 2016-08-31 青岛鑫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幕帘式丸砂混合物分离器
CN107671750A (zh) * 2017-11-08 2018-02-09 江苏鑫德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抛丸清理设备的丸砂分离器
CN208020026U (zh) * 2017-12-29 2018-10-30 青岛普华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流量帘幕式抛丸机分离器
CN208451402U (zh) * 2018-07-16 2019-02-01 青岛恒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抛丸机的左右双向分离的高效分离机
CN212859096U (zh) * 2020-07-22 2021-04-02 广东精久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4329A (zh) * 2023-06-20 2023-09-15 中化明达河北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矿产勘查钻探岩心劈样装置
CN116754329B (zh) * 2023-06-20 2024-02-13 中化明达河北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矿产勘查钻探岩心劈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79494U (zh) 履带自动式抛丸清理机
CN202079505U (zh) 吊钩通过式抛、喷丸清理机
CN202079496U (zh) 悬挂步进式抛丸清理机
CN202079493U (zh) 悬挂通过式抛丸清理机
CN202079491U (zh) H型钢专用辊道通过式抛丸清理机
CN103802029A (zh) 履带通过式抛丸清理机
CN202079504U (zh) 吊钩旋转、转台自转式抛、喷丸清理机
CN212859096U (zh)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CN203901114U (zh) 一种新型高效率履带式抛丸清理机
CN202079497U (zh) 斜锥辊道钢管外壁抛丸清理机
CN111791152A (zh) 一种抛丸机的分离设备
CN202079495U (zh) 铝材专用抛丸清理机
CN2472872Y (zh) 抛丸清理机
CN105619259A (zh) 一种钢结构的表面处理抛丸装置
CN104044081A (zh) 一种薄板抛丸清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KR20180004101A (ko) 스케일 제거 방법
CN102632462A (zh) 吊钩往返式抛丸清理机
CN117182784B (zh) 一种金属铸件加工用抛丸清理设备以及清理方法
CN108044526A (zh) 一种抛丸机
CN202079506U (zh) 辊道通过式抛丸清理机
CN105856075A (zh) 线材抛丸清理机
CN214601935U (zh) 雾化制丸设备吹灰装置
CN212020463U (zh) 一种模具专用通过式抛丸清理机
CN108214321A (zh) 一种抛丸机
CN202079507U (zh) 辊道棒材外壁抛丸清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