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2302A - 拉链头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拉链头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2302A
CN111772302A CN201910322898.7A CN201910322898A CN111772302A CN 111772302 A CN111772302 A CN 111772302A CN 201910322898 A CN201910322898 A CN 201910322898A CN 111772302 A CN111772302 A CN 111772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fixing section
elastic
section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28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72302B (zh
Inventor
林于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Zhong Chuan Zip Fastener Access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72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2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72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2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1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at the end of their upward travel with any suitable device, e.g. pull member combined with a press-button, a hook, a key-operated lo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8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spring-actuated locking member actuated by the pull memb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滑动组件以及拉动件。滑动组件具有基底部、第一侧挡部、第二侧挡部、基座部、弹性件以及锁钩件。基座部具有至少一个卡固凸块。锁钩件的一个末端上具有一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并且锁钩件的另一个末端上具有一固持部,且至少一个卡固凸块卡固固持部。借此,固持部会被至少一个卡固凸块所限位且能活动地卡固在一预定平面上。

Description

拉链头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服装的基本拉合元件不外乎使用钮扣或拉链结构。相较于钮扣,使用拉链结构拥有更好的使用性以及较为坚固的结构特性,一般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以及一拉链带,拉链头主要配合拉链带做为拉链结构进行往复拉动的连结元件,使得拉链结构应用在服饰以及配件将更为普及。然而,现有技术的拉链结构的拉链头、弹性件与锁钩件不管是个别或是两两在配合上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滑动组件以及拉动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弹性件以及锁钩件,所述滑动件具有基底部、第一侧挡部、第二侧挡部以及基座部,所述基座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固凸块。拉动件能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个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以弹性顶抵所述锁钩件。其中,所述锁钩件的一个末端具有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所述锁钩件的另一个末端具有固持部,且至少一个所述卡固凸块卡固所述固持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具有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固定部、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出的弹性部以及从所述弹性部延伸出且顶抵所述锁钩件的顶抵部,且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所述顶抵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所述固定部具有前固定段、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前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以及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都相同;其中,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后固定段的厚度,且所述后固定段的厚度从所述中间固定段向所述弹性部渐渐缩小,以在所述后固定段的上表面形成斜面;其中,所述后固定段的所述斜面与所述弹性部的上表面相连而形成非弧面,所述后固定段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部的下表面相连而形成连续弧面。
优选地,所述基座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另一个卡固凸块,两个所述卡固凸块相互对应,以卡固所述固持部的两个相反侧端;其中,所述顶抵部的末端上具有能滑动地接触所述锁钩件的斜倾倒角,以用于增加所述顶抵部与所述锁钩件之间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具有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且裸露在所述基座部的外部的裸露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出的弹性部以及从所述弹性部延伸出且顶抵所述锁钩件的顶抵部,且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所述顶抵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厚度,以用于增加所述弹性部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前固定段、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定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定段向所述后固定段渐渐缩小,其中,所述后固定段具有连接于所述中间固定段的第一固定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弹性部之间的第二固定段,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后固定段的所述第一固定段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厚度,且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厚度从所述第一固定段向所述弹性部渐渐缩小,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厚度以及所述裸露部的厚度都相同,所述弹性部的厚度与所述顶抵部的厚度相同,所述顶抵部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弹性部的宽度,且所述锁钩件具有均等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连接于所述裸露部的卡固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卡固体的凹陷体,所述卡固体的宽度与所述裸露部的宽度相同,所述凹陷体的的宽度小于所述卡固体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前固定段、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定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定段向所述后固定段渐渐缩小,其中,所述基座部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前固定段的前固持段、用于固定所述后固定段的后固持段、连接于所述前固持段与所述后固持段之间以用于固定所述中间固定段的中间固持段以及与所述前固持段彼此分离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辅助固持段,所述后固持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持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持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持段向所述后固持段渐渐缩小。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卡固凸块与所述固持部的延伸方向相反,且至少一个所述卡固凸块接触且顶抵所述固持部的最尾端。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的外表面上具有背对所述锁钩件的平面、弧面以及斜面,且所述斜面连接于所述平面与所述弧面之间。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能通过“所述基座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固凸块”以及“所述锁钩件的另一个末端具有固持部,且至少一个所述卡固凸块卡固所述固持部”的技术方案,以使得固持部会被至少一个卡固凸块所限位且能活动地卡固在预定平面上。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组件(弹性件尚未被基座部的顶部所铆接而卡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的第一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的第二立体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基座部的顶部尚未进行铆接)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俯视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弹性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弹性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弹性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组件(弹性件已经被基座部的顶部所铆接而卡固)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X-X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XII-XII剖面线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同时也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锁钩件被向上拉动前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XII-XII剖面线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同时也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锁钩件被向上拉动后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组件(弹性件尚未被基座部的顶部所铆接而卡固)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XV-XV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件(基座部的顶部尚未进行铆接)的俯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组件(弹性件已经被基座部的顶部所铆接而卡固)的俯视组合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弹性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弹性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弹性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组件(弹性件已经被基座部的顶部所铆接而卡固)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XXII-XXII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XXIV-XXIV剖面线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同时也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锁钩件被向上拉动前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5为图23的XXIV-XXIV剖面线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同时也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锁钩件被向上拉动后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组件1(或称拉头组件、拉链头组件),包括:基底部10、第一侧挡部11、第二侧挡部12、一基座部13、锁钩件14以及弹性件15,其中基底部10、第一侧挡部11、第二侧挡部12以及基座部13构成一滑动件A。
配合图1、图9以及图10所示,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个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前端部101。另外,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此外,弹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上以弹性顶抵锁钩件14,并且弹性件15具有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固定部151、从固定部151延伸出的弹性部152以及从弹性部152延伸出且顶抵锁钩件14的顶抵部153。再者,锁钩件14能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能活动地接触弹性件15的顶抵部153,锁钩件14的一个末端上具有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并且锁钩件14的另一个末端上具有固持部141。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图1至图4以及图10所示,基座部13的内表面13002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并且卡固凸块131从基座部13的内部向外延伸,卡固凸块131平行于基座部13的内表面13002(如图2所示)。另外,卡固凸块131可相对于基座部13的内表面13002弯曲呈一弧度(如图3所示),且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卡固固持部141。进一步来说,卡固凸块131具有第一侧端面1310、与第一侧端面1310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端面1311以及连接于第一侧端面1310与第二侧端面1311之间的第三侧端面1312。借此,固持部141会被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的第二侧端面1311所限位且能活动地卡固在一预定平面上。也就是说,固持部141会持续接触到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的第二侧端面1311而进行一预定角度的旋转。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及图4所示,基座部13的内表面13002设置有另一个卡固凸块131,两个卡固凸块131相互对应,以卡固固持部141的两个相反侧端。此外,配合图5所示,基座部13还具有用于固定固定部151的固持段1300。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6所示,弹性部152的厚度h2会小于固定部151的厚度h1,以用于增加弹性部152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以及弹性力,借此以避免弹性部152产生弹性疲乏或者塑性形变,而能有效提升弹性件15的使用寿命。另外,配合图6、图8以及图10所示,顶抵部153的末端上具有能滑动地接触锁钩件14的斜倾倒角1530,以用于增加顶抵部153与锁钩件14之间的接触面积。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图7以及图8所示,固定部151具有前固定段1510、连接于弹性部152的后固定段1511以及连接于前固定段1510与后固定段1511之间的中间固定段1512。关于弹性件15的宽度,如图7所示,前固定段1510的宽度W11、后固定段1511的宽度W12以及中间固定段1512的宽度W13都相同、彼此相等。如配合图7以及图8所示,弹性部152的宽度W2会远小于后固定段1511的宽度W12,以用于增加弹性部152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以及弹性力,借此以避免弹性部152产生弹性疲乏或者塑性形变,而能有效提升弹性件15的使用寿命。另外,顶抵部153的宽度W3会等于弹性部152的宽度W2,但不以此为限;宽度W3也可以大于宽度W2,可用于增加弹性件15与锁钩件14之间的接触面积。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以及图6所示,后固定段1511具有连接于中间固定段1512的第一固定段15110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段15110与弹性部152之间的第二固定段15111。关于弹性件15的厚度,如图6所示,弹性部152的厚度h2会小于后固定段1511的第一固定段15110的厚度h10以及第二固定段15111的厚度h11,并且第二固定段15111的厚度h11会从第一固定段15110向弹性部152渐渐缩小。也就是说,后固定段1511的厚度从中间固定段1512向弹性部152渐渐缩小,以在后固定段1511的上表面1511A形成斜面;其中,后固定段1511的斜面与弹性部152的上表面相连而形成非弧面,后固定段1511的下表面1511B与弹性部152的下表面相连而形成连续弧面。因此,配合图12所示,弹性件15的外表面上具有背对锁钩件14的平面15A、弧面15B以及斜面15C,且斜面连接于平面与弧面之间。另外,弹性部152的厚度h2与顶抵部153的厚度h3会大致上相同。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2、图3、图9以及图10所示,基座部13还具有容置凹槽132,其由基座部13的内部朝基底部10凹陷形成。因此,锁钩件14的固持部141在容置凹槽132内会被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的第二侧端面1311所限位且能活动地卡固在一预定平面上,所以锁钩件14就将固持部141作为转轴来进行向上移动(如图13所示)或者向下移动(如图12所示)。
请参阅图1以及图11至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包括:滑动组件1以及拉动件2(或称拉片)。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个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前端部101。另外,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此外,弹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上以弹性顶抵锁钩件14,并且弹性件15具有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固定部151、从固定部151延伸出的弹性部152以及从弹性部152延伸出且顶抵锁钩件14的顶抵部153。再者,锁钩件14能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能活动地接触弹性件15的顶抵部153,并且锁钩件14的一个末端上具有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另外,拉动件2能活动地与锁钩件14相互配合。举例来说,拉动件2的其中一末端部20具有能活动地与锁钩件14相互配合的可活动件2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可通过“基座部13的内表面13002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锁钩件14的另一末端具有固持部141,且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卡固固持部141”以及“弹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内且位于与锁钩件14之间”的设计,以使得锁钩件14能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能活动地接触弹性件15。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4至图2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组件1(或称拉头组件、拉链头组件),包括:基底部10、第一侧挡部11、第二侧挡部12、基座部13、锁钩件14以及弹性件15,并且基底部10、第一侧挡部11、第二侧挡部12以及基座部13可构成滑动件A。
配合图14、图21以及图22所示,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个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前端部101。另外,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此外,弹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上以弹性顶抵锁钩件14,并且弹性件15具有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第一固定部151、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第二固定部154、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51与第二固定部154之间且裸露在基座部13的外部的裸露部155、从第一固定部151延伸出的弹性部152以及从弹性部152延伸出且顶抵锁钩件14的顶抵部153。再者,锁钩件14能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能活动地接触弹性件15的顶抵部153,并且锁钩件14的一个末端上具有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并且锁钩件14的另一个末端上具有固持部141。值得一提的是,锁钩件14具有均等的厚度H,并且锁钩件14的定位部140的其中一侧面具有闪避切边1400。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图14至图16以及图22所示,基座部13的内表面13002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并且卡固凸块131从基座部13的内部向外延伸(如图15所示)。另外,卡固凸块131可相对于基座部13的内部弯曲呈一弧度(如图22所示),且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卡固固持部141,即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与固持部141的延伸方向相反,且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接触且顶抵固持部141的最尾端。进一步来说,卡固凸块131具有第一侧端面1310、与第一侧端面1310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端面1311以及连接于第一侧端面1310与第二侧端面1311之间的第三侧端面1312。借此,固持部141会被至少一卡固凸块131的第二侧端面1311所限位且能活动地卡固在一预定平面上。也就是说,固持部141会持续接触到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的第二侧端面1311而进行一预定角度的旋转。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8所示,弹性部152的厚度h2会小于第一固定部151的厚度h1,以用于增加弹性部152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以及弹性力,借此以避免弹性部152产生弹性疲乏或者塑性形变,而能有效提升弹性件15的使用寿命。另外,第一固定部151的厚度h1、第二固定部154的厚度h4以及裸露部155的厚度h5大致上都会相同,并且顶抵部153的末端上具有一斜倾倒角1530。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4、图19以及图20所示,第一固定部151具有前固定段1510、连接于弹性部152的后固定段1511以及连接于前固定段1510与后固定段1511之间的中间固定段1512。关于弹性件15的宽度,如图19所示,后固定段1511的宽度W12会小于前固定段1510的宽度W11,并且中间固定段1512的宽度W13会从前固定段1510向后固定段1511渐渐缩小。弹性部152的宽度W2会远小于后固定段1511的宽度W12,以用于增加弹性部152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以及弹性力,借此以避免弹性部152产生弹性疲乏或者塑性形变,而能有效提升弹性件15的使用寿命。另外,如图20所示,顶抵部153的宽度W3会大于或者大致上等于弹性部152的宽度W2。当顶抵部153的宽度W3大于弹性部152的宽度W2时,弹性件15与锁钩件14之间的接触面积就会增加。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图19以及图20所示,顶抵部153的宽度W3与裸露部155的宽度W5会大致相同。并且,第二固定部154具有连接于裸露部155的卡固体1540以及连接于卡固体1540的凹陷体1541,卡固体1540的宽度W40与裸露部155的宽度W5会大致相同,凹陷体1541的宽度W41小于卡固体1540的宽度W40。此外,配合图16所示,基座部13还有具有多个限位部133,其由基座部13的内壁向外突出形成,并位于贯穿式定位开口130中。因此,通过弹性件15的卡固体1540配合多个限位部133,以使卡固体1540被限位在贯穿式定位开口130中。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4以及图18所示,后固定段1511具有连接于中间固定段1512的第一固定段15110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段15110与弹性部152之间的第二固定段15111。关于弹性件15的厚度,如图18所示,弹性部152的厚度h2会小于后固定段1511的第一固定段15110的厚度h10以及第二固定段15111的厚度h11,并且第二固定段15111的厚度h11会从第一固定段15110向弹性部152渐渐缩小。另外,弹性部152的厚度h2与顶抵部153的厚度h3会大致上相同。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4、图17以及图21所示,基座部13具有用于固定前固定段1510的前固持段1301、用于固定后固定段1511的后固持段1302以及连接于前固持段1301与后固持段1302之间以用于固定中间固定段1512的中间固持段1303。另外,如图17所示,后固持段1302的宽度W2’会小于前固持段1301的宽度W1’,并且中间固持段1303的宽度W3’会从前固持段1301向后固持段1302渐渐缩小。由于中间固持段1303的宽度W3’与后固持段1302的宽度W2’都会比前固持段1301的宽度W1’小,所以可以有效降低基座部13与衣物之间的摩擦力,借此以增加滑动组件1与衣物之间在滑动配合上的顺滑度。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图17以及图21所示,基座部13具有与前固持段1301彼此分离以用于固定第二固定部154的辅助固持段1304。
更进一步来说,锁钩件14的固持部141在容置凹槽131内会被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的第二侧端面1311所限位且能活动地卡固在一预定平面上,所以锁钩件14就能将固持部141作为一转轴来进行向上移动(如图25所示)或者向下移动(如图24所示)。
请参阅图14以及图23至图2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包括:滑动组件1以及拉动件2(或称拉片)。滑动组件1包括基底部10、第一侧挡部11、第二侧挡部12、基座部13、锁钩件14以及弹性件15。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个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前端部101。另外,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此外,弹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上以弹性顶抵锁钩件14,并且弹性件15具有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第一固定部151、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第二固定部154、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51与第二固定部154之间且裸露在基座部13的外部的裸露部155、从第一固定部151延伸出的弹性部152以及从弹性部152延伸出且顶抵锁钩件14的顶抵部153。再者,锁钩件14能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能活动地接触弹性件15的顶抵部153,并且锁钩件14的一个末端上具有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另外,拉动件2能活动地与锁钩件14相互配合。举例来说,拉动件2的其中一末端部20具有能活动地与锁钩件14相互配合的可活动件2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能通过“弹性件15的第一固定部151与第二固定部154都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技术特征,以提升弹性件15与基座部13之间的接合力(或结合强度),借此以避免弹性件15从基座部13脱离,也就是说能够避免拉动件2从滑动组件1脱离。
此外,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及其弹性件15,能通过“弹性件15具有固定在基座部13上的第一固定部151、从第一固定部151延伸出的弹性部152以及从弹性部152延伸出且顶抵锁钩件14的顶抵部153”以及“弹性部152的厚度h2会小于第一固定部151的厚度h1”的技术特征,以用于增加弹性部152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以及弹性力,借此以避免弹性部152产生弹性疲乏或者塑性形变,而能有效提升弹性件15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能通过“基座部13的内表面13002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以及“锁钩件14的另一末端具有固持部141,且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卡固固持部141”的技术方案,以使得固持部141会被至少一个卡固凸块131所限位且能活动地卡固在一预定平面上。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
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弹性件以及锁钩件,所述滑动件具有基底部、第一侧挡部、第二侧挡部以及基座部,所述基座部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固凸块;以及
拉动件,所述拉动件能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个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以弹性顶抵所述锁钩件;
其中,所述锁钩件的一个末端具有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所述锁钩件的另一个末端具有固持部,且至少一个所述卡固凸块卡固所述固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固定部、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出的弹性部以及从所述弹性部延伸出且顶抵所述锁钩件的顶抵部,且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所述顶抵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所述固定部具有前固定段、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前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以及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都相同;其中,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后固定段的厚度,且所述后固定段的厚度从所述中间固定段向所述弹性部渐渐缩小,以在所述后固定段的上表面形成斜面;其中,所述后固定段的所述斜面与所述弹性部的上表面相连而形成非弧面,所述后固定段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部的下表面相连而形成连续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另一个卡固凸块,两个所述卡固凸块相互对应,以卡固所述固持部的两个相反侧端;其中,所述顶抵部的末端上具有能滑动地接触所述锁钩件的斜倾倒角,以用于增加所述顶抵部与所述锁钩件之间的接触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且裸露在所述基座部的外部的裸露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出的弹性部以及从所述弹性部延伸出且顶抵所述锁钩件的顶抵部,且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性件的所述顶抵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厚度,以用于增加所述弹性部所能提供的弹性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前固定段、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定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定段向所述后固定段渐渐缩小,其中,所述后固定段具有连接于所述中间固定段的第一固定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弹性部之间的第二固定段,所述弹性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后固定段的所述第一固定段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厚度,且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厚度从所述第一固定段向所述弹性部渐渐缩小,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厚度以及所述裸露部的厚度都相同,所述弹性部的厚度与所述顶抵部的厚度相同,所述顶抵部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弹性部的宽度,且所述锁钩件具有一均等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连接于所述裸露部的卡固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卡固体的凹陷体,所述卡固体的宽度与所述裸露部的宽度相同,所述凹陷体的宽度小于所述卡固体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前固定段、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后固定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固定段与所述后固定段之间的中间固定段,所述后固定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定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定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定段向所述后固定段渐渐缩小,其中,所述基座部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前固定段的前固持段、用于固定所述后固定段的后固持段、连接于所述前固持段与所述后固持段之间以用于固定所述中间固定段的中间固持段以及与所述前固持段彼此分离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辅助固持段,所述后固持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前固持段的宽度,且所述中间固持段的宽度从所述前固持段向所述后固持段渐渐缩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卡固凸块与所述固持部的延伸方向相反,且至少一个所述卡固凸块接触且顶抵所述固持部的最尾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外表面上具有背对所述锁钩件的平面、弧面以及斜面,且所述斜面连接于所述平面与所述弧面之间。
CN201910322898.7A 2019-04-03 2019-04-22 拉链头组合结构 Active CN1117723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1977 2019-04-03
TW108111977A TWI678981B (zh) 2019-04-03 2019-04-03 拉鍊頭組合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2302A true CN111772302A (zh) 2020-10-16
CN111772302B CN111772302B (zh) 2023-05-05

Family

ID=67550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2898.7A Active CN111772302B (zh) 2019-04-03 2019-04-22 拉链头组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3419B1 (zh)
JP (1) JP3224400U (zh)
KR (1) KR200493820Y1 (zh)
CN (1) CN111772302B (zh)
DE (1) DE202019103347U1 (zh)
TR (1) TR201915518U5 (zh)
TW (1) TWI678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5491B2 (ja) * 2019-02-07 2022-03-31 Ykk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4394A (en) * 1993-08-31 1996-08-13 Ykk Corporation Auto-lock slider for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US5809622A (en) * 1996-07-31 1998-09-22 Ykk Corporation Autoloc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20020189057A1 (en) * 2001-06-19 2002-12-19 Yu-Pau Lin Zipper slide of zip fastener
US20170035154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Invisible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for increasing positioning effect and sliding member thereof
US20180110300A1 (en) * 2016-10-21 2018-04-26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astic member thereof
US20180199678A1 (en) * 2017-01-18 2018-07-19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astic member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56023A (fr) * 1969-09-15 1971-03-11 Textron Inc Curseur pour fermeture a glissiere
JPS5337762Y2 (zh) * 1973-12-18 1978-09-13
JP3213950B2 (ja) * 1990-12-28 2001-10-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切換装置
US6314624B1 (en) * 1999-12-23 2001-11-13 Yu-Pau Lin Slide of auto-lock zipper
TW517536U (en) * 2001-05-30 2003-01-1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Slider structure of hidden zipper
TW502584U (en) * 2001-05-30 2002-09-1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Slider structure of hidden zipper
JP3909491B2 (ja) * 2002-09-20 2007-04-25 Ykk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4307356B2 (ja) * 2004-10-07 2009-08-05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US7340805B2 (en) * 2006-01-20 2008-03-11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a zipper head
US20120291236A1 (en) * 2011-05-19 2012-11-22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Zipper head structure
US20140123445A1 (en) * 2011-06-21 2014-05-08 Ji Ong Jung Automatic locking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JP6273371B2 (ja) * 2014-08-21 2018-01-3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D184796S (zh) * 2016-10-21 2017-08-1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拉鍊頭彈性件
TWM565991U (zh) * 2017-11-24 2018-09-0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Zipper head combination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4394A (en) * 1993-08-31 1996-08-13 Ykk Corporation Auto-lock slider for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US5809622A (en) * 1996-07-31 1998-09-22 Ykk Corporation Autoloc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20020189057A1 (en) * 2001-06-19 2002-12-19 Yu-Pau Lin Zipper slide of zip fastener
US20170035154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Invisible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for increasing positioning effect and sliding member thereof
US20180110300A1 (en) * 2016-10-21 2018-04-26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astic member thereof
US20180199678A1 (en) * 2017-01-18 2018-07-19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and elastic member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R201915518U5 (zh) 2020-10-21
TW202037304A (zh) 2020-10-16
KR200493820Y1 (ko) 2021-06-10
DE202019103347U1 (de) 2019-07-22
US10813419B1 (en) 2020-10-27
JP3224400U (ja) 2019-12-19
CN111772302B (zh) 2023-05-05
US20200315303A1 (en) 2020-10-08
TWI678981B (zh) 2019-12-11
KR20200002264U (ko)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05109B1 (ja) バンドとバックルのスライドアジャスタ
EP2014188B1 (en) Metallic double-sided element and slide fastener
EP1400183B1 (en) Buckle
TWI480008B (zh) 具有內表面凹陷特徵的帽蓋結構及拉鍊頭組合結構
US6314624B1 (en) Slide of auto-lock zipper
TWI646914B (zh)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US7426772B2 (en) Fastener element and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TWI605770B (zh)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WO2002067724A1 (en) Snap-in latch
CN111772302A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
US4945614A (en) Buckle assembly
CN210445908U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
TWM549544U (zh)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US20050076480A1 (en) Zipper slide
TWM544227U (zh)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TWI643575B (zh) 拉鍊頭組合結構
TWM565991U (zh) Zipper head combination structure
TW201740831A (zh)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組件
CN110013084B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US5535492A (en) Automatic lock sliders for slide fasteners
US11766097B2 (en) Buckle and buckle male part
CN215379399U (zh) 一种卡扣结构以及遥控器
US11178940B2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KR200179881Y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113116026A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2

Address after: 131, Gonger Road, wulinli, Longtan District, Taoyuan City, Taiwan, China, China

Applicant after: Zhongch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30

Address after: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le Coun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FANG ZHONG CHUAN ZIP FASTENER ACCESSO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31 Gonger Road, Wulinli, Longtan District, Taoyuan, Taiwan, China,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ongchua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TaiWan,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