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2521A - 轮对rgv输送车 - Google Patents
轮对rgv输送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62521A CN111762521A CN202010572741.2A CN202010572741A CN111762521A CN 111762521 A CN111762521 A CN 111762521A CN 202010572741 A CN202010572741 A CN 202010572741A CN 111762521 A CN111762521 A CN 1117625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vehicle body
- driving
- wagon
- rgv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对RGV输送车包括:车体、输送装置、识别组件与控制器。车体设有能沿着轨道运行的移动组件。输送装置设置于车体上,输送装置用于装设轮对并将轮对移动到车体的一侧。识别组件设置于车体上,识别组件用于识别轮对的型号。识别轮对的具体型号,当识别到轮对的具体型号后,识别组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轮对需要输送的工位位置,相应控制移动组件与输送装置进行工作,移动组件带动车体移动到需要输送的工位位置,并由输送装置将轮对移动到车体的一侧向外伸出,使得车体上的轮对对接下一工序。如此,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人工进行搬运轮对,也无需人工进行识别轮对,能实现轮对安全、快速及准确地移动到需要输送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对的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对RGV输送车。
背景技术
轮对,是铁路客货车以及地铁车辆车体上常见的部件,是机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轮对的作用是保证机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和转向,承受来自机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把它传递给钢轨,并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机车车辆各零部件。此外,机车车辆的驱动和制动也是通过轮对起作用的。
传统地,轮对在生产安装时以及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定期检修时,经常需要从一条生产线运送到另一条生产线上,以完成下一道工序的对接工作。然而,轮对本身重量重、体积大,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工操控吊车吊装搬运,这种方式不仅安全性低,而且通过人工手动控制吊车行走位置的精确性差,轮对转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轮对RGV输送车,它能够提高轮对转运的安全性,运送位置的精确性,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轮对RGV输送车,所述轮对RGV输送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设有能沿着轨道运行的移动组件;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装设轮对并将所述轮对移动到所述车体的一侧;识别组件与控制器,所述识别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识别组件用于识别轮对的型号,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移动组件、所述输送装置及所述识别组件电性连接。
上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工作时,将轮对装设到车体的输送装置上,由识别组件识别轮对的具体型号,当识别到轮对的具体型号后,识别组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轮对需要输送的工位位置,相应控制移动组件与输送装置进行工作,移动组件带动车体移动到需要输送的工位位置,并由输送装置将轮对移动到车体的一侧向外伸出,使得车体上的轮对对接下一工序。如此,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人工进行搬运轮对,也无需人工进行识别轮对,能实现轮对安全地、快速地及准确地移动到需要输送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轴及分别位于所述车体两侧的两个驱动轮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两个所述驱动轮系分别与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对应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系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驱动链条;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体的侧部并通过所述驱动链条相连,所述驱动轴的端部与对应侧的所述主动轮同轴固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系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一端,所述车体的另一端两侧均间隔设有两个随动轮,当所述车体经过轨道交叉路口时,所述驱动轮系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至少有一个与所述轨道贴合,位于所述车体同一侧的两个所述随动轮中也至少有一个与所述轨道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体上设有安装架;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滑座、驱动机构及支撑座;所述滑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座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座在所述安装架上移动,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用于装设所述轮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座上,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两个牵拉绳与两个定滑轮,两个所述定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座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相连,其中一个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绕过其中一个所述定滑轮后与所述车体相连;另一个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相连,另一个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绕过另一个所述定滑轮后与所述车体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座顶侧设有滑轨,所述支撑座底侧设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座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所述支撑座抵触配合的限位块;所述支撑座的安装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定位所述轮对轮轴的V型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齿条固装于所述滑座上,所述齿轮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所述齿条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座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架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侧面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对应设于所述滑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组件包括扫码器、支架和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架转动,所述扫码器装设于所述支架的自由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其中一端的立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另一端的充电接口,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立座的内部;所述识别组件设置于所述立座的侧壁上;所述立座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绕所述识别组件设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的一视角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的又一视角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的车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中的输送装置一视角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中的输送装置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中的滑座一视角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越过轨道交叉路口时状态示意图。
10、车体;20、输送装置;21、滑座;211、滑轨;212、限位块;213、滑槽;22、驱动机构;221、第二驱动电机;223、齿条;23、支撑座;231、滑块;232、V型槽;24、牵拉绳;25、定滑轮;30、识别组件;31、扫码器;32、支架;33、旋转机构;40、轨道;50、移动组件;51、第一驱动电机;52、驱动轴;53、驱动轮系;531、主动轮;532、从动轮;533、驱动链条;534、链轮;60、轮对;70、随动轮;80、安装架;81、第一固定块;82、第二固定块;83、支撑梁;831、滚轮;84、横梁;91、立座;92、充电接口;93、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Rail Guided Vehicle,有轨小车)输送车的一视角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的另一视角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的又一视角结构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对RGV输送车,轮对RGV输送车包括车体10、输送装置20、识别组件30与控制器(具体位于立座91内,未进行示意)。车体10设有能沿着轨道40运行的移动组件50。输送装置20设置于车体10上,输送装置20用于装设轮对60并将轮对60移动到车体10的一侧。识别组件30设置于车体10上,识别组件30用于识别轮对60的型号。控制器分别与移动组件50、输送装置20及识别组件30电性连接。
上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工作时,将轮对60装设到车体10的输送装置20上,由识别组件30识别轮对60的具体型号,当识别到轮对60的具体型号后,识别组件30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轮对60需要输送的工位位置,相应控制移动组件50与输送装置20进行工作,移动组件50带动车体10移动到需要输送的工位位置,并由输送装置20将轮对60移动到车体10的一侧向外伸出,使得车体10上的轮对60对接下一工序。如此,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人工进行搬运轮对60,也无需人工进行识别轮对60,能实现轮对60安全地、快速地及准确地移动到需要输送的位置。
请参阅图2及图3,进一步地,移动组件5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1、驱动轴52及分别位于车体10两侧的两个驱动轮系53。第一驱动电机51固定设置于车体10上,第一驱动电机5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驱动电机51用于驱动驱动轴52转动。两个驱动轮系53分别与驱动轴52的两端对应相连。如此,第一驱动电机51受控于控制器,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给第一驱动电机51,第一驱动电机51带动驱动轴52转动,驱动轴52相应带动驱动轮系53转动,驱动轮系53转动时使得车体10向前运行。具体而言,第一驱动电机51例如为双出轴减速伺服电机。
请参阅图2及图3,进一步地,驱动轮系53包括主动轮531、从动轮532和驱动链条533。主动轮531和从动轮532均可转动地设于车体10的侧部并通过驱动链条533相连,驱动轴52的端部与对应侧的主动轮531同轴固连。具体而言,主动轮531同轴设置有链轮534,从动轮532也同轴设置有链轮534,驱动链条533与两个链轮534相连,从而实现主动轮531带动从动轮532同步转动。
请参阅图2、图3及图8,图8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越过轨道交叉路口时状态示意图。进一步地,驱动轮系53设置于车体10的一端,车体10的另一端两侧均间隔设有两个随动轮70。当车体10经过轨道40交叉路口时,驱动轮系53中的主动轮531和从动轮532至少有一个与轨道40贴合,位于车体10同一侧的两个随动轮70中也至少有一个与轨道40贴合。如此,车体10经过轨道40交叉路口时,驱动轮系53中的主动轮531和从动轮532至少有一个与轨道40贴合支撑车体10的其中一端,位于车体10同一侧的两个随动轮70中也至少有一个与轨道40贴合支撑车体10的另一端,能实现车体10平稳经过轨道40交叉路口。
请参阅图2、图3及图7,图7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中的滑座一视角结构图。进一步地,车体10上设有安装架80。输送装置20包括滑座21、驱动机构22及支撑座23。滑座21可滑动地设置于安装架80上。驱动机构22设置于安装架80上,驱动机构22与滑座21相连,驱动机构22用于驱动滑座21在安装架80上移动。支撑座23设置于滑座21上,支撑座23上用于装设轮对60。具体而言,滑座21的滑动方向为垂直于轨道40的方向,这样滑座21在安装架80上滑动后移动到车体10的其中一侧,便可以将支撑座23上放置的轮对60向外伸出,以进行下一步对接步骤。
一般是将轮对60放置于车体10的中部部位,保证运输的可靠性,不易翻侧,同时,轮对60放置于车体10的中部部位时,识别组件30与轮对60进行对位扫描获取轮对60的具体型号。
请参阅图4至图6,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的车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中的输送装置一视角结构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轮对RGV输送车中的输送装置另一视角结构图。进一步地,支撑座23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座21上,输送装置20还包括两个牵拉绳24与两个定滑轮25,两个定滑轮25分别设置于滑座21的两端。其中一个牵拉绳24的一端与支撑座23相连,其中一个牵拉绳24的另一端绕过其中一个定滑轮25后与车体10相连;另一个牵拉绳24的一端与支撑座23相连,另一个牵拉绳24的另一端绕过另一个定滑轮25后与车体10相连。具体而言,牵拉绳24例如为钢丝绳、塑料绳、牵拉链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如此,当驱动机构22驱动滑座21朝向车体10的其中一侧移动时,一方面,滑座21带动其上的支撑座23与定滑轮25朝向车体10的其中一侧移动,另一方面,在定滑轮25与牵拉绳24的同步作用下,能实现支撑座23以两倍于滑座21的行程向车体10的其中一侧移动,这样能实现轮对60伸出到车体10外。当驱动机构22驱动滑座21由车体10的其中一侧向车体10的中部移动复位时,在另一个定滑轮25与牵拉绳24的同步作用下,能实现支撑座23的位置调整复原到车体10的中部部位。
请参阅图6,具体而言,车体10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81,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82。其中一个牵拉绳24一端绕过对应端的定滑轮25后与第一固定块81固连,另一个牵拉绳24一端绕过对应的定滑轮25后与第二固定块82固连。
请参阅图3至图5,进一步地,滑座21顶侧设有滑轨211,支撑座23底侧设有与滑轨211配合的滑块231。滑座21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支撑座23抵触配合的限位块212。当支撑座23移动到滑座21的端部时与限位块212相抵触,能避免支撑座23从滑座21上脱离下来。支撑座23的安装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定位轮对60轮轴的V型槽232。
请参阅图3至图5,进一步地,驱动机构2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21、齿轮和齿条223。第二驱动电机221固装于安装架80上,齿条223固装于滑座21上,齿轮设于第二驱动电机221的输出轴上且与齿条223啮合。第二驱动电机221具体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受控于控制器。
请参阅图2至图4,进一步地,滑座21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滑槽213,安装架80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梁83,支撑梁83的侧面上设有滚轮831,滚轮831对60应设于滑槽213中。具体而言,安装架80还包括连接两个支撑梁83的横梁84,第二驱动电机221装设于横梁84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滑座21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装设滑槽213,支撑梁83的侧面上设置于与滑槽213对应的滚轮831。此外,滑座21与支撑梁83的配合方式还可以为导轨与滑块231相配合,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组件30包括扫码器31、支架32和旋转机构33。旋转机构33设置于车体10上,旋转机构33用于驱动支架32转动。扫码器31装设于支架32的自由端。如此,当将轮对60装设于车体10上后,旋转机构33驱动支架32转动,支架32带动扫码器31转动,扫码器31与轮对60的端面上的二维码进行对位后,便可以扫描获取到轮对60的具体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轮对RGV输送车还包括设置于车体10的其中一端的立座91,以及设置于车体10的另一端的充电接口92。控制器设置于立座91的内部。其中,当轮对RGV输送车的充电电池需要充电时,控制器控制车体10移动到充电机处,并使充电接口92与充电机接口对接开始充电,完成充电后车体10自动后退断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识别组件30设置于立座91的侧壁上。立座9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防护罩93,防护罩93绕识别组件30设置。防护罩93对识别组件30起到防护作用,避免轮对60搬运过程中碰撞损坏到识别组件30。
需要说明的是,在侵权对比中,该“防护罩93”可以为“立座91的一部分”,即“防护罩93”与“立座91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立座91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防护罩93”可以独立制造,再与“立座91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防护罩93”为“立座91”一体成型制造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轮对RGV输送车工作时,轮对60放置在支撑座23的V型槽232中后,支撑座23先将轮对60移动到车体10中间位置,并通过识别组件30中的扫码器31旋转一周,扫描到轮对60端部上的条形码后,控制器识别轮对60的类型信息并自动判断轮对60需要输送的工位位置,然后车体10移动将轮对60运送到需要的工位上,滑座21通过驱动机构22驱动向车体10一侧移动,并且支撑座23在牵拉绳24的作用下沿着滑座21同向移动使轮对60伸出至车体10外对接下一工序,轮对60也可以根据工序需要从车体10一侧移向另一侧,使用灵活,可适用于作业生产线上不同中间过渡衔接部分。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RGV输送车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设有能沿着轨道运行的移动组件;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装设轮对并将所述轮对移动到所述车体的一侧;
识别组件与控制器,所述识别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识别组件用于识别轮对的型号,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移动组件、所述输送装置及所述识别组件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轴及分别位于所述车体两侧的两个驱动轮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两个所述驱动轮系分别与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对应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系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驱动链条;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体的侧部并通过所述驱动链条相连,所述驱动轴的端部与对应侧的所述主动轮同轴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系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一端,所述车体的另一端两侧均间隔设有两个随动轮,当所述车体经过轨道交叉路口时,所述驱动轮系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至少有一个与所述轨道贴合,位于所述车体同一侧的两个所述随动轮中也至少有一个与所述轨道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安装架;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滑座、驱动机构及支撑座;所述滑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座相连,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滑座在所述安装架上移动,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用于装设所述轮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座上,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两个牵拉绳与两个定滑轮,两个所述定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座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相连,其中一个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绕过其中一个所述定滑轮后与所述车体相连;另一个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相连,另一个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绕过另一个所述定滑轮后与所述车体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顶侧设有滑轨,所述支撑座底侧设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座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所述支撑座抵触配合的限位块;所述支撑座的安装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定位所述轮对轮轴的V型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齿条固装于所述滑座上,所述齿轮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所述齿条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架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侧面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对应设于所述滑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组件包括扫码器、支架和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架转动,所述扫码器装设于所述支架的自由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轮对RGV输送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其中一端的立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另一端的充电接口,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立座的内部;所述识别组件设置于所述立座的侧壁上;所述立座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绕所述识别组件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72741.2A CN111762521A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轮对rgv输送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72741.2A CN111762521A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轮对rgv输送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62521A true CN111762521A (zh) | 2020-10-13 |
Family
ID=72721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72741.2A Pending CN111762521A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轮对rgv输送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6252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10118A (zh) * | 2021-05-28 | 2021-10-19 | 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轮对全自动激光清洗系统及清洗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7709A (en) * | 1983-08-01 | 1986-07-01 | Aioi Seiki K.K. | Transferring device for dies and the like |
CN208377728U (zh) * | 2018-04-08 | 2019-01-15 | 合肥哈工易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能自动规划路线的rgv小车 |
CN208840018U (zh) * | 2018-08-21 | 2019-05-10 | 天津小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仓储物料分拣装置 |
CN110733530A (zh) * | 2019-09-30 | 2020-01-31 | 长春工程学院 | 一种用于轮对输送的智能转轨装置 |
CN110902288A (zh) * | 2019-11-15 | 2020-03-24 | 杨万国 | 一种锂电池供电具双向运动的有轨rgv穿梭小车 |
-
2020
- 2020-06-22 CN CN202010572741.2A patent/CN11176252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7709A (en) * | 1983-08-01 | 1986-07-01 | Aioi Seiki K.K. | Transferring device for dies and the like |
CN208377728U (zh) * | 2018-04-08 | 2019-01-15 | 合肥哈工易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能自动规划路线的rgv小车 |
CN208840018U (zh) * | 2018-08-21 | 2019-05-10 | 天津小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仓储物料分拣装置 |
CN110733530A (zh) * | 2019-09-30 | 2020-01-31 | 长春工程学院 | 一种用于轮对输送的智能转轨装置 |
CN110902288A (zh) * | 2019-11-15 | 2020-03-24 | 杨万国 | 一种锂电池供电具双向运动的有轨rgv穿梭小车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10118A (zh) * | 2021-05-28 | 2021-10-19 | 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轮对全自动激光清洗系统及清洗方法 |
CN113510118B (zh) * | 2021-05-28 | 2022-08-19 | 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轮对全自动激光清洗系统及清洗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037263A (en) | Vehicle conveyer for a multi-story parking garage | |
US20020108530A1 (en) | Carriage conveyor | |
FI85405B (fi) | Hiss- och transportanordning foer fordon. | |
CN107953904B (zh) | 一种车辆停靠控制方法及站级控制系统 | |
CN111573316B (zh) | 自动装卸车系统、自动装车方法及自动卸车方法 | |
CN210174830U (zh) | 多车型电动小客车的共享智能快速换电的换电站 | |
CN111823936A (zh) | 不同换电车型电动小客车的共享智能快速换电的换电站 | |
CN113788091A (zh) | 柔性化汽车装配系统 | |
CN207416828U (zh) | 一种管道运输系统 | |
CN111762521A (zh) | 轮对rgv输送车 | |
CN110424798B (zh) | 一种汽车搬运装置 | |
CN211894851U (zh) | 一种可用于穿梭车与橇体横移的多用途移行机 | |
CN210828536U (zh) | 汽车搬运装置 | |
CN209602033U (zh) | Agv小车用楔形提升装置、楔形提升器以及agv小车 | |
CN103979275A (zh) | 采用超级电容供电的重载物流运输系统 | |
CN207416835U (zh) | 一种具有门式结构的物流运输车 | |
CN216709670U (zh) | 一种基于机械臂的机场出港行李快速定位搬运系统 | |
CN215286561U (zh) | 用于穿梭车的换轨装置及仓储装置 | |
CN115092612A (zh) | 环形穿梭车以及环形穿梭车物流输送系统 | |
CN214826282U (zh) | 一种行走式液压组合平台 | |
CN210175711U (zh) | 一种搬运装置及提升装置 | |
CN213706953U (zh) | 一种物料输送设备 | |
CN116002406A (zh) | 码放装置、装车机和装车系统 | |
CN210416553U (zh) |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橡胶轮胎充气运送小车 | |
CN219278606U (zh) | 一种转运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